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帖苏轼

合集下载

苏轼 宋词 20首赏析 硬笔书法 临摹 字帖

苏轼 宋词 20首赏析 硬笔书法 临摹 字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代〕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宋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空一作:崩云)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一作:强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一作:人间;尊同:樽)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宋代〕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肠断一作:断肠)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宋代〕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代〕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赤壁赋苏轼〔宋代〕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苏东坡书法真迹有哪些(苏东坡书法真迹作品赏析)

苏东坡书法真迹有哪些(苏东坡书法真迹作品赏析)

苏东坡书法真迹有哪些(苏东坡书法真迹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北宋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宋朝历史从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开始,一直到1279年赵昺跳海殉国为止。

共计将近320年。

宋于1126年-1127年发生靖康之难,徽、钦二帝皆被金人掳去,宋室被迫南迁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入侵的金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史称南宋,此前建都汴梁时期的宋称作北宋。

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亡于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国的征服。

北宋统一以后,宋太祖对书法并未给以重视,更没有像唐代那样采取各种措施。

因此,一些士大夫也就漠然对待。

欧阳修曾这样感慨:"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

" 尽管如此,宋代书法在延续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

努力追求能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书风。

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的"凡书画当观韵",强调"韵胜",皆是此意。

其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宋代书法大家同时又是文学家、画家。

苏轼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不仅认为书画和诗一样,是表现自我的手段,而且强调文学修养对提高书法艺术的作用。

北宋草书在前代草书发展的基础上,并没有简单的对唐代草书进行全面继承,也没有盲目地对魏晋草书盲目崇尚。

北宋书家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草书这一书体展示出代表宋代书法的鲜明特征,草书也成为了这些书家书写性情的最好载体。

苏东坡的行书字帖

苏东坡的行书字帖

苏东坡的行书字帖引言苏东坡(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

他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不仅在文学、书画领域有卓越成就,而且在政治和教育方面也有重要贡献。

行书,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形式,与楷书、隶书、草书并列为四大书体之一。

苏东坡是行书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行书作品被广泛传世,影响深远。

苏东坡的行书艺术特点苏东坡行书具有以下独特的艺术特点:1. 雄浑豪放,气势磅礴苏东坡的行书笔法雄浑豪放,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

他的字体力度十足,筆势遒劲有力,墨痕浓淡得当,线条饱满有力。

行书中融入了苏东坡豪放奔放的个性,完全展现出他的豪气和自信。

2.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苏东坡的行书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他能够恰到好处地掌握字的形体结构,使得笔画之间的关系协调统一。

他注重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在布局上处理得非常得当。

苏东坡的行书看似随性而为,实际上内藏严密的结构和秩序。

3. 墨色淋漓,韵味悠长苏东坡行书的墨色淋漓,表现出了他对墨色的精准把握。

他能够灵活运用墨的浓淡变化,使得字帖中每一个字都呈现出自己的独特韵味。

他的行书作品给人以悠长的美感,读者在欣赏他的作品时往往能够沉浸其中,久久不愿离去。

苏东坡行书的艺术价值苏东坡的行书作品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价值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苏东坡的行书作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行书作为一种中国古代的艺术形式,具有文化传承的意义。

苏东坡的行书通过他对文字的理解和把握,传递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仰。

2. 艺术审美价值苏东坡行书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不可低估。

他的行书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在每一笔每一画中都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使得作品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3. 历史研究价值苏东坡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化人,他的行书作品记录了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通过研究苏东坡的行书作品,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对于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苏轼尺牍高清附释文

苏轼尺牍高清附释文

苏轼尺牍高清附释文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赵孟頫绘苏东坡像苏轼《北游帖》纸本行书26.1×29.5cm元丰元年(1078)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轼启。

辱书,承法体安隐,甚慰想念。

北游五年,尘垢所蒙,已化为俗吏矣。

不知林下高人犹复不忘耶!未由会见,万万自重。

不宣。

轼顿首,坐主久上人。

五月廿二日。

苏轼《新岁展庆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轼启:新岁未获展庆,祝颂无穷,稍晴起居何如?数日起造必有涯,何日果可入城。

