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流域入湖河流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指南.pdf

合集下载

湖泊流域入湖河流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指南

湖泊流域入湖河流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指南

附件7江河湖泊生境保技指南系列态环护专项术湖泊流域入湖河流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二〇一四年五月目 录1 总 则 (1)1.1 适用范围 (1)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1.3 专业术语 (1)2 河流生态环境调查与问题诊断 (4)2.1 河流概况 (4)2.2 河流生态环境调查 (6)2.3 河流生态环境问题诊断 (9)3 河流生态修复总体设计 (11)3.1 河道结构与功能定位 (11)3.2 河道生态修复总体理念 (12)3.3 河道生态修复原则与技术路线 (12)3.4 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总体设计要求 (14)4 河道形态保持、基底及岸坡修复 (21)4.1 河道形态保持 (21)4.2 污染基底修复工程设计 (32)4.3 岸坡生境修复技术 (34)5 河道缓冲带构建技术 (47)5.1 缓冲带构建及布置要求 (47)5.2 缓冲带植物配置及栽种技术要求 (51)6 河道生态多样性修复 (54)6.1 水生植物群落多样性修复技术 (54)6.2 沉水植物优势种定植技术 (55)6.3 沉水植物模块化种植技术 (55)6.4 水生动物群落多样性修复技术 (57)7 河道水质净化技术 (58)7.1 原位净化技术 (58)7.2 异位净化技术 (72)8 维护与管理 (82)8.1 维护与管理的总体原则 (82)8.2 主要修复工程的维护与管理 (82)9 投资估算 (88)9.1 投资估算的一般要求 (88)9.2投资估算的主要方法 (88)9.3 投资估算的主要内容组成 (89)9.4 投资估算的编制步骤 (90)9.5 投资估算编制 (90)附件 国内外案例分析 (93)一 国内河流案例 (93)二 国外河流案例 (98)参考文献 (102)附表 (107)1 总 则1.1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江河湖泊流域中小型河流河道的生态建设与修复工作。

中小型河流是指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的河流。

湖泊流域入湖河流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指南

湖泊流域入湖河流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指南

附件5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系列技术指南之五湖泊流域入湖河流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指南(试行)前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和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快对水质较好湖泊(含水库,下同)的保护,避免众多水质较好湖泊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印发了《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为推进《规划》实施,指导各地开展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及综合示范主题等相关科研成果基础上,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的内容涵盖了河流生态环境调查与问题诊断,河流生态修复总体设计,河道形态保持、基底及岸坡修复,河道缓冲带构建,河道生态多样性修复,河道水质净化等方面,以及相关工程项目的维护与管理、投资估算方法等。

本指南有助于指导各地开展入湖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入湖河流生境,提高河道自净能力,为维护湖泊及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提供保障。

本指南为指导性文件,各地可参考本指南提出的湖泊流域入湖河流河道生态修复共性保护措施及技术方法,根据本地湖泊及河流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和河流生态环境特征,参考与之对应的保护措施和技术方法。

本指南为首次发布。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规划财务司组织制订。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目录1总则 (1)1.1适用范围 (1)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1.3术语和定义 (1)2河流生态环境调查与问题诊断 (3)2.1河流概况 (3)2.2河流生态环境调查 (5)2.3河流生态环境问题诊断 (8)3河流生态修复总体设计 (10)3.1河道结构与功能定位 (10)3.2河道生态修复总体理念 (11)3.3河道生态修复原则与技术路线 (11)3.4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总体设计要求 (13)4河道形态保持、基底及岸坡修复 (20)4.1河道形态保持 (20)4.2污染基底修复工程设计 (31)4.3岸坡生境修复技术 (33)5河道缓冲带构建技术 (46)5.1缓冲带构建及布置要求 (46)5.2缓冲带植物配置及栽种技术要求 (50)6河道生态多样性修复 (53)6.1水生植物群落多样性修复技术 (53)6.2沉水植物优势种定植技术 (54)6.3沉水植物模块化种植技术 (54)6.4水生动物群落多样性修复技术 (56)7河道水质净化技术 (57)7.1原位净化技术 (57)7.2异位净化技术 (70)8维护与管理 (88)8.1维护与管理的总体原则 (88)8.2主要修复工程的维护与管理 (88)9投资估算 (94)9.1投资估算的一般要求 (94)9.2投资估算的主要方法 (94)9.3投资估算的主要内容组成 (96)9.4投资估算的编制步骤 (96)9.5投资估算编制 (97)附表1水质指标的测定 (99)附表2沉积物样品理化性质的分析方法 (100)附表4某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概算指标法) (104)1总则1.1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江河湖泊流域中小型河流河道的生态建设与修复工作。

