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0822dffba0d4a7302763a70.png)
思想家赫思俄德1.古希腊诗人,主要作品为《神谱》和《工作时日》。
2.他怀着悲观的历史哲学观,将人类历史划分为五个依次下降的时期,表达了下层人民对原始时代的怀念以及对新时代社会冲突、不平等秩序的不满。
3.他的作品使希腊人关于神的正义思想发展得更为系统,并且,包含着西方自然法思想的萌芽。
来库古1.希腊早期立法家,斯巴达制度的创建者。
2.他颁布了“瑞特拉”,在斯巴达人内部创建以和平和集体主义为特征的“平等者公社”,创建了斯巴达政治制度,是其成为希腊世界的一流强国。
3其政治理念影响了柏拉图等后世思想家。
梭伦1.梭伦出身贵族,作为“七贤”之一,是创建了雅典民主制度的立法家。
2.梭伦以“中庸”原则为指导思想的改革,即颁布了“解负令”又保护了财产私有,在雅典建立起了温和的有限民主制,为日后民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他调解公民内部矛盾的“中庸”思想后来被亚里士多德所吸收。
苏格拉底1.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思想家,城邦政治学说的先驱者,名言“认识你自己”。
2.他极其重视知识的价值,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论断,主张贤人政治。
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
3.作为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创者,其对普遍定义的探讨,成为了柏拉图“理念论”的直接思想来源。
柏拉图1.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政治哲学家,城邦政治学说的早期论者,作品有《理想国》、《政治家篇》和《法律篇》。
2.其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是理念论,在《理想国》中,他划分了现实中的四种政体,并设计了理想的“贤人政体”,以哲学家治国为核心,探讨拯救城邦的根本措施。
在《政治家篇》中,他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政体思想。
3.他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也是西方政治乌托邦传统的开创者。
亚里斯多德1.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代表作有《政治学》、《雅典政制》等。
2.作为希腊政治学说的主要论者,他探讨了城邦的本质、起源、目的等核心问题,并按照政府的掌权人数划分了六大政体,指出政体变革的原因。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提纲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01fa6ecaeaad1f346933fca.png)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考核内容和复习提纲徐文涛(一)绪论一、考核内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线索和学习方法。
二、考核要求(一)识记1.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2.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一直到近代,始终重视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的问题,管理国家的问题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引起思想家们的突出的关注。
3.自由主义是贯穿于西方政治思想的一条主线4.唯理性是指西方思想崇尚“理性”思辨,重视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二)复习题1.什么是政治思想?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是什么3.西方权利政治观是如何发展演变的?(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思想一、考核内容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的一般状况;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发展与特征;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派、西塞罗、奥古斯丁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二、考核要求(一)识记1.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
2.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
3.在古希腊城邦中,自由公民享有政治权利。
4.《荷马史诗》是希腊政治思想萌芽的代表。
5. 公元前509年,雅典的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
到伯里克执政时期,雅典民主制空前繁荣。
6.从苏格拉底等思想家开始,古希腊学术研究的主题由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
7.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8. 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是后来一系列理想国中的第一个。
这种政治学说中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中乌托邦主义的传统。
9. 斯多葛派是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流派,它流传到罗马帝国时代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成为罗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10. 西塞罗的平等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它开始以一种平等的、没有根本差别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人。
11.奥古斯丁的传世作《上帝之城》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对人们的政治观念,对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大全五篇)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大全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2a763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0.png)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大全五篇)第一篇: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参考题(一)绪论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对象:政治思想史是以理论的形态,展现历史发展不同阶段上各个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关于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学说和政治主张。
