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细菌抗氧化应激反应的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微生物的抗氧化防御机制及其在病原菌中的生物学意义

微生物的抗氧化防御机制及其在病原菌中的生物学意义

微生物的抗氧化防御机制及其在病原菌中的生物学意义微生物是生物圈中最为丰富和多样的群体之一,不仅在地球的自然界中广泛分布,而且在人类和动物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生物体内,不断产生的活性氧和活性氮等自由基物质会对生物体的细胞和分子结构造成极大的损害,导致蛋白质、脂类和DNA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失调,使细胞死亡或者发生癌变等疾病。

为了应对这样的压力,微生物进化出了一系列的抗氧化防御机制。

氧化压力氧化压力是指生物体内活性氧和活性氮等自由基的产生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过程导致的氧化压力。

该过程形成的祸害症状丰富多彩,包括蛋白质、酶、DNA、RNA、脂类等分子的损伤,从而导致微生物的死亡和细胞功能失调等。

而在抗氧化防御机制的帮助下,微生物可以成功繁殖,定植并充分发挥其生物学功能。

微生物的抗氧化防御机制微生物的抗氧化防御机制主要涉及到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两个层面。

在分子水平,微生物借助一些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化学物质,如谷胱甘肽、谷胱甘肽经还原酶、超氧歧化酶等,来防御氧化压力;在细胞水平,微生物通过对各种氧化压力的感受、信号传递以及各种反应等方式进行反应来获得生理上的优势,如调节自由基链式反应、维持细胞壁完整性、调节细胞分化等。

其中,主要的抗氧化分子包括谷胱甘肽、谷胱甘肽经还原酶、超氧歧化酶和诱导型硝酸盐合酶等。

谷胱甘肽通过多个含有硫氢原子的氨基酸组成,可以帮助在活性氧和活性氮的存在下维持微生物细胞生命活力。

而谷胱甘肽经还原酶则是一种在谷胱甘肽修饰下运作的酶,能够提供优异的还原体力,进而抵制细胞的氧化压力。

超氧歧化酶则可以将超氧离子转化为氢过氧化物和水,帮助维持微生物细胞内部环境的平衡。

诱导型硝酸盐合酶则是一种细胞质膜上存在的酶类结构,在响应一些抵御有机化合物氧化应激时起带来了优异的性能。

病原菌中的抗氧化防御机制的生物学意义许多病原菌中都有抗氧化防御机制。

例如,巨单细胞菌属是一类革兰氏阴性菌,已知它们可以通过谷胱甘肽还原酶水平的提高抵御氧化应激。

利用微生物生产抗氧化剂的研究与应用

利用微生物生产抗氧化剂的研究与应用

利用微生物生产抗氧化剂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而抗氧化剂作为保护人体免受自由基侵害的重要物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为了寻找更加高效、安全的抗氧化剂生产方法,科学家开始利用微生物进行抗氧化剂的研究与应用。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生产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一、微生物生产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微生物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藻类等。

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性,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微生物生产抗氧化剂的可能性。

已有研究发现,许多微生物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合成和释放出多种抗氧化物质,如多酚类化合物、生物肽等,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研究人员通过对微生物的筛选和改良,成功地培育出一系列高效的抗氧化剂生产菌株。

例如,利用大肠杆菌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使其能够高效合成谷胱甘肽等重要抗氧化剂。

此外,一些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也被发现能够产生一种名为“类青黛”的有机抗氧化剂,具有抑制氧化反应的能力。

二、微生物生产抗氧化剂的应用前景微生物生产的抗氧化剂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医药领域:抗氧化剂可以帮助减缓衰老过程并预防或治疗一些与氧化应激相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肿瘤等。

利用微生物生产抗氧化剂,有望为药物研发提供更多选择。

2. 食品领域: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减少脂肪酸氧化和色素退变等现象。

微生物生产的抗氧化剂可以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提高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3. 化妆品领域:抗氧化剂在化妆品中具有显著的抗衰老效果,能够减少自由基对皮肤组织的损伤。

微生物生产的抗氧化剂可以成为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化妆品产品。

三、微生物生产抗氧化剂的优势与挑战微生物生产抗氧化剂具有一些显著的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优势:(1) 高效:微生物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代谢效率,能够有效合成大量的抗氧化剂;(2) 低成本:微生物生产过程相对简单,成本较低,有利于大规模生产;(3) 绿色环保:微生物生产过程无需使用化学合成原料,具有较好的环境友好性。

细菌的氧化应激反应及其基因调控

细菌的氧化应激反应及其基因调控

研究表明,细菌的氧化应激反应及其基因调控与细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息息相关。

细菌在自然环境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例如氧化应激、温度变化、营养限制等,而氧化应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

在氧化应激条件下,细菌内部的氧化还原平衡受到破坏,导致大量的有害氧自由基产生,从而影响细菌的生长、代谢和致病性等。

细菌通过调控氧化应激反应的基因表达,来应对外界环境的挑战。

一、细菌氧化应激反应的基本过程1. 氧自由基的产生及损害氧化应激是指细胞内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加,导致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被破坏,从而影响细胞内的生化代谢和功能。

氧自由基包括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羟基自由基(•OH)等,它们对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生物大分子都具有一定的损害作用。

2. 抗氧化酶系统细菌通过产生一系列的抗氧化酶来清除氧自由基,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

这些酶主要起到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从而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菌的损害。

3. 氧化应激响应基因的表达在氧化应激条件下,细菌会启动一系列的氧化应激响应基因的表达,以应对氧化应激的挑战。

这些基因编码了一些重要的蛋白质,如抗氧化蛋白、修复蛋白和分解蛋白等,它们可以帮助细菌清除氧自由基、修复受损的生物大分子,并调节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

二、细菌氧化应激反应的基因调控1. 转录因子的调控在氧化应激条件下,一些转录因子的活性会发生改变,从而调控一些氧化应激响应基因的表达。

这些转录因子包括OxyR、SoxR、PerR等,它们可以感知细菌内氧自由基的水平变化,从而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2. RNA的调控一些非编码RNA和小RNA也参与了细菌氧化应激反应的调控。

