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导学案)【精品】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兰亭集序》优质导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兰亭集序》优质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31d6abcaaedd3382c4d384.png)
需要补充的材料/题型:“序”是一种文体,分为两类:一是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多为劝勉之辞,如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是书序,即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
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个作序,《兰亭集序》即是脍炙人口的诗序名篇,其思想和辞藻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从中可以看出东晋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修养、精神状态和文学造诣。
序、跋的体裁,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后代还有的很像是抒情散文。
它是附着在正文前对正文进行介绍、评价和陈述写作宗旨或记读后感的文章。
序一般在前,跋一般在后。
两者虽然是一回事,但在语言上却略有不同。
因为跋或后序、题后之类,实际是对序的再补充,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明亮如初,使原本扭曲浮躁的心灵恢复平静,使尘世的烦恼成为过眼云烟。
千年往事的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
“书圣”王羲之从这次盛会中体悟到了什么呢?他想通过这篇序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珠联璧合、堪称绝世之作的《兰亭集序》。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兰亭集序》在书法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
2、梳理并记住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点,3、感受作者对生死问题的哲理思辨和对生命意义、价值的思考,体会作者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的情感。
指导诵读:1、放录音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文章的语气、节奏和一些字的读音;2、挑两名学生进行朗读,再次对部分生字词进行正音。
3、齐读本篇文章,体会作者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生字词:癸(guǐ)丑修楔(xì) 流觞(shāng) 游目骋(chěng)怀趣(qū)舍万殊齐彭殇(shāng)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悟”通“唔”,面对面趣舍万殊:“趣”通“取”,趋向古今异义词: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古义:全,都今义:有盐味)引以为流觞曲水(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列坐其次(古义:溪水的旁边今义:第二)或取诸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怀里抱着,也指身体的部位,胸部)等词类活用1、映带左右(名词做动词,环绕)2、群贤毕至(形容词做名词,贤士)3、引以为流觞曲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等二、相关知识链接1、作者: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 3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 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2844c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5.png)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9【案例背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序言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巅峰,而且是文学艺术的瑰宝,二者相得益彰,确立了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立意不凡。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习有这样的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此文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能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对提高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语文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
本案例分析本课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法。
【案例题旨】对于文言文教学,一般都以讲解为主,不太重视学生诵读,因为文言文的重点就是要求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
虽然稍显枯燥,但是学生也明白其中的重要性,故而课堂效果也挺好。
但这种讲解却不能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精彩和美,故而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文言文本身。
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试图改变文言文的一般教学方法,从由教师讲解变成让学生朗读,从重视翻译到重视感悟,重视学生体验。
【案例细节】一、朗读教学设计: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2、全班齐读,讨论解决预习中有疑问的词句。
3、自由诵读,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4、全班齐读,从每一段中找出一个词概括作者的心情;个人朗读在朗读中分别体现出欢乐、痛苦、悲伤的感情。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第一段中,作者欢乐的因素有哪些?第二段中他为何而痛?第三段中他又为何而悲?5、熟读成诵,可当堂成诵,亦可晨读成诵。
这样,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每一遍朗读都有目的,每一遍朗读都有任务。
通过朗读,使学生身临其境,直入文本深处,切身体验此景此情,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感受文本、感悟人生。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f4c60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4e.png)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导学案文言文考点导学案必修二⑴[教材篇目]——《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考点知识巩固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兰亭集序》(1)悟言一室之内通,《赤壁赋》(2)举酒属客通,(3)冯虚御风通,《游褒禅山记》(4)长乐王回深父通,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兰亭集序》(1)列坐其次:(2)足以极视听之娱:(3)信可乐也:(4)向之所欣:《赤壁赋》(5)凌万顷之茫然:(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7)山川相缪:(8)而吾与子之所共适:(9)苟非吾之所有:(10)纵一苇之所如:(11)知不可乎骤得:(12)而卒莫消长也:(1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游褒禅山记》(14)褒禅山亦谓之华山:(15)其文漫灭:(16)余与四人拥火以入:(17)有碑仆道:(18)夫夷以近: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兰亭集序》(1)是日也古义:今义:判断词。
(2)有感于斯文古义:今义:常指“文化”“文人”。
《赤壁赋》(3)七月既望古义:今义:希望,远望。
4.解释下列多义词《兰亭集序》期①qī(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诗经·卫风·氓》)(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归去来兮辞》)(4)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魏禧《大铁椎传》)②jī(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陈情表》)致(1)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兰亭集序》)(2)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
