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充分性判断题型的几种解法

合集下载

判断充要条件的四种常用方法

判断充要条件的四种常用方法

判断充要条件的四种常用方法一、定义法定义法即借助“⇒”号,可记为:箭头所指为必要,箭尾跟着是充分,即:1. 若p ⇒q 但q p ⇒/,则p 是q 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2. 若q p p q ⇒⇒但/,则p 是q 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3. p ⇒q 且q ⇒p ,则p 是q 的既充分又必要条件,即充要条件;4. p q q p ⇒⇒//且,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特别要注意,若p ⇒q ,则有以下说法是等价:①p 是q 的充分条件;②q 是p 的必要条件;③p 的一个必要条件是q ;④q 的一个充分条件是p 。

例1. αβαβαβ+>>⎧⎨⎩>>⎧⎨⎩4422是的什么条件?并说明理由。

解:由αβαβαβ>>⎧⎨⎩⇒+>>⎧⎨⎩2244,但反之不成立。

不妨取αβαβαβ==+>>⎧⎨⎩1544,,显然满足,但不满足αβαβαβ>>⎧⎨⎩+>>⎧⎨⎩2244,即 ⇒>>⎧⎨⎩/αβ22。

由定义(即箭头方向)可知,αβαβαβ+>>⎧⎨⎩>>⎧⎨⎩4422是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二、传递性法根据充要关系的传递性来判断的方法叫传递法。

充分条件具有传递性,若A A A A A n n 1231⇒⇒⇒⇒⇒-…,则A A n 1⇒,即A A n 1是的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也有传递性,若A A A A A n n 1231⇐⇐⇐⇐⇐-…,则A A n ⇒1,即A A n 1是的必要条件。

当然充要条件也有传递性。

因此,对于较复杂的(连锁式)充要关系的判断可用连锁式的传递图示法来解答最为适宜。

例2. 若A 、B 都是C 的充要条件,D 是A 的必要条件,B 是D 的必要条件,则D 是C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分析:宜采用传递性法来解。

2019山东省数学考研:条件充分性判断技巧

2019山东省数学考研:条件充分性判断技巧

【导语】管理类联考有⼀类极为特殊的题型,就是条件充分性判断,对于这类题型,很多考⽣第⼀次看见的时候会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

为了帮助⼤家熟悉这类题型,⽆忧考为同学们归纳整理了该类题型的解题常⽤⽅法以及⼀些⼩技巧。

⼀、题⽬命题形式:条件充分性的题⽬形式为:题号+题⼲(条件部分)+结论部分。

(1)条件(1)的内容(2)条件(2)的内容⼆、选项设置:(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D)条件(1)充分,条件(2)充分(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对于以上的五个选项,要求各位同学必须熟练的背诵下来,因为这五个选项,只在第16题的上⾯出现⼀次,后⾯试卷中的每个⼩题不会再次出现这五个选项的,为了节约在考场上的答题时间,这五个选项必须背记下来。

三、解题步骤:1、判断条件(1)单独充分性是否成⽴;2、判断条件(2)单独充分性是否成⽴;3、条件(1)和(2)单独充分性均不成⽴,则将条件(1)和(2)联合,判断其充分性是否成⽴。

四、解题技巧:1、直接法:简单来说,就是由条件直接推出结论。

⾸先,将条件(1)的内容带到题⼲当中,看看是否能推出结论,若可以,则条件(1)的充分性就成⽴,反之,不成⽴;再将条件(2)的内容带到题⼲当中,看看是否能推出结论,若可以,则条件(2)的充分性就成⽴,反之,不成⽴;若条件(1)和条件(2)单独的充分性都不成⽴,最后将条件(1)和条件(2)的内容都带到题⼲当中,看看是否能推出结论,若可以,则条件(1)和(2)联合的充分性就成⽴,反之,不成⽴。

2、间接法:①举反例在条件内,若能找到⼀个例⼦满⾜条件要求⽽不满⾜结论要求,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该条件不能推出结论,即条件充分性不成⽴。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举反例这类⽅法只能否定结论,不能肯定结论,也就是说,找到的例⼦满⾜条件要求,也满⾜结论要求,但是我们不能判断出来该条件的充分性成⽴,因为我们举出的例⼦具有特殊性,对于题设条件不具有普适性。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判断的三种方法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判断的三种方法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判断的三种方法聂海峰对于充要条件的判断,许多同学感觉困难,下面结合典型例题说明充要条件判断的三种常用方法,供大家参考。

1。

利用定义判断如果已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根据定义可进行判断。

例1. 已知p 、q 都是r 的必要条件,s 是r 的充分条件,q 是s 的充分条件,那么s 是q 的_________条件;r 是q 的_______________条件;p 是q 的____________条件. 解:根据题意可表示为:r p r q s r q s ⇒⇒⇒⇒,,,由传递性可得图1图1所以s 是q 的充要条件;r 是q 的充要条件;p 是q 的必要条件。

2. 利用等价命题判断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同真同假"的等价命题,当我们直接判断原命题的真假有困难时,可以转化为判断其逆否命题的真假。

这一点在充要条件的判断时经常用到.由p q ⇒,容易理解p 是q 的充分条件,而q 是p 的必要条件却有点抽象。

p q ⇒与⌝⇒⌝q p 是等价的,可以解释为若q 不成立,则p 不成立,条件q 是必要的。

例2。

已知真命题“若a b ≥则c d ≤"和“若a b <则e f ≤",则“c d ≤”是“e f ≤”的____________条件。

解:“若a b ≥则c d >"的逆否命题为“若c d ≤则a b <"。

又“若a b e f <≤则”所以“若c d e f ≤≤则"为真命题。

故“c d ≤"是“e f ≤”的充分条件。

3. 把充要条件“直观化”如果p q ⇒,我们可以形象地认为p 是q 的“子集”;如果q p ⇒,我们认为p 不是q 的“子集”,根据集合的包含关系,可借助韦恩图说明,现归纳如下。

图2反映了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时的情形。

图3反映了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时的情形。

高中数学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判断的三种方法学法指导

高中数学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判断的三种方法学法指导

高中数学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判断的三种方法对于充要条件的判断,许多同学感觉困难,下面结合典型例题说明充要条件判断的三种常用方法,供大家参考。

1. 利用定义判断如果已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根据定义可进行判断。

例1. 已知p 、q 都是r 的必要条件,s 是r 的充分条件,q 是s 的充分条件,那么s 是q 的_________条件;r 是q 的_______________条件;p 是q 的____________条件。

解:根据题意可表示为:r p r q s r q s ⇒⇒⇒⇒,,,由传递性可得图1图1所以s 是q 的充要条件;r 是q 的充要条件;p 是q 的必要条件。

2. 利用等价命题判断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同真同假”的等价命题,当我们直接判断原命题的真假有困难时,可以转化为判断其逆否命题的真假。