这些RNA分子可以通过直接干扰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或者间接调控转录因子的活性,从而影响氧化应激响应基因的表达。

总结回顾:细菌的氧化应激反应及其基因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细菌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适应能力,以及对氧化应激的有效应对。

生物体内的氧化应激与抗氧化机制

生物体内的氧化应激与抗氧化机制

生物体内的氧化应激与抗氧化机制在生物体内,氧化应激是一种产生自由基的过程,导致细胞的氧化损伤。

然而,生物体内存在着一套复杂而高效的抗氧化机制,以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侵害。

本文将详细探讨生物体内的氧化应激机制以及不同的抗氧化防御系统。

1. 氧化应激的形成与影响氧化应激是由于细胞内外环境中存在的氧自由基的过量产生而引起的。

氧自由基是一类高度活性的氧化物种,具有非常强的氧化能力,因此能够与细胞内的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分子发生氧化反应。

这些氧化反应会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损伤,进而引发多种疾病的发生,如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肿瘤等。

2. 抗氧化防御机制的分类为了对抗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生物体内进化出了一系列的抗氧化防御机制。

这些机制可以分为非酶系统和酶系统两类。

2.1 非酶系统的抗氧化防御机制非酶系统的抗氧化防御主要通过小分子抗氧化剂来实现。

其中,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等是非常重要的抗氧化剂。

这些抗氧化剂能够与氧自由基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中和其活性。

2.2 酶系统的抗氧化防御机制酶系统的抗氧化防御主要通过一系列特定酶的协同作用来完成。

其中最重要的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

SOD能够将生成的超氧自由基转化为较不活性的过氧化氢和氧气,GPx则能够将过氧化氢转化为水,同时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GR的功能是再生被GPx消耗掉的GSH使其回到还原形式。

3. 细胞内抗氧化防御的调控机制细胞内抗氧化防御机制的调控非常复杂,涉及到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途径。

Nrf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路径是最为重要的调控途径之一。

当细胞受到氧化应激刺激时,Nrf2脱离Kelch样域蛋白(Keap1)的抑制,进入细胞核并与抗氧化应激反应元件(ARE)结合,从而促进一系列抗氧化和解毒酶基因的表达。

4. 外源性抗氧化物对氧化应激的影响除了生物体内自身的抗氧化防御机制,外源性抗氧化物也能够发挥重要的抗氧化作用。

氧化应激及其对细胞生理功能的影响研究

氧化应激及其对细胞生理功能的影响研究

氧化应激及其对细胞生理功能的影响研究氧化应激是指生物体内对氧气反应产生的活性氧类物质的应激状态,包括氧自由基、过氧化氢、硝酸自由基等。

这些氧化剂具有高度反应性,与细胞内的DNA、蛋白质、脂质等分子结构发生反应,从而导致生物体内许多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本文将介绍氧化应激的产生、对细胞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防治氧化应激的方法。

一、氧化应激的产生氧化应激反应是由生物氧化作用产生的活性氧类物质与细胞内抗氧化剂之间的不平衡引起的。

生物内部氧化作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量的活性氧,比如,线粒体内执行呼吸作用的电子传递系统释放的氧自由基可以抵消ATP合成过程中产生的质子梯度,但当细胞遭受各种压力时,由于抗氧化剂活性不够,致使活性氧积聚,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如氧化刺激等。

近年来实验证明,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高脂肪饮食和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呼吸性疾病也会促进活性氧的产生,加重氧化应激。

二、氧化应激对细胞的影响1. 细胞的失调氧化应激反应破坏了细胞内蛋白、脂、核酸等分子的结构形态,导致细胞功能失调,从而引起许多疾病的产生或发展。

氧化损伤强烈关联了多种神经废弃症,如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以及精神分裂症等。

2. 细胞凋亡细胞的正常生长、分化和发育需要通过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凋亡来实现。

但当氧化应激加强时,会使细胞凋亡形式发生改变,进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举个例子,活性氧积聚可引起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减弱,同时调节细胞凋亡负责蛋白酶体的活性表达,导致细胞堆积、肿瘤形成。

3. 减弱免疫力氧化应激削弱了免疫力,在生理、病理和年龄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变化。

对于新生儿,因氧化应激作用不断强化而增加生物体免疫系统的缺陷。

在老年人中,抗氧化系统活性下降,意味着变异菌×体会对致死性细菌暴露的危险性上升,导致细菌感染和感染性疾病率的增加。

三、防治氧化应激的方法由于氧化应激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防治氧化应激的方法被广泛研究。

以下是一些防治氧化应激的方法:1. 合理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胡萝卜、青菜、番茄等,因它们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E、β-胡萝卜酸等。

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抗生素成为临床上较常用的药物之一。

人们常常认为使用抗生素能快速治愈疾病,但是抗生素的滥用和滥用会导致严重的细菌耐药问题。

细菌耐药机制是细菌抵御抗生素的能力,在临床应用中愈来愈受到重视。

本文将对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一、抗菌药物的分类及作用原理一般来说,抗菌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四环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呋喃系列、糖肽类、半合成大环内酯类、乙酰氨基糖苷类等。

不同类型的抗生素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

β-内酰胺类抗菌素具有干扰细菌细胞壁生物合成的作用。

氨基糖苷类抗菌素通过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产生杀菌作用。

磺胺类抗菌素通过与细菌代谢过程中的底物竞争结合,从而影响细菌代谢并迅速杀菌。

四环素类抗菌素通过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功能而发挥作用。

青霉素类抗菌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从而引起杀菌效果。

大环内酯类抗菌素是常用的治疗青霉素过敏者,在细胞质膜中与青霉素相似的结合位点相互作用,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硝基呋喃系列通过杀死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过程来治疗呼吸道感染。

糖肽类抗菌素可识别并消除感染的并发症。

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菌素可有效杀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而乙酰氨基糖苷类抗菌素只能消灭革兰氏阴性菌。

抗生素的作用原理对于了解细菌耐药机制和抗生素的副作用有重要意义。

二、细菌耐药机制的基础抗生素在细菌体内产生杀伤作用的过程是多种多样的。

细菌的耐药机制体现在它们不同于正常细胞的特点上。

细菌会通过改变细胞壁、改变细胞膜、改变细胞代谢等方式来抵御抗生素。

在细菌体内氧化应激可能是细菌致死的原因之一,因此,细菌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等手段来保护自己,如产生一些抗氧化酶等。

