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防震减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200字

合集下载

防振减灾总结报告范文(3篇)

防振减灾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地震灾害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应对,我们单位积极开展了一系列防震减灾工作。

现将本次防震减灾总结报告如下:二、工作内容1. 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1)利用宣传栏、海报、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防震减灾意识。

(2)举办防震减灾知识讲座,邀请专家讲解地震成因、地震预警、地震逃生等知识,使干部职工掌握基本的防震减灾技能。

(3)组织观看防震减灾专题片,提高干部职工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 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1)制定详细的地震应急疏散预案,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2)定期组织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使干部职工熟悉疏散路线、避险方法等。

(3)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及时改进和完善应急预案。

3. 加强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1)对单位办公楼、宿舍等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配备必要的防震减灾设备,如应急灯、消防器材等。

(3)确保排水系统畅通,防止地震发生后发生内涝。

4. 建立健全地震灾害信息报告机制(1)设立地震灾害信息报告点,明确报告程序和责任人。

(2)加强与地震监测部门的沟通,及时获取地震灾害信息。

(3)建立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确保在地震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

三、工作成效1. 广大干部职工的防震减灾意识明显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得到增强。

2. 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取得圆满成功,有效提高了单位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3. 建筑物抗震能力得到提升,为保障干部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奠定了基础。

4. 地震灾害信息报告机制得到完善,为地震灾害应对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部分干部职工对防震减灾知识掌握不够,应急疏散演练参与度不高。

2. 改进措施: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防震减灾意识;加大应急疏散演练力度,提高干部职工的参与度。

防震减灾工作发展调研报告

防震减灾工作发展调研报告

防震减灾工作发展调研报告作为县防震减灾局局长的我,经历了5·12汶川地震、4·20芦山级地震,深深认识到防震减灾作为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公益性事业,离不开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最终需要落实到县及以下基层和广大群众,但由于防震减灾是一项政治性、科学性、社会性都很强的工作,几十年来所实行的是一种以条条为主、条块结合、高度集中的领导管理体制。

县级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属“地方队伍”,人财物归当地政府领导,国家和省级地震机构负责指导县防震减灾工作,因此,在研究、探讨如何加强和做好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的时候,必须从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出发,正确认识县级防震减灾工作的地位与作用,深入分析我县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进而探索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思路与途径。

一、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的概况县是“”芦山级强烈地震的重灾区,县城及大部分乡镇处于Ⅶ度区内。

有文献记录以来,境内虽然无级以上地震发生,但由于处于特殊的“三岔口”位置,受龙门山、鲜水河、安宁河三大断裂带强震波及较大,2008年“”汶川级地震和2013年“”芦山级地震均对造成较大的破坏。

县内有花滩断裂、天全断裂、三合弧形断裂、西部保新厂-凰仪断裂,有发震构造,也受周边地震环境波及,近年来,境内小震活动呈增强趋势,2007年7月31日发生了-汉源间的级地震,2011年8月8日龙苍沟镇发生级地震,均有较强烈的震感。

近来,一直被国家和小划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危险区,震情形势十分严峻。

县防震减灾局始建于1971年11月,原名为“县地震预测预防领导小组”,历经数次撤并更名,于2008年5月21日,由“县地震办”正式更名为“县防震减灾局”,目前在编人员9人。

目前县防震减灾局在地震监测以及应急救援处置方面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具体表现在:地震监测能力较低。

现仅有2个强震观测台,测震台和前兆监测台点还是空白,地震监测力量严重不足,地震监测能力和预测水平亟待提高。

防灾减灾调研报告

防灾减灾调研报告

防灾减灾调研报告防灾减灾调研报告(一)一、引言防灾减灾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科技的不断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手段来应对灾害。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当前防灾减灾相关技术的应用情况,提出相应建议和措施,以提高社会的抗灾能力。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我们通过在线问卷平台发放问卷,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并选择了10个重灾区进行实地访谈,与相关专家、救援人员和民众进行深入交流。

三、调研结果1. 灾害预警系统调研发现,目前大部分地区已建立了相应的灾害预警系统。

其中,气象、地震和洪水等常见灾害预警系统较为完善,但在一些新兴领域如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预警方面还存在不足。

建议加强相关领域的科研力量,提升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紧急救援技术大部分地区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紧急救援体系,包括消防、医疗和民兵等力量。

然而,一些偏远地区的救援能力较弱,需要增加投入和培训。

另外,在救援装备方面,尚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关注和改进。

3. 社会宣传和教育调研显示,社会宣传和教育在防灾减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普通民众对于防灾减灾的意识和知识仍有提升空间。

