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知识网络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第一册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1.2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饿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b=b+a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b)+c=a+(b+c)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1.4有理数的乘除法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全部知识内容)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全部知识内容)第一章实数★重点★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内容提要☆一、重要概念1.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
(表为:x≥0)常见的非负数有: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1/a(a≠±1);B.1/a中,a≠0;C.0<a<1时1/a>1;a>1时,1/a<1;D.积为1。
4.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0时,a≠-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定义及表示:奇数:2n-1偶数:2n(n为自然数)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代数定义: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1.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2.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3.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到“右”(如5÷ ×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应用举例(略)附:典型例题1.已知:a、b、x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x-b│=b-a.2.已知:a-b=-2且ab<0,(a≠0,b≠0),判断a、b的符号。
第二章代数式★重点★代数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代数式的运算☆内容提要☆一、重要概念分类:1.代数式与有理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1一、数与式易错点1: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错误;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概念混淆,以及绝对值与数的分类。
每年选择必考。
易错点2:实数的运算,要掌握好与实数有关的概念、性质,灵活地运用各种运算律,关键是把好符号关;在较复杂的运算中,不注意运算顺序或者不合理使用运算律,从而使运算出现错误。
易错点3: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区别。
填空题必考。
易错点4:求分式值为零时,易忽略分母不能为零。
易错点5:分式运算时要注意运算法则和符号的变化。
当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要先因式分解,因式分解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注意计算方法,不能去分母,把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填空题必考。
易错点6: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每个式子都为0;整体代入法;完全平方式。
易错点7:计算第一题必考。
五个基本数的计算:0指数,三角函数,绝对值,负指数,二次根式的化简。
易错点8:科学记数法。
精确度,有效数字。
易错点9:代入求值要使式子有意义。
各种数式的计算方法要掌握,一定要注意计算顺序。
二、方程(组)与不等式(组)易错点1:各种方程(组)的解法要熟练掌握,方程(组)无解的意义是找不到等式成立的条件。
易错点2:运用等式性质时,两边同除以一个数必须要注意不能为0的情况,还要关注解方程与方程组的基本思想。
(消元降次)主要陷阱是消除了一个带未知数的公因式要回头检验!易错点3:运用不等式的性质3时,容易忘记改不变号的方向而导致结果出错。
易错点4: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取值范围的题目,易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0导致出错。
易错点5: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解无解的条件,易忽视相等的情况。
易错点6:解分式方程时首要步骤是去分母,易忘记根检验,导致运算结果出错。
易错点7:不等式(组)的解的问题要先确定解集,确定解集的方法运用数轴。
易错点8:利用函数图象求不等式的解集和方程的解。
三、函数易错点1:各个待定系数表示的意义。
初中数学考点知识总结(最新7篇)
初中数学考点知识总结(最新7篇)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篇一知识要领:非负数,顾名思义,就是不是负数的数,也就是零和正实数。
例如:0、3.4、9/10、π(圆周率)。
非负数非负数大于或等于0。
非负数中含有有理数和无理数。
非负数的和或积仍是非负数。
非负数的和为零,则每个非负数必等于零。
非负数的积为零,则至少有一个非负数为零。
非负数的定值等于本身。
常见的非负数实数的定值、实数的偶次幂、算术根等都是常见的非负数。
常见表现形式非负数的准确数学表达是a≥0、│a│、a^2n是常见的非负数。
知识归纳:任何一个非负数乘以-1都会得到一个非正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篇二平面直角坐标系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三个规定: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
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通过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点的坐标的性质下面是对数学中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哦。
初中数学七、八、九年级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人教版).pdf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二次根式的定义:式子叫做二次根式,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2、最简二次根式: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整数或整式。
3、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1)(2)=|a|= a (a>0)-a (a<0) 0 (a=0) (3)积的算数平方根性质:(a≥0,b≥0)(4)商的算数平方根性质:ba ba =(a≥0,b>0)5、二次根式的乘法:=(a≥0,b≥0)即两个二次根式相乘,根指数不变,被开方数相乘。
注意:法则是由积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a≥0,b≥0)反过来即得。
6、二次根式的除法:baba =(a≥0,b>0) 注意:法则是由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ba ba =(a≥0,b>0)反过来得到的。
7、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在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与合并同类项类似,将同类二次根式的“系数”相加减,被开方数和根指数不变。
注意:二次根式加减混合运算的实质就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
8、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实数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在运算过程中,有理数(式)中的运算率及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仍然适用。
9、比较两数大小的常用方法:(1)平方法:若a>0,b>0,且a²>b²,则a>b;(2)把跟号外的非负因式移到根号内,然后比较被开方数的大小。
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根式 一.知识框 二.知识概念1.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2)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为(x+p)2 =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0,方程无实根.(3)公式法: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x=242b b aca−±−就得到方程的根.第二十三章旋转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
“互联网+”与初中数学互动教学
“互联网+”与初中数学互动教学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趋势。
在这个趋势下,数学教学也逐渐走向互动化、个性化的方向。
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更有趣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与初中数学互动教学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案。
1.丰富多样的资源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获取到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资源,包括数学视频教学、数学练习题、数学学习网站、数学学习App等。
这些资源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个性化学习互联网+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分析和学习行为跟踪,可以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3.互动性教学互联网+教育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使数学教学更具互动性。
通过虚拟实验、网络互动游戏等形式,学生可以更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增加学习的乐趣和参与度。
二、互联网+初中数学互动教学的实践方案1.结合数学应用实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数学应用来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数学应用案例,然后展开讨论和分析,从而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作业通过互联网平台,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在线作业,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通过网络平台自动批改,及时反馈学生答题情况,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率。
3.开展网上数学竞赛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网上数学竞赛。
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竞赛技能,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数学竞赛中来。
4.利用数学学习网站和App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学习网站和App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数学学习网站和App查找数学知识点的相关视频教学和练习题目,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
初中数学函数思维导图,帮你扫清函数知识点!建议收藏!
初中数学函数思维导图,帮你扫清函数知识点!建议收藏!