昨日得公择书,过上元乃行,计月末间到此,公亦以此时来,如何?窃计上元起造,尚未毕工。

轼亦自不出,无缘奉陪夜游也。

沙枋画笼,旦夕附陈隆船去次,今先附扶劣膏去。

此中有一铸铜匠,欲借所收建州木(此字旁注)茶臼子并椎,试令依样造看兼适有闽中人便。

或令看过,因往彼买一副也。

乞蹔付去人,专爱护便纳上。

余寒更乞保重,冗中恕不谨,轼再拜。

季常先生文阁下。

正月二日。

另纸行书:子由亦曾言(此字旁注),方子明者,他亦不甚怪也。

得非柳中舍已到家言之乎,未及奉慰疏,且告伸意,伸意。

柳丈昨得书,人还即奉谢次。

知壁画已坏了,不须怏怅。

但顿着润笔新屋下,不愁无好画也。

苏轼《职事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轼启。

衮衮职事,日不暇给,竟不获款奉,愧负不可言。

特辱访别,惋怅不已。

信宿起居佳胜。

明日成行否?不克诣违,千万保重、保重!新酒两壶,辄持上,不罪浼渎。

不一一。

轼再拜主簿曹君亲家阁下。

八月十九日。

苏轼《阳羡帖》旅顺博物馆藏释文:轼虽已买田阳羡,然亦末足伏腊。

禅师前所言下备邻庄,果如何,托得之面议,试为经度之。

景纯家田亦为议过,已面白,得之此不详云也。

冗事时渍高怀,想不深罪也。

轼再拜。

苏轼《题王诜诗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晋卿为仆所累,仆既谪齐安,晋卿亦贬武当。

饥寒穷困,本书生常分,仆处之不戚戚。

(宋)苏轼---《阳羡帖》

(宋)苏轼---《阳羡帖》

(宋)苏轼---《阳羡帖》【友情提示】:移动图片文件较大,请稍等片刻、或刷新即可显示《阳羡帖》简介:行书;纸本;纵27.6厘米,横22.7厘米;共8横68字;藏于旅顺博物馆。

《阳羡帖》欣赏:这是一则信礼,亦称《买天阳羡帖》。

《阳羡帖》释文:轼虽已买田阳羡,然亦未足伏腊,禅师前所言下备邻庄,果如何,托得之面议,试为经度之。

景纯家田亦为议过,已面白,得知此不详云也。

冗事渍高怀,想不深罪也,轼再拜。

关于苏轼《阳羡帖》有关问题的考证: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一生仕途坎坷、颠沛流离,却为后人留下大量的诗文、尺牍、墨迹,成为今人研究苏轼的生平及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旅顺博物馆收藏的《阳羡帖》,即由苏轼书写,帖中内容交待了苏轼人生中鲜为人知的经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一、《阳羡帖》的流藏经历《阳羡帖》(图一)为纸本,纵27.5厘米,横22.6厘米。

全文68字,行书。

它与来復[1]的跋文(图二)装裱在一起,形成一幅手卷。

《阳羡帖》及来復跋文的字里行间钤满印章,其中,来復自押印三方,元明清三代的私人收藏印38方,清宫鉴藏玺14方。

通过这些印章,我们可以了解《阳羡帖》的流藏情况。

自元代起,它已经进入收藏家的视野,郭畀、陆友都曾经是它的藏主;到了明代,它曾经沈周、崔深和项元汴收藏;清代初年,收藏家元揆曾经收藏《阳羡帖》,乾隆年间,《阳羡帖》流入宫廷,被清宫收藏,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乾清宫》第七册。

《阳羡帖》是清宫散佚之物。

溥仪曾将它同其它大量书画一起携至长春伪皇宫小白楼。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溥仪仓皇出逃,小白楼所藏书画大量散失。

1962年,大连文物店从辽南民间征集《阳羡帖》,1963年转藏旅顺博物馆。

据《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在《阳羡帖》的引首有乾隆皇帝“御笔章草书用东坡韵,题王诜烟江叠嶂图诗”(诗文不录),在诗的结尾,乾隆皇帝自注曰:“适得东坡买田阳羡帖,妍丽绝伦,与烟江诗画相辉映,可称天然巧合。

苏轼书法墨迹《天际乌云帖》又名《嵩阳帖》全卷附跋文释文

苏轼书法墨迹《天际乌云帖》又名《嵩阳帖》全卷附跋文释文

苏轼书法墨迹《天际乌云帖》又名《嵩阳帖》全卷附跋文释文汉府文娱 2019-11-07 10:04:49“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