建议加强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民众自我保护能力。

四、存在问题1. 地方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和灾害类型各不相同,导致防灾减灾工作存在一定的地方差异。

有些地方缺乏有效的预警系统和紧急救援力量,需要加大对薄弱地区的支持。

2. 应急预案部分地区的应急预案存在滞后、不完善的情况。

应急预案的制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确保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

3. 公众参与度社会宣传和教育虽取得一定成果,但公众参与度仍有待提高。

防灾减灾工作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提高公众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和参与度。

五、建议和措施1. 提升科技应用水平加大对新兴领域灾害预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防震减灾调研工作情况报告

防震减灾调研工作情况报告

防震减灾调研工作情况报告防震减灾调研工作情况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为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提高抗震能力,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地区防震减灾工作的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和对策,进一步加强地区抗震能力。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文献资料研究、实地考察和访谈的方法。

1. 文献资料研究:通过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研究地区的地质构造、历史地震情况、抗震设防标准等相关信息。

2. 实地考察:走访研究地区的抗震设施和抗震建筑,观察其设计、构造和使用情况,评估其抗震性能。

3. 访谈:与研究地区有关的政府部门、抗震工作单位、科研机构、学校等进行访谈,了解其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情况、面临的困难和需求。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地质构造和历史地震情况分析经过文献资料研究和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研究地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具有较大的地震灾害风险。

历史地震记录显示,该地区曾多次发生过破坏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抗震设施和抗震建筑情况分析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研究地区存在一定数量的抗震设施和抗震建筑,但整体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抗震设施的密度和覆盖率不高,无法满足全面抗震的需求;二是部分抗震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差等问题,抗震性能得不到有效保障;三是一些抗震建筑的使用管理存在问题,如缺乏定期维护和检测。

3. 防震减灾工作现状分析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一是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高度重视,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建立了抗震减灾机构;二是一些科研机构在抗震减灾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抗震减灾工作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三是学校在开展抗震教育和培训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提高了师生的抗震意识。

四、问题和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得出以下问题和建议:1. 抗震设施和抗震建筑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密度和覆盖率,并确保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 需要加强对抗震设施和抗震建筑的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检测和维修。

防震减灾工作发展调研报告

防震减灾工作发展调研报告

防震减灾工作发展调研报告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地震、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物质财产损失,也对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提高社会抗灾能力正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的重要任务。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防震减灾工作发展的趋势和情况,建立完善的防震减灾体系,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等方面,探讨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一、防震减灾工作发展趋势(一)重视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

各国政府通过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规等政策措施,不断完善防震减灾体系,明确政府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规范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行为,提高防震减灾工作的法制化水平。

(二)强调技术创新和应用。

地震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危险的一种,地震预警、抗震建筑、地震监测、紧急救援等技术手段逐渐成熟和完善,各国政府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应急救援的效果。

(三)重视国际合作和交流。

地震灾害无国界,各国政府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加强经验分享和技术合作,提升自身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二、防震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一)人们的防震减灾意识不够。

很多人对于地震的认识非常肤浅,对于地震的形成、预测和应对方法并不了解,防震减灾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二)防震减灾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防震减灾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环境下的要求都存在差异,科学完善的防震减灾体系尚需完善。

(三)公共设施和城市规划方面存在不足。

城市的规划设计和公共设施的建设需要考虑到防震减灾,而现实中存在以“经济效益”为首要目的的思想,这导致很多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城市规划存在不足。

三、防震减灾工作的政策措施(一)加强教育宣传。

政府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渠道对公众进行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二)完善预测预警机制。

政府可以加强地震监测和研究,建立健全的地震预测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应急措施,保障公民的生命安全。

防震减灾调研报告

防震减灾调研报告

防震减灾调研报告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其发生往往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防震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防震减灾措施的情况,以及针对地震灾害的预防和救灾工作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提高我国地震防灾减灾能力。

一、地震的危害性
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表面的振动,其破坏性极大,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中断、通信中断等灾害。

地震的发生通常是突发的,不易预测,因此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地震防灾减灾工作现状
我国地震频发,地震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地震预警系统覆盖范围有限,预警速度有待提高;其次,一些地震防灾减灾设施建设不到位,地震发生时救援难度大;再者,地震救灾工作中存在协调不畅、资源调度不及时等问题。

三、防震减灾工作的改进建议
为了提高我国的地震防灾减灾能力,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力度,提高覆盖范围和预警速度;其次,加强地震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广大群众的地震防范意识;再者,加
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速度;此外,加强地震监测和研究工作,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结语
地震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但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我国地震防灾减灾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有信心通过不懈的努力,提高地震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地震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防震减灾工作科学发展调研报告

