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形式井网适应性及油田开发合理井网部署方法

合集下载

油田开发施工监理的油井布局

油田开发施工监理的油井布局

油田开发施工监理的油井布局油田开发是一个涉及到石油勘探、开采、生产等多个环节的复杂工程,而在整个油田开发的过程中,油井布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油井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关系着油井开采效率和安全性,因此在油田开发的施工监理中,对油井布局必须十分重视。

一、油井布局的原则在进行油井布局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布置:油井的布置需要考虑到井筒之间的间距,以及与地质构造的关系,避免因地质条件不同而造成生产压力不均等的问题。

2. 最大化开采:在有限的开采条件下,需要通过合理布局油井,以达到最大程度开采石油资源的目的。

3. 安全可靠:油井布局需要考虑到油井之间的安全距离,避免相互干扰,同时要确保油井在开采过程中的稳定性。

4. 节约成本:合理的油井布局可以降低开采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油井布局的方法在进行油井布局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根据地质构造:根据地质构造分布情况,确定油井的位置,避免因地质构造造成的油井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2. 考虑井网密度:根据油田的实际情况,确定油井的间距和密度,以确保最大化开采效率。

3. 综合考虑生产能力:油井布局需要考虑油井的生产能力,避免因油井产能不均等而影响整体生产效率。

4. 安全监测:在油井布局后,需要进行安全监测,确保油井之间的距离和布局的稳定性,以确保油井开采的安全。

三、油井布局的监理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油井布局的监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油井布局的监理工作需要确保油井布局的合理性和安全性,避免因布局不当而造成的隐患。

1. 定期检查:监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油井布局进行检查,确保油井之间的距离和布局的稳定性,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数据监测:通过数据监测,监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油井的生产情况和井下情况,确保油井布局的合理性。

3. 培训监管: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监管,确保他们对油井布局的要求和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做好油井布局的工作。

通过以上方式,油田开发施工监理可以有效地保障油井布局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提高油井开采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井网布置

井网布置

三、多分支水平井井身结构多分支水平井是指在主水平井眼的两侧不同位置分别侧钻出多个水平分支井眼,也可以在分支上继续钻二级分支,因其形状像羽毛,国外也将其称为羽状水平井等。

多分支水平井集钻井、完井和增产措施于一体,是开发低压、低渗煤层的主要手段。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工艺集成了煤层造洞穴、两井对接、随钻地质导向、钻水平分支井眼、欠平衡等多项先进的钻井技术,具有技术含量高和钻井风险大的特点。

目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应用多分支水平井开采煤层气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而我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2005年廊坊分院组织施工的武M1-1羽状水平井顺利完钻,该井垂深达900m,是世界最深的一口煤层气羽状水平井。

2005年底山西晋城大宁煤矿完成DNP01、DNP02两口羽状水平井,每口井的日产气量约为2~3万方。

2006年2月中联煤公司完成了DS-01井的钻井施工,目前该井处于排水阶段。

与此同时,华北与CDX、长庆、辽河、远东能源等国内外企业都已启动了羽状水平井开发煤层气的项目。

多分支水平井是煤层气高效开发方式的发展趋势,该技术的普遍应用必将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带来突破性进展,在我国掀起开发煤层气的热潮。

1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难点分析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工艺集成了水平井与洞穴井的连通、钻分支井眼、充气欠平衡钻井和地质导向技术等,这是一项技术性强、施工难度高的系统工程。

同时为了保持煤层的井壁稳定,煤层段一般采用小井眼钻进(φ152.4mm井眼),因而对钻井工具、测量仪器和设备性能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面临的主要难点可概括为如下几点:(1)煤层比较脆,而且存在着互相垂直的天然裂缝,而这种脆性地层中钻进极易引起井下垮塌、卡钻等复杂事故,甚至井眼报废。

(2)煤层易受污染,储层保护的难度大,一般需采用充气钻井液、泡沫或清水等作为煤层不受污染的钻井液体系。

(3)由于煤层埋藏比较浅,同时井眼的曲率较大,钻压难以满足要求,同时钻水平分支井眼时钻柱易发生疲劳破坏,导致井下复杂。

新民油田民36区块合理开发井网研究与认识

新民油田民36区块合理开发井网研究与认识

新民油田民36区块合理开发井网研究与认识[摘要]油田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井网研究。

井网问题能否处理好,直接关系到油田能否长期稳定生产和油田企业能否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新民油田民36区块为岩性断块油藏,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低丰度和非均质强的储层特点。

近几年,民36区块在井网研究上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研究确定了一种低渗透油藏比较适应的井网模式:425×140/106米线状注采井网。

此种井网可将低渗透油藏动用程度提高,井网适应性良好。

同时认识到,超前注水对于低渗透油藏十分必要,缩小井排矩是建立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体系的条件。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线状井网压力系统裂缝系统井网适应性中图分类号:te3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7-0276-02前言油田开发井网的选择是油田开发的重要问题。

井网的适应性将直接影响到采油速度、采收率和经济效益,主要影响因素有构造、储层物性、非均质程度和流体性质。

有效的开发井网是一套与储层非均质性相适应的井网,能尽量减少储层非均质性的负作用,以期达到较高的水驱控制程度、水驱动用程度、波及效率、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它的选择部署和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油田的生产规模、开采年限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衡量一套井网是否适合油田开发需要主要有以下几点:(1)尽可能地延长无水采油期,提高开发初期的采油速度;(2)较快地建立驱替体系,获得较高的水驱控制程度和最终采收率;(3)井网系统对于后期调整有较大的灵活性。