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

”此蔡君谟《梦中》诗也。

仆在钱塘,一日谒(陈)述(古),邀余饮堂前小合中。

壁上小书一绝,君谟真迹也。

“约绰新娇生眼底,侵寻旧事上眉尖。

问君别后愁多少,得似(春)潮夜(夜)添。

”又有人和云:“长垂玉筋残妆脸,肯为金钗露指尖。

万斛闲愁何日尽,一分真态更难添。

”二诗皆可观,后诗不知谁作也。

杭州营籍周韶,多蓄奇茗,常与君谟斗,胜之。

韶又知作诗。

子容过杭,述古饮之,韶泣求(落)籍。

子容曰:“可作一绝,”韶援笔立成、曰:“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

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

”韶时有服,衣白,一坐嗟叹,遂(落)籍。

同辈皆有诗送之,二人者最善。

胡楚云:“淡妆轻素鹤翎红,移入朱栏便不同。

应笑西园旧(桃)李,强匀颜色待东风。

”龙靓云:“桃花流水本无尘,一落人间几度春。

解佩暂酬交甫意,濯缨还作武陵人。

”固知杭人多惠也。

只今谁是钱塘守,颇解湖中宿画船。

晓起斗茶龙井上,花开陌上载婵娟。

白乐天、蔡君谟、陈述古、苏子瞻皆杭守也。

老却眉山长帽翁,茶烟轻扬鬓丝风。

锦囊旧赐龙团在,谁为分泉落月中。

三生石上旧精魂,解后相逢莫重论。

纵有绣囊留别恨,已无明镜着啼痕。

能言学得妙莲华,赢得春风对客夸。

乞食衲衣浑未老,为题灵塔向金沙。

丹丘柯敬仲,多蓄魏晋法书。

至宋人书,殆百十函,随以与人,弗留也。

它日,独见此轴在几格间,甚怪之,及取观,则吾坡翁书蔡君谟梦中诗及守居(阁)中旧题也。

第三诗以为不知何人作,其轩辕弥明之流欤。

陈太守放营妓三诗,亦辱翁翰墨。

传流至今,信亦有缘耶。

卷后多佳纸,敬仲求集作诗识其后,赋此四首。

是日试郭玘墨,但目疾转深,不复能作字,又不知年岁后虽若此者,亦尚能作否?临楮慨然。

至顺辛未二月望日,蜀人虞集书。

山中覆鹿拾蕉叶,眼底生花二月明。

不道人生俱梦里,新诗犹话梦中情。

古诗词临摹字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隶书字帖

古诗词临摹字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隶书字帖

真挚而深刻。全词于 平淡言语中寄寓真淳 ,思致委婉,层次丰 富,意境深远。
江城子 · 乙 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 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
整整十年,强忍不去 思念可终究难以忘怀 。你的坟墓远在千里
之外,没有地方能诉 说我心中的悲伤凄凉 。即使你我夫妻相逢 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 ,我四处奔波早已是 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在梦中回到了家 乡,看见你正在小室 的窗前对镜梳妆。你 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 ,只有泪落千行。料 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
寸断,在那凄冷的月
明之夜,在那长满矮
松的山冈上。
简析;
《江人对亡妻的深 沉思念和无尽哀伤。 此词情意缠绵,字字 血泪。上阕写词人对 亡妻深沉的思念,是 写实的笔法;下阕则
通过记述梦境,抒发 了词人对亡妻的执着 不舍之情,为写虚的 笔法。上阕记实,下 阕记梦,虚实结合, 更加强化了对亡妻的
思念之情,使得全词 的悲伤氛围更加浓厚 。整首词采用了朴素 自然的白描手法,语 言质朴如话家常,但 字字深入肺腑,情感

苏轼楷书醉翁亭记字帖

苏轼楷书醉翁亭记字帖

苏轼楷书醉翁亭记字帖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被誉为苏轼
楷书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文章以描写苏轼在醉翁亭游玩时的所见所
闻为主线,展现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

苏轼楷书《醉翁亭记》字帖是指以苏轼的楷书书写的《醉翁亭记》全文作为字帖,供人学习书法。

字帖是书法学习的重要工具,
通过模仿大师的字迹,可以提高自己的书写技巧和艺术修养。

苏轼的楷书风格独特,以行草为主,结构简练,笔画流畅,富
有变化和韵律感。

他的楷书作品注重笔画的力度和形态的变化,兼
具刚柔相济之美。

《醉翁亭记》字帖中的每一个字都经过苏轼精心
书写,展现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和创作才华。

学习苏轼楷书《醉翁亭记》字帖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

首先,
可以从笔画的结构和形态入手,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笔画起落和结
构组合,掌握苏轼楷书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其次,可以通过模仿字
帖上的字迹,提高自己的书写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同时,还可以
通过学习字帖中的文字内容,了解苏轼的文学才华和思想境界,进
一步感受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苏轼楷书《醉翁亭记》字帖的学习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反复揣摩和练习。