另一个重要的抗菌药物耐受性机制是细菌分泌抗性蛋白,这些蛋白具有抗菌药物降解和泵出抗菌药物的功能。

三、细菌耐药机制的影响因素细菌的耐药机制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包括抗菌药物的种类、剂量和使用时间等。

生物氧化应激反应机制的研究

生物氧化应激反应机制的研究

生物氧化应激反应机制的研究生物体内氧化应激反应机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许多现代疾病,如癌症、糖尿病等,都与生物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了解氧化应激反应的机制,对于预防这些疾病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生物氧化应激反应的机制以及当前的研究进展。

一、生物氧化应激反应的机制生物氧化应激是指细胞和组织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刺激后,产生过量的活性氧自由基(ROS)、过氧化物、羟基自由基等,导致细胞氧化损伤的一种状态。

这种状态会破坏细胞的膜结构、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机制还不是很明确,但目前学术界认为,细胞内两个酶类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下降是众多氧化应激反应的关键。

两者的活性降低导致ROS等氧化物的积聚,氧族自由基的产生,细胞内环境出现了氧化应激反应。

二、生物氧化应激反应的研究进展氧化应激反应是众多疾病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的一部分,它与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糖尿病、肿瘤等密切相关。

因此,生物氧化应激反应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

以下是关于氧化应激反应的研究进展。

1. 氧化应激造成基因突变许多慢性疾病都包括多种基因或基因重排,其中一些基因因子被认为是通过氧化应激反应来启动这些重排程序的。

当ROS进入细胞时,它们可通过直接或间接与DNA结合来影响DNA的稳定性,进而导致基因的突变和传递。

2. 氧化应激与肿瘤近期研究显示,氧化应激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主要原因在于它对DNA、RNA、蛋白质和细胞膜的影响。

氧化应激还可通过影响针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细胞来诱导免疫系统相应的反应。

3. 氧化应激与免疫系统氧化应激对免疫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

氧化应激可导致免疫细胞内的大量活性氧产生,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和细胞凋亡。

同时,氧化应激还可影响白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

4. 对氧化应激反应的控制当前,已经发现细胞内的许多分子和机制能有效控制氧化应激反应。

氧化应激和炎症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研究

氧化应激和炎症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研究

氧化应激和炎症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研究在现代医学领域里,人们对免疫系统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和广泛了,因为免疫系统是维持人类健康的关键之一。

然而,除了直接影响免疫系统的因素外,许多间接因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包括氧化应激和炎症。

本文将探讨氧化应激和炎症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并谈谈一些与之相关的不同研究的新发现。

1. 过度氧化应激带来的免疫系统缺陷氧化应激是一种人体生理现象,它是氧气在细胞线粒体中转化为细胞能量(ATP)时产生的一种副产物。

在正常情况下,身体能够控制这种氧化应激,但是生活中许多因素,例如压力、不良饮食和环境污染等,都能够导致氧化应激反应的加剧,从而损害细胞膜、DNA和蛋白质。

研究表明,过度氧化应激的影响不仅限于损害细胞,它还会影响到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在免疫系统中,白细胞是执行任务的主力。

当氧化应激大量产生时,它们的活性氧水平会显著升高。

这种氧化应激反应可以激活白细胞,使其释放自由基和氧化物质,从而对自身细胞和其他细胞产生毒性影响。

这会使得人的免疫系统受损,免疫细胞因而死亡或失活,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受到抑制,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降低。

因此,过度氧化应激会使身体更容易感染细菌、病毒和其他毒素,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例如癌症、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 炎症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免疫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炎症反应。

炎症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用来对抗细菌、病毒和损伤。

炎症反应包括血管扩张、组织红肿、体温升高和疼痛等一系列生理变化,这些反应是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和化学物质协同作用的结果。

虽然炎症反应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过度炎症反应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例如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性疾病等。

炎症反应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产生。

其中包括免疫细胞的死亡和损伤、过度自由基活性和细胞凋亡等。

此外,炎症反应还可能导致错过感染或过度杀伤细菌的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导致免疫系统失调。

细菌氧化应激反应的研究进展

细菌氧化应激反应的研究进展

级氧化还原部分上,该次级氧化还原部分是铁硫簇或结合的醌。

但是,如果氧气在将电子传递到下一个载流子之前与还原的黄素发生碰撞,则电子会从FADH 2跳到氧气上而生[1]。

分子氧本身在π反键轨道上有两个自旋排列的未配对电子(图1)。

这种结构使得具有自旋对电子的有机分子不能一次将多个电子转移到氧。

因为氧是一种相对较弱的单价电子受体,这种限制确保了氧不能有效地氧化氨基酸和核酸。

然而,氧的未成对电子很容易与过渡金属和有机自由基的未成对电子相互作用。

相比而言,氧自由基、过氧化氢和羟基自由基的还原电位决定了它们在热力学上是比双氧强得多的单价氧化剂(图2)。

O 2-的阴离子电荷抑制了其作为富电子分子氧化剂的有效性,而H 2O2的活性则因其氧-氧键的稳定性而降低。

但这两个特征都不适用于羟基自由基,·OH 与大多数生物分子的反应几乎是扩散受限的。

图1 分子氧、超氧化物、过氧化氢和单线态氧的分子轨道图图2 活性氧还原电位(1M双氧水为标准态)1.2 氧化应激危害细胞中氧化应激的危害主要存在于三方面:脂类的氧化、DNA 的氧化和蛋白质的损伤。

0 引言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作为一种生物安全性菌株,其发酵产物(纳豆激酶、淀粉酶、聚-γ-谷氨酸、杆菌肽等)常应用于食品类、化妆品类等生物制品的生产中[1]。

B. licheniformis 属于典型的好氧菌,在其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包括超氧阴离子(O 2-)、过氧化氢(H 2O 2)和羟基自由基(·OH),而ROS 的存在会对细胞造成巨大损伤,使得DNA 断裂、蛋白羰基化、脂质过氧化,最终造成细胞衰老和死亡[1]。

