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古代中国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从历史和逻辑两个方面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古代中国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从历
史和逻辑两个方面分析
LegalSystemAndSociety
{I}J 占缸金2009.11(中)试论古代中国皇杈与相杈的关系从历史和逻辑两个方面分析陆小芸
摘要皇权作为从古典社会到现代社会过渡的产物,其内在本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作为私权力的皇权,是一种
任意不确定不受制约的权力;第二,作为公共权力的皇权,是一种稳定,承担公共责任实现公共利益的权力传统政治理
论中皇权与相权的理想状态是所谓的"圣君贤相"圣君垂拱而治,贤相则负责处理一切实际的政务.但是皇权与相权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无法达到理论上的理想状态,因此,历史的舞台上演了一幕幕皇权与相权斗争的悲剧.
关键词皇权相权古典社会中图分类号:D691文献标识码:A
皇权与相权的历史演进过程秦始皇统一六国,采用"皇帝"称号,皇权正式产生,同时,没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丞相总领百官,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地位高,权力大,以丞相作为中央行政体制的首脑. 两汉时期刘邦建西汉,承秦旧制.西汉初只设置丞相作为宰相官职,后设相国或左右丞相.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但此时的三公己无宰相之内容仅剩宰相之空壳.两汉宰相职权很大,特别是西汉宰相位高权重.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政基本上由世家大族和权臣所把持,皇权受到的制约比较大,只是处于相对专制的阶段,宰相具体拥有的权力常常变化不定,往往出权随人移的现象.总的来说,三省长官交互辅政,三省制已基本形成.
隋代多依前代之法,设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三省长官分别为尚书令
及左右仆射,纳言,内史令,同为宰相.但三省职权的界线划分不清,然而三省的权力核心却在尚书省. 唐承隋制.唐高祖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为宰相机构,且三省分工明确.中书出令, 门下封驳,尚书执行.三省长官尚书左右仆射,中书令,侍中,都为宰相.参决国家重大事务,举荐选拔任用百官,考察监督奖惩朝廷官吏,参与军事等,都是唐朝宰相所拥有的以权.皇权行使受到政事堂制度和门下省封驳制度的制约五代十国时期,各国宰相制度基本上沿袭唐制.最明的变化就是,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枢密院,地位陡升,与中书门下平分秋色,参与国家大政.
宋承五代十国之制,多次改变宰相机构及其名称.宋朝前期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的大权一分为三.中书门下政事堂和枢密院二府,为中央执掌军政的最高机关,对掌文武大权: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三司,为最高财政管理机关,地位略低于二府.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均直接对皇帝负责,从而构成了国家最高辅政机关.宋神宗元丰改制,废除二府三司制,恢复三省制,以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南宋初,左右仆射加同平章事,为正宰相,不再兼任二省侍郎,两省侍郎改为参知政事,南宋孝宗以后正宰相为左右丞相,副宰相仍复参知政事.尽管宰相制度屡变,但宰相所掌职权并无大变化.此时的皇权开始高度专制,"百年之忧,一朝之患,皆上所独当,而群臣不与也".' 元朝实行~省制,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元代中书省,置 4 个宰相官职;中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中书令常以太子兼任, 仅挂名而已,左右丞相总领国事,元代尚右,敝右丞相地位高于左丞相.
