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路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模拟电路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模拟电路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六章习题与思考题◆◆习题6-1在图P6-1所示的的各放大电路中,试说明存在哪些反馈支路,并判断哪些是负反馈,哪些是正反馈;哪些是直流反馈,哪些是交流反馈。

如为交流反馈,试分析反馈的组态。

假设各电路中电容的容抗可以忽略。

◆◆习题6-3 在图P6-1所示的各电路中,试说明哪些反馈能够稳定输出电压,哪些能够稳定输出电流,哪些能够提高输入电阻,哪些能够降低输出电阻。

解:(a) ① R e1引入第一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输入电阻,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e2和Ce也引入第一级的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③ R e3引入第二级的交直流负反馈,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压,提高本级的输入电阻,降低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④ R F和C F引入级间(整体)交流电压串联正反馈,故总体来说不能稳定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

(b) ① R e1引入第一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输入电阻,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e2和Ce引入第二级的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③ R e3引入第三级的交直流负反馈,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本级的输入电阻,提高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④ R F引入级间(整体)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阻,提高输入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各级静态工作点。

(c) ① R e1引入第二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本级输入电阻,提高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e2和Ce引入第二级的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③ R F引入级间(整体)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阻,降低输入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各级静态工作点。

模拟电子书后习题答案第6章

模拟电子书后习题答案第6章

【6-1】在图6.11.1所示的电路中,A 均为理想运算放大器,其中的图(e)电路,已知运放的最大输出电压大于U Z ,且电路处于线性放大状态,试写出各电路的输出与输入的关系式。

AR2RA∞R 2R FR 1u I +_u O +_u I +_u O +_(a) (b)(c) (d) (e)图6.11.1题6-1电路图解:图(a ):u O =-2u I ; 图(b ): 2O I 12R u u R R =⋅+;图(c ):u O =-u I +2u I =u I ; 图(d ):I1I2O 121()d u u u t C R R =-+⎰;图(e ): 2O Z O 23,R u U u R R =++ 故得2O 3(1)Z R u U R =+。

【6-2】电路如图6.11.2(a)所示。

1. 写出电路的名称。

2. 若输入信号波形如图(b)所示,试画出输出电压的波形并标明有关的电压和所对应的时间数值。

设A 为理想运算放大器,两个正、反串接稳压管的稳压值为±5V。

3. 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计算结果。

u i t (s)10-101234(V)图6.11.2 题6-2电路图解:1. 带限幅的反相比例放大电路;2. 当| u I |≤1V 时,电路增益A uf =-5;当| u I |≥1V 时,| u O |被限制在5V 。

波形如图4-3。

u I t /s10-101234/Vu O t 5-5/V0.1 1.92.1/s图4-3【6-3】在图 6.11.3所示的增益可调的反相比例运算电路中,已知R 1=R w =10kΩ、R 2=20kΩ、U I =1V ,设A 为理想运放,其输出电压最大值为±12V,求:1. 当电位器R w 的滑动端上移到顶部极限位置时,U o = 2. 当电位器R w 的滑动端处在中间位置时,U o = 3. 电路的输入电阻R i =图6.11.3 题6-3电路图解:1. 2o o1I 12V R U U U R ==-⋅=- 2. o o124V U U ==-3. r i =R 1=10k Ω。

电路与模拟电子学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

电路与模拟电子学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
华中农业大学 计算机系
编辑:徐进
2012.02
6.1 试说明晶体三极管参数的含义及互相之间的关系。 (1) 、 、 I 、 I 及其互相关系;
CBO CEO
(2) g m 定义, g m 与
、 rbe 之间的关系;
(3) f 、 f T 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解 (1) 表示共基极电流放大倍数,有
I CN 。 表示共射极电流放大倍数, I BN

IC 。 和 两种电流放大倍数均表示 BJT 的电流控制作用,它们的值主要 IB
取决于基区、 集电区和发射区的杂质浓度以及器件的几何结构。 而 BJT 内部载流 子的传输过程是一样的,所以 和 可换算。

1
I CBO 为发射极开路时,集电极于基极之间的反向饱和电流。 I CEO 为基极开路时,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穿透电流。 I CBO 、 I CEO 均由本征激发产生的少子形成, 它们的大小直接反映管子的热稳定性。

编辑:徐进
2012.02
+5V
100k
+12V
3k
+6V
+6.4V
+1V
T1
T2
1k
3k
+5V
T3
+0.3V
+3.6V
题图 6.7
解 (1)由若二极管导通,则 VE =0.3+0.7=1V ,此时三极管 PN 结却截止,所以电 路中 I B =0mA ,发射结零偏,三极管截止; (2)由图易知,发射结与集电结均正偏,所以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 (3)由图算得, VB =3.6+0.7=4.3V ,所以 I B >0 , I C I B >0 ,发射结与集电结均 正偏,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 6.8 有哪些方法可以增大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

