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二章练习
老子练习题道法自然练习题
老子练习题道法自然练习题老子练习题:道法自然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被誉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哲学思想被总结为“道法自然”。
这个思想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思想家和文化传统。
现在,我们将通过一些练习题来探讨老子的“道法自然”哲学观。
一、道的本质老子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道所构成。
请你试着解释一下什么是“道”的本质,并阐述它的特点和作用。
道如何与人类生活和社会秩序相关联?你认为人们是否能够完全理解和掌握道的本质?二、自然的原则老子追求无为而治,提倡顺应自然。
从他的角度来看,人类应该按照自然规律生活,并尽量避免人为干预。
请你解释一下老子所谓的“无为而治”是什么意思,并举出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原则是如何应用于生活中的。
三、与时俱进尽管老子强调了顺应自然的原则,但他同时也主张人类应适应变化,并与时俱进。
请你解释一下老子的这个主张,并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支持你的解释。
四、无我观念老子强调了个体和自我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无我观念。
请你解释一下老子的无我观念是什么意思,以及它对个人的思维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你认为无我观念是否适用于现代社会?为什么?五、和谐社会老子认为和谐社会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谐共处来实现的。
请你阐述一下老子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并提供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如何落实这一理念。
你认为老子的和谐社会观如何适用于当代社会?六、道德与伦理老子对于道德和伦理有着独特的看法。
请你解释一下老子所谓的道德和伦理观是什么,以及他如何通过“道法自然”来指导人们的行为。
你认为老子的道德观对现代社会还有启示吗?总结:通过回答上述练习题,我们对老子的“道法自然”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老子的思想围绕着道的本质、自然的原则、与时俱进、无我观念、和谐社会以及道德与伦理等方面展开。
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宇宙、人类生活和社会秩序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但老子的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六年级必读经典国学《道德经》练习题(含答案)
六年级必读经典国学《道德经》练习题(含答案)《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1.“道可道,非常道”的后一句是(B )A无,名天地之始B名可名,非常名C有,名万物之母D玄之又玄,众妙之门2.“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是(C )里的最后一句话A第一章B第三章C第二章D第四章3.第三章中“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的后两句是(B )A为无为,则无不治B弱其志,强其骨C不可见可欲,使民心不乱4.第二章中“有无相生,难以相成”的后两句是(B)A音声相和,前后相随B长短相性,高下相盈C生而不有,为而不恃D夫唯弗居,是以不去5.“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是(D )中的最后一句话A第五章B第七章C第八章D第四章6.第五章中“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前一句是(D )A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B虚而不屈,动而愈出C多言数穷,不如守中D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7.“谷神不死,是谓玄皮”是(A )中的前一句话A第六章B第二章C第三章D第四章8.第七章中“天长地久”后面的一句话是(D )A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B外其身而身存C故能成其私D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9.“上善如水”是(B )中的一句话A第七章B第八章C第九章D第十章10.第九章中“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的后两句是(A )A功遂身退,天之道也B持而盈之,不如其己C揣而锐之,不可长保D金玉满堂,莫之能守11.《道德经》它是依据(A )的教诲编写而成的。
A老子B孟子 C 孔子D、孙子12.“皆知善之为美,斯不善已。
”出自《道德经》第(A )。
A第二章B第一章C第四章13.“欲以观其徼”上半句是( A )A 常“有” B常“无”14.“斯恶已”中“恶”的解释是( B )A凶恶B丑陋15.“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二章复习要点归纳
老子二章复习要点归纳《老子》二章复习要点归纳一、作者与出处及实词(见教材上的注释和课后积累二)二、中心把握:第一章讲述了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道理,重在治国。
具体来说由事物间的相互对立、互相转化的规律给人的启示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一切顺应自然的发展,而不加入自己的意志和私欲。
只有“不辞”、“不有”、“不恃”、“不居”,才能得到“不去”的结果。
这种“成功不居”的不争思想,有利于治国。
第二章论述的是个人品行修养,重在身。
有自知之明,自胜之强,就成为更高的修养标准。
这是很大的挑战,也是成熟人格的表现。
三、文本探究“”1、读第一章时,是否发现这一章的规律?美和恶、善和不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这些都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
2、它们之间除了完全对立之外,还有什么内在联系?在相互对立中互相依赖,二者又可以相互转化。
3、这种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规律给我们哪些启示呢?一切顺其自然,不居功自傲。
4、课文中的哪几句话可以做它的佐证?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5、《论语》的“君子”是孔子赞美的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
《老子》中提及到“圣人”,何谓“圣人”呢?指的是悟“道”者,以“道”作为立身处世原则的人,也有人认为“圣人”指的是统治者。
6、“无为而治”指的是什么都不去做吗?不是。
指的是无心于为,无心即没有特别的意念,顺其自然,就是“我不特别想怎么样”。
然后实行不言的教化,不发号施令。
治国的关键在于清静无为、少私寡欲,不要肆意妄为,让百姓自化、自正、自富,感觉不到统治者的存在,否则,就会招致反抗,引起天下大乱。
