《卜算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卜算子苏轼教学设计.doc

卜算子苏轼教学设计.doc

卜算子苏轼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苏轼卜算子卜算子苏轼教学ppt 水龙吟苏轼教学设计蝶恋花苏轼篇一:卜算子教案 1 卜算子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生平简介。

2、掌握宋词概况。

3、赏析《卜算子》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4、掌握《卜算子》写作格律。

教学重点:1、体会苏轼超凡的人格魅力。

2、掌握《卜算子》的写作技巧。

技能目标:1、有情感地诵读《卜算子》。

2、能够独立写作《卜算子》这个词牌的词。

导入:以一首《明月几时有》的歌曲,导入苏轼的不识人间烟火的月下词。

《卜算子》。

一、苏轼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

苏轼为人宽大如海。

二、词简介。

诗歌的一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

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宋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柳永、秦观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等三、卜算子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四、卜算子赏析。

这是北宋杰出词人苏轼左迁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充黄州团练副使时创作的一首词,原题是“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是借物喻人、写法独特的好作品。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起笔两句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深秋寒夜图。

月亮弯弯,挂在疏落的梧桐上;夜深人静,漏壶的水已滴光。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其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背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意象分析。

2. 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鉴赏。

2. 古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讲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 采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关注词这种文学形式。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理解诗歌大意,感知诗中的意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表现手法,探讨诗歌的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讲解诗中的关键字词、意象,解析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情感表达。

5. 欣赏拓展: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古代诗词,比较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提高审美情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理解和鉴赏方法。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并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检查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注重评价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3.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过程和方法,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及相关诗词。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优秀6篇)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优秀6篇)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优秀6篇)《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篇一令人期待的宝安区语文教学总决赛已告一段落。

回顾备课、赛赛的整个历程,心潮澎湃,诸多感动,几分遗憾。

现将几点思索,记于文字当中,恳请前辈与同行们多多指教。

一节好的语文课该如何上?这是所有有责任有良知的语文老师都应该思索的基本问题。

在上课之前与赛课之后,我作了如下的思索。

一、无论如何,也要努力让学生在课里有真的收获。

着名特级语文教师于漪曾经说过:“每一节课,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命质量。

”因此,在备课之初,我先思索的是这一节课究竟会给学生带来怎样有益的帮助,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什么样的正能量与影响。

因此,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如下三个方面:1、品读词句,感悟词的意境与语言之美。

2、学习吟诵,掌握“平长仄短”的基本吟诵技巧。

3、积累送别诗词,联系生活,思考如何面对离别。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到: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肯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里,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于是,本人将本节课的第一个目标确定为“品读词句,感悟词的意境与语言之美” 。

该目标主要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纵观课堂,学生基本上达成了第一目标。

第二个目标为“学习吟诵,掌握“平长仄短”的基本吟诵技巧”。

中国的古诗文字字珠玑,经历了千百年仍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古诗文里的灵感、智慧以及音韵之美,是其它很多国家的文字所不能替代的。

而“吟诵”在中国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但现代的语文教师知晓其方法的并不多。

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不单单要弃其糟粕,更要继承精华。

而“吟诵”一法,是每个语文教师与学生都应当了解与掌握的。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理解诗歌的背景,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学会从诗歌的、作者、背景、意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轼的豪放洒脱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学会在生活中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字词解释、句意理解和情感体会。

诗歌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的创作风格。

2. 教学难点:诗歌中意象、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诗歌情感的深入解读和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和音乐渲染,营造一个宁静的夜晚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简单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为学生阅读诗歌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准确发音和句子的停顿。

让学生结合诗歌的、作者、背景等,初步理解诗歌的大意。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深入解读诗歌。

4. 诗歌解析: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解释生僻字词,阐述句意。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

5. 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诗歌描绘的景象中,感受诗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保持乐观心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理解和情感体会。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诗歌的背诵,加深对诗歌的印象。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2. 写一篇关于诗歌情感体会的小短文。

3. 推荐一篇苏轼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并写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体会是否有所提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优秀4篇)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优秀4篇)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优秀4篇)《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篇一在古诗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初读文之后,学习了生字,背诵了古诗,就不知该做什么才好。

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精心安排教学环节,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表现的机会,在平等,关爱,鼓励中引导学生敏于发现,善于提问,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