水环境的修复技术河流生态修复

水环境的修复技术河流生态修复
没或饱和,并通常伴生有优势的水生植被与水生生物 的地方,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与环境容量。而人工湿
地则是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与功能,选择一定 的地理位置与地形,根据人们的需要人为设计与建 造的湿地,它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
用来实现污水的净化。
它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透水性的基质材料,水生
植物(主要指挺水植物),栖息在根系和基质材料表面 的微生物及原生动物。
与潜流人工湿地相 控制相对复杂,建 比还具有一下有点: 造要求较高。
硝化能力强;占地 面积小。
人工湿地的净化原理
1,填料作用:
• 载体作用,
• 过滤吸附作用(煤碴>土壤>碎石>沙子),
• 化学沉积作用。
2,微生物作用:
微生物通过同化与异化作用降解污染物,是人工湿地降解污染物质的主 体。
第十九页,课.6可以看出,湿地系统对污染河水具有稳定的去除效果,对CODMn. TN. 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53.7%,45%, 40.8%左 右。随着运行时间增加,湿地系 统对CODMn, TN的去除率逐步提高,并趋于稳定,而对TP的去除率则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 湿地系统对CODMn的去除主要通过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及植物根系附着的大量的微生物。随
Ⅲ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
为了区分出人工湿地对悬浮态物质的物理过滤作用,开 始进行全溶解态污水的运行试验
试验依据古运河水的CODMn, TN, TP浓度,在蓄水池 中配制全溶解态的污水,其中氮采用NH4HC03,碳源采用 葡萄糖,磷采用KH2P04 .通过使用全溶解态污水运行人工 湿地,经过一周待出水水质稳定后,开始沿程取样测试水 质指标。将实际污染河水的试验数据与全部为溶解态污染 物的模拟污水的沿程去除规律进行了比较。污染河水试验 数据采用较具代表性的4月26日的数据,全溶解态配水试 验采用5月12日的数据。

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技术指南-202111

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技术指南-202111

资料收集
工作准备
现场调研
河湖岸带分类与缓冲带范围确定 根据岸带类型确定缓冲带推荐宽度
水文特征分析
河湖岸带调查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岸线与土地利用调查
水质、基质、生物调查
其他
缓冲带保护修复总体设计与技术选择
明确河湖主导功能
确定生态修复目标
筛选修复与强化技术
缓冲带的维护与监测评价
图 1-1 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技术路线
1.5 基本原则与技术路线
1.5.1 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尊重自然。以维护河湖水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为核心,顺应自然规律, 保护和恢复河湖水生态功能。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坚持选择本土物种,维 护生态安全。
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统筹考虑河湖生态功能定位和河湖滨水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坚 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科学确定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目标和措施,兼顾短期修复效 果和长期可持续性,并与周边环境、景观相协调。
I
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技术指南
第一章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合理规划河湖滨水生态空间、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修复、降低面源污染负荷,指导 各地河流与湖滨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相关工作,编制了《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技术指 南》(以下简称“本指南”)。
1.2 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河流与湖滨生态缓冲带范围确定方法、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措施、维护与 监测评价等内容。
依法依规,协同推进。坚持多部门协同推进,与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及水利等有关法 律法规、政策标准相协调,衔接“三线一单”、“三区三线”、城市蓝线、河湖管理范围等空 间管控要求。
2
1.5.2 技术路线
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技术路线见图 1-1,包括工作准备、河湖岸带分类、缓冲带范 围确定、保护修复技术措施、维护与监测评价等。

