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三节 寒潮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考试专用)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ⅰ中图版4.3寒潮学案.

地理必修ⅰ中图版4.3寒潮学案.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寒潮一、学习目标[标准]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交流讨论推断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

●2、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学会科学推理方法,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3、说出寒潮的危害,以及寒潮对人类的益处。

●4、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增强自身主动探究的能力。

●5、了解减灾、防灾的相关知识,正确对待自然灾害的发生。

三、学法点拨重、难点归纳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样、频发的国家,了解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是本节的学习重点;并通过寒潮的学习。

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危害,并能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1.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1)寒潮产生的原因(2)为什么我国各地寒潮的标准不一致?一是发布寒潮警报是以是否损害农作物为标准;二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强冷空气长途跋涉,到了南方后强度明显减弱,一路上气团会发生变性,气温逐渐升高,因而南方地区难以达到规定的寒潮标准,例(℃)(hPa )上海市气温、气压变化示意图(2004年12月28日~2005年1月3日)气温1040 1030 1020 1010 10001510 5 0-5-10 28 29 30 31 1 2 3(日)气压 图4-3-1如:最低气温没有降到5℃以下,但对农作物的危害还是很大的。

(3)寒潮多发季节:冬春 (4)侵入我国寒潮的路径① 东路寒潮:起源于欧洲北部的北冰洋。

② 中路寒潮:起源于新地岛附近的北冰洋。

③ 西路寒潮:起源于欧洲北面的北冰洋。

源自①②的寒潮较多,源自③的很少。

2、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1)寒潮带来的危害大风:造成海上翻船事故;大雪、冰冻:使交通堵塞,电信、电力中断;急剧降温:造成霜冻、冰冻等冻害,危害农作物;尤其是春季和秋季的寒潮。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寒潮教案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寒潮教案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寒潮教案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寒潮〔教案〕恩施市第一中学:陈慧兰一教学目的:依据课程规范要求:以某种自然灾祸为例,简述其发作的主要缘由及危害。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1. 知识与技艺目的:经过阅读资料,交流讨论推断寒潮的规范,并解释寒潮规范因地而异的缘由,掌握寒潮的成因,危害和预防。

2. 进程与方法目的:经过运用已有的天文知识和相关地图,剖析寒潮的途径、源地和构成缘由,学会迷信推理方法,培营养析判别才干;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效果,培育与人交流、交往协作的才干,培育自动探求的兴味、才干和肉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树立先生的减灾、防灾看法,以及正确看待自然灾祸的发作,经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天文事物的思想习气。

二教材及学情剖析1.教材剖析:教材共有〝探求〞、〝寒潮及其发作的缘由〞〝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活动〞、〝阅读〞、〝案例研讨〞六局部外容,其中寒潮发作的缘由,寒潮的危害和预防是重点,经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剖析其他自然灾祸发作的缘由及其危害,并可以针对不同的灾祸,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是难点,〝探求〞中的素材让先生真实感受寒潮及寒潮形成的危害。

〝阅读〞侵入我国的寒潮途径是剖析寒潮成因及影响范围的必要素材。

〝案例研讨〞寒潮的〝功〞与〝过〞可让先生育成辩证评价天文事物的思想习气。

2.学情剖析:先生已具有的锋面知识和在初中学习过中国区域天文等外容,为本节学习奠定了基础。

另外先生对寒潮天气也有一定的理性看法,结合先生实践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可激起先生探求兴味,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寒潮发作的缘由,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难点:经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剖析其它自然灾祸发作的缘由及其危害,并能针对不同的灾祸,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四教学想象:1.采用启示式引导先生探求寒潮的成因,采用分组讨论探求寒潮的危害和进攻,让先生在学习进程中学会发现效果、剖析效果并处置效果,充沛发扬先生的自动性、积极性,培育先生自动探求的兴味,激起探求的勇气并构成探求才干。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学案学案1:6.1.1台风与寒潮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学案学案1:6.1.1台风与寒潮学案

