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合集下载

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自然保护区边界管理规定

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自然保护区边界管理规定

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自然保护区边界管理规定1. 引言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用于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景观的特殊区域。

为了更好地管理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制定一系列管理办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自然保护区边界管理规定,旨在确保自然保护区的边界明确、规范管理,并最大程度减少对自然区域的人为干扰。

2. 自然保护区边界管理规定的重要性•边界模糊:保护区边界模糊不清,容易引发非法采伐、非法捕捞等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边界争议:边界划定不明确容易引发争议,导致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受阻;•边境交通:自然保护区边界与周边地区迅速发展,容易引发大规模的人工交通流量,对自然保护区造成威胁;•非法活动:自然保护区边境地带容易成为非法活动的场所,如盗猎、盗伐等,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制定自然保护区边界管理规定,成为保护区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推进自然保护区高效管理、构建和谐自然环境的必然要求。

3. 自然保护区边界管理规定的原则3.1 依法依规自然保护区边界管理规定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参照《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自然保护区边界管理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3.2 全面考虑自然保护区边界管理规定应全面考虑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生态和文化等因素,确保边界的划定工作考虑到自然保护区的整体利益,不对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和物种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3.3 参与共享自然保护区边界管理规定的制定应广泛征求相关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包括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当地政府、民众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等,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充分尊重和平衡。

3.4 科学合理自然保护区边界管理规定的划定应基于充分的科学研究和调查,确保划定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4. 自然保护区边界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4.1 边界划定自然保护区边界的划定应基于科学研究和调查,结合地理、生态、文化等多个因素综合考虑,并制定明确的划定方案和程序。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为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环境,这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但与此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管理不合理、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管理能力不足等。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我们需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问题1.资源管理不合理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包括动植物、土地和水资源等,由于管理人员的不当操作和监管不到位,导致一些资源被滥用或者浪费。

比如一些濒危动植物受到非法捕猎、乱砍滥伐,土地资源被过度开发等情况层出不穷。

2.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一些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管理能力不足,导致环境保护措施无法有效实施。

这导致了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逐渐受到破坏,如水质受到污染、土壤退化、生物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等。

3.管理能力不足自然保护区内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管理事务的不得力。

一些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缺乏加强自身管理能力的意识,无法全面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

二、对策分析对于资源管理不合理的问题,应该加强自然保护区内资源的管理,建立起完善的资源保护机制,严格限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建立监测机制,对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制止非法捕猎和乱砍滥伐等行为。

2.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为了解决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问题,应该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内环境污染源的管理力度,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管,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3.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为了解决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应该加强自然保护区内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高。

建立健全的管理队伍,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和责任心,确保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

通过以上对策分析和措施实施,可以有效解决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改善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状况,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自然保护区管理规范

自然保护区管理规范

自然保护区管理规范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它们的管理规范非常重要,决定着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本文将介绍自然保护区管理规范的几个关键方面。

一、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划定 1. 建设目标: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目标应明确,明确保护区的生态价值、物种多样性和自然景观。

2. 划定范围:根据环境评估和生态系统需求,明确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并确保边界合理、科学。

二、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保护 1. 生态监测:建立科学的生态监测体系,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进行实时跟踪,了解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2. 物种保护:采取措施保护濒危物种和其栖息地,禁止非法捕猎、捕捞和非法贸易活动。

三、自然保护区资源利用 1. 可持续利用: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利用原则,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满足社会经济的需求。

2. 引导规划:制定资源利用规划,引导合理利用自然保护区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

四、自然保护区管理与监督 1. 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自然保护区的日常管理和决策。

2. 监督机制: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和审查,确保规范执行。

五、自然保护区教育与宣传 1. 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提高大众对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2. 教育宣传:组织相关培训、讲座和宣传活动,加强对公众和游客的环保教育,宣传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六、自然保护区应急管理 1. 应急预案:制定自然保护区的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如火灾、盗猎等,保障人员的安全和自然环境的保护。

2. 紧急处置:建立与相关部门的联络机制,及时调动资源,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降低环境保护和人员安全的风险。

