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编码器校正方式

合集下载

编码器的零位校正

编码器的零位校正
绝对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
绝对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对于单圈和多圈而言,差别不大,其实都是在一圈内对齐编码器的检测相 位与电机电角度的相位。早期的绝对式编码器会以单独的引脚给出单圈相位的最高位的电平,利用此电平
的 0 和 1 的翻转,也可以实现编码器和电机的相位对齐,方法如下:
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 UV 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 入,V 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 平衡位置;
这类绝对式编码器目前已经被采用 EnDAT,BiSS,Hyperface 等串行协议,以及日系专用串行协议 的新型绝对式编码器广泛取代,因而最高位信号就不符存在了,此时对齐编码器和电机相位的方法也有所 变化,其中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是利用编码器内部的 EEPROM,存储编码器随机安装在电机轴上后实测的
图5
上述两种转子定向方法在 dq 转子坐标系和 abc(UVW)或 αβ 定子坐标系中的矢量关系如图 6 所示:
图中棕色线所示的 d 轴与 a 轴(U 轴)或 α 轴对齐,即对齐到电角度 0 点。对齐方法是对电机绕组 施加电角度相位固定为 90 度的电流矢量,空载下电机转子的 d 轴会移向 FOC 控制下电角度相位为 90 度 的电流矢量 q 轴分量所处的位置,即图中与 a 轴或 α 轴重合的位置,并最终定向于该位置,即电角度 0 度。
上述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 U 相信号的相位零点即与电机 UV 线反电势的相位零点对齐, 由于电机的 U 相反电势,与 UV 线反电势之间相差 30 度,因而这样对齐后,增量式编码器的 U 相信号的 相位零点与电机 U 相反电势的-30 度相位点对齐,而电机电角度相位与 U 相反电势波形的相位一致,所以
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与更换新编码器后的常规零位校正方法

伺服电机编码器的调整方法

伺服电机编码器的调整方法

伺服电机编码器的调整方法增量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在此谈论中,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号为方波信号,又可以分为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和一般的增量式编码器,一般的增量式编码用具备两相正交方波脉冲输出信号 A 和 B,以及零位信号 Z;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除具备ABZ输出信号外,还具备互差 120 度的电子换相信号 UVW,UVW 各自的每转周期数与电机转子的磁极对数一致。

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的 UVW 电子换相信号的相位与转子磁极相位,或曰电角度相位之间的对齐方法以下: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 UV 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 U 入, V 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均衡地点;2.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 相信号和 Z 信号;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地点;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 U 相信号跳变沿,和 Z 信号,直到 Z 信号稳固在高电平上(在此默认 Z 信号的常态为低电平),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地点关系;5.往返扭转电机轴,松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均衡地点时,Z 信号都能稳固在高电平上,则对齐有效。

撤掉直流电源后,考据以下:1.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 相信号和电机的UV 线反电势波形;2.转动电机轴,编码器的 U 相信号上涨沿与电机的 UV 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编码器的 Z 信号也出此刻这个过零点上。

上述考据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 U 相信号的相位零点即与电机 UV 线反电势的相位零点对齐,因为电机的U 相反电势,与UV 线反电势之间相差30 度,因此这样对齐后,增量式编码器的 U 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 U 相反电势的-30 度相位点对齐,而电机电角度相位与 U 相反电势波形的相位一致,所以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 U 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的 -30 度点对齐。

有些伺服企业习惯于将编码器的 U 相信号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的零点直接对齐,为达到此目的,可以:1.用 3 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接成星型,而后将星型连接的 3 个电阻分别接入电机的 UVW 三相绕组引线;2.以示波器观察电机 U 相输入与星型电阻的中点,就可以近似获取电机的 U 相反电势波形;3.依照操作的方便程度,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地点,或许编码器外壳与电机外壳的相对地点;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的U 相信号上涨沿和电机U 相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最后使上涨沿和过零点重合,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地点关系,完成对齐。

绝对值编码器更换校正方法

绝对值编码器更换校正方法

绝对值编码器更换校正方法绝对值编码器是一种常用于测量旋转角度或线性位置的装置。

然而,由于长时间使用或其他原因,绝对值编码器可能会出现失准的情况,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绝对值编码器更换校正方法被提出。

在绝对值编码器更换校正方法中,首先需要将原有的失准的编码器进行更换。

更换后的编码器应当和原来的编码器具有相同的参数和特性。

同时,需要注意确保新的编码器和旋转或线性机构之间的连接精度,以确保测量的可靠性。

完成更换后,校正过程应该进行。

校正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设置一个已知的参考点,然后利用一个已知的角度或位置值将新编码器与参考点对齐。