课时2 干旱与洪涝学习目标台风和寒潮的定义、源地、影响地区、主要危害及防御措施。

基础梳理三、台风灾害1.定义:台风是在或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多发海域: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3.台风灾害——狂风、暴雨、风暴潮(1)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殖等。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等。

4.我国的台风灾害(1)源地: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

(2)分布:主要分布在地区,多发于季节。

四、寒潮灾害1.定义: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分布地区:主要发生在地区的时节,势力强大的寒潮甚至可影响到低纬度地区。

3.危害(1)剧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

(2)大风、大雪、冻雨: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4.我国的寒潮灾害(1)寒潮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2)寒潮源地:主要发源于地区。

(3)影响地区:势力强大的寒潮,会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自主测评1.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 )2.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 )3.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这些现象主要发生在( )A.台风眼B.漩涡风雨区C.外围大风区D.台风中心4.寒潮天气对农业影响最大的时段是( )①秋末冬初②冬季③冬末春初④春季和秋季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课堂探究探究点3 台风灾害『情景导入诱思』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2018年9月,受当年第22号台风“山竹”影响,广东、广西、海南、湖南、贵州5省(区)出现大暴雨。

截至18日17时,5省(区)受灾人口近300万,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60.1万,一般损坏房屋3 500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74 400公顷。

寒潮 地理必修一全套教案(中图版)

寒潮 地理必修一全套教案(中图版)

4-3 寒潮教学设计深圳大学师院附中张爱平[教学理念]1、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寒潮的成因和危害为重点:课外查找有关广东省常见的自然灾害——台风的资料,并分析其成因和危害。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重视合作学习。

3、用直观化的语言——动画、图片(形)来化解难点知识。

4、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交流讨论推断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

2.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学会科学推理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3、分析寒潮产生的危害,讨论防治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影响我国的寒潮为案例分析寒潮产生的原因、危害;通过一系列图片、影视材料、事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力和精神。

[重点] 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难点] 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思路与过程]首先,据课标要求:以某种自然灾害不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有必要先了解“自然灾害及其种类”。

为增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感性认识及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先给出六幅图片,让学生得出它们反映的共同自然事件——自然灾害,然后介绍其种类及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为引入本节主题——寒潮,先展示一幅集动画、声音(点击画面即可)于一体的景观图,继而打出一则“气象警报”,让学生观察后得出这是自然灾害寒潮。

为了激发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寒潮的热情,先链接两段材料:1812年拿破仑和1941年希特勒兵败莫斯科城(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遇上寒潮)。

接着引入寒潮的概念,并从概念中的“入侵”入手,链接到以我国侵入的寒潮路径为例,追溯其形成的原因。

高中地理中图版 必修一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寒潮教案

高中地理中图版 必修一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寒潮教案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寒潮教案重点: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难点: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它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四教学设想:1.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探究寒潮的成因,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寒潮的危害和防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激发探究的勇气并形成探究能力。

2.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突出地理教学特色。

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多发,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突发不同的自然灾害,那么我们身边有哪些自然灾害,是怎样形成的?对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造成哪些危害?我们该采取哪些防治措施?本节课我们就以寒潮为例,通过对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自然灾害的方法,那么,什么是寒潮呢?[学习新课] 引导学生观看寒潮新闻报道感性认识寒潮的天气现象,总结寒潮概念。

[教师归纳]一寒潮的概念:寒潮是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霜冻、雨雪等灾害性天气。

[提问]冬半年强冷空气源于哪里呢?(学生回答:蒙古、西伯利亚)教师再引导学生读北半球冬至日光照图、北半球高纬地区地面受热示意图、高纬地区大气运动示意图分析高纬地区为什么会成为寒潮的源地。

[学生归纳]二寒潮发生的原因[过渡]寒潮形成在冬半年的高纬度地区,那么对我国的影响怎样呢?请同学们阅读《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举手回答:侵入我国的寒潮的源地有哪几个?对哪些地区影响较大?哪些地区影响较小?[归纳]三寒潮对我国的影响:1 影响我国的寒潮的源地和路径。

