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内容和深层含义。
掌握诗歌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鲁迅的崇敬之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诗歌的内容理解与情感体验。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诗歌情感的表达和朗读技巧。
教学准备:诗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文本。
多媒体课件,包括鲁迅的生平介绍、诗歌朗读示范等。
学生讨论用的小组讨论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创设:教师播放一段有关鲁迅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是谁吗?他有哪些著名的作品?他为什么被尊称为“民族的脊梁”?教师简单介绍鲁迅的生平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 激发兴趣:展示鲁迅的名言,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引导学生思考其意义。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检查朗读:请几位学生朗读诗歌,教师及时纠正发音和语调。
3. 整体感知:教师提问:这首诗歌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三、细读诗歌,理解内容1. 逐句解析: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的含义。
2. 讨论交流:分小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句子,每组选择一个句子进行深入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3. 教师点拨: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进一步解释诗歌的深层含义。
四、学习修辞,感受语言魅力1. 修辞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第【1】篇〗一、课前谈话——聊聊我所认识的鲁迅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下午,我们一起来读一篇和鲁迅有关的课文。
大家预习过吗?这篇课文的题目叫什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师:对,我们要学习臧克家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大家先来看一下鲁迅的这张照片。
(出示鲁迅照片)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生:他是一个有民族精神的作家。
师:他是一个作家。
(板书:作家)生:他生于1905年,在2004年去世,活了99岁。
师:活了99岁呀,这个鲁迅我不太认识。
(其他学生:是臧克家。
)哦,这是臧克家呀。
鲁迅先生活了多少岁啊?(其他学生:55岁。
)对,55岁。
生:鲁迅先生还是一个革命家,是中国革命的先锋。
师:作家、革命家。
(板书:革命家)还有吗?生:我知道他为什么当一个作家,因为他认为当作家可以用语言让中国人觉醒,推翻旧制度。
师:你知道他为什么要当作家,是为了推翻旧制度。
还有吗?生:他在作家群里享有很高的地位,他逝世后很多作家都发文来纪念他。
师:我们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作家、革命家。
今天我们就借助臧克家的这首诗进一步认识鲁迅先生。
(板书:鲁迅)师:为了让大家能把课上好,刘老师下午还带来了一本书。
这本书是我编写的《小学生鲁迅读本》。
如果你今天课堂上的发言让我们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对鲁迅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刘老师这本签名的书就送给你,好不好?想要的举手。
(生踊跃举手)书只有一本,希望同学们一会儿踊跃发言。
二、教学铺垫——聊聊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背景师:臧克家写了《有的人》这首诗纪念鲁迅,有谁能把臧克家写这首诗的背景给我们介绍一下?生:臧克家写这首诗是为了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
师:还有吗?继续补充。
生:新中国成立时的1949年是鲁迅逝世13周年,臧克家写了这首诗。
师:好,掌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设计
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师:同学们,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
鲁迅走了,但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很多,有怀念,更有深深的思考。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 自读诗歌。
要求: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
2. 再读诗歌,将诗歌读流畅。
3 .教师指导学生划分朗读节奏(课件出示),指导读好停顿和重音。
(教师示范第1小节,指名读第2小节,自由读第3到7小节。
)4.自由朗读。
三、对比品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1. 默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明确:对比的写法。
第2、3、4小节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第5、6、7小节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
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2.(课件出示插图和文字)小组对比朗读,交流探讨:(1)“有的人”指的是哪两种人?这两种人本质的不同是什么?(虽生犹死,虽死犹生)(2)对这两种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学生自由说一说)小结:是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人民更爱戴、敬仰、怀念……损害人民利益的人,人民更痛恨、鄙视、憎恶……3.这首诗歌颂了鲁迅先生的可贵精神。
四、研读品悟,升华情感1. 师:诗歌的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齐读),但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
诗人忘了吗?(学生自由说一说)2.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鲁迅精神:这首诗仅仅只是在赞扬鲁迅先生一个人吗?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和鲁迅先生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小学教案设计《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小学教案设计《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二、教材分析1. 诗歌地位与主题《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一首富有深刻哲理的现代诗。
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它以鲜明的对比,歌颂了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真理。
2. 诗歌结构与特色全诗共七节,每节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从诗的语言来看,简洁而有力,富有节奏感。
诗中的形象鲜明,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样的诗句,用最直白的话语却传达出深邃的思想,非常适合六年级学生在理解诗歌艺术的同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3. 教材的教育价值本诗有助于六年级学生进一步提升对现代诗歌的理解能力,体会诗歌中的对比、象征等表现手法的作用。
同时,通过对鲁迅精神的学习,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考人生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1. 知识基础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现代诗歌阅读基础,他们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诗歌意象和情感表达。
对于鲁迅这个人物,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也有所接触,知道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 学习能力学生在这个阶段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但对于诗歌中深刻的哲理和复杂的表现手法的理解可能还存在困难。
他们需要更多的引导来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
3. 心理特点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社会现象和人生价值有了初步的思考,这首诗所传达的思想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但他们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进一步深化。
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 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理解“不朽”“摔垮”等词语的含义。
