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名义应力有限寿命设计法
名义应力法计算疲劳寿命
名义应力法计算疲劳寿命
名义应力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疲劳寿命的方法,其主要思想是将
复杂的应力循环转换为一个等效的弯曲应力循环,从而计算材料的疲
劳寿命。
这种方法适用于铝合金、钢材等材料的疲劳寿命计算,具有
计算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
其计算公式如下:
Nf = Cfaf^b
其中,Nf为疲劳寿命,C和b是材料相关系数,faf为名义应力
幅值。
通常,名义应力幅值可以通过实验或计算得到,而C和b则需
要根据具体材料进行确定。
在使用名义应力法计算疲劳寿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测量或估算名义应力幅值的精度,以及考虑应力循环次数对
疲劳寿命的影响等因素,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无限寿命设计法
❖ σ-1 :拉压载荷取对称拉压疲劳极限σ-1l,其余的均为材料的弯曲疲劳极限 σ-1 。
❖ τ-1 :均为材料的对称扭转疲劳极限τ-1 。 ❖ 可用以下三种方法来确定σ-1与τ-1
➢ 试验法(第2章的相关方法进行弯曲或扭转试验) ➢ 查表法 ➢ 估算法
对称弯曲疲劳极限 1 f b
机械强度与可靠性——
第4章 无限寿命设计法
4.1 概述
疲劳寿命设计方法包括:无限寿命设计法和有限寿命设计法 (名义应力法和局部应力应变法)。
无限寿命设计法的出发点:零件在设计应力下能长期安全使 用。(20世纪40年代由谢联先提出,目前仍广泛使用)
使用条件:
❖ 等幅加载时,工作应力smax< s-1 (疲劳极限)
(3)查尺寸系数
由图(3-6)查得合金钢的弯曲尺寸系数。其中 曲线6对应强度极限为1000MPa. D=42mm时,ε=0.63; d=30mm时,ε=0.70。
对于拉压情况,当直径小于50mm时,无尺寸 效应,所以ε=1. (P54,影响因素(1))
(4)计算KσD值。
KD
K
1
1
1
3.14153 1 1 3.22853 1 0.92
三. 平均应力折算系数的选取
❖ 正应力
➢ 拉伸平均应力折算系数(R>-1)
由式(3-27)得到:
a 1 f
式中,
为对称弯曲疲劳极限;
1
f 为真断裂强度,可用下式估算:
f b 350MPa
➢ 压缩平均应力折算系数(R<-1)
可保守地取φσ =0,偏于安全。
❖ 切应力
➢ 建议:
四. 许用安全系数的确定
名义应力法热点应力法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名义应力法热点应力法解释说明以及概述引言部分的内容如下:1.1 概述名义应力法和热点应力法是两种常用的应力计算方法,在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
它们可以帮助工程师和科学家评估材料和结构在外部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布情况,并提供对材料性能和结构稳定性的评估。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名义应力法,包括其定义、原理和假设以及适用领域。
接着,将详细探讨热点应力法的理论基础、计算方法与步骤,并通过实例分析与评价来进一步说明其应用。
然后,我们将对比两种方法的异同点,并进行优缺点对比分析,最后考虑选择哪种方法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解释名义应力法和热点应力法这两种常见的应力计算方法,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通过阐明每种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为读者提供选择合适方法时所需考虑的因素,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方向提供展望。
2. 名义应力法2.1 定义名义应力法是一种常用的工程计算方法,用于分析和预测材料在受力情况下的行为。
它基于名义应力概念,即假设材料的应力状态可以通过一个等效的单轴张拉或压缩状态来代替复杂的多轴受力状态,在等效单轴应力作用下具有相同的变形特性。
2.2 原理和假设名义应力法的原理是假定材料在多轴应力状态下与其在单轴拉伸或压缩条件下的行为相似。
根据这个假设,可以使用简化的数学模型和实验数据来计算和预测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性能。