这一点在充要条件的判断时经常用到。

由p q ⇒,容易理解p 是q 的充分条件,而q 是p 的必要条件却有点抽象。

p q ⇒与⌝⇒⌝q p 是等价的,可以解释为若q 不成立,则p 不成立,条件q 是必要的。

例2. 已知真命题“若a b ≥则c d ≤”和“若a b <则e f ≤”,则“c d ≤”是“e f ≤”的____________条件。

解:“若a b ≥则c d >”的逆否命题为“若c d ≤则a b <”。

又“若a b e f <≤则”所以“若c d e f ≤≤则”为真命题。

故“c d ≤”是“e f ≤”的充分条件。

3. 把充要条件“直观化”如果p q ⇒,我们可以形象地认为p 是q 的“子集”;如果q p ⇒,我们认为p 不是q 的“子集”,根据集合的包含关系,可借助韦恩图说明,现归纳如下。

图2反映了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时的情形。

图3反映了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时的情形。

图4反映了p 是q 的充要条件时的情形。

条件充分性判断终极解题技巧

条件充分性判断终极解题技巧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条件充分性判断终极解题技巧
条件充分性判断题目,共十道,包含A、B、C、D、E五个选项,根据历年真题总结,其中选择A、B两选项的题目一般为4道,最多5道;选择C选项的题目一般3道;D项2道左右,E项1道不超过两道;根据以上总结,基础不好的考友可根据以下技巧先将选择A、B、C 项的题目做出来,其余根据技巧不能确定的题目就空着,最后统一选择D即可;基础较好的考友,可继续了解掌握选择D、E项的技巧;
一、选A或B选项只有一个条件充分,另一个不充分
考试中10道题里最多5道,一般是4道,如果两条件复杂程度有明显差异时,可以使用以下技巧快速解答;
1、印刷的长度明显不同时,选复杂的选项简言之,哪个长选那个
例题:直线L的方程为3x-y-20=0.
(1)过点5,-2且与直线3x-y-2=0平行的直线方程是L;
(2)平行四边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固定在A3,-1,C2,-3两点,D点在直线3x-y+1=0上移动,则B点轨迹所在的方程为L;
解析:算都不算,直接选B;
2、印刷长度相当时;包含考点相对较难、公式相对复杂、方法较难、运算量大的项更充分;。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判断的三种方法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判断的三种方法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判断的三种方法聂海峰对于充要条件的判断,许多同学感觉困难,下面结合典型例题说明充要条件判断的三种常用方法,供大家参考。

1. 利用定义判断如果已知,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根据定义可进行判断。

例1. 已知p、q都是r的必要条件,s是r的充分条件,q是s的充分条件,那么s是q的_________条件;r是q的_______________条件;p是q的____________条件。

解:根据题意可表示为:由传递性可得图1图1所以s是q的充要条件;r是q的充要条件;p是q的必要条件。

2. 利用等价命题判断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同真同假”的等价命题,当我们直接判断原命题的真假有困难时,可以转化为判断其逆否命题的真假。

这一点在充要条件的判断时经常用到。

由,容易理解p是q的充分条件,而q是p的必要条件却有点抽象。

与是等价的,可以解释为若q不成立,则p不成立,条件q是必要的。

例2. 已知真命题“若则”和“若则”,则“”是“”的____________条件。

解:“若则”的逆否命题为“若则”。

又“若”所以“若”为真命题。

故“”是“”的充分条件。

3. 把充要条件“直观化”如果,我们可以形象地认为p是q的“子集”;如果,我们认为p不是q的“子集”,根据集合的包含关系,可借助韦恩图说明,现归纳如下。

图2反映了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时的情形。

图3反映了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时的情形。

图4反映了p是q的充要条件时的情形。

图5、图6反映了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时的情形。

例3. 若,则p是q的什么条件?解:由题设可知参照图3,可得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原创赢鼎教育赢鼎提分 2016-10-12你是个有逻辑性的人吗?先不要这么着急、这么自信的回答小编,来问你个问题:“如果天下雨,地就会湿”。