这个已知的角度或位置值可以来自其他已经校准的装置或者是设定的设备标准。

根据此标准,对新编码器进行调整,使其与参考点对齐。

为了确保校正的准确性,通常需要多次测量和调整。

可以使用示波器等测量设备对不同位置或角度下的测量值进行监测,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和更正。

调整新编码器的方法可以是机械调整,如微调螺钉或调整螺母,也可以是电子调整,如更改电子信号的增益或偏移量。

绝对值编码器更换校正方法的关键在于准确性和稳定性。

通过合理的更换和校正过程,可以确保新编码器的测量结果与实际角度或位置值高度一致。

这对于需要准确测量角度或位置的应用非常重要,如机械工业、医疗设备等领域。

总之,绝对值编码器更换校正方法是一种解决失准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合理的更换和校正过程,可以确保新编码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校正方法,并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以确保最佳的测量效果。

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与更换新编码器后的常规零位校正方法

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与更换新编码器后的常规零位校正方法

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编码器相位为何要与转子磁极相位对齐其唯一目的就是要达成矢量控制的目标,使d轴励磁分量和q轴出力分量解耦,令永磁交流伺服电机定子绕组产生的电磁场始终正交于转子永磁场,从而获得最佳的出力效果,即“类直流特性”,这种控制方法也被称为磁场定向控制(FOC),达成FOC控制目标的外在表现就是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相电流”波形始终与“相反电势”波形保持一致,如下图所示:图1因此反推可知,只要想办法令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相电流”波形始终与“相反电势”波形保持一致,就可以达成FOC控制目标,使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初级电磁场与磁极永磁场正交,即波形间互差90度电角度,如下图所示:图2如何想办法使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相电流”波形始终与“相反电势”波形保持一致呢?由图1可知,只要能够随时检测到正弦型反电势波形的电角度相位,然后就可以相对容易地根据电角度相位生成与反电势波形一致的正弦型相电流波形了。

在此需要明示的是,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所谓电角度就是a相(U相)相反电势波形的正弦(Sin)相位,因此相位对齐就可以转化为编码器相位与反电势波形相位的对齐关系;另一方面,电角度也是转子坐标系的d轴(直轴)与定子坐标系的a轴(U轴)或α轴之间的夹角,这一点有助于图形化分析。

在实际操作中,欧美厂商习惯于采用给电机的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流使电机转子定向的方法来对齐编码器和转子磁极的相位。

当电机的绕组通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流时,在无外力条件下,初级电磁场与磁极永磁场相互作用,会相互吸引并定位至互差0度相位的平衡位置上,如下图所示:图3对比上面的图3和图2可见,虽然a相(U相)绕组(红色)的位置同处于电磁场波形的峰值中心(特定角度),但FOC控制下,a相(U相)中心与永磁体的q轴对齐;而空载定向时,a相(U相)中心却与d轴对齐。

也就是说相对于初级(定子)绕组而言,次级(转子)磁体坐标系的d轴在空载定向时有会左移90度电角度,与FOC控制下q轴的原有位置重合,这样就实现了转子空载定向时a轴(U轴)或α轴与d轴间的对齐关系。

伺服电机编码器的调整方法

伺服电机编码器的调整方法

伺服电机编码器的调整方法1.确定准确的起始位置:在进行编码器调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准确的起始位置。

这可以通过将电机旋转到已知位置,例如机械限位开关所指示的位置,或者通过其他精确的位置校准工具来实现。

2.选择适当的调整模式:编码器调整通常包括位置校准、角度校准和轴伸缩校准等。

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适当的调整模式。

对于大多数应用来说,位置校准是最常用的调整模式。

3.检查编码器信号:在进行调整之前,使用示波器或者其他适当的检测仪器检查编码器信号的质量。

确保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编码器分辨率设置: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设置编码器的分辨率。