2.3 应用领域名义应力法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中各种结构和构件的设计、分析和评估。
它可以用于材料强度计算、结构疲劳寿命评估以及各种静态和动态加载条件下工程结构的分析。
该方法适用于金属、混凝土、塑料等各类材料,并且可以考虑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材料性能造成的影响。
通过名义应力法,工程师可以更简便地进行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避免了复杂的数值计算和实验测试。
然而,该方法在处理非线性材料、复杂加载条件或者需要考虑微观结构影响的情况下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
因此,在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并结合其他方法进行验证和补充分析。
《材料性能学》课件——第五章 材料的疲劳性能
前言
材料的疲劳问题研究从近150多年开始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原因 之一就是工程中的零件或构件的破坏80%以上是由于疲劳引起。
图5-5 疲劳微裂纹的3种形式
晶界或亚晶 界处开裂
1、疲劳裂纹的萌生 在循环载荷的作用下,会在试件表面形成循环滑
移带。循环滑移带在表面加宽过程中,还会出现挤出 脊和侵入沟,随着挤出脊高度与侵入沟深度的不断增 加。侵入沟就像很尖锐的微观缺口,应力集中严重, 疲劳微裂纹也就易在此处萌生。
图5-6 金属表面“挤出”与“侵入”并形
三、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
机件疲劳破坏的疲劳源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 多个,它与机件的应力状态及过载程度有关。如单 向弯曲疲劳仅产生一个源区,双向反复弯曲可出现 两个疲劳源。过载程度愈高,名义应力越大,出现 疲劳源的数目就越多。若断口中同时存在几个疲劳 源,可根据每个疲劳区大小、源区的光亮程度确定 各疲劳源产生的先后,源区越光亮,相连的疲劳区 越大,就越先产生;反之,产生的就晚。
3、复合材料的疲劳破坏机理
疲劳破坏特点: (1)有多种疲劳损伤形式:如界面脱粘,分层、 纤维断裂、空隙增长等。实际上,每种损伤模 型都是由多种微观裂纹(或微观破坏)构成的。 损伤沿着最佳方位起始和扩展,可以一种或多 种形式出现。
3、复合材料的疲劳破坏机理
⑵复合材料不会发生瞬时的疲劳破坏,常常难以确 认破坏与否,故不能沿用金属材料的判断准则。常 以疲劳过程中材料弹性模量下降的百分数(如下降l %~2%)、共振频率变化(如1~2Hz)作为破坏依据。
连接件振动疲劳寿命分析的名义应力法
·2 5 1 9·
连接件振动疲劳寿命分析的名义应力法
崔泗鹏1 姚卫星2 夏天翔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先进设计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 南京 , 1. 2 1 0 0 1 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南京 , 2. 2 1 0 0 1 6
计算过程比较复杂 。 法 。 时域法数据处理量很大 ,
收稿日期 : 2 0 1 3—0 4—1 7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5 1 2 7 5 2 4 1
危险点附近的应 力 分 布 特 征 , 给出了动态的应力
T= v
∞
1 名义应力法
1. 1 应力集中系数 随机振动疲劳的响应应力应变不是一个确定 值, 只能从概 率 统 计 角 度 进 行 表 示 。 而 对 于 一 个 均方根 值 既 包 含 了 振 动 幅 值 的 静 态 分 随机过程 , 量, 也包含了 振 动 幅 值 的 动 态 分 量 。 根 据 随 机 振 给出反 动分析得到的结 构 响 应 的 应 力 均 方 根 值 , 映缺口根部的应力集中严重程度的系数 K1 , 即应 力均方集中系数如下 :
Kf = 1+ K2 -1 / 1+a ρ
( ) 5
。
本文借助于传 统 应 力 严 重 系 数 法 的 思 想 , 在 振动疲劳寿命分析的名义应力法基础上考虑了影 — — 孔表面质 响连接件疲劳品质的两个重要因素 — 给出了应力均方严重系数的定义 , 量和填充系数 , 再结合振动疲劳 缺 口 系 数 , 得出了连接件振动疲 劳寿命 。
