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诊疗规范(版)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胃癌的筛查与早期诊断胃癌的早期症状常常被认为是普通的消化不良,所以筛查和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高风险人群应该定期进行胃镜检查,识别异形胃炎、酒精和烟草使用史、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家族史等因素,并通过活检确定胃癌的早期病变。
二、胃癌分期和分类根据国际TNM分类系统,胃癌的分期依据肿瘤的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
早期胃癌为T1期,分期较低,而晚期胃癌往往达到T3、T4期,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分期较高。
对于分期较低的早期胃癌,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而对于分期较高的晚期胃癌,常常采用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案。
三、胃癌的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指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早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在手术中清除肿瘤并保留足够健康组织。
手术后的患者可以考虑辅助放疗和化疗,以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晚期胃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新辅助化疗、手术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放疗或化疗)以及中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
四、胃癌的术后管理和随访胃癌手术后的术后管理和随访非常重要,这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和转移病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术后管理包括早期并发症的处理,如吻合口瘘、腹腔感染等,以及康复治疗、饮食指导和心理支持等。
患者在术后应该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查和临床检查,以及探查是否存在复发和转移病灶,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胃癌的术后并发症与处理胃癌手术可能伴随着许多并发症,如吻合口瘘、腹腔感染、胃排空障碍、营养不良等。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以避免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在术后的恢复期间,严密的术后并发症监测和专业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六、胃癌的支持治疗与围手术期管理胃癌治疗不仅包括手术和综合治疗,还需要支持治疗和围手术期管理的综合应用。
腹水引流、外周静脉营养支持、贫血纠正等支持治疗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和康复。
胃癌单病种诊疗规范
胃癌单病种诊疗规范一、前言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民众健康。
为了提高胃癌的诊疗水平,规范临床实践,依据我国相关医疗政策和指南,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胃癌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参考依据,确保患者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
二、诊断1. 临床表现胃癌患者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呕吐、黑便等。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警惕胃癌的可能。
2. 辅助检查(1) 内镜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首选方法,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的形态、范围和局部侵犯深度。
(2) 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超声、CT、MRI等,有助于了解胃癌的局部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等)等,有助于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和肿瘤负荷。
3. 病理诊断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
通过胃镜下取材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期,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三、治疗1.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胃癌治疗的首选方法。
手术方式包括胃部分切除、胃全部切除等,具体术式应根据肿瘤的位置、侵犯范围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确定。
2. 化疗化疗是胃癌治疗的辅助手段,主要用于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胃癌姑息治疗。
化疗药物包括顺铂、氟尿嘧啶、紫杉醇等,可根据患者情况和肿瘤类型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
3.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胃癌治疗的新的治疗手段。
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肿瘤相关的某些分子进行干预,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等。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如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等。
4. 综合治疗对于晚期胃癌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策略,结合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以提高治疗效果。