模拟电路课件PPT-第6章作业解答

模拟电路课件PPT-第6章作业解答

第六章,习题6-1并习题6-4(P268)
Vcc
解:(3)满足深度负反馈,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Rb Rc1
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
Re2
Ce
Rc3
VT2
C2
Ub1 Ue1
-虚短
Ib1 0, Ie1 0 -虚断
Ie1 0
I1 IF
Ub1 Ui Ue1
C1 + Ui -
UiVT1 Ie1 RF Ui
Rb
+ C1
+ Ui -
Re2
Ce
Rc1
Rc3
- VT2
C2
VT1
+ VT3
+
RF
+
Re1 Rc2
+
Uo
Re3
-
因此反馈信号的极性也为+。
反馈信号:射极
c.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异点(三极管不同极)相遇,极性相同,因此为负反馈。
正/负反馈判断三方极法管:各端口信号极性判断(NPN
(2)反馈组态判断:
反馈信号和输和入P信NP号一在样同):点相遇时,两者极性
R5
解:
(a)
反馈类型判断
一、反馈极性判断
R1
1、找反馈支路
+
R2
2、设输入+,反馈为:- ui
3、同点相遇,极性相反:负反馈
+ A1
-
R3
-
- R4 - +A2
R6
-
uo
二、反馈组态判断
1、同点相遇:并联反馈 2、Uo短接:
反馈消失,
电压反馈
反馈类型为电压并联负反馈
第六章,习题6-2并习题6-5(P268)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程》华成英第六章习题解答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程》华成英第六章习题解答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程第六章习题解答6.1 选择题1.在放大器中,BJT的放大作用是通过控制电流来实现的。

选A。

2.直流增益和交流增益是相对的概念,选B。

3.从负载电流和输入电流的比值来看,放大倍数是越大越好。

选D。

4.当输入电流为0时,BJT处于截止状态。

选C。

5.放大器的直流部分要避免供电电流太大,以防烧坏元件。

选D。

6.2 填空题1.放大器的三种基本参数是:放大倍数、带宽、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2.直流负载线上的点表示了:输入电压和输出电流的关系。

3.简单的直流放大器由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一个放大足够大的放大倍数组成。

6.3 简答题1.请解释放大倍数的概念,并简要说明放大倍数与电流的关系。

放大倍数是指放大器的输出量与输入量的比值。

放大倍数越大,输入电流与输出电流之间的比值就越大。

2.请简述放大器的主要分类和特点。

放大器主要分为电压放大器、电流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

其中,电压放大器以放大器输入端的电压变化为主要输出,电流放大器以放大器输入端的电流变化为主要输出,功率放大器以放大器输入端的功率变化为主要输出。

3.请简述直流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并结合电路图说明。

直流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是将直流信号放大,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来改变输出。

例如,一个基本的直流放大器电路图如下:直流放大器电路图直流放大器电路图其中,V_in为输入电压源,R_in为输入电阻,R_out为输出电阻,V_out为输出电压。

当输入电压V_in为正时,会产生相应的电流流过输入电阻R_in,然后流经放大器,通过输出电阻R_out,最终产生输出电压V_out。

通过控制V_in的大小,可以调整输入电流,进而控制放大倍数。

6.4 应用题设计一个直流放大器电路,要求:输入电压为10V,放大倍数为20倍。

根据放大倍数的定义,可以得到输出电压为20 * 输入电压= 20 * 10V = 200V。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直流放大器电路,使得输出电压为200V。

模电课后答案-第六章课后答案

模电课后答案-第六章课后答案

第六章答案负反馈放大电路1.试通过反馈的组成框图说明反馈的概念和特点。

反馈:就是将电路的输出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的电路元件(反馈网络),以一定的方式送回到输入端,以影响输入电压(或电流)的过程。

图反馈放大电路的组成框图反馈必须包括正向传输的基本放大电路部分和将输出信号反馈回输入端的反向传输部分形成的闭环回路,反馈体现了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的反作用。

其中x i为输入信号,x o为输出信号,x f为反馈信号,x id为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进行比较求和后得到的净输入信号。

所以有:x id=x i-x f 或x id=x i+x f,前者使净输入量减小,称为负反馈;反者使净输入量增大,称为正反馈。

2.什么是正反馈、负反馈?如何判断放大电路的正、负反馈?负反馈:引入的反馈信号x f削弱了原来输入信号x i,使净输入信号x id减小,增益|A|下降。

负反馈多用于改善放大器的性能。

正反馈:引入的反馈信号x f加强了原来输入信号x i,使净输入信号x id增大,增益|A|上升。

正反馈多用于振荡电路。

判断正、负反馈常采用“瞬时极性法”。

瞬时极性法的思路是:先假定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在某一瞬间有一个正极性的变化,用符号“+”(或↑)表示,然后从输入到输出逐级标出放大电路各点的瞬时极性或有关支路电流的瞬时流向,再得到反馈信号的极性。

最后判断反馈信号是增强还是削弱了净输入信号,如果削弱,则是负反馈,反之则是正反馈。

3.什么是电流反馈、电压反馈?如何判断?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反馈信号的采样对象是输出电压,称为电压反馈。

反馈信号的采样对象是输出电压,称为电压反馈。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的判断方法可以用“输出短路法”,即假设输出电压v o=0,即令输出端交流负载短路(R L=0),若反馈信号仍然存在,则说明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无直接关系,证明是电流反馈,否则为电压反馈。

4.什么是串联反馈、并联反馈?如何判断?串联反馈:反馈信号是串接在输入回路中,与输入信号在输入回路以电压相加减形式决定净输入电压,即v id=v i-v f。

模拟电路第五版 习题解答 第6章

模拟电路第五版 习题解答 第6章

第六章6.1图P6-1所示,RC 桥式振荡电路中,已知频率为500Hz ,C=0.047μF ,R F 为负温度系数、20k Ω的热敏电阻,试求R 和R1的大小。