湖泊河流环保疏浚工程技术指南

湖泊河流环保疏浚工程技术指南
附件 3 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系列技术指南之三
湖泊河流环保疏浚工程技术指南
(试行)
前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和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 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快对水质较好湖泊(含水库,下同) 的保护,避免众多水质较好湖泊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环境保护部、国 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印发了《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为推进《规划》实施,指导各地开 展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湖泊富 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及综合示范主题等相关科研成果基础上,制定本指南。
i
5.3 疏浚范围确定的步骤.................................................................. 23 6 环保疏浚控制深度确定......................................................................... 24
目录
1 总则............................................................................................................1 1.1 适用范围.........................................................................................1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1.3 术语和定义.....................................................................................3

[讲稿]河湖生态水环境修复技术

[讲稿]河湖生态水环境修复技术

[讲稿]河湖生态水环境修复技术河湖生态水环境修复技术1. 河湖水体液固快速混凝、紊凝技术水中存在悬浮物、胶体等杂质,其在水中都有一定的稳定性。

根据其颗粒的大小,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除去。

用自然沉降法不能除尽水中的悬浮物,更不能除去水中的胶体杂质。

为了除去这类杂质,必须设法将其颗粒变大,这就需要进行混凝处理。

混凝处理也就是在水中投加适当的化学药剂,使水中微小的悬浮物以及胶体结合成大的絮凝体,并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出来。

我国絮凝剂的生产和应用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不同水处理领域发展的历史背景不同,因此对目前所体现的国内、外差距不能一概而论。

整体上看由于我国是20世纪70年代后陆续投产混凝剂的这些产品除少数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外,大部分是剖析、仿制或依据国外专利研制的,再加上我国水处理药剂工业发展历史较短,科研经费有限,因此具有基础薄弱、技术比较落后、整体水平不高的特点。

在有机高分子混凝剂方面,我国的相关品种单一,聚丙烯酰胺的系列化水平很低,除聚丙烯酸胺外,只有聚丙烯酸钠和少量聚胺。

高分子质量和超高分子质量品种、低毒品种和阳离子品种(特别是粉末产品)远落后于国外,在分子质量!毒性和速溶性等方面也体现了质量上的差距。

另外,单一混凝剂的使用效果不甚理想,对混凝协同效应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开发新的混凝剂或采用不同混凝剂的组合工艺强化混凝效果,是国内外的混凝理论及混凝剂的开发与应用的趋势。

本项目采用嵌入式曝气紊凝水净化技术,运用高分子聚合物FAS泥沙聚沉剂和传统絮凝剂经过优化时序叠加工艺,再经过嵌入水体内部的曝气产生的紊动作用进行均化,进而实现有机、无机污染物的快速高度聚合,使污染物聚合体在重力作用下疏水,实现固液分离。

其作用过程如下:曝气混凝聚合沉固池,是一条沿湖滨的长形廊道,沿廊道水流方向,分隔有三个作用单元:曝气混凝池、聚合重力沉降池、液固分离装置。

曝气混凝池,距池底10-20cm处安设曝气装置,由于FSA高分子聚合物和曝气的作用,湖水中无机、有机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和随机接触状态,一方面使得无机极细颗粒聚合絮凝,生成结构较大的絮凝体,另一方面,絮凝固体颗粒互相摩擦并承受曝气的剪切力作用,絮凝固体颗粒上附着的有机污染物能够得到剥离,有利于形成较为纯净的絮凝固体颗粒。