7、第一章对你的修身为人有哪些指导?抛弃私欲和贪婪,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对待人和事。
8、第二章主要谈的是修身和自我发展的问题。
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一谈自己的思想收获。
如“自知之明”,要了解自己,必须静下心来,,因为当局者迷,能对自己做出客观估价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老子二章》教学与赏评
背景简介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 战,统治者贪求无厌,无德无能却好大喜 功,强作妄为。使百姓饥寒交迫,疲于奔 命。结果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在 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国方略, 提出“无为而治”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呼吁统治者要“无为”,不要过多干涉百 姓生活。 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含 有“不妄为”“不乱为”,要顺应客观态 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 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 影响。
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 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态度处理世事,实行正己 正人 的“不言”之教化。任凭万物自作自息而不去 强力主宰;万物生成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但不 因之而自恃;成就大事而不居功。就是因为他有功 而不自居 ,其功就永恒不灭
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
精髓:无为而无所不为
在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 有无为才能无所不为。他对“侯王”的告诫, 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是很精辟的。 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 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自汉 以后注释《老子》者不下千家,在中国古籍中是罕 见的。老子不但创立了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 而且他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 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共生互动,相同互通,
相异互补,和而互创新。
艺术欣赏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一、韵律美
句式长短搭配,讲究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 忆。如本课第一章:其中的“生”、“成”、“形”、 “盈”、“恒”读起来铿锵有力,顺口好记。
长春版八上语文《老子》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样便就丑恶啦(恶就产生了)。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这样便就不善啦。
所以有和无相互对立而产生(有形与无形、存在与不存在的事物,是相生的关系)。
难和易由相互对立而形成(事物的困难与容易相辅相成)。
长和短由于相互对立而体现(无短,无以形长;无长,无以形短)。
高和低相对。
音和声由于相互对立而产生和谐。
前和后由于相互对立而产生顺序。
所以,圣人就能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实行不言的教化(身教)。
万物在他的王国里生长他却不干预。
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
施与(恩惠)了,而不自恃己能(不依仗自己对别人有恩惠而达到利己的目的)。
成功了,而不占有功劳。
正因为不居功,所以才不会丧失(离去)。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斯恶已..(由互相对立而产生。
) ...(恶就产生了。
已,语气词,同“矣”。
) ②相生③相成..(由互相对立而体现。
) ..(由互相对立而形成。
) ④相形2.文学常识填空。
(2分)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
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过礼,后隐退,著《老子》一书。
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后世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
《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千字文》,是道家的主要经典。
书中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思想,保存了许多古代天文、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还涉及军事和养生。
3.翻译下列句子。
(3分)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老子二章
作者介绍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 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 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但他对“侯王”的告诫,如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 死,奈何以死惧之”却是很精辟的。《老子》的历 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
作者逸事
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时,遇见一年逾百岁、鹤发童颜 的老翁 , 老翁对老子略略施了个 礼说:听说先生博学多才, 老朽愿向您讨教个明白。 他得意地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 岁了,说实在话,我从年少时直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 松度日。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沃田却没有 一席之地,修了万里长城而未享辚辚华盖,建了四舍屋宇却落 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坟。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 谷;虽没置过片砖只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先 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 己换来一个早逝呢?