摘要 : 提出了采用名义应力法估算振动载荷下连接件疲劳寿 命 的 方 法 。 综 合 考 虑 连 接 件 孔 边 的 应 孔表面状况和填充系数的影响 , 给出了连接件在振动载荷激励下的应力均方严重系 力均方根集中程度 、 数, 然后结合连接件孔边的动态特性给出了振动疲劳缺口系数的计算 公 式 。 设 计 并 完 成 了 两 种 激 励 谱 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预测连接件的振动疲劳寿命 。 下3 0 4 不锈钢的连接件振动疲劳试验 , 关键词 : 连接件 ; 振动疲劳 ; 应力均方严重系数 ; 名义应力法 : / 中图分类号 : V 2 1 1. 7 D O I 1 0. 3 9 6 9 . i s s n. 1 0 0 4-1 3 2 X. 2 0 1 4. 1 8. 0 2 0 j N o m i n a l S t r e s s A r o a c h f o r F a t i u e L i f e P r e d i c t i o n o f M u l t i f a s t e n e r J o i n t s u n d e r V i b r a t i o n L o a d i n - p p g g 1 2 1 C u i S i e n a o W e i x i n i a T i a n x i a n p g Y g X g 1. K e L a b o r a t o r o f F u n d a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f o r N a t i o n a l D e f e n s e - a d v a n c e d D e s i n T e c h n o l o o f y y g g y , , , F l i h t V e h i c l eN a n i n U n i v e r s i t o f A e r o n a u t i c s a n d A s t r o n a u t i c sN a n i n 1 0 0 1 6 g j g y j g2 , 2. S t a t e K e L a b o r a t o r o f M e c h a n i c s a n d C o n t r o l o f M e c h a n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s y y , , N a n i n U n i v e r s i t o f A e r o n a u t i c s a n d A s t r o n a u t i c s N a n i n 2 1 0 0 1 6 j g y j g :A A b s t r a c t o i n t s i v e n s t r e s s m e a n s u a r e s e v e r i t f a c t o r o f i n v i b r a t i o n e x c i t a t i o n w a s a i m i n a t j g q y g f a t i u e l i f e e s t i m a t i o n h e r e i n. T h i s s t r e s s m e a n s u a r e s e v e r i t f a c t o r c o n s i d e r e d c o m r e h e n - r o b l e m g q y p p , s i v e l t h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d e r e e o f r o o t m e a n s u a r e s t r e s s s u r f a c e s t a t u s a n d b l o c k c o e f f i c i e n t a t h o l e y g q e d e . T h e n a m o d e l w a s c o m b i n i n w i t h t h e d n a m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h o l e e d e .W i t h t h i s r e s e n t e d g g y g p , m o d e l t h e n o m i n a l s t r e s s a r o a c h o f v i b r a t i o n f a t i u e l i f e a n a l s i s o f o i n t s w a s o b t a i n e d .A v i b r a - p p g y j , t i o