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合集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探索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探索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探索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之一。

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对法律、法规和社会公约的了解与遵守。

以下是一个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示例。

一、课程目标设定: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感,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判断能力。

2. 让学生了解和尊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约,从而养成遵守法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道德情感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道德情感的体验。

通过一个关于勇敢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勇往直前的情感;通过一个关于同情心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关爱他人的情感。

鼓励学生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道德情感体验。

2. 道德判断的培养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道德难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判断。

如果一个人偷窃了别人的物品,学生应该如何判断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并提出应该如何处理该问题的建议。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自己的判断和解决方案,然后进行全班讨论。

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正确判断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 法律法规的学习与遵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道路交通规则、消防安全法等。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案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这些法律法规的内容和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某个具体的法律法规提出自己的理解和遵守建议。

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守法律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方式:1. 观察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互动交流等。

通过观察评价,了解学生在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法律遵守方面的表现情况。

2. 书面评价: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书面作业,让学生在书面上进行道德判断和法律法规理解的表达。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理解和遵守法律的文章等。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探索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探索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具备更好的素养和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探索如何设计一节具有启发性和实用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在设计一堂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时,首先需要考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根据《国民教育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以将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培养正确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等。

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在道德与法治方面有更好的素养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育要求,选择富有启发性和实用性的内容。

可以选择当前社会上备受关注的案例或者事件作为教学内容,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分析其中的法律道德问题,并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还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或者律师到课堂进行讲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学习。

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四、教学策略的制定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上,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和循循善诱。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措施,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采取更加具体和生动的教学手段,如图表、案例和实物等,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理解和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和道德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取更加开放和启发的教学方式,如讨论、辩论和研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品格,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在我国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日常教学,让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将课堂教学理论知识作为载体,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法治观念。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第一,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由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缺乏阅历,有些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宠溺下,考虑问题以及待人接物片面化,言行很少考虑对他人以及集体的不良影响。

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要设置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目标。

教师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尊重师长、尊老爱幼、懂得感恩、刻苦勤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品质,能明辨是非、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境界。

人与人的沟通,能使用文明用语,人与人的相处,能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这样的道德品质,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第二,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一些小学校园存在各种霸凌现象,侵蚀了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

面对这一现状,教师给学生普及法律常识、法治知识,让学生了解法律常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自我约束意识,并意识到法律底线不能触碰,在生活中能真正做到遵纪守法。

第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确保学生的言行以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原则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相关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教学,确保教学过程的优化,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以下具体分析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原则。

第一,遵循现实性原则。

现实性指的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学生深度认知道德与法治理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是指在中国大陆国家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终身发展、积极参与和健康成长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道德发展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一、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道德教学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的教育活动。

通过道德教育,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并在实践中能够坚守道德底线,成为有品质、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公民。

1.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情操在道德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情操。

学生要有乐于助人、关心他人、感恩父母和社会的情感,要有正义感、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情操。

通过课堂讨论、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培养这些道德情感和情操。

2.促进学生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道德教育也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学生要懂得如何区分是非、正误,明辨善恶,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

在面对困难和冲突时,要能够做出符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决策。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案例、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道德问题,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3.倡导学生的自律和诚信道德教育也要倡导学生的自律和诚信。

学生要懂得自我约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学生还要具备诚实守信、讲信用的品质,以及守时、守约的习惯。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和校规校纪的制定和执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律和诚信意识。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法治教学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教育活动。

通过法治教育,学生能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并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法治教育要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

学生要了解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法规的内容,掌握常见的法律制度和法律程序,如宪法、刑法、劳动法等。

通过学校课程设置和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了解。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例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例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例一、案例背景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进行立德树人的主阵地。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核心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含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以及责任意识五方面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在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发挥着基础性、导向性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创新驱动发展”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课的内容,包括“创新改变生活”“创新永无止境”两框。

本文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从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

二、教材分析《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习主题分为五个: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

“创新驱动发展”主要和法治教育、国情教育相关。

“创新改变生活”一框围绕创新在社会生活及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展开,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创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以创新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使命感。

“创新永无止境”围绕如何创新展开,主要讨论的是“怎么做”的问题,既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新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面临的挑战,也从国家、企业、社会、个人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内容。