我在教《卜算子送孟浩然之浙东》这首词时,我首先提出问题,挑起矛盾,造成悬念,让学生自己与课文对话,去感悟词的特点。

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读文比较的过程中能把头脑中已有的有关诗的知识和经验提取出来,从而使学生从诗与词的比较中产生顿悟,并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有关词的一些知识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发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接着我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先自己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汇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不仅能有利于达成学生与课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沟通,还能有利于教者知晓学生的认识状况。

对内容掌握后,我引导学生相互地把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倾吐出来,并通过声情并茂的郎读来表达自己对词的感悟。

在教师的示范感染下使学生的吟诵热情更高,吟诵的效果更好了。

这样就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加以理解和体验。

最后,我以这首词作为生长点,引发学生去收集词把学生的视野一下子由课内转向课外,有效地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当然本节课中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课堂气氛虽然十分活跃,但个别学生的注意力没有集中起来,在教学中还可看出孩子们的知识面窄,在表达时,有些学生表达的内容不够准确。

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拓展】《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卜算子》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卜算子》教案、教学设计
3.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运用多媒体展示与《卜算子》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诵读感悟,品味诗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卜算子》,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通过讲解重点词汇、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
(四)课堂练习
1.诗词背诵: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背诵《卜算子》,巩固所学内容。
2.诗词创作: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诗词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3.交流分享: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与同学分享,互相交流心得,提高审美情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强调重点内容,如《卜算子》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
1.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对诗词的韵律、对仗等技巧理解较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关注和引导。
2.学生在诗词情感体验方面,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可能难以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需要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验诗词的意境。
3.学生在表达个人观点时,可能存在胆怯、词不达意等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程度不一,教师需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部分学生可能在诗词创作方面存在困难,教师应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创作障碍,提升创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卜算子》的全文背诵、词汇理解、文学特点分析、修辞手法运用等。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必做作业要认真对待,确保质量;选做作业可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

卜算子教学设计

卜算子教学设计

卜算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卜算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形式,通过卜卦推算未来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了解卜算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卜算子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3. 学习运用卜算子进行创作,并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能力;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卜算子的概念和基本特点;2. 卜算子的表达形式;3. 利用卜算子进行文学创作。

教学难点:1. 掌握卜算子的基本特点和表达形式;2. 运用卜算子进行文学创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准备教材《卜算子选编》,了解卜算子的起源和发展;2. 学生准备:带好纸笔,准备进行创作;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介绍古代卜算子的魅力和卜算子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2.1 卜算子的概念和起源卜算子是古代流行的一种文学形式,起源于中国古代卜术和易经。

它运用卦象和卦辞推算吉凶祸福,通过文字表达预测的结果。

2.2 卜算子的基本特点2.2.1 独特性:卜算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独特的一种形式,与其他文学形式有明显区别。

2.2.2 简练性:卜算子的表达通常简洁明了,用极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境。

2.2.3 预测性:卜算子通过卦象和卦辞预测未来的吉凶祸福,展示出人们对未来的期许和想象。

2.3 卜算子的表达形式2.3.1 五言卜算子:每句五个字,形式简洁,意境深远。

2.3.2 七言卜算子:每句七个字,更加宽广、抒情。

3. 实践操作3.1 模仿创作教师给出几个卜算子的例子,让学生模仿创作。

提醒学生注意卜算子的特点和表达形式,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3.2 互动分享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互动分享,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分享各自的创作心得。

4. 文学鉴赏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古代卜算子,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和深刻意义。

五、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在家继续进行卜算子的创作,拓展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苏轼卜算子教学方案设计

苏轼卜算子教学方案设计

苏轼卜算子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苏轼及其经典作品《卜算子》,并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通过学习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苏轼的艺术才华和贡献。

2. 通过学习《卜算子》,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诗歌形式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苏轼生平及创作背景介绍- 苏轼的家世背景及教育经历- 苏轼的文学成就和对宋代文学的影响2. 《卜算子》的解读和分析- 《卜算子》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诗中的艺术手法与表达方式- 探讨诗中的意象和主题3. 诗歌表达形式的学习- 掌握古诗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学习如何利用修辞手法增强诗歌表现力4. 口头表达和写作训练- 练习口头朗读苏轼的诗歌,并理解诗意- 通过写作展示对苏轼及其作品的认知和理解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苏轼以及《卜算子》的背景知识。

