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日本血吸虫课件(共34张PPT)《动物疫病防治》

日本血吸虫课件(共34张PPT)《动物疫病防治》
动物寄生虫
日本血吸虫
一、日本血吸虫病
分类地位:复殖目---分体科---分体属 终末寄主动物及部位:人、畜生(牛犊)、犬、猫的 肠系膜静脉及门静脉。
血吸虫
血吸虫
1、病原特征
1、病原特征
日本血吸虫(雄虫)
1.口吸盘,2.食道,3.腺群,4. 腹吸盘,5.生殖孔,6.肠管7. 睾丸,8.肠管,9.合一的肠管 雄虫:睾丸—输出管—输精 管—贮精囊—雄性生殖孔
(4 ) 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 120~160mg/Kg,每日一次,连用3~5天。
9、预防
1.采取综合措施,人、兽同步防治,尤其是加强粪便和用 水管理,以及消灭中间宿主钉螺。
9、预防
2.消除感染源,在流行区,每年对人、兽普查并进行治疗。 3.将人、兽粪便堆积或池封发酵,或推广用粪便生产沼气 等办法,以杀灭虫卵。 4.加强犬、猫管理,限制到流行区活动。 5.管好水源,保持清洁,防止粪尿污染。
血吸虫寄生部位
5、症状
急性型:首先食欲不振,体温升高至40~41℃以上。行动缓 慢,腹泻,粪便带血、黏液和脱落的黏膜,腹泻加剧时,出 现水样便,严重贫血,消瘦,可致死亡。 慢性型:常见,多数慢性经过。病犬、猫消化不良,食欲不 振,粪便带血、黏液和脱落的黏膜,有腥臭和里急后重现象, 肝硬化、腹水。
1、病原特征
日本血吸虫(雌虫)
1.口吸盘,2.肠管,3.腹吸 盘,4.生殖孔,5~6.虫卵与 子宫,7.梅氏腺,8.输卵管, 9.卵黄管,10.卵巢,11.肠 管合并处,12卵黄腺
雌虫:卵巢—输出管—卵 模—子宫—雌性生殖孔
日本血吸虫雌雄虫体
1、病原特征
雌雄合抱体
雄虫:粗短,乳白色。雄 虫平均长9.5-22mm;扁平, 虫体向中线卷曲形成抱雌 沟 雌虫:细长,暗褐色。平 均长15-26mm呈线状,常 栖止于抱雌沟内,成雌雄 合抱状态

【传染病学】日本血吸虫病PPT课件

【传染病学】日本血吸虫病PPT课件
➢ 慢性血吸虫病
预防
➢ (一)控制传染源 ➢ (二)切断传播径 ➢ (三)保护易感人群
谢 谢!
➢ (6)肝影像学检查: ➢ B超:门静脉增粗呈网格样改变 ➢ CT:重度纤维化:龟背样图像
并发症
➢ 上消化道出血 ➢ 肝性脑病 ➢ 感染 ➢ 肠道并发症:可并发结肠癌
诊断 Diagnosis
➢ 1.流行病学资料 ➢ 2.临床特征 ➢ 3.实验室检查
1.流行病史 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是诊断的必要条 件, 应仔细追问
慢性血吸虫病肝脾肿大型应与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鉴别, 后者食欲减退、乏力,肝区疼痛与肝功能损害均较明显。
阿米巴痢疾,慢性菌痢易与血吸虫病患者鉴别,便血者 粪便孵化阳性,而且毛蚴数较多
晚期血吸虫病与门脉性及坏死后肝硬化的鉴别,前者常 有慢性腹泻便血史,门静脉高压引起巨脾与食管下段静脉曲 张较多见,肝功能损害较轻、黄疸、蜘蛛痣与肝掌较少见, 但仍需多次病原学检查与免疫学检查才能鉴别
➢ (3)肝功能:急性轻度异常;慢性血吸 虫尤其是无症状患者肝功能大多正常;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功能损害较轻,白 球倒置
➢ (4)免疫学检查: ➢ 皮内试验(IDT) ➢ 环卵沉淀试验(COPT) ➢ 间接血凝试验(IHA)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循环抗原酶免疫法( EIA )
➢ (5)直肠黏膜活检:距肛门8~10厘米背 侧黏膜取材阳性率最高
1913年日本和我国作者在日本 发现一种光壳小螺, 并证明是日本和中国血吸虫的同一中间宿主。
水陆两栖,雌
雄异体。圆锥 塔型,10mm 长,6~8个螺 层。有光壳和 肋壳之分。
滋生在杂草丛 生、潮湿土表 处(沟、河、 湖水线边及以 上草地),春 季产卵。
Oncomelania