防震减灾工作科学发展调研报告

防震减灾工作科学发展调研报告防震减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不仅涵盖了灾害的预测、预防和应对,也涉及到灾后重建等方面。

为了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防震减灾工作必须科学发展,不断推进。

我对防震减灾工作科学发展的调研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当前的防震减灾工作现状根据我的调研,目前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呈现出以下两种特点:一是工作投入不足,二是整体效果不佳。

首先,对于防震减灾的投入成本相对较少。

在一些地方,虽然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比如修建抗震房、开展防震救援演练等,但是由于预防性工作看不见摸不着,不易抓住民众的眼球,因此投入相对有限。

其次,防震减灾的效果和成就难以被直接观测到,尤其是在灾后重建方面,大多数重建项目的时限都较长,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看出结果。

二、推进防震减灾的科学发展要进一步推进防震减灾的科学发展,应该注重以下方面:1. 深入挖掘民间防灾减灾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科普等方式,加强对公民防灾减灾意识的普及和提高。

在防震减灾的常识、技能等方面进行宣传和教育,让所有人都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应急知识和技能,避免在灾难发生时出现过于混乱的场面。

2.加大震灾预测、预防能力的研究力度。

通过科技手段,如遥感、监测网络、智能传感器等,采集地震等灾害发生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分析其规律和特征,进行数学建模,以便达到提前预告灾害的目的,预防灾难的发生。

3. 推进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能力的提高。

建立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和规范应急管理操作规程,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保证应急响应更快、更准确,使受灾群众得到更及时、全面的帮助和支援。

三、加强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与实施要开展防震减灾的工作,必须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应该以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

具体包括:1.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将抗震、减灾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加强透水透气屋顶的设计和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耐震能力以及抗震、减灾设施的完善程度,以减少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抗震救灾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抗震救灾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抗震救灾工作调研报告范文抗震救灾工作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抗震救灾工作,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为了解抗震救灾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我对某地区进行了调研,本报告旨在分析调研结果,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调研对象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调研对象包括地方政府官员、救灾工作人员、受灾群众等。

三、调研结果1. 抗震意识不足:许多受访者对于地震的危险性和应对方式知之甚少,缺乏抗震自救的意识和能力。

2. 紧急救援准备不足:在受访对象中,很多人表示不清楚当地的应急救援机构和救援物资的储备情况,抗震设施和器材配备不足。

3. 受灾群众得到救助困难:受访者普遍反映,在地震灾害中,一些受灾群众得不到及时的救助,救援力量不够到位,救灾物资分配不均衡。

4. 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薄弱:调研发现,一部分受访者的住房抗震能力较弱,建筑结构不达标,没有经过科学设计和施工。

四、问题分析1. 教育宣传不到位:抗震意识和应对能力的缺乏,部分是因为对于地震的认知程度不高,当地政府对于地震教育宣传的力度不够。

2. 抗震设施和物资储备不足:紧急救援机构和物资储备的不足,导致了地震发生后救援力量无法迅速到达,救援物资分配不均衡。

3. 救灾力量不够到位:地震发生后,救灾力量无法及时到达灾区,导致了一些受灾群众得不到及时的救助。

4. 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薄弱:一些住房的抗震能力较差,建筑结构不达标,这是造成地震灾害损失加大的重要原因。

五、建议1. 加强地震教育宣传:政府应加大对地震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知程度,并培养公民的抗震自救能力。

2. 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大投入,提高救援机构的建设和救援物资的储备,确保能够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救援工作。

3. 加强救灾力量建设:政府应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救灾队伍,做好人员培训和装备配备,确保地震发生后能够及时到达灾区并展开救援工作。

4. 提高建筑抗震能力: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监督,推动建筑行业规范化发展,确保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达标。

防灾减灾实践调研报告

防灾减灾实践调研报告

防灾减灾实践调研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防灾减灾实践的情况,以便进一步了解其效果和改进方向。

我们对不同领域的防灾减灾实践进行了调研,包括自然灾害防治、灾后重建以及社区防灾减灾等。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结果和分析。

2. 自然灾害防治调研结果2.1 地震防灾措施调研结果根据我们的调查,地震防灾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地震监测系统、提供地震预警、加强建筑物结构抗震能力等。

不同地区在地震防灾措施方面存在差异,一些地区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缺乏预警系统和不合理的建筑设计等问题。