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技术

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技术

2020/12/8
31
8.2 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
1
湖泊水库水环境污染
2
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
3
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技术
4
2020/12/8
32
1 水质污染
❖ 污染源: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的重金属、有机化合物 等有毒有害物质 。
❖ 主要污染物: COD、TP、NH3-N、挥发酚、汞、矿化度和pH等。
❖ 城郊湖库和东北地区湖库:有机物污染; 西北干旱地区湖库:盐碱化
2020/12/8
33
2 富营养化
概念: ❖ 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水库等水体由于接纳过多的氮、
磷等营养性物质,使生产力水平异常提高,破坏 水生生态系统的过程。 表现: ❖ 藻类滋生,根生或者浮游生物大量生长。
2020/12/8
34
富营养化危害 2020/12/8
8.1 概述
1
水环境污染
2
水环境修复
3
水环境修复技术
4
2020/12/8
1
8.1.1 水环境污染
❖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 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 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 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 右上图:黑龙江重大水污染事故 右下图:黄河流域水污染
❖ 韩国釜山港湾的曝气设施:比较有意思的是,这项工程是为迎接1986年亚运会和1988年夏季奥运会 的,为快艇比赛提供了良好的水质条件。
2020/12/8
14
机械除藻
滇池蓝藻水华治理工艺流程图
2020/12/8
15
8.1.5.2 化学修复方法
技术名称 适用的水体

河流湖泊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政策性原则和措施

河流湖泊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政策性原则和措施

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指导性文件现在一直在说水生态修复,生态修复的手段摆脱不了植物、动物、微生物,所谓水生态修复,实际上不单单是指工程恢复,种植物、投鱼虾、培养微生物等。

一、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技术指南2014年生态环境部出台了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技术指南系列,其中有一个就是湖泊流域入湖河流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指南。

该指南适用于江河湖泊流域中小型河流河道的生态建设与修复工程,中小河流是指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的河流,从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角度,将河道结构划分为河道基地、河道岸坡和河道缓冲带三部分。

(1)河流生态调查。

包括河流水文、水质、河流基底情况,河流生态调查对象包括河岸带植被、大型水生植物、鱼类、大型底栖动物和浮游生物。

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列举了不同的调查方法。

(2)问题诊断。

包括水质、河道形态、基底和岸坡问题,特别是岸坡,它是河流水陆交错带的主要组成部分,要分析岸坡是否发挥了以下功能:1.生物生息环境的功能包括移动路径、生息生育及繁殖空间、避难场所;2.良好的河流景观等。

(3)河流生态修复总体设计要求。

要将河流上下游,左右岸整体纳入生态修复范围,整体规划设计。

要遵从河流自身的功能和生态定位,保持自然河道现有良好的河岸及河床走向,确保河床的安定性与连续性,不宜恶化现有河流的流势、流态等水流特征。

河道水质净化是河道生态修复的前提条件,应在流域实施污染源控制措施与对策的基础上,实施河道的水质净化工程。

要避免出现河流横纵断面几何形态规则化,自然河流呈现出的蜿蜒形态,急流、缓流、浅滩相间的格局,规则化会导致河道生境的异质性降低,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随之变化,特别是生物群落多样性将随之降低,生态系统走向退化。

(4)岸坡带植被修复总体设计。

要考虑种类选择、布置、种植及景观等,应充分考虑工程河段的场所特性,进行因地制宜的布置,植被配置应符合原有的生态结构,充分利用乡土植物和当地优势物种,择优选取自维持效果及生态效果好的植被,减少人工维护需求。