通过不断地书写和模仿,逐渐领悟苏轼楷书的艺术精髓,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和艺术修养。

总之,苏轼楷书《醉翁亭记》字帖是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通过学习和模仿,可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感受苏轼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苏轼的文学才华和人生态度。

钢笔字帖 苏轼《临江仙》

钢笔字帖  苏轼《临江仙》
2017年5月江苏省书法水平等级证书考试 硬笔书法考试专用纸 (67级)
二、第二件书写要求:用除楷书以外的字体书写
夜饮东坡醒复 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 杖听江声。长恨此 身非我有,何时忘 却营营?夜阑风静 谷纹平。小舟从此 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临江仙》
座位号
考生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处
生。
座位号
考生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处
2017年5月江苏省书法水平等级证书考试 硬笔书法考试专用纸 (67级)(8910级)
一、第一件书写要求:创作必须按命题内容用楷体书写。
夜饮东坡醒
复醉,归来仿佛
三更。家童鼻息
已雷鸣。敲门都 苏 轼不应,倚杖听江 《 临声。长恨此身非 江 仙我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忘却 》
营营?夜阑风静
谷纹平。小舟从
此逝,江海寄余

苏轼小楷《滕王阁序》

苏轼小楷《滕王阁序》

苏轼小楷《滕王阁序》人立于世,往往是放纵容易收束难。

看一个人日后会不会有所作为,当在他疲惫困窘之时,看他能不能恪守本心,自内而外有一份定力镇住,即便蓬头垢面,也夺不去他的气度和神采。

▲苏轼小楷《滕王阁序》苏轼对“草圣”张旭不是很感冒,有一次他说,“喝醉了写草书算什么本事,能写小楷那才称得上厉害。

”这番话值得我们玩味再三。

酒可行气。

喝过酒的人应该都有过体会,觉得身体中有一股气劲在涌动,喝得愈兴,这股气就愈猛,几乎不自觉地要大声说话,动辄豪言壮语,肢体动作夸张到不受控制,非得将这股气宣泄出来不可。

▲苏轼小楷《滕王阁序》此时最艰难的,恐怕是节制自己了。

即如东坡所说的,喝醉了,还能够写小楷。

众所周知,小楷大如蝇头,字画纤细严谨,一丝不苟,要写好一副小楷的书法作品,本就必须平心静气,容不得乱来。

当一个写字熟练的人,在他醉醺醺时仍能写出优秀的小楷作品,这已经不是平时的刻苦训练所能达到的了,他必然是个自律严谨,对自己要求极高的人。

▲苏轼小楷《滕王阁序》人立于世,往往是放纵容易收束难。

看一个人日后会不会有所作为,当在他疲惫困窘之时,看他能不能恪守本心,自内而外有一份定力镇住,即便蓬头垢面,也夺不去他的气度和神采。

这样的人,即便一生时乖命蹇,也能立得定、站得稳。

苏轼便是这样一个人。

▲苏轼小楷《滕王阁序》像苏轼这样的“天才型多面手”自古就很少,翻开一部中国史,自上而下,只要苏轼担起了这个称号,就休想把它戴到别的读书人头上。

无论是谁,都觉得差点什么。

当苏轼出得眉山,考取进士后,皇太后曾对皇帝说,你要重视这个人,他是上天派来给你当宰相的。

而他的诗文,更得到朝野上下推重,年纪轻轻,已被当时执文坛牛耳的欧阳修许为接班人。

▲苏轼小楷《滕王阁序》然而世事总是不以人们揣度的正常轨迹运行,天才多遭困厄。

但仔细一想又会觉得正常,高树多悲风,古今如此。

苏轼一生,终不得其所。

宋神宗元丰二年,值苏轼知湖州时,不幸卷入了当时的新旧党争,一群小人捕风捉影,罗列罪名,以讪谤罪名把苏轼下狱。

古诗词田英章楷体字帖 【宋-苏轼】赤壁赋

古诗词田英章楷体字帖 【宋-苏轼】赤壁赋
古诗词田英章楷体字帖
赤壁赋 苏轼宋代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 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 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 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 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
古诗词田英章楷体字帖
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 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 乎如冯虚御风,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知其所 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
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
之。歌曰桂棹兮兰桨,
古诗词田英章楷体字帖
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 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 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 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 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
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
古诗词田英章楷体字帖
客曰何为其然也?客 曰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 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 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 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古诗词田英章楷体字帖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 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 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 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 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 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 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
古诗词田英章楷体字帖
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 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
于悲风。苏子曰客亦 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 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
古诗词田英章楷体字帖
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 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 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 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 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 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