七、自然保护区网络建设 1. 联合治理:与周边自然保护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联合治理计划,实现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

2. 数据共享:建立自然保护区信息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产和自然景观,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而划定的特定区域。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办法。

一、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的设立黑龙江省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具有重要生态、科学、文化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产和自然景观。

设立自然保护区应当经过科学论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请批准。

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界限应当根据保护对象的特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科学合理地划定。

二、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的管理1、管理机构:自然保护区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自然保护区的日常管理、保护和科研等工作。

管理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

2、管理制度:自然保护区应当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资源保护、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生态修复等。

同时,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3、资金保障: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经费应当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并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国家有关资金支持。

同时,也可以通过社会捐赠等方式筹集资金。

4、社区参与:自然保护区应当积极引入当地社区参与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5、巡护监测:自然保护区应当定期进行巡护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

同时,应当加强对保护对象的监测和研究,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6、生态修复:自然保护区应当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采取措施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可以采用植被恢复、水域治理、野生动物救助等方式进行修复。

7、宣传教育:自然保护区应当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材料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

8、国际合作: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还可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可以通过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合作项目等方式进行国际合作。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自然保护区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监督执法不到位、科研力量不足、社会参与度低和国际合作不够紧密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加强监督执法力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加社会参与度和加强国际合作。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在未来,我们需要不断完善保护区管理机制,加强各方合作,共同推动自然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监督执法、科学研究、社会参与、国际合作、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殊区域,旨在保护珍稀动植物、维持生态平衡、并为未来世代留下健康的自然环境。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发展的加速,自然保护区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自然保护区存在资源匮乏、监督执法不力等管理问题。

一些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缺乏足够的经费和人力资源,导致无法有效监督保护区内的生物资源,容易发生违法破坏行为。

一些地方政府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重视不够,导致保护工作不到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着科学研究不足、社会参与度低等问题。

一些自然保护区缺乏相关科学研究支持,导致无法有效制定保护计划和政策。

社会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参与度不高,缺乏环保意识和行动,无法形成广泛的保护合力。

自然保护区管理面临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中关于的内容。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应对策略,旨在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一、剖析当前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本原因,为后续提出对策提供理论支撑。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揭示管理中的短板和不足,为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对策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二、提出针对性对策,在加强监督执法、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社会参与度、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自然保护区指经国家批准设立的、依法实施自然保护、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的一定区域;自然保护区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第四条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和划定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和科学依据,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五条自然保护区管理原则包括生态优先、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国家实施自然保护区划定的科学性、合法性和公正性原则。

第七条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保证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

第二章自然保护区的划定与管理第八条自然保护区划定应参照国家自然保护区规划,采取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方法,明确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基本功能。

第九条划定自然保护区应征求相关部门、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并在公示期间收集相关材料。

第十条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是自然和文化价值非常重要、独特和脆弱的地区,限制人类活动并进行特殊管理和保护。

第十一条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划定后,相关权益人必须依法撤离和搬迁,并给予合理补偿和安置。

第十二条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禁止进行违法违规活动,如采集、捕捞、砍伐、放牧等;禁止破坏或改变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和动植物群落的原始状态。

第十三条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是为了保护核心区而设立的,限制发展和勘察活动,减少对核心区的人为干扰。

第十四条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是为了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开展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活动。

附件:1.《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规定》2.《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管理实施办法》法律名词及注释:1.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生物体之间的遗传差异、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自然保护区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保护区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就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是需要不断完善的,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许多地方的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

一些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权较为分散,导致管理方式不统一,工作难以协调。

对策:应当加强政府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加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自然保护区的协调。

建立符合国情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明确保护区的管理职责和权限,提高对保护区的投入,完善保护区的管理机构,推进科学的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

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认识自然保护区,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前沿的科技知识。

现实中,一些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和技能,面对各种问题无法及时妥善处理。

对策: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和工作素质,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注重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

三、保护区监管不严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需要严格监管,但是现实中,一些管理人员在保护区内执法不严格,对违法者不作为,导致保护工作效果不佳。

对策:加大监管力度,增强自然保护区的执法力量,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科技监管的应用,依法打击破坏行为,严肃追究责任,加大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从而保证自然保护区的安全和完整。