(完整版)河湖生态修复技术概述

(完整版)河湖生态修复技术概述
– 增加浮游动物庇护功能及增加对藻类的营养竞争。如引种大型沉水植 物,恢复湖滨带。
– 直接投加浮游动物控藻。 – 直接投加微生物溶解藻类和稳定浮游动物种群数量。
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
• 综合型的生物与生态修复技术
– 食藻虫引导的沉水植物修复技术:浮游动物放养+沉水植 物修复。
– 人工水草、阿克曼生态基等:增加水体自净能力+浮游动 物庇护、增值。
• 成因
– 无机氮磷含量升高,超过地表水(湖库)水质Ⅱ标准; – 气温高且相对稳定、水温适宜、光照充足; – 水体交换不畅,或缓流水体; – 湖(库)盆结构比较单一,缺少水草或湖(库)滨水带,水温及水化学参
数比较均质一致; – 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食物链(网)结构不完善,物质、能量和水产品
输出功能阻塞,导致营养物质和有机物质不断积累、沉淀。 – 水体内及湖塘结构体内缺少足够的水生动物巢穴、产卵场或庇护所。特别
• 理论关系及过程
– 污染水体自净过程或微生物处理技术过程产生的微生物增量,由水生态系统中 的原生动物、浮游动物消费掉,产生的无机氮、磷等营养盐由水生植物和藻类 所利用,大型水生动物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水生植物消费掉,人类通过捕 鱼和收割水草等行为将污染物物质溢出。
不同类型的直接曝气技术
固 定 式 的 直 接 曝 气
– 非经典理论:利用滤食性鱼类直接进行对浮游植物的进行操纵。如:放养鲢鳙鱼 及软体动物等。
• 生物集成技术与构建绿色健康的水生态系统理论 – 包括:湖滨带生态恢复、生物操纵、生态浮岛、生物孵化器,并与微量通气等技 术结合,以及人工科学的管理,提高生态系统的转化效率和水产品产出,增加生 态系统的环境效益,可以控制藻类暴发,使其在水体内的密度达到合理的限度, 从而即使水体营养丰富,也不会产生恶性循环和富营养化。

河湖生态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技术导则说明书

河湖生态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技术导则说明书

2021-02-08 发布
中国水利企业协会 发布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
2021-04-01 实施
T/CWEC 24—2021 T/CAQI 177—2021
目次
前言....................................................................................................................................................................... Ⅰ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2 4 河湖生态修复工程调查与评价 .....................................................................................................................3