编码器分辨率表示每个旋转周期内的编码器信号脉冲数。

更高的分辨率可以提高位置测量的精度,但同时也会增加系统的计算和处理负载。

5.校准位置偏差:校准位置偏差是确保伺服电机准确到达期望位置的关键步骤。

这可以通过先将电机旋转到期望位置,然后根据编码器反馈信号进行微调来实现。

6.校准角度误差:校准角度误差是确保伺服电机旋转到期望角度的关键步骤。

在进行角度校准时,通常需要将电机旋转到已知的角度,然后根据编码器反馈信号进行微调。

7.校准轴伸缩误差:在一些应用中,由于温度变化或机械松动等因素,电机轴的长度可能会发生微小变化,进而导致位置误差。

校准轴伸缩误差需要先测量轴的实际长度,然后根据编码器反馈信号进行调整。

8.验证调整效果:在完成编码器调整后,使用适当的测试方法验证调整的效果。

例如,可以反复将电机旋转到不同的位置,然后检查编码器反馈信号是否与期望值相匹配。

总结:调整伺服电机编码器需要先确定准确的起始位置,然后选择适当的调整模式。

通过校准位置偏差、角度误差和轴伸缩误差,调整编码器的准确性。

最后,使用适当的测试方法验证调整的效果。

调整伺服电机编码器的准确性对于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十分重要。

编码器校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编码器校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编码器校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编码器校准是指通过一系列操作,使编码器的测量结果与实际测量值尽可能接近的过程。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编码器校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方法与装置:
1. 选择适当的标准设备,如块表、激光干涉仪等,用于测量编码器的运动长度或位置。

2. 如果编码器需要线性校准,可以使用线性滚动条装置。

如果编码器需要角度校准,可以使用旋转平台装置。

3. 根据编码器的测量范围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校准装置。

流程:
1. 将编码器安装在校准装置上,并与标准设备连接。

确保编码器与标准设备之间的测量范围和精度匹配。

2. 运行校准软件或系统,并按照其操作指南进行校准。

3. 在校准过程中,根据软件或系统的提示,逐步移动或旋转编码器,使其测量结果与标准设备的测量结果尽可能接近。

4. 根据校准软件或系统的要求,将校准结果进行记录或保存。

5. 校准完成后,进行校准结果的验证,通过与标准设备的再次比对,确认校准结果的准确性。

6. 如有需要,根据校准结果进行编码器的调整或修正。

7. 校准完成后,可以将编码器安装到实际应用环境中,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类型的编码器可能会有不同的校准方法和装置。

校准的具体流程和步骤也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校
准编码器之前,最好参考该编码器的用户手册或生产商提供的校准指南。

编码器校验

编码器校验

各种编码器校正方式:增量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在此讨论中,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号为方波信号,又可以分为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和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具备两相正交方波脉冲输出信号A和B,以及零位信号Z;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除具备ABZ输出信号外,还具备互差120度的电子换相信号UVW,UVW各自的每转周期数与电机转子的磁极对数一致。

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的UVW电子换相信号的相位与转子磁极相位,或曰电角度相位之间的对齐方法如下: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2.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Z信号;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U相信号跳变沿,和Z信号,直到Z信号稳定在高电平上(在此默认Z信号的常态为低电平),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Z信号都能稳定在高电平上,则对齐有效。

撤掉直流电源后,验证如下:1.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2.转动电机轴,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编码器的Z信号也出现在这个过零点上。

上述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即与电机UV线反电势的相位零点对齐,由于电机的U相反电势,与UV线反电势之间相差30度,因而这样对齐后,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U相反电势的-30度相位点对齐,而电机电角度相位与U相反电势波形的相位一致,所以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的-30度点对齐。

有些伺服企业习惯于将编码器的U相信号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的零点直接对齐,为达到此目的,可以:1.用3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接成星型,然后将星型连接的3个电阻分别接入电机的UVW三相绕组引线;2.以示波器观察电机U相输入与星型电阻的中点,就可以近似得到电机的U相反电势波形;3.依据操作的方便程度,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或者编码器外壳与电机外壳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和电机U相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最终使上升沿和过零点重合,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完成对齐。

旋转编码器调整方法

旋转编码器调整方法

旋转编码器调整方法
1.机械调节:通过调整旋转编码器的机械结构,可以改变旋转编码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这可以通过旋转编码器上的调节螺丝或旋转编码器本身的机械结构来实现。

机械调节是一种简单且直接的方法,适用于一些要求不高的应用。

2.软件设置:现代旋转编码器通常具有软件设置功能,可以通过编程或调节软件来实现旋转编码器的调节。

软件设置可以提供更高的精度和可调节性,适用于对旋转编码器精度要求较高的应用。

通过软件设置,可以调整旋转编码器的灵敏度、分辨率、饱和度等参数。

3.电气调节:旋转编码器可以通过电气信号来进行调节。

这可以通过改变电压、电流和信号频率来实现。

电气调节可以实现对旋转编码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的调节。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在电路或控制系统中进行调节。