2.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共同解析诗歌中的意象、主题和艺术手法。

3. 朗读法:教师示范朗读苏轼的诗歌,鼓励学生模仿和尝试朗读。

4. 写作指导: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并进行作品评议和改进。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苏轼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经历、创作成就和《卜算子》的背景和意义。

3. 分析解读《卜算子》:教师与学生共同解析诗歌中的意象、主题和艺术手法,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4. 学习诗歌表达形式:教师讲解古诗的基本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并与学生一起练习写作。

5. 口头表达和写作训练: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苏轼的诗歌,鼓励他们通过写作展示对苏轼及其作品的理解。

6. 总结与展望: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堂课的学习收获,并展望下一堂课的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估1. 口头回答问题:学生对苏轼及其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语文《卜算子》教案范文

语文《卜算子》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卜算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的意境美,提升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

2. 诗词的意境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2. 诗词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背景、字词解释。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诗词,理解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诗词意境、修辞手法。

4. 实践演练法:模仿创作,体会诗词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卜算子》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诗词,理解字词含义。

3. 讲解分析:讲解诗词中的难点字词,分析意境、修辞手法。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总结诗词的特点。

5. 情感体验:体会诗词的意境美,感受作者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背诵《卜算子》,仿写一首类似风格的诗词。

8. 课程拓展:推荐其他有关《卜算子》的诗词,加深理解。

9. 课程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合作探讨等方面进行评价。

10. 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卜算子》的文本、译文、图片等。

2. 教材:准备《卜算子》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

3. 参考资料:收集有关《卜算子》的背景资料、鉴赏方法等。

4. 投影仪:用于展示课件。

七、教学步骤:1. 步骤一:导入新课,简介《卜算子》的背景。

2. 步骤二: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字词含义。

3. 步骤三:讲解诗词中的难点字词,分析意境、修辞手法。

4. 步骤四:分组讨论,总结诗词的特点。

5. 步骤五:体会诗词的意境美,感受作者情感。

6. 步骤六: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7. 步骤七:课后作业反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背诵《卜算子》的情况。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歌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

2. 学生课文。

3. 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僻词语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品鉴(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2)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卜算子·咏梅》。

(2)写一篇关于《卜算子·咏梅》的赏析文章。

8. 板书设计《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欣赏其他咏梅诗词,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杜甫的《梅花》等,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和表达的情感。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关于梅花的传统文化知识,如梅花在寓意、绘画、书法等方面的应用。

卜算子教学设计(精选4篇)

卜算子教学设计(精选4篇)

卜算子教学设计(精选4篇)卜算子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1一.学习目标:1、诵读与品味。

在对具体词句的品读中,感受作者所表达的相思离别之恨。

2、学习本词借“长江水”这个抒情线索写景抒情的构思技巧。

3、积累对“卜算子”这一词牌的了解。

二.学法指导:1、反复朗读成诵。

2、与本单元其他宋词比较语言特色。

3、查阅有关作者资料,参考有关这首词的评价。

三.预习内容:1、熟读并初背。

2、结合注解2理解全文大意。

3、思考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四.基础练习1、李之仪,字,号,本词选自。

2、默写: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

此水几时休。

,定不负相思意。

五、联系拓展1.你能品评一下这首词的写作特色吗?2.阅读理解: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无开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A.请你概括作品上片所描写的梅花的境遇。

B.“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表面写梅花的孤高,你是否能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呢?3.参考拓展: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赏读方法;2、学习咏物词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赏析词的内容、表现手法及炼字;教学难点:对背景的把握,咏梅与自咏之间的关联;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周敦颐《爱莲说》二、介绍诗歌赏读方法:意读、情读、美读;学生集体朗读,整体感知,把握词意,达到意读目标。

分析内容:(1)上片写梅愁:梅生长的环境,荒寒寂寥,凄苦困厄;(2)下片咏梅品:以群芳反衬,凌寒先发,傲然卓立。

《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4篇)

《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4篇)