(《史记·刺客列传》)(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4)家贫,无以致书。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5)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张衡传》)(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察(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兰亭集序》)(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8课《兰亭集序》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8课《兰亭集序》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a5c04fb192e45361166f550.png)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兰亭集序》【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路图自学课本,熟悉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填写在【我的疑问】栏.仍不明确的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
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
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3。
本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预习案或基础回顾(二选一)一、基础知识(字词、成语及句式、句子意思理解(至少两句),形式为习题或者让学生自己归纳其中的字词、成语及句式,教师就布置句子意思理解为作业)成语:游目骋怀,崇山峻岭1.趣舍万殊(“趣”通“趋”,趋向,取向) 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2.修: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乃重修岳阳楼(修建)修守战之具(整治)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期年之后(周,期年:一周年)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临: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引申为阅读)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迎)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面对)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按次序)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行军途中的驻地)3.映带左右(环绕,名作动)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所以游目骋怀(使……游,使……骋,动词作使动)一觞一咏(名作动,喝酒)固知一死生(看作一样,数量词意动)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意动,看作相等。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导学案)共3篇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导学案)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e0cf2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f.png)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导学案)共3篇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导学案)1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导学案)在中国文学史上,兰亭集序、赤壁赋和游褒禅山记都是不可忽视的名篇。
这三篇文章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通过它们的阅读与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特点。
本篇文章将对这三篇文章进行详细的分析。
兰亭集序是东晋名士王羲之所写,全文分上下两半,共42行。
在这篇文章中,王羲之主要描述了他在隐居地“兰亭”的一次饮宴。
这次饮宴虽然看似平凡,但王羲之却通过笔墨将其描述得富有节奏感和内涵。
他先写自己在行书上的才华,再写大家到齐了,接着写煮酒论文,最后表达人生短暂,要珍惜时光的意义。
这样,整篇文章在描绘兰亭饮宴的同时,别有深意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让人感受到了王羲之的高超写作技巧和高尚人生观。
赤壁赋是“文房四宝”之一曹操的敌人诸葛亮所写,全文共3280字,是一篇气势磅礴、富有文艺性的辞赋名篇。
它描绘的是东汉末年,曹操曾率领大军攻打在赤壁留守的孙权,但最终被孙权、刘备联合击败的战争场面。
在表达了士兵们的惨烈生死和军队之间的刀光剑影之后,诸葛亮又借此展现了自己才华横溢的诗词和文学素养,用动人的语言描述了大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对战争和和平的思考。
这样一来,赤壁战争变成了一次文化的碰撞和审视,无比具有震撼力和思考性,令人感受到诸葛亮高超的才华和思辨能力。
游褒禅山记是唐代文学家陈师道所写,全文1280字,是一篇对赏景游览的文艺记录。
它详细记述了陈师道在褒禅山的游览之旅,从山的形态、景色、植被分布到佛教的文化和古建筑等各方面都进行了精细的描述和感受。
在这篇文章中,陈师道除了对美好的自然景观的表达之外,还对游客的素质和态度提出了要求。
他认为,游览应该有敬畏心、感慨心和合适的行为规范,才能真正领略到大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8课《兰亭集序》导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8课《兰亭集序》导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8afa8498f524ccbff0218424.png)
《兰亭集序》【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路图自学课本,熟悉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
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填写在【我的疑问】栏。
仍不明确的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
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本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训练案】或拓展案一、综合训练(知识迁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唯一人在东床袒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种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赤壁赋导学案新人教版人教新课标必修2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赤壁赋导学案新人教版人教新课标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2e480e08cfc789eb172dc86e.png)
【学习目标】1、通过多次诵读,理解并熟悉课文内容,做到熟读成诵。
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整体把握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通思路,把握结构。
3、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
4、精读课文,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5、从本文汲取思想的精髓,学习作者如何面对人生困境。
【学习重难点】1、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
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学法指导】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
【知识链接】1、作者及背景: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文学上开一代词风之先,在诗词文赋上有辉煌成就。
同时具有旁通书法绘画、知音律、喜平话、懂园林艺术、精金石的旷世才华。
一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思想上入世出世,亦儒亦道亦释。
铸炼了自己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