传染病学:日本血吸虫病PPT课件

传染病学:日本血吸虫病PPT课件
道症状和变态反应)→肺泡小血管→左心 →全身→肠系膜动脉→毛细血管网→肠系 膜静脉→门静脉→肝脏 →成虫→逆行→肠系膜下静脉→ →虫卵→虫卵肉芽肿、血管纤维化(肠道症 状和肝脏损伤)
.
17
发病机制
尾蚴 穿过皮肤引起局部速发与迟发变态反应 幼虫 表面抗原决定簇向宿主抗原转化,逃避宿
主免疫攻击,不引起严重损伤或炎症 成虫 表膜抗原激发宿主产生相应抗体,发挥一
.
25
病理过程
肝脏病变
在肝内,虫卵肉芽肿位于窦前静脉,故肝小叶的 结构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
早期:肝肿大,表面可见黄褐色粟粒状虫卵结节 晚期:
干线型纤维化—晚期血吸虫病特征性病变 窦前阻塞—门静脉高压
.
26
病理过程
脾脏病变
早期:充血、水肿、质软 晚期:淤血、组织增生、纤维化、血栓形成
→巨脾、脾功能亢进
20
发病机制
急性血吸虫病是体液与细胞免疫反应的混 合表现
慢性、晚期血吸虫病的免疫病理变化属于 迟发性变态反应。
血吸虫发病中的主要效应细胞 -嗜酸粒细胞
.
21
发病机制
肝纤维化形成机制 虫卵SEA、成纤维细胞刺激因子→成纤
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增加→纤维化 早期-Ⅰ和Ⅲ型胶原
晚期-Ⅰ型胶原
.
1957年毛主席在上海询问血吸虫病防治情况
.
3
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
埃及血吸虫 (Schistosoma haematobium) 1851 曼氏血吸虫 (Schistosoma mansoni) 1902 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1903 间插血吸虫 (Schistosoma intercalatum) 1934 湄公血吸虫 (Schistosoma mekongi) 1978

日本血吸虫病-精品医学课件

日本血吸虫病-精品医学课件

单击此处添课程名 速发变态反应 不引起严重组
迟发变态反应 织损伤或炎症 免疫复合物
虫卵结节 何博礼现象
幼虫
虫卵
尾蚴
成虫
虫卵
病理改变
发病机制与病理
结肠——由下到上逐渐加重 早期:黏膜充血水肿、溃疡 慢性:纤维组织增生、肠梗阻
单击此处添 肝早课脏期:程充血肿名胀
晚期:肝纤维化、肝硬化、门脉高压 脾脏
流行病学
单击此处添课程名
单发击病此机处制添与课病程理名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与病理
单击此处添课程名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与病理
皮肤局部
单击此处添课程名 速发变态反应 不引起严重组
迟发变态反应 织损伤或炎症 免疫复合物
虫卵结节 何博礼现象
幼虫
虫卵
尾蚴
成虫
虫卵
引起宿主免疫反应和
病理变化的主要因素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与病理
临床表现
肺型血吸虫病:虫卵沉积引起的肺间质病变
单击呼此吸道处症状添轻微课、程肺部名体征不明显 重型胸部X线见云雾状、粟粒状浸润 脑型血吸虫病:急性/慢性,青壮年多见
脑膜脑炎相似/癫痫发作 头CT见顶叶、颞叶高密度结节影 其他:胃、胆囊……
实单验击室此及处辅添课助程检名查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急性血吸虫病——体液与细胞免疫反应的混合表现 慢性、晚期血吸虫病——迟发型变态反应
肝纤维化单——击肉芽此肿基处础上添产课生 程名
伴随免疫 免疫逃逸
病理过程
发病机制与病理
静脉内膜炎
尾蚴性皮炎
出血性肺炎
轻度贫血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血管壁坏死
虫卵肉芽肿 纤维化病变