解:由于工作频率为500Hz ,所以可选用集成运放LM741。

因提供的热敏电阻为负温度系数,故该电阻应接于R F 的位置。

为了保证起振,要求Ω=<k R R F1021,现取Ω=k .R 861。

根据已知f o 及C ,可求得Ω=⨯⨯⨯π=π=-677610047050021216.C f R o 可取Ω=k .R 86金属膜电阻。

6.2已知RC 振荡电路如图P6.2所示,试求:(1)振荡频率f o =?(2)热敏电阻R t 的冷态阻值,R t 应具有怎样的温度特性?(3)若Rt 分别采用10K Ω和1K Ω固定电阻,试说明输出电压波形的变化。

解:(1)Hz Hz RC f o 9711002.0102.822163=⨯⨯⨯⨯==-ππ(2)R t 应具有正温度系数,R t 冷态电阻Ω=<k R F 521(3)输出波形变化<3210101110=+=+Ω=Rt R K Rt F 停振 u o=0>311110111=+=+Ω=Rt R K Rt F u o 为方波6.3 分析图P6.3所示电路,标明二次线圈的同名端,使之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并求出振荡频率。

解:(a)同名端标于二次侧线圈的下端MHz Hz Hz LCf o 877.010877.0103301010021216126=⨯=⨯⨯⨯==--ππ(b)同名端标于二次侧线圈的下端MHz Hz Hz f o 52.11052.11010036010036010140216126=⨯=⨯+⨯⨯⨯=--π(c)同名端标于二次侧线圈的下端MHz Hz Hz f o 476.010476.01020010560216126=⨯=⨯⨯⨯=--π6.4 根据自激振荡的相位条件,判断图P6.4所示电路能否产生振荡,在能振荡的电路中求出振荡频率的大小。

模电答案童诗白版第六章

模电答案童诗白版第六章

第六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自测题一、(1)× (2)√ (3)× (4)√ 二、(1)B (2)C (3)A (4)D 三、(a )电流串联负反馈。

L31321f 32131 R R R R R R A R R R R R F u ⋅++≈++=(b )电压并联负反馈。

12f R R A u -≈ (c )电压串联负反馈。

1f≈u A (d )正反馈。

四、(1)应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2)。

,故因 190k 201f 1fΩ==+≈R R R A u五、因为f =105Hz 时,;,︒-==180dB 40lg 20'A ϕA 为使此时0lg 20<F A ,则需 210dB 40lg 20-<,即<-F F习题6.1 (1)B B (2)D (3)C (4)C (5)A B B A B6.2 (1)A (2)B (3)C (4)D (5)B (6)A 6.3 (1)× (2)× (3)√ (4)×6.4 (a )直流负反馈 (b )交、直流正反馈 (c )直流负反馈 (d )、(e )、(f )、(g )、(h )均引入交、直流负反馈 6.5 (a )交、直流负反馈 (b )交、直流负反馈 (c )R S 引入交、直流负反馈,C 2引入交流正反馈。

(d )、(e )、(f )均引入交、直流负反馈。

(g )R 3和R 7引入直流负反馈,R 4引入交、直流负反馈。

6.6 (d )电流并联负反馈 1of ==I I F (e )电压串联负反馈 211of R R R U U F +==(f )电压串联负反馈 1of ==U U F(g )电压串联负反馈 211o f R R R U U F +==(h )电压串联负反馈 311of R R R U U F +==6.7 (a )电压并联负反馈 R U I F 1o f -== (b )电压并联负反馈 4o f 1R U I F -== (e )电流并联负反馈 212of R R R I I F +==(f )电压串联负反馈 411of R R R U U F +==(g )电流串联负反馈 94292of R R R R R I U F ++-==6.813fo io f 12f o i o f fo io f 12f o i o f 1L1f L o 1i L o i o f 1 (h)1 (g)1 (f)1 (e) (d)R R UU U U A R R U U U U A UU U U A R R U U U U A R R R I R I R I R I U U A u u u u u +=≈=+=≈==≈=+=≈==≈≈= 6.992L 87942fL 87o i o f 14fo io f s L 21s f L 4o i o sf ))(()( (g)1 (f))1()( (e)R R R R R R R R U R R R I U U A R R UU U U A R R R R R I R R I U U A u u u ∥∥-∥∥∥++=≈=+=≈=⋅+=≈=6.10(d )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增大。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谢红主编)第六章 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谢红主编)第六章  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解答6-1 要满足下列要求,应引入何种反馈?(1)稳定静态工作点;(2)稳定输出电压;(3)稳定输出电流;(4)提高输入电阻;(5)降低输入电阻;(6)降低输出电阻、减小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7)提高输出电阻、提高输入电阻。

目的复习引入反馈的原则。

解(1)欲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直流负反馈,因为静态工作点是个直流问题。

(2)稳定输出电压应引入电压负反馈。

输出电压是交流参量,电压负反馈属于交流反馈组态。

在四种交流负反馈组态中,电压串联负反馈和电压并联负反馈均能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3)稳定输出电流应引入电流负反馈。

输出电流也是交流参量,在四种组态中,引电流串联负反馈或电流并联负反馈均可。

(4)提高输入电阻应引入串联负反馈,如电压串联负反馈或者电流串联负反馈。

(5)降低输入电阻应引入并联负反馈,如电压并联负反馈或者电流并联负反馈。

(6)降低输出电阻、减小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是一个减小输出电阻并提高输入电阻的问题,应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7)输入、输出电阻均提高应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

6-2 负反馈放大电路为什么会产生自激振荡?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什么?解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如果把负反馈引的过深会将负反馈变成正反馈,于是自激振荡就产生了。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AF=-1幅度条件AF=1=±(2n+1)π,n为整数相位条件a r g AF或者附加相移φ∆=±180°6-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或×号表示在括号内。

