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形式井网适应性及油田开发合理井网部署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形式井网适应性及油田开发合理井网部署方法

摘要

本文基于油藏在开发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总结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不同形式井网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并且针对不同油田采用合理的井网部署方法。

关键词:井网,注水,裂缝。

一、不同形式井网适应性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近年新增探明储量的油藏的特点较以往的显著不同点在于储量品味越来越差,以岩性为主的隐蔽油气藏和低渗透、特地渗透油藏越来越多,增加了储量动用、产能建设的难度,已开发的油田如何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未动用的油田储量如何尽快有效的投入开发,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油藏采用合理有效的井网部署,对保持我国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常规油藏井网部署

根据油层分布状况、油田构造大小与断层、裂缝的发育状况、油层及流体的物理性质、油田的注水能力及强化开采措施,我们将注水方式分为边缘注水、切割注水、面积注水。

1.2.1边缘注水方式

对油层结构比较完整、油层分布比较稳定的中小型油田,鉴于其含油边界位置清楚、内外连通性号、流动系数高,我们选择采用边缘注水:对于含水区内渗透性较好、含水区与含油区之间不存在低渗透

带或断层的油藏,我们采用边缘外注水,注水井按与等高线平行的方式分布在外油水边缘处,向边水中注水;对于在含水边缘以外的地层渗透率显著变差的油藏,为了提高注水井的吸水能力和保证注入水的驱油能力,我们采用边缘上注水,将注水井分布在含油边缘上,或在油藏以内距离含油边缘不远的位置;如果地层渗透率在油水过渡带很差,或者过渡带注水根本不适宜,那么我们采用边缘内注水,将注水井分布在含油边缘以内,以保证油井充分见效和减少注水外逸量。

由于油水边界比较完整,采用常规油藏井网分布可以使水线推进均匀,控制相对容易,污水采收率和低含水采收率高,最重要的需要部署的注水井少,设备投资相对较小,经济效益高;但同时,在较大油田的构造顶部效果差,容易出现弹性驱动和溶解气驱,井排产量会递减,对此我们可以采用边缘注水与顶部点状中注水相结合的方法改善驱油效果,除此之外注水利用率不高、水向四周扩散也是无法避免的问题。

1.2.2切割注水方式

对于油层大面积分布、有一定延伸长度且流动系数较好的油藏,可以用注水井将油藏切割为较小面积的若干单元,成为独立的开发区域进行注水开发,这样有利于调整和布置,通常每个切割区由两排注水井夹三排或五排生产井组成。切割方式可分为纵切割(沿构造短轴方向切割)、横切割(沿构造长轴方向切割)、换装切割、分区切割。

这种部署方式对油藏的地质特征有很好的匹配性,便于修改原来的注水方式,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可以随时根据生产数据和生产动态

来调整区域宽度和方向;针对油层分布不均匀性,可以优先开采高产地带,且其储量可以一次性用完,可以保证很好的开才性。当然再好的注水方式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之处,在切割区域中,井间干扰是一个很严重的弊端,导致吸水能力降低;它不适应非均质严重的油藏,导致水线推进不均匀;有时还会出现区间不平衡,造成平面矛盾。

1.2.3面积注水

一些油层分布不规则且延伸性差、流动系数低,面积分布大但是构造不完整、断层分布错杂,此时用切割注水无法控制多数油层,我们则采用面积注水:将注水井和生产井按照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地布置在整个开发区域上,实质上是把油层划分成许多更小的单元,一口注水井控制一口生产井并同时影响多口油井,而每一口油井又同时在几个方向上受到注水井的影响。

这种部署方式的优点在于所有生产井置于注水井第一线,有利于油井受效;注水面积大,受效快;生产井受到多向供水,采油速度高;便于井网调整。

1.2.3.1正方形井网系统

以正方形井网为基础,井网正对排列,井距=排距。

1.2.3.1.1直线系统

1.2.3.1.2五点系统

一排间隔油、水井,相邻的一排间隔水、油井。由于注水井和生产井井数之比为1:1,因而每口注水井承担的注水量比较适中,这样注入水推进比较适中,波及系数与驱油效率有一定的改善。

1.2.3.1.3九点系统

一排油井,相邻的一排间隔油、水井。此种部署方式适应于油层内非均质性比较严重,且一时无法掌握这种非均质性,并且在不增加井数的情况下可以调整为五点系统。

1.2.3.1.4七点系统

一排间隔油(2口)、水(1口)井,相邻的一排间隔水(1口)、油(2口)井。这种部署方式适应于裂缝不发育、注水水窜不严重的具有中等以上渗透率的油藏,可以看出布置的注水井少,节约成本。

1.2.3.2三角形井网系统

以三角形井网为基础,井排交错排列。

1.2.3.2.1交错排状系统

一排油井,相邻的一排为注水井。

1.2.3.2.2反九点系统

一排油井,相邻的一排间隔油、水井。

1.2.3.2.3反七点系统

一排间隔油(2口)、水(1口)井,相邻的一排间隔水(1口)、油(2口)井。

1.2.3.2.4四点系统

一排间隔油(1口)、水(2口)井,相邻的一排间隔水(2口)、油(1口)井。适应于裂缝发育多导致水窜严重的油藏,不得不采用多井少注,以减少单井日注水量来降低水窜危害。这种部署方式的缺点是注水井太多,导致成本较高。

二、裂缝性油藏开发合理井网部署方法

裂缝性油藏注采井网系统与裂缝系统的配置关系,对注入水波及程度和开采效果都有着显著地影响,因此井网的优化部署,特别是井排反向与裂缝方向的优化配置,是开发井网的研究重点。

2.1裂缝特点

2.1.1方向受构造控制

裂缝方位受构造控制呈多向性,不同裂缝性油藏由于所经历的构造运动不同,其裂缝发育程度存在差异,统一油藏不同构造位置,裂缝发育程度也不尽相同,储层埋藏交钱的区域或者构造轴部裂缝比较发育。

2.1.2裂缝孔隙度低、渗透率高、导流能力强

2.1.3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构成主要渗流通道

一方面油井或注水井在产生人工裂缝的同时,天然裂缝张开,另一方面当注水井注水压力达到其储层破裂压力时,油层也产生人工裂缝,因此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构成了储层的主要渗流通道。

2.2部署基本原则

2.2.1处理好注采井网与裂缝系统的合理配置关系

平行裂缝方向布井,排间井位交错部署。

2.2.2处理好裂缝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

平行裂缝方向布井,实现平行裂缝方向注水、垂直裂缝方向驱油;由于裂缝渗透能力强,基质渗透能力弱,垂直于裂缝方向驱油阻力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