《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4篇)《卜算子·咏梅》篇1卜算子咏梅教案教学目的1.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卜算子、咏梅、悬崖、山花烂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大意,体会毛泽东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4.从梅花的高贵品格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弄懂词意,体会梅花凌寒独放、不畏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与报春而不居功的谦虚态度。

教学准备1.《红梅赞》乐曲及多媒体。

2.资料收集。

教学时间2课时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二、由疑而入、理解研读(比较陆游词和毛泽东词,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1.自由朗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1)大家知道吗,这首词是毛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后写下的。

就是课文附的这一首。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词,(2)谁来读读陆游的这首词?(3)同桌说说词的意思。

2.看看和读毛主席这首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提供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

有不懂之处,教师稍作指点。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

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

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

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2)教师介绍:毛泽东主席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反其意而用之”。

一改陆游词中沉闷压抑的形象,以激昂欢快的笔调赋予了梅花乐观主义精神。

郭沫若在读二人的词后,也欣然和词,写道“裴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

同样的梅花,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风姿,同样令人品读不已,欣赏不已。

(3)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4)大家来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基本内容及其意境。

(2)诗歌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毛泽东及其作品《卜算子·咏梅》。

(2)提问:同学们对咏梅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意境。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感悟。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卜算子·咏梅》。

2. 深入研究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其象征意义。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如音乐、图片等,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教学设计(江苏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教学设计(江苏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教学设计(江苏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和审美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

(2)领略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及其意象。

2. 诗人的情感态度和审美观念。

3. 古典诗歌的欣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 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

3. 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发学生对《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教师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2)重点解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审美观念。

5. 欣赏与实践:(1)学生集体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美感。

(2)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锻炼文学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欣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2. 写一篇关于《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的鉴赏文章。

3. 选择一首类似的古典诗歌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学习成果。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对《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卜算子》教案范本

《卜算子》教案范本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卜算子》教案学科领域:中国古代文学年级:八年级教学时长: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

(2)理解《卜算子》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卜算子》的诗歌形式、韵律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卜算子》。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卜算子》。

(2)理解《卜算子》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卜算子》的诗歌形式、韵律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形式、韵律和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

(2)如何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简要介绍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提问:你们听说过哪些著名的词作品?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卜算子》,感受诗歌的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卜算子》的诗歌形式、韵律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详细讲解《卜算子》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

(2)分析诗歌主题、意象和情感。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卜算子》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卜算子》。

2. 结合课下注释,深入了解《卜算子》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 分析《卜算子》的诗歌形式、韵律和修辞手法,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6. 课堂拓展(1)对比学习:与其他同题材的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

(2)启发思考:讨论《卜算子》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7. 情感共鸣(1)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谈谈感受。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诗歌的情感。

卜算子苏轼教案

卜算子苏轼教案

卜算子苏轼教案卜算子是一首由苏轼所写的诗歌,融合了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描绘卜算子的形象和描述他的技艺,诗人通过这个形象去表达人们对命运和未来的迷信和追求。

【教学目标】1. 了解苏轼及其作品的背景2. 掌握诗歌的阅读技巧3.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力【教学重点】1. 学习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2. 理解诗歌意境和表达方式【教学准备】1. 课文《卜算子》2. PowerPoint 展示3. 板书【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 (5分钟)通过呈现一些与卜算子诗歌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Step 2 介绍苏轼及其作品 (10分钟)简要介绍苏轼,包括他的生平、学问等方面,并列举一些他的作品,并提到《卜算子》是他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Step 3 诗歌朗读 (5分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聆听这首诗歌的朗读,感受其中的情感和韵律。

Step 4 分组合作阅读 (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共同阅读《卜算子》。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朗读诗歌,并提出他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Step 5 共同讨论 (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观点和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 卜算子是个怎样的人物?有哪些特点?2. 诗歌表达了哪些情感和意象?3. 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有哪些?有何作用?Step 6 诗歌分析 (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教师解读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押韵、音乐和节奏,同时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1. 诗歌的韵律由什么构成?2. 诗歌中的反复运用和修辞手法有何作用?Step 7 学生练习 (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选择一个喜欢的句子,描述这个句子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并尝试给这个句子设计一个形象。

Step 8 展示与分享 (10分钟)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创作和感想。

Step 9 课堂小结 (5分钟)教师对今天的教学进行总结,回答学生的问题,并鼓励学生继续研究和欣赏诗歌。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卜算子·咏梅》的内容。