(1)一个放大电路只要接成负反馈,就一定能改善性能。

( )(2)接入反馈后与未接反馈时相比,净输入量减小的为负反馈。

( )(3)直流负反馈是指只在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反馈;( )交流负反馈是指交流通路中存在的负反馈。

( )。

(4)既然深度负反馈能稳定放大倍数,那么电路所用各个元件都不必选用性能稳定的。

( )(5)反馈量越大,则表示反馈越强。

模电第6章课后答案

模电第6章课后答案

模电第6章课后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空内。

(1)对于放大电路,所谓开环是指。

A.无信号源 B.无反馈通路C.无电源 D.无负载而所谓闭环是指。

A.考虑信号源内阻 B.存在反馈通路C.接入电源 D.接入负载(2)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若引入反馈后,则说明引入的反馈是负反馈。

A.输入电阻增大 B.输出量增大C.净输入量增大 D.净输入量减小(3)直流负反馈是指。

A.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所引入的负反馈B.只有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C.在直流通路中的负反馈(4)交流负反馈是指。

A.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中所引入的负反馈B.只有放大交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C.在交流通路中的负反馈(5)为了实现下列目的,应引入A.直流负反馈 B.交流负反馈①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②为了稳定放大倍数,应引入;③为了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应引入;④为了抑制温漂,应引入;⑤为了展宽频带,应引入。

解:(1)B B (2)D (3)C (4)C(5)A B B A B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A.电压 B.电流 C.串联 D.并联(1)为了稳定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应引入负反馈;(2)为了稳定放大电路的输出电流,应引入负反馈;(3)为了增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引入负反馈;(4)为了减小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引入负反馈;(5)为了增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应引入负反馈;(6)为了减小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应引入负反馈。

解:(1)A (2)B (3)C (4)D (5)B (6)A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括号内填入“√”或“×”来表明判断结果。

(1)只要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反馈,就一定能使其性能得到改善。

()(2)放大电路的级数越多,引入的负反馈越强,电路的放大倍数也就越稳定。

()(3)反馈量仅仅决定于输出量。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第六章习题解答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第六章习题解答

第六章二极管与晶体管6.1半导体导电和导体导电的主要差别有哪几点?答:半导体导电和导体导电的主要差别有三点,一是参与导电的载流子不同,半导体中有电子和空穴参与导电,而导体只有电子参与导电;二是导电能力不同,在相同温度下,导体的导电能力比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强得多;三是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变化不同,半导体的导电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强,而导体的导电能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且在常温下变化很小。

6.2杂质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是如何产生的?杂质半导体中少数载流子的浓度与本征半导体中载流子的浓度相比,哪个大?为什么?答:杂质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主要是由杂质提供的,少数载流子是由本征激发产生的,由于掺杂后多数载流子与原本征激发的少数载流子的复合作用,杂质半导体中少数载流子的浓度要较本征半导体中载流子的浓度小一些。

6.3什么是二极管的死区电压?它是如何产生的?硅管和锗管的死区电压的典型值是多少?答:当加在二极管上的正向电压小于某一数值时,二极管电流非常小,只有当正向电压大于该数值后,电流随所加电压的增大而迅速增大,该电压称为二极管的死区电压,它是由二极管中PN的内电场引起的。

硅管和锗管的死区电压的典型值分别是0.7V和0.3V。

6.4为什么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与外加电压基本无关,而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又显著增大?答: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是由半导体材料中少数载流子的浓度决定的,当反向电压超过零点几伏后,少数载流子全部参与了导电,此时增大反向电压,二极管电流基本不变;而当温度升高时,本征激发产生的少数载流子浓度会显著增大,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随之增大。

6.5怎样用万用表判断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以及管子的好坏。

答:万用表在二极管档时,红表笔接内部电池的正极,黑表笔接电池负极(模拟万用表相反),测量时,若万用表有读数,而当表笔反接时万用表无读数,则说明二极管是好的,万用表有读数时,与红表笔连接的一端是阳极;若万用表正接和反接时,均无读数或均有读数,则说明二极管已烧坏或已击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习题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习题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要得到一个由电流控制的电流源应选用[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要得到一个由电压控制的电流源应选用[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在交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中,要求互导增益Aiuf = IO/Ui稳定应选[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在交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中,要求互阻增益Auif =UO/Ii稳定应选[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在交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中,要求电流增益Aiif =IO/Ii稳定应选[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引入交流负反馈后将[ ]A.提高输入电阻B.减小输出电阻C.提高放大倍数D.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 ] =1 =-1C.|AF|=1D. AF=0放大电路引入直流负反馈后将[ ]A.改变输入、输出电阻B.展宽频带C.减小放大倍数D.稳定静态工作点电路接成正反馈时,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是[ ] A. AF=1 B. AF=-1C. |AF|=1D. AF=0在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中,若开环放大倍数A增加一倍,则闭环增益Af将A. 基本不变B. 增加一倍[ ]C. 减小一倍D. 不能确定在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中,若反馈系数F增加一倍,闭环增益Af将[ ]A. 基本不变B.增加一倍C. 减小一倍D. 不能确定分析下列各题,在三种可能的答案(a.尽可能小,b.尽可能大,c.与输入电阻接近)中选择正确者填空:1、对于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为使反馈作用强,应使信号源内阻。