初中数学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一直都是一个主角,而且也是最容易拉开差距的学科,很多同学数学成绩好的同学,一般总成绩都非常可观,而那些总成绩不怎么理想的同学,数学成绩一般都不怎么好,为此整理了函数的思维导图,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函数只要分清楚三个部分就行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了解清楚他们的图像与性质,弄清楚他们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变量,函数问题就变得一目了然了。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的思考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的思考摘要:数学具有逻辑性、严密性的特点。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它,采取单元整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学习一个单元的内容,使学生整体掌握一个单元的关键知识点。
本文重点探讨初中数学大单元整合教学策略,从多个方面分析其在教学中的作用,旨在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大单元整合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研究的热点,课堂教学改革也进一步深化,课堂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
课程标准倡导实施大单元教学,引导教师从单一的课时知识点的教学向整体单元设计转型,构建数学单元整体的知识框架,培育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学习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因此,如何将大单元整合设计理念渗透和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中,值得深入探讨。
1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概述初中数学单元整合教学是一种系统性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将零散的数学知识整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网络构建、基本概念深化、公式定理运用、实际问题解决等方面。
首先,在初中数学单元整合教学中,知识网络构建是基础。
它将本单元的数学知识按照内在逻辑关系和概念关联性,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学生通过知识网络构建,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避免知识零散、遗忘和混淆的情况。
并在单元知识网络构建的基础上,对基本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和探究,使学生对基本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基本概念深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公式定理运用是初中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的核心。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本单元的公式定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公式定理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再通过实例和问题,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全部知识点
初中数学全部知识点初中数学知识点概览一、数与代数1. 有理数- 整数与分数- 正数、负数、零- 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有理数的比较大小- 绝对值2. 整数- 整数的性质- 奇数与偶数- 质数与合数- 因数与倍数- 整数的四则运算3. 代数表达式- 字母表示数- 单项式与多项式- 代数式的加减运算- 乘法公式(平方差、完全平方等)4.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建立- 方程的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 方程的应用问题5. 二元一次方程组- 代入法- 加减消元法- 方程组的解的应用6.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的性质-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的应用7. 函数- 函数的概念- 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函数的应用二、几何1. 平面图形- 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角的概念与分类(邻角、对角、同位角等)- 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等边、等腰、直角三角形)- 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 圆的基本性质与圆的方程2. 几何图形的计算- 面积的计算(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周长的计算- 体积的计算(长方体、立方体、圆柱、圆锥、球)3. 几何变换- 平移- 旋转- 轴对称- 相似与全等4. 解析几何- 坐标系的概念与应用- 点的位置由坐标确定- 直线、圆的方程式三、统计与概率1. 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频数与频率- 统计图表(条形图、折线图、饼图)-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 概率- 概率的基本概念- 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概率的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四、综合应用题- 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培养以上是初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概览,每个部分都包含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掌握这些知识点是为高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练习,以便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知识图谱—-初中--数学(知识点)
MAK0102 MAK0103 MAK0103 MAK0103 MAK0103 MAK0201 MAK0201 MAK0201 MAK0201 MAK0201 MAK0201 MAK0201 MAK0201 MAK0201 MAK0201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 函数 函数 函数
图形的性质 图形的性质 图形的性质 图形的性质 图形的性质 图形的性质 图形的性质 图形的性质 图形的性质 图形的性质
一级知识 主题代码
一级知识主题
二级主题代码
MAK01 数与代数
MAK0101
二级主题内容 数与式
MAK01 数与代数
MAK0101
数与式
MAK01 数与代数
MAK0101
数与式
MAK01 数与代数
MAK0101
数与式
MAK01 数与代数
MAK0101
数与式
MAK01 数与代数
MAK0101
数与式
MAK01 数与代数
一次函数 二次函数 反比例函数
几何体 线段 角 相交线 平行线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尺规作图
MAK02 图形与几何 MAK02 图形与几何 MAK02 图形与几何 MAK02 图形与几何 MAK02 图形与几何 MAK02 图形与几何 MAK02 图形与几何 MAK02 图形与几何 MAK02 图形与几何 MAK02 图形与几何 MAK02 图形与几何 MAK03 统计与概率 MAK03 统计与概率 MAK03 统计与概率
MAK0201 MAK0201 MAK0201 MAK0201 MAK0201 MAK0202 MAK0202 MAK0202 MAK0202 MAK0202 MAK0202 MAK0301 MAK0301 MAK0302图形的性质M来自K020111图形的性质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如果别人思考数学的真理像我一样深入持久,他也会找到我的发现。
——高斯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十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知识网络知识点一:总体、样本的概念1.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2.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3.样本: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样本容量(不带单位).注意: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要有合适的样本容量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到.知识点二: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两种: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1.全面调查:考察全面对象的调查叫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也称作普查,调查的方法有: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电话调查等.全面调查的步骤:(1)收集数据;(2)整理数据(划记法);(3)描述数据(条形图或扇形图等).2.抽样调查:若调查时因考察对象牵扯面较广,调查范围大,不宜采用全面调查,因此,采用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抽样调查的意义:(1)减少统计的工作量;(2)抽样调查是实际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它是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来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3.判断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在于:①全面调查是对考察对象的全面调查,它要求对考察范围内所有个体进行一个不漏的逐个准确统计;而抽样调查则是对总体中的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以样本来估计总体的情况. ②注意区分“总体”和“部分”在表述上的差异. 在调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灵活处理,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和所付出代价的大小.调查方法:问卷,观察,走访,试验,查阅资料。