2 井网、井距研究与认识2.1 合理井网的确定步骤一个新的产能区块的合理井网确定包括下面几部分:(1)合理井网密度的确定以谢尔卡乔夫公式和经济极限井网密度公式为标准;(2)井排方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同时参考沉积微相中砂体延伸方向;(3)确定井距,根据沉积微相中单砂体最小宽度及最大半缝长确定;(4)确定排距下限,为避免隔排东西向水串确定排距下限,根据成像测井资料中天然裂缝方向与东西向夹角来确定,为避免油水井排夹角过小造成水淹;(5)在满足建立有效注采驱替关系条件下,确定排距上限:涉及启动压力梯度、最大注水压力、油井合理流压;最后,确定区块合理压力系统,包括合理生产压差、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合理注水量、合理注采比的确定。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其特点是储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地层压力较高、油层黏度大等,开发难度较大。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需要采用一系列有效的开发技术和方法,其中布井方式和合理注采井网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布井方式是指根据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需求,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合理布置钻井位置,通过合理的井网布置来实现最佳的开采效果。

合理注采井网设计则是指根据地层渗透率、井网布局、油层性质等因素,确定最优的注采井井距、井网密度和注采比,以提高采收率和减少开采成本。

研究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的关系,对于实现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探讨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布井方式的介绍、合理注采井网设计原则以及布井方式与注采井网的关系,以期为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设计的关系,通过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布井方式的介绍以及合理注采井网设计原则的分析,深入探讨布井方式与注采井网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为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效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用指导。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为布井方式和合理注采井网设计提供基础理论支持;2. 探讨布井方式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总结布井方式对注采效果的影响;3. 分析合理注采井网设计的原则和重要性,探讨合理注采井网设计对低渗透油藏开采效率的影响;4. 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低渗透油藏开采技术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推动油田勘探与开发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1.3 研究意义低渗透油藏是指地下岩石孔隙度低、渗透率小的油气藏,开发难度较大。

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设计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起着关键作用。

探索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设计的研究,对于优化油藏开发效果、提高油田产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油藏开发井网适应性论证方法及分析

油藏开发井网适应性论证方法及分析

88一、井网形式已有理论及经验论证井网形式是否适应油田开发主要判断依据有三点:一为是否可以以较高的采油速度在开发初期生产,并且实现无水采油期的最大化;二是井网形式在开采末期是否达到较高的采收率;三是必须有利于油田开发中的井网调整。

由于低渗透油藏储层非均质行严重,单井储量较低,注采井网的井排距不能过大以保持合理的驱替效率;同时还要保证不能由于距离的过小发生过早水淹和水窜现象。

在考虑经济效益因素的前提下,已有的同类油藏开发实践表明:在井网密度相同的条件下,菱形九点井网和矩形五点井网的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均高于正方形九点井网(图1)。

结合低渗透油田的实际情况,宜选用菱形反九点井网和矩形五点井网。

并且菱形反九点井网是低渗透油田井网加密调整的推荐形式。

图1 低渗透油藏常用井网采出程度对比图二、井网形式的数值模拟论证针对低渗透油藏主要采用的井网形式—矩形五点法和菱形反九点发井网通过数值模拟对油田某区进行开发效果预测。

参考该油田其他区块开发经验,在采用相同的合理经济井网密度12.3口/km2、井排方向为NE70°~75°的前提下,分别进行540(井距)×150(排距)的矩形五点法井网和菱形反九点法井网进行布井,采用相同地层、生产参数进行15年生产预测。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图2):在菱形反九点井网在15年的生产中产量明显较高,其初期最大产量也较大。

油藏开发井网适应性论证方法及分析刘 冉 胜利油田东胜精攻石油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由已有理论、开发经验以及数值模拟论证方法可以看出,在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由于储层低压、低渗、低丰度的特征,菱形反九点法井网在开发中对产量和开采程度的提升有较为显著的特征。

【关键词】井网形式;油田开发;适应性研究图2 不同井网累计产油量曲线对比图三、结论及建议由已有理论、开发经验以及数值模拟论证方法可以看出,在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由于储层低压、低渗、低丰度的特征,菱形反九点法井网在开发中对产量和开采程度的提升有较为显著的特征。

油田工程建设布局方案

油田工程建设布局方案

油田工程建设布局方案一、油田工程建设布局方案的要点1、地质勘探:在确定油田位置前,需要进行地质勘探,了解地下地质结构和油气资源分布情况。

2、选址和规划:确定油田建设的位置和规划范围,并考虑周边环境和社会因素,做出合理的选址和规划。

3、设施布局:包括油井、注水井、采油管网、注水管网、油气处理设施等设施的布局,要有合理的配套设计。

4、环保设施:油田工程建设需要考虑环境保护设施,包括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土地恢复等设施的布局。

5、安全设施:油田工程建设需要考虑安全设施,包括防火、防爆、防泄漏等设施的布局。

6、生活设施:在油田建设中需要考虑员工的生活设施,包括宿舍、食堂、医院等设施的布局。

7、输送设施:油田工程建设需要考虑油气输送设施,包括管道、管道桥、输气站等设施的布局。

8、物流设施:油田工程建设需要考虑物流设施,包括材料库、设备库、车辆库等设施的布局。

以上是油田工程建设布局方案的要点,下面将介绍油田工程建设布局方案的步骤。

二、油田工程建设布局方案的步骤1、地质勘探和资源评价:在进行油田工程建设布局方案前,首先要了解地下地质结构和油气资源分布情况,进行资源评价,确定油井的位置和数量。