2、对于并联反馈放大电路,为使反馈作用强,应使信号源内阻。

3、为使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的输出电阻尽可能小,应使信号漂内阻。

在讨论反馈对放大电路输入电阻Ri的影响时,同学们提出下列四种看法,试指出哪个(或哪些)是正确的:a.负反馈增大Ri ,正反馈减小Ri;b.串联反馈增大Ri ,并联反馈减小Ri;c.并联负反馈增大Ri ,并联正反馈减小Ri;d.串联反馈增大Ri ,串联正反馈减小Ri;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第六章模电习题答案

第六章模电习题答案

第六章习题一、填空选择1、理想运算放大器的开环放大倍数Au为无穷大,输入电阻Ri为无穷大,输出电阻为Ro为零。

2、集成运算放大器有两个工作区间,分别为线性区和非线性区。

3、理想运放工作在线性区的条件下,有两个重要特性是虚断和虚短。

4、单值电压比较器有 1 个门限电压,迟滞电压比较器有 2 个门限电压。

5、电压传输特性如图6.1所示,参考电压是__-2______V,输出电压是___ 10_____V;输入信号加在____反相____输入端。

图题6.1二、选择1、工作在线性区的运算放大器应置于(a)状态。

a深度负反馈 b 开环 c正反馈2、工作在非线性区的运算放大器具有(a)的特点a虚断 b 虚短 c 虚断和虚短3、下列关于迟滞电压比较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 迟滞电压比较器有两个门限电压b 构成迟滞电压比较器的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工作在线性区c 迟滞电压比较器一定外加正反馈d 迟滞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电压只有两种可能4、能将矩形波转变成三角波的电路是(c )a 比例运算电路b 微分运算电路c 积分运算电路d 加法电路 5、工作在开环状态下的电压比较器,其输出电压Uo 的大小由(c )决定。

a 运放的开环放大倍数 b 外电路参数 c 运放的工作电源 三、分析与计算题1、电路 如题图6.1所示 ,集 成运放 输出电压 的最大幅 值为 ±14 V ,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关系式 。

图题6.1c c(a )引入的是负反馈,所以运放工作在线性区间。

ii 110U U RR u f O ==(b ) 引入的是负反馈,所以运放工作在线性区间。

i i 211U U RR R u fo =+=2、试求图题6.2各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关系式。

R 2U iU U i2U i3U i4(a ) (b )图题6.2解:(a)根据虚断特性 i 434U R R R u +=+,o 211U R R R u +=-根据虚短特性-+=u u ,所以i 43412o )1(U R R R R R U ++= (b)当0i4i3==U U 时,电路转换为反相输入求和电路,输出)(i223i113o12U R RU R R U +-= 当0i2i1==U U 时,电路转换为同相输入求和电路,输出)////////)(//1(i464564i365465213o34U R R R R R U R R R R R R R R U ++++=根据线性叠加原理,总输出为o34o12o U U U +=3、求如图题6.3所示电路中u o 与u i 的关系。

模电答案 第六章

模电答案 第六章

第6章习题解答6-1 设运放为理想器件。

在下列几种情况下,他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滤波电路(低通、高通、带通、带阻)?并定性画出其幅频特性。

(1)理想情况下,当0f =和f →∞时的电压增益相等,且不为零; (2)直流电压增益就是它的通带电压增益;(3)理想情况下,当f →∞时的电压增益就是它的通带电压增益; (4)在0f =和f →∞时,电压增益都等于零。

答:(1)带阻 (2)低通 (3)高通 (4)带通6-2 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应分别采用哪种类型(低通、高通、带通、带阻)的滤波电路。

(1)希望抑制50Hz 交流电源的干扰; (2)希望抑制500Hz 以下的信号; (3)有用信号频率低于500Hz ; (4)有用信号频率为500 Hz 。

答:(1)带阻 (2)高通 (3)低通 (4)带通6-3 设A 为理想运放,试推导出图P6-3所示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并说明这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滤波电路。

答:o V Li11111j1j j V R A f V R CRCfωω∙∙∙====+-- , 有源一阶高通滤波电路6-4 设A 为理想运放,试推导出图P6-4所示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并说明这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滤波电路。

答:o V iH111j 1jV A f RCV f ω∙∙∙===++,有源一阶低通滤波电路V i.R图P6-3 图P6-46-5 已知图P6-3和图P6-4所示电路的通带截止频率分别为100Hz 和100KHz 。

试用它们构成一个带通滤波器。

并画出幅频特性。

答:将两个电路串联可构成带通滤波器,其v 111A ∙=⨯=,0dB ,L 100Hz f =,H 100kHz f =,可画出带通滤波电路的幅频特性。

6-6 电路如图6.1.10所示,要求H 1kHz,C=0.1μF f =,等效品质因数1Q =,试求该电路中的各电阻阻值约为多少。

答:36H 1115.9k 22100.0110R f C ππ-===Ω⨯⨯⨯,因为013Q A =-0132A Q =-= 故f0112R A R =+=,所以f 1R R =,为使运放两输入端电阻对称,应有f 1//2 3.18k R R R =≈Ω,所以1R =f 6.36k R =Ω。