四、管理1. 病情监测对胃癌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和病情监测,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调整治疗方案。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要点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要点一、概述胃癌是指原发于胃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
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死亡率排第三位。
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
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
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早期胃癌比例逐年增高。
胃癌治疗的总体策略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
二、诊断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早期胃癌患者常无特异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类似胃炎、溃疡病的症状,主要有:①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以饭后为重;②食欲减退、嗳气、返酸、恶心、呕吐、黑便等。
进展期胃癌除上述症状外,常出现:①体重减轻、贫血、乏力。
②胃部疼痛,如疼痛持续加重且向腰背放射,则提示可能存在胰腺和腹腔神经丛受侵。
胃癌一旦穿孔,可出现剧烈腹痛的胃穿孔症状。
③恶心、呕吐,常为肿瘤引起梗阻或胃功能紊乱所致。
贲门部癌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及反流症状,胃窦部癌引起幽门梗阻时可呕吐宿食。
④出血和黑便,肿瘤侵犯血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小量出血时仅有大便潜血阳性,当出血量较大时可表现为呕血及黑便。
⑤其他症状如腹泻(患者因胃酸缺乏、胃排空加快)、转移灶的症状等。
晚期患者可出现严重消瘦、贫血、水肿、发热、黄疸和恶病质。
(二)体征一般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常无明显的体征,进展期乃至晚期胃癌患者可出现下列体征:①上腹部深压痛,有时伴有轻度肌抵抗感,常是体检可获得的唯一体征。
②上腹部肿块,位于幽门窦或胃体的进展期胃癌,有时可扪及上腹部肿块;女性患者于下腹部扪及可推动的肿块,应考虑Krukenberg瘤的可能。
③胃肠梗阻的表现:幽门梗阻时可有胃型及震水音,小肠或系膜转移使肠腔狭窄可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④腹水征,有腹膜转移时可出现血性腹水;⑤锁骨上淋巴结肿大;⑥直肠前窝肿物;⑦脐部肿块等。
胃癌诊疗规范
胃癌诊疗规范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的统计数字表明,胃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占第一或第二位,但从世界范围来看,胃癌的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如芬兰的胃癌死亡率自1950年至1979年下降了73.4%,美国下降了66.7%,日本下降了20%。
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地区差异。
发病的因素与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遗传易感性等相关。
【临床表现】1.早期胃癌往往无特异性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或不适、饱胀感、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消瘦等,这些症状常常与胃炎、胃溃疡等慢性胃部的疾病的症状无明显的差异,往往不易引起患者及医生的注意而误诊,病情进展则会使得上述症状加重,且易引起呕血、黑便及转移病灶的症状。
2.早期胃癌往往无明显的体征,上腹部的深压痛有时是唯一的值得注意的体征。
而在晚期则出现上腹部肿物、脐部肿物、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肝肿大及腹水等体征。
幽门部肿物引起梗阻,可有相映的体征。
【诊断要点】1.X线检查:X线检查仍然是诊断胃癌的重要方法之一,上消化道钡餐只能发现一些胃原发灶较大的病人,或病灶不大而浸润至十二指肠、食管部位的患者。
而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其价值很小。
胃双重对比造影法诊断率高。
2.胃镜检查:是确诊胃癌最重要的手段,可以进行病理或细胞学检查而最终确诊。
3.B超检查:可以判定胃癌的转移状况,包括肝、胰腺、胆道、腹腔淋巴结有否转移。
4.CT或MRI检查:CT或MRI仍然是发现肝、肺、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手段,尤其是当B超检查发现有占位性病变时,更需要进一步进行CT或MRI检查。
5.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粪便潜血试验,胃液分析,肝肾功能检查,CEA,CAl9-9,AFP 等。
对于胃癌患者,约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有贫血。
6.其他检查:如果出现远处转移,如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可以进行淋巴结活检或穿刺细胞学检查,最新的检查手段如PET,对于胃癌的诊断及分期均有帮助,结合免疫组化、单克隆技术及流式细胞仪,对于胃癌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均有帮助。
《2023版CSCO胃癌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加强胃癌诊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诊疗水平。来自临床试验和转化研究不足03
鼓励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和转化研究,为胃癌诊疗提供
更多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方案。
未来胃癌诊疗发展趋势和挑战
精准医疗和个体化治疗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发展,未来胃癌诊疗将更加注重精准医疗和个体化 治疗,根据患者的基因型、表型等特征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肠梗阻
手术后肠粘连、炎症等可导致肠梗阻,表现 为腹痛、呕吐、腹胀等症状。
肺部感染
长期卧床、排痰不畅等易导致肺部感染,影 响术后恢复。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应对措施
化疗药物不良反应