天要是不下雨,地湿还是不湿?哈哈,有意思吧,这就是逻辑哦,而且和高中数学息息相关。

条件充分性判断解题方法

条件充分性判断解题方法

充分性判断题解题技巧充分条件基本概念1.定义 对两个命题A 和B 而言,若由命题A 成立,肯定可以推出命题B 也成立即B A ⇒为真命题,则称命题A 是命题B 成立的充分条件;2.条件与结论 两个数学命题中,通常会有“条件”与“结论”之分,若由“条件命题”的成立,肯定可以推出“结论命题”也成立,则称“条件”充分.若由“条件命题”不一定能推出或不能推出“结论命题”成立,则称“条件”不充分.例如:不等式0652<--x x 能成立.131<<x 27>x35=x 46<x561<<-x此例中,题干“0652<--x x 能成立”,这个命题是“结论”,下面分别给出了5个命题都是不同的“条件”.现在我们可以把它们按充分与否分为两类:条件1、3、5充分.条件2、4不充分.3.知识点评述 1.充分条件的判断:从给定的条件出发去分析,在此条件下,结论是否一定成立,若是,则条件充分,若否,则条件不充分.我们在做充分性判断的试题时,不可从“结论”入手去求解那样只能得出“条件”对“结论”的“必要性”,而与充分性判断相背离.如:在此例中,由结论命题: 0652<--x x 能成立,可解得61<<-x .这只证明条件5是必要的.事实上,条件5是结论0652<--x x 能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才“歪打正着”被你找到了一个充分条件. 充分性判断基本概念本书中,所有充分性判断题的A 、B 、C 、D 、E 五个选项所规定的含义,均以下列呈述为准,即:A 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B 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C 条件1和2充分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2联合起来充分;D 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 条件1和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上述5个选项,把条件1和2以及两条件联立起来同时都满足即⎩⎨⎧)2()1(的充分性的所有情况都包括了,但其中“联合”不是数学名词,没有准确的定义,改为“联立”与原题意比较贴切.比如:不等式4)56(<+x x 成立.11->x 231<x 分析 由题干4)56(<+x x解上述不等式,得 2134<<-x 显然1、2单独都不满足 联立1和2得出311<<-x ,从而原不等式成立.因此,答案是C.常用的求解方法有以下几种: 解法一 直接法即由A 推导B .若由A 可推导出出B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若由A 推导出与B 矛盾的结论,则A 不是B 的充分条件.解法一是解“条件充分性判断”型题的最基本的解法,应熟练掌握.例1 要保持某种货币的币值不变.(1) 贬值10%后又升值10%;(2) 贬值20%后又升值25%;分析 设该种货币原币值为)0(≠a a 元.由条件1经过一次贬值又一次升值后的币值为:.99.01.19.0%)101(%)101(a a a =⋅⋅=+⋅-显然与题干结论矛盾. 所以条件1不充分.由条件2经过一次贬值又一次升值后的币值为:a a a =⋅⋅=+⋅-4554%)251(%)201( 即 题干中的结论成立,所以条件2充分,故应选择B.例2 等差数列{}n a 中可以确定25010021100=+++=a a a S1 10999832=+++a a a a2 10989752=+++a a a a解 据等差数列性质有由条件1 M a a a a a a 29839921001=+=+=+250100410100100=⨯=⨯=∴M S .条件1充分. 由条件2 51975509822,2a a a a a a =+=+52105150==+∴a a 又 551501001=+=+a a a a250100251002)(1001100=⨯=⨯+=∴a a S 所以条件2也充分.故应选择D. 解法二 定性分析法由题意分析,得出正确的选择.当所给题目比较简单明了,又无定量的结论时,可以分析当条件成立时,有无结论成立的可能性,从而得出正确选择,而无需推导和演算.例3 对于一项工程,丙的工作效率比甲的工作效率高.1甲、乙两人合作,需10天完成该项工程;2乙、丙两人合作,需7天完成该项工程;解 条件1中无甲与丙间的关系,条件2中亦无甲与丙间的关系,故条件1和2显然单独均不充分.将两条件联合起来分析:在完成相同工作量的前提下,甲与乙合作所需时间比乙与丙合作所需时间多,故甲的工作效率当然比丙的工作效率低,题干结论成立,所以条件1和2联合起来充分.故应选择C.例4 在一个宴会上,每个客人都免费获得一份冰淇淋或一份水果沙拉,但不能同时获得二者,可以确定有多少客人能获得水果沙拉.(1) 在该宴会上,60%的客人都获得了冰淇淋;(2) 在该宴会上,免费提供的冰淇淋和水果沙拉共120份.解 由于条件1中不知客人总数,所以无法确定获得水果沙拉的客人的人数.而由于条件2中只给出客人总数,所以仍无法确定获得水果沙拉的客人的人数,故条件1和2单独显然均不充分.由条件2知客人总数,由条件1可获得水果沙拉的客人点总客人数的百分比,必可确定获水果沙拉的客人的人数,所以条件1和2联合起来充分.故应选择C.解法三 逆推法由条件中变元的特殊值或条件的特殊情况入手,推导出与题干矛盾的结论,从而得出条件不充分的选择.注意 此种方法绝对不能用在条件具有充分性的肯定性的判断上. 例5 要使不等式a x x >++-11的解集为R .13>a 232<≤a .解 由条件1 3>a ,取4=a ,原式即411>++-x x ,此不等式化为: ⎩⎨⎧>--<⎩⎨⎧><≤-⎩⎨⎧>≥,42,1,42,11,42,1x x x x x x 或或 所以 22-<∅∈>x x x 或或.所以不等式的解为22>-<x x 或,所解集为R 矛盾.所以条件1不充分.由条件2, 32<≤a ,取2=a ,不等式化为211>++-x x ,此不等式化为: ⎩⎨⎧>--<⎩⎨⎧><≤-⎩⎨⎧>≥,22,1,22,11,22,1x x x x x x 或或所以11-<∅∈>x x x 或或.所以不等式的解为11>-<x x 或与解集为R 矛盾.所以条件2也不充分.条件1和2联合,得⎩⎨⎧<≤>,32,3a a 所以∅∈a ,显然条件1和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故应选择E.注意 条件1的充分性,是用解法一判断的,只有当条件不充分时,才可用解法三,如对条件2不充分的判断.解法四 一般分析法寻找题干结论的充分必要条件.即:要判断A 是否是B 的充分条件,可找出B 的充要条件C ,再判断A 是否是C 的充分条件.例6 要使62⎪⎭⎫ ⎝⎛+x a x 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60. 1a =1 2a =2解 设62⎪⎭⎫ ⎝⎛+x a x 展开式的常数项为1+r T ,因为 r r r rr rr x a C x a x C T 3662661--+=⎪⎭⎫ ⎝⎛=. 所以 .2,036==-r r因为 60226=a C ,所以 .2,60152±==a a所以题干中结论的充要条件是2±=a .所以条件11=a 不充分;条件22=a 充分.故应选择B.此题用解法一需要将1=a 和2=a 代入,推算两次,而用此种方法只推算一次得出2±=a 即可.例7 要使关于x 的一元方程0224=+-k x x 有四个相异的实根;1210<<k ; 221<<k ; 解 方程0224=+-k x x 有四个相异的实根,设0,2≥=t x t ,则方程022=+-k t t 应有两个不等正实根0,021>>t t ,所以⎩⎨⎧>>∆>=+,0,0,022121t t t t 即 ⎩⎨⎧>>-,0,044k k所以 .10,0,1<<⎩⎨⎧><k k k所以题干中结论的充要条件是,10<<k所以条件1充分,条件2不充分故应选择A..一道条件充分性判断试题有时可以用多种方法求解,如上面的例2也可求解如下:条件充分性判断题的解题技巧解题技巧之一:直接检验法将满足条件1和2分别代入结论C 中检验,根据检验结果来判别.也可以抽几个样本试算.代入检验法,是直接检验法中最简单的一种,还有样本检验法无法直接从条件出发代 人,而是从满足条件的集合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再代入题干检验.应该说明的是,样本检验属于不完全检验,不能严格证明,考生应作为辅助办法使用,或实在没辙了可以试一试. 解题技巧之二:直接逻辑推理法有时条件1,2及结论C 都是描述性的判断,实际上该类题属于纯逻辑题,可能会有点绕,但比起MBA 联考正宗的逻辑题目来说,也是“小巫见大巫”了.因此考生在复习逻辑时要认真准备,因为数学部分的充分性判断题本身就非常需要考生加强在逻辑方面的知识和素养. 例8 小李比小张年龄大.1小张的哥哥今年刚满18岁,可以参加选举了2小李昨天刚度过了自己的30岁生日题干中涉及到小李和小张的年龄比较问题,而条件1完全不涉及小李,条件2完全不涉及小张,因此单独使用1或2都不能独立推出结论.根据条件1的表述,我们可以由小张年龄<小张哥哥年龄=18岁推出小张年龄<18岁,根据条件2的表述,得到小李年龄=30岁;这两个判断联在一起,由小张年龄<18岁<30岁=小李年龄可以得到小李年龄比小张年龄大.即此题应选C .解题技巧之三:化繁就简法有时或者是条件1、2,或者是结论G ,可能表述或形式上比较复杂,不容易看清楚,这时候应该考虑用一些办法化繁就简,更易于比较和推理.事实上,化简以后,题目答案甚至一目了然了.例9 2611612432323=-+-+--x x x x x x 成立. 1202=+x x 223222=--+x x x x 由题目看出,这几个式子都比较繁杂,难以看出彼此关系,通过化简将6656)3(4)3(611612432322323-++----=-+-+--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12,3(212)3)(2)(1()3)(2)(2()65)(1()3)(2)(2()1(6)5)(1()3)(2)(2()1(6)56()3)(4(222≠≠≠=-+=-----+=+----+=-+----+=-++---=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且其中进一步得x =4.对条件1化简为54,0)5)(4(,0202-===+-=-+x x x x x x 或得.对条件2化简为),10(3342222≠≠-=-+x x x x x x 且其中进一步得0)4)(1(=--x x ,由于1≠x ,所以4=x ,则1不充分,2充分.解题技巧之四:直观画图法有些题目涉及到集合的相互关系,涉及到空间关系,还有彼此之间循环的逻辑关系等,这类题通常都比较绕,光在脑子里想着想着就乱了,又得重来,实际上这类题的难度并不大,要养成在纸上画图的习惯,把逻辑关系、空间关系等各种纷繁复杂的关系画出来,就可清楚地找出规律来了.例10 设A 、B 为随机事件,A = B 成立.10)(=B A P20)(=B A P本题如果用计算或推理都很难下手,我们考虑作图.先考虑条件1,阴影部分为A ,而0)(=B A P 即指A 与B 不相交,则B 只能躲藏于A 的内部,这样可以得到B A ⊆.同理根据条件2可以得到A B ⊆.显然由A B ⊆且B A ⊆,可以得到A B =,即可选 C.这就是画图的妙用.脑子里很难想明白的关系,纸上一画图,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考生们不妨一试.解题技巧之五:证伪排除法数学上的证伪就是举反例.比如证明条件1充分需要数学上严格的证明,但如果我们能找出某个例子满足条件1,但不满足结论,就可以说条件1充分是错误的,可以立刻把A 和D 排除掉.这样考生的选择范围大大缩小,进一步可以用其他方法从剩下的3个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实在不行的话,从3个答案中猜一个,猜中的概率也大大增加了.例11 不等式0342<+-x x 成立 152=--y x 22=x对于条件22=x ,直接代入不等式0132422<-=+⨯-成立,条件2充分.对于条件1,不好直接解答,可考虑举反例,令2,5==y x ,代入原不等式,035452<+⨯-不成立,则1不充分,最后结果应选B.。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的方法-2019年教学文档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的方法-2019年教学文档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的方法
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的方法
一、定义法
可以简单的记为箭头所指为必要,箭尾所指为充分。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利用定义直接推导,一定要抓住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四种关系的定义。
例1已知p:-2
分析条件p确定了m,n的范围,结论q则明确了方程的根的特点,且m,n作为系数,因此理应联想到根与系数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化简。
二、集合法
如果将命题p,q分别看作两个集合A与B,用集合意识解释条件,则有:①若A?哿B,则x∈A是x∈B的充分条件,x∈B是x∈A的必要条件;②若A?芴B,则x∈A是x∈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x∈B是x∈A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若A=B,则x∈A和x∈B互为充要条件;④若A?芫B且A?芸B,则x∈A和x∈B互为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设x1,x2是方程x2+mx+n=0的两个小于1的正根,即0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综上,可知p是q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条件充分性判断题型的几种解法