元丰二年(1079)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首诗。
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
那些奸佞的小人污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
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
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有时感到难免一死,曾写两首诗与弟弟诀别,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
幸亏亲友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
元封三年正月到黄州,苏轼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8 兰亭集序 王羲之导学案(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8 兰亭集序 王羲之导学案(3)](https://img.taocdn.com/s3/m/fc7ad24ccc175527072208cb.png)
《兰亭集序》备课稿一、说教材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一单元主题是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这篇序言代表了曾经辉煌一时的灿烂的古代文明,它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在思想、语言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
两者相得益彰共同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说学生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这类课文要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此文入选教材更体现了这样的一个理念。
另外,学生是在高一上学期接触到这一课,他们虽有一定的基础但仍很薄弱。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了解序文的特点,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归纳积累文言字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背诵课文。
3、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中的文言现象,归纳文言实词虚词的义项;(2)背诵课文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和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五、说教法学法1、教法: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2、学法《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
”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疏通文意。
2、讨论质疑法,通过讨论交流疏通词句及设计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又可以解决疑难。
3、归纳展示法,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小组内要及时归纳讨论成果并积极展示。
教学时数:四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的名句,掌握“修、期、致、临”等词的多义性。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引导学生抓住感情这根线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
3.科学地指导学生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人教版必修二语文第三单元10《游褒禅山记》课时复习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语文第三单元10《游褒禅山记》课时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9acdccc850ad02de8041c7.png)
《游褒禅山记》课时复习教案胡琼教学目标:1、指导预习,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字词句意的习惯。
2、通过课前预习、课中朗读、课后练习,掌握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掌握一些特殊句式。
3、指导诵读,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理解词语、句意,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难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教学方法:诵读法、练习+讲授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诵读课文及注释。
2.自主完成《教材知识梳理》练习。
一、诵读课文及注释学生诵读课文及注释。
二、教师正音。
三、完成练习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完成《教材知识梳理》练习第9页。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d81e664960590c69fc37680.png)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兰亭集序》【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实词“信、修、期、致、临、次”的意义。
2.能力目标:品味文中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3.情感目标: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由“乐”到“痛”,再到“悲”变化。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一代君王李世民,在临死之前泪流满面向自己的儿子唐高宗提出要求,希望可以得到一件特殊的随葬品,这就是王羲之的著名行书作品《兰亭序帖卷》.至此,王羲之遗世的最佳书法珍品,就这样葬入了昭陵了。
此后,传世的《兰亭序帖卷》是曾经被萧翼从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禅师的弟子辩才处骗得送入太宗秘库之后,遴选善书的欧阳询、褚遂良等名家刻意临摹之作.(打出幻灯片欣赏《兰亭序帖卷》)。
请看,这里每个字都孕育着生命,疏处不嫌其疏,密处不嫌其密,通篇看来,结构严密,浑然一体。
东晋时人评论王羲之的书法笔势为“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意思是像浮云一样飘逸,像惊龙一样矫捷。
因此后人称这幅作品为“天下第一行书”.今天我们上完王氏的书法力作之后,在让我们一同感受一下王羲之的文学才华,一同学习这篇序文。
二、文学常识1.“书圣"王羲之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高一语文 人教版 必修二 第三单元 导学案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高一语文 人教版 必修二 第三单元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0561d9360cba1aa811da85.png)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相关文言常识;2.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3.理解课文主旨,借鉴古人智慧。
【学习重点】目标1、2【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晚号半山。
神宗时,曾推行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我执政一日,新法便推行一日”。
后因保守派反对失败后,退居江宁,封舒国公,旋改封荆,也称荆公,卒谥文。
其散文雄建峭拔,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作品今存《王临川集》等》。
二、解题关于文体记是一种文体,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
游褒禅山记:是游褒禅山后所记,所以它是一篇游记。
(题目中有“记”不见得就是游记。
)三、相关背景《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
四、相关山水资料。
(1)褒禅山与慧空禅院褒禅山旧名华山,今称褒山,位于含山城北十五里的褒山境内,海拔二百零四米,相对高度一百八十米左右,山顶东面稍高,其余处则平而长。
现在除罗汉洞外皆湮没无闻,大小塔也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炸掉了。
当地农民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一盒藏于中空的大石中,内有不少“开元通宝”铜钱,可见这座塔确是唐代的建筑。
大石塔的西南坡下为褒山寺旧址,即王安石所谓“慧空禅院”。
褒山寺在一九五二年前仍香火不绝。
前殿匾额题有“褒山禅寺”四个镏金大字。
当时的褒山禅寺亦是文人墨客所喜爱的游憩处。
今天这些碑刻已荡然无存。