4.反馈控制:在一些应用中,旋转编码器可以与反馈控制系统结合使用。

反馈控制系统可以通过监测旋转编码器的输出信号来实现对旋转编码器的实时调节。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对旋转编码器的闭环控制,提供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5.自适应算法:一些高级的旋转编码器具有自适应算法功能,可以根据环境条件和工作状态自动进行调节。

这种算法可以通过检测和分析旋转编码器的输出信号来实现自动调节。

自适应算法可以提供动态的、实时的调节功能,适用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的应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旋转编码器调节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调节方法需要考虑具体的要求、条件和成本等因素。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组合使用。

各种编码器校正方式

各种编码器校正方式

各种编码器校正方式:增量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在此讨论中,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号为方波信号,又可以分为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和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具备两相正交方波脉冲输出信号A 和B,以及零位信号Z;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除具备ABZ输出信号外,还具备互差120度的电子换相信号UVW,UVW各自的每转周期数与电机转子的磁极对数一致。

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的UVW电子换相信号的相位与转子磁极相位,或曰电角度相位之间的对齐方法如下: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2.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Z信号;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U相信号跳变沿,和Z信号,直到Z信号稳定在高电平上(在此默认Z信号的常态为低电平),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Z信号都能稳定在高电平上,则对齐有效。

撤掉直流电源后,验证如下:1.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2.转动电机轴,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编码器的Z信号也出现在这个过零点上。

上述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即与电机UV线反电势的相位零点对齐,由于电机的U相反电势,与UV线反电势之间相差30度,因而这样对齐后,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U相反电势的-30度相位点对齐,而电机电角度相位与U相反电势波形的相位一致,所以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的-30度点对齐。

有些伺服企业习惯于将编码器的U相信号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的零点直接对齐,为达到此目的,可以:1.用3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接成星型,然后将星型连接的3个电阻分别接入电机的UVW三相绕组引线;2.以示波器观察电机U相输入与星型电阻的中点,就可以近似得到电机的U相反电势波形;3.依据操作的方便程度,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或者编码器外壳与电机外壳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和电机U相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最终使上升沿和过零点重合,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完成对齐。

转角编码器校正方式

转角编码器校正方式

转角编码器校正方法
先校正转角指示,把滑块开到上死点或下死点,在校正参数中设上180或或360点确定!滑块调整数值校正,应在滑块下死点180度量出实际值,在参数校正中输入实际数值后点确定。

气垫调整校正,把滑块开到上死点,量气垫上下顶起中的高度,一般用圆管,在气垫落下时,插入工作台顶杆眼中,要高出工作台面,先量出工作台面高出部分,再顶起气垫,再量出工作台面顶杆数值,再减去没顶起时量的数值,就出来实际数值,在校正参数输入实际值确认!!!。

磁编码器校准实现方式

磁编码器校准实现方式

磁编码器是一种测量旋转位置的传感器,通常用于工业设备和机械系统中。

磁编码器校准是确保其测量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一般磁编码器校准的实现方式:
1. 零点校准:在磁编码器的安装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零点校准。

这确保在旋转位置的零度时,编码器输出相应的零信号。

零点校准可以通过机械调整或通过特定的校准程序进行。

2. 方向校准:方向校准是为了确保在旋转方向上的正确性。

这通常涉及到标定编码器的正向和反向旋转。

通过旋转设备并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可以确定编码器输出的旋转方向。

3. 角度线性度校准:磁编码器需要提供线性的角度输出,即在旋转过程中输出值应该按照恒定的速率变化。

通过旋转设备到不同的已知位置,可以检查输出是否符合线性度要求,必要时进行调整。

4. 磁场干扰校准:磁编码器的性能可能受到周围磁场的影响。

在校准过程中,需要注意并校正由外部磁场引起的可能的干扰。

5. 温度校准:磁编码器的性能可能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校准过程中需要考虑温度变化对编码器输出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校准。

6. 使用厂家提供的工具或软件:磁编码器通常附带有厂家提供的校准工具或软件。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用户更准确地进行校准,包括调整各种参数和监测输出。

根据具体的磁编码器型号和制造商,校准的步骤和工具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建议参考相关的磁编码器手册和技术文档,以获取详细的校准指导。

编码器马达校准方法

编码器马达校准方法

编码器马达校准方法
编码器马达校准方法是一种用于调整编码器驱动的马达的精准度和准确性的过程。

校准编码器马达是确保马达能够准确记录位置和运动的关键步骤。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编码器马达校准方法。