2、规划设计:油田工程建设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包括选址和规划、设施布局、环保设施、安全设施、生活设施、输送设施、物流设施等内容的设计。

3、环境评价:油田工程建设需要进行环境评价,评估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确定必要的环保设施。

4、安全评价:油田工程建设需要进行安全评价,评估工程的安全性,确定必要的安全设施。

5、经济评价:油田工程建设需要进行经济评价,评估工程的投资和收益情况,确定项目的可行性。

6、社会评价:油田工程建设需要进行社会评价,评估工程对周边社会的影响,确定必要的社会设施。

7、最终方案确定:综合考虑地质勘探、规划设计、环境评价、安全评价、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的结果,确定最终的油田工程建设布局方案。

以上是油田工程建设布局方案的步骤,油田工程建设布局方案的编制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勘探、规划设计、环境评价、安全评价、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的布局方案,以确保油气资源的开发效率和安全性。

井网井距设计概要

井网井距设计概要

图4-4-4 行列切割井网(左) 图4-4-5 环状切割井网(右)
开发井网类型
• 边内切割注水比较适应油藏面积大、构造 比较完整、油层性质比较稳定,而且渗透 率比较高的油藏。边内切割注水的优点是 地下油水分布关系比较简单,而且行列切 割注水还可以比较好地解决油藏渗透率方 向性问题(将行列注水井排布置成与渗透 率最大的方向平行,迫使注入水向渗透率 最小的方向推进,以控制水窜,提高驱油 效率)。
图4-4-1方形井网示意图 (左) 图4-4-2交错井网示意图(右)
开发井网类型
• 如果某油藏具相当程度的渗透率方向性, 需要井网布置做适当考虑时,可将上述井 网在渗透率最大的方向上做适当拉长或在 渗透率最小的方向上做适当缩小,呈矩形 井网或不等边的交错井网即可。
开发井网类型
• 2.注水开发井网类型 • 需要注水或注入其它介质实施驱替开发的油藏,
开发井网类型
• 1.衰竭式开发的井网类型 • 对于不需补充能量进行开发的油藏,只能依靠原
始能量进行衰竭式开采,不需要设计注入井,所 有的钻井都用于采油,因此勿需考虑注采井点的 配置,其井网设计比较简单。它一般采用两种井 网类型: • ①方形井网:全部钻井采用正方形井网等间距布 置(图4-4-1)。 • ②交错井网:全部钻井采用三角形井网等间距布 置(图4-4-2)。
就需要考虑注采井点的平面配置,因而其井网设 计就比较复杂多样,这就存在一个注采井网类型 问题。常说的开发井网类型,就是指这种注采井 网的配置类型。以注水为例(注其它介质类似), 其井网布置也称为注水方式。国内外油田的注采 井网或注水方式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边缘注水、 边内切割注水和面积注水。
开发井网类型
图4-4-12 九点井网调整为五点井网 示意图

开发井网部署

开发井网部署

基础井网的要求
控制层系80% 以上的储量
基础井网的开发对象必须满足的条件: (1)油层分布稳定,形态易于掌握; (2)基础井网能控制该层系80%以上储量; (3)上下有良好的隔层,确保开发层系能
独立开发; (4)有足够的储量,具备单独布井和开发
的条件; (5)油层渗透性好,油井有一定的生产能
力。
基础井网及其 研究
在进行油砂体和隔层研究的 基础上, 划分开发层系,确定开发区上开发井网的 套数。
2) 确定油井数目
根据开发区的采油速度Vo ,地质储量 为N,面积A,试采资料确定的平均单井日 产油量为q,计算出生产井数。
3) 确定注水井数 根据设计的注采井网(注采系统)
确定的注采井数比,可计算出注水井数。 4) 布置开发井网
8 1.82 742(1.2%)
11 2.46 638
窿
5
12
1.32
870 600
36
4.03
498
27
3.03
575(1.5%)
18— 25
2.04— 2.78 600— 700
91
3-4 开发井网部署(青西油田)
· 注水井网密度计算 · 计算方法 ★ 不稳定试井法 ★ 经济极限法 ★ 采油速度法
0.52 6
0.31 5.1984
吨油成本 O(yuan/t) 贷款利率 R(%) 投资回收期 T(a) 钻井成功率 (f)
2600
1124 265.26 0.05022
6 0.80
92
3-4 开发井网部署(青西油田)
· 计算结果
窿 5 区块注水开采合理井距计算结果表
方法
参数
经济最佳井网 经济极限井网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小于1mD的油藏。

由于油藏渗透率低,常规的开发方式往往难以获得高产量,因此需要采用合理的注采井网设计和开发方式来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是指在油藏开发过程中,合理布置注采井的位置和间距,以提高油藏开采的效率和采收率。

布井方式主要有单井开发、密井开发和均质开发三种方式。

单井开发是指在油藏中仅有一个注采井,并且以此井为中心进行开发。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易于管理和操作,每口井的开发成本相对低。

由于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较低,采出的油量有限,因此单井开发无法充分开发和利用油藏的潜力。