2 影响地区:东北最多,华北次之,西北和长江流域再次之,华南最少。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台湾、海南受影响较小。

[过渡]寒潮对我国的影响范围比较大,危害相当严重,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图片感性认识寒潮灾难,阅读课本P98“寒潮天气及灾害”的材料进一步了解寒潮灾害的严重后果,分三组分别从寒潮灾害性天气入手并总结寒潮危害:[总结]四寒潮的灾害和防治措施:面对如此严重的灾害,迫使人们要去思考如何预防寒潮,可由同学们先想想办法。

《寒潮》学案1(中图版必修1).doc

《寒潮》学案1(中图版必修1).doc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寒潮一、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出我国主耍自然灾害的名称,了解其含义。

2.运用相关图像、影像、文字等新闻资料,概述某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牛活的危害。

3.运用已有知识及相关资料,简述某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初步归纳科学推理的方法。

4.通过对自然灾害成因及危害的学习,列举出适当的预防措施,初步建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寒潮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和预防;分析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的方法。

2.学习难点:寒潮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寒潮案例的学习,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三、学习方法案例分析法四、学习过程彖?~~3、归纳寒潮天气带來的灾害-展示关于寒潮危害的视频和图像资料。

提问:1、寒潮天气带來的这些灾害会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的哪些方而?阅读、归纳、回答观察视频和图像资料、分析、归类、冋答。

用转了解寒潮的危害。

2、我们应怎样正确看待寒潮?提问:案例中寒潮从何处进入我国的?-展示“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示意图”。

提问:影响我国的寒潮的源地?为什么这些地方成为寒潮的源地?寒潮是怎样形成的?提问:你能提炼出刚才分析寒潮形成原因的思维过程吗?提问:依据寒潮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带来的危害,你能捉出合理的预防措施吗?布置任务:列表总结寒潮的成因、危害和预防措施发:学生搜集整理的北京北部山区发生泥石流的资料及华北地区发生地震的资料布置活动任务:按4—5阅读教材90页“探索”——《寒潮天气及灾害》,及92页“案例研究”——《寒潮的“功”与“过”》、分析、归纳、回答。

阅读案例、回答-在老师的层层设问下读图、调动已有的知识分析、回答回顾、提炼、回答交流、讨论、回答绘表总结小组活动,完成任务能够辩证的评价寒潮这一自然灾害承转引导学生分析寒潮的成因。

总结方了解预防措施是根据什么提出的;预防寒潮有哪些主耍措施落实、巩固、提高、扩展人的地理学习小组为单位,分两大组各完成一个案例的分析,小组内合作完成并填写好表格一一“主要自然灾害成因、危害、预防措施” 中的内容各组补充交流(要说分析思路)回顾:今天学习的思路列出思维线索总结作业:以各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等资源搜集另一种自然灾害的资料,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带来的危害并提岀适当的预防措施,填写“主要口然灾害成因、危害、预防措施"总结表。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必修模块一第四章第三节寒潮 教案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必修模块一第四章第三节寒潮  教案

《寒潮》教学设计课题:必修模块1 第四章第三节题目寒潮所需课时:一课时课标要求及分析:根据新课标对本教学内容的要求——“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确定本教学内容要求:1、什么是寒潮?它是怎样发生?2、寒潮给我国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什么影响?人类应采取什么防御措施?从寒潮的降温标准上记忆理解寒潮概念;在理解我国冬季大气环流的基础上,理解寒潮发生的原因。

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寒潮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的危害,以辩证观点看待寒潮对人类带来的益处。

正确认识减轻寒潮危害的措施。

教材及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种多样、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教材选取寒潮为案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会搜集其他自然灾害的资料并加以分析整理,探究其它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认识灾害带来的危害及辩证地评价自然灾害。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接处相关内容,我们本地也有寒潮发生,学生对寒潮已有一定了解,但是学生读图能力不足,因此有必要结合相关图片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学习。