模拟电子电路基础答案(胡飞跃)第6章答案

模拟电子电路基础答案(胡飞跃)第6章答案

-VCC(-15V)
VC2 0
又R1 R2 R1 R2 14.7k
习题6.5
β足够大,故所有三极管基极 电流为0,则
5 0.7 0.7 (5V ) I REF 1mA 8.6k 所有BJT均匹配,故 I1=IREF=1mA I2=3IREF=3mA I3=2IREF=2mA
习题6.13
(1)直流分析:假设所有BJT都工作在放大区 VZ VBE IE3 0.978mA 4.7k
IC IC1 IC 2 IC 3 / 2 I E 3 / 2 0.485mA
VE1 VE 2 VC 3 0.7V
VT3
VC1 VC 2 VCC IC RC 9.5265V
IREF
I6
VT1和VT3、VT4构成电流源, 可得
I3 I 4 I REF 1.86mA I5
VT5和VT6构成电流源,可得
I6 I5 1.86mA
VT2和VT7、VT8、 VT9构成电流源,可得
I7 2I REF 3.72mA
I9 I REF 1.86mA I10
1 W I D1 nCox (VGS 1 Vt ) 2 2 L
VT2
I D1 107.65 A
I D2 (W / L)2 I D1 21.53 A (W / L)1
习题6.4
VEE(15V) R1 R2
该电路作为恒流源电路设计,基本要求 VT2要工作在放大区,因此有
VEC 2 VEC ( sat ) 0.3V
VE 3 VEE VZ VBE 7.4V
显然三个BJT都工作在放大区 (2)小信号参数: gm IC / VT 19.4mA / V 差模电压增益 Ad gm RC 98.94V / V (3)

模拟电路习题配套答案

模拟电路习题配套答案

第1章常用半导体器件自测题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和“√”表示判断结果填入空内。

(1)在N 型半导体中如果掺入足够量的三价元素,可将其改型为P 型半导体。

( √ )(2)因为N 型半导体的多子是自由电子,所以它带负电。

( ×)(3)PN 结在无光照、无外加电压时,结电流为零。

( √ )(4)处于放大状态的晶体管,集电极电流是多子漂移运动形成的。

( ×)R大的特(5)结型场效应管外加的栅一源电压应使栅一源间的耗尽层承受反向电压,才能保证其GS点。

( √)U大于零,则其输入电阻会明显变小。

( ×)(6)若耗尽型N 沟道MOS 管的GS二、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内。

(l) PN 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 A 。

A.变窄B.基本不变C.变宽(2)稳压管的稳压区是其工作在 C 。

A.正向导通B.反向截止C.反向击穿(3)当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发射结电压和集电结电压应为 B 。

A.前者反偏、后者也反偏B.前者正偏、后者反偏C.前者正偏、后者也正偏(4) U GS=0V时,能够工作在恒流区的场效应管有A 、C 。

A.结型管B.增强型MOS 管C.耗尽型MOS 管三、写出图Tl.3所示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设二极管导通电压U D=0.7V。

图T1.3解:U O1=1.3V, U O2=0V, U O3=-1.3V, U O4=2V, U O5=1.3V, U O6=-2V。

四、已知稳压管的稳压值U Z=6V,稳定电流的最小值I Zmin=5mA。

求图Tl.4所示电路中U O1和U O2各为多少伏。

(a) (b)图T1.4解:左图中稳压管工作在击穿状态,故U O1=6V 。

右图中稳压管没有击穿,故U O2=5V 。

五、电路如图T1.5所示,V CC =15V ,β=100,U BE =0.7V 。

试问:(1)R b =50k Ω时,U o=? (2)若T 临界饱和,则R b =?解:(1)26BB BEBbV U I A R μ-==,2.6C B I I mA β==,2O CC C c U V I R V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_习题解答_第6章习题解答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_习题解答_第6章习题解答

M i9习 题 66.1 确定图中晶体管其它两个电流的值β=200Iβ=100β=120(a)(b)(c)图6.1 习题6.1图(a) I C =βI B =200×0.125=25(mA) I E =I B +I C =25.125(mA) (b) I B =I E /(1+β)=5/(1+100)=49.5(μA) I C =I E -I B =4.95(mA) (c) I B =I C /β=3/120=25(μA) I E =I B +I C =3.025(mA)6.2 测得放大电路中的晶体三极管3个电极①、②、③的电流大小和方向如图6.1所示,试判断晶体管的类型(NPN或PNP ),说明①、②、③中哪个是基极b 、发射极e 、集电极c ,求出电流放大系数β。

图6.2 习题6.2图(a) ①-c ②-b ③-e PNP β=1.2/0.03=40 (b) ①-b ②-e ③-c NPN β=1.5/0.01=1506.3 有两只工作于放大状态的晶体管,它们两个管脚的电流大小和实际流向如图6.3所示。

求另一管脚的电流大小,判断管子是NPN 型还是PNP 型,三个管脚各是什么电极;并求它们的β值。

①② ③(a)①② ③(b)图6.3 习题6.3图(a) ①-c ②-e ③-b NPN I E =I B +I C =4+0.1=4.1(mA) β=4/0.1=40 (b) ①-e ②-c ③-b NPN I C =I E -I B =5.1-0.1=5(mA) β=5/0.1=506.4 试判断图6.4所示电路中开关S 放在1、2、3哪个位置时的I B 最大;放在哪个位置时的I B 最小,为什么?+V CC图6.4 习题6.4图在①时,发射极相当于一个二级管导通,此时I B 就等于此导通电流。

在②时,三极管相当于两个并联的二极管,此时I B 等于两个二级管导通电流之和,所以此时的电流最大。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第6章习题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第6章习题答案

第6章 习题答案1. 概念题:(1)由运放组成的负反馈电路一般都引入)由运放组成的负反馈电路一般都引入 深度负反馈深度负反馈深度负反馈 ,电路均可利用,电路均可利用 虚短路虚短路 和和 虚断路虚断路虚断路 的概念来求解其运算关系。