首先,校准编码器马达之前确保马达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连接正确并接收外部信号。

确保编码器和驱动器的供电正常,并按照产品手册连接各个部件。

接下来,运行特定的校准程序。

这个程序通常由驱动器或相关的软件提供。

在此过程中,马达会在正向和反向运动中精确地旋转到特定的位置,同时编码器会记录每个位置的数值。

然后,通过比较编码器记录的位置值和预期的位置值来确定误差。

根据误差值的大小,可以调整驱动器的参数来校准马达。

这些参数可能包括电流、速度和加速度等。

在调整参数之后,再次运行校准程序,检查马达是否能够准确地旋转到预定的位置。

如果误差仍然存在,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参数或检查硬件连接。

最后,测试校准后的编码器马达的性能。

通过运行不同速度和加速度的测试来验证马达是否能够准确地跟踪位置。

如果测试结果仍然不理想,可能需要重新检查硬件连接或寻求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编码器马达校准方法是调整编码器驱动的马达精准度和准确性的关键步骤。

通过运行校准程序、调整参数和测试性能,可以确保马达能够准确记录位置和运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各种编码器的调零方法

各种编码器的调零方法

各种编码器的调零方法增量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号为方波信号,又可以分为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和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具备两相正交方波脉冲输出信号A和B,以及零位信号Z;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除具备ABZ输出信号外,还具备互差120度的电子换相信号UVW,UVW各自的每转周期数与电机转子的磁极对数一致。

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的UVW电子换相信号的相位与转子磁极相位,或曰电角度相位之间的对齐方法如下: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2.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Z信号;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U相信号跳变沿,和Z信号,直到Z信号稳定在高电平上(在此默认Z信号的常态为低电平),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Z信号都能稳定在高电平上,则对齐有效。

撤掉直流电源后,验证如下:1.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2.转动电机轴,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编码器的Z信号也出现在这个过零点上。

上述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即与电机UV线反电势的相位零点对齐,由于电机的U相反电势,与UV线反电势之间相差30度,因而这样对齐后,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U相反电势的-30度相位点对齐,而电机电角度相位与U 相反电势波形的相位一致,所以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的-30度点对齐。

将编码器的U相信号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的零点直接对齐,为达到此目的,可以:1.用3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接成星型,然后将星型连接的3个电阻分别接入电机的UVW三相绕组引线;2.以示波器观察电机U相输入与星型电阻的中点,就可以近似得到电机的U相反电势波形;3.依据操作的方便程度,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或者编码器外壳与电机外壳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和电机U相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最终使上升沿和过零点重合,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完成对齐。

机器编码器校正

机器编码器校正

机器编码器原点校正
1、摇动手柄使机器凸轮轴在原点位置(机械原点)
2、将服务用 SD 卡插入到机器右下角的 SD 插口中,按主画面上的按钮进入密码输入画面
3、按屏幕上的图标,直到屏幕显示图标
4、按屏幕上的图标,进入系统维护画面后按选项,然后按
确认当时编码器的角度
5、根据屏幕显示的编码器数值,用 360 减去所显示的数值,然后按选项,在原点补偿位
置输入所需数值,例:上图显示编码器值为:305,补偿值为55,关闭电源重开即可。

上述方法可以使用在 JV131 / RL131 / RG131 设备,因为设备使用的是反向编码器,而 AV131 使用的是正向编码器,必须根据画面显示的编码器数值,算出原点补偿值,输入到选项里面,然后按服务菜单中的 Mechanism para tch 画面中的 LOAD 键,即可以更改机械的参考原点。

各种编码器的调零方法

各种编码器的调零方法

各种编码器的调零量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在此讨论中,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号为方波信号,又可以分为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和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具备两相正交方波脉冲输出信号A 和B,以及零位信号Z;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除具备ABZ输出信号外,还具备互差120度的电子换相信号UVW,UVW各自的每转周期数与电机转子的磁极对数一致。

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的UVW电子换相信号的相位与转子磁极相位,或曰电角度相位之间的对齐方法如下: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2.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Z信号;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U相信号跳变沿,和Z信号,直到Z信号稳定在高电平上(在此默认Z信号的常态为低电平),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Z信号都能稳定在高电平上,则对齐有效。

撤掉直流电源后,验证如下:1.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2.转动电机轴,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编码器的Z信号也出现在这个过零点上。