2.2 水灾应对措施调研结果我们的调查发现,水灾应对措施主要包括防洪工程建设、完善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堤防巡查等。

一些地区已经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如修建水闸、加强堤防的抗洪能力,但在应对大规模水灾方面还存在一定挑战。

3. 灾后重建调研结果3.1 灾后重建规划调研结果灾后重建规划是确保受灾地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的关键。

我们的调查发现,一些地区已经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灾后重建规划体系,包括修复基础设施、重建房屋、提供就业机会等。

然而,一些地区在灾后重建规划方面还存在不足,例如缺乏长远规划、缺乏民众参与等问题。

3.2 灾后心理疏导调研结果我们的调查发现,灾后心理疏导是灾后重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一些地区已经开展了心理疏导工作,包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康复活动等。

然而,在一些地区,灾后心理疏导工作仍然不够完善,导致部分受灾群众长期困扰于心理问题。

4. 社区防灾减灾调研结果4.1 社区减灾计划调研结果社区减灾计划是社区居民主动应对灾害的重要手段。

我们的调查发现,一些社区已经建立了减灾计划,包括制定应急预案、提供灾害知识培训等。

然而,一些社区在减灾计划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如缺乏有效的警报系统和减灾资源分配不均等。

4.2 社区参与调研结果社区居民参与防灾减灾工作是提高社区整体抗灾能力的重要因素。

我们的调查发现,一些社区已经鼓励居民参与防灾减灾工作,如开展义务灭火队伍、组织演练等。

农村防震减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农村防震减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农村防震减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标题:农村防震减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震灾是农村面临的重大灾害之一,为了保障农村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农村防震减灾工作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调研农村防震减灾工作的情况,评估目前的工作成效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方法1. 面对面访谈:我们访谈了多个农村地区的村民、农业专家、农村防震减灾工作人员等,了解他们对当前防震减灾工作的认知和评价。

2. 现场观察:我们前往震灾频发区域,实地观察现有的防震减灾设施、建筑物等,并记录其状况和可改进之处。

3. 数据收集:收集相关的统计数据、政府文件及政策以及专业报告,对农村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1. 防震减灾意识:大部分农村居民对震灾的防范意识有所提高,但仍存在部分居民对防震减灾工作缺乏认知。

2. 防震减灾设施建设: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的防震减灾设施,如地震监测仪器和应急避难场所,但总体建设情况仍欠缺,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3. 民众救灾知识普及:农村居民对地震应急处理、自救互救知识了解较少,需要加强教育宣传。

4. 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在农村防震减灾工作中的扶持力度有所增加,但仍需更多的财政投入,加强政策执行力度。

四、结论与建议1. 提高防震减灾意识:加强农村居民防震减灾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培训活动。

2. 加强防震减灾设施建设:增加地震监测仪器的安装数量,修建更多合适的避难场所,提高农村地区的抗震能力。

3. 推进民众救灾知识普及:加强农村居民对地震应急处理、自救互救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灾后应急能力。

4. 增加政府投入:政府应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农村防震减灾工作的资金保障,加强政策执行监督,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五、参考文献1. XX村防震减灾状况调研报告2. XX省农村防震减灾规划文件3. XX市地震局发布的防震减灾宣传材料以上是农村防震减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的基本框架,可根据具体调研情况进行调整。

防震减灾调研报告

防震减灾调研报告

防震减灾调研报告一、引言防震减灾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的措施,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无法预测和避免,但通过科学合理的防震减灾措施,可以减少地震带来的破坏和损失。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国防震减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改进防震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政府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居民进行,通过收集调查数据来了解他们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认知和满意度。

实地考察主要选择了地震频发地区,观察当地的防震减灾设施和措施的建设情况。

三、调研结果1. 防震减灾认知度不高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防震减灾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对地震的危害和应对措施缺乏了解。

这表明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强对公众的防震减灾知识普及。

2. 防震减灾设施建设不完善实地考察发现,部分地区的防震减灾设施建设不完善,如避难所、疏散通道等缺乏或存在安全隐患。

这对于地震发生时的人员疏散和避难带来了困难,需要政府加大对防震减灾设施的建设力度。

3. 防震减灾救援能力有待提升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地震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措施不够了解,并对政府的应急救援能力表示不够满意。

这表明应急救援能力的提升是当前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任务,需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四、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我国防震减灾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1.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不到位,公众对防震减灾的认知度不高;2. 防震减灾设施建设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3. 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升,缺乏专业人员和设备支持。

五、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2. 加大防震减灾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地震避难所、疏散通道等设施,确保人员安全;3. 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培训,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防震减灾工作研究报告