密井开发是指在油藏中布置多口注采井,以增加油藏的开采面积和采收量。

密井开发可以通过增加井数来提高油藏的开发效率,同时降低单井的开发成本。

密井开发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井间干扰、井网管理复杂等问题。

均质开发是指在油藏中以均等间隔布置注采井,以实现油藏整体开发的一种方式。

均质开发可以充分利用整个油藏的资源,提高采收率。

由于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和油藏物性的不均匀性,均质开发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合理注采井网研究是指根据油藏地质特征、岩石物性和产能分布等因素,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注采井网进行优化设计的研究。

合理注采井网研究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油藏的采收率,同时降低开发成本和井间干扰。

在合理注采井网研究中,常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来模拟地下流体流动和油水分布的情况。

通过调整注采井的位置、间距、排列方式等参数,可以优化油藏的采收效果。

合理注采井网研究也考虑了注采井之间的影响和干扰,以减少井间的产能损失。

低渗透油藏布井方式与合理注采井网研究是提高油藏开发效率和采收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布井和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低渗透油藏的潜力。

安塞油田坪桥低渗区井网适应性研究

安塞油田坪桥低渗区井网适应性研究

安塞油田坪桥低渗区井网适应性研究摘要坪桥低渗区自开发以来,动态表现特征与坪桥老区基本一致。

本文主要从储层特征、渗流特征、沉积相、砂体展布等特征及目前开发特征对坪桥超低渗井网进行综合评价,寻找合理开发技术政策,为后期开发做指导。

关键词裂缝;合理井网;注水政策;注采双向调整;化学堵水中图分类号te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7-0027-021 地质特征1.1 构造特征坪桥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东部的大路沟~坪桥鼻隆带上,地面海拔1 263m~1 490m。

区内发育了九个近东西向的低缓鼻状构造,轴长3km~5km,轴宽0.3km~0.7km,倾角0.2°~0.5°,隆起幅度5m左右。

无断层发育,局部可见微裂缝,特别是北东76°发育的一组裂缝对注水开发造成较大影响。

2 油藏开发特征2.1 油藏非均质性强2.1.1 平面非均质性主向井见水主要原因为坪桥区有微裂缝存在,坪桥区钻井取心资料表明,有近40%的井存在天然裂缝,主要方位为ne占42%,人工压裂裂缝方向为ne60-800,利用正交偶极声波测井坪桥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76°,所以这与坪桥动态反应出来的见水方向ne76°正好相符,这就是坪桥平面非均质性较强的主要原因。

2.1.2 纵向非均质性通过统计层间渗透率的级差、突进系数、变异系数参数来反映层内渗透率非均性。

长611-2渗透率相对较好,平均为2.4md,最大为66.7md,平均渗透率极差666.9;长4+522相比最差,平均为小于1md,平均渗透率极差在466.7~475.5之间。

根据渗透率非均质性评价标准,可以看出,坪桥地区油层层间渗透率属强非均质性,在剖面容易形成单层水淹。

2.2 井网适应性较差坪桥老区采用250m×250m正方形反九点法井网,从动态反应来看,主向井迅速水淹,侧向井见效缓慢,即老区采用正方形反九点法井网适应性差。

低渗透油藏开发井网部署

低渗透油藏开发井网部署

初期沿用中高渗透油藏的开发井网,中期将注采井网
与储层裂缝系统进行了初步优化,井排方向与裂缝方 向错开一定角度。目前阶段采用注水井排方向与裂缝 方向平行的菱形反九点法井网,或者是排距、井距不 等的注水井排平行于裂缝系统的矩形井网。
1.初期沿用中高渗透油藏的开发井网
低渗透油藏开发初期,对渗流特征认识不充分等,采用了中高渗透油 藏的开发井网,造成了注水受效差、注采比高、产量递减、自然递减率高 等问题。例如,龙虎泡高台子层,储层孔隙度为13.5%,空气渗透率为 0.51×10-3μm2,采用300m×300m正方形反九点法井网,注水开发4年, 累积注采比达到3.54,单井日产油由1.32t/d下降到0.65t/d,地层压力由 7.8MPa下降到5.8MPa,自然递减率高达34.5%,由此可见,注采井间无 法建立有效的驱动压力体系。
局部区域天然微裂缝较为发育的新肇油田,采用300m×300m正方形
反九点法井网,注水井排方向沿东西部署,与裂缝走向平行。注水开发4 年,注水井排方向油井水淹比例高达63.0%。
2.中期优化注水井排方向与裂缝方向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实践中,逐渐 认识到井网对开发效果影响较大,中 期将注采井网与储层裂缝进行了初步 优化,井排方向与裂缝方向错开 22.5o或45o。井网延迟了注水井排油 井见水时间,开发状况有所改善,但 是注水井沿裂缝方向与错开的生产井 仍可形成水线,所以水淹速度仍很快, 且难以调整。例如安塞油田坪桥区和 王窑区开发初期,以250m~300m正
不等距井网,则注水井能力充分发挥注水能力,油井又可以比较明显见到注水效果, 从而使油井保持较高的产能。
根据以上分析,低渗透油田开发合理井网应该是不等井距的沿裂缝线性注水井 网。采用这种井网不仅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同时由于注水井距加大使总井数比正方 形井网少,保持了较高的油水井数比,获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研究

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研究

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研究作者:阎保雄仇复银周雪来源:《石油研究》2019年第05期摘要:为使志丹油田双707井区开发取得较高经济效益,针对近几年油田水平井开发过程中取得的认识,通过优选合适的水平井井网、水平方位、水平段长度和合理井网密度,进而提升在“三低油藏”开发效益是当前面临的主要课题。