湖泊流域入湖河流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指南

湖泊流域入湖河流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指南

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技术指南系列之四生态修复类湖泊流域入湖河流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技术组二〇一四年一月目录第1章总则 (1)1.1 适用范围 (1)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1.3 专业术语 (1)1.3.1 河道陆域侧岸坡边线 (1)1.3.2 河道水域侧岸坡边线 (1)1.3.3 河道基底 (2)1.3.4 河道岸坡带 (2)1.3.5 河道缓冲带 (2)1.3.6 河道岸线形态 (2)1.3.7 河道横断面形态 (2)1.3.8 河道纵断面形态 (2)1.3.9 生态护岸 (2)1.3.10 水生维管束植物 (3)第2章河流生态环境调查与问题诊断 (4)2.1 河流概况 (4)2.1.1 自然概况 (4)2.1.2 社会经济概况 (4)2.1.3 河流特征 (5)2.2 河流生态环境调查 (5)2.2.1 河流水文调查 (5)2.2.2 河流水质调查 (5)2.2.3 河流基底调查 (5)2.2.4 河流生态调查 (6)2.3 河流生态环境问题诊断 (8)2.3.1 水质 (8)2.3.2 河道形态、基底及岸坡 (8)2.3.3 河道缓冲带 (9)2.3.4 生态多样性 (9)第3章河流生态修复总体设计 (10)3.1 河道结构与功能定位 (10)3.1.1 河道基底 (10)3.1.2 河道岸坡 (10)3.1.3 河道缓冲带 (10)3.2 河道生态修复总体理念 (11)3.3 河道生态修复原则与技术路线 (11)3.4 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总体设计要求 (12)第4章河道形态保持、基底及岸坡修复 (17)4.1 河道形态保持 (17)4.1.1总体原则要求 (17)4.1.2河段类型划分 (17)4.1.3形态保持技术重点 (18)4.1.4断面形式设计 (23)4.2 污染基底修复工程设计 (24)4.2.1污染基底修复工程设计要求 (24)4.2.2 工程量计算规定 (25)4.2.3 工艺设计要求 (25)4.3 岸坡生境修复技术 (26)4.3.1 岸坡生境修复设计要求 (26)4.3.2 生态护岸构造型式 (28)4.3.3 岸坡带植被修复设计 (34)第5章河道缓冲带构建技术 (37)5.1 缓冲带构建及布置要求 (37)5.1.1 缓冲带构建原则 (37)5.1.2 河道缓冲带构建技术 (37)5.1.3 缓冲带的植物种类配置 (38)5.1.4缓冲带景观设计要求 (40)5.2 缓冲带植物配置及栽种技术要求 (40)5.2.1 缓冲带植物配置原则 (40)5.2.2 缓冲带植物栽种技术要求 (41)第6章河道生态多样性修复 (42)6.1 水生植物群落多样性修复技术 (42)6.1.1 适用范围 (42)6.1.2 设计要求 (42)6.1.3 工艺原理与技术参数 (42)6.1.4 注意事项 (42)6.2 沉水植物优势种定植技术 (42)6.2.1适用范围 (42)6.2.2 设计要求 (42)6.2.3 工艺原理与技术参数 (43)6.2.4 注意事项 (43)6.3 沉水植物模块化种植技术 (43)6.3.1适用范围 (43)6.3.2 设计要求 (43)6.3.3 工艺原理与技术参数 (43)6.3.4 注意事项 (44)6.4 水生动物群落多样性修复技术 (44)6.4.1适用范围 (44)6.4.2 设计要求 (44)6.4.3 工艺原理与技术参数 (44)6.4.4 注意事项 (44)第7章河道水质净化技术 (45)7.1 原位净化技术 (45)7.1.1 生物膜技术 (45)7.1.2 曝气增氧技术 (50)7.1.3 生态浮床技术 (52)7.1.4 其它技术 (54)7.2 异位净化技术 (55)7.2.1 旁路多级人工湿地技术 (55)7.2.2 分段进水生物接触氧化技术 (58)7.2.3 前置库技术 (59)7.2.4 砾石床技术 (60)第8章维护与管理 (63)8.1 维护与管理的总体原则 (63)8.2 主要修复工程的维护与管理 (63)第9章投资估算 (67)9.1 投资估算的一般要求 (67)9.2投资估算的主要方法 (67)9.2.1估算指标法 (67)9.2.2概算指标法 (68)9.3 投资估算的主要内容组成 (68)9.4 投资估算的编制步骤 (68)9.5 投资估算编制 (68)第10章国内外案例分析 (71)10.1 国内河流案例 (71)10.1.1 生态堤岸构建工程—大理苍山灵泉溪生态环境保护与清水入湖示范工程 . 7110.1.2 小河流生态修复组合技术—北方季节性河流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73)10.2 国外河流案例 (75)10.2.1 河滨带修复案列-日本小田川河滨带修复工程 (75)10.2.2 河床改造及植被修复案列-日本㹨川河床改造及植被修复工程 (77)参考文献 (79)附表: (82)第1章总则1.1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江河湖泊流域中小型河道的生态建设与修复工作。

河道生态建设技术pdf

河道生态建设技术pdf

河道生态建设技术pdf河道生态建设技术PDF简介河道生态建设技术PDF是一本指导河道生态建设规划、设计和实施的电子书。

该电子书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河道修复、生态恢复、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技术要点、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

本篇文章将根据电子书的章节顺序,为读者介绍河道生态建设技术PDF的内容要点。

第一章:河道生态修复技术该章节主要讲解了河道生态修复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方法。

其中包括了河道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环境破坏原因以及修复技术分类等内容。

同时,该章节也介绍了生态修复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步骤,并详细阐述了生态修复技术中的若干关键环节,例如水质调控、植被恢复、生态工程建设等。