一是发布寒潮警报应以是否损害农作物为标准;二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强冷空气长途跋涉,到了南方后强度明显减弱,一路上气团会发生变性,气温逐渐升高,因而南方地区难以达到规定的寒潮标准。

三维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资料,讨论推断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掌握寒潮的成因,危害和预防。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心得、看法和成果,培养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减灾、防灾意识,正确对待自然灾害的发生;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事物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1、重点: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2、难点:通过寒潮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要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寒潮》学案1

《寒潮》学案1

《寒潮》学案1[学习目标定位]1.结合己有的知识和中国的南北跨度,理解寒潮的成因,了解我国寒潮不同的划分标准。

2.联系亲身经历和生产生活实际,认识寒潮的危害,掌握其防御措施。

课前准备区•新知梳理1一、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1.概念:冬半年①__________________ 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②_________ 等天气。

2.标准: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③_______________ ,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④__________ ,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⑤_________ 即为寒潮。

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因此各地寒潮标准⑥__________ 。

3.成因:冬半年强冷气团从⑦________ 地区向⑧________ 地区移动形成。

二、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1.多发季节:我国寒潮多发生在⑨____________ 。

2.危害(1)大雪、冰冻等使⑩____________ ,电信、电力中断。

(2)大风造成海上_________ 事故。

(3)急剧降温使农作物遭受________ 、⑬____ 等冻害,春季寒潮易冻伤作物_________ ,秋季寒潮常影响作物_____________ ,冬季寒潮危害_________ 作物。

3 •防治措施(1)发布⑰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采取措施,做好_______________ 。

(3)海上船只____________ o, ■思维激活、1.(1)联系第二章内容,寒潮常与哪种天气系统有关?(2)有的同学说,寒流就是寒潮。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2.(1)寒潮一定会带来雨雪天气吗?(2)为什么我国四川盆地、海南岛较少受到寒潮影响?课堂活动区探究点一寒潮的成因及多发季节【探究活动】寒潮是我国冬半年常见的灾害性天气,2011年1月中旬,受寒潮影响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3节 寒潮学案 中图版必修1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3节 寒潮学案 中图版必修1

第三节寒潮学习目标:1.知道寒潮的成因以及我国不同地区寒潮的划分标准。

2.理解寒潮产生的危害。

(重点) 3.掌握寒潮的预防措施。

(重点)一、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1.概念: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2.标准: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以下即为寒潮。

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因此各地寒潮标准不一样。

3.成因:冬半年强冷气团从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移动形成。

二、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1.多发季节:我国寒潮灾害多发生在冬春两季。

2.危害⎩⎪⎨⎪⎧急剧降温使农作物遭受霜冻、冰冻等冻害大雪、冰冻等使交通堵塞,电信、电力中断大风造成海上翻船等事故3.防治措施⎩⎪⎨⎪⎧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采取措施,做好防寒准备海上船只及时回港(1)寒潮是一种气旋天气系统。

( ) (2)寒潮一定带来雨雪天气。

( ) (3)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发生在冬季。

( ) (4)预防寒潮最重要的措施是发布信息和警报。

( ) (5)寒潮是我国常见的天气,它可以直接造成( )①西北地区的常年干旱 ②东北地区的春涝 ③黄淮地区的风雪交加 ④江南地区的雨雪冰冻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提示】 (1)× 从天气系统来看,寒潮是冷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2)× 寒潮能否带来雨雪天气,关键看暖气团中的水汽含量;若水汽充沛,则会产生雨雪;若干燥,则不会形成雨雪。

(3)× 不同季节,寒潮对农作物的影响不同。

春季寒潮易冻伤作物幼苗;秋季寒潮常影响作物成熟;冬季寒潮可造成严寒,危害越冬作物。

(4)√(5) B降温快,风沙强的特点。

问题1 (区域认知)材料中的寒潮属于哪一种天气系统。

提示:冷锋。

问题2 (区域认知)寒潮一般带来什么样的天气?提示:大风、强降温、雨雪(或风沙)天气。

高中地理温故知新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寒潮学案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温故知新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寒潮学案中图版必修1