(2)华阳山与前洞从褒山寺向东行三里即达华阳山,旧名兰陵山,海拔二百三十米,相对高度一百九十米左右,山坡平缓,两侧几乎等高,山顶平而长。
华阳山下有一洞,当地人叫华阳洞,亦称碑洞,即文中的前洞。
由于“其下平旷”,因而引起一些争论:有人认为“其下”是指山下,有人则认为“其下”是指洞下,其实洞口与山脚齐,洞前就是稻田,洞下平旷就是山下平旷。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10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导学案(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10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导学案(4)](https://img.taocdn.com/s3/m/9fc1ee525f0e7cd185253610.png)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2)第三课时【学习要点】1、研读文章第3、4、5自然段,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2、积累文言知识【学习内容】一、研习课文3、4、5自然段(一)梳理字词句,解释加点的字词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二)合作探究讨论问题:1、第三段着重写什么?2、作者认为“志”“物”“力”三者的关系是什么?你同意吗?(本题着重研究作者的观点态度。
)(1)作者认为要达到“非常之观”,必须具备“志”、“力”、“物”三个条件,那么作者认为“志”、“力”、“物”这三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2)迁移讨论:你认为“志”、“力”、“物”三个因素,对于达到成功,哪个因素是最重要的?4、在第4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生发出来的?5、第5段是补叙,交代同游者籍贯、姓名和写作本文的时间并署名。
思考: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二、随堂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
于是余有叹焉(①古义:。
②今义:)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①古义:。
②今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①古义:。
②今义:。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不能十一(①古义:。
②今义:。
)2、指出词类活用现象①有泉侧出②问其深③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48f712eefdc8d376ee3291.png)
《赤壁赋》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赋”的知识,理解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熟读成诵,增加文言积累,积淀文言语感。
品味课文如散文诗一般精练优美的语言。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重点与难点】重点:熟读成诵,增加文言积累,积淀文言语感。
难点: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学法指导与使用说明】1、熟读全文,根据注释解释全文的意思。
(在书上作记号)2、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文本,了解文章的内容,勾画疑难点。
3、认真书写,独立完成,用时30分钟左右,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九层之台,起于垒土!1、赋:赋是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有韵的文体,其形式多采用主客问答形式,铺陈夸饰,辞藻华美,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并以讽颂为其目的。
它的特点:“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侧重于借景抒情,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
2、苏轼: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
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
宋神宗熙宁年间。
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
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
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书法:列“苏黄米蔡”之首(黄:黄庭坚;米:米芾;蔡:蔡襄)。
元丰5年写的“两赋一词”是:《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3、写作此文的背景和原因::这篇赋写于宋神宗赵顼元丰五年(1082 )作者被贬黄州之后。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 3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 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b9c6b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8.png)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6教学目的1.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协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2.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课文导入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
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
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
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修禊仪式(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这是古代的一朝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戏、并举祈、消灾的仪式。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就在此集会,他们曲水流觞,引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总述其事。
王羲之不但文章写的好,又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于是兰亭,(兰渚之亭)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吧。
(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帖卷》,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二.朗读课文配乐朗读(教师范读)要求: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
学生齐读。
(教师订正)(1)朗读语调提示:永和九年修模事也以中速读。
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
(2)朗读指导:固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
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由分之现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了解序的题材特点明确: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2、本文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明确:由乐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终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兰亭集序》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兰亭集序》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e87752753169a4517723a382.png)
《兰亭集序》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能口述作者的相关知识(逸少、书法家、书圣);2.能给8个加点字注音;3.能写出“悟、趣”2个通假字的用法和意义;4.能写出“其次、品类、俯仰、怀抱”4个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和意义;5.能写出“所以”、“一”这两个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6.能写出“贤”、“少”、“长”、“觞”等8个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和意义;7.能辨析“之”这一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8.能准确辨析课文中的判断句、定语后置句、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