条件充分性判断题型的几种解法
做题思路:条件一:因为3/14不能化简了,而3n能被14整除,所以n能被14整除
条件二:举反例:n=7满足条件二,但此时结论不成立
➢ 练一练:
设a,b,c为实数,则能确定a,b,c中的最大值。
(1)已知a,b,c的平均值
(2)已知a,b,c中的最小值
答案:E
做题思路:举反例即可,条件一和条件二单独都不充分,联合也不充分
再由 ≤ + 2可知 ≤ 6
➢ 练一练:
例: 直线 y ax b 过第二象限。
(1)
a 1, b 1
(2)
a 1, b 1
答案:A
做题思路:条件 1 = − + 1,画出函数图像可知经过一二四象限
条件 2 = − 1,画出函数图像可知经过一三四象限
例:
x 3x 4 0
2
(1) x 1
(2) x 2
➢ 条件充分性判断题型介绍:
例:
x 3x 4 0
2
(1) x 1
(2) x 2
条件充分性判断的题目意思:
1、题干是我们想要证明的结论。
2、判断条件(1)是否充分?
3、判断条件(2)是否充分?
4、如果两个条件都不充分,则两个条件联合是否充分?
➢ 练一练:
例:p=mq+1为质数
(1)m为正整数,q为质数
(2)m、q均为质数
答案:E
做题思路:只要能举出一个反例,就不充分。m=3,q=3,这既是条件一的反例,也
是条件二的反例
➢ 练一练:
n
例:
是一个整数
14
3n
(1)n是一个整数,且
也是个整数。
14

高中数学: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判断的三种方法

高中数学: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判断的三种方法

高中数学: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判断的三种方法对于充要条件的判断,许多同学感觉困难,下面结合典型例题说明充要条件判断的三种常用方法,供大家参考。

1. 利用定义判断如果已知,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根据定义可进行判断。

例1. 已知p、q都是r的必要条件,s是r的充分条件,q是s的充分条件,那么s是q的_________条件;r是q的_______________条件;p是q的____________条件。

解:根据题意可表示为:由传递性可得图1图1所以s是q的充要条件;r是q的充要条件;p是q的必要条件。

2. 利用等价命题判断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同真同假”的等价命题,当我们直接判断原命题的真假有困难时,可以转化为判断其逆否命题的真假。

这一点在充要条件的判断时经常用到。

由,容易理解p是q的充分条件,而q是p的必要条件却有点抽象。

与是等价的,可以解释为若q不成立,则p不成立,条件q是必要的。

例2. 已知真命题“若则”和“若则”,则“”是“”的____________条件。

解:“若则”的逆否命题为“若则”。

又“若”所以“若”为真命题。

故“”是“”的充分条件。

3. 把充要条件“直观化”如果,我们可以形象地认为p是q的“子集”;如果,我们认为p不是q的“子集”,根据集合的包含关系,可借助韦恩图说明,现归纳如下。

图2反映了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时的情形。

图3反映了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时的情形。

图4反映了p是q的充要条件时的情形。

图5、图6反映了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时的情形。

例3. 若,则p是q的什么条件?解:由题设可知参照图3,可得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 ▍▍。

考研联考逻辑条件充分性判断三方法

考研联考逻辑条件充分性判断三方法

考研联考逻辑条件充分性判断三方法条件充分性判断重点在于判断条件是否充分,通常有三种判断方法:1、举反例。

举反例是数学中说明一个命题不成立的常用方法。

如果一个命题是“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那么只需要找到一只黑天鹅就可以说明这个命题是错的。

