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笔记-上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病学笔记

知识提纲

论 一、概述

1、温病学: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2、目的和任务:

3、地位:

二、发展状况:

1、内经中己有关于温病因证脉治等方面的记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是温病伏邪病因学说的最早理论根据。

2、宋·朱肱的《类证活人书》中提出要因时、因地、因人、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

3、元末王安道在《医经溯洄集》中强调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4、明·吴又可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专著《温疫论》。他认为①提出疠气②瘟疫具有强烈的传染性③由口鼻而入④强调以社邪为第一要义。

5、标志:以清代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温病四大家等确立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为标志。

6、叶天士(温病大师),门人据其口授整理而成《温热论》。他认为①阐述了温病的病因、病机、感染途径、侵犯部位、传变规律和治疗大法②从口鼻而入,犯于人体肺卫③有顺传和

逆传的不同④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⑤发展了温病的诊断方法,如辨舌,验齿,

辨班疹白 ⑥论述了妇人温病的特点。

总 论

第一章 温病概念

什么是温病:温病是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明显,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疾病。

第一节 温病的特点

一、致病因素具有特异性

二、多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三、病程发展具有阶段性:多为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实致虚;卫-气-营-血-温病学

绪论 总论

各论 名著选

1、概况

2、发展史

1、温病概念(① 特点;②范围和分类 )

2、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①病因; ②发病 ) 3、温病辨证理论( ①卫气营血辨证; ②三焦辨证 )

4、温病常用诊法

5、温病常用治法

6、温病预防和护理

1、风温

2、春温

3、暑温

4、湿温

5、伏暑

6、秋燥

7、大头瘟

8、烂喉痧

1、叶天士《温热论》

2、薛生白《湿热病篇》

1、概述

2、病因病机

3、诊断

4、辨证论治

恢复期;上焦-中焦-下焦。

四、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1、起病急,传变快

2、以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

3、易化燥伤阴

4、易内陷生变

第二节温病的范围和分类

一、温病的范围

二、温病的命名

1、以发病季节为依据:如春温,冬温

2、以时令主气为依据:如风温,暑温

3、发病与时令相结合:秋燥

4、以临床特点为依据:大头瘟,烂喉痧

三、温病的分类

1、根据症证性质分类:温热和湿热

2、根据发病初起的证候特点:新感和伏邪

四、温病与伤寒

1、伤寒: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伤寒,感受寒邪,由皮毛而入,首犯足太阳;

2、温病:从属于广义伤寒,但后期与狭义伤寒不对等,感受温邪,由口鼻而入,首犯手太阴。

五、温病与温疫

1、温疫的概念

2、温疫与温病的关系

六、温病与温毒

温毒的含义:①病名概念,即温毒疾患②病因概念,即温热毒邪

第二章温病病因与发病

温病的病因指引起温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温邪。

第一节温病的病因

一、认识温病病因的方法

二、共性特点:

1、从外感受

2、性质属热

3、易伤津耗气

4、致病迅速

5、病位有别

6、与季节地域有关

三、温邪

(一)风热病邪

1、先犯上焦肺卫

2、易于化燥伤阴

3、变化迅速

(二)暑热病邪

1、先入阳明气分

2、易于损伤津气

3、易入厥阴,闭窍动风

4、易于挟湿

(三)湿热病邪

1、病位以中焦脾胃为主

2、易于困遏清阳,阻滞气机

3、病势缠绵,传变较慢

(四)燥热病邪

1、病位以肺经为主

2、易致津液干燥

(五)温热病邪

1、初起即见里热证

2、易闭窍,动风,动血

3、易耗伤人体阴液,后期尤致肝肾阴伤

(六)温毒病邪

1、蕴结壅滞

2、攻窜流走

(七)疠气

疠气亦称戾气,指致病暴戾,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致病因素。

1、其性暴戾,致病力强

2、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极易蔓延流行

3、从口鼻而入,有特异的病变定位

4、病情严重,病势凶险

5、有种族选择性

第二节温病的发病

一、发病因素

1、人体正气

2、自然因素

3、社会因素

二、感邪途径

1、邪从皮毛而入

2、邪从口鼻而入

三、发病类型

1、新感温病:①与时令之邪致病特点相一致②大多数病发于表③病机趋向:由表入里④初期以解表法治疗⑤病情轻,病程短,预后好。

2、伏邪温病:①与时令之邪致病特点不一致②大多数病发于里③病机趋向:由里出表或加重④初期以泻里热治疗为主⑤病情重,病程长,预后差。

第三章温病辨证理论

第一节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一、卫分证

1、概念:温邪初犯人体肌表,导致卫气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一个证候类型。

2、症状: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口渴,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

3、辨证要点:发热,恶寒,口微渴

4、病机:温邪袭肺,肺卫失宣

5、病势与转归:

6、治则:汗之

二、气分证

1、概念:病邪入里,影响人体气的功能所产生的一类病变。

2、症状:身体壮热,不恶寒,但恶热,汗多,渴欲冷饮,舌苔黄燥,脉洪大

3、辨证要点: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4、病机:正邪剧争,热炽津伤

5、病势与转归:

6、治则:清气

三、营分证

1、概念:热邪深入,劫灼营阴,扰乱心神而产生的一个证候类型。

2、症状:身热夜甚,口干但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降,脉象

细数。

3、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质红绛

4、病机:营热阴伤,扰神窜络

5、病势与转归:

6、治则:透热转气

四、血分证

1、概念:热邪深入,引起耗血动血之变而产生的一个证候。

2、症状:身灼热,躁扰不安,或神昏谵狂,舌质深绛,吐血,便血,溺血,斑疹密布等。

3、辨证要点:舌质深绛,斑疹及出血

4、病机:热甚迫血,热瘀互结

5、病势与转归:

6、治则:凉血散血

第二节三焦辨证理论

(一)上焦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