第三节寒潮教学参考一、课标导航1.运用图表资料,掌握寒潮的概念、标准及其发生原因,理解发生寒潮的原因,分析寒潮的成因。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寒潮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树立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3.通过交流讨论寒潮的“功”与“过”,让学生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兴趣,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指要探索案例,感性认识:结合图示和文字材料,感知寒潮现象,领略寒潮危害,熟悉寒潮路径。

明确概念,分析标准:联系反气旋系统的概念、气流、天气,掌握寒潮的概念;结合我国国土广大、区域差异显著的实际,分析寒潮的标准。

体验危害,参与防治:从寒潮引发的恶劣天气入手,了解寒潮对交通、通信、工农业的危害;从监测、预报的角度分析,了解防治、抵御寒潮的措施。

温故知新新知预习一、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1.寒潮是______________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______________,并伴有大风、冻害、______________等天气。

2.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因此各地寒潮标准不一样。

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气温在______________小时内下降______________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______________以下就称为寒潮。

3.冬半年,高纬度地区形成______________,然后向较______________纬度流动,称为冷空气的活动,当很强的冷空气团从______________移动时,就形成一次寒潮天气过程。

二、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1.寒潮带来的危害有:大雪、冰冻等使______________,电信、电力中断;大风造成海上______________事故;急剧降温使______________遭受霜冻、冰冻等冻害。

春季寒潮易冻伤作物______________,秋季寒潮常影响作物______________,冬季寒潮危害______________作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寒潮课程标准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学习目标1.知道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

2.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3.列举寒潮的危害,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

4.掌握防御寒潮的措施。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阅读教材P90~P91“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填写下列知识。

1.寒潮的含义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2.寒潮的标准类型标准中国气象局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C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C以下的就称为寒潮广西壮族自治区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6°C或以上,或过程降温(一般为3天内降温)在10°C或以上,且最低气温北部地区降至4°C或以下,南部地区降至8°C 或以下的均称为寒潮冬半年强冷气团从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移动形成寒潮。

【思考感悟】联系第二章内容,寒潮常与哪种天气系统有关?提示寒潮即强冷空气过境,常形成冷锋。

寒潮源地为高压(反气旋)控制。

教材梳理2 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阅读教材P91~P92“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填写下列知识。

1.危害(1)大雪、冰冻等使交通堵塞,电信、电力中断。

(2)大风造成海上翻船事故。

(3)急剧降温使农作物遭受霜冻、冰冻等冻害,春季寒潮易冻伤作物幼苗,秋季寒潮常影响作物成熟,冬季寒潮危害越冬作物。

2.多发季节我国寒潮多发生在冬春两季。

3.防治措施(1)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

(2)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采取措施,做好防寒准备。

(3)海上船只及时回港。

【图表解读】读材料图4-3-4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示意,据图分析:(1)侵入我国的寒潮有几条路径?(2)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受寒潮影响较小,为什么?提示(1)侵入我国的寒潮绝大多数源自北冰洋的深厚寒冷空气,其路径主要有北(东路)、西北(中路)、西(西路)三条。

(2)青藏、云贵高原因地势高,寒潮影响较小。

四川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冷空气不易侵入。

另外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途中有高原、山地阻挡,寒冷气流势力减弱。

[预习效果自测]中新网乌鲁木齐2016年4月16日电,受西西伯利亚南下较强冷空气影响,4月13日以来新疆南北部各地自西向东先后出现降水(雪)、大风及明显降温天气,部分地区遭受2016年春最强冷空气侵袭。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1~2题。