四、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但在现实生活中,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利益而放弃生态环境保护。

对策:建立科学的生态环保机制,制定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政策,以生态保护为重点,提高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导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五、人员冲突影响保护工作自然保护区内存在着一些居民,和旅游人员等,他们与保护区内的管理人员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一些矛盾导致保护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

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

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

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第一节概述1.1 背景介绍自然保护区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地,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自然保护区的土地管理是保护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2 目的与意义本文旨在规范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保障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绿色发展。

第二节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原则2.1 合理利用自然保护区土地应当在最大限度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2.2 生态保护必须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原生态环境,严禁任何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

2.3 生态修复对于受到损坏的自然生态环境,应当及时进行修复和恢复,最大程度地还原原生态景观。

第三节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措施3.1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和规划要求,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各类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管理目标。

3.2 禁止开发范围划定明确自然保护区内的禁止开发范围,主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3.3 合理开发范围制定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和资源特点,划定合理的开发范围限度,限制开发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3.4 严格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巡视监测,严格惩处违法行为,保障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

第四节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的意义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的规范性对于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土地管理办法可以有效减少生态环境破坏,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维护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

结语自然保护区土地是国家重要的生态资源,当前自然环境持续恶化的情况下,规范和加强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办法,才能保障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自然保护区管治规章制度范文(三篇)

自然保护区管治规章制度范文(三篇)

自然保护区管治规章制度范文自然保护区是国家对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进行长期有效保护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生态平衡、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保护工作,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治规章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自然保护区管治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进行探讨,以期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自然保护区设立与调整1. 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和调整必须经过详尽的科学研究、论证和评估,确保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 设立新的自然保护区应充分考虑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的特点和敏感性,确保栖息地的完整和保护对象的安全。

3. 调整自然保护区界线时,应兼顾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原则,确保保护对象的生存和发展,并向社会公众充分征求意见。

二、自然保护区管理与保护1. 自然保护区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和先进的管理设施,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2. 管理机构应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和监测工作,形成科学的基础数据和信息,为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3.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保护应以保护为主导,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保护对象的需要,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和保护措施。

4. 针对自然保护区内的不同生态系统和保护对象,制定相应的管理与保护方案,明确各方责任,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三、自然保护区的监督与执法1. 自然保护区的监督与执法工作应建立健全,确保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和保护措施的有效落实。

2. 管理机构应定期组织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将检查情况向上一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主动公示。

3. 对于违法行为和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行为,应采取有效的执法手段,依法追究责任,维护自然保护区的安全和稳定。

四、自然保护区的社会参与1. 自然保护区管理与保护应加强社会参与,形成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合力,提高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 管理机构应定期组织保护区内外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升其保护意识和环境意识,增强其参与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而设立的特殊区域,然而在管理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是其管理的基础,但在实践中,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总体上缺乏科学性,立法不完善,规章制度不健全。

其表现为:管理体制不合理,未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预案;管理机构权责界定不明确,管理人员素质欠缺,基层管理粗放。

针对这一问题,应建立科学的法规体系,制定更为细致化的管理规章制度,加强科技的应用和基层能力建设,确保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

二、威慑措施不足自然保护区管理主要任务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但实际情况中,由于自然保护区内涉及利益关系较为复杂,一些非法侵入进入保护区开采矿石、盗砍珍贵树木等行为时有发生。

目前,自然保护区管理对于这些行为的威慑措施不足,一些犯罪分子甚至非法猎杀珍稀动物。

对此,应采取更为严厉的监管措施,例如加大巡查、设立监控和检查点,并强化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使自然保护区内的犯罪行为受到威慑。

三、科学监测体系薄弱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科学监测体系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但目前,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科学监测体系薄弱,监测的覆盖范围太小,监测技术手段也没有实现最佳化。

因此,应该建立完善的科学监测机制,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进行监测,收集、整理、分析和统计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数据,为后续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社会参与不够自然保护区管理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然而在现实中,社会参与不够,民众对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自然保护区内各种非法侵占行为屡禁不绝。

