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与河流地貌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点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地质作用

(二)内力作用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的热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

外力作用

太阳能

风化、侵蚀、搬运、

沉积、固结成岩

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形式 项目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运动方向

平行于地球表面 垂直于地球表面 影响

对岩层的影响

使地壳物质水平位移,岩层

发生弯曲

使地壳抬升或下沉

对地形的影响

常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

举例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大西

洋的扩张、东非大裂谷的形

台湾海峡的形成

相互关系

①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两者相伴发生②在不同区域

和不同时期,以某一种运动为主③全球而言,水平运动为主,

(三)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

垂直运动为辅。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

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

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作用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

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

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

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

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

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

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

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沉积作用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

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

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

先沉积,颗粒小

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

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四)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表形态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3)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 ”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4)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和沙滩等地貌。 2、同一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五)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1)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是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2)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沉积岩的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3)变质岩:各种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如大理岩、板岩等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探究】地壳物质循环模式图判读技巧:

(1)要使岩石实现转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能量来源,地壳内部的热能和外部的太阳能是岩石转化的动力;二是物质运动,地质循环和外力的搬运是岩石转化的链条;三是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上升冷凝、高温熔化等是岩石转化的基本条件。

(2)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即是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二者是统一的,是地壳物质循环的综合体现。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

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

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

(3)地壳物质循环体现了内外力作用的关系:时间上同时进行,空间上相互联系;在某时某地往往某一作用占优势。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一、山岳的类型及形成

二、板块与板块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板块张裂区板块碰撞区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边界

类型

生长边界消亡边界消亡边界

运动

方向

←|→ →|← →|←

形成地貌裂谷、海洋、海岭高大山脉海岸山脉、海沟、岛

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

大西洋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

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太平洋

西部岛弧、海沟

类型概念规模举例

褶皱山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

成的山岭和谷地规模有大有小科迪勒拉山系,喜马

拉雅山系

断块山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

岭和谷地分布广泛,规模大小

不一

华山、庐山、泰山

火山地下深处岩浆沿地壳

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

出,冷却凝固形成规模大小不一日本的富士山,我国

长白山主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