防震减灾工作研究报告

防震减灾工作研究报告
防震减灾工作是保障国家和人民安全的重要一环,对于灾害的预防和减轻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防震减灾工作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防震减灾工作需要加强地震科学研究。

通过深入地震机理和地震活动规律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震的发生和演化过程,为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也需要加强对地震灾害直接影响因素的研究,如地质条件、人口密度等,以便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其次,应建立完善的地震预警系统。

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预警信号,帮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躲避震源附近的危险区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地震预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到更广泛的地区,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地震灾害脆弱区域的防护措施。

一些地区由于地质条件等原因容易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监测和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比如,可以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加固工作,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对于震源附近的高风险区域,可以进行适当的人口转移和安置工作,减少人员伤亡风险。

最后,也需要加强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知识水平决定了他们在地震发生时的应对能力和行动。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加强公众对地震的认知和了解,
提高他们的防震减灾意识。

综上所述,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建立地震预警系统、加强对脆弱区域的防护措施和加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的提高,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减轻灾害损失。

农村防震减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防震减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防震减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农村防震减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月**日至16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全市农村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专题调研,这次调研采取实地调研、听取汇报和查看汇报材料等方式进行。

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县**乡**村**屯、**县**镇**村**屯等村屯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广泛倾听村干、村民的意见;在**、**、**、**县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农村防震减灾工作情况的专题汇报,并与市直、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查阅了**区、田阳县等**个县(区)的相关材料,详细了解我市农村防震减灾工作情况。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市境内分布有那坡断裂带、**—**断裂带、**—**断裂带等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活动断裂带,是建国以来广西地震发生频率高、震级最大的地区,也是自治区确定的区内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高烈度区之一。

20**年以来发生**2.5级、**—**3.2级、****2.4级、**—**—**4.5级、****2.3级等5次地震。

由于我市地质情况复杂,发生地震具有:小震级高烈度特点,在岩溶地区地表震动有放大作用,小地震易引发大灾害;4级以上地震就可能造成大范围的山石滚落,砸毁房屋,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两个显著的特点。

加上我市大部分农村地区民房,部分学校、卫生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等级低,极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仅今年2月**—**—**4.5级地震,就造成经济损失**000多万元,全市农村防震减灾工作比较严峻。

面对严峻形势,几年来,各级政府积极按照上级防震减灾工作部署要求,不断完善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应急救援等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农村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主要成效(一)各级政府重视农村防震减灾工作一是市、县(区)两级人民政府分别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各种防震减灾规范性文件,印发了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明确了防震减灾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的建设、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并将各项工作考核目标以年度目标责任书的形式进行了分解,将防震减灾法定职责分解到各部门及相关单位,有效推进了全市防震减灾工作规范化建设。

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科学发展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科学发展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科学发展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新的理论概括,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新时期全党同志乃至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行动指南,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指导实践,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防震减灾科学发展的坚定意志,谋化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县地震局在此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实际通过深入学习实践,广泛的征求意见和建议,对我县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我局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活动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发展概况**县处于南盘江断裂带西侧,弥勒—师宗断裂带、石屏—富源断裂带和开远—罗平断裂带横穿境内,活动断裂纵横交错,应力容易积累。

历史上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和多次有感地震,全县均都处于7度以上地震烈度设防区。

在历届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地震机构成立于1970年,1984年撤销,1990年恢复为“**县地震办公室”,1993年与科委、科协合署办公,1997年更名为“**县地震局”,2001年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定为“县政府办公室下属事业单位”。

现有在编人员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人,工人3人,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拥有水氡、水位观测数传仪、地温仪、遥测地震仪(已报停)、电磁波等监测仪器,主要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微观观测、宏观观测)、震情跟踪,2009年,根据防震减灾工作发展需要,新开展了震害防御、紧急救援工作,初步建立了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紧急救援三大防震减灾工作体系,为促进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开好了头,起好了步。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职能部门的要求和期望愈来愈高,特别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地震波及面之广,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之大,震撼中国、震惊世界,令我们深思,经我们挑战。

防震减灾工作发展调研报告

防震减灾工作发展调研报告

防震减灾工作发展调研报告防震减灾工作发展调研报告一、背景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其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等造成的影响均不容忽视。