n f a t i u e t e s t w a s d e s i n e d a n d c a r r i e d o u t o n 3 0 4s t a i n l e s s s t e e l .A c c o r d i n t o t h e r e s u l t s t h e g g g m e t h o d c a n t h e v i b r a t i o n f a t i u e l i f e o f m u l t i - f a s t e n e r w e l l . r e d i c t o i n t s g p j : ; ; ; K e w o r d s o i n t v i b r a t i o n f a t i u e s t r e s s m e a n s u a r e s e v e r i t f a c t o r n o m i n a l s t r e s s a r o a c h y j g q y p p
缺口件名义应力法寿命估算
由构件的 S-N 曲线可知 lgN=4.3530 即构件寿命为 N=22542 根据上表和图插值求出 Sm=72MPa 时各载荷下的疲劳寿命 Ni, 然后计算该载荷照成的损 伤 Di=ni/Ni,最后按 Miner 疲劳损伤理论计算疲劳寿命,其计算结果见下表。一块快普 照成的损伤 ƩDi,疲劳寿命 Cp 为
60
65
85
100
88 147.3992 125.7228 104.0465 78.03485 60.69378 43.3527
156.1487 133.1857 110.2226 82.66698 64.29654 45.9261
154.5863 131.853 109.1198 81.83982 63.65319 45.46657
Cp
1
i 1
Di
4
212
即该缺口构件的疲劳寿命为 212 个块。 序号 1 2 3 4 Sa/MPa 50 65 70 65 Sm/MPa 60 65 100 85 循 环 次 数 寿命 Ni ni 100 50 50 100 81096 35975 25119 28707 损伤 Di Lg N
210 170 145 120 90 70 50
60 243 207 171 128 100 71
65 240 204 169 127 99 70
85 231 197 163 122 95 68
100 224 190 157 118 92 66
88 229 196 162 121 94 67
2) 理论应力集中系数 K T 两 侧 各 有 两 个 半 圆 缺 口 板 条 的 拉伸 应 力 集 中 系 数 K T 查 应 力 集 中 系 数 手 册 , 当 2r/B=2*5.3/30=0.177, 查得 K T 2.07 。 3) 构件的 S-N 曲线 由于题目中只给了 K T 1 材料的 S-N 曲线,为了对缺口构件进行疲劳寿命估算,可近 似认为 K T 2.07 与 K T 1 时材料的 S-N 曲线形状是一致的,只是相差一个比例系数 k, 而k 通过查表 3.6b 可以知道 LC4-CS 材料在 R=-1 时不同 S e(K T 2.07) S e (K T 1)。
结构有限寿命设计法——名义应力法
结构有限寿命设计法——名义应力法
陈科;王峰
【期刊名称】《中国重型装备》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介绍了一种结构有限寿命设计方法--名义应力法.阐述了名义应力有限寿命设计法的一般步骤,并对设计方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如应力谱的简化处理、疲劳寿命的预测等做了详细的介绍.以线性累积损伤法则和应力-寿命曲线为依据,推导出适用于变幅载荷下的有限寿命设计公式.最后通过算例说明采用此方法的优越性.【总页数】3页(P1-3)
【作者】陈科;王峰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230009;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23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324
【相关文献】
1.铁路桥梁结构设计规范由容许应力法转换为极限状态法的思考 [J], 高策;薛吉岗
2.铁路路基挡土墙结构由容许应力法转换为极限状态法的试设计比较分析 [J], 黄新智;金阳
3.起重机金属结构设计中许用应力法和极限状态法简介 [J], 陈纪新
4.机械的有限寿命设计和试验:第十二讲名义应力法估算机件的寿命 [J], 石来德
5.基于名义应力法焊接结构疲劳寿命估算 [J], 颜朕朕;刘纯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强度理论-应力寿命法