9.课后能完成《讲与练》中练习,并能通过拓展训练来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默写(具体默写内容于前一天布置)(5分钟)二.学生自读、齐读课文,熟悉回顾课文内容。
(5分钟)生自由读—生齐读—师述—生记(师述内容:晋穆帝永和九年晚春,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
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
今存《兰亭诗》,包括21人所作37首作品。
王羲之的序是当场写出的,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集序》,书法史上也称《兰亭序》。
这篇序文,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朴素清新的语言,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并且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其中流露了一些消极思想。
本文作为一篇宴游诗序,感情色彩十分浓厚。
篇首的叙事情景交融,诗情画意。
下文引出的感慨、议论,思绪深沉,低回曲折,深而不晦。
文笔隽爽流畅,洒脱无拘,情景交融,文简意深,是山水散文中别具一格的佳作。
)三.学生做《导学案》中的文学常识填空、字音练习。
(4分钟)操作:生做—集体订正—师强调、补充—生齐读1.王羲之,字逸少。
他是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有“书圣”之称。
王羲之胸怀旷达,喜好自然山水,他的散文疏朗简净,韵味悠长,显示了他的文学功底,因他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代又称他为王右军。
2.给8个加点字注音。
癸.(guǐ)丑会.(kuài)稽修楔.(xì) 激湍.(tuān)流觞.(shāng) 管弦.(xián)游目骋.(chěng)怀齐彭殇.(shāng)四.学生做《导学案》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练习,3、13、23、33号同学上黑板板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情景交融教材篇目《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导学案单元目标1.识记积累本单元实词、虚词。
2.掌握本单元重要文言句子的翻译。
3.掌握单元课文中常见名句的填空。
重点难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课时安排 2课时一、文言实词(一)写出下列字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
1逼①qī(1)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魏禧《大铁椎传》)约会,约定(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诗经卫风氓》)预定的时间,期限(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归去来兮辞》)期望,要求(4)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及,到②jī(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陈情表》)周(年、月)2.致(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达到,送达(2)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
(《史记刺客列传》)传达,表达(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招引,招致(4)家贫,无以致书。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取得,得到(5)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张衡传》)尽,极(6)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兰亭集序》)意态,情趣3.道(1)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游褒禅山记》)道路(2)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过秦论》)途径,方法(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过秦论》)主张,学说(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义,正义(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取道,经过(6)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讲4.方(1)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离骚》)方形(2)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归园田居》)四周,周围(3)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赤壁赋》)方向,方位(4)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苏武传》)将要(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赤壁赋》)在……(时候)5.识①shí(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知道,认识(2)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游褒禅山记》)辨别,识别(3)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
(《世说新语方正》)知识,见识②zhì(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通“志”,记住(5)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崔铣《王忠肃公翱事》)标记,记号6.察(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兰亭集序》)仔细看,观察(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离骚》)考察(3)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召公谏厉王弭谤》)监察(4)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经考察后推荐7.传①chuán(1)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传送,传递(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传授(3)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游褒禅山记》)流传②zhuàn(4)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驿舍,客舍(5)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李贺小传》等。
传记(6)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师说》)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名(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逍遥游》)名字,名称(2)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命名,取名(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评说,说出(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刘禹锡《陋室铭》)闻名,出名(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司马光《赤壁之战》)名义,名分(6)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陈情表》)名声,名誉①xiàng(1)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王充《订鬼》)仔细看,审视(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帮助,辅助(3)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孔雀东南飞》)相貌,模样(4)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鸿门宴》)辅助君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吏,后来称作宰相、丞相、相国②xiāng(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雨霖铃》)互相1 .