國家問題,是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对象。
包括认识国家(不同阶级的人们关于国家起源、基础、本质、性质等问题的学说)和组织国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组织原则)。
研究对象中讲的国家问题包括那几个方面答:西方政治思想史,是研究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组织等方面的观念和理论;以及各种政治思想派别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历史过程;各种政治思想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起的作用,及其在政治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和影响等等,从而探索和研究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
2、把握政治思想史应注意那几个方面.1、政治思想是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反映,并为政治实践服务;2.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人类政治实践都是和国家政权相联系的;3.人的政治实践、政治思想受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4.政治思想具有相对的独立性;5.政治思想对社会政治实践起着积极的、能动作用;6.西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道路。
注:政治实践1、社会变革时期:对旧的社会制度的批判,对新的理想制度的设想和论证2、社会相对和平发展时期:认证现实制度的合理性,探讨如何改善先是制度3、为什么要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第一: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既是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指导思想,又是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科学方法。
第二:必须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
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把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起来,从当时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出发,研究个个政治思想家及其政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他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和对以后各派别政治思想的影响。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b61c387cc22bcd126ff0c96.png)
西方政治思想复习资料1、柏拉图认为“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的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二为一”,否则“我们前面描述的那种法律体制,都只能海客谈瀛,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已”。
“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为我们分辨什么东西对社会和个人是正义的,除非真正的哲学家获得政治权力,或者出于某种神迹,政治家成了真正的哲学家,否则人类就不会有好日子过。
”柏拉图这种哲学王的思想对当时和现代有什么影响?答:A、对当时的影响:哲学王思想是《理想国》的核心主张。
柏拉图创作《理想国》并不是表达一种乌托邦式的空想;而是针对当时希腊世界政治状况作出的现实主义的反馈。
这一时期希腊的政治已经表现出种种衰败的征兆,而在观念世界,智者带来了希腊世界的逻各斯危机。
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认为:逻各斯是一种对人讲的、人应当洗耳恭听的语言,它凌驾于时间之上,只是借助哲人之口言说出来。
而智者的思想,把人视为万物的尺度,使语言和文字成为私利的奴仆,修辞学成了一门技艺,它为一切机会主义服务;人成为万物的尺度的逻辑结果,不过是强权和暴力成为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之死正是希腊世界逻各斯精神退化的后果。
就此点而论,柏拉图的理想国家,正如法国学者布兰所指出的,其“目的就是消除普罗泰格拉定为最高标准的人是尺度的信条”,它实际是要“把个人从暴力下解救出来”。
按照柏拉图的这一思路,共和国的价值在于将暴力与私利角逐从人们的生活中排除出去,而代之以和平安定的制度结构,它以秩序代替无序,以正义代替腐化,以公理代替强权,以永恒至福代替短暂的肉体享乐,以人人之福祉代替某个集团之利益,这对于现代人理解什么是共和国的精神,依然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然而,柏拉图毕竟属于古代,他没有个体权利与自由的明确概念,对私有财产的价值缺乏认识,缺乏宗教宽容的精神,他的政治哲学中体现着对个性的压制,对主观自由的否定,而这一切只有到了近代,才以自由主义的面目出现。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bace5b6fd0a79563c1e7279.png)
西方政治思想史1、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力政治观三个阶段;①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
②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
③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
2、城邦的起源:亚里士多德描述了人类的社会组织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同时也是人得本质不断趋于完善的历程。
人类天生是合群的动物,必须国共同的生活。
起初,由男女和主奴这两种关系的结合而组成了家庭,它是人类为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的基本形式。
而后,人类为了适应更广大的需要,又由若干家庭联合起来而组成村庄,村社的最自然形式就是部落。
最后,若干村社又进而联合起来组成城邦。
至此,社会组织就进化到了高级而完备的境界。
所以,城邦完全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3、城邦的本质:城邦就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
4、城邦的目的是“至善”,是公民“优良的生活”。
5、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①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②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③特定的研究主题和范围:④公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视角。
6、柏拉图的代表作中最有影响的——《理想国》。