500 1000 1500
材料极限强度 Su MPa
(Su >1400MPa)
常用金属材料数据图
强度理论-应力寿命法
轴向拉压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极限可估计为:
Sf(tension)=0.7Sf(benting)=0.35Su
实验在(0.3-0.45)Su之间
扭转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极限可估计为:
Sf(torsion)=0.577Sf(benting)=0.29Su
强度理论-应力寿命法
疲劳极限(endurance limit ) Sf:
寿命N趋于无穷大时所
S
对应的应力S的极限值 Sf。
“无穷大”一般被定义为: 钢材,107次循环; 焊接件,2×106次循环; 有色金属,108次循环。
SN Sf
103 104 105 106 107 Nf
特别地,对称循环下的疲劳极限Sf(R=-1),简记为S-1. 满足S<Sf的设计,即无限寿命设计。
强度理论-应力寿命法
2. S-N曲线的数学表达
1) 幂函数式
Sm.N=C
m与C是与材料、应力比、加载方式等有关
的参数。
Lg S
二边取对数,有:
lg S=A+B lgN
Sf
S-N间有对数线性关系; 3 4 5 6 7 Lg N
参数 A=LgC/m, B=-1/m。
强度理论-应力寿命法
强度理论-应力寿命法
1)疲劳极限Sf与极限强度Su之关系
斜线OA+水平线AB R=-1,旋转弯曲时有:
Sf(bending)=0.5Su
(Su <1400MPa) 分散在(0.3-0.6)Su间Sfbending)=700MPa
名义应力法的设计思路
名义应力法的设计思路
名义应力法的设计思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从材料的S-N曲线出发,考虑各种影响系数的影响,得出零构件的S-N曲线。
2. 根据零构件的S-N曲线进行抗疲劳设计。
当使用S-N曲线的水平区段——疲劳极限进行设计时称为无限寿命设计。
当使用S-N曲线的倾斜部分进行抗疲劳设计时称为名义应力有限寿命设计。
3. 确定零构件的应力分布,通过雨流法取出一个个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应力循环,结合材料的S-N曲线,按线性累积损伤理论估算结构疲劳寿命。
4. 考虑载荷顺序和残余应力的影响,简单易行。
5. 考虑缺口根部的局部塑性变形的影响,在计算有应力集中存在的结构疲劳寿命时,计算误差较大。
6. 标准试样和结构之间的等效关系的确定十分困难,因为这种关系与结构的几何形状、加载方式和结构的大小、材料等因素有关。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名义应力法计算疲劳寿命
名义应力法计算疲劳寿命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疲劳寿命的计算通常采用名义应力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疲劳寿命与应力水平有关。
因此,根据不同的应力水平,可以计算出不同的寿命。
具体方法如下:1.确定应力幅值和平均值。
对于周期性加载,应力幅值为最大应力和最小应力之差的一半,平均值为最大应力和最小应力之和的一半;对于随机加载,则需要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应力幅值和平均值。
2.根据应力幅值和平均值,计算出等效应力。
材料性能学第5章
图5-9 F-R再生核模型
24
a—交变应力为零,循环开 始时,裂纹处于闭合状态。 b—随拉应力增加,裂纹前 端因解理断裂向前扩展。 c—在切应力作用下,沿 45°方向在很窄范围内产生 局部塑性变形。 d—发生塑性钝化,裂纹停 止扩展。 e—应力为零或进入压应力 周期,裂纹闭合,其尖端重 图5-10 脆性疲劳条带形成过程示意图 新变得尖锐,但裂纹已经向 前扩展了一个条带的距离。
以提高疲劳抗力。 ▶ 晶界开裂产生裂纹
晶界弱化、粗化等也会使晶界开裂。强化、净化、 细化晶界,可提高材料的疲劳抗力。 ▶ 材料内部的缺陷(如气孔、夹杂、分层、各向异 性、相变或晶粒不均匀等),都会因局部的应力集 中而引发裂纹。
19
疲劳裂纹扩展的方式和机理 ▶ 疲劳裂纹扩展,按扩展方向可分为两个阶段
常将0.05~0.10mm的裂纹定义为疲劳裂纹核, 由此来确定疲劳裂纹的萌生期。
14
疲劳裂纹一般都萌生于零件的表面,可能有三 个位置: 对纯金属或单相合金,尤其是单晶体,裂纹多 萌生在表面滑移带处,即所谓驻留滑移带的地方。 当经受较高的应力/应变幅时,裂纹萌生在晶 界处,特别是在高温下更为常见。 对一般的工业合金,裂纹多萌生在夹杂物或第 二相与基体的界面上。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显示出疲劳条带。疲劳带是每次循环 加载时形成的。