- 了解诗歌的结构,理解对比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情感。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的生平和著作,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体会鲁迅思想的深刻意义。
3.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文章内容的教学2.鲁迅思想的深刻意义3.学生的写作能力三、教学准备1.教师提前阅读好课文,掌握好文章的主题和内容2.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如图片、PPT等3.布置好相关的课前预习作业,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四、教学过程1.导入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激发对文章主题的兴趣。
例如,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话题:•你们知道鲁迅是谁吗?•你们读过鲁迅的作品吗?•你们印象中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2.讲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课文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可以使用如下的教学策略:•划分段落,分析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如细致入微的描写、感情深刻的抒发等;•解释生僻词汇以及常用句型;•与学生一起思考鲁迅思想的深刻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3.讨论针对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可以开展一些讨论活动,如:•讨论鲁迅的人生经历对他的思想和写作有哪些影响;•讨论文章题目中“有的人”,这个“人”具体指的是谁,这个人的命运与我们有什么关系;•讨论鲁迅思想的深刻意义,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哪些启示和帮助等。
通过讨论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4.写作在掌握文章内容和鲁迅思想后,可以开展一些写作活动,如:•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挥想象,写一篇小短文;•让学生模仿鲁迅的写作风格,写一篇自己的小文章;•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鲁迅的介绍文章,介绍他的生平和著作。
通过写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鲁迅的生平和著作,还深入思考了鲁迅思想的深刻意义,提高了语言运用和写作能力。
第27课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读写“俯、垮、不朽、情愿”等字词。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二)过程与方法:1.在读的过程中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2.在品味赏析中体味爱憎分明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
2.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去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才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
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
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
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
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集》,《呜咽的云烟》,《泥土的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集。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音读。
(一)师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学生边听边完成下列要求:1.给每个诗节标上序号。
2.在听的过程中,解决字词。
(二)自由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教师重点指导下列字词的书写:俯、垮、不朽、情愿四、品读诗歌,理解内容——意读。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巴金亲自抬棺,在后来的回忆录里,巴金谈了他的感受:“我仍然有这样一种感觉,他不会死,他怎么会死呢?他那抽着烟含笑谈话的姿态永远不会在我眼前消去……”,鲁迅的朋友斯姆特莱也这样说:“鲁迅之死,不仅给我个人带来悲痛,也是民族的悲剧,他并非无目的而活,也不投身于掠取财富、权利和地位……”(一)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这两段话的文字:1.“他不会死,他怎么会死呢?他那抽着烟含笑谈话的姿态永远不会在我眼前消去……”2.“他并非无目的而活,也不投身掠取财富、权利和地位……”(二)就上面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前半部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辨析重点诗句,理解诗歌赞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抒发对“给人民做牛做马”的人的崇敬、赞颂之情。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诗歌的表达方法,体会诗歌以“反衬、对比”为主要表现手法,以“有”和“没有”的对照来揭示真正人的价值。
4、引导学生通过课外搜集、阅读关于鲁迅的故事,加深对鲁迅的了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重点诗句,理解诗歌赞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抒发对“给人民做牛做马”的人的崇敬、赞颂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课外搜集、阅读关于鲁迅的故事,加深对鲁迅的了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教学准备:教师:1、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2、设计板书;3、准备录音机和朗读带。
学生:1、搜集有关鲁迅的故事;2、搜集有关鲁迅的作品;3、准备字典等工具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吗?谁来向老师介绍一下鲁迅呢?2、学生回答: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的一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他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呐喊》《阿Q正传》等。
他逝世后,被毛泽东称为是“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有的人》。
(板书课题)3、教师小结: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他的作品为我们树立了做人的楷模。
让我们从诗人臧克家先生的诗歌中,走进鲁迅的世界,学习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
(配乐)2、学生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3、学生分小组合作练习朗读。
4、学生指名读课文。
(学生评价)5、学生分男女生朗读课文。
(配乐)6、学生分小组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朗读。
7、学生自由配乐读课文。
(可采取多种形式)8、学生互相评价朗读情况。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优秀教案第【1】篇〗《有的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学生鲜明的爱憎情感,使他们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能力目标1、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并尝试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练笔。
2、初步了解学习现代诗的方法。
情感目标借研读鲁迅《故乡》、《祝福》和《孔乙己》中的三个精彩片段,激起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借研读鲁迅《故乡》、《祝福》和《孔乙己》中的三个精彩片段,激起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一位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上海不幸病逝。
全国人民无比悲痛。
但是国民党反动派派出了许多的特务、军阀、走狗极力阻止人民给鲁迅先生举行追悼会,他们阻止得了吗?我们一起来回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看看当时的情景吧。
2、鲁迅逝世13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才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鲁迅先生。