对应到条件充分性判断这类题:无非是找一个例子,该例子满足条件但是不满足结论。

如果能找到这样的例子,那么这个条件肯定不充分。

但问题是这样的例子怎么找?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找到?根据老师的经验,常用的有效方法是通过看书、听课,积累经典例子。

什么是积累?是不是用笔记下来就算积累了?显然不是。

积累指通过思考弄明白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用”(这也是学习其它方法的要求),即想明白例子本身的意思,为什么它可以在此处作为反例,以及什么时候想到用这个例子。

以上三个问题想明白了,可以算作把这种举反例的方法消化吸收了,但还没做到创新。

何为创新?数学家范剑青说过:“当你真正理解一件事情为什么如此时,你才能举一反三,无师自通。

”可见“举一反三”可算作创新了。

如何能达到这种境界?让我们向卖油翁学习“无他,唯手熟耳”。

这里的“手熟”不是重复性工作,而是在练习中查漏补缺,体会本质。

有时我们会被假象蒙蔽:觉得自己掌握了,而实际有的地方没理解到位。

这就像站在一个不牢固的地方,下面是虚空的,更悲催的是当事人还自我感觉良好,结果可想而知。

考研初数需要考生对内容和方法理解到一定深度,不进行足量的练习是难以达到的。

另外,所谓熟能生巧,熟练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对例子比较熟悉并且理解为什么用其作为反例。

这样,遇到类似的题型,可用类似的思路找反例,并且熟练之后尝试创新,比如2013年1月真题:p=mq+1为质数(1)m为正整数,q为质数(2)m,q均为质数【解析】条件(1)反例(满足“m为正整数,q为质数”):m=2,q=7。

则p=mq+1=15显然为合数,不是质数,即此反例满足条件但推不出结论。

管理类联考初数条件充分性判断题型详解

管理类联考初数条件充分性判断题型详解

管理类联考初数条件充分性判断题型详解条件充分性判断是管理类联考第二大题,属于初数学科,但不同于第一大题“问题求解”,该题型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不知该从何下手。

本篇文章将详细给大家讲解条件充分性判断题的解题技巧。

一、题型认识:条件充分性判断题由一个结论、两个条件和五个选项组成,五个选项是固定的,要求对两个条件是否能推出结论做出判断,从五个选项中选出符合的一个。

例:1>x (结论)(1)0)1(>-x x (条件1)(2)01>-x x (条件2)(A )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

(B )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

(C )条件(1)和(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

(D )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

(E )条件(1)和(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

大家要注意的是,由于五个选项是固定的,需要事先就记熟五个选项对应的意思,不能等到了考场还每做一题就往前翻选项。

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等价条件)的定义由条件A 成立,就可以推出结论B 成立(即A ⇒B 是真命题),则说A 是B 的充分条件,B 是A 的必要条件。

比如:1=x 是12=x 的充分条件,因为只要1=x ,则必有12=x 。

但12=x 并不能推出1=x ,因为还有种可能1-=x 。

如果两个条件互为充分条件,则说互为充要条件,也说两个条件等价。

三、条件联合的定义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即条件(1)和(2)要同时成立,二者取交集。

比如:条件(1)3>x ;条件(2)4<x 。

联合起来得到34>>x 。

大家要注意的是有时候条件(1)和(2)无法同时成立,交集为空集。

所以选项(E )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联合起来仍然不成立;二是两个条件根本无法联合。

四、简单例题1、3≥x(1)3=x(2)3>x分析:3≥x 的意思是“3>x 或3=x ”。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的方法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的方法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的方法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的方法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的方法
一、定义法
可以简单的记为箭头所指为必要,箭尾所指为充分。

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利用定义直接推导,一定要抓住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四种关系的定义。

例1 已知p:-2
分析条件p确定了m,n的范围,结论q则明确了方程的根的特点,且m,n作为系数,因此理应联想到根与系数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化简。

解设x1,x2是方程x2+mx+n=0的两个小于1的正根,即0 而对于满足条件p的m=-1,n=,方程x2-x+=0并无实根,所以pq.
综上,可知p是q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点评解决条件判断问题时,务必分清谁是条件,谁是结论,然后既要尝试由条件能否推出结论,也要尝试由结论能否推出条件,这样才能明确做出充分性与必要性的判断。

二、集合法
如果将命题p,q分别看作两个集合A与B,用集合意识解释条件,则有:①若A?哿B,则x∈A是x∈B的充分条件,x∈B 是x∈A的必要条件;②若A?芴B,则x∈A是x∈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x∈B是x∈A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若A=B,。

考研管综之条件充分性判断题型解题方法

考研管综之条件充分性判断题型解题方法

2018年考研管综之条件充分性判断题型解题方法条件充分性判断是管理类联考数学部分的一个重要题型,共10道题30分,是很多同学在实际考试中比较头疼的一部分。

接下来凯程考研就为考生详细讲解这一类题型。

先具体介绍一下条件充分性判断的题目要求及选项、题目结构,再详细分析解题技巧。

希望同学们都能够从本文中有所收获。

一、题目要求:要求判断每题给出的条件(1)和条件(2)能否充分支持题干所陈述的结论。

A、B、C、D、E五个选项为判断结果,请选择一项符合试题要求的判断,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选项: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C.条件(1)和(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2)联合起来充分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条件(1)和(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二、题目结构:(以2014年1月真题为例)甲、乙、丙三人年龄相同------题干(已知条件,结论)(1)甲、乙、丙的年龄成等差数列------条件1(2)甲、乙、丙的年龄成等比数列------条件2【解析】条件(1):假设甲的年龄为2岁,乙的年龄为4岁,丙的年龄为6岁,则满足“三人年龄成等差数列”要求,但是并不能推出结论“三人年龄相同”。