定风波繁体字楷书字帖

定风波繁体字楷书字帖

定风波繁体字楷书字帖
定風波繁體字楷書字帖,乃是中國書法中的經典之作。

其作者蘇軾之詩作定風波,被誉为“千古绝唱”,此字帖亦因其風格優美、繁瑰華麗、筆力雄渾而成为古典中國書法的代表之一。

定風波之詩曰:“三年谪宦此鄂州,漂泊江湖破产浮。

生女莫教埋胎地,父母双亡泪满巾。

早霞散入群峰里,清水从涧直泻淙。

猿啼不住惊秋余,露气寒犹自傷生。


蘇軾用情細膩的筆觸,清晰而又細膩地描繪了定風波中發生的悲劇,將人物的內心深處毫不保留地展現出來。

而定風波繁體字楷書字帖則通過各種不同的筆勢和筆風,將詩中的情感和意境以書法的形式呈現出來。

如此優美的書法字帖,對於提高一個人的書法藝術水平和欣賞能力都十分有益,且能激發人們對美的熱愛和追求。

让我们在欣赏字帖的同时,更应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書法家的精神。

定风波苏轼书法钢笔行楷

定风波苏轼书法钢笔行楷

定风波苏轼书法钢笔行楷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又称苏东坡、苏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

他的书法风格独树一帜,擅长行楷,尤其以定风波楷书著名。

定风波苏轼书法钢笔行楷,以笔墨淋漓、刚劲有力的笔画为特征,展现了苏轼的豪迈气度和才情横溢。

苏轼的定风波楷书刚柔并济,遒劲有致,古朴雄浑,字体饱满而富有变化,给人强烈的艺术感受。

通过苏轼的书法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他对艺术的追求与独特见解,感受到他对书法的深厚造诣和精湛技艺。

定风波楷书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唐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后继者,是对唐代楷书的发扬光大。

苏轼以定风波楷书为基础,将其发展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他注重线条的铺陈和运笔的变化,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书写氛围。

他运用钢笔,使线条更加流畅,更富有层次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苏轼的定风波楷书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一种精神的表达。

他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融入书法中,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他的字如行云流水,展现着他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苏轼笔下的行楷,既有雄浑激励人心之感,又有细节入微之感。

在观赏这些作品时,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深沉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境界。

定风波苏轼书法钢笔行楷的创作对于我们现代书法爱好者具有指导意义。

它不仅告诉我们书法的技法与艺术的创新,同时展示了书法家对自然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和表达。

在学习苏轼的书法时,我们可以学到如何运用钢笔的特点和优势,使作品更富有张力和变化。

我们还可以从中领悟到书法与思想的结合,艺术与人生的互动,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总之,定风波苏轼书法钢笔行楷是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表达形式,它以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欣赏苏轼的书法作品,我们能够领略到他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感受到他在书法创作中的灵感与创新。

同时,学习苏轼的书法,我们也可以通过钢笔运笔的技巧和思想的抒发,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和艺术素养,成为更好的书法爱好者。

兰亭序原文书法字帖

兰亭序原文书法字帖

兰亭序原文书法字帖
介绍《苏东坡兰亭序》
《苏东坡兰亭序》是由中国伟大诗人苏轼创作的一篇杰出的豪放派诗作,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一篇诗作。

这篇诗的形式精致和丰富,结构讲究,内容充实有历史记忆,思想深刻,不仅反映了作者的爱国精神和对家乡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由和平的理想,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影响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

在书法字帖中,苏轼细腻地表现了兰亭序无限的忧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
炬成灰泪始干”,“众芳摇落独喧客,占尽风情向小园”,流畅而又富有意象。