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 肾功能损害等,需密切监测血常 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
化疗方案。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
如皮疹、腹泻、高血压等,多数 症状较轻,对症处理即可缓解。
《2023版CSCO胃癌 诊疗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3-11
• 指南更新背景与意义 • 诊断与分期 • 治疗方案选择与调整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随访监测与康复指导 • 总结与展望
目录
Part
01
指南更新背景与意义
胃癌诊疗现状及挑战
胃癌发病率与死亡率
全球范围内,胃癌仍然是发病率和死 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适应证
早期、中期和部分局部晚期胃癌患者 ,以及部分复发或转移性胃癌患者, 在符合手术指征且无手术禁忌证的情 况下,均可考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策略及进展
药物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病情和病理类型,选择合适的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药物。
进展
近年来,新型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不断取得突破,为胃癌患者提 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胃癌通知书
胃癌化疗临床路径一、胃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癌(icd-10:c16, d00.2)行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及姑息性化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上腹不适、隐痛、贫血等。
2.大便隐血试验多呈持续阳性。
3.胃镜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取活组织检查作出病理学诊断。
4.影像学检查提示并了解有无淋巴结及脏器转移;钡餐检查了解肿瘤大小、形态和病变范围。
5.通过手术情况判断是早期结肠癌还是进展期结肠癌,并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1年)4.化疗医嘱(以下方案选一)1)edf方案-----21天重复*8周期表阿霉素 50mg/m iv 第1天 ddp60mg/m2 iv 第1天 5-fu 200mg/m civ 24h≤24w 2)pelf方案ddp 40mg/m iv 1/weekly*8epi 35mg/m iv 1/weekly*8cf 250mg/miv 1/weekly*85-fu 500mg/m iv 1/weekly*8 次日加用g-csf,皮下5ug/kg/共5天3)pec方案-----28天重复紫杉醇 30-50mg/m 3h d1.8.15 5-fu 750mg/m 24h d1-5 顺铂 20mg/miv d1-54)紫杉类单药方案----3周泰素 135-175mg/m ivgtt d1 或泰索帝60-75/m ivgtt d15) folfox4 2周奥沙利铂 75mg/m ivgtt 2h d1 cf200mg/m ivgtt 2h d1,2 5-fu400mg/m iv 然后600mg/m ivgtt 22h d1,2 6)folfox6 2周奥沙利铂 85mg/m ivgtt 2h d1 22222222 2222 2222 cf400mg/m ivgtt 2h d1,25-fu400mg/m iv 然后2.4g/m ivgtt 46-48h 7)capox 3周奥沙利铂 130mg/m ivgtt 2h d1 卡培他滨 1000mg/m或s-1 30mg/m分两次po d1-14 8)folfiri 2周伊立替康180mg/m ivgtt 2h d1,cf 400mg/m ivgtt 2h d1,2,5-fu 400mg/m iv 然后600mg/m ivgtt 22h d1,2 9)s-1 3周s-1 20-30 mg/m分两次po d1-14 10)卡培他滨卡培他滨 1000mg/m分两次po d1-14 (四)标准住院日为5-9天。
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
))))))))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1 范围本规范制定了胃癌(包括食管胃交界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是指病变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在肉眼下大体类型分为隆起型(I型)、浅表型(II型)、凹陷型(III型)和混合型。
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1.1.1.1.1.24 诊治流程图拟诊胃癌病胃癌门继续随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及内镜等检组织或病理学检排除诊确定诊可切不可切可切除性评高级别上皮内瘤部分早期胃粘膜内中晚期胃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内镜下微创治疗随访5 诊断依据5.1 病因胃癌的病因迄今尚未阐明,但多种因素会影响胃癌的发生。
目前所知主要与下列因素相关:①幽门螺杆菌感染;②亚硝基化合物;③高亚硝酸盐的摄入;④二羰基化合物;⑤真菌;⑥遗传性。
5.2 高危人群5.2.1 性别:男性患胃癌的几率为女性的1.5倍。
)))))).1.1.1.1.1.25.3.2 年龄: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5.3.3 饮食:加盐腌制蔬菜或烟熏肉和鱼。
5.3.4 吸烟:吸烟男性死于胃癌的人数是不吸烟男性的2倍。
5.3.5 治疗:接受过胃部手术。
5.3.6 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
5.3.7 家族肿瘤疾病史:包括家族胃癌史,遗传性非息肉性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等遗传性疾病等。
5.3.8 恶性贫血:常合并萎缩性胃炎。
5.3.9 肥胖:超过正常体重20~25公斤的男性患胃癌风险更高。
5.3.10 经济状况:经济较差的地区,胃癌的发病率较高。
胃癌的药物治疗(完整版)
胃癌的药物治疗(完整版)中国胃癌的高发病率与死亡率持续位居前列,探索并优化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管理策略,意义重大。
在中国抗癌协会指导下,胃癌专业委员会基于前版指南,修订完成《2024版CACA胃癌整合诊治指南》。
继续深化“全人、全身、全程、全息”的核心思想,进一步融合多学科团队向整合医学(MDT to HIM)的先进诊疗理念,紧密贴合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特性、遗传倾向、原创科研成就及独特的防控实践。