因此,条件不充分;条件(2):假设甲的年龄为2岁,乙的年龄为4岁,丙的年龄为8岁,则满足“三人年龄成等比数列”要求,但是并不能推出结论“三人年龄相同”。

因此,条件不充分;条件(1)+(2):三人年龄既成等差数列也成等比数列,因此三人的年龄为常数列,可以推出结论“三人年龄相同”。

因此,条件充分;综上,结合选项要求知此题选C三、常见的判断充分性的方法有三个:1、举反例。

根据充分性的定义,对条件充分性判断这类题:无非是找一个例子,该例子满足条件但是不满足结论。

如果能找到这样的例子,那么这个条件肯定不充分。

通常举反例是会有三种考虑方式,一是找常见的简单数字,例如0,1这些;二是找满足条件的极端数字;三是找特殊情况。

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的方法

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的方法

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的方法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的方法一、定义法可以简单的记为箭头所指为必要,箭尾所指为充分.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利用定义直接推导,一定要抓住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四种关系的定义.例1 p:-2分析条件p确定了m,n的范围,结论q那么明确了方程的根的特点,且m,n作为系数,因此理应联想到根与系数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化简.解设x1,x2是方程x2+mx+n=0的两个小于1的正根,即0 而对于满足条件p的m=-1,n=,方程x2-x+=0并无实根,所以pq.综上,可知p是q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点评解决条件判断问题时,务必分清谁是条件,谁是结论,然后既要尝试由条件能否推出结论,也要尝试由结论能否推出条件,这样才能明确做出充分性与必要性的判断.二、集合法假如将命题p,q分别看作两个集合A与B,用集合意识解释条件,那么有:①假设A?哿B,那么x∈A是x∈B的充分条件,x∈B是x∈A的必要条件;②假设A?芴B,那么x∈A是x∈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x∈B是x∈A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假设A=B,那么x∈A和x∈B互为充要条件;④假设A?芫B且A?芸B,那么x∈A和x∈B互为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例2 设x,y∈R,那么x2+y22是|x|+|y|≤的条件,是|x|+|y|2的条件.A. 充要条件B. 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C. 必要不充分条件?摇D. 充分不必要条件解如右图所示,平面区域P={〔x,y〕|x2+y22}表示圆内部分〔不含边界〕;平面区域Q={〔x,y〕||x|+|y|≤}表示小正方形内部分〔含边界〕;平面区域M={〔x,y〕||x|+|y|2}表示大正方形内部分〔不含边界〕.由于〔,0〕?埸P,但〔,0〕∈Q,那么P?芸Q.又P?芫Q,于是x2+y22是|x|+|y|≤的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应选B. 同理P?芴M,于是x2+y22是|x|+|y|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应选D.点评由数想形,以形辅数,这种解法正是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有力表达.数形结合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解题思路,而且也可以进步我们的解题才能.三、逆否法利用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关系,应用“正难那么反〞的数学思想,将判断“p?圯q〞转化为判断“非q?圯非p〞的真假. 例3 〔1〕判断p:x≠3且y≠2是q:x+y≠5的什么条件; 〔2〕判断p:x≠3或y≠2是q:x+y≠5的什么条件.解〔1〕原命题等价于判断非q:x+y=5是非p:x=3或y=2的什么条件.显然非p非q,非q非p,故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原命题等价于判断非q:x+y=5是非p:x=3且y=2的什么条件.因为非p?圯非q,但非q非p,故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点评当命题含有否认词时,可考虑通过逆否命题等价转化判断.四、挑选法用特殊值、举反例进展验证,做出判断,从而简化解题过程.这种方法尤其合适于解选择题.例4 方程ax2+2x+1=0至少有一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是A. 0解利用特殊值验证:当a=0时,x=-,排除A,D;当a=1时,x=-1,排除B.因此选C.点评作为选择题,利用挑选法防止了复杂的逻辑推理过程,使解题方法更加优化,节省了时间,进步理解题的速度,因此同学们应该注意解题方法的选择使用.五、传递法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具有传递性,即由P1?圯P2,P2?圯P3,…,Pn-1?圯Pn,可得P1?圯Pn .同样,充要条件也有传递性.对于比较复杂的具有一定连锁关系的条件,两个条件间关系的判断也可用传递法来加以处理.例5 p是r的充分不必要条件,s是r的必要条件,q是s的必要条件,那么p是q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由题意可得p?圯r,r?圯s,s?圯q,那么可得p?圯r?圯s?圯q,即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应选A.点评对于两个以上的较复杂的连锁式条件,利用传递性结合符号“?圯〞与“〞,画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构造图进展判断,可以直观快捷地处理问题,使问题得以简单化.1. 求三个方程x2+4ax-4a+3=0,x2+〔a-1〕x+a2=0,x2+2ax-2a=0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的充要条件.1. 三个方程均无实根的充要条件是Δ1=16a2-4〔-4a+3〕0,Δ2=〔a-1〕2-4a20,Δ3=4a2-4〔-2a〕0。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4种常见考法归类(原卷版)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4种常见考法归类(原卷版)