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地震预防、抗震和减灾工作,成为了近年来地震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进行调研分析,以推进我国地震预防、抗震和减灾工作的不断提高。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主要旨在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历史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地梳理、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推进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三、调研方法与内容本次调研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查阅国内外的防震减灾工作的文献资料,了解其历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通过实地调查、搜集有关省、市、县防震减灾中心的情况,了解其防震减灾机构的组织设置、职责任务、人员编制和防震减灾预案的设计编制等情况;通过专家座谈、访谈方式,了解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协调、科学监测、人员培训和社会宣传等方面的情况,并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发展防震减灾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如下:3.1 防震减灾工作的历史发展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我国地震学工作者就开始开展地震监测与预报工作。

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建立起国家地震监测网和地震预报系统,提高了我国地震监测和预报的能力。

198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抗震设防工程,采用抗震加固和抗震设计等技术手段,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体系的逐步成熟和完善。

3.2 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目前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2.1 网络监测体系的建立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地震监测网,大大提高了对地震预测的准确性。

3.2.2 抗震设防体系的实施我国正逐步实施全国性抗震设防规划,加强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预防因地震造成的建筑物损害。

研究防震工作总结报告

研究防震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震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防震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

本报告对2023年度防震减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工作回顾1. 加强地震监测预警2023年,各级地震监测机构共完成地震监测点112个,实现了对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测。

通过加强地震监测预警,成功预警了4次地震,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深化地震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估开展了地震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估工作,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重点城市、重点工程等进行了全面调查和评估,为地震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3. 强化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了地震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了地震应急响应能力。

2023年,共开展地震应急演练30余次,提升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

4. 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社区宣传等形式,使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到95%以上。

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防震减灾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我国防震减灾水平。

三、存在问题1. 地震监测预警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地区的地震监测设备老化,监测数据准确性有待提高。

2. 地震灾害风险防控体系不够完善。

部分地区地震灾害风险防控工作存在薄弱环节,防控能力有待提升。

3. 部分群众防震减灾意识淡薄。

在一些偏远地区,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程度不高,自救互救能力不足。

四、改进措施1. 加大地震监测设施投入,提高地震监测预警能力。

2. 完善地震灾害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地震灾害风险防控工作。

3. 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我国防震减灾水平。

五、结语2023年,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防震减灾工作总结范文(通用4篇)

防震减灾工作总结范文(通用4篇)

防震减灾工作总结范文(通用4篇)防震减灾工作总结范文(篇1)一、引言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破坏力之大、影响范围之广,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地震灾害,防震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措施、应急响应、灾后恢复等方面对防震减灾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预防措施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测地震监测是预防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地震活动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地震活动的异常情况,为地震预测提供依据。

在监测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地震监测仪器和技术手段,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要加强地震预测的研究工作,提高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强化抗震设防抗震设防是预防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进行抗震设防,可以提高其抵抗地震的能力,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在抗震设防过程中,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标准,确保设防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同时,应加强对抗震设防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加强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提高公众对地震灾害认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各种媒体和宣传渠道,向公众普及地震知识、应急处置技能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在宣传教育过程中,应注重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和手段,提高宣传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三、应急响应建立应急指挥体系建立完善的应急指挥体系是应对地震灾害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健全的应急指挥机构和指挥机制,可以实现快速、高效、有序的应急响应。

在应急指挥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协调和配合,确保指挥体系的顺畅运行。

制定应急预案制定科学、合理、实用的应急预案是应对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救援力量、救援程序、救援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在制定应急预案的过程中,应注重加强风险评估和需求分析,确保预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救援队伍是应对地震灾害的重要力量之一,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可以提高救援的效率和成功率。

农村防震减灾调研报告

农村防震减灾调研报告

农村防震减灾调研报告调研背景和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农村地区的防震减灾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农村地区的防震减灾能力,保护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农村地区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行为,以及相关设施的建设情况;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应急避难设施的配备情况。

调研结果1. 农村地区防震减灾意识和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大部分居民对于地震的认知和应对措施了解不足,缺乏紧急避险的准备。

2. 部分农村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

由于缺乏专业的设计和施工,一些房屋对地震的抵御能力较弱,容易发生倒塌和破坏。

3. 应急避难设施建设不完善。

农村地区缺乏适当的应急避难场所,存在着人员聚集的问题,增加了灾害发生时的风险。

4. 地震监测与预警体系薄弱。

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地震监测设备和预警系统,无法及时提供灾害信息,增加了灾害损失的可能性。

5. 防震减灾教育和宣传工作不到位。

农村地区缺乏针对农民群众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缺乏相应的培训和演练活动。

改进建议1. 加强农村地区防震减灾意识教育。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高农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知识水平。

2. 改善农村建筑物抗震能力。

加强建筑设计和施工的管理,引入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和监管,提高农村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 加强应急避难设施的建设。