综上,教材以“为什么要创新”为切入点,以“如何创新”为归宿,既有深厚的理论意蕴,也有重要的实践引导作用,对学生深刻理解创新发展理念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三、学情分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7、8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已经将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教学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构成有了基本的了解,这为核心素养理念下“创新驱动发展”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9年级学生成长于日新月异的时代,是创新成果的享受者,如高铁为他们带来了便捷的通行条件,智能手机为他们创造了丰富的娱乐生活。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摘要教学工作强调对学生的全方位、综合性培养,以实现教学质量与成效的提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文章对“德润心灵,法护成长”——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分析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措施,并总结出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整合教学方法、优化课前导入、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完善教学评价六项有效的教学实践对策。

道德与法治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德润心灵、法护成长的条件下,围绕核心素养主题,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以教学实践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与成效,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并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一、基于核心素养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措施“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

”教师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想要提升教学质量,应先提升教师的施教能力和职业素养。

在这方面,教师素养可分为施教能力和职业素养,应实施针对性提升策略,以为教学打好坚实的师资基础。

1.提升施教能力施教能力是教师的工作基础,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

提升教师施教能力,可通过以下两项措施来实现:第一,外派进修学习。

管理者可通过外派进修的方式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外派进修能够为教师提供系统性培养,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激发其积极性,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

针对进修完毕的教师,可适当重用,确保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第二,制定自学奖惩制度。

对教师当前的专业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学生的未来成长与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制定自学奖惩制度,鼓励广大教师通过自学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采取定期考核的方式,观察教师的自学成果,对专业能力显著提升者,可按照制度内容,给予相应的表彰或资金奖励。

而对不积极进取者,可按照制度要求,给予相应处罚,让其认识到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性,从而重视自主学习。

2.提升职业素养工作不认真、不积极、不进取,皆是职业素养不佳的表现。

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式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式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式教学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素养教育的兴起,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道德与法治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在当今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显得尤为迫切。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模式往往存在着知识传授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效果有限。

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式教学策略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这种教学策略能够通过实践体验和互动交流,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参与度,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成效。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式教学策略,以期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素养教育的定义、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以及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概念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为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培养正确的道德价值观,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往往缺乏足够的激励和互动,学生们对其中的知识往往难以深刻理解和掌握。

研究如何通过体验式教学来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式教学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种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深刻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式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还可以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研究这一课题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更多有志向、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一、核心素养概念和内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一系列基本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合作精神、沟通能力、跨文化意识等。

这些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必备条件,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在教育实践中,将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教学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重要内容。

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辩论赛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法律和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探讨道德问题时,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进行法律案例分析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通过互相讨论和交流,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演讲比赛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在讨论法律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观点的交流,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全球化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变得尤为重要。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法律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法律和道德问题的讨论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法律和道德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新,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核心素养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学生可以在道德和法律领域得到全面的发展。

新课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新课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新课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 引言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教学设计围绕新课标核心素养,以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 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 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3. 教学内容3.1 道德教育- 传统美德教育: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等;- 社会公德教育: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助人为乐等;- 个人品德教育: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等。

3.2 法治教育- 法律基本知识:宪法、民法、刑法等;- 公民权利与义务:言论自由、受教育权、劳动权等;- 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维权意识、法治观念等。

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 教学策略4.1 情境创设- 利用图片、视频、故事等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4.2 案例分析-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引导学生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方案。

4.3 小组合作- 分组进行讨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4.4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真实场景;- 增强学生的同理心,培养他们的换位思考能力。

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设计,以走近老师为例

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设计,以走近老师为例

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设计,以走近老师为例在新课标的指引卜.,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的环节,不仅是对学生的负贲,更是对社会的承诺。

为了让学生喜欢我的道法课,为了看见学生在课堂上放光的眼睛,为了体验学生给我带来的奇思妙想,更是为了核心素养真实落地,我致力于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课堂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亮他们心智的灯塔.一、核心索养的培养,从理论到行动在教学设计方面,我注重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贲任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正如孔子所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我坚信教育的根基在于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而非仅仅传授知识。