菌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受到ROS 诱导和生长时期的影响。

芽胞杆菌中的转录调控因子PerR 和OhrR 均会受到ROS 的攻击而使得结构发生改变,从而调控多种抗氧化剂的合成以抵抗ROS 的氧化伤害[2]。

生物体内抗氧化物质与氧化应激的关系研究

生物体内抗氧化物质与氧化应激的关系研究

生物体内抗氧化物质与氧化应激的关系研究
氧化应激是指生物体内的氧化物质超过了抗氧化物质的能力,从而导致细胞功能受损的现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多种疾病的共同病理生成因素,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而抗氧化物质则可以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

因此,研究生物体内抗氧化物质与氧化应激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生物体内的抗氧化物质包括多种酶类和非酶类抗氧化分子。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维生素C和E等。

这些分子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对抗自由基的引起的氧化应激:一是防止氧化物质的进一步产生,二是通过捕获自由基,从而降低其浓度。

然而,抗氧化物质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是个复杂的问题。

尽管抗氧化物质可以对抗氧化应激,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高浓度的抗氧化物质可能反而会引起氧化应激。

例如,研究表明大剂量的维生素C和E可能降低运动员的身体耐力。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由于高水平的抗氧化剂限制了身体对自由基和其他危险的生化分子的反应,从而限制了对运动应激的适应能力。

此外,最近的研究还发现,抗氧化物质的不同组合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细胞氧化应激的抵御能力。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同时补充维生素C和E对于预防氧化应激有更加积极的作用,而单独补充其中一种时则效果相对较弱。

总的来说,生物体内的抗氧化物质与氧化应激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高的复杂性。

它们的互动和平衡对于保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抗氧化物质的不同组合和浓度对于氧化应激的影响,从而为制定更加精准的保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氧化应激与抗氧化剂在兽医产科上的研究进展

氧化应激与抗氧化剂在兽医产科上的研究进展
系。本文对氧化 应激 、 及抗 氧化 微营养 素 ( 如维生 素 E、e S 等) 在兽医产科疫病防治中所起 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经{ 损失。 弃 利于今
物质。R OM 一 方面使 NA P 2 量消耗 , 而, 正常生理 DH 大 从 使
功能所 需的 N DP 供应减少。另一 方面, O 诱导的 单磷 A R M 酸转移可 使葡萄糖代谢 途径改变 这对反 刍动物可 获得的
维普资讯
4 H in ̄ n o ra o tm l cec adV t iayMe in 4 eoRi g unl f f a Sine n e r r d ie l a J Ai en c
黑龙 江 畜牧 兽 医 2 0 0 2年 第 1期
类物质生成酶而影响生殖。奶牛正常繁殖需要孕酮( ) 和雌
激 素浓度 比例适 当, 其正常妊娠要靠 发情期前和发情期后 适当
的 浓度。而 甾类物质 合成酶 的活 性取决 于细 胞色 素 P一
体内有几种酶的化学与超 氧明离子( 一 和过 氧化氢 ( )

40 5 对脂质过氧化物 的敏感性, 氧化 应微时 , 在 脂质过 氧 化物
后研究 受有利于奶 牛饲 养者对奶牛围产期疫病的防治, 碱步
葡萄糖和对葡 萄糖的需求来讲, 影响是更大 的。
l2 3 R M 对{ 娄物质生成 的影响 O j j 过氧化物可灭 活的镯
l 氧化应 激在疾 病发 生中 的机 制
1 1 R M 丘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O
正常代谢过 程中必然产生 R OM. 并且其也不总是有害的。
虽然氧对所有的需氧生物是必需的, 但人们逐渐关注氧的 毒性, 即氧代谢产物 在人 类疾病 和 动物疾病 中可 能起到 的作 用。 活性氧代谢 产物 ( eci x gnme l|e, OM) R at eo ye to i sR v ao t 这 个术语用于 表示 以氧 为 中 0的代谢 产物和 自由基 一般机体 在正常代谢过程 中就可 产生 R OM, 并且其 有着重 要的生 理 功能, 如机体的杀菌细 胞可以用它来 杀伤细菌。然而, 在有外 源田豪剧激时. OM 的生成量 会显著 的增 加。当 R M 产生 R O

氧化应激信号通路 研究方法 细菌

氧化应激信号通路 研究方法 细菌

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研究方法细菌《探索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的研究方法在细菌中的应用》。

细菌是一类微生物生物体,其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和生物学功能。

然而,细菌在生存过程中也会受到氧化应激的影响,导致细胞内产生氧化应激信号,进而影响细胞的生理活动和代谢过程。

因此,研究细菌中的氧化应激信号通路及其调控机制对于理解细菌生存和病原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的方法中,生物学家们采用了多种技术和手段。

其中,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研究细菌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构建基因敲除菌株或过表达菌株,可以研究特定基因在氧化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此外,利用荧光探针和荧光显微镜技术可以直接观察细菌细胞内氧化应激物质的生成和分布情况,从而揭示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的动态过程。

另外,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细菌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的研究中。

通过分离和纯化氧化应激相关蛋白,可以进一步揭示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

同时,利用质谱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对氧化应激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和结构鉴定,为深入
理解氧化应激信号通路提供重要信息。

除此之外,生物信息学方法也为细菌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分析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可以发现潜在的氧化应激相关基因和信号通路,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总之,通过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细菌中的氧化应激信号通路及其调控机制。

这不仅有助于揭示细菌生存适应策略和病原性机制,也为未来开发抗菌药物和抗氧化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氧化应激与抗氧化研究

氧化应激与抗氧化研究

氧化应激与抗氧化研究氧化应激是指细胞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或恶化时,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系统在维持细胞正常生理过程时受到干扰,使得细胞内的氧化自由基和氧化分子的产生量增加,从而损伤DNA、蛋白质和脂质等生物分子,导致细胞的受损、衰老、甚至死亡。

而抗氧化是通过各种方式阻止或减轻氧化自由基及其衍生物对生物体组织构造和功能的损害,保持正常的生物代谢功能。

氧化应激的影响氧化应激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氧化应激的发生主要与环境、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现代生活中,空气污染、电磁辐射、食品污染、吸烟、酗酒、长期不良饮食和缺乏运动等因素使得氧化应激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氧化应激与肿瘤氧化应激与肿瘤的关系复杂。