第二章:河道生态建设设计原则该章节侧重于河道生态建设设计时需要考虑的要素和原则。

首先,该章节讲解了生态系统的特点,特别是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其次,该章节引导读者了解流域环境影响和河流生态质量评估方法。

最后,该章节讨论了生态建设设计的一些原则,例如生态优先和可持续性原则等,以指导设计师们在实践中遵循最佳实践。

第三章:常见河道生态环境问题该章节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河道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体富营养化、水生生物减少、湿地退化等问题。

同时,该章节还介绍了这些问题的成因和对策,例如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排放的废水和化肥,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可以是提高废水排放标准和加强水质监测等措施。

第四章:生态保护技术该章节介绍了一些生态保护技术,包括湿地保护、水生生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监测等。

在湿地保护方面,该章节介绍了湿地的类型、价值和保护方法。

在水生生物保护方面,该章节讲解了常见的水生生物种群和它们的生态作用,指导读者采用科学方法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该章节重点介绍了河流水质监测和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法。

结语综上所述,河道生态建设技术PDF内容涵盖了河道生态修复、生态建设设计、生态保护技术等方方面面的技术要点和实践经验。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章节进行学习和实践,以更好地为河道生态的保护和建设做出贡献。

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导则(附条文说明)

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导则(附条文说明)

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导则(附条文说明)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导则(附条文说明)第一部分: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日益严重。

出入湖河口生境改善工程技术指南【模板】

出入湖河口生境改善工程技术指南【模板】

《出入湖河口生境改善工程技术指南》Technical guideline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ngineering at the Confluence of River and Lake江苏省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出入湖河口生境改善工程技术指南》编制组二〇二〇年十一月目录1. 项目背景 (1)1.1 任务来源 (1)1.2 编制过程 (1)2. 指南制订的必要性分析 (2)3. 国内外相关技术规范研究概况 (3)3.1 国外研究进展 (3)3.2 国内研究进展 (7)4. 工程调研及案例 (7)4.1 江苏省典型区调研 (7)4.2 出入湖河口生境改善工程技术示范 (8)5. 编制指南的基本原则 (13)6. 拟制订指南的基本情况 (14)6.1 指南的主要内容 (14)6.2 采用的方法 (14)6.3 技术路线 (14)6.4 指南框架结构 (15)7. 条文说明 (16)7.1 范围 (16)7.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6)7.3 术语和定义 (16)7.4 总体原则 (18)7.5 总体要求 (19)7.6 河口生境调查 (19)7.7 河口生境改善 (20)7.8 施工规定 (35)7.9 监测与管护 (36)8. 实施本标准的效益分析 (36)9. 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 (37)10. 实施推广建议 (37)编制说明1. 项目背景1.1 任务来源为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发挥生态环境标准对环保执法监督、环境质量改善、污染物减排及环境风险防控等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撑作用,加强江苏省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制定《江苏省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2年)》(苏政办发〔2019〕26号)。

要求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满足环境管理需求和突破生态环境标准发展瓶颈为重点,补短板、建机制、强基础,建立支撑适用、协同配套、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确保江苏省生态环境执法精准高效、治污科学规范,2022年底前,研究制(修)订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管理规范、工程规范及实施评估等六类生态环境标准项目100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5
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系列技术指南之五
湖泊流域入湖河流河道生态修复
技术指南
(试行)
前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和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快对水质较好湖泊(含水库,下同)的保护,避免众多水质较好湖泊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印发了《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为推进《规划》实施,指导各地开展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及综合示范主题等相关科研成果基础上,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的内容涵盖了河流生态环境调查与问题诊断,河流生态修复总体设计,河道形态保持、基底及岸坡修复,河道缓冲带构建,河道生态多样性修复,河道水质净化等方面,以及相关工程项目的维护与管理、投资估算方法等。