其中阐述了一个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等。
这个城邦不存在于现实当中,而是现实城邦所应趋赴的目标,是现实各类城邦中合乎正义的因素的集中提炼和升华,是城邦本质或内在精神的真正体现和阐发。
7、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会分工上。
社会分工是城邦产生的原因和动力,也是理想国社会政治结构的突出特征。
8、如何论证正义?柏拉图根据希腊人所谓的“四主德”,即一个人的美德包括: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个部分,区分各等级。
他认为在城邦各组成部分中,哲学家的美德是智慧,军人的美德是勇敢,而节制则不专属某一阶级,它贯穿全体公民,它是天生优秀的和天生低劣的部分在谁应当统治和谁应当被统治这个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一致性和协调。
而这几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城邦就实现了正义。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633bce5551810a6f5248648.png)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哲学王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
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
2.西塞罗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
代表作:《论国家》和《论法律》。
政治思想:认为国家是人民的事务,是人们在正义的原则和求得共同福利的合作下所结成的集体;君主、贵族和民主三种政体都是单一政体,理想的政体应是“混合政体”,即以当时罗马元老院为首的奴隶主贵族共和国。
3.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阿奎纳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他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
他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是托马斯哲学学派的创立者,成为天主教长期以来研究哲学的重要根据。
他的《神学大全》被认为是神学和法律部的权威。
被称为‘神学界之王’。
主要著作:《反异教大全》《亚里士多德诠释》《神学大全》《论君主政治》。
4.主权(布丹)布丹认为:主权是国家的主要标志,是对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限止的最高权力。
主权是指对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外具有独立平等的权力。
主权是不受法律限制的对公民和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
主权的内容是:第一,它是永恒的,有别于在特定时间内所授予的任何有限的权力。
第二,它是非授予的权力,或者是无限制的或无条件的授权。
第三,他是不能转让的,也不受法令的限制。
第四,它不受法律的约束,因为主权是法律的来源。
主权包括:立法权宣布战争、缔结和约的权力任命官吏权最高裁判权赦免权有关忠节、服从的权力铸币权度量衡的选定权课税权5.人民主权人民主权是指主权归属的主体只能是人民。
人民主权意味着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国家权力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人民能自主、平等地参与国家权力的运转和公共政策的形成,人民能够共享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人民能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控制,人民是一切国家权力的最终拥有者,国家权力为人民服务,依照人民意思行使,接受人民的监督。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0edc907ba1aa8114431d941.png)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1.城邦的界定:一个以城市为中心,连同周围不大的一片农村所构成的独立的“城市国家”,每一个城邦都是自给自足的单位,各城邦之间互不隶属。
其显著特征是小国寡民。
面积为几十到一百平方公里,人口为数百到数千人,上万的并不多。
2.古希腊最著名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城邦由三个身份集团构成:奴隶、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
3.城邦的政治是多元的:一是指城邦林立,古希腊有数百个城邦;二是城邦政治制度的多样化。
4..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一,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第二,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三,特定的研究主体和范围第四,公民的政治视角5..柏拉图政治哲学中理念论:理念论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
“理念”是现实世界的原型、范式、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所有物体不过是理念所生发(emit)出的表象。
理念世界永恒不变,而现象世界变动不居,只是理念世界的某种歪曲的摹本和虚幻的影子。
真正的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
理念比任何世俗的、物质的或者约定俗成的目标更高级。
感性经验只能提供被歪曲和败坏了的关于现实的看法;而知道理念的人则认识到真正的本性、本质、物体和事件的理想形态或自然模式。
6.柏拉图的哲人王思想:将哲学家和统治者两种行为统一到哲人王这一角色。
而将哲人王是为理想国的最高统治着。
7.亚里斯多德政体分类学说、「人天生是政治动物」依据政权的宗旨和政权形态将政体分为两大类六种政体:变态政体:仅图统治阶级利益正宗政体:顾及全邦人民共同利益一人君主政体\王制僭主政体少数人贵族政体寡头政体多数人共和政体平民政体8.波利比乌斯的政体循环论:历史中存在一种发展与衰败的必然法则。
任何纯粹的政体都内在地包含自身的对立面,会以特定方式蜕化变质。
君主制-独裁;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暴民政体(无序、暴力)。
若没有其他政体因素的平衡与制约,单一政体很快会向其对立面转化。
六种政体前后相继依次更替:君主-暴君-贵族-寡头-民主-暴民。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https://img.taocdn.com/s3/m/309e0714b52acfc789ebc96b.png)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1.二战前的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依据二战可划分为:二战前的新自由主义和二战后的新自由主义。
1、格林——国家干预理论。
国家的目的是通过提供公共福利而促进人们的共同幸福,使人们实现共同善。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国家就必须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除恶扬善。
2、博赞克特——国家有限干预理论。
为实现社会的共同的善,国家必须发挥积极的作用。
国家的作用是“排除障碍”。