本文以志丹油田水平井开发部署为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水平井开发部署合理井网密度与井距的调整措施。

关键词:油田;水平井;井距;排距;井网0引言志丹油田双707井区位于陕北斜坡中部,井区面积约100km2,目前共有油水井162口,其中采油井160口,注水井2口。

主力生产层位为延长组长6层,录井显示为油斑、油迹,工区总体生产井数较少,开发程度低。

1目前开发存在问题(1)双707井区面积大,目前开发井数少,未进行开发方案系统研究,未系统规划钻井、采油、地面建设方案。

(2)相比邻区,储层动用程度低、油藏地质品味差,常规井难以取得理想的开发效果,水平井井网、井距等的设计缺乏实践支撑。

2 水平井开发部署2.1井网方位对双河油区双平1等7口和白沙川油区永平1等15口已开发长6层水平井跟踪研究表明,相同工艺基础上,水平段垂直物源方向与垂直最大主应力方向的水平井连续生产5年,其累产油量相差不大。

同时因水平段贯穿主应力方向多条裂缝,后期人工压裂裂缝更将进一步改造储层,虽提高了初产,但注入水很快沿裂缝突进到水平井,使水平井产量下降甚至无产。

研究区长6储层裂缝方位主要在NE60-80°,故水平井设计水平段方位应在NE160-175°之间,一方面使得水平段方位与物源方向垂直,提高油井产能,另一方面使水平井压裂缝与天然裂缝呈一定角度,以避免注水指进造成水淹。

2.2水平段长度利用油藏工程方法对水平段长度进行概念设计,结合砂体厚度、井网形式等优化水平段长度。

以三叠系长6油组为例,在油藏特征及压裂工艺相近的基础上,水平段长度小于800m时累计产油随水平段长度的增加上升明显,大于800m时,累计产油随水平段长度的增加上升幅度较小,即合理水平段长度在600-800m之间。

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研究

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研究

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志丹油田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油气田之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境内。

随着油田的持续开发,传统的垂直井已经难以满足油田的生产需求。

水平井开发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能够提高油井的产能和采收率,降低生产成本。

当前,志丹油田双707井区的水平井开发工作已经展开,但在井网布局和优化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井网布署方案,提高油井的产能和采收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井网的不断发展,如何利用井网优化技术,进一步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挑战。

本研究旨在对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地质特征对井网布局的影响,提出相应的优化技术和方案,为优化油田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

也将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通过深入分析与研究,旨在实现以下目的:1. 探索水平井开发技术在志丹油田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油田开发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2. 研究井网部署方案,寻找最优布局方式,提高油田开发的整体产能。

3. 提出井网优化技术,优化井网布局,提高油井的采油效率和产量。

4. 分析地质特征,为井网部署提供地质依据,确保开发效果。

通过对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的研究,旨在为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推动油田开发水平提升,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3 意义和价值【意义和价值】: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深入研究水平井开发技术和井网部署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油井的产量和提高采收率,进而实现油田的高效开发和利用。

优化井网布局和部署可以降低油井之间的干扰,减少油田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和浪费,从而提高油田开发的整体效率和石油资源利用率。

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研究

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研究

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

在我们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接着,对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水平井开发技术方案。

在井网部署方案设计中,我们考虑了多种因素并提出了优化方案。

在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志丹油田的水平井开发和井网部署提供科学的参考,促进油田开发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志丹油田、水平井、井网部署、开发技术、考虑因素、优化方案、研究成果、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志丹油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田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北部。

随着油田的逐步开发,水平井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双707井区是志丹油田的重要开发区域,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目前该井区的水平井开发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井网布局不合理、开发效率低下等。

本文对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的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对该区域水平井开发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水平井开发技术方案,设计合理的井网部署方案,并考虑各种因素对方案进行优化,旨在提高双707井区水平井的开发效率和采收率。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志丹油田双707井区的水平井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推动油田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也可以为我国其他油气田的水平井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旨在通过对该区域水平井开发现状的分析和技术方案的研究,提出合理的井网部署方案设计。

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的现状,对比分析不同开发方式的效益和影响,为优化开发方案提供依据。

2.研究水平井开发技术方案,探讨不同技术方案的优缺点,为选取最适合的开发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3.设计合理的井网部署方案,考虑井位布局、井间距、井网结构等因素,确保井网的效益最大化。

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研究

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研究

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乃至全球石油需求日益增长,油田勘探开发的难度也在逐渐增加。

为了满足国内石油需求,并提高油田产能,我国石油行业不断寻求创新技术和开发方法。

水平井开发技术因其高产能、低成本、延长油田寿命等优势广受石油行业的青睐。

志丹油田双707井区作为中国石油西北油气田的重要组成部分,油藏资源非常丰富,在油田的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进行研究,以期为该油田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二、水平井开发技术概述水平井是指从垂直方向开始下钻,然后转向油层水平方向进行作业的一种油井形式。

相较于传统的垂直井,在同样的地质条件下,水平井有着更高的产能和采收率,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增加有效地层接触面积,提高采收率。

水平井的井筒贯穿油层,可以增加有效接触面积,提高底部流压,增加油井产能。

(2)减少地层压力能量消耗,提高采收率。

水平井长水平段对减小流体在地层中的相对流速起到了重要作用,减低了流体在地层中的能量消耗,对地层有保护作用。

(3)减少油井开采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水平井单井井口压力下降快、采气比(液比)低,增产效果显著,提高了单井开采能力。