知识点三: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1.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关于数据的统计的表示方法,它们多是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1)扇形统计图的特点:①用扇形面积表示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②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体的百分比;③扇形统计图的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之和为100%或1. 在检查一张扇形统计图是否合格时,只要用各部分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之和是否为100%进行检查即可.(2)扇形统计图的画法:把一个圆的面积看成是1,以圆心为顶点的周角是360°,则圆心角是36°的扇形占整个面积的,即10%. 同理,圆心角是72°的扇形占整个圆面积的,即20%. 因此画扇形统计图的关键是算出圆心角的大小.扇形的面积与圆心角的关系:扇形的面积越大,圆心角的度数越大;扇形的面积越小,圆心角的度数越小. 扇形所对圆心角的度数与百分比的关系是:圆心角的度数=百分比×360°.(3)扇形统计图的优缺点:扇形统计图的优点是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缺点是在不知道总体数量的条件下,无法知道每组数据的具体数量.2.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形,条形的宽度必须保持一致,然后把这些条形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①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②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2)条形统计图的优缺点: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缺点是无法显示每组数据占总体的百分比.注意:(1)条形统计图的纵轴一般从0开始,但为了突出数据之间的差别也可以不从0开始,这样既节省篇幅,又能形成鲜明对比;(2)条形图分纵置个横置两种.知识点四:频数、频率和频数分布表1.一般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频率反映了各组频数的大小在总数中所占的分量.公式:.由以上公式还可得出两个变形公式:(1)频数=频率×数据总数.(2).注意:(1)所有频数之和一定等于总数;(2)所有频率之和一定等于1.2.数据的频数分布表反映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从而反映了在一组数据中各数据的分布情况.要全面地掌握一组数据,必须分析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知识点五: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折线图1.在描述和整理数据时,往往可以把数据按照数据的范围进行分组,整理数据后可以得到频数分布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轴表示数据范围,纵轴表示各小组的频数,以各组的频数为高画出与这一组对应的矩形,得到频数分布直方图.2.条形图和直方图的异同:直方图是特殊的条形图,条形图和直方图都易于比较各数据之间的差别,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和频率分布情况.直方图与条形图不同,条形图是用长方形的高(纵置时)表示各类别(或组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是固定的;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等距分组时可以用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长方形的宽表示各组的组距,各长方形的高和宽都有意义. 此外由于分组数据都有连续性,直方图的各长方形通常是连续排列,中间没有空隙,而条形图是分开排列,长方形之间有空隙.3.频数折线图的制作一般都是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础上得到的,具体步骤是:首先取直方图中每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再在横轴上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直方图最左及最右两边各取一个,它们分别与直方图左右相距半个组距);最后再将这些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就得到了频数折线图.4.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画法:(1)找到这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求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3)确定组距,分组;(4)列出频数分布表;(5)由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注意事项:(1)分组时,不能出现数据中同一数据在两个组中的情况,为了避免,通常分组时,比题中要求数据单位多一位. 例如:题中数据要求到整数位,分组时要求数据到0.5即可.(2)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数据越多,分成的组数也就越多。
人教版初中数学7-9年级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整理
人教版初中数学7-9年级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整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一.知识概念1.有理数:(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a+b=0a、b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绝对值可表示为:或;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 互为负倒数.7.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10.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1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 (bc);(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a)n=-an或(a-b)n=-(b-a)n,当n为正偶数时:(-a)n=an或(a-b)n=(b-a)n.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
初中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点梳理
初中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点梳理信息技术与数学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学科,它们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和数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门学科。
一、信息技术知识点梳理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学生应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软件则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2.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应当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各种网络拓扑结构以及局域网、广域网等不同类型的网络。
3. 网络安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学生需要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如密码学、防火墙、病毒防护等,以保护个人隐私和网络数据的安全。
4. 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应当学习如何有效地收集、存储、处理和传递信息,掌握基本的信息处理方法和技巧。
5. 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管理是信息技术中重要的一环,学生需要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结构和操作方法,以便能够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6. 程序设计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程序设计思想和编程语言,如Python、Scratch等,通过编写程序解决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知识点梳理1. 数与式数与式是数学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数的四则运算、代数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法则,以及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2. 方程与不等式方程和不等式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学生需要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方法和步骤,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几何运动与刚体运动几何运动和刚体运动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几何运动和刚体运动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 数据统计与概率数据统计与概率是数学中有趣的部分。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以及计算概率和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5. 图形的认识与作图图形的认识与作图是几何学习的重点。