上述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即与电机UV线反电势的相位零点对齐,由于电机的U相反电势,与UV线反电势之间相差30度,因而这样对齐后,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U相反电势的-30度相位点对齐,而电机电角度相位与U相反电势波形的相位一致,所以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的-30度点对齐。

有些伺服企业习惯于将编码器的U相信号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的零点直接对齐,为达到此目的,可以:1.用3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接成星型,然后将星型连接的3个电阻分别接入电机的UVW 三相绕组引线;2.以示波器观察电机U相输入与星型电阻的中点,就可以近似得到电机的U相反电势波形;3.依据操作的方便程度,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或者编码器外壳与电机外壳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和电机U相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最终使上升沿和过零点重合,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完成对齐。

编码器调零的检测方法

编码器调零的检测方法

编码器调零的检测方法
编码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它通过将位置转换为数字信号来实现精确的定位。

在使用编码器时,调零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它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编码器调零的检测方法:
1. 参考点检测法:这是最常用的调零方法之一。

编码器通常会设置有一个参考点,将编码器的位置归零。

通过检测并回到参考点,可以确保编码器的位置准确。

这个方法要求编码器在设备的初始位置附近有一个已知的、固定的参考位置。

2. 零位标记法:这种方法适用于采用编码器测量旋转运动的设备。

在编码器固定在设备上后,将其旋转到一个已知的零位标记,然后进行校准。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比较编码器的读数和设备的实际旋转角度来检测偏差。

3. 信号比较法:该方法需要使用两个编码器,一个作为主编码器,另一个作为辅助编码器。

两个编码器被安装在同一设备上,主编码器被视为标准,辅助编码器用于检测误差。

通过比较主编码器和辅助编码器的读数,可以确定编码器的调零情况。

4. 反馈检测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使用编码器进行闭环控制的设备。

编码器的反馈信号通过与设备的预期位置进行比较,可以检测到编码器的调零情况。

如果反馈信号与设备预期位置存在偏差,则需要进行调整。

总之,编码器调零是确保测量准确性和设备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上述提到的方法都是常用的编码器调零检测方法,具体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设备的要求来决定。

通过正确执行调零步骤,并校准编码器的读数,可以确保精确的位置测量和可靠的运动控制。

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与编码器零位校正方法

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与编码器零位校正方法

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与编码器零位校正方法工作过程如下:1.控制器将交流电源的电能转换为恒定大小和频率的交流电信号。

2.控制器将这些电信号传输到电动机的定子线圈,激励线圈形成一个旋转的磁场。

3.控制器还会测量电机的角度位置,这通常通过编码器来实现。

4.电动机的转子线圈中的永磁体由于电流感应而产生旋转力矩,从而引起电动机转动。

5.控制器不断测量电机的实际角度位置,并与目标位置进行比较,通过调整驱动信号的幅值和相位,来实现电机的运动和位置控制。

编码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电机转动角度和速度的设备。

编码器通常安装在电动机的输出轴上,与电动机的转子一起旋转。

编码器的零位校正是为了准确地确定电机的角度位置,确保控制器可以对电机的旋转进行精确的控制。

常见的编码器零位校正方法有以下几种:1.软件校准:控制器通过读取编码器输出的信号,在电机转动到一个已知的参考位置时,记录下此时编码器输出的数值作为零位。

通过软件调整编码器输出的数值,以便与实际的零点位置对应。

2.机械校准:可以通过对编码器和电动机输出轴之间的机械连接进行调整,来实现编码器的零位校正。

盘算函数法,是通过标定编码器输出信号与电动机转动之间的关系。

3.光电开关校准:在电机的旋转轴上安装一个光电开关,当电机旋转到一个已知的位置时,光电开关会触发一个信号。

控制器通过检测到这个信号,记录下此时编码器输出的数值作为零位。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综合以上多种方法进行编码器的零位校正,以确保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总之,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效应,通过控制电机的定子线圈和转子线圈之间的电磁场来实现转矩产生和运动控制。

编码器的零位校正方法是为了确保电机的角度位置控制的精确性。

各种编码器校正方式

各种编码器校正方式

各种编码器校正方式
刘剑文
【期刊名称】《电梯工业》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一、增量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在此讨论中,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号为方波信号,又可以分为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和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具备两相正交方波脉冲输出信号A和B,以及零位信号Z;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除具备ABZ输出信号外,还具备互差120度的电子换相信号UVW,UVW各自的每转周期数与电机转子的磁极对数一致。