尤其是在油井开发的后期,水平井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也将成为我国油井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现状双707井区油田地处西北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产能差异较大。

目前双707井区已有一批传统的垂直井,部分产能稳定,但大多数井产能较低,对于油田整体的开采贡献有限。

需通过引入水平井开发技术,提高油田整体开采效率。

由于双707井区地质条件复杂,目前水平井的开发进展不容乐观。

传统的水平井开发模式虽然能够提高油田产能,但受限于地质条件和技术水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必须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水平井开发方案,针对双707井区的特殊地质条件和产能差异,提高水平井的开发成功率和产能。

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研究

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研究

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研究【摘要】本文针对志丹油田双707井区的水平井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进行研究。

在本文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地质特征分析中,详细描述了双707井区的地质情况。

在井网布局设计部分,提出了针对该区域的最佳井网布置方案。

水平井开发技术部分介绍了最适合该油田的水平井开发技术。

在油田开发方案比较中,对不同开发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

通过优化调整方案,提出了改进现有方案的建议。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旨在为志丹油田的开发提供科学的指导,促进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井网部署、地质特征、井网布局、水平井技术、油田开发、优化调整、研究成果、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研究是当前油田开发中的重要课题。

该油田地质条件复杂,油层厚度不均匀,孔隙度低,黏度高,存在开发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有效开发油田资源,提高产量和效益,对双707井区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研究背景包括了油田的历史开采情况、地质构造情况、油气资源分布特点等方面,通过深入了解油田的地质特征,为后续的井网布局设计和水平井开发技术提供重要依据。

研究背景也涉及了国内外水平井开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经验,为选择最适合双707井区的开发技术提供借鉴。

本文通过研究背景的分析,旨在为双707井区的水平井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油田资源的最大化开发和利用。

1.2 研究意义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油田区块,而水平井开发是目前国内外油田开发的主要趋势之一。

本研究旨在对志丹油田双707井区水平井开发及井网部署方案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该油田区块的应用及优化调整方案,为该油田的持续生产和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水平井开发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具有诸多优势,如可提高原油采收率、减少钻井数量和开采成本、减少环境影响等。

不同形式井网适应性及油田开发合理井网部署方法

不同形式井网适应性及油田开发合理井网部署方法

不同形式井网适应性及油田开发合理井网部署方法摘要本文基于油藏在开发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总结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不同形式井网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并且针对不同油田采用合理的井网部署方法。

关键词:井网,注水,裂缝。

一、不同形式井网适应性1.1研究背景及意义我国近年新增探明储量的油藏的特点较以往的显著不同点在于储量品味越来越差,以岩性为主的隐蔽油气藏和低渗透、特地渗透油藏越来越多,增加了储量动用、产能建设的难度,已开发的油田如何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未动用的油田储量如何尽快有效的投入开发,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油藏采用合理有效的井网部署,对保持我国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常规油藏井网部署根据油层分布状况、油田构造大小与断层、裂缝的发育状况、油层及流体的物理性质、油田的注水能力及强化开采措施,我们将注水方式分为边缘注水、切割注水、面积注水。

1.2.1边缘注水方式对油层结构比较完整、油层分布比较稳定的中小型油田,鉴于其含油边界位置清楚、内外连通性号、流动系数高,我们选择采用边缘注水:对于含水区内渗透性较好、含水区与含油区之间不存在低渗透带或断层的油藏,我们采用边缘外注水,注水井按与等高线平行的方式分布在外油水边缘处,向边水中注水;对于在含水边缘以外的地层渗透率显著变差的油藏,为了提高注水井的吸水能力和保证注入水的驱油能力,我们采用边缘上注水,将注水井分布在含油边缘上,或在油藏以内距离含油边缘不远的位置;如果地层渗透率在油水过渡带很差,或者过渡带注水根本不适宜,那么我们采用边缘内注水,将注水井分布在含油边缘以内,以保证油井充分见效和减少注水外逸量。

由于油水边界比较完整,采用常规油藏井网分布可以使水线推进均匀,控制相对容易,污水采收率和低含水采收率高,最重要的需要部署的注水井少,设备投资相对较小,经济效益高;但同时,在较大油田的构造顶部效果差,容易出现弹性驱动和溶解气驱,井排产量会递减,对此我们可以采用边缘注水与顶部点状中注水相结合的方法改善驱油效果,除此之外注水利用率不高、水向四周扩散也是无法避免的问题。