20
图5-7 疲劳条带 (a)韧性条带×1000 (b)脆性条带×600
21
► 裂纹扩展的塑性钝化模型(L-S模型)
a—交变应力为零,循环开始时, 裂纹处于闭合状态。 b—拉应力增加,裂纹张开,且 顶端沿最大切应力方向产生滑移。 c—拉应力达到最大时,滑移区 扩大,裂纹顶端变为半圆形,并 停止扩展。裂纹顶端由于塑性变 形产生塑性钝化,应力集中减少。 d—应力反向,滑移方向改变, 裂纹表面被压拢,裂纹顶端弯折 成一对耳状切口。 e—压应力最大值时,裂纹完全 图5-8 韧性疲劳条带形成过程示意图 闭合,并恢复到开始状态。
结构有限寿命设计法——名义应力法
Sr cu e F nt i s n — N0 n 1Sr s t o t t r ii L f De i — u e e g mia t sMeh d e
名义应力法
名义应力法
名义应力法,又称为虚应力法,是一种用于求解弹性问题的数值方法。
它是将固体中的弹性问题分解成许多离散的小单元,以每个小单元的某一点作为节点,然后对每个节点施加名义应力,从而求解出整个体系受到同样外力作用时的应力、应变分布。
名义应力法的本质是将弹性体系分解成许多小的连续单元,然后在每个单元的某一节点上施加名义应力,从而求得系统的应力应变分布。
名义应力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计算出任意形状的复杂体的应力分布,同时可以准确的求出一般弹性梁的结构受力情况。
名义应力法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以下步骤来说明:(1)划分网格:将要求解的固体体系分解为许多小的网格,然后利用这些网格来建立数学模型;(2)施加名义应力:在网格上的每个节点上都施加一个相应的名义应力,以模拟外界力对该体系的作用;(3)计算应变:用每个网格单元的形状函数和应力大小计算出每个节点的应变大小;(4)求解应力:利用应力-应变关系求解每个节点的应力大小。
通过上述步骤,就可以求解任意形状的复杂体系的应力分布,并可以准确地求出一般弹性梁的结构受力情况。
使用名义应力法计算的结果受到节点数量的限制,网格数量越多,结果的准确度越高,但是计算的负担也会增加,因此,在使用名义应力法时,必须考虑网格的分布和数量。
名义应力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求解弹性问题的数值方法,它的优势在于可以计算出任意形状的复杂体的应力分布,同时可以准确的求出一般弹性梁的结构受力情况,而且精度受节点数量的控制,因此,在使用名义应力法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网格数量,以提高计算精度。
抗疲劳制造原理与技术概论
抗疲劳制造原理与技术概论一、抗疲劳制造定义196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金属疲劳试验的一般原理》中给疲劳下了一个描述性定义: 金属材料在应力或应变的反复作用下所发生的性能变化叫疲劳。
所谓的抗疲劳制造技术是指在不改变零件材料和截面尺寸的前提下,通过在制造工艺过程中改变材料的组织及应力分布状态来提高零部件疲劳寿命的制造技术。
这种技术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不改变零件的结构和材料,不增加材料重量,但能大幅度提高材料的疲劳寿命。
二、抗疲劳制造设计与制造的重要性在现代工业各个领域中,大约有50-90%以上的结构强度破坏都是由于疲劳破坏造成的,如轴、曲轴、连杆、齿轮、弹簧、螺栓、压力容器、海洋平台、汽轮机叶片和焊接结构等,很多机械零部件的结构件的主要破坏方式都是疲劳,而且遍布在工业、交通、军事等要害部门,给航空、造船、交通运输、动力机械、化工机械、工程机械等工业造成严重威胁[1-2] 。
因此,认识疲劳,了解疲劳破坏的机理,探求抗疲劳制造的方法并去指导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课题。
三、抗疲劳制造技术的原理疲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疲劳寿命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零件表面残余应力、表面显微组织、缺口效应、尺寸效应、表面效应、材料静强度以及腐蚀环境等多种因素。
一些对材料或构件的静态特性影响很小的因素,结构如构件和的表面状态、缺口形式等,在疲劳现象中却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