初中数学必备知识点总结初三数学上册一二章知识点
《初三数学上册一二章知识点总结》一、引言初中数学是一个逐步深入、体系严谨的学科,初三作为初中阶段的关键时期,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至关重要。
初三数学上册的前两章内容既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深化,又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对初三数学上册一二章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内容。
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的整式方程。
一般形式为\(ax² + bx + c = 0\)(\(a≠0\)),其中\(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对于形如\(x² = p\)或\((ax + b)² = p\)(\(p≥0\))的方程,可以使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2)配方法:通过配方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x + m)² =n\)的形式,再进行求解。
(3)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a≠0\))的求根公式为\(x=\frac{-b\pm\sqrt{b² - 4ac}}{2a}\)。
(4)因式分解法:将方程左边因式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从而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这两个方程即可。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a≠0\)),判别式\(\Delta = b² - 4ac\)。
当\(\Delta>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Delta =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Delta<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若一元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a≠0\))的两根为\(x_1\),\(x_2\),则\(x_1 + x_2 = -\frac{b}{a}\),\(x_1x_2=\frac{c}{a}\)。
初中数学网课推荐
初中数学网课推荐
在目前越来越流行的网络自学教育中,数学课程绝对是少数学习者最熟悉且受欢迎的课程。
针对初中学生,学习数学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基础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更高一级课程的内容,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当中。
因此,挑选适合学生的网络课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特别是在目前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况下,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数学网络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可以从学习资料的类型来分类推荐数学网络课程。
针对初中学生来说,可以推荐一些有趣的视频形式的课程,如广东新教科版的《初中数学课程》,该课程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初中数学知识,并通过有趣的视频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充分的参考题目,让学生在线检测掌握情况,还让老师及时监督学生的课堂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可以推荐一些面向初中学生的精品课程作为参考,比如腾讯课堂上的《初中数学精品课》,这门课程的内容覆盖了初中所有的数学知识,整合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以综合案例为载体,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专家授课,让老师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另外,学生也可以参考一些面向家长的数学网络课程,如家长课程《初中数学家教指导》,该课程以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的全方位把握为主要内容,从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管理、教学实操、考试指导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以视频和图文的形式指导家长如何有效地帮助孩子
掌握数学知识,让家长轻松管理孩子的学习,从而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总之,在网络课程推荐中,初中数学网络课程有很多,希望以上推荐的课程,能够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些学习的参考,让学生有更强的学习能力,有家长及时的指导,在目前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图形的初步认识》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图形的初步认识》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 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几何图形的过程,能说出常见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2.掌握直线、射线、线段、角这些基本图形的概念、表示方法、性质、及画法;3.初步学会应用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几何图形1.几何图形的分类要点诠释:在给几何体分类时,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结果.2.几何体的构成元素几何体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点动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线动成面,面与面相交成线;面动成体,体是由面组成.要点二、线段、射线、直线1.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区别与联系2. 基本事实(1)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线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要点诠释:①本知识点可用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 如:要在墙上固定一个木条,只要两个钉子就可以了,因为如果把木条看作一条直线,那么两点可确定一条直线. ②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3.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1)度量法:可用直尺先量出线段的长度,再画一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 (2)用尺规作图法:用圆规在射线AC 上截取AB =a,如下图:4.线段的比较与运算(1)线段的比较:①度量法;②叠合法;③估算法.(2)线段的和与差:如下图,有AB+BC =AC ,或AC =a+b ;AD =AB-BD.(3)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如下图,有:12AM MB AB ==.要点诠释:①线段中点的等价表述:如上图,点M 在线段上,且有12AM AB =,则点M 为线段AB 的中点.②除线段的中点(即二等分点)外,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如下图,点M,N,P 均为线段AB 的四等分点,则有AB PB NP MN AM 41====. PN要点三、角1.角的概念及其表示(1)角的定义: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边;此外,角也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2)角的表示方法:角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一是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二是用角的顶点的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三是用一个小写希腊字母或一个数字表示.例如下图:要点诠释:①角的两种定义是从不同角度对角进行的定义.②当一个角的顶点有多个角的时候,不能用顶点的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2.角的分类3.角的度量1周角=360°,1平角=180°,1°=60′,1′=60″. 要点诠释:①度、分、秒的换算是60进制,与时间中的小时分钟秒的换算相同. ②度分秒之间的转化方法:由度化为度分秒的形式(即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化)时用乘法逐级进行;由度分秒的形式化成度(即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时用除法逐级进行. ③同种形式相加减:度加(减)度,分加(减)分,秒加(减)秒;超60进一,减一 成60.4.角的比较与运算(1)角的比较方法: ①度量法;②叠合法;③估算法.(2)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例如:如下图,因为OC 是∠AOB 的平分线,所以∠1=∠2=12∠AOB ,或∠AOB=2∠1=2∠2. 类似地,还有角的三等分线等.5.