我精心挑选的教学内容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不仅理解这些素养的理论,更将其付诸实践。

二、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真实感受学生的情感变化和参与度是衡量课堂效果的重要指标,我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快乐中成Ko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让他们的互动充满成就感。

我看到了学生们的眼睛常常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爱,正如苏鬣姆林斯基所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亳无生气的、枯燥的,它应该充满了欢乐、兴奋和发现的惊奇.“三、开启学生心智,培养思辨与创新精神开启学生心智的过程是漫长而艰巨的,弄不好会弄巧成拙与教学背道而驰,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我可以接受他们的奇思妙想,也可以接受他们的天马行空,甚至可以接受他们不切实际的高谈阔论。

我经常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只要我在预设的备课中准备的充分,我就能够享受这种课堂,哪怕学生已经跑题千里,我也能把他们拉回到我的道法课堂中来。

四、用心去教,用爱去育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不断尝试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只要我们用心去教,用爱去育,就能够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花,让他们的眼睛放光,心智开启,成长为具有高尚品德和法治精神的优秀公民。

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道德与法治是中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情感管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本文将探讨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一、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道德与法治课程首先要从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入手,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情感状态和情感需求,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情感智慧。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鼓励学生表达感情、倾听他人、理解他人,增强学生的情感沟通能力和情感协调能力。

在学习道德和法律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个人观点和价值取向,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塑造,并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调节的能力。

二、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要通过问题导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研讨会、角色扮演、游戏等,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和逻辑分析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解决道德和法律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使学生能够理解法律的作用、地位和意义,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遵纪守法、依法治国。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实践功能、社会效果和制度保障,促进学生对法律的正确认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此外,可以通过模拟法庭、法律研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写作能力,使学生成为有法律素养的公民。

四、价值观和世界观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探索人生,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创新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质。

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分析

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分析

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分析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而小学阶段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时期之一,因此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行思考分析。

首先,核心素养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全面发展。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不仅要传授学生法律法规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

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其次,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该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再次,核心素养教育倡导的是跨学科的综合学习。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该将法律知识与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知识相结合,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内涵和意义,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和综合素养。

最后,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跨学科的综合学习以及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目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本质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

作为教育的一部分,道德与
法治课程的教学更是承载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责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
素养,如思维品质、道德情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
怎样将核心素养融入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培养其核心素养,成为了当前教育工
作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修养。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布
置一些案例分析的作业,让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让学生
就某些有争议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指学生在道德教育中所应具备的情感品质,包括对他人的关爱、同情、尊
重等。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
其中的道德情感。

可以讲解一些社会上的英雄事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对他人的关爱和帮
助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内心的共鸣,从而培养其道德情感。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具备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我们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其批
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理念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应获得的核心能力和态度,其中包括道德与法治素养。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和法治观念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责任感、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的公民。

本文将探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相关内容。

一、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法治观念和良好品行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1. 培养良好品行。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和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形成良好的品行,使他们成为品行端正的公民。

2.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法治教育,学生可以认识到法律的权威和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 促进个性的合理发展。

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和社会责任,培养他们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品质,促进个性的合理发展。

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校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积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2. 注重法治观念的培养。

法治观念是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是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引导他们认识到法律的权威和重要性。

3. 强调实践性和学习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和创新。

在新时代的教育领域中,核心素养成为了教学的关键词之一。

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培养道德与法治素养更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中的热点话题。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和素养。

作为综合性素养的一部分,道德与法治素养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必须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育部将道德与法治纳入了必修课程,并将其纳入核心素养的范畴中。

这种改革不仅体现了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也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思考和法治实践,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培养和提升自己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1. 道德情感培养: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悟道德的内涵与重要性。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真实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网络暴力、校园欺凌、家庭教育等,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道德情感的冲击,并在感悟中逐步意识到道德的价值和意义。

2. 法治意识培养: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参与法治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可以通过法治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法治团课等形式,让学生从学习法律知识中深刻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并在参与法治实践中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

3. 道德与法治能力培养: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道德风尚大讨论、法治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培养学生守法的自觉意识和能力。

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而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方法及效果。

1.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道德与法治》是一个涉及到法律和道德方面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学生可以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修养。