氧化应激可使细胞中的DNA、蛋白质以及脂质等分子发生受损,从而导致遗传变异和基因异常等,并诱导或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转移等。

同时,抗氧化物质可以通过稳定氧化还原反应、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已生成的自由基等多种方式减轻氧化应激的损害,并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

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疾病氧化应激也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多种心血管疾病可导致氧化应激的产生和加剧,而氧化应激对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均具有显著的损害作用。

抗氧化剂的应用可显著减轻氧化应激所致的心血管疾病。

氧化应激与代谢性疾病氧化应激对代谢性疾病也有一定的影响,如2型糖尿病、肥胖症等。

慢性氧化应激可导致胰岛细胞的损伤、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的减少,进而致使血糖升高,从而导致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抗氧化针对氧化应激所引发的疾病,抗氧化是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当前抗衰老研究的热点。

抗氧化剂是指能够清除自由基或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和组织的损害的一类化学物质。

常用的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E、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花青素、茶多酚、硒元素等,它们的结构各异,作用机制也不同。

细菌体内的氧化应激

细菌体内的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防DNA修复系统、蛋白水解和脂 类水解酶 (Demple B et al., 1994)
DNA修复酶包括核酸内切酶IV,核酸外切酶III,两种酶都 作用于双链DNA清理的DNA3’末端。

原核细胞含有催化剂能够直接修复一些共价修饰的蛋白质 的一级结构,最常见的一种修饰是还原氧化的二硫键:(i)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的电子通过黄素载体从NADPH转移到硫 氧还蛋白,(ii) 谷氧还蛋白使用GSH作为电子供体能够减少 二硫键,(iii)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促进和不活跃蛋白底物 的二硫键交换反应
氧化应激的基因响应

氧化应激的防御机制由两种转录激活因子 调控:
OxyR:调控对过氧化物的防御机制


SoxRS:调控对超氧化物的防御机制
氧化应激的基因响应


两种转录激活因子响应调控:
SoxRS调节子至少含有十个基因,来编码包括Mn-SOD,核
酸内切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延胡索酸酶,顺乌头酸 酶,铁氧还蛋白还原酶,反义RNA(主要影响膜外蛋白的 表达)
氧化应激的危害
脂类的氧化 DNA的氧化 蛋白质的损伤
脂类的氧化:
氧化应激会造成自由基直接攻击细胞膜膜上多
聚不饱和脂肪酸,从而导致膜性质的改变以及膜结 合蛋白的紊乱,并且氧化产物含有高活性的醛类,
进一步导致DNA和蛋白质的损伤 (Humpries KM et
al., 1998)
DNA的氧化:
二级防御:修复氧化损伤
氧化应激防御机制


一级防御存在两类抗氧化系统:
一类是酶抗氧化系统,特定酶可以降低活性氧的稳定态水 平,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等;

生命科学中的自由基与氧化应激反应研究

生命科学中的自由基与氧化应激反应研究

生命科学中的自由基与氧化应激反应研究现代生命科学中,自由基与氧化应激反应研究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自由基是指具有未成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它们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以通过捐赠电子来氧化其他物质,同时自身被还原。

氧化应激反应是指氧化应激因子引起细胞内外环境的不良变化,使细胞内氧化过程失去平衡,导致一系列病理现象的反应。

下面将从自由基的来源、氧化应激反应的机制、自由基与氧化应激反应的生物学意义以及目前的研究热点等方面来探讨自由基与氧化应激反应在生命科学中的研究。

一、自由基的来源自由基主要来源于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方面,内源性是指生物体自身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

细胞中的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器官参与细胞代谢产生的氧化物,以及胎盘、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释放的代表内源性的自由基。

外源性是指来自环境的不同因素,如辐射、化学物质、烟草、汽车尾气等环境污染物以及饮食中的脂质、糖类、蛋白质等成分也可以引起自由基的产生。

二、氧化应激反应的机制氧化应激反应是细胞的代谢过程中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主要包括自由基的形成和清除过程。

细胞内环境发生氧化应激反应时,自由基的产生量会增加,导致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失去平衡,出现多种病理现象。

(一)自由基的产生过程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是因为内源性或外源性因素引起了体内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导致细胞内其他物质的氧化改变下跌。

自由基大部分是氧自由基、氮自由基和硫自由基,其中氧自由基主要由线粒体、溶酶体等器官的代谢产生,氮自由基主要来源于氮氧化物的代谢过程,硫自由基则是细菌的排泄物中产生的。

氧化应激反应主要包括细胞的凋亡、脂质过氧化以及蛋白质的硫化等反应。

自由基与细胞内其它分子结合而形成了其他的过氧化物或反应物,这些产生反应物可以使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发生破坏。

当自由基在人体内形成过多而不能及时消除时,会诱发许多疾病,如肺癌、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等。

(二)自由基的清除过程细胞内有多种消除自由基或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的机制,如抗氧化酶、小分子离子、酶调节系统等。

细菌的氧化应激反应及其基因调控

细菌的氧化应激反应及其基因调控

细菌的氧化应激反应及其基因调控细菌的氧化应激反应及其基因调控一、细菌的氧化应激反应细菌是一类微生物生物体,虽小,却在地球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其生存的过程中,细菌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而氧化应激反应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生理现象。

氧化应激指的是细胞内外氧化还原平衡受到破坏,导致细胞内或细胞外环境内的氧活性增加,产生的有毒氧化物质超出细胞内抗氧化系统的清除能力而导致的细胞膜、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

在氧化应激反应中,细菌可能产生的有毒氧化物质包括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羟自由基等。

1.细菌氧化应激反应的生理意义氧化应激反应在细菌的生存中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氧化应激反应有助于细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在受到外界氧气含量剧烈变化或受到化学品等恶劣环境刺激时,细菌通过氧化应激反应来改变其内在代谢过程,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氧化应激反应还能够提高细菌对有毒物质的耐受性。