日本血吸虫病讲课PPT课件

日本血吸虫病讲课PPT课件

介绍日本血吸虫病的危害和传播途径 讲解预防和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方法和措施 提高人们对日本血吸虫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促进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和养成
课件目的:介绍日本血吸虫病 的预防与控制
课件结构:概述、病原学、流 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治 疗、预防与控制
适用人群:医务人员、学生、 社区居民等

并发症:肝硬 化、门静脉高 压症、消化道
出血等
预防措施: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改 善环境卫生,加强粪便和水源管理, 避免接触疫水
防治结合:预防和控制并重,采取 综合措施,有效控制日本血吸虫病 的传播和流行
控制策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加 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患者, 消灭钉螺等传播媒介
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 分享防治经验和资源,共同应对全 球公共卫生挑战
课件特点:图文并茂、深入浅 出、实用性强
PART THREE
血吸虫病的定义 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
血吸虫病的分类 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粪便传播:通过接触含有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或食物,经口摄入感染 皮肤接触:在水中作业时,血吸虫卵通过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 母婴传播:母亲感染血吸虫病后,虫卵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性传播:血吸虫病患者精液中可携带虫卵,通过性接触传播给伴侣或性工作者
汇报人:
发热:感染后1-2个月内出现,多为间歇热或弛张热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体重下降 肝脾肿大:肝脏可出现压痛和叩击痛,脾脏轻度肿大 贫血和出血倾向:可有皮肤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诊断方法:粪 便检查、血液 检查、肠镜检
查等
治疗方案:药 物治疗、手术
治疗等
预防措施:控 制传染源、切 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PART FOUR

血吸虫病PPT演示课件PPT30页

血吸虫病PPT演示课件PPT30页

8
第9页,共30页。
病理解剖
▪ 结肠病变
▪ 主要在直肠、乙状结肠与降结肠。右侧结肠及阑尾也常累 及。
▪ 急性期病变为黏膜充血、水肿、黏膜下层有堆积的虫卵结节, 溃破后形成浅表溃疡,排出脓血便;
▪ 慢性期由于纤维组织增生,肠壁增厚,可引起息肉样增 生与结肠狭窄、肠系膜增厚与缩短、大网膜缠结成团等 病变。
26
第27页,共30页。
▪ 对症治疗
治疗
▪ 急性血吸虫病:高营养,易消化软食,补充维生素,适 当补液, 高热、中毒症状重,可用下剂量肾上腺皮质激 素。
▪ 晚期血吸虫病:按肝硬化治疗。巨脾型患者可作脾切除 加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对食道静脉曲张并发上消化道 大出血患者可采用硬化剂注射疗法或静脉断流术。腹水 型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饮食、间歇应用利尿剂等治疗。对 顽固性腹水可用腹水浓缩回输术。
临床表现
▪ 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复杂且多样性。
12
第13页,共30页。
临床表现
▪ 急性血吸虫病
▪ 发生于夏秋季,男性青壮年与儿童居多。
▪ 患者有明确疫水接触史。 ▪ 约50%患者在尾蚴侵入部位出现蚤咬样红色皮损,2~3天
自行消退。 ▪ 潜伏期长短不一(30~60天),但以1个月左右居多。起病
较急。
▪ 虫卵是引起宿主免疫反应的主要因素,由含有毛蚴的虫卵, 通过卵壳上微孔释放可溶性虫卵抗原,使T淋巴细胞致敏,释
放各种淋巴因子,吸引大量大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形成虫 卵性肉芽肿。
▪ 血吸虫病引起肝纤维化是在肉芽肿基础上产生的。
7
第8页,共30页。
病理解剖
▪ 基本的病理改变:虫卵肉芽肿反应 ▪ 但每个发育阶段均可造成人体损害 ▪ 病变部位:以肝脏和结肠最显著