本次修订特别注重吸纳国内最新研究成果,同时确保医疗服务的广泛可及性,既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又融入我国癌症防控的深厚经验,实现“研究证据、医生经验、患者需求”三者间和谐统一。
旨在及时更新发布一部科学、规范且实用性强的诊疗指南,能够为全国医疗工作者提供有力的指导工具,助力中国胃癌防治工作更加精准高效,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为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力量。
胃癌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胃癌综合治疗中占据核心地位,包括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1. 新辅助治疗对明确无远处转移的局部进展期胃癌(cT3-4a、N+),推荐新辅助化疗。
方案包括氟尿嘧啶类联合铂类或多西他赛的两药联合方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三药联合方案(FLOT方案)。
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推荐新辅助放化疗。
对cT4bNanyM0,IVa期,建议多学科整合诊治(MDT to HIM)讨论个体化治疗方案。
对于HER-2阳性患者,可联合使用曲妥珠单抗。
靶向及免疫治疗在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均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尚乏高级别临床研究证据支持,目前均不推荐作为围术期治疗选择。
胃癌新辅助化疗周期数尚无定论,时限一般不超过3个月。
对无远处转移的局部进展期胃癌,T3N1一般需要6~8周术前辅助化疗,最好不超过2个月;对T3N2或T4,时限应适当延长。
新辅助化疗后应及时评估疗效,可采用内镜、EUS、CT,必要时可用PET-CT 等检查,并关注不良反应,避免增加手术并发症。
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
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1 范围本规范制定了胃癌(包括食管胃交界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是指病变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在肉眼下大体类型分为隆起型(I型)、浅表型(II型)、凹陷型(III型)和混合型。
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4 诊治流程图5 诊断依据5.1 病因胃癌的病因迄今尚未阐明,但多种因素会影响胃癌的发生。
目前所知主要与下列因素相关:①幽门螺杆菌感染;②亚硝基化合物;③高亚硝酸盐的摄入;④二羰基化合物;⑤真菌;⑥遗传性。
5.2 高危人群5.2.1 性别:男性患胃癌的几率为女性的1.5倍。
5.3.2 年龄: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5.3.3 饮食:加盐腌制蔬菜或烟熏肉和鱼。
5.3.4 吸烟:吸烟男性死于胃癌的人数是不吸烟男性的2倍。
5.3.5 治疗:接受过胃部手术。
5.3.6 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
5.3.7 家族肿瘤疾病史:包括家族胃癌史,遗传性非息肉性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等遗传性疾病等。
5.3.8 恶性贫血:常合并萎缩性胃炎。
5.3.9 肥胖:超过正常体重20~25公斤的男性患胃癌风险更高。
5.3.10 经济状况:经济较差的地区,胃癌的发病率较高。
5.3 症状5.3.1 发病时间发病到就诊时间,在3个月之内占10%,在3个月至2年之间占70%,在2年以上占20%。
5.3.2 主要症状没有特异性表现。
癌症早期几乎不会有症状,以消瘦为最多,其次为胃区疼痛、食欲不振、呕吐等。
初诊时患者多已属晚期。
早期胃癌的首发症状,可为上腹不适(包括上腹痛,多偶发),或饱食后剑突下胀满、烧灼或轻度痉挛性痛,可自行缓解;或食欲减退,稍食即饱。
2024《胃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全文)
2024《胃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全文)摘要2024年3月7日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更新了2024年第一版《胃癌临床实践指南》,对于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二代测序、胃癌腹膜转移的诊疗、系统治疗方案和术后营养缺乏监测等方面作出了更新。
特别是针对近年来晚期胃癌腹膜转移采用腹腔内化疗或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热点问题,该指南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治疗适应证、综合治疗模式、疗效评估等内容。
在知识和信息迭代更新的时代,NCCN指南也不断地作出更新以适应新的挑战。
新的分子检测手段在胃癌精准诊疗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内镜治疗、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在内的微创治疗手段也随着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经验被纳入指南中,充分体现了外科医师对于病人长期生存和生存质量的无限追求。
同样,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靶向治疗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为代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在胃癌系统治疗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也为病人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未来,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理念,积极推动多学科协作和全程化管理,才能真正追求实现所有治疗指南的终极目标。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每年都会根据新出现的临床试验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对恶性肿瘤的临床实践指南适时进行更新,并发布不同版本,其更新速度之及时、收录证据之全面,提供信息之完整,远超其他各国的治疗指南和专家共识。
同时,不断进行纠错和调整也充分体现了其尊重客观试验结果、不盲从权威、不做主观臆断的科学精神。
2024年3月7日,2024年第一版《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NCCN指南)发布,其中对于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二代测序、胃癌腹膜转移的诊疗、系统治疗方案和术后营养缺乏监测等方面作出了更新。