但同时他也看到了国家的消极作用,认为国家干预一定要有尺度。
3、霍布豪斯——社会和谐理论为实现社会和谐,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不应互相对立而应结成联盟。
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社会和谐的实现都需要国家有意识的指导和有目的的控制管理。
4、霍布森——社会改良理论主张国家把剩余价值转归国家所有,甚至可以没收无劳所得。
强调国家发挥积极作用,制定全面的社会福利政策,兴办各种各样的社会福利事业。
5、现代自由主义(即新自由主义)相对于传统自由主义而言,表现的特征:(1)新自由主义力求把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个人自由与社会发展相统一。
(2)新自由主义反对传统自由主义的“消极国家”、“警察国家”、“最好的政府是管理最少的政府”的原则,主张发挥国家的积极作用,扩大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建设自由主义福利国家。
(3)新自由主义强调扩大公民的权利范围。
(4)新自由主义主张更多的社会合作,奉行改良主义。
2.思考题:从消极自由到积极自由当代自由主义一代宗师伊赛亚·伯林(1909-1997)最为人所知的思想贡献,大概就是其两种自由的概念,即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
想要自己治理自己,或参与控制自己生活过程的欲望(积极自由),可能和希求一个能够自由行动的范围的欲望(消极自由)。
“消极的自由”,和针对以下这个问题所提出的解答有关,亦即:“在什么样的限度以内,某一个主体(一个人或一群人),可以、或应当被容许,做他所能做的事,或成为他所能成为的角色,而不受到别人的干涉?”。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74f2483d0d233d4b14e69e2.png)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什么是“中庸”原则?梭伦改革对雅典城邦的影响?答:影响:梭伦的改革在雅典建立了有限的温和的民主制,为日后民主制的发展和繁荣奠定基础。
其调解公民内部矛盾的中庸思想为亚里士多德所吸收。
毕泰戈拉学派的影响?答:毕泰戈拉学派认为,数是外物的本源。
整个世界万物都具有数的比例关系,适当的数的比例关系就构成和谐。
“和谐”的原意是将不同的事物连接或调和在一起。
该学派用它指一定数的比例关系。
反合乎这种比例,就产生和谐。
比如,各天体之间距离的数的比例关系构成整个天体的和谐;人体内的湿和干、冷和热、苦和甜之间适当的比例使人健康;“黄金分割段”作为一种数的比例关系产生和谐的美感,这种造成适当和谐的比例、尺度就是正义。
关于城邦(古希腊城邦有哪三个阶级构成,哪些人在治理,城邦的特征(内、外部看),有哪些思想家对城邦的稳固做出了贡献)答:特征:(1)古希腊的城邦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
从外部特征上看,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
(2)从本质上说,城邦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力的义务的政治体系。
(3)城邦政治是极其多元化的;(4)政治制度变动不居;组成:所有城邦都由三个身份集团构成:奴隶、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
奴隶与自由人的区分是城邦制度的基础。
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包括妇女和外邦人。
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2)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代科学的研究方法;(3)特定的研究主题和范围(所谓的政治学就是关于城邦的技术和学问,它包括对城邦的起源、性质、目的、职能等的一般认识,以及关于如何组织和管理城邦的观点和主张);(4)公民的政治视角。
什么是智者?答: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在希腊一些城邦中用涌现出了一大批自称“智者”的职业教师。
他们向人们传授有关辩论、诉讼、演说、修辞的技巧及相应的参政知识,并收取学费。
作为第一批专注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他们对社会、政治和伦理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阐述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主张。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6b2ef472e3f5727a5e96295.png)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1.P2政治思想的概念和内容政治思想的主要的和基本的内容集中反映了人们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政治事件,是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待国家政权的态度和主张,即关于如何认识国家,如何组织国家,如何管理国家的主张、观点、理论和学说。
2.P8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3.P19来库古被认为是斯巴达政治制度的创建者(了解)来库古改革的内容:立法活动公元前7世纪末期到公元前6世纪中叶,借助于德尔斐神殿的神意,颁布了“瑞特拉”,创建了斯巴达政治制度:在斯巴达内部创建了“平等者公社”特征:平等、集体主义将全国土地和奴隶平均分配给每个斯巴达人,享有公民权,他们也是职业军人,不从事生产劳动,专门从事军事训练和从军作战,而皮里阿西人虽然享有自由身份,但完全没有政治权利。
希洛人不仅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人身自由,收到斯巴达人的残酷对待。
取消了商品货币,不许买卖土地,在军营中过集体生活。
实行共餐制。
4.P22 逻各斯的概念这个词来自希腊,最初有多方面的含义,如“语言”、“比例”、“尺度”等,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提出的关于规律性的哲学范畴,由赫拉克利特最早引入哲学概念。
指的是自然的普遍规律和共同法则,也是万物共同的、普遍的尺度,它是最高的支配力量,是高于人间法律的更高法律,是人间法律的源泉、准绳,也可以说是后来西方政治哲学非常重要的自然法概念的前身,自然哲学家们发现的自然与社会政治联系的中介,发现的用以规范、衡量城邦生活的一个权威尺度。
5.P33 智者学派的概念和代表人物公园前5世纪后半叶,在希腊一些城邦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自称“智者”的职业教师。
他们想人们传授有关辩论、诉讼、演说、修辞的技巧及相应的参政只是,并收取学费。
作为第一批专注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他们对社会、政治和伦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阐述了许多新颖的见解和主张。
他们的活动以雅典为中心,同时遍及其他一下主要城邦,代表人物有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安提丰等人。
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
![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bf0a77a1ed9ad51f01df2e6.png)
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0、感受理性和冲动同样是上帝的礼物。