第二章反映了老子的社会思想。他以“天之道”来与“人 之道”作对比,主张“人之道”应该效法“天之道”。他要求人 类社会也应当改变“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不平等的现象, 效法自然界的“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法则,“损有余以奉天下” 体现了他的社会财富平均化和人类平等的观念。表达了老子对统 治者推行苛政的痛恨,对老百姓生活艰难困苦的同情。这是《老 子》中的人民性一面,是其精粹。
《老子》,亦称《道德经》,道家学派的经典。今通行本 分上、下二编八十一章(《道经》三十七章,《德经》四十四 章,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两种本 子,则《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相传为老聃所作,今 人认为可能编定于战国中期,但基本保留了老子本人的思想。 《老子》语言朴素流畅,多用排比韵语,音调谐婉,便于记诵, 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系统的思辨性,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 的影响。
老子二章课后题答案大学语文
老子二章课后题答案大学语文1、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句与原文不一致。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4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单选题] *A.人类远离了自然,难以感受到诗意是因为工业文明崛起,技术高速发展的原因。
B.读者赋予文学作品意义的能力是由他或她所处的历史状况决定的。
(正确答案)C.唯独在这些孤独和沉思默想的时刻,使我成为真正的我。
D.这位创作了不朽的一首歌曲而本人却极不出名的作者终于在祖国的这块荣誉墓地上长眠。
3、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马厩(jì)嶙峋(lín)(正确答案)B、惬意(qiè)珍馐(xiū)C、钳制(qián)敕造(chì)D、搭讪(shàn)粜卖(tiào)4、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袅娜(nuò)一幢房屋(dóng)B、踯躅(zhú)芸芸众生(yún)(正确答案)C、青荇(xìng)礼节甚倨(jū)D、颤动(zhàn)间至赵矣(jiàn)5、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精湛(zhàn)竣工(jùn)眷属(juàn)B、书籍(jí)违背(wéi)拜谒(yè)C、喘息(quǎn)祭祀(sì)糟粕(pà)(正确答案)D、抵御(yù)阴霾(mái)束缚(fù)6、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平庸yōng 携带xié(正确答案)B、沐浴mò诱惑huòC、嘈杂záo 揣摩chuāiD、萎缩wěi 热忱shěn7、1公司副总把珍藏多年的书借给你,你说:“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2019年精选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课后辅导练习二
2019年精选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四单元《老子》选读课后辅导练习二第1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愿大王少假借之C、沛公奉卮酒为寿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出与例句中划线词用法不同的一句( )例句: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七十者衣帛食肉。
B、填然鼓之。
C、王无罪岁。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B、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C、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空D、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四十年【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何厌之有(厌烦)C、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刻毒)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受)D、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诚能得樊将军首(果真)【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泉涓涓而始流②弃甲曳兵而走B、①问征夫以前路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C、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①悟以往之不谏②夫晋,何厌之有【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室西连于中闺D、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加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临文嗟悼(面对)B、凡再变矣(又一次)C、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模拟得之(想象)D、而征一国者(使……信服)【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都有名词的活用,选出与“粪土当年万户侯”中活用情况相同的( )A、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B、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既东封郑,义欲肆其四封,【答案】:【解析】:第9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老子》二章练习
十五《老子》二章随堂训练一、积累与运用1、请写出出自《老子》二章的名句①;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②,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不居。
③人者智,。
④人者有力,。
⑤足者富,。
二、阅读理解(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1、短文中包含哪些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请找出来。
2、这一章可以给统治者哪些借鉴意义呢?3、“无为而治”指的是什么都不去做吗?4、读经典,可以从经典中获取适合我们的精神给养,读完这一章,你有什么收获?5、《老子》中的那个观点与科学中的对称性原理相仿?6、世间万物还有哪些是相反相成的?请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再研究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文在于说明什么道理?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这篇文章把相互对立的规律运用到政治上,主张圣人应该怎么做?(二)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
【甲】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zǐ,抵毁,指责)处,姑置之。
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
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由改正之。
如此数四,方敢示人。
”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
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乙】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