因此,提高金属材料抗疲劳性能应主要从以下四方面来进行:(l)合理选材,注意零件的细节设计,提高加工精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尽量减少形成应力集中的各种因素。
(2)在金属材料表层,特别是局部应力集中的薄弱部位引人高的残余压应力。
(3)细化材料的表层显微组织,细化亚晶粒,减少材料内部的非金属夹杂物,提高冶炼精度。
(4)在保证芯部具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提高材料表层的硬度和强度,抑制在循环应力作用下表层产生局部塑性形变。
四、疲劳设计方法1、无限寿命设计法。
疲劳强度第五章
§5-1 前 言
对于等幅交变应力, 可用材料的 S-N 曲线或 Sa − Sm 曲线以 表示在不同应力水平下到达破坏所需要的循环次数。
§5-1 前 言
同样,对于典型的构件或组合件,也可以通过试验,得出这 样的曲线,以表示其疲劳性能。
§5-1 前 言
应该调强指出, 对于仅在一个应力下循环加载才能直接用
§5-2 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及其应用
直到目前,工程上仍被广泛采用的累积损伤理论是首 先由德国人帕尔姆格林(Palmgram)于 1924 年,和美国 人迈纳(Miner)于 1945 年所提出的线性累积损伤理论。
§5-2 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及其应用
基本假设:各级交变应力引起的疲劳损伤可以分别计算, 然后再线性叠加起来。 而某级应力水平 Si 造成的疲劳损伤与该应力水平所施加的 循环数 ni 和在同一应力水平下直至发生破坏时所需的循环数 N i 的比值成正比,即与比值 ni / N i 成正比,比值ni / N i 一般称为“循 环比” ,或“损伤比” 。
§5-3 名义应力法
(2)有限寿命设计 有限寿命设计法只保证机器在一定的使用期限内安全使 用,因此,它允许零件的工作应力超过疲劳极限,机器的重量 比无限寿命设计法为轻。
§5-3 名义应力法
区别: (1)无限寿命设计法使用的是 S − N 曲线的右段水平部分;而 有限寿命设计法使用的是 S − N 曲线的左段斜线部分。 (2)无限寿命设计的设计应力低于疲劳极限,因此,比设计 应力低的低应力, 对零件的疲劳强度和寿命无影响, 设计计算 时不管实际的工作应力如何变化, 只需按照最高应力进行强度 校核即可。 如果在最高应力下不会发生疲劳破坏, 再加以比最 高应力为低的其它应力也不会发生问题。 而有限寿命设计的设 计应力一般都高于疲劳极限, 这时就不能只考虑最高应力, 而 需要按照一定的累积损伤理论估算总的疲劳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加载次序对损伤的影响
➢ 对1根试件,先在高应力 1下试验n1次,再在低应力水平 2下试验至破坏,破坏 时的总应力比归一化到高应力水平 1 下的循环比为:
ni n1(1n2)
N i N 1
N2
(53)
➢ 用另1根试件,先在低应力 2下试验n2次,再在高应力水平 1下试验至破坏,破 坏时的总应力比归一化到低应力水平 2 下的循环比为:
➢ 由于x1<x2,显然x1/x2<1,因此
ni 1 Ni
➢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式(5-4)中有: ni 1 Ni
加载次序不同,得到 的循环比不同。损伤 曲线法比迈因纳法则 有所改进。
二. 科尔顿-多兰法(Corten-Dolan)
❖ 科尔顿-多兰于1956年提出,把疲劳裂纹形成和扩展分成3个阶段。(局部区
采用先低后高的加载次序时,损伤累计>1。(裂纹形成时间推迟) 采用先高后低的加载次序时,损伤累计<1。(高应力使裂纹形成,低应力 使裂纹扩展)
➢ 从微观上分析,裂纹形成过程与宏观裂纹扩散过程是不同的。因此,每 次损伤速度相同的假设是没有充分理由的。
➢ 没有考虑载荷次序和残余应力的复杂非线性的相互影响,预测结果存在 很大的分散性。
理论上有如此多的不足,为什么还要在工 程上广泛采用?
二. 非线性累计损伤理论
一. 损伤曲线法(马科-斯塔基)(Marco-Starkey)
❖ 损伤计算公式
➢ 损伤D与循环比ni/Ni的关系 D (n i N i)xi
(5 2 )
➢ 应力水平越低,xi值越大,应力水平越高,xi越接近1。 ➢ 当加载过程从一个应力值过渡到另一个值时,损伤值不变。
❖ 疲劳损伤与循环应力比的关系
➢ OAP表示在应力水平 1 下的损伤曲线。
D(n1 N1)x1
➢ OBP表示在应力水平 2下的损伤曲线。
D(n2 N 2)x2
➢ 图中有 1 2 和 x1<x2 ➢ 试件在P点破坏,在P点处D=1.