余角、补角(1)定义:若∠1+∠2=90°,则∠1与∠2互为余角.其中∠1是∠2的余角,∠2是∠1的余角. 若∠1+∠2=180°,则∠1与∠2互为补角.其中∠1是∠2的补角,∠2是∠1的补角. (2)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要点诠释:①余角(或补角)是两个角的关系,是成对出现的,单独一个角不能称其为余角(或补角).②一个角的余角(或补角)可以不止一个,但是它们的度数是相同的.③只考虑数量关系,与位置无关.④“等角是相等的几个角”,而“同角是同一个角”.6.方位角以正北、正南方向为基准,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这种表示方向的角叫做方位角.要点诠释:(1)方位角还可以看成是将正北或正南的射线旋转一定角度而形成的.所以在应用中一要确定其始边是正北还是正南.二要确定其旋转方向是向东还是向西,三要确定旋转角度的大小. (2)北偏东45 °通常叫做东北方向,北偏西45 °通常叫做西北方向,南偏东45 °通常叫做东南方向,南偏西45 °通常叫做西南方向.(3)方位角在航行、测绘等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典型例题】类型一、几何图形1.对于棱柱体而言,不同的棱柱体由不同的面构成:三棱柱由2个底面,3个侧面,共5个面构成;四棱柱由2个底面,4个侧面,共6个面构成;五棱柱由2个底面,5个侧面,共7个面构成;六棱柱由2个底面,6个侧面,共8个面构成;(1)根据以上规律判断,十二棱柱共有多少个面?(2)若某个棱柱由24个面构成,那么这个棱柱是什么棱柱?(3)棱柱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侧面的个数为多少?棱柱共有多少个面?(4)底面多边形边数为n的棱柱,其顶点个数为多少个?有多少条棱?【答案与解析】解:(1)十二棱柱由2个底面,12个侧面,共14个面构成.(2)这个棱柱有24个面,由于底面有2个,故其侧面共有22个,从而这个棱柱是二十二棱柱.(3)棱柱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与侧面的个数是相等的,即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侧面的个数也为n,棱柱的面数为(n+2).(4)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为n的棱柱,其顶点个数为2n个,共有3n条棱.【总结升华】根据立体图形的特点,从特殊到一般,寻找规律.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把一个圆绕虚线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A. B. C. D.【答案】B类型二、线段和角的概念或性质2.下列判断错误的有( )①延长射线OA;②直线比射线长,射线比线段长;③如果线段PA=PB,则点P是线段AB的中点;④连接两点间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A.0个B.2个C.3个D.4个【答案】D【解析】①由于射线向一方无限延伸,因此,不能延长射线;②由于直线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向一方无限延伸,因此它们都是不能度量的,所以它们不存在相等或不相等的关系,而线段是可以度量的,可以比较线段的长短;③线段PA=PB,只有当点P在线段AB上时,才是线段AB的中点,否则就不是;④两点间的距离是表示大小的量,而线段是图形,二者的本质属性不同.【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基本概念,要抓住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举一反三:【变式】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若∠1+∠2+∠3=90°,则∠1,∠2,∠3互余.②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是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③因为钝角没有余角,所以,只有当角为锐角时,“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这个说法才正确.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B 提示:③正确3. (安徽芜湖)如图所示的4×4正方形网格中,∠1+∠2+∠3+∠4+∠5+∠6+∠7等于().A.330°B.315°C.310°D.320°【答案】B【解析】通过网格的特征首先确定∠4=45°.由图形可知:∠l与∠7互余,∠2与∠6互余,∠3与∠5互余,所以∠l+∠2+∠3+∠4+∠5+∠6+∠7=90°+90°+90°+45°=315°.【总结升华】互余的两个角只与数量有关,而与位置无关.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AB和CD都是直线,∠AOE=90°,∠3=∠FOD,∠1=27°20′,求∠2,∠3.【答案】解:因为∠AOE =90°,所以∠2=90°-∠1=90°-27°20′=62°40′. 又∠AOD =180°-∠1=152°40′,∠3=∠FOD .所以∠3=12∠AOD =76°20′. 答:∠2为62°40′,∠3为76°20′.4. 如图所示,时钟的时针由3点整的位置(顺时针方向)转过多少度时,与分针第一次重合.【答案与解析】解:设时针转过的度数为x °时,与分针第一次重合,依题意有: 12x =90+x 解得9011x =答:时针转过9011⎛⎫⎪⎝⎭°时,与分针第一次重合. 【总结升华】在相同时间里,分针转过的度数是时针的12倍,此外此问题可以转化为追及问题来解决. 举一反三:【变式】125°÷4= °= ° ′ 【答案】31.25,31、15类型三、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有关线段或角的计算 1.方程的思想方法5. 如图所示,B 、C 是线段AD 上的两点,且32CD AB =,AC =35cm ,BD =44cm ,求线段AD 的长.【答案与解析】解:设AB =x cm ,则3cm 2CD x =(35)cm BC x =-或3(44)cm 2x -于是列方程,得335442x x -=-解得:x =18,即AB =18(cm ) 所以BC =35-x =35-18=17(cm )33182722CD x ==⨯=(cm ) 所以AD =AB+BC+CD =18+17+27=62(cm )【总结升华】根据题中的线段关系,巧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 2.分类的思想方法6. 同一直线上有A 、B 、C 、D 四点,已知AD =59DB ,AC =95CB ,且CD =4cm ,求AB 的长.【思路点拨】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从图上直观的看出各线段的关系及大小. 【答案与解析】 解:利用条件中的AD =59DB ,AC =95CB ,设DB =9x ,CB =5y , 则AD =5x ,AC =9y ,分类讨论:(1)当点D ,C 均在线段AB 上时,如图所示:∵ AB =AD+DB =14x ,AB =AC+CB =14y ,∴ x =y∵ CD =AC -AD =9y -5x =4x =4,∴ x =1,∴ AB =14x =14(cm ). (2)当点D ,C 均不在线段AB 上时,如图所示:方法同上,解得87AB =(cm ).(3)如图所示,当点D 在线段AB 上而点C 不在线段AB 上时,方法同上,解得11253AB =(cm ).(4)如图所示,当点C 在线段AB 上而点D 不在线段AB 上时,方法同上,解得11253AB =(cm ).综上可得:AB的长为14cm,87cm,11253cm.【总结升华】解决没有图形的题目时,一要注意满足条件下的图形的多样性;二要注意解决的方法,注意方程法在解决图形问题中的应用. 在正确答案中,(3)与(4)的答案虽然相同,但作为图形上的差别应了解.。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勾股定理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学习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2.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内容;3.能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高清课堂 勾股定理全章复习 知识要点】 要点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a b c +=) 2.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是:(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2)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有关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3)求作长度为的线段.要点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原命题与逆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步骤: (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大边长为c ;(2)验证2c 与22a b +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222a b c +=,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反之,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不定方程222x y z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又称为高数或毕达哥拉斯数),显然,以x y z 、、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常见的勾股数:①3、4、5; ②5、12、13;③8、15、17;④7、24、25;⑤9、40、41.如果(a b c 、、)是勾股数,当t 为正整数时,以at bt ct 、、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此三角形必为直角三角形.观察上面的①、②、④、⑤四组勾股数,它们具有以下特征: 1.较小的直角边为连续奇数;2.较长的直角边与对应斜边相差1.3.假设三个数分别为a b c 、、,且a b c <<,那么存在2a b c =+成立.(例如④中存在27=24+25、29=40+41等)要点三、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其逆定理是判定定理;联系: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两者互为逆定理,都与直角三角形有关.【典型例题】类型一、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应用1、如图所示,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 =90°,AD =AB =BC =E 是AB 上一点,且AE =E 到CD 的距离EF .