齐已《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只开。
”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
”齐乃下拜。
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
”以示皎然。
皎然曰:“‘波’字不佳。
”某怒而去。
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
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
”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姑置.之 ( )(2)方敢示.人()(3)无处濯.尘缨()(4)某怒而去.()2.下列加点字与“皎然暗书一‘中’……”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大学语文老子二章课后题答案
大学语文老子二章课后题答案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 交叉(jiāo chà) 膝盖( qī gài) 污垢(wū gòu) 漫灭(màn miè)B 墨绿(mò lǜ) 波涛(bō tāo) 藤萝(téng luó) 墨水瓶(mò shuǐ píng)(正确答案)C胆怯(dǎn qiè) 指挥( zhǐ huī) 途抹(tú mò) 毛绒绒(máo róng róng)2.“扎”字有三个读音,分别是:①zhā;②zā;③zhá。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扎”字读音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那个扎小辫儿的孩子看到医生要给她扎针,在妈妈的怀抱里挣扎着哭起来了。
A ①②③B ②①③(正确答案)C ②③①D ③②①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屋檐、顺序、华丽、风仙花B独特、照列、率领、觅食C踏步、倘若、蹲着、天高地阔(正确答案)D和谐、甜密、梦乡、催眠曲4.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单选题] *A 笨重谈话描会B 开辟膨大争扎C 健康妨治臭气D 毫米细胞信鸽(正确答案)5.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单选题] *A 篱落蜻蜒茅檐和谐B 稀蔬淌若觅食催眠C 慰藉卜落蚊帐闪烁(正确答案)D 璀璨静谧烂熳翁媪6.下列关于诗歌《繁星》的说法错误的是( ) [单选题] *A 《繁星》的作者是作家老舍。
(正确答案)B《繁星》(一五九)中“天上的风雨来了”“心中的风雨来了”,这两个“风雨”意思不同。
C 《繁星》不仅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还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美。
7.下列对现代诗作品、诗人、主题的描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 《繁星》--巴金-赞美母爱、童心.B 《绿》--宗璞--赞美生命,赞美希望.C 《白桦》--叶赛宁--赞美白桦高尚的品格与高洁之美.(正确答案)D 《在天晴了的时候》--戴望舒--对农家生活的向往.8.清明乡下踏青,见油菜花开,儿童戏蝶。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7老子二章知人者智练习长春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7老子二章知人者智练习长春版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斯恶已..( )...( )②相生③相成..( )..( ) ④相形2.文学常识填空。
老子即_______,姓李名耳,字_______,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
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过礼,后隐退,著_______一书。
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后世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
《老子》又称_______、_______,是道家的主要经典。
书中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思想,保存了许多古代天文、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还涉及军事和养生。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章中,老子为我们展现出一位中国古代积极进取的自觉地辩证法大师的精神风貌,又道出了他的核心世界观和人生观,试着把这种观点概括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章共列举了哪些对常见的矛盾?目的是要说明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老子 上善若水 练习题
老子上善若水练习题老子是中华文化中备受尊崇的哲学家和文化人物之一,他的《道德经》对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就是“上善若水”,这一思想内涵富有启发性和智慧,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上善若水,这句话中的“上善”意味着顶级的善行或美德,而“若水”则是以流动、柔软和温顺的水来比喻。
这是一种道德和行为准则,意味着我们应该以最高尚的品质去指导我们的行为,就像水一样,无障碍地流动,不断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首先,上善若水的含义是指高尚的品质和善行应该像水一样流畅自然。
水具有自然流动的特性,没有顽固的固执心态,而是随着地势的变化、环境的变迁而自然流动。
人们应该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在不同的情况下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以保持和谐和平衡。
其次,上善若水要求我们具备柔软和温和的品质。
水虽然柔软,但其力量却是无穷的。
在自然界中,水可以顺利地流过大大小小的障碍物,不因坚硬的石头或庞大的堤坝而停滞不前。
同样,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该保持柔软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不轻易屈服而是坚持前行。
此外,上善若水还强调了无私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水并不自私地为自己服务,而是滋润万物,孕育生命。
人们应该学会无私地付出,帮助他人,与他人共同进步。
正如水流经万物一样,我们的善行不应该限定在狭小的范围内,而是要具有普遍的影响力和价值。
最后,上善若水意味着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水流动时无需任何的焦虑或抗拒,它顺其自然地融入了周围的环境。
人们应该拥有平静的内心,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种种风波和变换,不被外界的纷扰所扰乱。
只有保持内心的宁静,我们才能更好地观察并把握生活的真谛。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实践上善若水的原则来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无论是在家庭中、职场上还是社交圈中,我们都可以以柔软和温和的态度来对待他人,以善行和高尚的品质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无私的奉献和助人为乐来传递积极的能量,帮助他人,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老子二章练习题
老子二章练习题
老子二章练习题
1文学常识填空: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的作者是时期的思想家,他是家的创始人,又名姓_名字楚国人,著有《》一书。
含有丰富的思想。
被尊为“”
2、解释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 有无相生()2)难以相成()
3)长短相形()4)高下相倾()
5)万物作焉而不辞()6)生而不有()
7)为而不恃()8)成功不居()
9)知人者智()10)强行者有志()