1.请问以上降温、大风、暴雪主要是由哪一种气象灾害引起的( )A.台风 B.干旱 C.龙卷风 D.寒潮2.以上揭示的气象灾害的产生主要是( )A.强冷空气快速地由高纬度向低纬度移动引起的B.强冷空气快速地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移动引起的C.较强的暖空气快速地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移动引起的D.较强的暖空气快速地由高纬度向低纬度移动引起的解析第1题,由寒潮定义可知,降温、大风、暴雪等天气现象是由寒潮引起的。

第2题,寒潮的产生与强冷空气的集聚与快速移动有关。

答案 1.D 2.A3.寒潮若在春季暴发,给华北地区造成的天气有( )①大风、降温天气②扬沙、沙暴天气③暴雨洪涝天气④干旱天气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寒潮无论冬季还是春秋季暴发都会带来大风、降温天气,而春季的华北地区,由于空气干燥,降水很少,又有沙源,往往产生沙尘天气。

不可能产生暴雨现象,干旱是由降水少、用水量大造成的,不是寒潮导致的。

答案 A4.寒潮有“功”也有“过”,寒潮带来的益处可能有( )①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②强烈低温可冻死一些害虫③可缓解冬季旱情④能带来风力资源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对寒潮的影响要辩证地看待。

答案 D探究点寒潮【案例探究】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黄色预警:2016年2月12~14日中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将出现大风和强降温天气。

内蒙古中东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中东部、江汉、江淮、江南、华南中北部及西南地区东部的气温将普遍下降6~10°C,其中东北地区东部、江淮和江南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2~14°C,黑龙江中东部、吉林东部、江南中部等地局地降温幅度将超过14°C。

结合材料探究:(1)寒潮是怎样形成的?(2)寒潮有哪些天气表现?(3)寒潮有何危害?提示(1)在冬半年,高纬度地区的干冷空气堆积形成了密度较大的冷气团,当这些冷空气堆积到一定程度时,就要从源地向低纬度地区流动,当很强的冷气团从高纬向低纬快速移动时,就形成了一次寒潮天气过程。

(2)大风、降温、雨雪、冰冻天气等。

(3)可能导致交通堵塞,电信、电力中断,造成海上翻船事故,对农作物造成冻害等。

【反思归纳】1.寒潮发生的原因2.发生时间全国性的寒潮一般出现在9月下旬到第二年5月之间,3~4月是寒潮活动的最高峰,11月是次高峰,平均每年有3~4次全国性寒潮,但各年之间差异较大。

3.寒潮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影响受寒潮影响,会出现剧烈降温,伴随大风、雨雪现象,但区域环境不同,其影响表现也有一定差异,如下图所示:4.影响寒潮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但并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即时巩固】中央气象台2016年2月11日18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较强冷空气影响,11日夜间至14日我国中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将先后有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6~10°C,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和江南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2~14°C,并伴有4~6级偏北风,阵风7~8级。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西路寒潮源地是北冰洋,先后途经我国________盆地、河西走廊、________高原东侧南下。

(2)中路源地是C区域一带,从D________湖西侧南下,先后经我国内蒙古高原、________山脉、________高原、华北平原,到达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南。

(3)说明我国A、B地形区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原因。

(4)寒潮在什么季节对我国农作物危害最大?哪些措施可以减少寒潮危害?(5)下图表示寒潮灾害链。

读图并将下列选项填在与图中序号相应的横线上。

A.雪灾 B.低温 C.生物冻害 D.大气污染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解析第(1)、(2)题,要根据图中寒潮经过的地形分析。

第(3)题,图中A为青藏高原,B 为云贵高原,均是因地形对冬季风的阻挡而少受寒潮影响。

第(4)题,寒潮在春秋农作物生长季节时危害最大。

加强监测,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提前采取措施,做好防寒准备,可减少寒潮所造成的危害。

第(5)题,通过图中“农牧区雪灾”可逆向推理,确定①为雪灾;分析“沙尘暴”的影响,可判定②为大气污染,低温是形成生物冻害的原因,进而确定③为低温,④为生物冻害。

答案(1)准噶尔青藏(2)贝加尔阴山黄土(3)A为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冬季风(厚度只有2 000米)无力爬上高原,更不能对其产生影响;B为云贵高原,由于重重山岭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受寒潮影响很小。