人对世界的理解比世界到底是什么更重要。
上帝赐予了每个人自己找寻灵魂获救的权利。
1、柏拉图(侧重《理想国》):柏拉图继承苏格拉底对希腊现实政治的批判和关于“知识即美德”的观点。
柏拉图以城邦为基础,首先确认权利(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支配)是政治的核心问题,但权利只是手段,目的是保证知识。
他的政治思想集中体现在其著作《理想国》中。
人类才能是单一的,社会是多面的,因此社会分工与合作,国家基于这种分工和人的相互依赖而产生。
他将不同天性人的划分成不同的等级。
正义是各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国家有掌握真正知识和美德的哲学王统治,理想的国家是实现正义的国家。
同时要在统治者和守卫者阶级消灭私有财产和家庭。
强制性公民教育思想。
随着理想国的政治实践的失败和认识的深化,柏拉图从理想国向二等好的国家转变,著有《法律篇》。
其中,对私有财产和家庭方面有所松动。
强调法治与民主。
他强调,为圣贤所制定的法律不可轻易更改,同时为了保证法律和城邦的生命力,又要始终为贤者们保留发挥智慧的渠道。
2、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政治是最高层次的科学,努力实习实现制度的稳定、完善和为人所接受。
城邦的目的是至善。
在政治学的研究上,他指出政治学要研究优良的政体,同时要考量不同城邦的具体情况和比较之间的差异,还要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法律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人人必须服从法律,法治优于人治。
他相信,真正的理性是相信人类的理性是不完美的,因此法律也是不完美的,但不能轻易地改变法律,以防止法律权威的丧失,人治大行其道。
3、公民与城邦:古希腊人的特点是与物质财富相比,他们更注重精神追求,个人对城邦高度依赖,生活中最重要的目的是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个人只有成为城邦的一部分才能实现本质。
同时城邦在公民的教育、财产、信仰的众多方面有特殊的权力。
4、自然法:自然法指人类所共有的权利或正义体系。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https://img.taocdn.com/s3/m/0ea3ac55ed630b1c59eeb5c4.png)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波利比阿(前201一120年)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家,政治思想家。
主要思想:1.政体循环论,认为历史上的政体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更替过程;2.混合政体论,认为混合政体就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而形成3.主张:罗马国家应该通过执政官、元老院以及平民三种权力相互牵制,以保证政治上的持续与稳定。
主要著作:《历史》2.格老秀斯:1583-1645,17世纪,荷兰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先驱,近代自然法理论创始人、近代国际法学奠基人,开创“论证体系”时代,是主权学说的发展者。
主要思想:第一次把国际关系问题引入政治学说,把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改变了古罗马以个人权利和契约为基础的万民法概念,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提出了自然法学说,国家和主权学说,政治学方法论,否定人民主权原则。
主要著作:《战争与和平法》3.《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英国人莫尔的著作。
全名《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集有理又有趣的金书》。
乌托邦,即实行财产公有,共同劳动的力量社会制度。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生产,家庭是基本经济单位,农业劳动实行义务制,公民有大量的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文化学习或艺术活动,人人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
实行政治民主制度,最高首脑是一位哲学王,城市权力在人民大会手中,法律极为简单明了,公民人人精通。
此书深刻的批判当时的专制君主、封建贵族和教会僧侣,指出国家无非是在为一伙私人利益谋划,法律不过是把富人的阴谋规定成大家必须遵守的东西。
4.《上帝之城》中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的著作。
在神学的框架内阐述了一整套政治哲学,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政治价值观。
奥古斯丁以《圣经》为基本依据,从神学的角度研究国家,从上帝与人的关系中来考察人,考察国家和政治问题。
借助于他的声望,这套政治哲学在整个中世纪对于人们的政治观念及教会与国家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5.《论美国的民主》是托克维尔的代表作。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f68134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a.png)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西方政治思想史一、布丹的主权理论(一)主权论是布丹政治学说的核心。
1. “主权是在一个国家中进行指挥的……绝对的和永久的权力”,是“超乎于公民和臣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
2.主权是把国家与其他社会团体区别开来的基本标志,是国家的本质特征。
3.主权的特点:具有绝对性、永久性和不可分割性绝对性,从空间来说,主权在整个国家范围内是至高无上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权力。
(民族国家主权与国际组织的约束力)。
永久性,从时间上说,主权不受时间、任期的限制,它不是一种临时权力,而是一种永久的权力。
主权者虽然生命有限,但主权却是永恒的。
不可分性,一个国家之内只能有一个单一的主权。
一国之内的主权只能完整地存在于一个人、少数人或多数人手中,决不能分散为几部分。
反对混合政体理论4.主权的内容立法权(最重要的权力)、宣战和缔结条约的权力、官吏任命权、最高裁判权、赦免权要求臣民效忠和服从的权力、铸币权、选定度量衡的权力、课税权5、主权的有限性首先,主权者受制于神法和自然法。
其次,主权者必须遵守与人民订立的契约。
再次,主权者不得侵犯家庭的私有财产。
(二)布丹主权学说意义1、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要求,为当时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巩固奠定了基础;2、为后来各国政府维护自身的独立与领土完整提供了理论依据3、为近代主权学说的建立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二、格劳秀斯的国际法的原则1.国际法的来源是众多民族的共同允许2.国际法的基础是自然法。
3.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4.国际法的目的是寻求和平,减少战争。
5.区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
各国为了自卫和自救,可以使用暴力。
正义战争是手段与目的一致、遵循公平和人道主义原则(守约,保护妇女儿童、学者和商人保护反战者和无辜者的生命)。