日本血吸虫病健康宣讲PPT课件

日本血吸虫病健康宣讲PPT课件
日本血吸虫病 健康宣讲PPT
课件
目录 Introduction 什么是日本血吸虫病 传播途径 症状和并发症 预防措施 诊断和治疗 日本血吸虫病的影响 宣传和教育的重要性
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 的传染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 重威胁。
本课件旨在向用户介绍日本血 吸虫病及其预防方法,提高公 众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
饭前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诊断和治疗
诊断和治疗
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通常通过 检测患者的粪便样本。
及早发现和治疗,可以避免疾 病的进一步恶化。
诊断和治疗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方 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决定。
日本血吸虫病 的影响
日本血吸虫病的影响
日本血吸虫病对患者的健康和 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也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一定 的负担和压力。
症状和并发症
症状和并发症
日本血吸虫病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 、腹泻等。 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肝脏和肠道等器 官受损,严重时也可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饮水注意安全,避免饮用未经 过滤处理的水源。 减少接触受感染的水域,尤其 是农田和湖泊等高风险地区。
预防措施
使用安全可靠的厕所,并做好个人卫生 。
宣传和教育的 重要性
宣传和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对日本血吸虫病的宣传和教育,有 利于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预防能力。
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 活方式。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什么是日本血 吸虫病
什么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由日本血吸虫寄生 虫引起的传染病。

日本血吸虫病防治ppt课件

日本血吸虫病防治ppt课件

三、致病
4)异位血吸虫病
常见的异位损害部位在肺和脑
A. 肺型血吸虫病 B. 脑型血吸虫病
A. 肺型血吸虫病
多见于急性血吸虫病患者,由于虫卵 沉积引起肺间质性病变。 a. 呼吸道症状大多轻微,轻度咳嗽与胸部 隐痛,痰少。 b. 肺部体征不明显,有时可闻及干湿罗音。 重型患者胸部X线检查可见弥漫云雾状、 点片状、粟粒样浸润阴影,边缘模糊, 以中下肺野为多。
组织中的血吸虫虫卵肉芽肿
组织中的血吸虫虫卵肉芽肿
肝脏、肠壁虫卵结节
三、致病
2. 临床表现
1)急性血吸虫病 2)慢性血吸虫病 3)晚期血吸虫病
4)异位血吸虫病
三、致病
2. 临床表现
1)急性血吸虫病 常见于初次感染者 慢性病人再次大量感染尾蚴 畏寒、发烧、多汗、腹胀、腹泻等 淋巴结、肝肿大、肝区压痛 脾肿大
(1)日本血吸虫雌虫 产卵量大,多成 簇地沉着在宿主 组织内,虫卵肉 芽肿体积大 (2)虫卵肉芽肿细胞成分中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和许多浆细 胞,中心坏死,形成嗜酸 性脓肿
(3)虫卵周围常见抗原抗体复合物,称何博礼现象(Hoeppli phenomen)
(4) 日本血吸虫卵肉芽肿的形成机制为T细胞介导的IV型变态反应
肠壁(嗜酸性脓肿) 肠腔 随粪便排出
童虫
尾蚴钻入皮肤 虫卵入水
尾蚴逸出
尾蚴
母胞蚴 子胞蚴 (钉螺)
毛蚴
生活史小结
1. 寄生部位: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 2. 终 宿 主:人与多种哺乳动物 (牛、猪、犬等) 3. 中间宿主:钉螺 4. 感染阶段:尾蚴 5. 感染途径:经皮肤钻入
生活史小结
6. 虫卵沉积部位 1)沉积肠壁小静脉 2)沉积肝脏 3)脱入肠腔,随大便排出体外