11)自胜者强()12)死而不亡者寿()
3理解性默写:
(1)作者在开头阐述美丑善恶对立关系的语句:.(2)文中表明圣人品格能力超过常人的句子是:.(3)文中最能表达老子虚心忘物,忘句妄相,不见有为之迹,不应教化之名,以道德高于天下的句子:.
(4)<知人者智>中能体现知己知彼意思的句子是:.)(5)<知人者智>中阐述胜人胜己之意的句子是:.)(6)<知人者智>中能体现知足常乐之意的句子:.(7)<知人者智>中能体现奋斗是理想的阶梯之意的句子:.(8)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在<知人者智>中与此意境相近的句子是:.
思考回答:
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文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不丢失呢?
5此文的立意在于说明什么?。
6《知人者智》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你对“强行者有志”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试举例说明。
8“死而不亡者寿”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类似这样的人物并作简要点评吗?。
《老子二章》-线长城
重
点
、
难
点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时间分配
组教
导入新课
新授
整体感知
作业
导入新课。
“道可道,非常道”“天长地久”“上善若水”“自知之明”……说起这些话,我们都不会觉得陌生,它们都出自我国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作《老子》。
最高明的智者,就象水一样。水具有种种美德它滋润万物有利于它们生成而又不和万物相争保持平衡,总是处于人们所不喜爱的较低位置,所以它的完美接近于天地的精神。
⑸《老子》一直都在讲自然大道,包罗万象,把人、自然、万事万物都概括了进去,而且总纲的道就是所有事物的规律,了解了规律,就能按规律办事。横竖看天下,概莫规律能囊括矣。有很多成语、名言都是出自与此,如玄之又玄、无为而治、金玉满堂、视而不见、六亲不和、以柔制刚、以德报怨等等,都是源于《老子》,你还能写出一些出自《老子》的成语吗?
2.文学常识填空。(2分)
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过礼,后隐退,著《老子》一书。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后世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千字文》,是道家的主要经典。书中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思想,保存了许多古代天文、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还涉及军事和养生。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道理。
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阅读理解题
《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阅读理解题一、介绍《老子》是我国古代经典哲学著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内涵。
其中的第二章谈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的理念,探讨了美的含义和特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解读这一经典的哲学思想,以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思考这一主题。
希望通过全面评估和深度分析,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二、理解美的概念“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的说法并不是指美是一成不变的概念,而是指美是普遍被认同的,是一种在人类认知中共有的特征。
对美这一概念的理解,既包括对象的特质,也包括人类对美的主观感受。
这一点,与西方哲学对美的定义有所不同。
在西方哲学中,美被认为是客观存在的,而《老子》中的“美”更多地涉及了个体内在的心灵体验和感知。
三、美的内涵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而知恶,斯为知矣:老子强调了美和恶的相互对立关系,从中揭示了食物和饱人之间的关联。
可以理解为,美是因为有恶而存在的,所以美和恶是相互衬托的。
这一点引发了对美和恶的关系以及人的心灵感受之间的关联,可以引出更多的思考。
2. 是故执美之者,厌丑;执善之者,厌恶:这里反映了人的主观感受和选择。
一个人如果刻意执着于美,就会排斥丑;执着于善,就会厌恶恶。
这对于个体心理的影响和人际关系的处理有着重要的启发。
因为我们往往会在执着于美好之事物时排斥掉其他不为我们所接受的事物。
四、总结与回顾“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的理念,不仅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有所涉及,也在很多其他我国古代经典中有所体现。
这种关于美的概念,在成为人们行为准则和审美观念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的了解,《老子》的第二章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美的内在含义,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
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沉稳地应对美恶之事,自然地看待世事。
五、个人观点《老子》中关于美的哲学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美的概念。
美是相对存在的,是通过对比和体验而产生的,是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互动。
我们在对待美的时候,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在体验和感悟,而不是轻易地被外部影响所左右。
《老子》四章 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6课《老子》四章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有道者不处处:为,做B.自伐者无功伐:夸耀C.强行者有志强行:强制进行D.复众人之所过复:弥补、补救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知人者智,自知者明B.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C.其脆易泮D.起于累土4.下列选项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A.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B.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D.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5.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含义。
(1)自见者不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安易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微易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贵难得之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我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
B.《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共有八十一章传世,尽管其作者是否为老子尚有争议,但此书基本能反映老子的思想。
C.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老子》等对其都有阐释。
古人称长寿之尤者为上寿,其次是中寿、下寿。
D.牖,指室与堂之间的窗子。