本文将对该版指南中的主要更新内容变化和相关临床试验结果并加以解读和分析,以期把握胃癌诊疗的现状和最新进展。
1 首次增加了早期胃腺癌内镜治疗的流程随着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检出率的逐年升高,原在东亚地区较为普遍接受的内镜治疗理念和技术也逐渐为欧美学者所适应和接受,各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的更新也为此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而美国和欧洲胃肠内镜协会也在近年相继发布了内镜黏膜下切除(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治疗指南[1-2],因此,NCCN指南也与时俱进地首次增加了早期胃腺癌的内镜治疗路径,指出首先需对EGC进行内镜的评估和活检,基于组织学类型进行分层,如分化较差或弥漫型,则属于非适宜内镜治疗的EGC而建议接受胃切除手术,反之则建议内镜治疗(优选ESD),术后由胃肠病理专业的病理科医师进行治愈性切除评估,其中治愈性切除是指黏膜下层浸润<500 μm、非低分化或未分化类型、无淋巴及脉管浸润。
中国胃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版)
中国胃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版)前言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在世界范围内,胃癌居恶性肿瘤发病的第5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4位,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近年来,胃癌的基础研究、预防筛查及诊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使得胃癌患者的生存有了较大提升,但不同地区间的诊疗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异。
201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导成立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推行肿瘤诊疗质量控制,规范肿瘤诊疗行为,促进全国范围内肿瘤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标准化,最终提升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推动胃癌规范化诊疗质控工作,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委托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胃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依据《胃癌诊疗指南(2023年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癌诊疗指南2023》等国内外权威指南,结合循证医学、临床经验,在符合科学性、普适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的指导原则下,起草并制定了《中国胃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版)》,具体如下。
胃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一、胃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评估率(一)胃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诊断率1 .指标代码:GC-O1-O1o2 .指标名称:胃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诊断率。
3 .定义:胃癌患者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的病例数占首次治疗的胃癌患者病例数的比例。
4 .计算公式:胃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诊断率=E胃癌患者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的病例数/W首次治疗的胃癌患者病例数X1O0%。
住院和门诊患者。
6 .设置理由:反映治疗前全面评估病情,是肿瘤规范化治疗的基础。
7 .指标类型:结果质控。
8 .表达方式:比例提高。
9 .除外患者:治疗后的复发或转移患者。
10 .指标参考依据:《胃癌诊疗指南(2023年版)》、国际抗癌联盟(UniOnfo门nternationa1CancerContro1,U1Ce)/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JointCommitteeonCancer,AJCC)胃癌TNM分期标准第8版。
胃癌诊疗规范(2023年版)
胃癌诊疗规范(2023年版)胃癌诊疗规范(2023年版)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胃癌诊疗的规范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在2023年及以后为胃癌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结果,结合临床判断,对疑似胃癌患者进行诊断。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胃镜检查、组织活检、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超声等)等。
确诊胃癌后应及时进行分期。
分期分期是评估胃癌临床进展程度和预后的关键指标。
根据国际通用的分期系统,主要包括TNM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
分期结果有助于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治疗胃癌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分期及肿瘤特征进行选择,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术前准备和术中操作应遵循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手术切除对于早期胃癌,外科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根据肿瘤位置和患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包括内镜下切除、根治性切除等。
放疗放疗在胃癌综合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放射线的照射,破坏癌细胞的DNA,达到杀灭肿瘤的效果。
放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分期结果来确定治疗方案。