书法
笔势自然圆润,衬托出上下二句的和谐;划线明朗,映衬出词朗而又宽畅的特质;笔端柔和,反映成熟和细腻的性格,使人无法抵范。

每一笔在纸面上都具有张力,似乎书法家情不自禁地将作者的痛苦和悲伤情绪感染了出来,留给人们深刻而持久的印象。

苏轼的兰亭序书法字帖在字形上每一笔精致而和谐,在内容上表达出作者的情怀,是让人尊敬的一件艺术品。

众多书法家接受其精湛的神韵,仿制传统的兰亭序,以它为艺术模板,使之惊天地,泣鬼神,留宿经典,广为传颂。

这真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世珍宝。

古诗词描字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行书描字帖

古诗词描字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行书描字帖
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 影影影影影影影影影 ,,,,,,,,, 何何何何何何何何何 似似似似似似似似似 在在在在在在在在在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间间间间间间间间间 。。。。。。。。。 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朱朱朱朱朱朱朱朱朱 阁阁阁阁阁阁阁阁阁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代〕
,,,,,,,,, 低低低低低低低低低 绮绮绮绮绮绮绮绮绮 户户户户户户户户户 ,,,,,,,,, 照照照照照照照照照 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 眠眠眠眠眠眠眠眠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应应应应应应应应应 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代〕
千千千千千千千千千 里里里里里里里里里 共共共共共共共共共 婵婵婵婵婵婵婵婵婵 娟娟娟娟娟娟娟娟娟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代〕
玉玉玉玉玉玉玉玉玉 宇宇宇宇宇宇宇宇宇 ,,,,,,,,, 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 处处处处处处处处处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胜胜胜胜胜胜胜胜胜 寒寒寒寒寒寒寒寒寒 。。。。。。。。。 起起起起起起起起起 舞舞舞舞舞舞舞舞舞 弄弄弄弄弄弄弄弄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代〕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代〕
恨恨恨恨恨恨恨恨恨 ,,,,,,,,, 何何何何何何何何何 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 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向向向向向向向向向 别别别别别别别别别 时时时时时时时时时 圆圆圆圆圆圆圆圆圆 ?????????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代〕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代〕
明明明明明明明明明 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 几几几几几几几几几 时时时时时时时时时 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有 ????????? 把把把把把把把把把 酒酒酒酒酒酒酒酒酒 问问问问问问问问问 青青青青青青青青青 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 。。。。。。。。。

古诗词描字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行书描字帖

古诗词描字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行书描字帖
忘忘忘忘忘忘忘忘忘 千千千千千千千千千 里里里里里里里里里 孤孤孤孤孤孤孤孤孤 坟坟坟坟坟坟坟坟坟 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 处处处处处处处处处 话话话话话话话话话 凄凄凄凄凄凄凄凄凄 凉凉凉凉凉凉凉凉凉 纵纵纵纵纵纵纵纵纵 使使使使使使使使使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宋>
相相相相相相相相相 逢逢逢逢逢逢逢逢逢 应应应应应应应应应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 尘尘尘尘尘尘尘尘尘 满满满满满满满满满 面面面面面面面面面 鬓鬓鬓鬓鬓鬓鬓鬓鬓 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 霜霜霜霜霜霜霜霜霜 夜夜夜夜夜夜夜夜夜
相相相相相相相相相 顾顾顾顾顾顾顾顾顾 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 言言言言言言言言言 惟惟惟惟惟惟惟惟惟 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有 泪泪泪泪泪泪泪泪泪 千千千千千千千千千 行行行行行行行行行 料料料料料料料料料 得得得得得得得得得 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宋>
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 肠肠肠肠肠肠肠肠肠 断断断断断断断断断 处处处处处处处处处 明明明明明明明明明 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 夜夜夜夜夜夜夜夜夜 短短短短短短短短短 松松松松松松松松松 冈冈冈冈冈冈冈冈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苏轼<宋>
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 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 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 死死死死死死死死死 两两两两两两两两两 茫茫茫茫茫茫茫茫茫 茫茫茫茫茫茫茫茫茫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思思思思思思思思思 量量量量量量量量量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难难难难难难难难难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宋>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幽幽幽幽幽幽幽幽幽 梦梦梦梦梦梦梦梦梦 忽忽忽忽忽忽忽忽忽 还还还还还还还还还 乡乡乡乡乡乡乡乡乡 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 轩轩轩轩轩轩轩轩轩 窗窗窗窗窗窗窗窗窗 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梳梳梳梳梳梳梳梳梳 妆妆妆妆妆妆妆妆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
宋代艺术家提倡平淡绚烂之美,其理论来源于苏轼,他受到当时道家和禅宗思想的影响,因而提出平淡为美,了解这一理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苏轼的艺术,还有助于了解整个宋代文艺的面貌。

”宋代苏轼在《与侄书》中对他所推崇的艺术美学做了极其精要的概括,他说:“平淡乃绚烂之极也”。

这句话里有一对相反的词汇,一个是平淡,一个是绚烂。

以常理度之,平谈怎么会是绚烂呢?
苏轼《枯木怪石图》而苏轼在这里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说日常平淡之物,乃含绚烂之意。

