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批评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评史
诗言志:出自《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其中“志”是指合乎礼教的思想感情和不受礼教束缚的情性。“诗言志”被朱自清认为是文学理论的“开山的纲领”。
知人论世:出自《孟子。万章下》。“知其人”,就是要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
风化说:出自《诗大序》:“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其中“风”是指《诗经》中的十五国风。“教”是教育、教化之意。
文气说:出自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论述了作家个性与文章风格的关系。
意象:意、象二字初现于《周易》:“圣人立象以尽意”,“意”是指作家的主观情感,“象”是指感情投射于其上的自然之物。
★知音:出自刘勰《文心雕龙》中的《知音》篇。《知音》是篇文学批评与鉴赏论,解决“文情难鉴”的问题。不足之处是对批评家的生活体验、对作家的生平与创作背景的研究谈得不全面。
★《诗式》:是唐代诗僧皎然所作的一部重要诗格。该《诗式》诗论主张最有价值的部分即诗歌意境的创造和诗境与禅境的思想。
点铁成金:出自黄庭坚《答洪驹父书》:“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活法:南宋初期吕本中《夏均父集序》中“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指一种灵活的创作方法,在规矩中寻求变化,变化中又遵循法则。
《毛诗序》是中国第一篇系统、完整的文学批评论文:
《修竹篇序》在理论上为唐诗的发展廓清了道路:《修竹篇序》是陈子昂见到东方虬《咏孤桐篇》之后写的诗篇。其短序虽是对东方虬诗歌的评论、赞赏,但实则是陈子昂提倡文风、诗风改革的一篇宣言,其理论主张有:
★苏轼的诗文理论主张: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文学革新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博采儒、道、佛三家之长,
怎样理解李清照《词论》中“别是一家”:李清照《词论》最高较系统地提出对词体艺术特征的认识,词“别是一家”说,是《词论》的理论核心,是李清照词学批评的基本出发点,是宋代词学注重词体艺术的本体精神的表现。
★元好问标举“杜诗学”的依据:
虽然《杜诗学》一书早已失传,其内容不得而知,但作者论诗以杜为宗标志着“杜诗学”的创立,是杜诗研究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2、文学批评繁荣的表现。
(1)文学观念日趋明确。
魏晋六朝文学批评以“诗缘情”为旗帜。《文选》选文的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即情义与辞采并重。《诗品》亦有相同标准。
(2)文学理论批评家、文学理论批评与专论、专著大量涌现。如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等大量文学批评名著问世。
(3)文学术语、文学概念的产生。如风骨、气韵、气象、格、气格、意境、体气、体性、体势、兴趣、意兴、形似、神似、言意等概念。
(4)对文学的规律、性质与体裁的研究,对作家、作品的研究。魏晋六朝标举“诗缘情”,注重刻画个人内心世界,侧重艺术规律的探讨,反对共性扼杀个性,充分表现个性。魏晋多名士。
(5)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提出了绮丽、绮靡、浏亮、四声、用事、对偶等概念。
(6)对文体有了新的认识。
一填空题:
1、朱自清先生说“诗言志”是我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
古代批评论秦汉与春秋战国
1、孟子提出了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
2、荀子的《乐论》对先秦儒家关于文艺和政治的关系作了全面的理论总结。
3、荀子《解蔽》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4、《庄子·秋水》云:“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
5、汉代儒家文艺思想有代表性的纲领性著作是《礼记·乐记》和《毛诗序》
6、东汉前期在儒家文艺思想进一步深化的同时,也出现了反传统的进步的文艺思潮,它以桓谭、王充为最杰出的代表。王充《论衡》一书突出地体现了真善美相结合的文艺观和美学观。
7、曹丕的《典论·论文》乃是由经学时代转向玄学时代,在文艺思想发展和文艺理论批评方面,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一篇纲领性文献。
8、陆机的《文赋》,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
9、南朝文学思想发展中有两个十分重大的问题,即是文笔之争和永明声律论。
10、永明声律论的代表人物有沈约、谢眺、王融、周顒等。
11、“兴、观、群、怨”。“兴”指诗歌的生动具体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观”比较侧重在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群”是就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而言的、“怨”是就文学作品的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而言的
12、“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提出的命题,意思是说真正美妙的声音是听不见的,真正美妙的形象是看不见的。
刘勰概述
1、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最杰出的重要著作。全书共50篇,可分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包括五篇总论及二十篇文体论,下篇包括二十篇创作论及五篇批评论发展论等。刘勰的思想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主而兼有佛道思想。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是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现形式。故提
出“文以明道”说。关于文学阅读和文学批评,刘勰提出著名的“六观”说: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刘的一些观点
1、神思认为艺术思维是“神与物游”,即始终伴随着具体物象
2、隐秀隐,它是内在的、隐蔽的,是寄寓于客观物象中的作家的心意情志,秀,是指意象的象而言的,它是具体的、
3、风骨“风骨”指作家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风貌在作品中的体现
4、通变
标准类型
1、《体性》篇中把文学风格归纳为八种基本类型,即“八体”,是指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褥、壮丽、新奇、轻靡
2、《熔裁》篇中说“草创鸿笔,先标三准”,“三准”是指:设情以位体、酌事以取类、撮辞以举要。
写出下列话语的提出者
“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钟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刘勰)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
“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司空图)
唐代批评论
1“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白居易提出的关于诗文价值的主张。
2、高棅的《唐诗品彙》以初、盛、中、晚四个时期来研究唐诗,并继承严羽以盛唐为法的思想。
3、“前七子”有专门论诗著作的有徐祯卿的《谈艺录》;“后七子”有专门论诗著作的有谢榛的《四溟诗话》、王世贞的《艺苑卮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