的概念来求解其运算关系。

的概念来求解其运算关系。

(2)反相比例运算电路的反相比例运算电路的 输入阻抗输入阻抗输入阻抗 小,小,同相比例运算电路的同相比例运算电路的 输入阻抗输入阻抗输入阻抗 大,大,但会引入了但会引入了 共模干扰共模干扰共模干扰 。

(3)如果要用单个运放实现:)如果要用单个运放实现:A A u =-=-1010的放大电路,应选用的放大电路,应选用 A A A 运算电路;将正运算电路;将正弦波信号移相+弦波信号移相+9090O,应选用,应选用 D D D 运算电路;对正弦波信号进行二倍频,应选用运算电路;对正弦波信号进行二倍频,应选用运算电路;对正弦波信号进行二倍频,应选用 F F 运算电路;将某信号叠加上一个直流量,将某信号叠加上一个直流量,应选用应选用应选用 E E E 运算电路;运算电路;将方波信号转换成三角波信号,应选用应选用 C C C 运算电路;运算电路;将方波电压转换成尖顶波信号,将方波电压转换成尖顶波信号,应选用应选用应选用 D D D 运算电运算电路。

路。

A. A. 反相比例反相比例反相比例B. B. B. 同相比例同相比例同相比例C. C. C. 积分积分积分D. D. 微分微分微分E. E. E. 加法加法加法F. F. 乘方乘方乘方(4)已知输入信号幅值为1mV 1mV,频率为,频率为10kHz 10kHz~~12kHz 12kHz,信号中有较大的干扰,应设置,信号中有较大的干扰,应设置,信号中有较大的干扰,应设置 前置放大前置放大 电路及电路及电路及 带通滤波带通滤波带通滤波 电路进行预处理。

电路进行预处理。

电路进行预处理。

(5)在隔离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加100V 的电压会击穿放大器吗?(的电压会击穿放大器吗?( 不会不会 )加1000V 的交流电压呢?(的交流电压呢?( 不会不会 ))(6)有源滤波器适合于电源滤波吗?()有源滤波器适合于电源滤波吗?( 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这是因为)这是因为)这是因为 有源滤波器不能通有源滤波器不能通过太大的电流或太高的电压过太大的电流或太高的电压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习题与思考题◆◆习题6-1在图P6-1所示的的各放大电路中,试说明存在哪些反馈支路,并判断哪些是负反馈,哪些是正反馈;哪些是直流反馈,哪些是交流反馈。

如为交流反馈,试分析反馈的组态。

假设各电路中电容的容抗可以忽略。

◆◆习题6-3 在图P6-1所示的各电路中,试说明哪些反馈能够稳定输出电压,哪些能够稳定输出电流,哪些能够提高输入电阻,哪些能够降低输出电阻。

解:(a) ① R e1引入第一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输入电阻,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e2和Ce也引入第一级的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③ R e3引入第二级的交直流负反馈,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压,提高本级的输入电阻,降低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④ R F和C F引入级间(整体)交流电压串联正反馈,故总体来说不能稳定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

(b) ① R e1引入第一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输入电阻,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e2和Ce引入第二级的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③ R e3引入第三级的交直流负反馈,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本级的输入电阻,提高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④ R F引入级间(整体)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阻,提高输入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各级静态工作点。

(c) ① R e1引入第二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本级输入电阻,提高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e2和Ce引入第二级的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③ R F引入级间(整体)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阻,降低输入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各级静态工作点。

(d) ① R e1引入第一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输入电阻,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F引入级间(整体)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压,提高输出电阻,降低输入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各级静态工作点。

(e) ① R e1引入第二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本级输入电阻,提高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F引入级间(整体)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压,提高输出电阻,降低输入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各级静态工作点。

(f) 本电路是在射极输出器的基础上,再从VT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3引导回一个交流电压并联正反馈。

射极输出器本身为电压串联负反馈,具有稳定输出电压,提高输入电阻,降低输出电阻的作用。

但若不接电容C3,其输入电阻因受基极偏置电阻的影响,其值只能接近于Ri=Rb+(R1//R2)。

现由C3引回一个电压并联正反馈,由于射极输出器的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即VT发射极和基极的交流电位接近相等,则电阻R b两端的交流压降很小,故流过Rb的交流电流也很小,因而大大提高了电路的输入电阻。

这种将输出电压通过电容引回到输入回路以提高输入电阻的措施为“自举”。

此二题属于基本概念题,意图是判断分立元件放大电路中反馈的类型和作用。

◆◆ 习题 6-2 试判断图P6-2各电路中反馈的极性和组态。

◆◆ 习题 6-3 在图P6-2所示的各电路中,试说明哪些反馈能够稳定输出电压,哪些能够稳定输出电流,哪些能够提高输入电阻,哪些能够降低输出电阻。

解:(a) R F 引入电压并联正反馈。

(b) ① R F1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降低输出电阻,降低输入电阻; ② R F2引入电压串联正反馈。

(c) R F 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降低输出电阻,降低输入电阻。

(d) R F 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稳定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阻,提高输入电阻。