1.2.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4种常见考法归类1、对于“p⇒q”,蕴含以下多种解释:(1)“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为真命题;(2)由条件p可以得到结论q;(3)p是q的充分条件或q的充分条件是p;(4)只要有条件p,就一定有结论q,即p对于q是充分的;(5)q是p的必要条件或p的必要条件是q;(6)一旦q不成立,p一定也不成立,q成立对于p成立是必要的.显然,p是q的充分条件与q是p的必要条件表述的是同一个逻辑关系,即p⇒q,只是说法不同而已.2、充要条件拓展p与q互为充要条件时,也称“p等价于q”“q当且仅当p”等.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1)定义法①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清哪个是条件,哪个是结论.②找推式:判断“p⇒q”及“q⇒p”的真假.③根据推式及条件得出结论.(2)等价转化法①等价法:将命题转化为另一个与之等价的且便于判断真假的命题.②逆否法:这是等价法的一种特殊情况.若¬p⇒¬q,则p是q的必要条件,q是p的充分条件;若¬p⇒¬q,且¬q⇒¬p,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p⇒¬q,则p与q互为充要条件;若¬p⇒¬q,且¬q⇒¬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集合法:写出集合A={x|p(x)}及B={x|q(x)},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若条件p,q以集合的形式出现,即A={x|p(x)},B={x|q(x)},则由A ⇒B 可得,p 是q 的充分条件, ⇒若AB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A ⇒B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 ⇒若AB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A =B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若A ⇒B 且A ⇒B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传递法:若问题中出现若干个条件和结论,应根据条件画出相应的推式图,根据图中推式的传递性进行判断.(5)特殊值法:对于选择题,可以取一些特殊值或特殊情况,用来说明由条件(结论)不能推出结论(条件),但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证明题.注:充分必要条件判断精髓:小集合推出大集合,小集合是大集合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大集合是小集合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两个集合范围一样,就是充要条件的关系;4、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时,主要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与集合间的关系,将问题转化为相应的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然后建立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进行求解.考点一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 考点二 求条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考点三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应用 考点四 充分性与必要性的证明考点一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1.(2023·江苏·高一假期作业)下列命题中,p 是q 的什么条件? (1)p :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 :四边形是矩形; (2)p :1x =,q :2430x x -+=.2.(2023春·山东滨州·高二校考阶段练习)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 是q 的什么条件?q 是p 的什么条件?(在“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又不必要”中选一种作答) (1)p :x 为自然数,q :x 为整数; (2)p :2a <,q :1a <;(3)p :同位角相等,q :两直线平行;(4)p :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q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2023·四川遂宁·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校校考模拟预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倶备,只欠东风”,比喻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的条件.你认为“东风”是“赤壁之战东吴打败曹操”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2023·江苏·高一假期作业)“0x <”是“3x <”的 条件. 5.(2023春·河北保定·高二定州市第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设x ∈R ,则“51x<”是“5x >”的( ) A .充要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必要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6.(2023春·浙江温州·高二校联考期中)“0a b >>”是“11a b<”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7.(2023春·河北沧州·高二统考期末)若,a b ∈R ,则“()20a b a ->”是“a b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8.(2023·全国·高一假期作业)设p :2x >或23x <;q :2x >或1x <-,则p ⌝是q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9.(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32a a a ⎧⎫∈≤-⎨⎬⎩⎭是方程30ax +=有实根0x 且{}012x x x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0.(2023春·四川德阳·高二德阳五中校考阶段练习)已知命题p :x ∀∈R ,20x x a -+>,则“(],0a ∈-∞”是“p ⌝是真命题”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1.【多选】(2023春·湖南常德·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1x <”是“11x>”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命题“21,1x x ∀<<”的否定是“21,1x x ∃<≥” C .0x y +=的充要条件是1xy=- D .若2x y +>,则,x y 至少有一个大于112.【多选】(2023秋·江西赣州·高一统考期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1x >”是“1x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 .“a P Q ∈⋂”是“a 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C .“R x ∀∈,有210x x ++≥”的否定是“R x ∃∈,使210x x ++<”D .“1x =是方程20ax bx c ++=的实数根”的充要条件是“0a b c ++=”13.(2023秋·江苏连云港·高一连云港高中校考阶段练习)已知下列所给的各组p ,q 中,p 是q 的充要条件的为( )A .:0p a <,:0q a >B .p :两个三角形全等,q :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C .:p a b =,22:q a b =D .p :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相等,q :两直角三角形全等考点二 求条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14.(2023·湖南衡阳·高二校联考学业考试)使不等式1x >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 .23x <<B .0x >C .25x -<<D .1x >15.(2023·全国·高三对口高考)给出以下四个条件:⇒0ab >;⇒0a >或0b >;⇒2a b +>;⇒0a >且0b >.其中可以作为“若,R a b ∈,则0a b +>”的一个充分而不必要条件的是 .16.(2023春·陕西商洛·高二校考阶段练习)不等式“220x x m +-≥在x ∈R 上恒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 .1m <-B .4m >C .23m <<D .12m -<<17.(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不等式2210ax x -+>(R a ∈)恒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 .a ≥1B .a >1C .102a <<D .a >218.(2023·重庆·统考模拟预测)命题“223,20x x a ∀-≤≤-≤”是真命题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A .1a ≥B .92a ≥C .5a ≥D .4a ≤19.(2023秋·高一课时练习)方程220x x a -+=有实根的充要条件是 ,方程220x x a -+=有实根的一个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可以是 .20.【多选】(2023·全国·高一假期作业)设全集为U ,在下列选项中,是B A ⊆的充要条件的是( )A .AB B ⋃=B .UA B C .UUAB D .UAB U21.(2023秋·甘肃兰州·高一校考期末)命题“21,1x x m ∀>+>”是真命题的充要条件是( )A .1m <B .2m <C .2m ≤D .3m <考点三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应用22.(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若“1x =”是“x a >”的充分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23.(2023秋·陕西安康·高一校联考期末)已知条件{}2:60p xx x +-=∣,条件:{10}q x mx +=∣,且p 是q 的必要条件,求m 的取值集合.24.(2023秋·湖北武汉·高一期中)已知p :x >1或x <-3,q :x >a (a 为实数).若¬q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p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25.(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集合[]2,5A =-,[]1,21B m m =+-.若“x B ∈”是“x 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3-∞B .(]2,3C .∅D .[]2,326.(2023秋·云南大理·高一统考期末)若“不等式1x m -<成立”的充要条件为“2x <”,则实数m 的值为 . 27.(2023·江苏·高一假期作业)已知:210p x -≤≤,:11(0)q m x m m -≤≤+>,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8.(2023秋·河南濮阳·高一濮阳一高校考期中)已知:()p x m m >∈R , :1q x >或3x <-,若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p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29.(2023·高一单元测试)已知集合{|522}A x x x x =-<<-,集合{|231}B x m x m =+≤≤+. (1)当4m =-时,求()RA B ⋃;(2)当B 为非空集合时,若x B ∈是x 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30.(2023·高一单元测试)已知全集R U =,集合{}|11A x m x m =-<<+,{}|4B x x =<. (1)当4m =时,求A B ⋃和()R A B ⋂;(2)若“x A ∈”是“x B ∈”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31.(2023·全国·高一专题练习)设集合{13},{11,0}A x B x m x m m =-<<=-<<+>∣,命题:p x A ∈,命题:q x B ∈(1)若p 是q 的充要条件,求正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正实数m 的取值范围.32.(2023秋·云南昆明·高一统考期中)已知集合{}|26A x x =-≤≤, {}|11B x m x m =-≤≤+,0m >.请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2)中,若问题(2)中的实数m 存在,求出m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若A 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若x A ∈是x B ∈的________条件,判断实数m 是否存在?33.(2023春·陕西西安·高二西安市第三中学校考期末)已知命题22:R,60p x x x a ∃∈-+=,当命题p 为真命题时,实数a 的取值集合为A . (1)求集合A ;(2)设集合{}321B a m a m =-≤≤-,若x A ∈是x 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考点四 充分性与必要性的证明34.(2023秋·上海黄浦·高一格致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关于x 的方程()200ax bx c a ++=≠有实数根”是“0ac <”的什么条件?请证明你的结论.35.(2023秋·高一课时练习)已知x ,y ⇒R ,求证:xy =0是x 2+y 2=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6.(2023秋·安徽淮南·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已知集合{}2|(1)40A x x m x =+++=,{}Z |1B x x =∈≤.(1)若“x B ∃∈,x A ∈”为假命题,求m 的取值范围;(2)求证:A 至少有2个子集的充要条件是5m ≤-,或3m ≥.37.(2023秋·河南许昌·高一校考阶段练习)求证:方程220x kx ++=与220x x k ++=有一个公共实数根的充要条件是3k =-.。

条件充分性判断解题方法

条件充分性判断解题方法

充分性判断题解题技巧【充分条件基本概念】1、定义 对两个命题A 与B 而言,若由命题A 成立,肯定可以推出命题B 也成立(即B A ⇒为真命题),则称命题A 就是命题B 成立得充分条件。