作为的一个艺术家,他的艺术作品或许可以给我们启发。

我们先来看他的画,他流传下来的画不多,比较出名的一个是《枯木怪石图》。

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这幅画并没有描绘什么美好的事物,仅仅是一个奇形怪状的石头,一个干枯瘦瘪的老树,那么苏轼为什么要画它?实际上,苏轼在画这幅作品的时候,境况不好。

他当时是徐州太守,曾亲往萧县圣泉寺是在那里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

这幅画几乎代表了苏轼在美术教材的美术史上的形象。

在当时的政坛,苏轼是左右两派都不接纳的“烫手山芋”。

早年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认为新法步伐太快,容易产生社会流弊,因而不见容于新党,甚至在"乌台诗案"中险些丧命,后被贬黄州。

王安石罢相后,司马光起用了包括苏轼在内的旧党人士,但苏轼同样不赞成司马光全盘否定新党的举措,所以又受到旧党的猜忌,其后苏轼屡遭贬斥,竟一个月内三贬其官,最终将他贬至广东的惠州、海南的儋州。

苏轼画像如此传奇而又充满曲折的道路,让苏轼极其喜欢表现一些奇怪的东西,是因为"怪怪奇奇,盖是描写胸中磊落不平之气,以玩世者也"。

苏轼自己在诗文中说: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

功业未就无疑是其人生最大的痛苦。

而他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莫过于看到郡下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无灾无祸。

苏堤的湖光山色,徐州的野老顽童,凤翔的喜雨亭都烙上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本质力量”,所以,这些人和景进入他的眼帘,他的全身心都会被无限的恬淡、欣慰和澄明而包围。

作为一个政治家,苏轼一直在追求着这种难以企及的“美”,这已经完全超越了世俗的名利层,追求的是审美的忘我之境,即“自我实现”之境。

正如浮士德在几番求索之后终于在围海造田的造福人类的事业中发现了人的生
命的伟大与庄严,“你真美啊,请为我停留!”这是生命进人至真至纯的幸福欢乐的极境的由衷呐喊。

因而,这种自我实现,超然物外的心态,不需要遵从现实社会世俗的审美观点,一些自认为挑战了审美底线和审美享受的“怪奇”之态,可能更加符合苏轼作为一个文人画家自我的意趣追求。

这也就决定了苏轼不会去表现枝繁叶茂的欣欣向荣之态,不会去表现灯红酒绿的人生欢快。

毕竟,那些都是一时之乐,非人生常态。

在他看来,平淡的、普通的,才是长久的,正因为其平淡、普通,才蕴涵着人生无限的可能。

我国著名的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提出了中国美学史上两种不同的美的理想,一种是追求色色的华丽之美,一种是追求芙蓉出水的自然之美,前者是一种追求在艺术上尽量的光鲜夺目,,而后者则突出在朴实的艺术表达过程中表现艺术家的思想和人格,这两者之间虽然没有孰优孰劣的差别,但是在艺术的境界上、对人生的态度上却体现出了两种不同的深浅层次,那么,苏轼无疑是属于后一者。

苏轼的生活背景是处在北宋的后期,这一时期是北宋从鼎盛到衰落的转变时期,作为有自我意识觉醒的知识分子,一方面他在传统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下,积极的入世,强调作为一个士大夫个人的修养,即用自己的文字去干预社会,达到“致君尧舜上”的艺术理想。

但另外一方面,苏轼又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以及社
会现实的逼迫下慢慢屈服,思想中有了倾向于佛老一家的思想,因此我们认为苏轼在饱尝生活和仕途的颠破流离之后,逐渐形成了旷达豪迈的人生态度,。

他在艺术的表达情感上,更加超然物外,在艺术上,他追求体现老庄道家思想最高艺术理想的自然平淡的意境,这种意境一如我们前面所说的,他在枯木怪石图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奇怪,平淡和平凡的美。

但值得注意的是,苏轼所说的平淡并非是平易浅俗的那种浅薄之气,而是强调符合道家思想的无为自然和禅宗思想的平淡平和,旷达自适。

苏轼将老子、庄子和禅宗的审美主张作为艺术家追求的目标,在这种思想的要求下,把自然界表现万物的形体和面貌提取出一种符合他们美学主张的要求,即平淡在形式和内容之间结合起来加以表现,苏轼以老庄道家及禅宗清净空明的胸怀,观照万物,创造出符合其最高艺术理想的自然平淡的意境,也即是: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苏轼《黄州寒食帖》苏轼被贬黄州是他思想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的艺术创作达到了顶峰,创造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比如我们知道的《黄州寒食帖》是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最为重要的一部行书作品,被人称之为第三行书,在这部书法作品里,他用惊心动魄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孤苦困顿的情境下百感交集的人生况味,体现出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慨。