(e) R F 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提高输入电阻,降低输出电阻。

(f) R F 引入电流并联负反馈,稳定输出电流,降低输入电阻,提高输出电阻。

此二题属于基本概念题,意图是判断主要由集成运放组成的放大电路中反馈的类型和作用。

◆◆ 习题 6-4 设图P6-1(b)~(e)的电路满足深负反馈的条件,试用近似估算法分别估算它们的电压放大倍数。

解:(b) R F 引入深度的电流串联负反馈,有if U U ≈, 333c o o c e R U I I I -=≈= oe F e c e e e e F e e ef U R R R R R R I R R R R R U ⋅++⋅-=⋅++⋅=)(3133133131 31313)(e e e F e c fo i o uf R R R R R R U U U U A ⋅++-=≈= (c) R F 引入深度的电流并联负反馈,有if I I ≈, ss i R U I ≈ 21111211c o F e e o F e e e F e e f R U R R R I R R R I R R R I ⋅+-=⋅+≈⋅+=211c o F e e s s R U R R R R U ⋅+-≈ s e F e c so usf R R R R R U U A ⋅+-≈=112)( (d) R F 引入深度的电压并联负反馈,有if I I ≈, s s i R U I ≈ F o f R U I -= s F so usf F o s s R R U U A R U R U -==⇒-=(e) R F 引入深度的电压串联负反馈,有uuuf F A 1≈ 22211R R F A R R R F F uuuf F uu+=≈⇒+= ◆◆ 习题 6-5 设图P6-2(c)~(f)中的集成运放均为理想运放,各电路均满足深负反馈条件,试分别估算它们的电压放大倍数。

解:(c) R F 引入深度的电压并联负反馈,有if I I ≈ 2R U I i i ≈ F o f R U I -= 22R R U U A R U R U F io usf F o i -==⇒-=(d) R F 引入深度的电压串联负反馈,有uuuuf FA 1≈ F uuR R R F +=22211R R F A F uuuuf +≈= (e) R F 引入深度的电流并联负反馈,有if I I ≈ 1R U I I i ≈c o F e e o F e e e F e e f R U R R R I R R R I R R R I +=⋅+-≈⋅+-= 11)(R R R R R U U A R U R R R R U e F ec Io uf c o F e e I +==⇒+≈ 本题的意图是针对集成运放组成的放大电路理解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放大倍数的估算方法。

◆◆ 习题 6-6 如果要求当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开环放大倍数|.A |变化25%时,其闭环放大倍数|f A .|的变化不超过1%,又要求闭环放大倍数为100,问|.A |至少应选多大?这时反馈系数|.F |又应选多大?解:251251%25%11111=即AF AdA A dA AF A dA AF A dA f fff +−→−===+⇒⋅+=250010025)1(1=⨯+=⇒+==f f A AF A AFAA01.00096.025002424251≈==⇒=⇒=+F AF AF本题的意图是理解负反馈对提高放大倍数稳定性的作用,而且提高的程度与反馈深度有关。

◆◆ 习题 6-7 假设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在无反馈时的um A .=-100,f L =30Hz ,f H =3kHz 。

如果反馈系数UU F .=-10%,问闭环后的uf A .、f Lf 和f Hf 各等于多少?解:09.911100%)10()100(11001-≈-=-⨯-+-=+=uuum um uf F A A A Hz Hz f F A f L uuum Lf 73.2113011≈=⋅+=kHz kHz f F A f H uu um Hf 33)311()1(≈⨯=+=本题的意图是理解负反馈对展宽放大电路通频带的作用,展宽的程度与反馈深度有关。

◆◆ 习题 6-8 在图P6-8中:① 电路中共有哪些(包括级间反馈和局部反馈),分别说明它们的极性和组态。

② 如果要求R F1只引入交流反馈,R F2只引入直流反馈,应该如何改变?(请画在图上) ③ 在第②小题情况下,上述两路反馈各对电路性能产生什么影响?④ 在第②小题情况下,假设满足深负反馈条件,估算电压放大倍数.uf A 。

解: ① (a) 局部反馈Re1引入第一级电流串联负反馈;Re2引入第二级的电流串联负反馈。

(b) 级间反馈R F1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R F2引入电流并联负反馈。

② 如图,只需接入一个电容C F1与R F1串联,再用一个大电容C e2与R e2并联即可。

③ C F1与R F1引入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压,提高输入电阻,降低输出电阻;C e2与R e2引入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④ C F1与R F1引入深度的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有.1uu uf FA =215.13011111111.111=+=+=+==⇒+≈e F e F e uu uf F e e uu R R R R R F A R R R F 在第②小题情况下,假设满足深负反馈条件,估算电压放大倍数.usf A 。

本题的意图是训练判断反馈的类型和作用,理解交流反馈和直流反馈引入方法的区别,并估算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 习题 6-9 分别判断图P6-9各电路中反馈的极性和组态,如为正反馈,试改接成为负反馈,并估算各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设其中的集成运放均为理想运放。

解:(a) 主要由R6引入级间的电压并联负反馈(另由R5引入第二级的局部电压串联负反馈)。

两级的理想集成运放应能提供足够大的开环增益,因此上述级间反馈应满足深度负反馈条件,即R6引入深度的电压并联负反馈,有if I I ≈ 2R U I I I ≈ 6R U I o f -= 101102662-=-=-≈=⇒-≈R R U U A R U R U Io uf o I(b) 主要由R6引入级间的电压串联负反馈(另由R5引入第二级的局部电压并联负反馈)。

两级的理想集成运放应能提供足够大的开环增益,因此上述级间反馈应满足深度负反馈条件,即R6引入深度的电压串联负反馈,有.1uu uf FA ≈1111011126262.622=+=+=+=≈⇒+≈R R R R R F A R R R F uu uf uu 本题的意图是训练判断由多个集成运放组成的放大电路中反馈的类型,并估算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