日本血吸虫实验PPT课件

日本血吸虫实验PPT课件
雌雄异体,虫体呈圆柱形,外观似线虫。口、腹吸盘位 于虫体前端。
第15页/共53页
日本血吸虫雄虫
口吸盘 腹吸盘 睾丸
雄虫长10~20mm,宽 0.5~0.55mm,乳白色,背 腹扁平,自腹吸盘以下虫 体两侧向腹面卷曲,故虫 体外观呈圆柱形,卷曲形 成的沟槽称抱雌沟。
抱雌沟
第16页/共53页
日本血吸虫雄虫
第20页/共53页
日本血吸虫虫卵
第21页/共53页
日本血吸虫虫卵
第22页/共53页
血吸虫生活史
• 血吸虫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及童虫6个阶 段。
• 成虫寄生于人体肠系膜静脉血管中,雌雄虫交配产卵,卵随血 流沉积于肝脏、肠壁血管内和周围组织;
• 分布在肠壁组织的虫卵部分破溃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 虫卵入水后孵化出毛蚴; • 毛蚴遇到钉螺主动侵入,经过二代胞蚴无性繁殖,形成大量尾
第7页/共53页
吸虫基本知识
肝吸虫、肺吸虫、肠吸虫和血吸虫的成虫形态鉴别
第8页/共53页
日本血吸虫
裂体吸虫(schistosome)隶属于吸虫纲、复殖目、裂体科、 裂体属。成虫寄生于哺乳动物(包括人)的静脉血管内,亦称血 吸虫(blood fluke)。寄生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6种,以日本 血吸虫、埃及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引起的血吸虫病流行范围最广, 危害最大。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
口吸盘 肠管
子宫 卵黄腺 卵巢 受精囊
睾丸
吸虫基本知识
华支睾吸虫 (成虫染色标本)
大多数复殖目吸虫成虫形态身体扁平、呈叶状或舌状,少数 呈扁锥形或近圆柱形。通常有2个吸盘,包围着口孔的称口吸盘, 位于腹面的称腹吸盘。
第5页/共53页
吸虫基本知识

日本血吸虫病ppt课件

日本血吸虫病ppt课件

4 体内前部中央有一个顶 腺,两个侧腺,均开口 于顶突
2
病原学
胞蚴
2
病原学
尾蚴
由体部及尾部组成,尾部又分尾干和尾叉。尾叉不及尾干的一半 ,是 日本血吸虫的特征之一
2
病原学
S. japonicum cercaria
1 2 3 4


病 原 学 流行病学 生 活 史
5
6 7
发病机制与病理过程
临床表现
破 → 粪排入水 → 毛蚴 → 钉螺(母胞蚴≡子胞蚴≡
尾蚴) → 皮肤 → 童虫 → 小静脉或淋巴管 →右 心 → 肺 → 肺泡小血管 → 左心 → 全身 → 肠 系膜动脉 → 毛细血管网 → 肠系膜静脉 → 门静脉 → 成虫 → 逆行 → 肠系膜下静脉
4
生活史
4
生活史
寄生部位 ——
肠系膜静脉
4
生活史
唯一中间宿主 ——
钉螺
1 2 3 4


病 原 学 流行病学 生 活 史
5
6 7
发病机制与病理过程
临床表现

治 预

疗 防
8
9
5
发病机制与病理过程
虫卵肉芽肿反应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自尾蚴钻入皮 肤至形成虫卵,每个发育阶段均可造成人体损害 。