明初,太祖沿袭元制,中书省为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宰相机关,因省内不没中书令,所以中书省长官左,右相国(后改为左,右作者简介:陆小芸,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文章编号:1009.0592(2009)II-355.02 丞相)为宰相.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叛变罪杀胡惟庸,罢中书省, 废宰相皇帝自兼丞相,集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于一身,皇权专制达到了顶峰,实现了绝对专制.明成祖朱棣正式设立并重用内阁,
此后,内阁参与政务,成为明朝政府的重要机构,随着权力的增大,地位也逐渐提高.仁宗后,内阁的地位和作用进~步提高, 且统率六部.在内阁大学士中,按位次先后,分为首辅,次辅,群辅内阁对呈奏皇帝的奏章,文书具有拟旨权,"票拟",所拟建议供皇帝参考清初仿照明朝旧制,以内阁作为国家行政的中枢,以内阁大学士为宰相,由满汉大员充任,同时还存在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二者共参国政.因前有议政王大臣会议掌握国家核心机密,总理_切事务,后有军机处掌军国大政,所以清朝内阁始终受压制,只能处理一些公开的例行公事,无宰相之实. 二,皇权与相权的内在权力关系皇权作为从古典社会到现代社会过渡的产物,其内在本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作为私权力的皇权,是一种任意,不确定,不受制约的权力,第二,作为公共权力的皇权,是一种稳定,承担公共责任实现公共利益的权力.皇权的主要内容包括:最高立法权,最高司法权,最高仲裁权,最高行政决策权,最高人事任免权,最高军事指挥权,最高祭祀权,最高征税权,派驻使节与宣战权等.皇权的主要特点有:第一,神圣性,从理论上来讲,皇权来自天命的授予,而天下是属于天的,天子之拥有天下是天予之,是受天命而立的.第二,宗法性,在封建时代那种"集家成国"的国家形成模式下而客观形成的"家国同构"的政治体制,宗法制度在皇家是在士大夫家族,乃至平民百姓家庭的内部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三,传统性,皇权具有的传统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皇帝职务的终身制与皇帝职位的世袭制.第四,分离性,皇权在行使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与皇帝本人相分离的状况,特别是王朝中晚期,宦官专权,外戚专权,皇太后垂帘听政都是皇权与皇帝本人分离的表现,这主要由于皇位的继承采取反智主义式的嫡长子继承制,皇帝由于年幼,能力不够等原因常常使得皇权旁落.第五, 依赖性,在实际的权力运行过程中,皇权的实现需要庞大的官僚机器的支持,在理论上,新的皇权建立过程中,其神圣性,合法性都需要士大夫阶层的论证确认.
相权是皇权的派生权力,其本质从根本上来说是由皇权决定的:即在
分封制崩溃,皇帝个人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作为君临天下的皇帝和百官庶僚之间的一个转承过渡的中枢机构,协调百司运作,处理日常事务."在专制制度出现的瞬问,就必然会使政治权力把握在官僚手中,也就必然会相伴而带来官僚政治, 官僚政治是专制政治的副产物和补充物."相权同时也就作为官僚制度权力的代表.相权的具体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有一个不断调整的355 2009.11(中)LegalSystemAndSociety
{I;I 占缸会过程,一开始相权的范围很广,包括: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人事任用奖惩权,政策建议制定权等,但是到了宋朝以后,相权的范围大大缩减,财政权,用人权和司法权相继失去.从中可以总结出相权的特点:第一,依附性,相权的权力范围从大到小的变化, 相权只能依附于皇权,面对皇权的挤压没有任何活动的余地,相权永远处于弱势地位.第二,合法性,在明朝没有取消丞相之前, 相权的运行是有制度保障的.第三,分散性,独相只存在了较短的时间,群相成为历史的常态,相权被逐渐分散.第四,统领性, 相对于其他的官僚而言,相权统领了整个官僚集团,代表了官僚集团内部的最高权威和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整个官僚集团的利益.第五,持久性,因为皇权的运作最终总是要通过官僚制度才能实现,即时在相权合法地位被取消的明朝,还是设立内阁来行使相权,通过有实无名的相权来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行,只要国家一日不覆灭,皇权一目不倒台,相权始终会存在并运行,只是行使的方法,手段,形式上有所差异. 传统政治理论中皇权与相权的理想状态是所谓的"圣君贤相".圣君垂拱而治,贤相则负责处理一切实际的政务.这样,皇帝虽然世袭却不妨害政府领袖,宰相可以永远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出最贤能的人来担任.这对于广土众民的古代中国而言,诚不失为一种良好而合理的办法. 但是皇权与相权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无法达到理论上的理想状态,历史的舞台上演了一幕幕皇权与相权斗争的悲剧,基本体现在以下四个不同的斗争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