战争的目的是维护和平和国际秩序。
三、斯宾诺莎的思想自由权1.个人只是把判断善恶和实施惩罚的权利交给社会,而永远保留财产权、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权2.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使人免于恐惧,安心地发展身心和理智。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重点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44eb2cbd64783e09122be9.png)
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相对。
哈耶克指出,真正的个人主义的本质特征是:(1)它主要是一种旨在理解那些决定人类社会生活的力量的社会理论;(2)它是一套源于这种社会观的政治行为规范。
个人主义的根本原则在于,善和恶完全是个人的主观评价,因为不可能从对象本身的本质之中得出任何善与恶的共同准则,善和恶的用法从来就是和使用者相关的。
对于个人主义者来说,社会乃个人自愿结合而成,只是服务于个人的手段。
个人主义者颂扬个人价值和个人尊严。
2.极权主义:极权主义是一种现代专制政体,在此种政体下,国家笼罩于社会各个层面,包括其公民的日常生活。
极权主义政府不仅要控制所有的经济、政治事务,还竭力控制人民的意见、价值和信仰,从而消弥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一切分别。
3.威权主义:在民主的外壳下,以威权的手段取得政权、治理国家的一种形式。
这种形式既不同于民主政体,也有别于独裁政体,既有某些民主的成分,又有对集权的强制。
4.宪政:也称“民主宪政”、“立宪政体”。
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5.公意:指社会全体成员基于共同利益、针对共同目标、符合共同幸福所具有的共同意志。
卢梭把意志分为公意、众意、私意和团体意志。
认为公意构成主权,也是法律和政府的根据。
公意的基础在于人民的共同利益,公意是不可能分割、转让和被代表的。
公意具有整体性。
6.人民主权:指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全体人民具有平等的参与政治决策过程的权利。
政府的权力基于人民的同意,如果政府辜负了人民的委托,人民有权更换或推翻它。
国家权力来自人民,人民的同意是政治权力合法性基础。
人民的主权是至高无上的,神圣不可侵犯。
7.自然状态: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具有同等的自然权利,因此,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不仅是平等的,而且每个人又都是自由的。
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是和平,自由的状态.他明确提出人权是自然权利,人人都有,与生俱来,不可剥夺。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0aa2724b4daa58da0114a91.png)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件资料复习导论政治与政治学1.“政治是一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为实现其利益和目标,运用特殊公共权力(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整合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使社会纳入一定的秩序,并得到稳定和发展的社会现象(领域)。
”2.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相应地政治学以国家政权问题为中心,它既包含对国家的认识,也包括研究国家的活动。
因此,政治学是研究如何认识国家,如何组织国家,如何管理国家的科学。
什么是政治思想?教科书定义(第2页):“政治思想的主要的和基本的内容集中反映了社会政治斗争,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对待国家政权的态度和主张,即关于如何认识国家,如何组织国家,如何管理国家的观点、理论和学说。
”政治思想的特征:1、阶级性与社会性;2、时代性与继承性;3、民族性与交汇性政治思想的内容:(1)对政治现象的客观描述解释和分析A、事实描述。
B、解释含义和因果分析。
(2)价值判断或选择。
“理想国”“乌托邦”“理性王国”。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线索与阶段:国家形式的演变城邦国家:古希腊城邦制度与公民政治世界帝国:古罗马政制与法制、斯多亚学派的平等思想与自然法思想基督教世界:中世纪基督教与封建制度民族国家:政府(国家)与市民社会(私人领域)的分离复合/多元演变型1.自然政治观: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3.权利政治观: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
权利政治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应然”、“实然”和“将然”三个阶段。
自由主义:以个人为社会本位,将个人利益看作社会发展的基石,强调个人自由,重视个人发展,主张个人权利至上,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作为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国家是维护个人自由和权利的工具学习目的和意义(为什么要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1、时代(政治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政治理想的确立):“政治是关于生与死的事业”(派伊)2、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3、历史智慧(知性),本身也是有趣的;4、学科地位:政治学的基础。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https://img.taocdn.com/s3/m/0434729b16fc700abb68fcad.png)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一)什么就是政治1、政治得要素:(1)政治得原动力就是利益;(2)政治得核心就是公共权力;(3)政治作用在于整合社会、协调矛盾;(4)政治目得在于社会得稳定、有序与发展。
2、政治得界定:基于一定得利益,社会共同体及其成员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得社会活动以及由此形成得社会关系得总与。
(二)什么就是政治思想1、界定:人类对于政治现象得认识、对于政治问题得主张与观点。
2、特征:(1)以国家为核心主题;(2)关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国家得观点主张与理论体系;(3)政治思想不断变化。
(三)什么就是政治思想史政治思想史:人类对政治现象得认识与政治价值观念得发展史。
历史学与政治学得交叉学科。
主要线索:(1)对政治现象得客观描述解释与分析:回答“就是什么”与“为什么”;(2)价值判断或选择:回答“怎么样”。
(四)什么就是西方政治思想史关于“西方”:西方不就是政治地理概念,而就是文化概念。
演变: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西欧→北美西欧、北美就是西方文化得故乡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社会对政治现象得认识与政治价值观念得发展史。