【思路点拨】连接DE 、CE 将EF 转化为△DCE 一边CD 上的高,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容易求出△CDE 的面积,所以利用面积法只需求出CD 的长度,即可求出EF 的长度,过点D 作DH ⊥BC 于H ,在Rt △DCH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DC . 【答案与解析】解:过点D 作DH ⊥BC 于H ,连接DE 、CE ,则AD =BH ,AB =DH ,∴ CH =BC -BH ===AB =在Rt △CDH 中,22222625CD DH CH =+=+=,∴ CD =25,∵ CDE ADE BCE ABCD S S S S =--△△△梯形111()222AD BC AB AD AE BC BE =+--111125222=⨯⨯⨯⨯=又∵ 12CDE S DC EF =△,∴ 1251252EF ⨯=,∴ EF =10.【总结升华】(1)多边形的面积可通过辅助线转化为多个三角形的面积,利用面积法求三角形一边上的高是一种常用的简易方法.(2)利用勾股定理求边长、面积时要注意边长、面积之间的转换.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在△ABC 中,D 是BC 边上的点,已知AB =13,AD =12,AC =15,BD =5,求DC 的长.【答案】解:在△ABD 中,由22212513+=可知:222AD BD AB +=,又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ADB =90°.在Rt △ADC 中,9DC ===. 类型二、勾股定理与其他知识结合应用2、如图所示,牧童在A 处放牛,其家在B 处,A 、B 到河岸的距离分别为AC =400米,BD =200米,CD =800米,牧童从A 处把牛牵到河边饮水后再回家.试问在何处饮水,所走路程最短?最短路程是多少?【思路点拨】作点A 关于直线CD 的对称点G ,连接GB ,交CD 于点E ,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应在E 处饮水,再根据对称性知GB 的长为所走的最短路程,然后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可解决. 【答案与解析】解:作点A 关于直线CD 的对称点G ,连接GB 交CD 于点E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以知道在E 点处饮水,所走路程最短.说明如下:在直线CD 上任意取一异于点E 的点I ,连接AI 、AE 、BE 、BI 、GI 、GE . ∵ 点G 、A 关于直线CD 对称,∴ AI =GI ,AE =GE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GI +BI >GB =AE +BE ,于是得证.最短路程为GB 的长,自点B 作CD 的垂线,自点G 作BD 的垂线交于点H ,在直角三角形GHB 中,∵ GH =CD =800,BH =BD +DH =BD +GC =BD +AC =200+400=600,∴ 由勾股定理得222228006001000000GB GH BH =+=+=. ∴ GB =1000,即最短路程为1000米.【总结升华】这是一道有关极值的典型题目.解决这类题目,一方面要考虑“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另一方面,证明最值,常常另选一个量,通过与求证的那个“最大”“最小”的量进行比较来证明,如本题中的I 点.本题体现了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AB 边上有一点E ,AE =3,EB =1,在AC 上有一点P ,使EP +BP 最短.求EP +BP 的最小值.【答案】解:根据正方形的对称性可知:BP =DP ,连接DE ,交AC 于P ,ED =EP +DP =EP +BP , 即最短距离EP +BP 也就是ED .∵ AE =3,EB =1,∴ AB =AE +EB =4,∴ AD =4,根据勾股定理得:222223425ED AE AD =+=+=. ∵ ED >0,∴ ED =5,∴ 最短距离EP +BP =5.3、如图所示,等腰直角△ABC 中,∠ACB =90°,E 、F 为AB 上两点(E 左F 右),且∠ECF =45°,求证:线段AE,BF,EF 之间的数量关系.【思路点拨】:由于∠ACB =90°,∠ECF =45°,所以∠ACE +∠BCF =45°,若将∠ACE 和∠BCF 合在一起则为一特殊角45°,于是想到将△ACE 旋转到△BCF 的右外侧合并,或将△BCF 绕C 点旋转到△ACE 的左外侧合并,旋转后的BF 边与AE 边组成一个直角,联想勾股定理即可证明. 【答案与解析】解:(1)222AE BF EF +=,理由如下:将△BCF 绕点C 旋转得△ACF ′,使△BCF 的BC 与AC 边重合, 即△ACF ′≌△BCF ,∵ 在△ABC 中,∠ACB =90°,AC =BC ,∴ ∠CAF ′=∠B =45°,∴ ∠EAF ′=90°. ∵ ∠ECF =45°,∴ ∠ACE +∠BCF =45°.∵ ∠ACF ′=∠BCF ,∴ ∠ECF ′=45°. 在△ECF 和△ECF ′中:45CE CE ECF ECF CF CF =⎧⎪'∠=∠=⎨⎪'=⎩°∴ △ECF ≌△ECF ′(SAS),∴ EF =EF ′. 在Rt △AEF ′中,222AE F A F E ''+=,∴ 222AE BF EF +=.【总结升华】若一个角的内部含有同顶点的半角,(如平角内含直角,90°角内含45°角,120°角内含60°角),则常常利用旋转法将剩下的部分拼接在一起组成又一个半角,然后利用角平分线、全等三角形等知识解决问题.4、在△ABC 中,BC=a ,AC=b ,AB=c ,设c 为最长边.当a 2+b 2=c 2时,△ABC 是直角三角形;当a 2+b 2≠c 2时,利用代数式a 2+b 2和c 2的大小关系,可以判断△ABC 的形状(按角分类).(1)请你通过画图探究并判断:当△ABC 三边长分别为6,8,9时,△ABC 为 三角形;当△ABC 三边长分别为6,8,11时,△ABC 为 三角形.(2)小明同学根据上述探究,有下面的猜想:“当a 2+b 2>c 2时,△ABC 为锐角三角形;当a 2+b 2<c 2时,△ABC 为钝角三角形.”请你根据小明的猜想完成下面的问题:当a=2,b=4时,最长边c 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ABC 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思路点拨】(1)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两直角边为6、8时的斜边的值,然后作出判断即可;(2)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求出最长边c 点的最大值,然后得到c 的取值范围,然后分情况讨论即可得解. 【答案与解析】 解:(1)∵两直角边分别为6、8时,斜边==10, ∴△ABC 三边分别为6、8、9时,△ABC 为锐角三角形;当△ABC 三边分别为6、8、11时,△ABC 为钝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锐角;钝角; (2)∵c 为最长边,2+4=6,∴4≤c<6,a 2+b 2=22+42=20,①a 2+b 2>c 2,即c 2<20,0<c <2,∴当4≤c<2时,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②a 2+b 2=c 2,即c 2=20,c=2,∴当c=2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③a 2+b 2<c 2,即c 2>20,c >2,∴当2<c <6时,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逆定理,读懂题目信息,理解理解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时的三条边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本章中的数学思想方法1.转化的思想方法:我们在求三角形的边或角,或进行推理论证时,常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将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来解决.5、如图所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D是斜边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且DE⊥DF,若BE=12,CF=5.求线段EF的长.【答案与解析】解:连接AD.因为∠BAC=90°,AB=AC.又因为 AD为△ABC的中线,所以 AD=DC=DB.AD⊥BC.且∠BAD=∠C=45°.因为∠EDA+∠ADF=90°.又因为∠CDF+∠ADF=90°.所以∠EDA=∠CDF.所以△AED≌△CFD(ASA).所以 AE=FC=5.同理:AF=BE=12.在Rt△AEF中,由勾股定理得:,所以EF=13.【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等知识.通过此题,我们可以知道:当已知的线段和所求的线段不在同一三角形中时,应通过适当的转化把它们放在同一直角三角形中求解.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凸四边形ABCD中,∠ABC=30°,∠ADC=60°,AD=DC,求证:【答案】解:将△ABD绕点D顺时针旋转60°.由于DC=AD,故点A转至点C.点B转至点E,连结BE.∵ BD=DE,∠BDE=60°∴△BDE为等边三角形,BE=BD易证△DAB≌△DCE,∠A=∠2,CE=AB∵四边形ADCB中∠ADC=60°,∠ABC=30°∴∠A+∠1=360°-60°-30°=270°∴∠1+∠2=∠1+∠A=270°∴∠3=360°-(∠1+∠2)=90°∴∴2.方程的思想方法6、(2016•安徽模拟)定义: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x、y和z,满足x2+y2=z2,则称这个三角形为勾股三角形.(1)根据上述定义,“直角三角形是勾股三角形”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2)已知一勾股三角形三个内角从小到大依次为x、y和z,且xy=2160,求x+y的值;(3)如图,△ABC中,AB=,BC=2,AC=1+,求证:△ABC是勾股三角形.【思路点拨】(1)直接根据“勾股三角形”的定义,判断得出即可;(2)利用已知得出等量量关系组成方程组,进而求出x+y的值;(3)过B作BH⊥AC于H,设AH=x,利用勾股定理首先得出AH=BH=,HC=1,进而得出∠A=45°,∠C=60°,∠B=75°,即可得出结论.【答案与解析】(1)解:“直角三角形是勾股三角形”是假命题;理由如下:∵对于任意的三角形,设其三个角的度数分别为x°、y°和z°,若满足x2+y2=z2,则称这个三角形为勾股三角形,∴无法得到,所有直角三角形是勾股三角形,故是假命题;(2)解:由题意可得:,解得:x+y=102;(3)证明:过B作BH⊥AC于H,如图所示:设AH=x,Rt△ABH中,BH=,Rt△CBH中,()2+(1+﹣x)2=4,解得:x=,∴AH=BH=,HC=1,∴BC=2,∴∠HBC=30°,∴∠BCH=60°,∠B=75°,∴452+602=752∴△ABC 是勾股三角形.