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如何解决农村配网低电压问题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如何解决农村配网低电压问题的探讨
潘朝毅
(福建省安溪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1农村配网低电压原因分析
1.1农村电网基础薄弱
农村大部分配网线路为1998年启动的农网改造时期建设,当时农网设计标准低,配变容量小,导线线径小;存在低压主干线、分支线线径偏小,导线老化严重的现象。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的实施,刺激了家电的消费和各种电气化生产,按当时农网标准设计的低压线路以及配变容量已满足不了负荷的迅速增长。
1.2电源点布局不合理,供电半径过长
①受投资额度,地理条件限制,存在部分电源点布局不合理,个别地区10kV供电半径过长,导致末端电压偏低;②因农村经济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潮流,部分乡镇村居无规划,民房密布,地方违章“抢建”现象严重,农村居民杂乱无章的不断扩建,部分台区无法深入到负荷中心,只能“见缝插针”,低压供电半径过长,引起末端电压偏低;③电网建设施工受阻现象日趋严重,施工协调工作举步维艰。一些群众或者索赔漫天要价,或者是传统迷信思想,在进行电网工程建设时百般阻挠,导致配变布点不合理,配变重载过载,低压供电半径较长。
1.3经多年运行后老旧设备更新不足
存在原有老旧设备调压能力不足;部分老旧变电站,配电变压器未配置无功补偿装置,部分地区无功补偿能力不足。
1.4低压用户负荷需求管理工作较为薄弱
①在低压用户报装接电时,虽能对装接容量进行分析,但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装接容量增长超出配变台区应有容量;②未能及时收集配变及低压用户用电负荷情况,如三相不平衡等问题,开展特性分析,为规划建设及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1.5低电压整治的快速响应机制不完善
由于受以往低电压整治项目、资金审批流程的限制,针对各单位、部门低电压整治工作的考核不能到位,往往是运行管理、市场营销及计划规划等部门能够快速联动响应,但受制于资金问题。迟迟无法落实。
2农村配网低电压整治的技术措施
2.1提升供电能力
2.1.1新建变电站,增加电源点
同一变电站50%及以上的10kV线路供电半径超过15km 或该变电站供区内存在“低电压”情况的行政村数量不少于30%,结合区域电网发展规划和用电需求,采取增加变电站布点的方式进行改造。
新建或扩建110kV变电站,大大提高主网供电能力。对供电半径超过30km的10kV线路,结合电网规划和负荷特性,建设35kV大容量公用配变,缩短10kV线路供电半径。新增35kV 公用大配变的方式就地提高供电能力,较好地满足片区的负荷发展需要,相应也提升了区域电压质量。
2.1.2新建10kV线路
对供电半径15~30km的10kV重载、过载线路,优先采取在供电区域内新建分支线将负荷转移到其它10kV线路;结合新(扩)建110kV变电站,同步开展新增变电站出线回路数,对现有负荷进行优化再分配。
2.1.3改造10kV线路
对电网5年发展规划中无新增变电站布点建设计划的,采取加大导线截面或同杆架设线路转移负荷的方式进行改造;对于迂回供电、供电半径长且电压损耗大的10kV线路,采取优化线路结构,缩短供电半径,减小电压损失的方式进行改造。
2.1.4新装10kV配电变压器
对长期存在过载现象的公用配电台区,优先采取小容量、多布点方式进行改造;对居住分散的丘陵、山区无三相用电负荷的,采用单相变压器进入自然村的方式进行改造以缩短低压供电半径、提高供电能力;对负荷集中区的公用配变台区,采用组合变供电的方式进行改造;对供电半径0.5~1km且500m后低压用户数大于30户的低压线路,采取增加配电变压器布点的方式进行改造。
2.1.5增容10kV配电变压器
对城区公用配变低压供电半径不超过300m或农村公用配变低压供电半径不超过500m的,一般采用增大变压器容量或更换过载能力较强变压器的方式进行改造。
2.1.6低压线路建设与改造
对供电半径超过1km、3年内难以实施配变布点,且长期存在“低电压”现象的低压线路,采用加装线路调压器或户用调压器的方式进行改造;对供电半径0.5~1km、供电半径0.5km之后低压用户多于10户、长期存在“低电压”现象的低压线路,则采用加装线路调压器或户用调压器及增大导线截面等方式进行改造。
低压线路建设与改造,采用加装线路调压器或户用调压器及增大导线截面等方式进行改造,受资金影响,按轻重缓急程度实施。
2.2提升调压能力
2.2.1提升变电站调压能力
对新建变电站全部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对运行时限超过15年的无载调压主变,通过技改,逐步更换或改造为有载调压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配网低电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解决配网低电压问题作出了技术和管理的整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配网;低电压;供电企业
159
广东科技2011.12.第24期
广东科技2011.12.第24期
!!!!!!!!!!!!!!!!!!!!!!!!!!!!!!!!!!!!!!!!!!!!!!!