因此,应该加强宣传力度,使广泛的社会大众增强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形成共建共管自然保护区的良好氛围,鼓励公众对于自然保护区保护和管理提供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法规制度和管理机制,加强监测和打击非法侵入等行为,促进社会大众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可有效解决自然保护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护好宝贵的自然资源,确保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

自然保护区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

自然保护区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而设立的一种特殊保护区域。

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还在于保护珍贵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然而,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自然保护区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管理自然保护区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首先,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地区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点是保护和恢复受损生态系统,提升保护区的生态功能。

例如,通过保护和恢复湿地,可以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加强对保护区内物种的监测与研究,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保护措施。

因此,自然保护区管理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某一物种或是某一地区的生态系统,更是为了维护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

其次,自然保护区管理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自然保护区通常位于人类聚集区附近,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如何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难题。

一方面,自然保护区管理者需要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限制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的影响。

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积极参与社区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在满足当地居民基本生计需求的前提下,培养当地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为了更好地管理自然保护区,建立和完善保护区管理制度尤为重要。

保护区管理机构需要拥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具备科学、全面的保护区管理知识。

他们需要通过制定详细的保护区规划和管理计划,明确各项管理任务和责任,并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保护区内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例如,通过科学制定巡护制度和巡护路线,保障保护区的安全。

建立并完善巡护机制、科学研究机制和保护区监测系统,提高管理效能和效果。

最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也需要国际合作,加强多方合作互动,共同面对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

自然保护区管理措施

自然保护区管理措施

自然保护区管理措施一、建立科学规划与管理制度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与管理制度,以确保保护区内各种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和物种的多样性。

这包括制定保护区划定、边界明确、管理和监测等方面的管理规定。

二、加强保护区边界管理保护区边界的管理是保护区的基础,需要建立完善的保护区标识设施,设置标志牌和警示牌,以确保保护区的边界不受侵扰。

同时,加强边界巡逻和监测力度,禁止非法狩猎、采伐、开垦等破坏性行为。

三、设立巡护站和巡护队伍建立巡护站和巡护队伍是加强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方式,通过设立巡护站,方便巡护人员居住,并提供工具和设备。

同时,组建巡护队伍,进行定期巡护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四、加强监测与监管保护区的监测与监管是保护区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监测各种生物物种、植被、土壤、水质等因素,及时发现生态环境变化和潜在威胁。

建立监测台站和设备,进行科学数据采集和分析,为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

五、加强宣传与教育保护区的宣传与教育是加强公众环保意识的关键环节。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保护区价值和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公众参与和支持度。

建立保护区志愿者队伍,组织环保公益活动,培养和引导公众绿色生态意识。

六、加强物种保护与野生动植物保护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是自然保护区最宝贵的财富,保护和恢复野生动植物种群是保护区管理的核心任务。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濒危物种、控制入侵物种,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七、推进生态扶贫生态扶贫是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使当地居民从中受益,增加其对保护区的支持和参与。

同时,加强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其环保意识和保护意识。

八、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开展保护区间的经验交流,分享管理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等共同挑战。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1. 引言1.1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而设立的特定区域,但在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管理者无法有效地监管和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

人为干扰频繁,包括非法砍伐、盗猎等行为,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资源调配不均衡也是一个问题,有些自然保护区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

缺乏科学的监测手段使得管理者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加强监管力度。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加强资源调配,保证自然保护区有足够的经费和技术支持。

应该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预防问题。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需要加强管理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初衷,让珍稀物种得到有效保护,让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和维护。

2. 正文2.1 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是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许多保护区中,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管理效率低下,监督不到位,规章制度不明确等问题普遍存在。

许多保护区缺乏科学的管理规划和制度建设,导致管理工作无法有序进行。

管理人员之间的责任分工不清晰,管理流程不透明,导致管理工作难以落实。

一些保护区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规章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缺乏相关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容易导致管理混乱、决策失误、资源浪费等问题。

部分保护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管理行为不够规范,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为解决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需要加强保护区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有效的管理规划和制度体系,明确管理职责和工作流程,切实加强对各类管理活动的监督、评估和反馈机制。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系,严格规范管理行为,明确管理标准和规范,确保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试行)为进一步规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各种功能,制订本导则。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参照执行。