诗人臧克家参加了纪念活动,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就情不自禁地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出示课题——《有的人》。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流畅。
(教师倾听学生的朗读情况,并针对学生不容易读好的地方加以辅导。
)2、指七名学生分节读,教师随机点拨:“当牛马、石头、不朽、摔垮、抬举”等字音。
3、默读并思考:这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你发现了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内容上的对比,2-5,3-6,4-7;“有的人”反复出现。
)引导学生结合诗句回答。
三、自主感悟,诵读悟情1、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节,你能读出疑问吗?①、自由读第一节。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通过不同的文本形式,展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精神品质。
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诗歌通过对比的手法,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
诗歌语言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鲁迅先生的形象,《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作为一首现代诗歌,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整体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以“走近鲁迅,感悟精神”为主题,通过朗读感悟、分析对比、拓展延伸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
(3)学习诗歌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感悟、小组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手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和事迹,加深对鲁迅先生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精华版教案
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体会鲁迅先生为人民献身的美好品质和高贵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语言运用:能用合适的情感基调来朗诵这首诗,并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思维能力:能通过诗歌中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感悟“两种人”的不同。
审美创造:理解诗歌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体会鲁迅的伟大精神。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诗中不只是单纯地写对鲁迅的怀念,还通过和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并且热情歌颂了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那些人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关注结构:第一部分(第1节)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提出了不同的人,其生与死的价值和意义迴异的观点。
第二部分(第2~4节)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甘为子牛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第5~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关注描写:通篇采用对比的表现方法是本诗的主要特色。
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
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重、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导入: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去深入了解鲁迅先生。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明确学习任务,初读课文(出示课件3)1.结合学习提示,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2.你找到了哪些资料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展示自己的搜集到的资料。
(出示课件4)3.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统编版小学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二、教材分析《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色,它通过两种人的鲜明对比,热情地歌颂了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无情地鞭挞了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统治者,同时也启示人们要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诗歌语言凝练,富有哲理,饱含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沉思考。
在六年级上册教材中,本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通过不同的文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鲁迅的形象和精神,而这首诗是从纪念鲁迅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体会鲁迅精神的内涵以及诗人对鲁迅的崇敬与缅怀之情。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能力,对诗歌的韵律、节奏有了初步的感知。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对鲁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例如学习过鲁迅的《少年闰土》等作品。
然而,对于诗歌中深刻的哲理和对比手法的运用,学生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同时,如何从诗歌中体会鲁迅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也是学生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认读“臧、俯、孺”等生字,会写“垮、郊、躯”等生字,理解“不朽、俯下身子”等词语的意思。
-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 了解诗歌运用对比的手法,体会诗歌的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预习、课堂讲解和练习,掌握生字词的读写和理解。
- 反复朗读诗歌,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 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分析,理解诗歌中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鲁迅伟大的精神品质,激发对鲁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激励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五、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两种人的对比描写及其表达的深刻含义。
- 体会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内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案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设计说明】《有的人》是一首经典的,能使大家经久难忘的现代诗,教学的重点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诵读,感受和体验诗人所表达的强烈的思想感情;通过诵读,丰富积累,培养语感。
因此本设计在引导学生品味诗句语言的基础上,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朗读“细胞”,使学生能与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并得到升华。
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3、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识鲁迅,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个文学家,他写出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知道这个文学家是谁吗?2、对于鲁迅,你都了解些什么?3、师小结,揭示课题。
二、初读诗歌,引导学生读出节奏。
1、生自由读诗歌。
2、强调字音。
3、师范读,引导学生利用“重音符号,间隔符号”读出节奏。
4、生自读,并画出节奏。
5、指名生读。
6、齐读。
三、再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写作特点。