井网部署布井方式

井网部署布井方式

边缘注水的适用条件:
中小油藏,油层稳定,特别边部渗透性较好的地区
边缘注水的优点:
油水界面比较完整,逐步由外向油藏内部推 进,易于控制; 无水采收率和低含水率采收率较高;
缺点: 1.要求不断移动注水线,形成油田多阶段开发,地面工程
大; 2.大量注入水流向含油边界以外,降低注入水利用率; 3.受到注水井排影响的生产井排不多,仅仅靠边缘注水只能 影响构造边部井,而要使构造顶部井生产,降低采油速度,延 长开发年限。
边缘注水的实例: 实例1: 苏联巴夫雷油田
面积为80平方公里,平均有效渗透率为600毫达西,油 层比较均匀,稳定, 边水活跃.采用边外注水后 ,平均 压力为稳定在 140-150 大气压 . 在注水的五年内原油 日产基本上没有波动,年采油速度达6%(按可采储量)
实例2: 我国老君庙油田 面积较小 , 并有边水存在 . 因而 L 油层和 M 油层 起初都采用边外注水.
3.3 井 网 部 署
一 布井方式 二 布井原则 三 井网密度 四 井数估算 五 基础井网的部署 六 布井方案
一、布井方式
图3-10
布井方式
布井方式与驱油能量分布及方向有关:
(一)能量具有方向性— 如气顶,边水驱动,布置环状或排状井网(见 图3-10) (二)能量均匀分布— 如底水驱动,溶解气驱,弹性驱动,布置规则 井网,例上图的三角形和正方形井网 (三)能量没有方向—布不规则井网。 断块,裂缝油藏
3.2 开发方式(p16)
一 概念 指主要利用什么驱油能量来进行油气田开发。 开发方式有利用天然能量开发、人工注水和注气 开发、先利用天然能量后进行注水或注气开发等。 开发方式的选择取决与油气田地质条件及国家对采 油速度的要求。
二、开发方式和采油方式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形式井网适应性及油田开发合理井网部署方法
摘要
本文基于油藏在开发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总结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不同形式井网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并且针对不同油田采用合理的井网部署方法。

关键词:井网,注水,裂缝。

一、不同形式井网适应性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近年新增探明储量的油藏的特点较以往的显著不同点在于储量品味越来越差,以岩性为主的隐蔽油气藏和低渗透、特地渗透油藏越来越多,增加了储量动用、产能建设的难度,已开发的油田如何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未动用的油田储量如何尽快有效的投入开发,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油藏采用合理有效的井网部署,对保持我国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常规油藏井网部署
根据油层分布状况、油田构造大小与断层、裂缝的发育状况、油层及流体的物理性质、油田的注水能力及强化开采措施,我们将注水方式分为边缘注水、切割注水、面积注水。

1.2.1边缘注水方式
对油层结构比较完整、油层分布比较稳定的中小型油田,鉴于其含油边界位置清楚、内外连通性号、流动系数高,我们选择采用边缘注水:对于含水区内渗透性较好、含水区与含油区之间不存在低渗透
带或断层的油藏,我们采用边缘外注水,注水井按与等高线平行的方式分布在外油水边缘处,向边水中注水;对于在含水边缘以外的地层渗透率显著变差的油藏,为了提高注水井的吸水能力和保证注入水的驱油能力,我们采用边缘上注水,将注水井分布在含油边缘上,或在油藏以内距离含油边缘不远的位置;如果地层渗透率在油水过渡带很差,或者过渡带注水根本不适宜,那么我们采用边缘内注水,将注水井分布在含油边缘以内,以保证油井充分见效和减少注水外逸量。

由于油水边界比较完整,采用常规油藏井网分布可以使水线推进均匀,控制相对容易,污水采收率和低含水采收率高,最重要的需要部署的注水井少,设备投资相对较小,经济效益高;但同时,在较大油田的构造顶部效果差,容易出现弹性驱动和溶解气驱,井排产量会递减,对此我们可以采用边缘注水与顶部点状中注水相结合的方法改善驱油效果,除此之外注水利用率不高、水向四周扩散也是无法避免的问题。

1.2.2切割注水方式
对于油层大面积分布、有一定延伸长度且流动系数较好的油藏,可以用注水井将油藏切割为较小面积的若干单元,成为独立的开发区域进行注水开发,这样有利于调整和布置,通常每个切割区由两排注水井夹三排或五排生产井组成。

切割方式可分为纵切割(沿构造短轴方向切割)、横切割(沿构造长轴方向切割)、换装切割、分区切割。

这种部署方式对油藏的地质特征有很好的匹配性,便于修改原来的注水方式,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可以随时根据生产数据和生产动态
来调整区域宽度和方向;针对油层分布不均匀性,可以优先开采高产地带,且其储量可以一次性用完,可以保证很好的开才性。

当然再好的注水方式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之处,在切割区域中,井间干扰是一个很严重的弊端,导致吸水能力降低;它不适应非均质严重的油藏,导致水线推进不均匀;有时还会出现区间不平衡,造成平面矛盾。

1.2.3面积注水
一些油层分布不规则且延伸性差、流动系数低,面积分布大但是构造不完整、断层分布错杂,此时用切割注水无法控制多数油层,我们则采用面积注水:将注水井和生产井按照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地布置在整个开发区域上,实质上是把油层划分成许多更小的单元,一口注水井控制一口生产井并同时影响多口油井,而每一口油井又同时在几个方向上受到注水井的影响。