尾蚴 钻入皮肤,其头部分泌的溶组织酶和其死亡后 的崩解产物可引起组织局部周围水肿,毛细血管扩 张、充血、白细胞、嗜酸性浸润,接触疫水的皮肤 可出现小米粒样的红色丘疹,发痒。称为尾蚴性皮 炎。是一种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
人群普遍易感
年龄、性别、职业的分布于接触疫水的机会有关。男 性青壮年农民和渔民感染率最高

日本血吸虫病PPT课件

日本血吸虫病PPT课件
38-40℃,间歇热、弛张热、不规则低 热,重症者类似伤寒
少则2周,大多1个月,重者数月
2.过敏反应
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淋巴结肿大、支 气管哮喘。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荨麻疹最常见,躯干、四肢 发热早期
尾 蚴 性 皮 炎
Skin penetration by S. mansoni
5min
10min
流行病学
血吸虫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 本条件是什么?
受特传感别染染 是源的 患人 者和和动病物牛
虫卵随粪便入水
钉传螺播的存途在径与滋生
人畜皮肤黏膜接触役水
普青易遍 壮感易年感农人民群、渔民较多
流行病学
疫区分型 水网型 山丘型 湖沼型
湖沼型 山丘型 水网型
1956年
1%
14%
85 %
湖沼型 山丘型 水网型
尾蚴 溶组织蛋白酶
童虫 机械性损伤
成虫
夺取营养 机械性刺激
虫卵 虫卵肉芽肿
尾蚴性皮炎
肺炎 营养不良 血管内膜炎
肝、肠纤维化
CAg 形成IC
血吸虫病肾病、关节炎
临床表现—急性
• 成虫大量排卵期——急性血吸虫病 • 发生于初次大量感染或再次严重感染后1个
月,病程一般不超6个月 • 1、发热 感染程度决定热度、时间
20 min
3.童虫移行、成虫寄生 消化系统症状
童虫移行—发热,食欲减退、腹部不适。半数 以上腹痛、腹泻,少数粘液脓血便
腹泻:3-5次/日,多为稀水样便,少数有粘液 、脓血,里急后重可有可无
重症者可高度腹胀、腹水、类似结核性腹 膜炎
4、肝脾大
见于大多数患者,肝大伴压 痛肝左叶为主。
半数以上患者轻度脾大

日本血吸虫病科普宣传PPT

日本血吸虫病科普宣传PPT
感染初期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发热、乏力等 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不易被察觉,容易被忽视。
血吸虫病的症状与影响 晚期症状
病情加重后可引发肝脾肿大、腹水及肠道症 状等。
严重病例可能导致肝硬化甚至死亡。
血吸虫病的症状与影响 长期影响
血吸虫病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及生育能力。
对儿童和孕妇的危害尤为显著。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通过国际合作与科技进步,有望在未来消除血吸 虫病。
持续的研究和疫苗开发是关键。
谢谢观看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保持卫生
避免在不明水源中游泳或洗澡,保持个人卫生。
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和清理。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教育宣传
通过社区宣传,提高公众对血吸虫病的认识。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特别是在疫区。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环境治理
改善水质,减少污染源,防止寄生虫滋生。
政府应加强对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源的管理和保护。
如何诊断与治疗血吸虫病?
如何诊断与治疗血吸虫病? 诊断方法
通过血液检查和粪便检查来确认感染。
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治疗和控制病情。
如何诊断与治疗血吸虫病? 治疗方案
常用的抗寄生虫药物包括吡喹酮和美克洛嗪 。
遵循医生的建议,完成整个治疗周期。
如何诊断与治疗血吸虫病? 随访检查
治疗后需定期复查,确保感染完全清除。
日本血吸虫病科普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血吸虫病? 2. 血吸虫病的症状与影响 3.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4. 如何诊断与治疗血吸虫病? 5. 血吸虫病全球现状
什么是血吸虫病?
什么是血吸虫病? 定义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传 染病。