一、目标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目标明确,资源本底清楚,管护设施完备,管理队伍专业,管理制度健全,规划科学合理,社区协调发展,资源管护、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保护成效显著。

二、规范化建设(一)总体要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项建设应符合本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要求,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和自然遗迹的保护和管理。

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应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

建设内容和规模应与自然保护区的类型、面积大小、保护对象特征以及管理目标相适应,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相协调,不得盲目求大、求全、求高档。

自然保护区各项建设应同当地的自然景观和谐一致,并体现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尽量采用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区内的供电等线路应尽量地下铺设。

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各项设施设备,不得重复建设。

管护、科研、宣教、办公设施尽可能集中建设,并兼顾各项功能。

自然保护区内建设动物救护站(中心、点)、珍稀植物繁育场圃、涉及地质遗迹保护的建设项目以及开展生态恢复工程的,应进行科学论证。

自然保护区各项建设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保护区应在办公用房、保护管理站(点)、界碑界桩、宣传牌等位置尽可能使用自然保护区区徽。

(二)管护设施建设1、保护管理站(点)自然保护区应设立保护管理站(点)。

保护管理站(点)数量及其管理范围应该确保工作人员能够迅速控制进出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交通路口,到达保护区内主要人为活动区域。

保护管理站(点)的设置应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主要保护对象的分布、保护管理任务、自然地理条件、交通条件、人为活动特别是居民点的分布状况确定。

保护管理站(点)应当建立在居民点、人为活动频繁地区及人员和车(船)经常进出自然保护区的道路路口或其他要塞处。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与管理模式探讨研究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与管理模式探讨研究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与管理模式探讨研究在当今社会,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成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和提供生态服务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深入探讨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并对其管理模式进行研究。

一、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1、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和避难所。

它们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包括独特的生态系统、特殊的生境和丰富的食物资源。

在保护区内,物种能够繁衍、进化,保持着基因的多样性。

例如,我国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为大熊猫这一珍稀物种提供了关键的生存空间,使其种群数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2、维护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其中每个物种都在生态链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

自然保护区能够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确保食物链的正常运转,维持生态平衡。

比如,森林保护区有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湿地保护区能够净化水质、蓄水防洪。

3、提供生态服务自然保护区为人类提供了多种重要的生态服务。

它们能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同时,保护区内的森林、河流等还能够蓄水保土,防止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

此外,自然保护区也是旅游和休闲的好去处,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机会。

4、促进科学研究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生态、生物、地质等多学科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科学家可以在其中研究物种的生态特征、行为习性、进化过程,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模式1、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承担着主要的管理责任,包括制定法律法规、规划保护区的范围和功能分区、投入资金进行保护和建设等。

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具有权威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地保障保护区的保护目标得以实现。

但这种模式也可能存在资金不足、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

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的现状与管理

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的现状与管理

(3)生态保护综合协调机制
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规定国务院环境 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和野生植物的综合管理工作.
同时针对一个特定的保护区而言,保护区有相应的主管部门, 而保护区内不同的资源,又有相应的主管部门,这些主管部门可能 会与保护区的主管部门不同。 (4)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和人员 目前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独立的管理机 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护区共建一个管理机构;与其他管理机构 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机构隶属于政府职能部门,为该部门的 一个科(或股);管理机构隶属于主管部门下属的企事业单位等。
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的现状与 管理
一、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体系
1、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的概念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保护地(protected area)定义为: 通过法律及其他有效方式,特别用以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自然 及文化资源的陆地或海洋。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被定义为保护各种生态系统 或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濒临灭绝的野生生物,以及保 护自然历史遗产而划定的特殊的自然地域。 自然保护区中,既包括各种自然地带中各种生态系统的代表,又 包括一些珍贵、稀有动植物种类的主要分布区,候鸟繁殖、越冬场 所和迁徙停息的驿站,以及饲养、栽培品种的野生近缘种的集中产 地。自然保护区的内涵还包括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质剖面、化石 产地、冰川遗迹、地质地貌、瀑布、温泉、火山口、陨石所在地、 海岛等,甚至包括风光优美的自然风景名胜区、特殊的农业耕作区
国家林业局、农业部下属渔业局分别主管全国陆生、
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第八条规定国务院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林区内野生植物和林区外珍贵野生树木 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其他野生植物 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建设行政部门负责城市园林、风景名胜区 内野生植物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对全国野生 植物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和监督。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照职务分 工负责有关的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对于这些被保护的生物,分别也 有相应的主管部门来负责执法。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如何管理自然保护区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如何管理自然保护区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如何管理自然保护区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之一。