(五)西方政治思想史得研究对象(1)研究西方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国家得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得观点、理论与学说。
(2)各种政治思想产生、发展、演变得合乎逻辑得历史联系。
(3)各种政治思想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得具体联系。
(4)各种政治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在西方政治思想历史发展过程中得地位与作用。
1、柏拉图(1)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就是古希腊最有影响得思想家之一。
(2)出生于雅典得一个名门望族,青少年时代受到良好得教育,学习过诗歌、戏剧,研究多人思想。
20岁时投师于苏格拉底,并深受苏格拉底影响,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外出游学。
(3)柏拉图结束游历回到雅典,创办自己得学园。
(4)柏拉图就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留下了系统著作与完整思想得人。
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打印版】
![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9c69e9305f0e7cd18425369a.png)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导论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西方政治思想史是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1)古代政治思想:主要指古代社会—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政治思想,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的主旨是民主共和,政治思想具有自然特征。
(2)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主要指西欧封建社会——中世纪的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具有神学特征,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主要是教权与王权的斗争。
2、政治思想的内容是由政治实践的内容所规定的3、政治实践主要内容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思想发展合乎规律的历史也就是对社会经济关系及政治实践合乎规律发展进程的反映5、西方政治思想的特殊性。
二、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具体方法:(1)、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原则。
(2)、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
(3)、坚持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
(4)、坚持寓评于介的原则。
三、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自然政治观------古希腊罗马神学政治观------欧洲中世纪权力政治观------西方近现代应然-实然-将然四、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首先,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认识,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政治文化素质。
其次,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了解西方社会文化,有助于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促进我们与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的文化交流。
再次,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启发思考,为我国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第一章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一节16世纪西欧的社会状况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一、民族国家的兴起1、新兴资产阶级和早期无产阶级同时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形成。
2、这一时期阶级斗争的基本特征是反封建与反教会斗争的统一。
3、16 世纪欧洲国家普遍发生了政治体制上的重大转型。
4、民族国家形成过程呈现一副纷繁复杂的局面。
二、文艺复兴运动1.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发源于意大利,以14世纪彼脱拉克人文主义为发端,15世纪向欧洲扩散,16世纪达到鼎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人法是人依据自然法和最终依据永恒法所制定的实在法律,是为了共同的利益由统治者颁
布的理性命令
②关于人法的必要性:有部分人易于为恶,因而“必须用压力和恐吓手段使人不做坏事”
③关于人法与自然法的关系:人法必须从属于自然法,是自然法的具体化
④关于法律的制定:在法律的制定上,阿奎那提出的重要原则:A公共福利原则B留有余地原则C中人原则D正义原则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
———————————————————————————————— 作者:
———————————————————————————————— 日期:
西方政治思想史
自然政治
一、柏拉图:哲学王(哲学家治国)
(一)为何是最有知识的人统治?
⑴理念论:理念是宇宙普遍本质,是世界的绝对真实。世界上的一切具体事物都不过是理念的复制品,是分有了理念的结果。
⑴永恒法:
①实际上是指上帝的理性,上帝以此创造和指导宇宙万物的运动,使整个宇宙趋向共同的善
②永恒法处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没有时间的其实,是永恒存在的
⑵自然法:
①“理性的主动参与永恒法,就叫做自然法”
②自然法是由人类从理性出发而制定的道德准则,在人类社会中普遍适用。它被看作是上帝的理性,在人类理性中的反映就是上帝统治人类的反映
在非正宗政体中,一人掌握最高权力的成为僭主政体;由少数人掌握最高权力的成为寡头政体;由对多数人掌握最高权力的则成为平民政体即:
宗旨
正宗政体
非正宗政体
谁拥有权力
分类标准
一人
君主政体
僭主政体
少数人
贵族政体
寡头政体
全体人
共和政体
平民政体
(二)理想城邦的设计
⑴最优政体:中产阶级掌权的共和政体
“中产阶级是社会的稳定器”,为什么?
⑷上帝城邦的存在不是为了取代公民社会,而是要补充它,为它提供手段,以使它完成一个超越所有世俗利益,比它自身所能达到的任何目的都更为崇高的目的
2目的:倡导赎罪理论,宣扬教权至上思想
他认为教权之所以高于主权,乃是因为主权属世俗之城,是恶之物。而教权虽在
世俗之城,然代表的却是神的意志
二、阿奎那:
(一)法的分类:永恒法、自然法、神法、人法
⑶神法:
①神法实际上是上帝的启示。现实社会中的人仅依靠理性来生活是不够的,还应依靠启示进行生活
②在阿奎那看来,所谓神法及从《圣经》中归纳出来的相关规则,主要是摩西十诫以及耶稣“爱上帝而爱人类是最大的诫命”的训诫
为什么还需要“神法”呢?