【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新定义、多元方程组解法、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H ,HC 的长是解题关键. 举一反三:【变式1】直角三角形周长为12cm ,斜边长为5cm ,求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答案】解:设此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是x y ,,根据题意得:由(1)得:7x y +=,∴()249x y +=,即22249x xy y ++= (3)(3)-(2),得:12xy =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12xy =12×12=6(2cm ) 【变式2】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BC :CA=3:4:5,且周长为36cm ,点P 从点A 开始沿边向B 点以每秒1cm 的速度移动;点Q 从点B 沿BC 边向点C 以每秒2cm 的速度移动,如果同时出发,问过3秒时,△BPQ 的面积为多少?【答案】解:设AB 为3xcm ,BC 为4xcm ,AC 为5xcm ,∵周长为36cm , AB+BC+AC=36cm , ∴3x+4x+5x=36, 得x=3,∴AB=9cm ,BC=12cm ,AC=15cm ,∵AB 2+BC 2=AC 2,∴△ABC 是直角三角形,过3秒时,BP=9﹣3×1=6(cm ),BQ=2×3=6(cm ), ∴S △PBQ =BP•BQ=×(9﹣3)×6=18(cm 2). 故过3秒时,△BPQ 的面积为18cm 2.。
中考数学冲刺复习方法建议
中考数学冲刺复习方法建议为了使初三数学复习落到实处,必须制定公道的复习计划,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考数学冲刺复习方法建议,期望对您有所帮助!中考数学高分复习策略一、重视构建知识网络——宏观掌控数学框架要学会构建知识网络,数学概念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动身点,也是数学中考考核的重点。
因此,我们要掌控好代数中的数、式、不等式、方程、函数、三角比、统计和几何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概念、分类,定义、性质和判定,并会运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一些问题。
二、重视夯实数学双基——微观掌控知识技能在复习进程中夯实数学基础,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渐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可以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出最佳组合信息,寻觅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进程。
三、重视强化题组训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除了做基础训练题、平面几何逐日一题外,还可以做一些综合题,并且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
反思自己的思维进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能,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
而总结出它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逐渐学会视察、实验、分析、料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觉问题和提出问题。
四、重视建立“病例档案”——做到万无一失准备一本数学学习“病例卡”,把平时犯的毛病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常常地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何会错,怎么改正,这样到中考时你的数学就没有什么“病例”了。
我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积存解题体会、总结解题思路、形成解题思想、催生解题灵感、掌控学习方法。
五、重视常用公式技能——做到思维灵敏准确对常常使用的数学公式要知道来龙去脉,要进一步了解其推理进程,并对推导进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自行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与数学的学科知识点归纳
初中信息技术与数学的学科知识点归纳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与数学两门学科的重要时期。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学习这两门学科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中。
以下是对初中信息技术与数学的学科知识点的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门学科。
一、信息技术的学科知识点1. 计算机基础知识: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以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2. 网络技术:学生需要了解互联网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工作方式,熟悉常用的网络协议和网络设备。
此外,还需要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包括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防止网络攻击。
3. 程序设计与编程:学生需要学习使用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如Scratch、Python等,掌握基本的编程思想和编程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简单的程序。
4. 数据库与信息管理:学生需要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技术,并学会使用数据库软件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
5. 多媒体技术:学生需要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如图像处理、音视频处理等,并学会使用相应的工具软件进行多媒体内容的创建和编辑。
二、数学的学科知识点1. 整数:学生需要掌握整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包括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绝对值、相反数等。
2. 分数与小数:学生需要了解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概念、相互转换方法以及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3. 代数与方程式:学生需要掌握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包括代数式的化简、合并同类项、扩展和因式分解等,以及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4. 几何:学生需要了解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角等,以及几何图形的性质、分类及相关的计算方法。
5. 统计与概率:学生需要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图表的制作和解读,以及概率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总结起来,初中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知识点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方向的内容,以及整数、分数与小数、代数与方程式、几何、统计与概率等数学方向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总复习-数学知识网络--1第一单元 数与式一、 实数的有关概念1、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即a 的相反数为-a.注意:0的相反数为0;两个相反数和为0. 2、 倒数:两个数的积为1,这两个数互为倒数.即a 的倒数为a1.注意:0没有倒数. 3、 绝对值:a 的绝对值为|a|,|a|=⎩⎨⎧≤-≥)0()0(a a a a4、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5、 实数大小比较:正数大于负数,0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6、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7、 实数分类:实数⎪⎩⎪⎨⎧⎩⎨⎧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小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分数整数有理数 8、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 ×n10的形式(其中1≤ a<10,n 是整数)9、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10、 非负数:指 a ≥0,非负数有|a|,2a ,a .注意: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一个非负数为0.二、 实数的有关计算1、 六种基本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2、 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同级运算应从左到右;如果符合运算律,可以变更运算顺序,简便计算。
3、 运算律:(1) 加法交换律:a+b=b+a(2) 加法结合律:(a+b)+c=a+(b+c) (3) 乘法交换律:ab=ba(4) 乘法结合律:(ab)c=a(bc)(5) 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a+b)c=ac+bc三、 代数式有关概念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
注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2、 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代数式的值。