苏轼以平淡作为艺术的最高理想,这一思想与他所推崇的老庄道家的辩证思想有深刻的关联,老庄之学虽然推崇自然和无为,但是又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即老子所说的大音希声。

这一方面是指追求的自然混沌,未经人工污染的天真,纯朴的状态,另外一方面,他们又追求无为之外虚无的本体特征,体现出宇宙的生气和生命,即所谓形而上者的意义所在,反映在艺术上,则是不仅写出了物质形而下的形象,更要体现出形而上的气质与状态。

苏轼《赤壁赋》如果说苏轼思想中道家的因素影响了他艺术创作中自然潇洒的一面,那么苏轼思想中的禅宗思想则体现在他美学方面所强调的坦然旷达。

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有过这样的定论:“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文学小育》)苏轼作为宋代著名的文学大家,无论是诗、词、文,还是绘画、书法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这与他本人的才学努力是分不开的,更与当时社会中盛行的禅宗文化密不可分。

他的思想以儒为主,兼顾释、道,他接受了儒家积极进取、热爱生活的精神,又吸取了佛门随缘自适的思想,坦然面对一切打击和不公.保持自已宠辱不惊旷达的人格尊严,并排斥佛教的一些消极方面。

尽管他开创了以诗为词,提高了词的地位,开拓了以俗为雅的审美情趣,并写了很多富于人生哲理和禅趣的诗,但作为一一个不断遭受打击的文人,他同样流露出对人生的不解,对命运的无法把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虚幻。

与这一艺术美学思想相反的是中国儒家的美学思想,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点是要求文艺作品服从于道德伦理政治,提倡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到了唐代中叶,那些为封建文艺立法的巨匠,如杜甫,韩愈,颜真卿等,都持有相似的观点,白居易更是主张文章和诗歌要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就是这个道理。

苏轼所信仰的禅宗正打破了这一个艺术局面,让中唐以来,安史之乱的知识分子们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他们可以尽情抒发自我心灵的自由世界,所以不是人物或人,更不是人的活动,而是人的心情,成为了艺术美学的主题,这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趋向,他身为北宋文坛的领袖,从未有韩愈那种好为人师的不可一世,在艺术上更反对白居易的泛政治化的主张,开创了一种远离忧愤、质朴无华、宁静自然的艺术境界,体现出了别样的
风格情趣,即及我们前面所言的绚烂之极,始于平淡。

在禅宗的意味下,这种平淡应该还包括纹理自然,姿态横生的丰富内涵,他的两首脍炙人口的小诗,说明了这种审美趣味,一个是写西湖:水光洌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行书手札这说明最美的审美对象正是自然存在,另一首是写梨花,在东坡先生眼中,纯白的梨花,虽然没有其他的花卉绚丽色彩,却更强烈更浓烈,这不正是平淡为绚烂之极的生动写照吗?这种美学观点给后世以及大的影响,后来清朝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就让他笔下的人物写出了“淡极始知花更艳”这样绝妙的好词。

所以,在古往今来的诗人中,就只有陶渊明最符合苏轼的美学标准了。

陶渊明那“心远地自偏”的处世哲学才是苏轼最赞叹的。

整个南北朝,陶诗并不很被看重,终唐之世,李白、杜甫也未加青睐。

直到苏轼,才被抬高到了独一无二的地位。

《苏东坡全集》里,和陶诗的作品就在120首之多,他对诗圣诗仙并无这份恭敬。

苏轼发现了陶诗那种“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的诗歌真谛,和诗用极为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的田园牧歌式的情调,认为他的诗歌是美的极致,艺术的顶峰。

之后,陶渊明的地位被确立,陶诗也以苏化面目流传下来。

千年来,人们只关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潇洒,而忽略了“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金刚怒目”,恰恰证明禅宗这种平淡自然的美学意趣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

晚年的苏轼在给人谈到自己的书法作品的时候,他说:我书意造本无法。

苏轼《黄州寒食帖》此之无法,非无法无天,而是不为法而强求法度,不为法而法。

这是以一种道家的无为和佛家禅宗的自然平淡作为标准,从而达到无意于佳乃佳的境地,是一种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丑恶和矫揉造作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

他反对装饰浮雕,并把这一切提高到某种透彻领悟的哲学高度。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美学追求,基于他对禅宗的深刻领悟,苏轼将他遭际多变的人生变成一种有意义,一种复归本心的诗意存在,在他的艺术作品中得到了生动诠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