1、学生自读、自悟,找出诗歌写作特点。
2、指名生答。
3、小结学生发言,引导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4、学生对比朗读,感受对比写法的作用。
5、引导学习总分的写作结构。
四、细致品读,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一)、品读第一小节。
1、既然第一小节总起全诗,那请问同学们,是靠那些字统领全诗的?2、生说,(师板书:死活)3、那两个“死”两个“活”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
(指名生说)4、指导感情朗读,小结板书。
5、生齐读。
(二)、品读“虽生犹死”1、读得非常好,我感受到了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
下面大家再找找看,诗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虽生犹死”这类人的做法?生读出相关句子,师出示课件。
2、这几行诗中哪一个字集中代表了这一类人的形象?生说,师板书:骑3、读到这个骑,你看到一副怎样的嘴脸?(生答)那你就读出来吧!读到这几句你们还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生说)4、师引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一心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揭示新课导语:同学们,通过对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出示课件,教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读。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亳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赶快收殓,埋掉、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拉倒”“忘记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简介诗人臧克家(课件出示诗人臧克家的简介,学生自读了解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
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
主要诗集有《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从军行》《一颗新星》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读正确。
3范读引领,指导朗读和重音。
(1)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部编版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生对鲁迅先生精神世界的探索热情。通过学习《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同学们不仅对鲁迅先生的伟大事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还在诗歌的韵律和意境中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
课堂上,我发现学生们对诗歌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讲解和实践活动环节,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参与,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理解鲁迅精神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深入挖掘鲁迅精神的时代价值。
1.课文朗读与感悟;
2.生字词学习:诸如“俯首”、“孺子牛”等;
3.诗歌修辞手法分析;
4.鲁迅先生生平简介及其精神品质探讨;
5.结合实际,进行课堂讨论与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思维品质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使学生能够:
1.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生平和精神品质,学习了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并探讨了如何在生活中践行鲁迅精神。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鲁迅精神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增强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提升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树立正确价值观,学习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培育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4.增进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课堂讨论,学会倾听、尊重他人观点,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不朽、俯下、牛马、不朽、情愿” 等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全诗,掌握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学习诗歌中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其对表达情感和突出主题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感悟、合作探究、资料补充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鲁迅的崇敬与赞美之情,以及对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深刻批判。
学习从诗歌的意象、语言、结构等方面入手,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鲁迅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鲁迅的敬仰和爱戴之情,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鲁迅的精神,关心他人,勇于奉献,积极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尤其是对鲁迅为人民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了解鲁迅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理解他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为深入理解诗歌主题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丰富内涵,理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等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体会到文学的魅力和力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个别朗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和情感美,以读促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合作探究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诗歌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合作讨论、探究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创新。
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反思及说课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朗读诗歌的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会尊敬伟人,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一生及其作品。
(2)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学习:(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感悟作文。
五、教学反思及说课:1. 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学生在合作探讨环节,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