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的UVW电子换相信号的相位与转子磁极相位,或日电角度相位之间的对齐方法如下:
【总页数】3页(P69-71)
【作者】刘剑文
【作者单位】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广州5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383.6
【相关文献】
1.增量式编码器安装误差校正 [J], 甘时霖;张磊;杨文剑;刘旭东
2.PMSM转子位置复合检测与编码器校正方法 [J], 王要强;马小勇;秦明;曹冲
3.基于RFID的港口机械行走编码器自动校正方法 [J], 杨波;王雄;郄洪涛
4.基于游标细分电感式编码器的误差分析与校正 [J], 丁红昌;刘志鹏
5.高炉主卷料车行程编码器快速校正方法的研究与实施 [J], 许金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编码器校正方式:增量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在此讨论中,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号为方波信号,又可以分为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和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具备两相正交方波脉冲输出信号A 和B,以及零位信号Z;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除具备ABZ输出信号外,还具备互差120度的电子换相信号UVW,UVW各自的每转周期数与电机转子的磁极对数一致。

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的UVW电子换相信号的相位与转子磁极相位,或曰电角度相位之间的对齐方法如下: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2.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Z信号;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U相信号跳变沿,和Z信号,直到Z信号稳定在高电平上(在此默认Z信号的常态为低电平),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Z信号都能稳定在高电平上,则对齐有效。

撤掉直流电源后,验证如下:1.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2.转动电机轴,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编码器的Z信号也出现在这个过零点上。

上述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即与电机UV线反电势的相位零点对齐,由于电机的U相反电势,与UV线反电势之间相差30度,因而这样对齐后,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U相反电势的-30度相位点对齐,而电机电角度相位与U相反电势波形的相位一致,所以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的-30度点对齐。

有些伺服企业习惯于将编码器的U相信号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的零点直接对齐,为达到此目的,可以:1.用3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接成星型,然后将星型连接的3个电阻分别接入电机的UVW三相绕组引线;2.以示波器观察电机U相输入与星型电阻的中点,就可以近似得到电机的U相反电势波形;3.依据操作的方便程度,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或者编码器外壳与电机外壳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和电机U相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最终使上升沿和过零点重合,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完成对齐。

由于普通增量式编码器不具备UVW相位信息,而Z信号也只能反映一圈内的一个点位,不具备直接的相位对齐潜力,因而不作为本讨论的话题。

绝对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绝对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对于单圈和多圈而言,差别不大,其实都是在一圈内对齐编码器的检测相位与电机电角度的相位。

早期的绝对式编码器会以单独的引脚给出单圈相位的最高位的电平,利用此电平的0和1的翻转,也可以实现编码器和电机的相位对齐,方法如下: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2.用示波器观察绝对编码器的最高计数位电平信号;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最高计数位信号的跳变沿,直到跳变沿准确出现在电机轴的定向平衡位置处,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跳变沿都能准确复现,则对齐有效。

这类绝对式编码器目前已经被采用EnDA T,BiSS,Hyperface等串行协议,以及日系专用串行协议的新型绝对式编码器广泛取代,因而最高位信号就不符存在了,此时对齐编码器和电机相位的方法也有所变化,其中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是利用编码器内部的EEPROM,存储编码器随机安装在电机轴上后实测的相位,具体方法如下:1.将编码器随机安装在电机上,即固结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以及编码器外壳与电机外壳;2.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3.用伺服驱动器读取绝对编码器的单圈位置值,并存入编码器内部记录电机电角度初始相位的EEPROM中;由于此时电机轴已定向于电角度相位的-30度方向,因此存入的编码器内部EEPROM中的位置检测值就对应电机电角度的-30度相位。

此后,驱动器将任意时刻的单圈位置检测数据与这个存储值做差,并根据电机极对数进行必要的换算,再加上-30度,就可以得到该时刻的电机电角度相位。

这种对齐方式需要编码器和伺服驱动器的支持和配合方能实现,日系伺服的编码器相位之所以不便于最终用户直接调整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不肯向用户提供这种对齐方式的功能界面和操作方法。

这种对齐方法的一大好处是,只需向电机绕组提供确定相序和方向的转子定向电流,无需调整编码器和电机轴之间的角度关系,因而编码器可以以任意初始角度直接安装在电机上,且无需精细,甚至简单的调整过程,操作简单,工艺性好。

如果绝对式编码器既没有可供使用的EEPROM,又没有可供检测的最高计数位引脚,则对齐方法会相对复杂。

如果驱动器支持单圈绝对位置信息的读出和显示,则可以考虑: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2.利用伺服驱动器读取并显示绝对编码器的单圈位置值;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经过上述调整,使显示的单圈绝对位置值充分接近根据电机的极对数折算出来的电机-30度电角度所应对应的单圈绝对位置点,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上述折算位置点都能准确复现,则对齐有效。