展趋势,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继续创新和发展,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前提下为我国的电气自动化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发展工业自动化技术可以促进工业化的实现从而逐步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3结束语
总之,电气自动化系统具有实时性好、自动化水平高、管理
功能强等特点,能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改善对用户的服务,具有显著的经济优越性和良好的社会综合效益。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科学发展,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上接第158页)
主变。
2.2.2试点加装10kV 线路自动调压器
对供电半径大于30km 、规划期内无变电站建设计划、合理供电半径以后所带配变数量超过35台而且所带低压用户长期
存在
“低电压”现象的10kV 线路,积极试点加装10kV 线路自动调压器的方式进行改造。
2.3无功补偿措施
2.3.1增设变电站无功补偿
根据无功优化补偿计算,如果变电站无功补偿存在不足,就进行无功优化补偿建设;根据负荷特点,需要优化变电站电容器的容量配置和分组的,就进行优化配置和分组。新建变电站的无功补偿按照技术规范一次建设到位。
按照“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合理配置无功补偿容量,采取分散补偿与集中补偿、电力部门补偿与用户补偿相结合的办法,使得电网无功潮流分布进一步优化。
2.3.2加装10kV 线路补偿装置
对功率因数不高于0.85的10kV 线路,采取安装杆上电容
器作为线路分散无功补偿装置。
2.3.3加装公用配变无功集中补偿装置
对容量100kVA 及以上公用配变低压侧,原则上同步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对无功需求大,配变二次侧首端电压低的80kVA 及以下配电变压器,
安装无功自动跟踪补偿装置;负荷集中区公用配变功率因数不高于0.85且最高负荷不超过1.3倍额定容量时,首先考虑加装无功补偿装置(并非增加公用变布点);根据农村负荷波动特点,优化公用配电变压器电容器容量组合,提高电容器投入率。
2.4从用户内部原因分析
对低压用户5kW 以上电动机试点开展加装随器无功补偿,对用户设备装见容量远远超过申请的表容量(但不管是单三相均未超过40A )又进户线线径偏小、严重超载的,对用户的用电设备配置不合理等其他问题,深入农户开展用电指导,帮助解决用电具体问题,并根据客户设备情况,鼓励农户加装低压无功补偿装置。
尽量联系农业生产主要机械制造商,与厂家技术员沟通,引导厂家在其设备增配随器无功补偿装置,满足用电设备无功就地平衡的要求,达到提高低压电能质量的目的。
3低电压整治的管理措施
3.1加强运行维护管理
①建立电压无功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加强供电设施运行维护管理。
及时处理电压无功设备存在的缺陷.提高设备完好率;②开展各级电压曲线匹配工作。结合不同季节、不同时段负荷曲线和电压曲线,制定变电站电压控制曲线,确定主变压器分接开关挡位,及时投退无功设备;③建立低电压配电台区台账。结合配电变压器停电检修计划,
及时在负荷高峰到来前调整配电变压器分接开关挡位;④加强配电变压器的挡位管理。调整三相负荷不平衡等工作;⑤逐步推广在配电变压器上安装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加强对配电变压器的管理。
3.2健全低电压监测网络
①健全农村电网电压质量监测网络和管理平台,
逐步增加电压监测点数量;②加强电压监测仪日常维护和检查。发现运行异常的监测仪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③逐步开展低压用户典
型日电压曲线绘制工作。研究农村配电台区运行规律,不定期开展低电压情况普查和抽查工作。
3.3建立完善的配网基础资料台账。
要认真清查、摸底,采用电子图片、音像等形式建立正确、完善的配网基础资料台账。
3.4定期召开电压质量分析会
通报低电压投诉、处理情况,改造工程进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从电网结构、供电能力、调压手段、无功补偿能力、用电性质等方面,分析各区域发生低电压的原因,开展电压质量分析。
3.5加强储备项目的管理
对需要通过提高配网供电能力来解决的低电压项目,必须经过理论计算,确定合理的供电半径及线径,并对项目进行评审,经评审合格后纳入储备项目库。
3.6做好低电压改造项目管理工作
做好低电压改造项目的储备工作,并对改造方案进行审查把关。对审核通过的储备项目组织上报。督促已批复的低电压改造项目有效实施,并对实施结果进行验收。
3.7建立低电压改造效果跟踪检查机制
低电压改造结束后,各县(市)供电公司应对低电压改造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开展效益评估,确保改造取得良好效果。
4结语
随着农村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低电压”现象必将多区域
循环出现。要建立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工作的常态机制,才能不断消除反复出现的“低电压”现象。供电质量的提高才能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腾飞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家电下乡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才能有效解决地方政府及社会对供电可靠性及电压质量的诉求,实现全面提升农网供电服务水平的目标。
专版
电力建设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