规划和建设适合农村地区的应急避难场所,提高灾害发生时人员的安全度过能力。

4. 完善地震监测与预警体系。

增加农村地区的地震监测设备和预警系统,提高地震信息的及时传递和灾害预警的能力。

5. 加强防震减灾教育和宣传工作。

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应对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结论农村地区的防震减灾工作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强相关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行动能力。

同时,建设更加抗震的农村建筑物和完善的应急避难设施,加强地震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防震减灾能力,保护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防灾减灾调研报告总结

防灾减灾调研报告总结

防灾减灾调研报告总结防灾减灾是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减轻灾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调研,我深入了解到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了解到我国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成立了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加强了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了灾害信息发布和预警系统,提升了公众的灾害意识和应对能力。

此外,我国还加强了灾后重建工作,通过建设抗灾救灾设施、提供灾后资助和保障等方式,帮助灾区人民恢复正常生活。

然而,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是灾害风险评估不足,导致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出现了一些盲点和疏漏。

其次是与灾后重建工作相关的信息共享和协调不够,导致一些重建工作出现了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的情况。

第三是公众的灾害意识和应对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灾害教育和宣传工作,提升人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提高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其次,加强政府和灾区人民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第三,加大对公众的灾害教育和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的灾害意识和应对能力。

最后,加强防灾减灾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确保防灾减灾工作的落实和执行。

总之,防灾减灾工作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通过调研,我深入了解到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对我国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有效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2020年防震减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200字

2020年防震减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200字

2020年防震减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200字自2019年5月中旬以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在常委会xx副主任的带领下,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市地震局的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市地震监测台(站)、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储备仓库、武警支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沧口公园地震避难场所等,召开了市地震局、市应急办、市人防办、市民政局等六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并对全市十区(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开展了书面调研。

6月8日,王文华主任带领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对该项工作进行了视察,听取了市政府的工作汇报。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各级政府以全面提升综合防震减灾能力为目标,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全市的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全面推进,防震减灾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一是政府重视,防震减灾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全市成立防震救灾指挥部,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严格落实24小时震情值班、震情会商制度,形成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把防震减灾规划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做好全市地震台网规划,完善各区(市)地震监测系统;健全地震监测数据共享体制,推进xx市行政区域观测数据共享工作。

二是加强基础建设,地震预报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改造,完成通信线路升级为光纤传输;设立测震、强震、微观前兆台网16处,动物、水井等宏观观测点125处,全市地震监测、震情速报和地震预测能力持续提高。

三是突出抗震设防,震害防御能力得到加强。

积极推进地震小区划工作,对环胶州湾区域进行研究,提出抗震减灾设施要求,把好重大工程、易产生次生灾害建设工程安全关口,加强对胶东机场、地铁1号线等工程项目的地震安全评审,全市创建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11个、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25个。

四是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地震应急处置能力逐步提高。

全市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演练机制,加强地震应急物资储备,配置高标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车辆,成立了百人专业救援队伍;投资1500万元建成全省第一处国标一类沧口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防震减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200字
自2019年5月中旬以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在常委会xx副主任的带领下,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市地震局的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市地震监测台(站)、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储备仓库、武警支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沧口公园地震避难场所等,召开了市地震局、市应急办、市人防办、市民政局等六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并对全市十区(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开展了书面调研。

6月8日,王文华主任带领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对该项工作进行了视察,听取了市政府的工作汇报。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级政府以全面提升综合防震减灾能力为目标,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全市的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全面推进,防震减灾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一是政府重视,防震减灾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全市成立防震救灾指挥部,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严格落实24小时震情值班、震情会商制度,形成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把防震减灾规划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做好全市地震台网规划,完善各区(市)地震监测系统;健全地震监测数据共享体制,推进xx市行政区域观测数据共享工作。

二是加强基础建设,地震预报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改造,完成通信线路升级为光纤传输;设立测震、强震、微观前兆台网16处,动物、水井等宏观观测点125处,
全市地震监测、震情速报和地震预测能力持续提高。

三是突出抗震设防,震害防御能力得到加强。

积极推进地震小区划工作,对环胶州湾区域进行研究,提出抗震减灾设施要求,把好重大工程、易产生次生灾害建设工程安全关口,加强对胶东机场、地铁1号线等工程项目的地震安全评审,全市创建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11个、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25个。

四是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地震应急处置能力逐步提高。

全市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演练机制,加强地震应急物资储备,配置高标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车辆,成立了百人专业救援队伍;投资1500万元建成全省第一处国标一类沧口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推进市级应急指挥大厅建设,实现与各区(市)应急指挥中心互联互通。