如果用户连绝对值信息都无法获得,那么就只能借助原厂的专用工装,一边检测绝对位置检测值,一边检测电机电角度相位,利用工装,调整编码器和电机的相对角位置关系,将编码器相位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相互对齐,然后再锁定。

这样一来,用户就更加无从自行解决编码器的相位对齐问题了。

个人推荐采用在EEPROM中存储初始安装位置的方法,简单,实用,适应性好,便于向用户开放,以便用户自行安装编码器,并完成电机电角度的相位整定。

正余弦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普通的正余弦编码器具备一对正交的sin,cos 1Vp-p信号,相当于方波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的AB正交信号,每圈会重复许许多多个信号周期,比如2048等;以及一个窄幅sin、cos信号外,还具备一对一圈只出现一个信号周期的相互正交的1Vp-p的正弦型C、D信号,如果以C信号为sin,则D信号为cos,通过sin、cos信号的高倍率细分技术,不仅可以使正余弦编码器获得比原始信号周期更为细密的名义检测分辨率,比如2048线的正余弦编码器经2048细分后,就可以达到每转400多万线的名义检测分辨率,当前很多欧美伺服厂家都提供这类高分辨率的伺服系统,而国内厂家尚不多见;此外带C、D信号的正余弦编码器的C、D信号经过细分后,还可以提供较高的每转绝对位置信息,比如每转2048个绝对位置,因此带C、D信号的正余弦编码器可以视作一种模拟式的单圈绝对编码器。

采用这种编码器的伺服电机的初始电角度相位对齐方式如下: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2.用示波器观察正余弦编码器的C信号波形;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C信号波形,直到由低到高的过零点准确出现在电机轴的定向平衡位置处,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过零点都能准确复现,则对齐有效。

撤掉直流电源后,验证如下:1.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C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2.转动电机轴,编码器的C相信号由低到高的过零点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

这种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此时C信号的过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的-30度点对齐。

如果想直接和电机电角度的0度点对齐,可以考虑:1.用3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接成星型,然后将星型连接的3个电阻分别接入电机的UVW三相绕组引线;2.以示波器观察电机U相输入与星型电阻的中点,就可以近似得到电机的U相反电势波形;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的C相信号由低到高的过零点和电机U相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最终使2个过零点重合,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完成对齐。

由于普通正余弦编码器不具备一圈之内的相位信息,而Index信号也只能反映一圈内的一个点位,不具备直接的相位对齐潜力,因而在此也不作为讨论的话题。

如果可接入正余弦编码器的伺服驱动器能够为用户提供从C、D中获取的单圈绝对位置信息,则可以考虑: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2.利用伺服驱动器读取并显示从C、D信号中获取的单圈绝对位置信息;3.调整旋变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经过上述调整,使显示的绝对位置值充分接近根据电机的极对数折算出来的电机-30度电角度所应对应的绝对位置点,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上述折算绝对位置点都能准确复现,则对齐有效。

此后可以在撤掉直流电源后,得到与前面基本相同的对齐验证效果:1.用示波器观察正余弦编码器的C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2.转动电机轴,验证编码器的C相信号由低到高的过零点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

如果利用驱动器内部的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以存储正余弦编码器随机安装在电机轴上后实测的相位,具体方法如下:1.将正余弦随机安装在电机上,即固结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以及编码器外壳与电机外壳;2.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3.用伺服驱动器读取由C、D信号解析出来的单圈绝对位置值,并存入驱动器内部记录电机电角度初始安装相位的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中;4.对齐过程结束。

由于此时电机轴已定向于电角度相位的-30度方向,因此存入的驱动器内部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位置检测值就对应电机电角度的-30度相位。

此后,驱动器将任意这种对齐方式需要伺服驱动器的在国内和操作上予以支持和配合方能实现,而且由于记录电机电角度初始相位的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位于伺服驱动器中,因此一旦对齐后,电机就和驱动器事实上绑定了,如果需要更换电机、正余弦编码器、或者驱动器,都需要重新进行初始安装相位的对齐操作,并重新绑定电机和驱动器的配套关系。

旋转变压器的相位对齐方式旋转变压器简称旋变,是由经过特殊电磁设计的高性能硅钢叠片和漆包线构成的,相比于采用光电技术的编码器而言,具有耐热,耐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