秦代以前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秦时多用牖,而窗少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硕大的头颅内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的智慧;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额际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阴谋与陷阱;当然,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迷惘的人——他神奇般地出现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代,大约是失望,或另有使命,又神奇般地消失于他方。
《老子》四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6.1 《老子》四章课时分层练【夯实基础】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有道者不处处:为,做B.自伐者无功伐:夸耀C.其脆易泮,其微易散泮:同“判”,判断D.复众人之所过复:弥补、补救2.下列选项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A.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B.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D.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秦朝管理藏书的史官。
B.《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共有八十一章传世,尽管其作者是否为老子尚有争议,但基本能反映老子的思想。
C.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老子》等对其都有阐释。
古人认为上寿是百岁,中寿八十岁,下寿六十岁。
D.牖,指室与堂之间的窗子。
秦代以前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秦时多用牖,而窗少见。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在以车子、器皿、屋室等物品为例来阐释“有”与“无”的关系后,做总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子》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和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对自我夸耀之人的劝谏。
(3)《老子》不断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先用“合抱之木”来阐述,接着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说理,最后指出走一千里路,要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道理。
【提升能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智囊般硕大的头颅内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的智慧;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额际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阴谋与陷阱;当然,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迷惘的人——他神奇般地出现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代,大约是失望,或另有使命,又神奇般地消失于他方。
《老子》四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老子》四章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四章》乙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丙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五石之瓠》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其脆易泮泮:同“判”,分离②不贵难得之货贵:珍贵③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恻隐:哀痛、怜悯④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通“纳”,交纳⑤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贼:伤害⑥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保:安定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④⑤⑥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B.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C.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老子二章练习
老子二章练习第二章一、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
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二、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三、注释①恶已:恶、丑。
已,通“矣”。
②斯:这。
③相:互相。
④刑:通“形”,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
⑤盈:充实、补充、依存。
⑥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⑦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
居,担当、担任。
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⑧作:兴起、发生、创造。
⑨弗志:弗,不。
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
四、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美者,人心之所进乐也。
亚心者,人心之所恶疾也。
美恶,犹喜怒也。
善不善,犹是非也。
喜怒同根,是非同门,故不可得徧举也。
此六者,皆陈自然不可徧举之明数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自然已足,为则败也。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智慧自备,为则伪也。
功成而弗居。
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使功在己,则功不可久也。
2、苏辙《老子解》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故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聲音之相和,前後之相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老子》二章
随堂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
1、请写出出自《老子》二章的名句
①;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②,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不居。
③人者智,。
④人者有力,。
⑤足者富,。
二、阅读理解
(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1、短文中包含哪些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请找出来。
2、这一章可以给统治者哪些借鉴意义呢?
3、“无为而治”指的是什么都不去做吗?
4、读经典,可以从经典中获取适合我们的精神给养,读完这一章,你有什么收获?
