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电子教案1.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学基础电了教案1

绪论

0.1本章导学

地质学是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不断地认识地球、了解地球所形成的一门科学,它是地学(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本章知识,要明确地质学的任务、要点讲解

地质学的定义: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学科之一。它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也涉及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某些地球外部物质。

地质学研究对象:地球同体外壳一岩石圈(Lithosphere),因此,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岩石圈的

一门学科。

0.2.1地质学的任务、内容及分科

1.地质学的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

1)揭示和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2)提供地质资源和地质资料,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评价全球变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与分科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特别是新科学技术的应用,地质学和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一些综合性学科迅速发展。根据学科的内容和性质,地质学大致可以划分出以下儿个分科:

1.基础地质学:

1)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及元素分布规律的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等。

2)研究地壳运动及地表形态变化的学科:动力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等。

3)研究地壳演变历史的学科: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史学等。

2.应用地质学:煤田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灾害地质学、宇宙地质学等。

3.综合地质学:运用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学科交叉的综含性学科,如遥感地质学、数字地质学、实验地质学等。

0.2.2地质学的发展概况

(一)地质知识的积累

人类的发展与进步,都与劳动工具的制造以及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分不开的。人类历史上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一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工业化时代,地质知识的获得都与矿产资源的发现和利用有极大的关系。

(二)地质学的形成与发展

1880〜1883年,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出版了《地质学原理》,奠定了现代地质学的基础。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地质学的发展(1910〜至今),地质学的基础学科向纵深发展,开拓许多新的研究领域,社会和工业的发展形成新的分支学科,地质学各分支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新技术方法的应用导致了新的边缘学科出现。

主要表现在:

1)地层学、古生物学、岩石学、矿物学和构造地质学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深化;

2)石油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等形成独立各分支学科;

3)地球化学、海洋地质学、地质年代学等边缘学科形成;

4)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与完善等。

0.2.3.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一)地质学的特点:

由于地质学研究内容的特殊性,因而地质学具有以下特点:

1.地质学是以时间和空间的宏观研究与地质现象的微观研究相结合

地质学研究的时空尺度通常是大跨度的。通常以至少百万年(Ma)为单位。研究还包括显微尺度的地质现象,如晶体结构、显微结构。

2.地质现象的复杂性

由于地质现象种类繁多,每一种现象都具有独特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因此在研究地质现象时应树立正确的时空观。例如当我们研究晶体的结构时常用微米、纳米作为尺度单位,而一次造山作用则用百万年作用时间单位等。

3.地质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地质学科的大部分研究对象存在于野外,因此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深入到大日然中去,才能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地质学。

(二)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鉴于地质现象的特殊性有别于其它学科,其研究方法可分为以下儿类:

1.野外观察

对野外地质现象进行详细、系统地观察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基本手段。因工作目的的不同, 野外观察的要求与精度也不同,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规范。

野外地质调查的主要任务有四项:1.初步确定地质体的物质组成;2.确定地质体之间的空间关系;3.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关系;4.采集各种样品标本。

2.运用分析、试验、模拟手段

室内分析、实验是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手段。要进行岩矿鉴定、岩石定量分析等;弛层古生物样品要进行化石鉴定、同位素年龄测定等。

3.进行理论研究

(1)“将今论古”的方法(现实类比法)

现实类比法——“将今论古”原则,即对现代正在进行的地质现象进行研究,找出它2

们的形成原因、过程及结果等的重要术语

地质学“将今论古”“以古论今”现实类比和历史分析法地质学特点

第一章地球概况

1.1本章导学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要了解它的外部特征、内部状况和固体地球的相关性质。本3

章将会讨论地球的演化;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表面形态、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的年龄与地质年代表五个部分,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陆壳、洋壳的基本形态;学习地球的主要物理参数,包括地球的质量、密度、重力、压力、地球的磁性、温度等,其中要掌握重力异常的概念;重点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划分依据。

1.2要点讲解

1.2.1地球的演化

一.宇宙、银河系、太阳系概述

在宇宙中,凡是我们肉眼看得见的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星体,和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尘埃、气体、类星体、黑洞及各种放射线源等,这些物质都成为天体。而各种夭体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不停的运动着,这些运动着的天体构成了宇宙。

银河系有大约1500-2000亿颗恒星和无数星际物质组成,其中包括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 太阳系。

太阳系中包括有八大行星,包括类地行星(又称最初的宇宙,有可能是从一个无穷小的“奇点”开始扩展的。从大爆炸中诞生的宇宙,经历了初期的急剧暴涨,早期的迅速扩张和后来的局部收缩阶段。其中一些重要的事件包括——

大爆炸后的10秒(10亿亿亿亿分之一秒)内,早期宇宙的体积“从无到有”,急剧暴胀了10倍;

大爆炸后的1秒钟内,宇宙温度高达100亿K以上。此时还没有原子和分子等物质形式, 只有电子、质子和中子等基本粒-子;

3分钟后,宇宙温度降至10亿K以下,核反应开始启动。质子和中子聚变为原子核,形成了最初的四种物质。其中氢占78%,织接近22%,另有极少量笊和锂;

百万年后,温度降至1000万一10()万K之间,宇宙间主要是弥漫分布的轻元素原子核和电子、质子等组成的等离了体;

2.5亿年后,温度降至1000K范围时,辐射减弱,中性原了形成,等离子体殳合成为正常气体;

10亿年后,膨胀较慢的区域发生局部收缩,星系开始形成;

4 100-34

50亿年后出现首批恒星;

100亿年后,太阳系诞生;

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

②太阳系的起源

关于太阳系的起源,到目前为止已有50多种假说,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1.星云说

这种假说认为太阳系所有天体是由同-•个星云物质组成的,其附近有超新星爆发提供的核能量;

2.灾变说

认为先有一个原始的太阳,后来在另一个天体的的吸引或撞击下分离出大量的物质,形成行星和卫星等天体;

3 .俘获说

即现有一•个原始的太阳,以后太阳俘获了银河系中的其他物质,形成了行星和卫星等天体; 关于太阳系的起源的假说,基本上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I .第一阶段:原始太阳气尘云与邻近的一颗即将成为超新星的星。

1【.第二阶段:超新星爆发,原始太阳气尘在超新星影响的范围之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表面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