(4)春、秋季(初春、秋末)。

加强气象监测,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提前采取措施,做好防寒准备工作;人造烟雾增加大气逆辐射。

(5)A D B C知识结构晨背索引1.说出寒潮发生的原因。

2.说出寒潮发生的时间。

3.说出寒潮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影响。

对点练寒潮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

从形成过程看,寒潮是冷性高压势力增强—减弱—再增强的过程。

据此完成1~2题。

1.寒潮暴发会造成( )A.洪涝灾害B.低温、大风、暴雪天气C.南方沙尘暴天气D.水土严重流失2.关于寒潮灾害危害的说法,合理的是( )A.其影响范围较小,但多种灾害并发B.春季我国气候较为干燥,不会受寒潮的影响C.寒潮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季节是夏季D.寒潮灾害在春秋两季对农作物的影响最大解析寒潮是冬半年暴发的快速南下的强冷空气,如果冷空气前缘的暖气团比较干燥,往往形成大风、降温天气,在北方会出现沙尘天气,南方则不会出现。

水土流失与气温高低无关。

寒潮对我国的影响非常巨大,影响的范围很广,常常会从北向南影响我国几个甚至十几个省份。

寒潮多发生在冬春两季,而以初春、深秋的寒潮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影响最为严重,因为春季正是作物发芽的季节,而秋季正是作物收获的季节。

答案 1.B 2.D4月28~30日,受一场强度最大、范围最广沙尘暴袭击,北方地区造成许多地方空气污染指数(API)增高,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

读图,完成3~4题。

3.造成该沙尘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冷锋B.气旋、暖锋C.反气旋、暖锋D.反气旋、冷锋4.该沙尘天气先后经过呼和浩特、北京、石家庄,它们依次是图中的( )A.①②③ B.②①③C.③②① D.②③①解析第3题,材料显示,4月份为春季,北方地区受到来自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的亚洲高压(反气旋)的强冷空气(冷锋)影响,加上春旱和裸露的地表,发生了沙尘暴。

第4题,由图可知,沙尘暴在28、29、30日最强烈,比较三日沙尘总量,则②>①>③;结合三城市的地理位置,冷锋依次经过呼和浩特、北京、石家庄。

答案 3.D 4.B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危害极大。

据此回答5~6题。

5.寒潮对农业的危害主要是( )A.风害B.沙尘暴C.雨雪D.冻害6.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发生在( )A.夏季和秋季B.冬季和秋季C.冬季和春季D.秋季和初春解析第5题,寒潮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冻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最大。

第6题,寒潮是我国冬半年常出现的气象灾害,就对农作物影响而言,危害最大的季节应在秋末和初春,因为隆冬季节我国北方很少有农作物生长,所以寒潮造成的损失很小。

答案 5.D 6.D课后作业基础冲A练2016年3月11~12日,西欧经历了近20小时噩梦般的倒春寒暴雪。

西起英国,东到德国,绝大多数地区普降30厘米以上的暴雪。

据此完成1~3题。

1.形成欧洲暴雪的天气系统是( )2.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草原面积广阔、牲畜多B.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丰富C.欧洲冬季寒冷,1月均温低于0 ℃D.欧洲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3.下列有关暴雪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暴雪引发多起交通事故,交通死亡人数明显上升B.受降雪影响,多所学校停课C.欧洲粮食减产,加剧世界粮食危机D.数百万民众的出游计划受阻解析欧洲暴雪是由冷锋形成的。

欧洲地处亚欧大陆西岸,受西风影响,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多暴雪天气。

暴雪能缓解冬春旱情,不会造成欧洲粮食减产。

答案 1.A 2.D 3.C日记一则:“今日风止天晴,气温骤降,田地里的塑料大棚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有的塑料大棚被撕裂,有的塑料大棚被吹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