2. 能够分析并描述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3. 能够解读并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利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卜算子·咏梅》的诗意和意境。

2.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2 教学难点1. 诗词中较为生僻的字词和句子的理解。

2. 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1. 《卜算子·咏梅》的全文打印稿。

2. 与诗词内容相关的图片或音乐。

3.2 课前准备1. 教师提前阅读并研究《卜算子·咏梅》的背景和内容。

2. 准备与诗词相关的讨论问题和作业题目。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利用图片或音乐,引起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兴趣。

2. 简要介绍诗词的背景和作者。

4.2 朗读与理解1. 学生朗读诗词,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4.3 分析与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2. 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4 修辞手法解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2. 学生通过分析,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4.5 总结与作业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1. 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是否有所增强。

5.2 改进措施1.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卜算子·咏梅》,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卜算子·咏梅》的词牌特点、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卜算子·咏梅》,使学生感受到梅花的傲骨、坚韧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高洁的道德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卜算子·咏梅》的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作者陆游的生活年代、生平事迹及创作风格。

2.2 诗词字词解析对《卜算子·咏梅》中的关键字词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内涵。

2.3 诗词结构分析分析《卜算子·咏梅》的词牌结构、韵律特点,使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格式。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以梅花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梅花的形象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诗词阅读与解析组织学生朗读《卜算子·咏梅》,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品味诗词的韵味。

3.3 小组讨论与分享分组让学生讨论诗词中的关键字词、词牌特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字词理解、词牌结构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古文阅读、词牌创作等,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讨论分享,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共同进步。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的教材,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

5.2 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对比学习挑选其他描写梅花的诗词,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进行对比学习,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

2023年卜算子咏梅课教案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模板8篇)

2023年卜算子咏梅课教案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模板8篇)

2023年卜算子咏梅课教案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模板8篇)中班教案是指中班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教学目标,制定的一份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

推荐给大家的这些五年级教案范文是经过实际教学验证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卜算子咏梅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词作的内容;2、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乐观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通过比较,领略词作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读梅----品梅----悟梅----比梅课前播放视频《梅花》一、导入:说说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或一句诗句概括你对梅的认识(关于梅花的古诗文,学生说得出吗?)二、读梅:2、朗读,读出自己理解到的诗词的感情。

3、听读录音,听出自己的感悟。

疏通词的大意,疑难问题做出标记。

合作交流对这首词意思的理解三、品梅1、概括梅花的形象,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这是------的梅花因为它-------(预设: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谦逊无私、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

2、齐读这首词。

四、悟梅谈一谈通过这首词,你领悟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五、比梅1、“梅”是精神和品质的象征,在不同的年代,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人们赋予它不同的内涵,体现了人们不同的精神追求。

毛泽东为什么要写这首词?了解一下他写《卜算子?咏梅》背景:再读陆游的《咏梅》。

陆游词写作背景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生活在南宋的动荡时期,他不肯与奸臣同流合污,因此一生仕途不得志,空有报国的雄心却无处施展。

坚持主张抗金。

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自己陷入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作此词。

3、这就是两位诗人当时写咏梅的背景。

都是借梅花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在风格上对比鲜明。

诗言志,志,就是思想;诗,是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的。

对比同一事物不同的人。

今天,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

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

《卜算子》教案范本

《卜算子》教案范本

《卜算子》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卜算子》。

(2)了解诗词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等。

(3)掌握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词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诗词的韵律美,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学会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领略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词的意象分析和意境描绘。

3. 诗词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语法。

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时代背景。

3. 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词文本、作者简介、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2)解读诗词题目,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词,理解字词意思。

(2)合作探讨,解决生僻字词和古文语法问题。

3. 课堂讲解:(1)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2)讲解诗词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3)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4. 互动环节:(1)学生朗读诗词,体会韵律美。

