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蜀道难》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蜀道难》赏析
李白有不少抒写游历名山大川奇情庄采的诗篇,《蜀道难》是其中的杰作之一。这首诗,以惊人的想象,大胆的夸张,雄奇奔放的笔调,酣畅淋漓的抒情,描写蜀道的崎岖和蜀地地势的险要,体现出李白诗歌飘逸不群之魅力所在。
全诗可分三部分。“噫吁口盎”十九句,写蜀道的高峻及其开辟历史;“问君”十四句,写蜀道的奇险及恐怖气氛;“剑阁”十三句,写蜀中地势险要及其在政治上的重要性。
诗一开篇,以神奇之笔凭空起势,出语石破天惊。“噫吁戏,危乎高哉!”先声夺人,发聋振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叫人心悸颜变。这是入蜀之人初入蜀道时情不自禁的惊叹,同时又为下文奠定了雄奇格调。“蚕丛及鱼袅,开国何茫然。”读者惊魂未定,又被带进了离奇传说中。这从历史角度抒写开辟蜀道的艰难。“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这又从地理角度描写蜀道的高险。“地崩山摧壮士死”,蜀道的开辟何其艰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两句虚实结合,意境壮阔,在空间上造成极大反差,使人不得不惊叹此地的高峻深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这两句不明言群峰之高,而其高自出;不明言群峰之危,而其危自现。之后,诗人把想象转向身临其境的描写:“青泥何盘盘,百度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四句从行人感受出发,描写行人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抚膺长叹等细节,形象刻画了行人步履的艰难和神情的惶恐,渲染出蜀道高险无比、慑人心魄的气氛。这一段,塑造的画面有声有色,气势磅礴,形象壮伟!
从“问君西游何时还”一句,进入诗的第二部分。之前作者已对蜀道作了渲染描绘,但诗人意犹未尽,于此再拓文笔,用自身(或入蜀之人)的见闻来作答:“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一幅多么凄美的画卷!读到此处,连读者也禁不住发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概叹。至此,循着“蜀道之难”的艺术构思,诗人不断开拓出更为绝险的风光,但见“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又写“飞湍暴流争喧声,石水崖转万壑雷。”这里先写静景,之后跟踪来的是一组动景:飞湍、瀑流、术崖、转石,从而造成了一种势如排山倒海的艺术效果。紧接着“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猛然发问,既照应了本段第一句的发问,又与读者达成强烈共鸣。这部分,以发问句开端,又以发问句作结,写得激越震荡,令人驰魂夺魄。这在诗的气势上,涌起由惊惧向激昂的波澜;在全诗的境界上,则形成从凄美到瑰伟的变化。
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结束,是诗的第三部分。开头一句,交代剑门关的险要地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虢与豺”四句,使诗的境界陡然剧变,诗中情绪急转直下,由山险道艰的描绘转到对严峻现实的沉思关切。一种油然而生的隐忧,在此处暗示给了读者。“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在这里,诗人既写出了蜀道的绝险境界,也点出了唐王朝社会的政治局势。这一神来之笔,使得《蜀道难》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锦城虽去乐,不如早还家”,一腔忧民之心跃然纸上。随后,笔锋一转,再次回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题旨,这是
入蜀之人从凶险高危的蜀道中走出后心存惊悸的真情表露,同时也与开头、中间的感叹相照应,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此诗围绕“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题旨,把大自然、神话、历史和现实熔为一炉,描绘了一幅蜀道山川画卷。这里,我们既可看到蜀道的奇险绝纶,又可感受到一种高蹈凌厉、俯瞰天险的气度。
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就是融贯其中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其一,富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力。
诗人立足现实,展开想象。在描写“蜀道之难”时,“鸟道”、“剑阁”等许多具体鲜明形象都围绕“难于上青天”的题旨而展开想象。这些飞驰的想象,似神龙出没于云间,兴发无端,大有不可捉摸之势。诗人在神话和现实之间驰骋想象,把神话故事和自然形象结合起来,天衣无缝地熔铸进艺术形象中,显得很和谐。诗的最后,由剑阁的“峥嵘而崔嵬”联想到它政治上的重要性,盛衰之叹,不言而喻。
诗篇自始至终洋溢着排山倒海的气势。诗中的神话传说和自然形象,随着诗人情感的流动波澜起伏,意象的组合衔接跨度很大。写景令人应接不暇,变幻莫测,想象之间虽有极大的跳跃性,但总是以高屋建瓴之势抒写总体感受,诗人感情的彩线始终贯穿首尾,显得完整统一。而从画面的转换中,我们又分明受到诗人感情潮水的激荡。
大胆的夸张,离不开惊人的现实。诗的开头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惊叹,既是蓦然见蜀道的写实,又是大胆的想象夸张。“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读来令人不寒而栗,却让人感到是最高的真实。大胆的夸张,在诗中产生了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其二、具有清新、自然、生动的语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的诗歌语言是直接从生活形象中提炼而成的。“噫吁口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仿佛人们初见蜀道时的脱口而呼。“枯松倒挂倚绝壁”中的“倚”字,既绘其形,又传其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又写得多么明白,叫人一读难忘。这些个性语言,清新、自然而富有生命力,且具有丰富的形象力和表现力。
第三、体裁上的大胆突破是此诗突出的艺术成就。李白以前的诗人写《蜀道难》,仅用以描写蜀道之险阻,且大多内容单薄,篇幅简短。这首《蜀道难》突破了这些陈规旧俗,在充分展示诗人真性情和真感受的前提下,能沿用古乐府的形式而开拓新的意境,是对长篇乐府歌行体的创新和发展,并以其豪放的风格和瑰丽的想象赢得了巨大的艺术魅力。这首《蜀道难》属七言古体,但并不拘泥于七言,也有杂言。杂言长短随意,整散不拘。就上下句来说,有句式相对的,也有不相对的,如“又闻子规啼夜习,愁空山”,诗句形式变化多端,如行云流水,非常真实地表达了诗人自由奔放的情怀。另外,此诗用韵也突破了传统的一韵到底的程式,多次换韵,无论是长吟短吟,还是激弦缓节,皆富有和谐的节奏感,
从而形成了奔放酣畅的艺术风格。
李白在这首诗中表现出的艺术成就主要取决于他以“盛唐”为背景的社会生活实践和艺术创造力,同时也与诗人继承和发扬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汉乐府民歌传统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