日本血吸虫病 PPT课件

日本血吸虫病 PPT课件
多见、故易误诊为伤寒。 • 发热期限短者仅2周,大多数为1个月左右,重型
患者发热可长达数月.
临床表现
2.过敏反应
1/3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全身淋巴结轻度 肿大等。 3.腹部症状 1/2有腹痛、腹泻,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仅10% 有脓血便。重型患者腹部有压痛与柔韧感,有腹 水形成。 4. 其它 肝脾肿大,呼吸道症状等。
临床表现
(二)慢性血吸虫病
90%的血吸虫病人为慢性血吸虫病。
1.无症状型: 2.有症状型:
以腹痛、腹泻为常见,每日2-3次稀便; 偶尔带血。重者有脓血便,伴里急后重, 常有肝脾肿大 。
主要体征:肝脾大,肝左叶大明显
临床表现
(三)晚期血吸虫病
1.巨脾型:约占70% 脾进行性肿大,常伴脾功能亢进
脏与结肠; 急性期病人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泻或
脓血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慢性期病人以肝脾肿大为主。 晚期则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为主,可发展为
门静脉高压症,出现巨脾与腹水等症状。
病原学
能致病的血吸虫主要有六种:
日本血吸虫 曼氏血吸虫 埃及血吸虫
间插血吸虫 马来血吸虫 湄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病流行。2002年统计资料显示,血吸虫病患者 81万人,晚期病人2.6万人。 1904年在日本首次发现日本血吸虫而得名,但日本1977 年后未发现人畜感染及阳性钉螺。
发病机制及病理
尾蚴 尾蚴性皮炎 童虫 血管炎, 肺部炎症 成虫 静脉内膜炎 虫卵 虫卵肉芽肿 主意病变部位:肝脏、结肠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血吸虫病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精选ppt课件
1
一、前言
精选ppt课件
2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 系统所引起的疾病。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 水而感染。主要病变为肝与结肠由虫卵引起 的肉芽肿。
急性期: 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痛腹泻或 排脓血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幼虫移行过程中,其体表抗原决定簇逐渐向宿 主抗原转化,以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因此不 引起严重组织损伤或炎症。
成虫 1)成虫肠道及器官的分泌物和代谢产物
作为循环抗原,可与相应的抗体形成免疫复合
物出现于血液或沉积于器官,引起免疫复合物
病变。2)表面具有抗原性,可激发宿主产生相
应抗体,直接作用于新入侵的童虫,发挥一定
的保护作用。
精选ppt课件
26
• 伴随免疫:人感染血吸虫后可获得部分 免疫力,针对再感染的童虫有一定的杀 伤作用,但原发感染的成虫不被破坏, 这种原发感染继续存在而对再感染获得 一定免疫力的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精选ppt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7
虫卵是引起宿主免疫效应的主要因素,由含 有毛蚴的虫卵通过卵壳上微孔释放可溶性虫 卵抗原,使T淋巴细胞致敏, 释放各种淋巴 因子,吸引大量巨噬细胞,大单核细胞,嗜 酸性粒细胞等聚集于虫卵周围,形成虫卵肉 芽肿(又称虫卵结节)。
慢性期: 肝脾肿大,慢性腹泻为主。
晚 期: 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可发 展为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
精选ppt课件
3
1971年:湖南 马王堆 西汉女尸 1979年:湖北 江陵 西汉男尸 至少2150年前血吸虫病就在我国流行。
精选ppt课件
4
建国初期
我国长江流域12个省、市、自治区
381县、
精选ppt课件
22
精选ppt课件
23
四、发病机制 与病理解剖
精选ppt课件
24
㈠发病机制
血吸虫尾蚴、幼虫、成虫、虫卵对宿主可引起 一系列免疫反应。
幼虫表面存在C3激活剂,尾蚴穿过皮肤,能促 使补体旁路激活,产生趋化因子和免疫粘附, 吸引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并诱导T细胞 和B细胞活化,引起局部炎症。此种炎症反应 兼有速发和迟发两型精选变ppt课态件 反应的成分。 25
5064个乡(镇) 、
48个农场(县级以上)流行。
钉螺面积:148亿平方米,
病人:1200万,40%有症状。
威胁人口:一亿以上。
精选ppt课件
5
解放后,血防工作,举世瞩目
截止2000年: 达传播阻断标准: 5/12个省 243/413个县 达传播控制标准:62个县 血吸虫病患者:下降为69.5万人。(1200万) 钉螺面积:缩小为34.5亿平方米. (148亿)
宿 主 钉 螺
精选ppt课件
18
三、流行病学
精选ppt课件
19
地理分布: 中国、菲律宾、印尼、日本。
国内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 以长江两岸及其邻近的湖沼地带为主。
流行区可分为湖沼、水网和山丘三种类型。
精选ppt课件
20
㈠传播途径:必备三个条件
①带虫卵的粪便侵入水;
②钉螺的存在(中间宿主)。钉螺喜滋生于 杂草丛生,潮湿环境中,有钉螺的地区才能 造成血吸虫流行。一次感染后能终生逸出尾 蚴,生活习性顽强。
精选ppt课件
6
七律二首·送瘟神 (毛泽东)1958年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