(2)分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面。

6. 布置作业:(1)背诵诗词。

(2)写一篇关于诗词感悟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朗读等。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测试,评估学生对诗词内容、意象、意境以及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这是一首咏物词。表面看,这首词歌咏 的是梅花,实际上,它是通过运用托物言志 手法和比拟手法,用梅花来表现词人自己的 坚贞品质和高尚情操。 作者以爱国获罪,在漫长的一生之中屡 遭打击。但他矢志不移,始终坚持抗金报国 的远大理想,表现出一种崇高民族气节。这 首词就是诗人这一节操的形象化的反映。
诵读背诵全词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的抒情方式。 2、把握作者虽身处困境,但不改 其志的情感, 3. 背诵全文。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已是 黄昏独自愁,更著 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 香如故。
陆游
诵读
要求: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整体感知
7.词中还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写梅花 的?作简要分析。
①拟人。“寂寞”,表现梅的寂寞开放,孑然一 身、孤苦无依、无人陪护、无人理会、无人欣赏。梅 花与诗人的心境融合无间,灵犀相通。“愁”,是上 句“寂寞”的承接和深化。在如此衰败肃杀、寒气袭 人的暗淡黄昏,这枝独自开放的梅花怎能不愁情满怀。 下片的“争”、“妒”大大超脱了草木无情的自然属 性,完全赋予了人是思想情感,显示了不同人的不同 的精神状态。写花写人,浑然一体,水到渠成、天衣 无缝。而“苦”和“一任”更强化了品质的深度,增 强了感人的力量,自然贴切,妙笔生花。
②衬托(反衬)。“零落成泥碾作尘”极写梅 花寂寞野处、黄昏独愁、风雨交侵、群芳嫉妒 深重困境下的悲怆命运——落地陨灭。同时也 为下句作最鲜明的反衬和强有力的蓄势,将全 词推向最高处。“只有香如故”,是梅花的庄 严宣告:我的形体虽然消失,但我的清香—— 我的精神、我的品格、我的灵魂,丝毫未泯, 依然如故。这宣言是梅花心中的最强音,也充 分体现了词人坚贞不屈、爱国不渝的崇高气节, 咏物咏怀,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在驿站的外面,在断桥旁 边,无人过问的梅花寂寞地舒 展花瓣。黄昏时候,你已经受 不起孤独与忧愁,哪里还能再 忍受狂风暴雨的摧残?! 你无意苦苦争夺在春天里 争妍斗艳,你任凭百紫千红去 妒忌恨怨。即使凋谢后被踏成 泥土,碾作尘埃,沁人心脾的 幽香却永远不会消散!
合理想 像理解 词意
问题探究
1. 概括词上下片的大意。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知人论世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最著名的大诗人,存诗 九千余首,爱国思想是他诗中的主旋律。他也是重要 的词人。其词的风格为俊爽流利、沉郁雄放。他的词 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 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 属此类。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 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等, 或苍凉旷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近。 他一生主张抗金复国,几度被朝廷任用,又几度 被罢官,这首词正是这种政治环境下的明志之作。
凄惨阴沉的画面。
4.词的上片表达“梅”怎样的品格? 孤芳高洁、坚强不屈的品格。 5.词的下片表达了梅怎样的品格?从哪 里体现的? 高尚脱俗、坚贞不二的心志。
从“一任群芳妒”和“只有香 如故”可以体会。
6.词如何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用梅花 的意象来表现自己情操的? 1.“梅”实际是他人格的化身。驿 外断桥,黄昏风雨,正象征着他一生艰 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严酷政治打 击;2.争春无意,妒任群芳,正写照了 他不屑媚俗邀宠、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 们的傲岸性格;3.成泥作尘,香犹如故, 正突现出他即便粉身碎骨也还是要坚持 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 意志。
陆游:
1、早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君书”的爱国之志; 2、二十九岁,他以状元秀身份登上仕途,为秦桧 所嫉; 3、在孝宗时,因为主张收复中原,以雪国耻,又 为龙大渊等一群小人所排挤; 4、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因为统治者 苟且偏安,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 5、晚年赞成韩与备受摧残 的境况。 下片通过梅花来写自己的高尚节 操。
2.词的上片有哪些意象?在课本上画出。 (驿站、断桥、黄昏、风雨) 3.这些意象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 境?为什么? 荒废驿站的断桥边,寂寞开放的梅 花,非常的孤寂凄凉的意境。这样孤苦 无依的梅花无人欣赏,正值黄昏时分, 夕阳西下,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展现了 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竟然还要 受到暴雨狂风的打击,这是多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