化疗化疗可以通过使用抗癌药物来杀灭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
化疗可以作为胃癌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手术前、术后或作为单独的治疗手段使用。
随访与复查胃癌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与复查。
通过随访和复查,及时发现治疗后的复发、转移和其他并发症,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
结语本文档总结了胃癌诊疗的规范指南,旨在提高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希望医务人员能根据此规范指南,为胃癌患者提供规范、个体化的诊疗服务。
胃癌诊疗规范(卫生部-2011年版)
胃癌诊疗规范(卫生部2011年版)一、概述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胃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
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我国胃癌发病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居支配地位,而宿主因素则居从属地位。
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感染、饮食、吸烟及宿主的遗传易感性是影响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的胃癌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
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二)体征。
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
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
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三)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
(1)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
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2)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推荐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
对拟施行内镜下粘膜切除(EMR)、内镜下粘膜下层切除(ESD)等微创手术者必须进行此项检查。
(3)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2.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活检确诊为浸润性癌的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
如因活检取材的限制,活检病理不能确定浸润深度,报告为癌前病变或可疑性浸润的患者,建议重复活检或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一步确诊后选择治疗方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原发性肺癌等18个肿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原发性肺癌等18个肿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12.13•【文号】国卫办医函〔2018〕1125号•【施行日期】2018.12.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诊断标准正文关于印发原发性肺癌等18个肿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8〕11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卫生计生委):为进一步提高相关肿瘤诊疗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我们组织对原发性肺癌等18个肿瘤病种诊疗规范进行了制修订,形成了相关肿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现印发给你们(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请遵照执行。
附件:1: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2: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3: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4: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5:胰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6: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7:宫颈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8:子宫内膜癌诊治规范(2018年版)9:卵巢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10:肾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11:前列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12:膀胱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13: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14:黑色素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15: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16: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17:成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18:脑胶质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18年12月13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概述胃癌(Gastric Carcinoma)就是指原发于胃得上皮源性恶性肿瘤。
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死亡率排第三位。
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得40%。