在环境中存在很多有毒物质,如三价砷、重金属等,细菌通过氧化应激反应能够增加对这些有毒物质的耐受性,从而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

2.氧化应激反应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氧化应激反应还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一些病原性细菌在感染宿主后,会受到宿主的免疫系统攻击,产生氧化应激反应。

这些病原性细菌通过对氧化应激反应的调控,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增强其在宿主内的存活能力。

另外,一些病原性细菌还利用氧化应激反应促进毒力因子的合成,加重感染宿主的严重程度。

二、细菌氧化应激反应的基因调控机制细菌的氧化应激反应是由一系列基因调控的。

这些基因能够感知环境中氧活性的变化,启动相应的氧化应激反应。

细菌中用以调控氧化应激反应的基因包括抗氧化酶基因、双功能蛋白基因、辅助性蛋白基因等。

1.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与氧化应激反应的抵抗抗氧化酶基因是细菌中用于应对氧化应激反应的一类重要基因。

常见的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

当细菌受到外界氧活性的增加时,这些抗氧化酶的基因会被启动,加速其转录和翻译,使得抗氧化酶的合成得到增加,从而有助于细菌对氧化应激反应的抵抗。

微生物制药中的微生物抗氧化研究

微生物制药中的微生物抗氧化研究

微生物制药中的微生物抗氧化研究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微生物制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迅速兴起。

微生物在制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微生物的抗氧化研究则成为该领域中的关键研究方向。

本文将从微生物抗氧化的重要性、微生物抗氧化的机制和微生物抗氧化在制药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微生物抗氧化的重要性氧化应激是生物体内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反应,其中产生的氧化自由基对细胞和组织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而微生物作为单细胞生物,也会受到氧化应激的影响。

因此,研究微生物的抗氧化能力对于提高微生物制药的稳定性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微生物抗氧化的机制微生物抗氧化的机制主要包括抗氧化酶系统、抗氧化代谢产物和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等方面。

1. 抗氧化酶系统:微生物细胞内存在多种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等。

这些酶能够迅速催化氧化反应,保护细胞免受氧化自由基的伤害。

2. 抗氧化代谢产物:微生物在抗氧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抗氧化代谢产物,如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Vitamin C)和维生素E等。

这些抗氧化物质能够直接中和氧化自由基,保护微生物细胞的完整性和功能。

3. 基因表达调控:微生物抗氧化能力的提高也与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响应氧化应激的调控基因能够增强微生物的抗氧化能力。

三、微生物抗氧化在制药中的应用微生物抗氧化在制药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微生物药品的稳定性:微生物药品的长期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氧化应激的影响,导致药品效果下降。

通过研究微生物抗氧化机制,可以提高微生物药品的稳定性,延长其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有效期。

2. 优化微生物制药过程:微生物产酶、产胞外多糖等制药过程中常常要经历氧化反应,容易导致产物损失和纯度下降。

通过研究微生物的抗氧化能力,可以优化制药过程,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3. 开发抗氧化药物:微生物抗氧化研究还为开发抗氧化药物提供了新思路。

氧化应激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研究

氧化应激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研究

氧化应激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研究近年来,氧化应激与肠道菌群失调之间的关系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氧化应激指的是在机体内产生的一系列氧化反应,这些反应会导致机体的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从而进一步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

肠道菌群失调则是指肠道内微生物数量、种类或代谢功能等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人体的代谢健康状况。

本文将探讨氧化应激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研究。

1. 来自研究的证据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与肠道菌群失调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其中,一些细菌能够通过代谢产生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例如短链脂肪酸、维生素K和B群维生素等。

这些物质不仅直接影响身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同时还能影响氧化还原过程中的反应,从而减轻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损伤。

另一方面,肠道菌群失调也会进一步影响氧化应激。

在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下,一些病原微生物会繁殖和扩散,产生毒素,并引发炎症反应。

这些毒素和炎症反应会对身体的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加剧细胞损伤。

此外,肠道菌群失调的人会生产较少的短链脂肪酸等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从而减少对氧化应激的保护。

2. 氧化应激与肠道疾病的关系氧化应激和肠道疾病也有密切关系。

肠道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症等。

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常常伴有肠道菌群失调,伴随着氧化应激等症状。

此外,之前的研究发现,这些肠道疾病患者中的一些病原微生物会引起氧化应激,并进一步加剧炎症反应。

另一方面,氧化应激也会影响肠道疾病的病程。

氧化应激会引起细胞损伤,造成肠道上皮细胞脱落、屏障功能下降等情况,从而刺激肠道炎症的发生和加重。

3. 如何预防氧化应激和肠道菌群失调如何预防氧化应激和肠道菌群失调?首先,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关键。

例如,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减少饮酒、不吸烟等等。

其次,饮食也非常重要。

应保证高纤维、低脂肪、多蛋白质的均衡饮食,保证蔬菜、水果等时间摄入,口腔咀嚼充分,并遵照微量元素摄入量控制。

同时,应避免高脂肪、高糖、咖啡因等影响肠道微生物健康的食物或药物。

嗜铜菌的抗氧化能力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研究

嗜铜菌的抗氧化能力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研究

嗜铜菌的抗氧化能力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研究嗜铜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其名称来自于其对铜元素的依赖性。

这种细菌可以在各种环境中找到,包括土壤、水体、动物和人体。

研究表明,嗜铜菌在环境适应性和抗氧化方面具有很高的能力。

嗜铜菌的抗氧化能力氧化应激是指细胞内氧自由基的产生,这是一种极其不稳定的物质,会导致细胞氧化损伤。

氧化应激也是许多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嗜铜菌作为一种生活在各种环境中的细菌,其抗氧化防御系统非常重要。

研究表明,嗜铜菌具有一系列的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半胱氨酸酶等等,这些酶可以降解氧自由基,保护细胞不受氧化应激的损害。

同时,嗜铜菌还具有一些非酶类抗氧化物质,比如谷胱甘肽和类胡萝卜素等等,这些物质也能有效地降低氧自由基的产生。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嗜铜菌含有一些特殊的大分子物质,它们在抗氧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一些嗜铜菌的多糖物质能够与氧自由基结合,从而减少自由基的损害。