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兰亭集序》)高,长(2)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修饰,整饰(3)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离骚》)修理,维修(4)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修建,修造(5)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召公谏厉王弭谤》)整治,治理(6)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离骚》)善,美好11.过(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走过,经过(2)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李贺小传》)过去,过了(3)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苏武传》)超出,超过(4)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过分,过于(5)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错误,过失(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得到,获得(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收获,心得(3)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荆轲刺秦王》)能够,可以(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必须,应当(5)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琵琶行》)表示完成13.去(1)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琵琶行》)过去的(2)去死肌,杀三虫。
(《捕蛇者说》)除去,去掉(3)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鸿门宴》)距,距离(4)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其三)》)前往,到……去(5)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示动作的趋向14.少①shǎo(1)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李贺小传》)数量小,与“多”相对(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赋》)时间短,不久(3)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荆轲刺秦王》)稍微,略微(4)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史记苏秦列传》)轻视,贬低②shào(5)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苏武传》)年幼,年青,与“老”相对(6)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年青人(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币以为流觞曲水引导将军夜引弓拉2蓖七月既望农历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3毕路狡淦凭V荩下江陵攻占近腊月下时间在后,末4狈狡淦凭V莸足下方温经正在5弊葑菀晃之所如任白日放歌须纵酒纵情6币懈瓒和之循、依倚权仗势倚仗7闭襟危坐而问客曰端正危言耸听吓人扁不敢相烦偏指动作一方,你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辅助9惫噬绞饪晒很虽趣舍万殊不同1 惫湃酥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观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景象、景致二、文言虚词将下列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填写到横线上1庇冖俚逼湫烙谒遇对、对于(介词)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下在(介词)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④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到(介词)2逼洧俣榔湮文犹可识它、它的(代词)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自己(代词)③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那、那些(代词)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他们(代词)⑤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副词)3币寓僖云淠嘶山之阳名之也因为(介词)②可以无悔矣凭(介词)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而(连词,表修饰)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连词,表并列)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来(连词)4彼洧偎湮匏恐窆芟抑盛虽然(连词)②虽一毫而莫取即使(连词)5币并倩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也(语气词,判断句标志)②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③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也(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
)三、文言翻译1惫讨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笨鑫嵊胱佑骈杂诮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贝怂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素材集成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适用话题:人生、生命精彩运用:人生无常,年高之叹,时不我待,常见文人笔端,在感慨流金岁月时,我们更应把握今天。
青春的日子,流失的时光是一片片凋零而凄美的枯叶和花瓣,渐去渐远的是原本属于我们的纯情与浪漫,谁还会记得昨日急风骤雨,谁还会想起昨日荣辱伤悲?惟有走过累过的沧桑爬上时间的脸。
当我们拥着梦枕着追求与时间同行,尽管“人生如梦”“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但是我们可以执著地傲视时间的风霜,因为我们对理想的追求已形成一道固若金汤的铜墙铁壁。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兰亭集序》)适用话题:自然、环境、环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精彩运用:人在面对眼前优美风景时,斟满一杯酒,“流觞曲水”,那份悠然和沉醉,是令无数文人雅士追慕的个性释放,沉醉于酒中方能使人忘却世俗之累,挣脱人生羁绊。
很容易融入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中,感悟有限的人生,从中领悟永恒的哲理,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柳宗元在生之绝境时移情于山,“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古代文人多在逆境中因自然万物欣欣向荣而喜,使精神超脱外物的羁绊,而在天地间获得永生。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兰亭集序》)适用话题:死亡、生命、人生精彩运用:人总是要面对死亡的,任何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
“死亡”是如此强大而不可抗拒,个体生命在它面前是如此渺小而脆弱,因此,谁都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
林语堂说:“能见到死亡的人也能见到人类喜剧的意识,于是他很迅速地变成诗人了。
”王羲之是这样的诗人。
他深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忘生死,轻成败,是基于对生命本质和人生真谛的感悟。
因而他们对有限的生命更是倍加珍惜,在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中书写出生命价值的箴言。
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行骸之外。
(《兰亭集序》)适用话题:自由、个性精彩运用:生活中,我们可以对所爱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挥洒青春,谱写人生,“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适用话题:自然、永恒、变与不变精彩运用:流水像这样流去而没有流失,时圆时缺的月亮,尽管圆缺不定,但没有发生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