加强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建设,定期培训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志愿者队伍,以实战演练促进地震应急能力提高,我市专业应急救援队建设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

五是加强宣传教育,社会防震减灾意识不断增强。

围绕“科学减灾、依法应对”主题制定防震减灾宣传方案,组织中小学师生、社区群众、机关干部、企业员工参加地震应急救援、疏散演练活动,作客《网络问政》、《行风在线》、《民生在线》开展宣传,增强了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二、存在问题
我市地质构造复杂,面临的地震形势比较严峻,防震减灾的能力与水平仍然不适应经济社会安全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
(一)地震应急工作亟待完善。

尽管全市制定了地震应急预案,但应急指挥技术系
统仍不够健全;基础数据库信息量不能满足应对较大地震发生时的预测要求。

部门职责不够明晰,整体协调、联动响应机制尚不完善,政府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尚未形成。

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化工产品生产经营单位,重点区域的应急准备水平不高,各类应急资源共享和联动机制有待提高。

(二)地震灾害综合防御工作需要加强。

我市城区人口密集,建成区居住小区建设密度普遍较大,公共活动场所面积较小,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滞后,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人均1.5平米的建设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且现有的大多数避难场所存在基础设施配建不全、设备老化、指示标识不清等突出问题。

应急物资储备布局不甚合理、储备量不足,物资调用、补偿和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部分区市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总体抗震能力没有明确评估,农村民居抗震性能参差不齐,城市避震疏散体系不完善。

(三)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增强。

各级政府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不够,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协同作战的合力还需磨合。

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的重要性有初步认识,但普遍缺乏防灾知识及自救、互救技能,政府提供的专业性指导培训需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建议意见
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的重要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应着力加强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科学规划,积极推进基础工程建设。

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提高对防震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贯彻《xx市“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积极推进xx市地震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一是要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尽快把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全市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体系中,使这项工作始终摆上日程、抓在手上,不断取得成效。

二是要适时开展全市中小学校、医院、大中型水库、大型桥梁、重大次生灾害源等重点建筑物和重要基础设施抗震性能普查,开展农村危房抗震技术鉴定,科学评估各类建筑物和生命线系统的抗震能力,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

三是根据全市人口分布情况,整合公园、绿地、空旷场地和大型体育场馆等基础条件,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和避震疏散通道,建立完善城市避震疏散体系。

要积极推广沧口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经验,分期分类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解决好规模偏小、数量不足的现实困难。

四是全面分析全市地形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整合各个部门的有效资源,尽快建立和完善详尽完备的地震应急数据库,对数据适时进行更新优化,保障数据完整、真实、有效。

高标准完成中国地震局xx防灾市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山洞洞体综合观测试验场、地震烈度速报及预警系统建设。

(二)明确职责,加强协同,进一步提高应急指挥合力。

一是要按照《防震减灾法》要求,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加强沟通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政府统一领
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的“三网一员”队伍素质。

研究制定支持群测群防工作的政策措施,建立稳定的经费渠道,引导公民积极参与群测群防活动,提高全社会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主动性。

三是建立与城市规模相适应的地震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加强与卫生、消防、危险品、海事、人民防空等专业抢险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建设,继续推进地震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提高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和救援志愿者队伍的救援能力,形成社会基础广泛、协调统一的地震灾害救助力量。

(三)突出重点,提高实效,全面推进地震应急能力建设。

一是要继续抓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推进信息化和高科技应用,加强地震应急指挥场所以及地震灾害预测与应急指挥信息技术系统建设,强化预测软件功能,提高地震应急指挥运行效率和工作实效。

二是建立全市统一的地震应急物资调用平台和相应的管理与调用制度,合理布局应急救援储备仓库,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地震应急物资统一调用机制和物资储备体系。

三是规范地震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工作程序,组织相关部门对重大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进行集中专项检查,确保抗震设防要求的全面落实,继续加大地震行政执法力度,确保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

(四)加强宣传,注重实效,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震能力。

一是不断创新防震减灾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健全完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充分利用“5.12国家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科普宣传周”
等有利时段,通过信息产业部门、新闻媒体、大众广告等单位进行全面有效的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宣传工作。

二是积极探索全民参与防震减灾实战演练的新模式,增加防震演练的群众参与度,提高人民群众面对震害发生时的自救、互救技能,提升应急避震能力。

三是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示范创建活动,推进国家、省、市、区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和地震安全示范企业的建设,切实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提升防震减灾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