2. 说课:(1)下一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教学目标】1.能感受鲁迅先生为文学和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2.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主要作品3.能够运用所学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描述自己追求的理想【教学重点】理解和领悟鲁迅先生为文学和民族做出的贡献,了解其生平和主要作品【教学难点】1.怎样运用词语和表达方式描述自己追求的理想2.怎样领悟鲁迅先生为文学和民族做出的贡献【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合作学习【教学过程】【引入】1.教师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姓名及其地位通过这样的介绍,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学和民族文化的贡献,建立对其事迹的初步认识,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听《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师播放歌曲“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让学生通过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讲授】3.师生讨论鲁迅先生的生平教师为学生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简述其经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鲁迅先生的事迹。
4.鲁迅先生的主要作品介绍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主要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让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合作学习】5.小组讨论:领悟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组内讨论,让学生结合鲁迅先生的事迹和所作所为,试图领悟其思想和精神。
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知识拓展】6.仿写练笔教师根据鲁迅先生的一些语句,让学生进行仿写,以此拓展知识。
7.个人述评:我的理想教师邀请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和经历,讲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在讲述的过程中,挖掘和总结关键的语句,以此加深对鲁迅先生思想和精神的理解。
【作业】8.完成课后习题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我追求的理想【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了小组讨论、仿写练笔和个人述评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7课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部编版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想: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融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
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3、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难点、重点: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走近了鲁迅,也了解了鲁迅,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么一位深受人民爱戴、被誉为“民族魂”的伟人弥留之际的遗言却是“赶快收敛,埋掉。
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然而,我们又怎能忘记他呢?194年在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诗人臧克家先生挥笔写下了这么一首经典的诗篇(读题)。
(一)明确目标:学生读自读提示,弄清学习要求?(朗诵、理解、启示)(二)检测预习:学生展示读,重点检查读准字音与节奏(读准\节奏\情感)(讲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二、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诵(内容与含义)(一)初步了解内容:诗歌中都寄托着一定的感情,要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还得理解透诗歌的意思。
谁来说说,你刚才读懂了什么(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写了几种人,按出现的先后,我们把他们分为把第一类人第二类人)(突出副标题)下面咱们根据老师的提示,自学课文。
(二)自读自悟:寻找鲁迅课件出示要求1、你从哪句诗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用线划出来,说说你想到了他的哪件事,感受到了他怎样的精神?(联系前面三篇课文)2、作者对两种不同的人态度如何,你能试着读出来吗?1、自读交流汇报——相机板书:高尚、赞美(1)俯下身子当牛马:还记得是怎样包扎的吗?只有把生活在最底层劳动人民看做人的时候,才能够这样做。
(2)野草:为革命献身以至于瘦弱(3)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贱卖、送书。
(希望从书中汲取力量获得好的生活)(4)抬举得很高很高:人们爱戴,去世时追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2.了解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多角度、多层次地朗读,在读中悟诗情,悟诗意,悟写法。
3.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4.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明白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读懂诗歌内容,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难点了解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1.朗读诗歌这首现代诗对比强烈、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节奏明快,有着很强烈的情感倾向和浓浓的时代色彩。
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如:每一小节前后两句对比读;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还有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读。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效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涵,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
2.交流感受深刻的词句诗句中部分词句生动形象,朗读时通过关键字词想象画面,如“骑”“烂”“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等词句。
3.体会情感这首诗是著名诗人臧克家1949年在北京参加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所作,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献身的美好品质和高贵精神。
在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1.预习提纲(1)课前收集、查阅了解与鲁迅相关的信息资料,并结合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了解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2)初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2.多媒体课件3.课文录音视频教学课时1课时。
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1.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带给大家一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鲁迅)2.对于鲁迅,你对他都有哪些了解呢?3.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83年了。
83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光彩夺目。
鲁迅先生身上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让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爱戴呢?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4.介绍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
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回忆鲁迅的一生,”心里感慨万分,便于11月1日写了这首诗。
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
指名读背景介绍。
【设计意图】“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富有哲理且浅显易懂的名言,很容易勾起学生的好奇心。
接着介绍鲁迅先生虽逝世的时间很长,但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随即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再顺理成章地引出本诗的创作背景,学生可以很快地融入课堂的学习中。
二、初识文本,指导朗读(一)看视频,听课文录音,谈体会。
1.看视频,听朗读录音。
课件出示:听完录音,思考:你觉得朗读得怎么样?你从朗读中听出了什么?2.学生小组内交流听后感受。
(二)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1.教师强调:诗歌重朗读,要读出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情感等。