作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者,他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维护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

本文将就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如何管理自然保护区进行论述。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为了有效地管理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这包括确定管理目标、制定管理规划和管理措施等。

他们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如保护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等,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同时,科学的管理规划和措施也需要与相关部门和组织进行协调合作,形成多方合力来保护自然保护区。

二、加强巡查执法巡查执法是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管理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手段。

他们需要定期巡查自然保护区,查看是否有违规行为,如乱砍滥伐、非法捕猎等。

对于发现的违规行为,他们需要及时制止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此外,巡查执法还有助于及早发现自然灾害等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保护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三、开展科学研究和监测科学研究和监测是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管理自然保护区的重要工作内容。

他们需要进行动植物种群调查、生境评估等科学研究,以了解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状况、生物多样性等情况。

通过科学研究的结果,可以为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和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监测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种群变化也是必要的,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开展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管理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手段之一。

他们需要向公众普及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增强公众对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他们可以引导公众形成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和行为,推动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五、加强国际合作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保护自然保护区的合作项目。

通过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水平和管理效能。

2024年自然保护区管治规章制度(三篇)

2024年自然保护区管治规章制度(三篇)

2024年自然保护区管治规章制度第一条为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根据《____森林法》、《____野生动物保____》、《____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保护区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____,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保护区属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范围涉及坪乡和长铺子乡,总面积____公顷。

第四条保护区实行____所有的林权制度,保护区林地和林木的所有权均属当地____。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以下简称管理处)是保护区的管理机构,依法负责保护区的具体管理工作。

管理处下设公安派出所,接受管理处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双重领导,维护区内生产生活秩序。

根据工作需要,管理处可聘请有经验的林农和其他专业人员从事保护区的护林巡查、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护林哨卡守卡值岗以及其他管理作业等工作。

第五条管理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职责是。

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编制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建设发展规划以及各项管理制度,并经规定程序审批后____实施;保护和管理区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____开展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调查自然资源并建立档案,保存和拯救区内珍贵稀有生物物种,____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和生态环境监测,依法查处破坏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违规、违法和犯罪行为,在不影响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____开展参观、旅游等活动。

第六条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应当坚持全面规划、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有关职能部门和当地乡、村____要按照各自的职责,采取有效措施,配合管理处做好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第七条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双份)

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双份)

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第一条:总则1.1 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土地管理,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维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1.2 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自然保护区的土地管理。

1.3 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严格管理的原则。

第二条:土地权属与规划2.1 自然保护区的土地权属归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自然保护区的土地。

2.2 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应当依法划入自然保护区规划范围内,并按照自然保护区规划进行管理。

2.3 自然保护区规划应当根据自然保护区的性质、保护目标、生态状况等因素制定,并报请上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条:土地保护与利用3.1 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应当严格保护,禁止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3.2 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应当按照规划进行合理利用,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

3.3 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应当符合自然保护区规划,不得违反自然保护区保护目标。

第四条:土地管理4.1 自然保护区的土地管理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负责。

4.2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土地的监管。

4.3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对自然保护区土地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五条:法律责任5.1 违反本办法规定,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自然保护区土地的,由土地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5.2 违反本办法规定,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由环境保护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5.3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改变自然保护区土地用途的,由土地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六条:附则6.1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6.2 本办法的解释权归国家土地管理部门。