一是人追求的是永恒的福祉,而这就需要神法的指导;二是人类判断的不可靠;三是人法的效果只及于行为的外部表现,而无法深入内心;四是人类的法律不可能禁止和惩罚一切罪行。
(三)如何评价“哲学王”思想
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表达了这样一个信念:知识统治权力。它要求将政治的重心从所谓的经验政治转移到政治知识的政治家应该把眼光投向真理世界和理念世界,而不是一味关注种种权宜之计。在柏拉图看来,政治的核心不是权力而是真理。政治的目的就是求真、求实。
因此,他的哲学王思想常常被人们认为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并且因主张只有少数能认识理念。
⑵“美德即知识”认为善处于知,恶出于无知,没有人有意作恶无意为善,哲学家是最有智慧的人,也是唯一掌握了真知识的人,因而必然是德行最完美的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矫正国人恶劣的品性
⑶特殊的材质:只有哲学家才有“知识”是对理念的把握,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其他人包括学者的知识只是“意见”。
(二)如何统治?
⑴建立和维护社会分工制度;⑵在第一和第二等级间废除财产和家庭;⑶加强教育;⑷优生
世界的爱智者才有统治权而使其“哲学王”思想有极权或独裁之嫌疑。
二、亚里士多德
(一)政体的分类
1政体:城市公职的分配制度
2分类:
从政体的宗旨看,凡是维护全体城邦的公共利益的各种政体都是正当或正宗政体;而那些只维护统治者自身的利益的政体就是错误的政体或非正宗政体(正宗政体的变态)
在正宗政体中,一人掌握最高权力的成为君主政体;由少数人掌握最高权力的成为贵族政体;由对多数人掌握最高权力的则成为共和政体
⑶虽然君主不一定去遵守道德信条,但应该装作有德行的样子
⑷君主应该吧担待责任的事情委托他人办理,而把布惠施恩的事情自己掌管。
二、路德:因信称义
(一)政治思想:否定教会权威,提出因信称义
1内容:
⑴否定了教会是教民和上帝的中介,否定了教会任意处置和审判教民的司法权力,否定了罗马教廷和教皇对《圣经》解释的权威性
⑵提出了教徒可以凭借自己的理性和良知解释《圣经》,因信称义,靠信仰上帝,而不是各种功行得救
极富者品性——逞强放肆,占势凌人
极贫者品性——没有顾虑,懒散无赖
中产阶级品性——懂节制,很少野心,具有大家公认的中庸美德
⑵主张私有公用
⑶主张公民轮流执政
⑷提倡法治,主张法治优于人治:
原因:①“性恶普在”:人性论基础 ②众人智慧优于一人智慧:认识论基础
⑸城邦的人口和疆域应适量
三、西塞罗:自然法理论
(一)自然法
1、含义:正确的规则,最高的理性
2、特性:
⑴永恒存在,普遍有效
⑵与成文法不同,法不是以人们的意见为基础,而是以自然为基础(自然法是神明的法,不是人的创制,更不是民的决议,严格地说,人不可能创造法律,人的法不过是一种权益性的称呼)
⑶自然法不仅是人定法的源泉,还是衡量人定法的准绳
⑷法不是功能性,而是本体性的,法以自身为目的。守法本身即善,并非出于某种功利性的目的(无论是个人而言,还是对社会而言),否则法的原则则会被侵蚀
过渡时期(文艺复兴)
一、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一)策略与方法(权术)
⑴君主要成功,一方面要靠掌握巨大的权力,军队、法律为立国的两大支柱,特别是建立自己的军队;另一方面。应善于运用权术,把暴力和欺骗结合起来。君主应效法狐狸与狮子
⑵运用力量和权术,不必受道德的束缚
当合乎道德的事有害于国家利益和君主个人安全时,就不应该去做;当不道德的事对国家和君主有利时,应当毫不犹豫地去做
神权政治
一、奥古斯丁:双城说
(一)双城说
1理论概要:
⑴奥古斯丁把人类社会分为两个不同的社会,一个是“世俗之城”,另一个是“上帝之城”
⑵上帝之城为至善所统治,是上帝的精神世界,也是那些被选定为选民的信徒们身后幸福生活的所在地
⑶世俗之城是为恶所统治的,世俗之城除了那些弃民居住之外,那些虽被拣选为选民但尚未能彻底赎罪的人们也居住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