此外,嗜铜菌中的一些蛋白也能形成一种“氧化物共生体系”,与氧自由基发生交互作用,从而减轻氧化损伤。

嗜铜菌的环境适应性嗜铜菌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活跃,这主要归功于它们的环境适应性。

研究表明,嗜铜菌具有以下几种适应策略:1. 复合适应。

嗜铜菌可以同时适应多种重金属的毒性作用。

这得益于其细胞膜的特殊结构和相关酶系统的协同作用。

2. 神经元适应。

研究人员发现嗜铜菌中的一些蛋白可以和神经元发生交互作用,这可能是其适应能力的重要机制。

3. 基因适应。

嗜铜菌在不同的环境下表达不同的基因,这可能是其适应不同环境的主要方式之一。

总之,嗜铜菌作为一种具有良好抗氧化防御和环境适应性的细菌,对于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环境保护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对嗜铜菌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我们也将会从中发现更多的宝贵信息和应用前景。

氧化应激和抗氧化保护的生物学机制

氧化应激和抗氧化保护的生物学机制

氧化应激和抗氧化保护的生物学机制氧化应激是指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非正常,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及其它活性氧分子以及导致蛋白质氧化性增强、DNA损伤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现象。

小量的氧化应激能够促进生物体的生长、适应环境和抵抗病原体。

但过量的氧化应激则会导致蛋白质、磷脂等活性物质的过度氧化,损伤细胞结构和功能,加速生物老化进程。

氧化应激产生的根源在于氧自由基。

氧自由基是指在分子中含有一个未成对电子,表现出极强的活性的一类物质。

在生物体内,氧自由基的产生可以是内源性或外源性。

内源性是指产生在生物体的正常代谢过程中,例如细胞呼吸、酶催化等;外源性则是指来自于化学污染物、光辐射、重金属等环境污染物的影响。

面对氧化应激的威胁,生物体采取了多种策略来调节细胞的氧化还原平衡,维护正常的生命活动。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抗氧化保护机制。

抗氧化保护机制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作用来消除氧自由基和其他活性分子,从而减少氧化应激带来的损伤。

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即非酶性抗氧化保护和酶性抗氧化保护。

非酶性抗氧化保护包括了多种活性物质,如维生素C、E、多酚类物质、甲硫氨酸、谷胱甘肽等。

这些物质能够与氧自由基等活性物质发生反应,从而将其还原,并阻止活性物质对生物分子的氧化作用。

酶性抗氧化保护则是细胞内一类酶能够将活性氧等有害分子修复成少活性或无活性的物质,最常见的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

这些酶是由相应的基因编码,并在受到氧化应激的影响时得到激活。

此外,细胞膜以外的一种抗氧化保护机制是细胞壁结构的修复。

氧化应激会导致细胞壁上的部分分子和物质之间发生碳六烯等骨架结构损伤,这时细胞壁上的酶类会通过同化和脱去氧化分子等反应来修复这些受损的结构。

同时,一些细菌还能够通过产生多种表面结构抵御外界的一系列有害物质的侵害。

细胞的抗氧化系统是复杂的,包含了多个层次的调控机制。

从氧化应激防御的角度来看,它们有时不是恰当的独立措施,而是在具体情况下以协调形式共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细菌抗氧化应激反应的研究现状姓名:王芳2011 年3 月9 日关于细菌抗氧化应激反应的研究现状1.前言蛋白质组(proteome)的概念[1]由澳大利亚学者Wilkins于1994年提出,指由一个基因组或一个细胞、组织表达的所有蛋白,也可以说是指细胞或组织或机体全部蛋白质的存在及其活动方式。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旨在阐明生物体全部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及功能模式的学科,其内容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修饰、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研究等。

蛋白质组学的关键研究技术包括双向凝胶电泳(2-DE)[2,3]、多维液相层析(MD-LC)、生物质谱技术(MALDI-TOF/ESI MS)[4]、蛋白质芯片、生物信息学以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5]等。

这些研究技术将随着蛋白质组学及免疫学的发展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而且新发展的研究方法也将进一步完善免疫蛋白质组学的技术体系[6]。

活性氧(reactive o xygen species,ROS)[7]是一组化学物质,具有还原性和不稳定等特点。

在植物细胞正常代谢过程中,氧分子作为重要的电子受体,同时还伴随着部分电子逃逸出氧化还原系统,产生具有毒害作用的高能量活性氧,其中包括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anion,O2-)、单线态氧(singlet oxygen, O2)、H2O2、羟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HO-),还包括脂质过氧化的中间产物LO.、LOO、LOOH[8]。

活性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病毒、真菌,对原虫及其卵囊也有很好的杀灭作用,还可破坏细菌毒素、乙肝表面抗原等。

活性氧是宿主抗菌作用的有效方式。

但是细菌在长期的进化中自然发展出多种对策来抵抗宿主的免疫杀菌作用[9],由于目前对于细菌抗氧化应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胞浆蛋白,而膜蛋白为细菌与各种氧化物质直接接触,通过对正常条件下和氧化应激条件下培养的大肠杆菌膜蛋白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来进一步阐明细菌抗氧化的作用机制。

2.正文2.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蛋白质组学分析Danchenko等[10]用LC-MS/MS技术对分别经H2O2处理后的RN6390和UAMS1两种金葡菌菌株蛋白质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了157种UAMS1菌株特有的蛋白,其中78种是未知的;有131种RN6390菌株特有的蛋白,其中17种是未知蛋白。

这些特有的蛋白将有助于对涉及去氧化毒性和毒力的相关机制进一步研究。

Weber等[11]利用高分辨率的2-DE与MALDI技术分析了金葡菌COL菌株对氧化应激的特点。

在指数生长期加入H2O2后,细菌出现生长停滞,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还原酶(AhpC)和酶(MvaS)的等电点明显改变。