2.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程,在实践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 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本课程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 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进行法治知识的普及和道德法则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案例的讨论与分析,从中学习道德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

2. 互动式讨论引入角色扮演、小组互动等教学方法,利用实例让学生们通过模拟情景的方式,了解和学习法律和道德法规,增加学生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际应用和理解。

3. 实地考察通过组织学生们到法院、派出所等法治部门实地参观,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法治的权威和正义,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4. 项目式教学促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例如组建学生志愿者队伍,参与文明交通宣传活动,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等。

1.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通过以上实践方法的应用,学生们对法律和道德规范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自身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公民素质。

3.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项目式教学和实地考察,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学会了法治知识的应用。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与改进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与改进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与改进提升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

加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修养,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

尤其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加强学生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更需要与时俱进,改进课堂教学,努力生成有序、有趣、高效的课堂。

本文以核心素养下的教学为基点,以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法治素养为目标,浅析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不足,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希望能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实施。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重要性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以品德发展为核心的日常生活常识与技能,日常生活规则与规范等的培养任务。

作为综合性的课程,它使品德教育得以与整个基础文明教育融为一体,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全面文明素养的下一代奠定基础。

该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说是指学生自身具备能够支撑自己得到全面发展的优良素质和关键能力。

这也就意味着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好地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小学阶段,学生对外界的认知以及对自身的认知都是比较不清晰的,因此,在这个学习阶段让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正确认知,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参与能力,为学生将来的生活以及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短板根据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心理认知、行为特点都各不相同,尤其是小学生,他们一般都是6-12岁的孩子,缺乏稳定的、清晰的思维,好玩、好动,还未形成稳定的品德行为意志。

但他们对事物有好奇心,具备良好的学习天赋,对外界所赋予的内容接受能力很强,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效果是显著的。

只有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真正提升了,才能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但现阶段核心素养基础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我们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守法守纪的好公民。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往往只着眼于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它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

具体来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素养包括:1. 道德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公正心,使他们能够认识到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善恶,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和态度。

2. 法治理念的树立:培养学生尊重法律、守法守纪的意识,使他们能够树立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法治意识。

3. 道德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道德原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选择。

4. 法治意识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模拟案例、角色扮演等方式实践法治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自觉守法。

1. 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通过情感教育、心理辅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3.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一些道德与法治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使他们在讨论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理念。

4. 配套学习资源: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提供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资源,如动画、漫画、游戏等,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情,更好地吸收道德与法治知识。

1.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和法治意识,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更加自觉地守法守纪。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情感教育和情景创设,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到正义、善恶和公平等价值观念,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引言在当今社会,道德与法治教育被普遍看作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法律素养的公民。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的框架下进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素质。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针对终身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具备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基本素质。

它包括了道德、智力、身体、美术、劳动、科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核心素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素养具有重要的地位。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目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修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提高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明确正确的道德观念,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公民道德观。

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行为背后的道德观念,激发他们思考和评价。

通过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习惯。

同时,通过引入优秀的道德模范,激发学生追求道德卓越的激情和动力。

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法律案例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通过对法律的解读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通过法律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模拟法庭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公民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通过学习民主法治的基本知识,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公民观念。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公民权利保护和维护的途径,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在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八下大单元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八下大单元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八下大单元教学(原创实用版)目录1.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意义2.八下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目标3.实施八下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的策略4.八下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成果5.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正文一、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意义在当今社会,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学生成为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实施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八下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目标在八下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大单元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1.增强道德意识,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2.提高法治观念,使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4.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实施八下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的策略1.结合学生实际,设计贴近生活、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

2.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实践育人,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强化德育协同,与其他学科紧密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八下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成果在实施八下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