2.思考:(1)作者在诗中以鲜明的态度写出了哪两种人?找出文中的诗句,用“_______”画出来。
(2)诗人是怎样描述这两种人的?请找出相应的诗句,用“”画出来。
3.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自由朗读,读出作者对这两种人的爱与憎。
4.指名学生朗读(可读自己喜欢的章节),其他学生评议。
(三)再读诗歌。
1.调整顺序让学生分两组对比读,并说一说从中读出了什么。
课件出示:朗读要求:1.将每节诗的前两句连起来读。
2.将每节诗的后两句连起来读。
3.男女生分别交替朗读每节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
2.学生评价朗读效果,多角度挖掘朗读的技巧。
3.学生初读,自由朗读。
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以及所蕴含的情感。
4.通过自读自悟,发现诗歌本身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设计意图】俗话说:“书读百遍,而义自见。
”书读得多了,其中的意义也就显现出来了。
学生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理解其中的韵味,领悟诗中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主旨。
本环节采用了多种方式的对比朗读,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语感,也可以增强学生对诗歌内涵的领悟。
三、探究发现,走进文本小组合作议一议。
1.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可以说说诗歌的思想内涵、诗歌的内容,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现手法,也可以点评诗人的炼字艺术,还可以谈谈你认为难以理解的诗句等等。
预设1:诗的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后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
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预设2:采用对比手法,每一小节一反一正的对比,使正反两面人物对立得更为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预设3:诗歌赞颂了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
2.解析诗中重、难点词句。
(1)对词语的理解。
①“有的人”分别指哪些人呢?联系所学和实际生活,说一说,两个“有的人”,分别指哪两类人呢?预设:前一种人指坏人,如:小偷、强盗、骗子。
后一种人指对社会有用的人,如:军人、警察、科学家。
教师指导: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派,他们虽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行为可耻。
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②“活”: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③“死”: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④“骑”字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用“骑”字组词吗?预设:跨坐,兼跨两边的意思。
骑马、骑手、骑术、骑兵。
⑤“骑”字在诗中运用得很巧妙,你能说说其中的含义吗?指导:“骑”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丑恶嘴脸。
⑥“摔垮”:人民要推翻反动派,打倒反动派,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垮”作为结果,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
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字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小组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
(2)对句子的理解。
课件出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设疑:这两种人分别指谁?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答案。
预设1:前一种人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
预设2:后一种人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小结:这是全诗提纲挈领的小节,抓住它品读全文,就会事半功倍。
课件出示: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预设1: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派蛮横的形象和凶暴的本质。
预设2:“啊,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派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
预设3: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俯下身子”把鲁迅先生的精神表达得多么充分,刻画了鲁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课件出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预设: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
教师补充: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课件出示: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预设1: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
“刻入”一词,真是入木三分。
预设2:反动派想留名“不朽”,但事实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这里的一个“烂”字,既写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表现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
预设3:“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和爱戴的深厚感情。
预设4:“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生命力和不朽的精神的热烈歌颂。
【设计意图】本诗语言浅显易懂,对比强烈,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后,基本能领悟诗面意思。
诗中有些词句蕴含着特殊的含义,此环节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挖掘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3.教师引导,深入内容:(1)同学们对两类人物已有了自己鲜明的认识,让我们用一些词语送给这两种人。
预设1:前一种人是“行尸走肉”;预设2:后一种人是“人民英雄”;预设3: 后一种人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值得人们尊敬。
(2)人们对这两种人又是怎样的态度呢?也请同学们用词语来概括。
(请各小组就某一方面将词语板书在黑板上)预设关键词:唾弃、憎恨、踩踏(前一种人);尊敬、拥戴、敬佩(后一种人)。
(3)学生讨论、合作、交流。
(4)积极主动地用词语表达出来。
(5)学生概括、补充。
(6)在品读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诗歌的魅力。
(7)提升对主题的认识。
四、体会写法,深挖主题1.同学们请看,这首诗的题目是《有的人》,在题目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为什么?预设:副标题是为了补充说明这首诗歌是为了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
2.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选择对应的词语。
课件出示: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2.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3.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A.我为人人,鞠躬尽瘁。
B.虽生犹死,行尸走肉。
C.虽死犹生,永垂不朽。
3.作者这样对比来写有什么目的?预设:通过两种人的对比,更加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为了自己的私欲而践踏人民的人的憎恨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像鲁迅一样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的人的敬佩之情。
4.巩固理解诗文的内涵,进一步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此环节在学习中有意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明白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中“永生”的道理,塑造自己美好的人生。
五、拓展认识,升华情感1.谈一谈。
(1)在历史或现实中,既有流芳百世的英雄,也有遗臭万年的奸臣,你能联系具体人物来谈谈自己的感想吗?预设:流芳百世的英雄人物:文天祥、戚继光、岳飞、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