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中介服务合同目录:一、总则二、土地权属与规划三、土地保护与利用四、土地管理五、中介服务内容六、甲方权利与义务七、乙方权利与义务八、违约责任与处罚九、附则十、附件一、总则1.1 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土地管理,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维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平衡,甲方(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与乙方(中介服务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吉林长白山
▲ 福建武夷山
▲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宝库
▲ 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诗画境地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侯鸟乐园
类 型
自然生态系统类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 荒漠生态系统类型 内陆湿地和 水域生态系统类型 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 野生生物类 野生动物类型 野生植物类型 自然遗迹类 地质遗迹类型 古生物遗迹类型 合 计
数 量
数量/个 占总数 /%
面 积
面积 /×104hm2 占总面积/%
1371 1056 42 24 196 53 501 379 122 127 101 26 1999
68.58 52.83 2.1 1.2 9.8 2.65 25.06 18.96 6.1 6.35 5.05 1.3 100
9665.82 2958.24 338.1 3843.18 2391.83 134.47 4572.53 4345.76 226.77 159.7 115 44.69 14398.05
生物学、环境科学及资源科学等学科的教学和研 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成为设立在大自然中 的天然实验室。
4.向广大公民进行自然保护 和环境教育的活的博物馆和讲坛
除少数绝对保护地域外,一般自然保护区都
可以接纳一定数量的青少年、学生和旅游者到自 然保护区来参观和游览。通过自然保护区的自然 景观、展览馆及各种视听材料以及精心设计的导 游路线等,可使参观者极大提高环境意识和科学 文化素质。
①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主要保护野生动物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动 物和重要经济动物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 ②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主要保护野生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植物和 重要经济植物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
`
自 然 遗 第迹 三类 类自 别然 保 护 区
①地质遗迹类型自然保护区。
主要保护特殊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奇特 地质景观、珍稀矿物、奇泉、瀑布、地质
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生态系统类型 自然保护区)
生物型 自然保护区
自然历史遗迹型 自然保护区
自然风景型 自然保护区
2.自然保护区类型的划分依据
按保护广度,可分为:
①全面保护对象(保护生态系统);
②部分保护对象(保护遗传资源); ③特别保护对象(保护濒危、孑遗物种等)。
3.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在国际上,世界保护联盟在专文“保护区的类型、 目标和标准”中论述了10种类型: 科研保护区(scientific reserves) 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s) 自然遗迹(natural monuments) 自然管护区(nature conservation reserves) 资源保护区(resources reserves) 保护景观(protected landscapes) 人文保护区(anthropological reserves) 多功能保护区(multiple use management areas) 生物圈保护区(biosphere reserves) 世界遗产地(world heritage sites)
中央一级 地方一级 基层
负责制定和发布方针/法律/政策, 负责宏观指导、监督检查和协调管理
贯彻行中央,具体监策领 导机构
职能 管理部门 行政 管理系统
基 层 管 理 机

宣传教育、基本建设、 人事财务、办公室等 科研科、科研所、 监测站、博物馆等
自然保 护区 管理局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 野生生物类 野生动物
28
25 229
61
26 258
145.22
37.65 2280.14
257.40
51.01 2475.24
野生植物
自然遗迹类 地质遗迹 古生物遗迹 合 计
67
43 1 799
77
51 7 926
6.在改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等方面发挥作用
在一些河流的源头、上游建立的保护区,在 重要的公路、铁路的两侧建立的防风林或防沙林, 是自然保护区的一种特殊类型。它们可以直接起 到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在一些生态 系统比较脆弱的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于该地 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阅读材料:
广东省鼎湖山——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2004
在我国众多自然保护区中,吉林长白山、 四川卧龙、贵州梵净山、湖北神农架、广东鼎 湖山、福建武夷山、新疆博格达峰、内蒙古锡 林郭勒等21处自然保护区加入了国际生物圈保 护组织。吉林向海、黑龙江扎龙、湖南洞庭湖、 江西翻阳湖、青海鸟岛、海南东寨港等21处自 然保护区被列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 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是任何自然保护区管 理中的核心内容和首要任务。因为它将直接关系 到自然保护区的生存和价值。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自然保护区
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荒漠生态系统类型 自然保护区
内陆湿地和 水域生态系统类型 自然保护区
三 江 自 然 保 护 区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江平原野生生物特有基因库”
海洋和 海岸生态系统类型 自然保护区
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
野 生 生 第物 二类 类自 别然 保 护 区
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一章第二条规定: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
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 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
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
管理的区域。
1.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
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的、
近自然的、半自然的、人工的以及破坏或退化后 能够恢复的生态系统;保护濒危、孑遗、珍稀的 遗传物种资源;保护山地、河流、水源;保护国 家和地方公园及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等。
科研科普 管理系统
公安保卫 管理系统
开发经营 管理系统
管理处、管理站、 公安派出所等
种植、养殖场、加工厂、 旅游管理、开发贸易等
从法律角度来看,自然保护区是依法建立起来的享有 被法律保护的地域。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对自然保护进 行建设和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如《环 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 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另外,还必须根据国家的 有关法规以及各地方、各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现状、面积 大小等实际情况,制定出地方性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法规 和条例。这些管理法规和条例必须明确规定自然保护区的 性质,保护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确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体制,管理机构的职责,以及旅游、经营开发必须服从保 护的原则,并提出加强保护的具体措施。为保证法制管理 的顺利进行,自然护区要建立执法的专门机构,配臵执法 人员,行使对自然保护区的治安与保护。
• 第三类别是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主要以特殊意义
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等作为保护对象。