2、条件与结论 两个数学命题中,通常会有“条件”与“结论”之分,若由“条件命题”得成立,肯定可以推出“结论命题”也成立,则称“条件”充分、若由“条件命题”不一定能推出(或不能推出)“结论命题”成立,则称“条件”不充分、例如:不等式0652<--x x 能成立、(1)31<<x (2)7>x(3)5=x (4)6<x(5)61<<-x此例中,题干“0652<--x x 能成立”,这个命题就是“结论”,下面分别给出了5个命题都就是不同得“条件”、现在我们可以把它们按充分与否分为两类:条件(1)、(3)、(5)充分、条件(2)、(4)不充分、3、知识点评述 1、充分条件得判断:从给定得条件出发去分析,在此条件下,结论就是否一定成立,若就是,则条件充分,若否,则条件不充分、我们在做充分性判断得试题时,不可从“结论”入手去求解!那样只能得出“条件”对“结论”得“必要性”,而与充分性判断相背离、如:在此例中,由结论命题: 0652<--x x 能成立,可解得61<<-x 、这只证明条件(5)就是必要得、事实上,条件(5)就是结论0652<--x x 能成立得充分必要条件,才“歪打正着”被您找到了一个充分条件、 【充分性判断基本概念】本书中,所有充分性判断题得A 、B 、C 、D 、E 五个选项所规定得含义,均以下列呈述为准,即:(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C)条件(1)与(2)充分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与(2)联合起来充分;(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条件(1)与(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与(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上述5个选项,把条件(1)与(2)以及两条件联立起来(同时都满足即⎩⎨⎧)2()1(得充分性得所有情况都包括了,但其中“联合”不就是数学名词,没有准确得定义,改为“联立”与原题意比较贴切、比如:不等式4)56(<+x x 成立、(1)1->x (2)31<x 分析 由题干4)56(<+x x解上述不等式,得 2134<<-x 显然(1)、(2)单独都不满足 联立(1)与(2)得出311<<-x ,从而原不等式成立、因此,答案就是C 、 常用得求解方法有以下几种: 解法一 直接法(即由A 推导B 、)若由A 可推导出出B ,则A 就是B 得充分条件;若由A 推导出与B 矛盾得结论,则A 不就是B 得充分条件、解法一就是解“条件充分性判断”型题得最基本得解法,应熟练掌握、例1 要保持某种货币得币值不变、(1) 贬值10%后又升值10%;(2) 贬值20%后又升值25%;分析 设该种货币原币值为)0(≠a a 元、由条件(1)经过一次贬值又一次升值后得币值为:.99.01.19.0%)101(%)101(a a a =⋅⋅=+⋅- 显然与题干结论矛盾、所以条件(1)不充分、由条件(2)经过一次贬值又一次升值后得币值为:a a a =⋅⋅=+⋅-4554%)251(%)201( 即 题干中得结论成立,所以条件(2)充分,故应选择B 、例2 等差数列{}n a 中可以确定25010021100=+++=a a a S(1) 10999832=+++a a a a(2) 10989752=+++a a a a解 据等差数列性质有由条件(1) M a a a a a a 29839921001=+=+=+250100410100100=⨯=⨯=∴M S 、条件(1)充分、 由条件(2) 51975509822,2a a a a a a =+=+52105150==+∴a a 又 551501001=+=+a a a a250100251002)(1001100=⨯=⨯+=∴a a S所以条件(2)也充分、故应选择D 、 解法二 定性分析法(由题意分析,得出正确得选择、)当所给题目比较简单明了,又无定量得结论时,可以分析当条件成立时,有无结论成立得可能性,从而得出正确选择,而无需推导与演算、例3 对于一项工程,丙得工作效率比甲得工作效率高、(1)甲、乙两人合作,需10天完成该项工程;(2)乙、丙两人合作,需7天完成该项工程;解 条件(1)中无甲与丙间得关系,条件(2)中亦无甲与丙间得关系,故条件(1)与(2)显然单独均不充分、将两条件联合起来分析:在完成相同工作量得前提下,甲与乙合作所需时间比乙与丙合作所需时间多,故甲得工作效率当然比丙得工作效率低,题干结论成立,所以条件(1)与(2)联合起来充分、故应选择C 、例4 在一个宴会上,每个客人都免费获得一份冰淇淋或一份水果沙拉,但不能同时获得二者,可以确定有多少客人能获得水果沙拉、(1) 在该宴会上,60%得客人都获得了冰淇淋;(2) 在该宴会上,免费提供得冰淇淋与水果沙拉共120份、解 由于条件(1)中不知客人总数,所以无法确定获得水果沙拉得客人得人数、而由于条件(2)中只给出客人总数,所以仍无法确定获得水果沙拉得客人得人数,故条件(1)与(2)单独显然均不充分、由条件(2)知客人总数,由条件(1)可获得水果沙拉得客人点总客人数得百分比,必可确定获水果沙拉得客人得人数,所以条件(1)与(2)联合起来充分、故应选择C 、解法三 逆推法(由条件中变元得特殊值或条件得特殊情况入手,推导出与题干矛盾得结论,从而得出条件不充分得选择、) 注意 此种方法绝对不能用在条件具有充分性得肯定性得判断上、例5 要使不等式a x x >++-11得解集为R 、(1)3>a (2)32<≤a 、解 由条件(1) 3>a ,取4=a ,原式即411>++-x x ,此不等式化为: ⎩⎨⎧>--<⎩⎨⎧><≤-⎩⎨⎧>≥,42,1,42,11,42,1x x x x x x 或或 所以 22-<∅∈>x x x 或或、所以不等式得解为22>-<x x 或,所解集为R 矛盾、所以条件(1)不充分、由条件(2), 32<≤a ,取2=a ,不等式化为211>++-x x ,此不等式化为: ⎩⎨⎧>--<⎩⎨⎧><≤-⎩⎨⎧>≥,22,1,22,11,22,1x x x x x x 或或 所以11-<∅∈>x x x 或或、所以不等式得解为11>-<x x 或与解集为R 矛盾、所以条件(2)也不充分、条件(1)与(2)联合,得⎩⎨⎧<≤>,32,3a a 所以∅∈a ,显然条件(1)与(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故应选择E 、注意 条件(1)得充分性,就是用解法一判断得,只有当条件不充分时,才可用解法三,如对条件(2)不充分得判断、解法四 一般分析法(寻找题干结论得充分必要条件、)即:要判断A 就是否就是B 得充分条件,可找出B 得充要条件C ,再判断A 就是否就是C 得充分条件、例6 要使62⎪⎭⎫ ⎝⎛+x a x 得展开式中得常数项为60、 (1)a =1 (2)a =2解 设62⎪⎭⎫ ⎝⎛+x a x 展开式得常数项为1+r T ,因为 r r r rr rr x a C x a x C T 3662661--+=⎪⎭⎫ ⎝⎛=、 所以 .2,036==-r r因为 60226=a C ,所以 .2,60152±==a a所以题干中结论得充要条件就是2±=a 、所以条件(1)1=a 不充分;条件(2)2=a 充分、故应选择B 、此题用解法一需要将1=a 与2=a 代入,推算两次,而用此种方法只推算一次得出2±=a 即可、例7 要使关于x 得一元方程0224=+-k x x 有四个相异得实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