➢ A点与B点处损伤相等,因此,
(n 1N 1 )x 1 (n 2N 2 )x 2
(1)损伤正比于循环比(损伤比)。
➢ 对单一循环,用D表示损伤,用n/N表示循环比,则D正比于n/N。
(2)试件能够吸收的能量达到极限值,导致疲劳破坏。
➢ 试件破坏前能够吸收的能量为W,总循环次数为N;在某一循环数时,试件吸收的 能量为W1,由于试件吸收的能量与其循环数n1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因此存在:
损伤的基本概念
❖ 损伤是对构件危险部位微裂纹生长的度量。 ❖ 材料承受高于疲劳极限的应力时,每一循环都会使材料产生一定的损伤,这
种损伤是累计的,达到临界值时,零件就会破坏。 ❖ 累计损伤是建立在试验基础上的。 ❖ 疲劳过程可以看作是达到临界值的累计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固有寿命消耗的
过程。
迈因纳线性累计损伤的基本假设
有限寿命设计法常称为安全寿命设计法,是无限寿命设计法的直接发展。
❖ 基本设计参数都是名义应力,设计思想大体相似,都是从材料的S-N曲线出 发,再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得出零件的S-N曲线,进行疲劳设计。
❖ 主要区别在于有限寿命设计法用S-N曲线的左支,无限寿命法用右支。并且 S-N曲线斜线部分疲劳寿命各不相同,对材料S-N曲线进行修改时,需要考虑 循环数对各系数的影响。
W1 n1 WN
(3)疲劳损伤可以分别计算,然后线性叠加。 ➢ 由前面的定义,设构件的加载历史由1,2r等r个不同的应力水平构成,各级
应力对应的寿命为N1,N2,…,Nr,各应力水平下的实际循环数为n1,n2,…,nr,则可得到 构件总的损伤为:
D r ni i1 N i
➢ 当损伤等于1时,零件发生破坏,即
基本介绍
❖ 累计损伤是有限寿命设计的核心问题,长期受到高度重视与广泛研究。最早 进行累计损伤研究的是帕尔姆格伦,于1924年提出了疲劳损伤的线性假设。 迈因纳于1945年将此理论公式化,形成著名的“帕尔姆格伦-迈因纳线性累 计损伤法则”
❖ 对于疲劳累计损伤理论,人们提出了数十种损伤假设,但真正有实用价值并 被广泛应用的不多。线性累计损伤理论简单实用,在工程上广泛使用的是帕 尔姆格伦-迈因纳线性累计损伤法则。
机械强度与可靠性
西南交通大学电子讲义
第5章 名义应力有限寿命设计法
1
机械强度与可靠性——
第5章 名义应力有限寿命设计法
有限寿命设计概述
有限寿命设计只保证零件/结构在一定使用期内安全使用。
允许工作应力超过疲劳极限,按此设计的产品比按无限寿命法设计的产 品重量轻,是国外目前机械产品的主导设计思想。
无限寿命设计时的设计应力低于疲劳极限,比设计应力低的应力对疲劳 强度没有影响,设计时只需按最高应力进行强度校核。有限寿命法的设 计应力一般高于疲劳极限,不能只考虑最高应力,而要按照一定累计损 伤理论计算总的疲劳损伤。
2
机械强度与可靠性
西南交通大学电子讲义
5.2 疲劳累计损伤
3
一. 线性累计损伤理论及应用
域产生加工硬化;在加工硬化的局部区域形成微观空穴或微裂纹;亚微观空穴或裂纹 进一步扩展或结合形成宏观裂纹,继而扩展到断裂。)
❖ 科尔顿-多兰疲劳损伤模型
➢ 产生永久性疲劳损伤需要一个成核期(可能是数量不多的循环); ➢ 应力增加时,遍布于试件各处的裂纹核数目增多; ➢ 在一定的应力作用下,损伤量随应力增大而增大; ➢ 对所有的载荷历程来讲,构成试件疲劳失效的总损伤量是常量; ➢ 在应力水平低于引起初始损伤的应力水平时,损伤仍将继续增长。 ➢ 在裂纹核形成后,每个裂纹核造成的损伤用循环数的指数表示为:
ni n2(1n1)
N i N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N 1
(54)
➢ 若第1根试件先在应力水平 1下试验n1次的损伤D1与第2根试件在应力水平 2下试
验n2次的损伤D2相等,即:
n1 N1
x1
n2 N2
x2
➢ 则式(5-3)可以写成:
N n iiN n 1 1 (1 N n 2 2)N n 1 1 N n 1 1 x 1x 2 1 (5 5 )
r ni 1
N i1 i
(51)
(4)加载次序不影响损伤和寿命,即损伤的速度与载荷历程无关。
线性累计损伤理论的优缺点
❖ 优点:方程简单,运用方便,工程上广泛应用。 ❖ 缺点:
➢ 线性累计损伤假设的第二项不符合所有情况。大量试验得到:
r ni 0.3~3.0
N i1 i
➢ 试验结果表明,损伤与加载的次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