这种部署方式的优点在于所有生产井置于注水井第一线,有利于油井受效;注水面积大,受效快;生产井受到多向供水,采油速度高;便于井网调整。

1.2.3.1正方形井网系统
以正方形井网为基础,井网正对排列,井距=排距。

1.2.3.1.1直线系统
1.2.3.1.2五点系统
一排间隔油、水井,相邻的一排间隔水、油井。

由于注水井和生产井井数之比为1:1,因而每口注水井承担的注水量比较适中,这样注入水推进比较适中,波及系数与驱油效率有一定的改善。

1.2.3.1.3九点系统
一排油井,相邻的一排间隔油、水井。

此种部署方式适应于油层内非均质性比较严重,且一时无法掌握这种非均质性,并且在不增加井数的情况下可以调整为五点系统。

1.2.3.1.4七点系统
一排间隔油(2口)、水(1口)井,相邻的一排间隔水(1口)、油(2口)井。

这种部署方式适应于裂缝不发育、注水水窜不严重的具有中等以上渗透率的油藏,可以看出布置的注水井少,节约成本。

1.2.3.2三角形井网系统
以三角形井网为基础,井排交错排列。

1.2.3.2.1交错排状系统
一排油井,相邻的一排为注水井。

1.2.3.2.2反九点系统
一排油井,相邻的一排间隔油、水井。

1.2.3.2.3反七点系统
一排间隔油(2口)、水(1口)井,相邻的一排间隔水(1口)、油(2口)井。

1.2.3.2.4四点系统
一排间隔油(1口)、水(2口)井,相邻的一排间隔水(2口)、油(1口)井。

适应于裂缝发育多导致水窜严重的油藏,不得不采用多井少注,以减少单井日注水量来降低水窜危害。

这种部署方式的缺点是注水井太多,导致成本较高。

二、裂缝性油藏开发合理井网部署方法
裂缝性油藏注采井网系统与裂缝系统的配置关系,对注入水波及程度和开采效果都有着显著地影响,因此井网的优化部署,特别是井排反向与裂缝方向的优化配置,是开发井网的研究重点。

2.1裂缝特点
2.1.1方向受构造控制
裂缝方位受构造控制呈多向性,不同裂缝性油藏由于所经历的构造运动不同,其裂缝发育程度存在差异,统一油藏不同构造位置,裂缝发育程度也不尽相同,储层埋藏交钱的区域或者构造轴部裂缝比较发育。

2.1.2裂缝孔隙度低、渗透率高、导流能力强
2.1.3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构成主要渗流通道
一方面油井或注水井在产生人工裂缝的同时,天然裂缝张开,另一方面当注水井注水压力达到其储层破裂压力时,油层也产生人工裂缝,因此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构成了储层的主要渗流通道。

2.2部署基本原则
2.2.1处理好注采井网与裂缝系统的合理配置关系
平行裂缝方向布井,排间井位交错部署。

2.2.2处理好裂缝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
平行裂缝方向布井,实现平行裂缝方向注水、垂直裂缝方向驱油;由于裂缝渗透能力强,基质渗透能力弱,垂直于裂缝方向驱油阻力大,
采油井见效难度大,通常采用一排注水井、一排采油井相间隔的线状注水方式。

2.2.3处理好井距和井排的关系
由于裂缝方向油层渗透率高,注入水推进速度快,所以沿裂缝方向井距适当加大,加大程度视裂缝发育规模和裂缝方向渗透率的高低而定;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基质渗透率只有裂缝的几十分之一,注入水受到的阻力很大,只有缩短排距,才能见效阻力,使采油井见到充分的注水效果,在裂缝特征与储层基质渗透率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排距缩小,采出程度逐渐增大,存在一个最优的排距,论证合理的排距和井距一般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根据油层的非均执行特点、油水粘度差异一级油层分布状况,设计各种注采井网,通过数值模拟预测开发指标和最终采收率,综合经济评价,确定合理的注采井网以及排距和井距
2.3部署形势及其优化
2.3.1反五点法注采井网
特点:井排方向平行于裂缝方向,排间井位交错部署,注采井排相间,平行于裂缝方向注水。

对于天然裂缝不发育、基质渗透能力较强的油藏,注采井的能力都较强,采用正方形反五点注采井网;对于裂缝较发育,基质渗透能力较弱的油藏,注水井与生产井的能力不相当,采用矩形反五点注采井网。

2.3.2线状注采井网
特点:井排方向平行于裂缝,排间井位交错部署,井距、排距比大于2,注采井排相间,平行于裂缝方向线状注水。

适用条件:裂缝特别发育,且发育方向明确(如果注水井的吸水能力大于生产井的产液能力,则使油水井数比为2:1;如果注水井的吸水能力小于生产井的产液能力,则使油水井数比为1:2)。

2.3.3反四点法、七点法注采井网
特点:井排方向平行于裂缝方向,排间井位交错部署,井距、排距比大于2,平行于裂缝方向线状注水。

适用条件:裂缝特别发育,且发育法相明确(采油井的产液能力是注水井吸水能力的两倍,采用四点法;注水井吸水能力是采油井的产液能力的两倍,选用七点法)。

2.3.4反九点法注采井网
特点:井排方向平行于裂缝方向,排间井位交错部署,一排油井与另一排注采相间的井排间隔排列,油水井数比为3:1。

适用条件:对于有天然微裂缝但不发育的油藏,注水后见水方向不很明显,采用正方形反九点注采井网,正方形对角线方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加大了裂缝主方向油井与注水井的距离,以延长裂缝主方向油井的见水时间;对于裂缝较发育,基质渗透率较低的油藏,采用菱形反九点注采井网,注水井和油井连线平行裂缝走向,放大裂缝方向的注采井距,有利于提高压裂规模、增加人工裂缝长度、提高单井产量及延长生产期,减缓油井见水时间,同时缩小排距,提高侧向油井受效程度,最大限度提高基质孔隙的波及体积。

2.4确定合理的井网密度
2.4.1确定技术合理井网密度
对砂体的控制程度达到75%以上,谁去控制程度达到70%以上,谁去体积波及系数达到70%以上,原有采收率达到理想范围。

2.4.2确定经济合理井网密度
对目的油藏应用曲线交汇图,一般情况下选用经济最佳Sb和经济极限Sm井网密度的平均值;油层条件好,经济风险大,选用靠近经济最佳的井网密度;欧曾条件差,经济风险小,选用靠近经济极限的井网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