3、 代数式分类:代数式⎪⎪⎩⎪⎪⎨⎧⎪⎩⎪⎨⎧⎩⎨⎧握二次根式)无理式(初中只要求掌分式多项式(次数、项数)单项式(系数、次数)整式有理式 中考总复习-数学知识网络--2四、 整式1、 整式定义: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有理式叫整式。
2、 整式运算:(1)整式的加减法:实质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①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同类项 ②合并同类项: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注意: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
③去括号法则: a+(b+c)=a+b+c a-(b+c)=a-b-c ④添括号法则:a+b+c=a+(b+c) a-b-c=a-(b+c) (2)整式的乘、除法: ①幂的运算法则:n m n m a a a +=• n m n m a a a -=÷(a ≠0) mnn m a a =)( m m m a a b a •=•)(m m m b a b a =)( ( b ≠0) 10=a (a ≠0) m m aa 1=-(a ≠0) ②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b a b a +±=±③单项式乘以(或除以)单项式④单项式乘以多项式:ac ab c b a +=+•)(⑤多项式乘以多项式:bn bm an am n m b a +++=++))(( ⑥多项式除以单项式:m b m a m b a ÷+÷=÷+)(五、 因式分解1、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多项式的积的形式叫因式分解2、因式分解方法与步骤:一提(公因式):)(c b a m mc mb ma ++=++ 二用(公式):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 b ab a ±=+±三试(十字相乘)四查:检查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中考总复习-数学知识网络--3六、 分式1、 分式;除式中含有分母的有理式叫分式2、 分式基本性质:,bm am b a = m b ma b a ÷÷=(m ≠0) 3、 约分和通分:约分b a bm am =,通分d c b a ,→bdbcbd ad ,4、 分式运算①分式的加减法:同分母c b a c b c a ±=± 异分母bdbcad d c b a ±=± ②分式的乘除、乘方:,bd ac d c b a =• ,cdb a dc b a ⨯=÷ n n n b a b a =)(注意:分式运算时先把分子和分母能因式分解的都因式分解,然后进行约分和通分。
七、 根式1、 方根的有关概念(1) 平方根: a 的平方根a ±(a ≥0),注意:负数没有平方根(2) 算术平方根: a 的算术平方根a (a ≥0) (3) 立方根: a 的立方根3a (a 为全体实数) 2、 二次根式(1)式子a (a ≥0)叫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的性质: ①a a =2)( (a ≥0) ②=2a |a|=⎩⎨⎧≤-≥)0()0(a a a a③)0,0(≥≥•=•b a b a b a ④ba ba =(a ≥0,b >0) (3)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中每一个因式的指数都小于2,并且被开方数不含分母的二次根式叫最简二次根式 (4) 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同类二次根式3、 二次根式的运算:(1) 加减法:把各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 乘除法:)0,0(≥≥•=•b a b a b a ba ba =(a ≥0,b >0)(3) 分母有理化:把分母中根号去掉叫分母有理化:aa a a•=1,)()(1b a b a ba ba •±=±第二单元 方程与不等式一、一元一次方程1、 标准形式:b ax =(a 、b 为常数,且a ≠0)2、 解法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二、二元一次方程组1、 概念:由几个一次方程组组成并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2、 解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三、一元二次方程1、 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它的一般形式是: 20(0)ax bx c a ++=≠ 2、 解法和步骤:一看(直接开平方法):k h x =+2)((k ≥0)二试(因式分解法):提公因式(02=+bx ax );用公式(如0442=++x x );十字相乘三用(求根公式):)04(2422≥--±-=ac b aac b b x ,注意:ac b 42-<0,方程没有实数根四配(配方法):二次项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3、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四、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关系 1、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ac b 42- (1)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反之也成立!注意:△≥0时,方程有实数根 2根与系数关系(韦达定理)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的两个根为21,x x ,则,21a b x x -=+ ac x x =•21 利用它求含根代数式的值的方法有:(1)通分:如倒数和2112122111x x x x x x x x •+•=+ (2) 配方:如平方和212212122212122212)(22x x x x x x x x x x x x •-+=•-+•+=+(3) 去括号:如1)1()1(212121+++=+•+x x x x x x (4) 提公因式:如)(2121221221x x x x x x x x +=+五、分式方程1、概念:分母含有未知数的有理方程叫分式方程2、解法步骤:(1)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2)解所得整式方程(3)检验:把解得的整式方程根代入最简公分母,不为0是原方程根,为0不是原方程根(是增根)六、方程(组)应用题1、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1)审题;(2)设未知数;(3)列方程(组)(找等量关系);(4)解方程(组);(5)检验作答2、几个重要关系式 (1)路程=速度×时间(2)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3)增长(降低)量=原量×增长(降低)率连续增长(降低)两次后的量=原量(1±增长(降低)率)2(4)利润=售价-进价总利润=单个利润×销售量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 不等式基本性质: (1) 若a >b,则a ±c >b ±c(2) a >b ,c >0,则ac >bc ,c a >c b(3) a >b ,c <0,则ac <bc ,c a <cb2、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特别注意:两边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一定要改变)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1) 求每个不等式的解集 (2) 在数轴上找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并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第三单元 函数一、平面直角坐标系1、 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2、 坐标平面内的点的特点:(1)原点(0,0) 在x 轴上点(x ,0) 在y 轴上点(0,y )(2)第一象限的点(+,+) 第二象限的点(-,+) 第三象限的点(-,-) 第四象限的点(+,-)二、函数有关概念1、 概念: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 、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值和它对应,那么y 是x 的函数,x 叫自变量。
2、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 使函数关系式有意义: 整式:全体实数 分式(a1):分母a ≠0 二次根式(a ):被开方数a ≥0 (2) 使实际问题有意义,如时间不能为负等3、 函数值:对于自变量取的每一个值,函数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这个值是函数值。
4、 待定系数法:先根据条件设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条件求出待定的系数,从而求出函数关系式的方法三、四种特殊函数图象和性质 函数名称 解析式象 性质正比例函数 y=kx(k ≠0)一条直线 (过原点)①k >0,图象在第一、三象限,y 随x 增大而增大②k <0,图象在第二、四象限,y 随x 增大而减小 一次函数 y=kx+b(k ≠0)一条直线①k >0,y 随x 增大而增大,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外,还要经过一个象限,通过b >0上移或b <0下移得到②k <0,y 随x 增大而减小,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外,还要经过一个象限,通过b >0上移或b <0下移得到反比例函数y=xk(k ≠0) 双曲线①k >0,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增大而减小bC ②k <0,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增大而增大二次函数一般式c bx ax y ++=2( a ≠0)抛物线①开口方向a >0,向上,a <0,向下 ②对称轴ab x 2-= ③顶点坐标)44,2(2ab ac a b -- ④最值,若a >0,当abx 2-=时=最小值y a b ac 442-,若a <0,当a bx 2-=时=最大值y ab ac 442-顶点式k h x a y +-=2)((a ≠0)①开口方向a >0,向上,a <0向下 ②对称轴h x =③顶点坐标),(k h④最值,若a >0,当h x =时=最小值y k ,若a <0,当h x =时=最大值y k第四单元 图形认识一、角1、 角度进制:1°=60′,1′=60″2、 对顶角: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