由于氧化应激的条件下ATP水平和Gap活性密切相关,因此H2O2引起的Gap活性失活可能是其生长停滞的原因之一。

相反,Throup等[12]用2-DE研究了缺氧时srhSR基因突变株蛋白表达特征,发现srhSR剔除后导致了涉及到能量代谢和其他代谢过程如精氨酸分解、黄嘌呤分解以及细胞形态学的蛋白改变,提示葡萄球菌srhSR体系在应答氧获得性发生改变时能量转移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2.2枯草芽孢杆菌的蛋白质组学分析Mostertz等[13]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过氧化物刺激及超氧化物刺激下的应激反应进行了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发现氧化压力下的反应蛋白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在2种氧化压力下具有相似表达模式的蛋白,如PerR 和Fur调控元中的成员;另一类是仅对其中一种刺激敏感的反应蛋白,如SOS调控元中的成员在过氧化物刺激下会表达上调,而参与硫酸盐同化过程及甲硫氨酸生物合成的蛋白仅在超氧化物刺激下诱导表达。

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氧化应激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氧化压力能够诱导过氧化物酶的表达发生变化[14]。

此酶在凝胶上的位置不同,表现为4种异构体形式(PrxⅠ、PrxⅡ、PrxⅢ、PrxⅣ),它们都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27000),却具有不同的等电点(分别是5.0、4.87、4.81和4.79)。

H2O2能诱导PrxⅡ、PrxⅢ、PrxⅣ蛋白的丰度增加,却使PrxⅠ的丰度减少。

另外,延长氧化压力的作用时间不能改变这些异构体的表达水平。

因此,这种异构体丰度之间的转化,可能是一种翻译后修饰现象造成的。

此外,变异链球菌在氧化压力下,也有69个蛋白的表达量升高,其中15个是特异性感受氧化压力的应激蛋白;另外还有24个蛋白的表达量降低[15]。

2.3革兰阴性菌的蛋白质组学分析Okano[16]等对革兰阴性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进行了有氧压力下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虽然牙龈卟啉单胞菌是一种厌氧病原菌,但仍具有一定的氧耐受能力,因此能够引起慢性牙周炎。

为了研究这种耐氧机制,Okano等对比了该菌在有氧压力条件下和厌氧条件下培养的蛋白表达谱。

结果发现,在有氧压力情况下很多蛋白的表达受到了影响,特别是HtpG、GroEL、DnaK、AhpC、含有TPR结构域的蛋白,以及引发因子的表达量都持续升高。

从这些研究可以看出,厌氧菌与需氧菌的氧化应激研究策略也不相同:对于厌氧培养的细菌,有氧培养的条件就可以激发氧化应激反应;而对于有氧培养的细菌,则需要使用过氧化物来创造氧化压力条件,如本研究通过加H2O2来达到氧化压力作用。

3总结以上这些实验基本上是通过对不同条件下培养的细菌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了一些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的蛋白质,由于这些实验细菌抗氧化应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胞浆蛋白,而膜蛋白为细菌与各种氧化物质直接接触,我们可以以这些实验中的材料数据和实验方法作为参考,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法。

我们的实验方法是:正常及氧化应激条件下对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培养,差速离心法[17]提取膜蛋白,对已提取的蛋白质做Blue native/SDS 2DE[18]双向电泳,MALDI-TOF 对差异蛋白进行鉴定分析。

通过对正常及氧化应激条件下的差异蛋白质组分析,找到相关蛋白,通过对其功能分析来阐明细菌的应答作用机制。

从而找到更好的抗菌方法。

参考文献[1] fields s.Proteomics in genomeland(J].Science,2001,291:1221-1224[2]廖翔,应天翼,王衡梁,等.考马斯亮蓝染色双向电泳凝胶胶内酶切方法的改进[J].生物技术通讯,2003,14(6):313-316.[3] Kathryn S Lilley,David B Friedman.Difference gel electrophoresis DIGE[J].Proteomics,2006,3:347-353.[4] Tonge R,Shaw J,Middleton B,et al.Validation and diferentialgel offluorescenceelectropho-resis technology[J].Proteomics,2001,377-396.[5] Luke H. Proteomic Analysis Identifies Oxidative Stress Induction by Adaphostin[J]. ClinCancer Res, 2007,13(12): 3667-3680.[6] 潘建义,彭宣宪. 免疫蛋白质组学及疫苗靶位筛选[J]. 生命的化学,2007,27(2):101-105[7]李建善. 活性氧自由基在动物机体内的生物学作用[J]. 动物医学进展,2006,27(10):33-36[8] 徐登献. 大肠杆菌过氧化氢酶katE基因的克隆及烟草的遗传转化[J]. 石河子大学学报,2009,27(2):174-177[9] 杨芊. 细菌的氧化应激反应及其基因调控[J]. 《国外医学:微生物分册》, 1998,21(2):21-24[10] Danchenko SC,Hart M,Beger R.Comparative proteomic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the response to reactive oxygen species[J].FASEB J,2006,20:LB66.[11] Weber H,Engelmann S,Becher D,et a1.Oxidative stress triggers thiol oxidation in the glyceraldehydes-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J].Mol Microbiol,2004,52(1):133-140.[12] Throup JP,Zappacosta F,Lunsford RD,et al.The srhSR gene pair from Staphy1ococcus aureus:genomic and proteomic approaches to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ene function[J].Biochemistry,2001,40(34):10392-10401.[13] Mostertz J,Scharf C,Hecker M,et al.Transcriptome and proteome analysis of Bacillus subtilis gene expression in response to superoxide and peroxide stress[J].Microbiology,2004,150(pt 2):497-499.[14] Topanurak S,Sinchaikul S,Phutrakul S,et al.Proteomics viewed on stress response of thermophilic bacterium 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TLS33[J].Proteomics,2005,5(14):3722-3725[15] Svensater G,Sjogreen B,Hamilton IR.Multiple stress responses in Streptococcus mutans andthe induction of general and stress-specific proteins[J].Microbiology,2000,146(Pt 1):107[16] Okano S,Shibata Y,Shiroza T,et al.Proteomics-based analysis of a counter—oxidative stresssystem in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J] .Proteomics.2006.6(1):251-255[17] 那宏坤. 差速离心结合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受镉盐胁迫后的牙鲆肝差异蛋白质[J]. 分析化学, 2009,37(7): 1019-1024[18] Grog A,Obermaier C,Boguth G,et al.The current state of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with immobilized pH gradient [J].Electrophoresis,2000,21(6):1037-10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