量(个) 1997年底 419 20 7

积(万公顷) 1997年底 1556.18 197.19 3006.72
1995年底 381 17 8
1995年底 1463.75 131.99 3014.69
自然生态系统类
二、自然保护区管理 的主要途径与内容
经济 社会 自然 工程技术 ……
自然保护区管理
行政 治安 法律 经济 ……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系分为中央、地方 和自然保护区三级。中央一级主要负责制定和发 布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负责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宏观指导、监督检查和协 调管理。地方人民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是二级管 理层次,其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中央制定的关于 自然保护区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具体 监督指导基层管理机制的管理工作。基层自然保 护区管理机构是第三级层次,它的职责是在所管 辖的自然保护区内具体实施建设和管理工作。
5.某些自然保护区可为旅游提供一定的场地
由于自然保护区通常都保存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珍贵的动植物或地质剖面、 火山遗迹等,对旅游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特别是 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自然保护区,更是游客 向往之地。在不破坏自然保护区的条件下,划出一 定范围,有限制地开展旅游事业,可使游客在旅游 过程中不仅享受到自然界的美,而且也受到了一定 的环境教育。这种把寓教育于其中的旅游事业已经 在许多国家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2.各种生态系统 以及生物物种的天然贮存库
自然保护区正是为人类保存了这些物种及其赖 以生存的环境。特别是对一些濒危和珍稀的物种
的继续生存和繁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此意 义上说,自然保护区保存的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 资源将是人类未来的财富和资源。
3.理想的科学研究基地 和教学实习场所
自然保护区保持着完整的生态系统、丰富的 物种、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这为进行生态学、
灾害遗迹等。
②古生物遗迹类型自然保护区。 主要保护古人类、古生物化石产地和活动 遗迹等。
1.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
在各种自然地带保留下来的、具有代表性的、 被划为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的天然生态系统或景 观地段,则是极为珍贵的自然界的原始“本底”。 它们可以用来衡量人类活动对自然界影响的优劣, 同时也对探讨某些地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内在发展 规律,以便人类建立合理的、高效的人工生态系 统提供启迪。
67.13 20.55 2.35 26.69 16.61 0.93 31.76 30.18 1.58 1.11 0.8 0.31 100
另外,截至2004年,我国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71处,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其中,已有长城八达岭、 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泰山、黄山、武夷山、武陵源、 武当山、青城山-都江堰、峨嵋山-乐山大佛、黄龙、九 寨沟、庐山12处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 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定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 另外,截至2004年底,我国已建各类森林公园1771处, 其中国家森林公园总数达到565处,成为世界上森林公 园数量最多的国家,总面积超过300万hm2。这些森林公 园和风景名胜区在广义上也属于自然保护区的范畴,它 们一方面通过开展旅游等活动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也为该地区的自然保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