在实践中,教师还可以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教育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未来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注重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民,可以做三种理解
第三,对应暴民。当今社会,很多领域很多 场景下,人们不是充满友情与和善,而是充 满戾气,经常为了一件小事大打出手,因为 自己利益的不满足而采取过激手段。比如, 街头暴民,网络暴民。
公民,可以做三种理解
这就是一些国人难成公民的原因,很多人真 的称不上公民,要么是臣民、要么是私民、 要么是暴民。 什么叫公民,从精神意义上讲,拥有法治精 神、担当意识的人,即为现代公民。 有“国家兴亡,我的责任”这样的情怀。
“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和 “维护国家安全”分别从基 础认识和行为倾向的角度说 明总体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 的密切关系。
第十课 建设美好祖国 认识进一步提升
第九课 树立总体 国家安全观 专门说明总体国家 安全观
“关心国家发展”和“天下兴亡 匹 夫有责”,以“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为 伟大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由衷的 骄傲和自豪”开篇,以“我们应该众 志成城,脚踏实地,共同奋斗”结尾 ,让政治认同落地生根。
政治认同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
从具体内容来说,政治认同包括四个主要 方面: 1. 对领导力量的认同; 2. 对根本道路和制度的认同; 3. 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 4. 对价值观的认同。
政治认同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
对领导力量的认同,主要表现为 “拥护党的领导,领会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 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 高政治领导力量。”
在初备阶段,陈老师设计的教学流程主要是:在课 堂导入环节,展示“日本学者大隅良典因为在细胞自 噬机制方面的发现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 一材料,出示了中日诺贝尔奖获名单,由此提出“是 什么原因让日本取得这么多诺贝尔奖”的探究性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内外因,形成对质量互变规律的认 识。在此基础上,提供“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历程” 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发展的趋势。最后, 提出“我们今后该怎么做”的问题,引导学生说明自 己的收获和感想,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让他们在思考中呈现真实的想法, 在思考中发现问题的答案,在思考 中深化和扩展自己的认识。
03
法治意识的呈现及其教学实施
法 治 意 识
培养有规则意识的守法公民