本指南有助于指导各地开展入湖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入湖河流生境,提高河道自净能力,为维护湖泊及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提供保障。

本指南为指导性文件,各地可参考本指南提出的湖泊流域入湖河流河道生态修复共性保护措施及技术方法,根据本地湖泊及河流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和河流生态环境特征,参考与之对应的保护措施和技术方法。

本指南为首次发布。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规划财务司组织制订。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目录
1总则 (1)
1.1适用范围 (1)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1.3术语和定义 (1)
2河流生态环境调查与问题诊断 (3)
2.1河流概况 (3)
2.2河流生态环境调查 (5)
2.3河流生态环境问题诊断 (8)
3河流生态修复总体设计 (10)
3.1河道结构与功能定位 (10)
3.2河道生态修复总体理念 (11)
3.3河道生态修复原则与技术路线 (11)
3.4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总体设计要求 (13)
4河道形态保持、基底及岸坡修复 (20)
4.1河道形态保持 (20)
4.2污染基底修复工程设计 (31)
4.3岸坡生境修复技术 (33)
5河道缓冲带构建技术 (46)
5.1缓冲带构建及布置要求 (46)
5.2缓冲带植物配置及栽种技术要求 (50)
6河道生态多样性修复 (53)
6.1水生植物群落多样性修复技术 (53)
6.2沉水植物优势种定植技术 (54)
6.3沉水植物模块化种植技术 (54)
6.4水生动物群落多样性修复技术 (56)
7河道水质净化技术 (57)
7.1原位净化技术 (57)
7.2异位净化技术 (70)
8维护与管理 (88)
8.1维护与管理的总体原则 (88)
8.2主要修复工程的维护与管理 (88)
9投资估算 (94)
9.1投资估算的一般要求 (94)
9.2投资估算的主要方法 (94)
9.3投资估算的主要内容组成 (96)
9.4投资估算的编制步骤 (96)
9.5投资估算编制 (97)
附表1水质指标的测定 (99)
附表2沉积物样品理化性质的分析方法 (100)
附表4某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概算指标法) (104)
1总则
1.1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江河湖泊流域中小型河流河道的生态建设与修复工作。

中小型河流原则上是指流域面积在200~3000km2的河流,同时可兼顾一些流域面积小于200km2的小型河流。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707-2011河道整治设计规范
HJ/T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2005-2010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2009-2011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SL196-97水文调查规范
1.3术语和定义
1.3.1横断面形态
河槽中某处垂直于流向的断面形态。

1.3.2纵断面形态
沿河流中线或沿程各横断面上的河床最低点的剖面形态。

1.3.3河道缓冲带
河道两侧由树木(乔、灌木)及其他植被组成的、为保持河道生态环境健康而划定的具有一定宽度范围且可一定程度上防止地表径流、废水排放、地下径流等所携带的养分、沉积物、有机质、杀虫剂及其他污染物进入河道的功能区域。

1.3.4生态护岸
指在具备岸坡防护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具有河水与土壤相互渗透、一定的植物生长条件和生态恢复功能以及一定程度上增强河道自净能力和自然景观效果的护岸结构形式。

图1.1河道基底、岸坡带及缓冲带范围区分示意图
2河流生态环境调查与问题诊断
2.1河流概况
2.1.1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主要包括河流名称、位置(经纬度坐标)、流域范围与边界、流域面积等。

(2)气候气象
主要包括河流所处流域的年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及其出现的时间、最低温度及其出现的时间、平均风速、主导风向、平均日照时数、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降水量年分布状况和蒸发量年分布状况等。

(3)地形地貌
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与面积、土壤类型及面积、植被类型与面积。

2.1.2社会经济概况
(1)流域行政区划及人口
主要包括流域行政区的划分及人口状况等。

(2)流域经济水平
主要包括人均GDP总量,各个产业GDP贡献比重、主导工业类型及相应规模、种植业种类与规模、畜禽养殖类型与规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