5、《老子》中的那个观点与科学中的对称性原理相仿?
6、世间万物还有哪些是相反相成的?请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再研究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文在于说明什么道理?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这篇文章把相互对立的规律运用到政治上,主张圣人应该怎么做?
(二)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
【甲】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zǐ,抵毁,指责)处,姑置之。
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
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由改正之。
如此数四,方敢示人。
”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
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
【乙】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
齐已《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只开。
”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
”齐乃下拜。
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
”以示皎然。
皎然曰:“‘波’字不佳。
”某怒而去。
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
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
”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
(1)姑置之 ( )
(2)方敢示人()
(3)无处濯尘缨()
(4)某怒而去()
2.下列加点字与“皎然暗书一‘中’……”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妇抚儿乳 B.处处志之
C.亲贤臣,远小人 D.策之不以其道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
②须臾,其人狂奔而来
4.【乙】段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2分)
5.【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
(2分)
(三)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
【甲】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选自《四知》)
【乙】公仪休①相鲁②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
公仪子不受。
其弟子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④。
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枉于法,则免于相。
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
”此明⑤夫恃人⑥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选自《初潭集》)
【注释】①公仪休:人名,复姓公仪,名休。
②相鲁:做鲁国宰相③下人:迁就别人
④色:神色⑤明:明白⑥恃人:依赖别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举茂才()(2)故人知君()
(3)一国争买鱼而献之()(4)虽不受鱼()
2.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闻其贤而辟之一国争买鱼而献之
B. 君不知故人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C.当之郡必有下人之色
D.明于人之为己者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2)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
4.联系甲段的内容,说说杨震为什么被称为“四知”先生?你还知道与杨震具有相同品质的人吗?请列举一个。
5.读完这两则故事,请谈谈你的感悟。
(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至4题。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①。
以齐国之大具②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
香居③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
”“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
”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
”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
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④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
②具:备办。
③香居:齐国大夫。
④尚书:官名。
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
1.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2分)
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释”的词条有以下各项。
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荆王释先王之礼乐”中“释”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 )
A.放下,放弃
B.消融,融化
C.排解,解除
D.指佛教或僧人
E、喜悦
3.香居因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
4.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
三、写作
题目:____________让我陶醉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字数不少于600字;(4)作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第二课时随堂训练
一、1、(1)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②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③自知者明。
④自强者
强。
⑤强行者有志。
二、(一)
1、答:美和恶;善和不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
2、答:治国应顺其自然,实行“无为而治”。
3、答:不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无心于为”。
无心即没有特别的意念,顺其自然。
老子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不要肆意妄为,扰民害民,应让老百姓自化、自正、自富、自朴,甚至让老百姓感觉不到统治者的存在,才是做到最好。
否则就会招致更大的反抗,引起天下大乱。
4、答:我们要抛弃贪婪和私欲,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对待人和事。
5、答:相对相生的观点。
6、答:(1)阴阳相合;男女相伴;生死相依;水火相克;祸福相依;功过相抵;……(2)它们之间是互相依存又彼此对立的辩证关系。
7、答:无为而无不为。
8、答: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二)
1.(1)放置,放下(2)给……看,让……看(3)洗,洗涤(4)离开
2.C
3.(1)第二天拿出来读一读,就发现毛病很多。
(2)一会儿,那个人有狂奔回来。
4.“一”字表明梅花只开一枝,极言数量至少;也可能是第一枝。
更能体现“早”的特点。
5.甲:作诗要反复修改。
乙:作诗炼字很重要。
(三)
1. ( l )推举,选拔( 2 )了解(3 )全(4 )即使
2. A
3. ( l )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字来送给杨震。
( 2 )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这是为什么?
4.示例:因为杨震为官清廉,不接受别人的贿赂。
如包拯等。
5.示例:从他们的拒不受贿的言行,感受到他们廉洁自律的思想品德。
这种思想即使在今天也是值得称道。
(或不要只贪图眼前利益而迷失方向等。
)
(四)、
1.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2. A
3. 齐宣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4. 香居:敢于劝谏(忠心耿耿,勇敢);善于劝谏(口才好,有谋略)。
齐宣王:能听取意见,勇于改过。
三、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