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

命笔。

•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精选ppt课件
尾 蚴16
Morphology 形态学
成虫:似线虫,雌雄 异体。
消化系有口、食道、 肠管。肠管在腹 吸盘前背侧分为 两支,向后延伸 到虫体后端汇合 成盲管。
Adult schistosome worm精s选mppte课a件sure 1 to 2cm in length. 17


尾蚴
③人体接触疫水。人通过生产,放牛,或赤 脚在草地上行走可感染,皮肤是主要侵入途 径,也可在饮用水时候经口腔黏膜侵入
精选ppt课件
21
㈡传染源:患者为主要传染源。保虫宿主
种类较多,主要有牛、猪、犬、马、狗、猫 及鼠类等可成为传染源。
㈢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以男性青壮年
农民和渔民感染率最高,夏秋季节感染机会最 多。尾蚴在钉螺体内的发育及尾蚴逸出后的活 动力此时最强。
精选ppt课件
9
二、病原学
精选ppt课件
10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人是终宿主,钉 螺是必需的唯一中间宿主。日本血吸虫 在自然界有广泛的动物贮存宿主,家畜 如牛、猪、羊、狗、猫等以及各种野生 动物如鼠等,共40多种,均可成为它的 终宿主。
精选ppt课件
11
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幼虫 (6个阶段)
精选ppt课件
13
光照和温度
虫卵 入水
毛蚴
侵入钉螺 母胞蚴 子孢蚴
7-8w
尾蚴 进入宿主的皮肤
或黏膜
精选ppt课件
14
进入人体
静脉或淋巴系统
尾蚴
幼虫
右心
15-16日
肺循环 肝脏门静脉
成虫(雌
雄合抱一个月) 逆血流肠系膜下静脉
产卵
精选ppt课件
15

——



毛 蚴


母 胞






胞 蚴

毛蚴→胞蚴→尾蚴←无性生殖阶段 (钉螺体内)
尾蚴→幼虫→成虫←有性生殖阶段 (宿主体内)
精选ppt课件
12
日本血吸虫雌雄异体,常合抱一起, ♂虫粗 短(10—22×0.5cm),有抱♀沟,♀虫细长 (20—25×0.3cm) , 均 有 吸 盘 , 做 交 替 吸 附 而 运动.寄生于门静脉系统,主要在人体肠系膜 下静脉内。存活时间平均4-5年,长者可达1020年或以上。感染后一月排卵,一条雌虫每日 可 产 卵 1000 个 左 右 。 虫 卵 50% 沉 积 于 肠 壁 , 23%进入肝脏,16%大便排出。

精选ppt课件
7
• 其二 •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精选ppt课件
8
困难:江湖洲滩地区钉螺面积大,水位难以
控制,尚无根治良策,人口流动增加,重复感 染严重,病情随时可能回升,因而我国血吸虫 病的防治工作仍需持久而深入地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