一位教授的美国朋友讲:中国是最自由的国 家,美国人不能做的事情,中国人都敢做。 这是一种讽刺。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中国 人对法律的不认可不尊重。
公民,可以做三种理解
第一,对应臣民。如果没有主体意识、权利 意识,没有主人翁意识、没有担当,那就是 臣民不是公民。
公民,可以做三种理解
第二,对应私民。北大教授钱理群曾说过, 我们的大学培养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 就是私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不涉及 我的利益, 我就不参与,保持沉默,这就是 私民。
法治意识的教学实施
对于法治意识的培育,应该着眼于维护尊严, 以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保证自己的尊严不受侵治意识的培养,要让学生 知道法律既有威严,又有尊严。 学生要做好两个定位:身份定位 与目标定位。让学生从可能的违 法者即不要碰触法律底线,变为 实在的被保护者。让法律从冰冷 的条文变为有温度的伞保护自己。
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 出发,激发学生对于相 关教学内容的兴趣。
将学生能够感受或者参 与的社会生活与这个进 程关联起来。
政治认同的实施策略
以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陈曲老师在参 加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科能力提升系列项目” 时执教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为例,分析 政治认同的教学实施基本策略。
政治认同的实施策略
政治认同的教学实施
对于政治认同的培育,应该着眼于明确立场, 以学生形成鲜明的政治立场为追求。
政治认同的教学实施
对于政治认同的培养, 一是要明确中国立场, 二是要讲好中国故事。
政治认同的教学实施
01
明确中国立 场
让学生从根本点上“站 对位置”,在未来发展 中“找对方向”。
中国立场既要强调 中国自身的发展, 又要关注中国发展 的国际环境,是“ 世界中的中国发展 ”。
引导学生从中国的国家 利益出发考虑问题,以 国家利益的认同者和捍 卫者的角度分析社会现 实问题。
对于中国立场的强调, 并不排斥中国积极参与 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和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现 实努力。
政治认同的教 学实施
02
讲好中国故 事
将国家利益、国家安全 和国家发展置于历史发 展的进程之中。
让学生实实在在地理解国家 利益和总体国家安全,实实 在在地感受这些内容与自身 的密切关联,进而实实在在 地升华自己对于祖国的亲切 感和认同感,形成建设祖国 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法治意识的教材呈现
《道德与法治》(八上)以法治意识为指向, 突出法治教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治让生 活更美好”。
法治意识的教材呈现
法不可违
从“违法无小事”说起, 说明法律是特殊规范,明 确说明违法的具体内涵和 主要类别,并对法与罪的 比较进行了说明,然后落 实到“警惕身边的违法行 为”,让学生有及于自身 的思考。
政治认同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
对根本道路和制度的认同,主要表 现为“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是历史的必然,坚信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 民幸福的根本保障。”
政治认同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
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主要 表现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 化自信。”
政治认同的教材呈现(八上)
《道德与法治》(八上)以政治认 同为指向,突出国家利益和“我的 责任”为主线,落实总体国家安全 观教育,使得这部分内容成为具有 鲜活时代感和鲜明立场的内容。
政治认同的教材呈现
第八课 国家利益至 上
总体介绍国家利益
“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和“坚 持国家利益至上”从国家利益和 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出发,落脚于 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引导学生形成坚决维护国家利 益的行为倾向。
培育理性精神,要坚持三个维度、两个方面。三个维 度是展现思维、深化思维、扩展思维,两个方面是质 疑与反思。质疑是提出新问题,反思是形成新认识。 只有通过不断追问,层级推进,才能深化思维。质疑 与反思贯穿于三个维度之中。
理性精神的教学实施
01
展现思维
通过反思,学生将自己 的生活困惑变成具有普 遍意义的理性思考。
02
理性精神的呈现及其教学实施
理性精神
注重培养有思辨理性的智性 公民
理性精神的教材呈现
《道德与法治》(八上)以理性精神为指向, 突出相关内容的思想性,引导学生形成全面、 准确、深入的思考,充分体现学生思想认识和 思维方式的培育。
理性精神的教材呈现
理性精神所倡导的思想性贯穿全册教材,在各 课的设计中都有体现理性精神要求的内容。
理性精神的教学实施
“规则是可以改变的,但遵守规则在先,改变 规则在后。”在规则没改之前,要坚决服从。 同时,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供观点的方式, 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最终形成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的教学实施
对于理性精神的培育,应该着眼于深化思考, 以深化学生的思考深度、提高学生的思考水平 为追求。
理性精神的教学实施
政治认同的实施策略
对比本节课教学的初备和正讲,我们可以看到,从 课堂导入到最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中国元素” 和“中国信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正是本节 课在政治认同培育方面的一个显著进步。这一进步所 反映的,正是政治认同培育教学实施的第一个基本策 略,即要实现政治认同,首先必须讲好中国故事。同 样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中国的故事更能打动学 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自豪感。因此,我们在政治认 同的培育过程中,要将这一原则放在首位。
政治认同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
对“价值观”的认同,主要表现为 “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 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远 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
政治认同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
这几个方面,在认识层次上存在 交叉关系,既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性, 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 了我国公民政治认同的基本框架。 这是落实政治认同培育要求、实现 基本任务的基本点。
只有通过对于现实社会 生活的质疑,学生才能 呈现蕴含在生活案例之 中的思维困惑。
只有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困惑充 分展现出来,才能让他们在展现 思维困惑的过程中呈现教师教学 需要关注和重视的“基本点”。
理性精神的教学实施
02
深化思维
这种追问,依然要通过 质疑和反思来实现。
通过不断追问,我们可以让学 生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从浅 层和表面到深层和内部,从泛 泛而谈的粗浅认识到切中要害 的本质把握。
预防犯罪
先是让学生“了解罪与 罚”,分别介绍刑法、 犯罪、刑罚三个方面的 内容,然后强调“加强 自我防范”,让学生学 会远离犯罪、杜绝不良 行为、依法自律。
善用法律
从“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和“有勇有谋 应对犯罪” 两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引导 。
从认识一般违法到理解严重违法(犯罪), 从被动遵守法律到主动利用法律保护自己, 本册教材对于法治意识的落实步步推进、环 环相扣。
政治认同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
实现政治认同的重要意义 从育人价值的角度来说,政治认同的实 现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政治认同 是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价值追求 和道德准则”; 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来说,“发展 政治认同素养,才能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想信念,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 可靠接班人”。
在情境更加复杂、观点出现分歧 之后,再让学生去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的认识就能更加深入,进 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理性精神的教学实施
03
拓展思维
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应该以 理性精神的培育为重要指向,充分给予学 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用心体会学生基于 理性精神的思考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