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就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
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得普及,早期胃癌比例逐年增高。
胃癌治疗得总体策略就是以外科为主得综合治疗,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得胃癌就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应当结合患者得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得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早期胃癌患者常无特异得症状,随着病情得进展可出现类似胃炎、溃疡病得症状,主要有:①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以饭后为重;②食欲减退、嗳气、返酸、恶心、呕吐、黑便等。
进展期胃癌除上述症状外,常出现:①体重减轻、贫血、乏力。
②胃部疼痛,如疼痛持续加重且向腰背放射,则提示可能存在胰腺与腹腔神经丛受侵。
胃癌一旦穿孔,可出现剧烈腹痛得胃穿孔症状。
③恶心、呕吐,常为肿瘤引起梗阻或胃功能紊乱所致。
贲门部癌可出现进行性加重得吞咽困难及反流症状,胃窦部癌引起幽门梗阻时可呕吐宿食。
④出血与黑便,肿瘤侵犯血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小量出血时仅有大便潜血阳性,当出血量较大时可表现为呕血及黑便。
⑤其她症状如腹泻(患者因胃酸缺乏、胃排空加快)、转移灶得症状等。
晚期患者可出现严重消瘦、贫血、水肿、发热、黄疸与恶病质。
(二)体征一般胃癌尤其就是早期胃癌,常无明显得体征,进展期乃至晚期胃癌患者可出现下列体征:①上腹部深压痛,有时伴有轻度肌抵抗感,常就是体检可获得得唯一体征。
②上腹部肿块,位于幽门窦或胃体得进展期胃癌,有时可扪及上腹部肿块;女性患者于下腹部扪及可推动得肿块,应考虑Krukenberg瘤得可能。
③胃肠梗阻得表现:幽门梗阻时可有胃型及震水音,小肠或系膜转移使肠腔狭窄可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④腹水征,有腹膜转移时可出现血性腹水;⑤锁骨上淋巴结肿大;⑥直肠前窝肿物;⑦脐部肿块等。
其中,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腹水征、下腹部盆腔包块、脐部肿物、直肠前窝种植结节、肠梗阻表现均为提示胃癌晚期得重要体征。
因此,仔细检查这些体征,不但具有重要得诊断价值,同时也为诊治策略得制订提供了充分得临床依据。
(三)影像检查1、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定位诊断优于常规CT或MRI,对临床医师手术方式及胃切除范围得选择有指导意义。
2、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US):因简便易行、灵活直观、无创无辐射等特点,可作为胃癌患者得常规影像学检查。
充盈胃腔之后常规超声可显示病变部位胃壁层次结构,判断浸润深度,就是对胃癌T分期得有益补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以观察病灶内血供;超声双重造影可在观察病灶形态特征得基础上观察病灶及周围组织得微循环灌注特点;此外超声检查可发现腹盆腔重要器官及淋巴结有无转移,颈部、锁骨上淋巴结有无转移;超声引导下肝脏、淋巴结穿刺活检有助于肿瘤得诊断及分期。
3、CT:CT检查应为首选临床分期手段,我国多层螺旋CT广泛普及,特别推荐胸腹盆腔联合大范围扫描。
在无CT 增强对比剂禁忌情况下均采用增强扫描,常规采用1mm左右层厚连续扫描,并推荐使用多平面重建图像,有助于判断肿瘤部位、肿瘤与周围脏器(如肝脏、胰腺、膈肌、结肠等)或血管关系及区分肿瘤与局部淋巴结,提高分期信心与准确率。
为更好地显示病变,推荐口服阴性对比剂(一般扫描前口服500~800ml水)使胃腔充分充盈、胃壁扩张,常规采用仰卧位扫描,对于肿瘤位于胃体下部与胃窦部,可以依检查目得与患者配合情况采用特殊体位(如俯卧位、侧卧位等),建议采用多期增强扫描。
CT对进展期胃癌得敏感度约为65%~90%,早期胃癌约为50%:T分期准确率为70%~90%,N分期为40%~70%。
因而不推荐使用CT作为胃癌初诊得首选诊断方法,但在胃癌分期诊断中推荐为首选影像方法。
4、MRI:推荐对CT对比剂过敏者或其她影像学检查怀疑转移者使用。
MRI有助于判断腹膜转移状态,可酌情使用。
增强MRI就是胃癌肝转移得首选或重要补充检查,特别就是注射肝特异性对比剂更有助于诊断与确定转移病灶数目、部位。
腹部MRI检查对了解胃癌得远处转移情况与增强CT得准确度基本一致,对胃癌N分期得准确度及诊断淋巴结侵犯得敏感度较CT在不断提高,MRI 多b值DWI对胃癌N/T 分级有价值。
MRI具有良好得软组织对比,随着MR扫描技术得进步,对于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癌,CT平扫不能明确诊断,或肿瘤导致EUS无法完成时,推荐依据所在中心实力酌情尝试MRI。
5、PET-CT:可辅助胃癌分期,但不做常规推荐。
如CT 怀疑有远处转移可应用PET-CT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另外,研究显示PET-CT对于放化疗或靶向治疗得疗效评价也有一定价值,但亦不做常规推荐。
在部分胃癌组织学类型中,肿瘤与正常组织得代谢之间得呈负相关联系,如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低分化腺癌通常就是18F-FDG低摄取得,故此类患者应慎重应用。
6、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ECT):骨扫描在探测胃癌骨转移病变方面应用最广、经验丰富、性价比高,且具有较高得灵敏度,但在脊柱及局限于骨髓内得病灶有一定得假阴性率,可与MRI结合提高探测能力。
对高度怀疑骨转移得患者可行骨扫描检查。
7、肿瘤标志物: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而且肿瘤标志物得联合检测为我们提供了动态观察肿瘤发生发展及临床疗效评价与患者得预后,从而提高了检出率与鉴别诊断准确度。
建议常规推荐CA72-4、CEA与CA199,可在部分患者中进一步检测AFP与CA125,CA125对于腹膜转移,AFP对于特殊病理类型得胃癌,均具有一定得诊断与预后价值。
CA242与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胃蛋白酶原PGⅠ与PGⅡ得敏感度、特异度尚有待公认。
目前肿瘤标志物检测常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
8、胃镜检查(1)筛查A、筛查对象胃癌在一般人群中发病率较低(33/10万),内镜检查用于胃癌普查需要消耗大量得人力、物力资源,且患者接受度低。
因此,只有针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才就是可能行之有效得方法。
我国建议以40岁以上或有胃癌家族史者需进行胃癌筛查。
符合下列第1条与2~6中任一条者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①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②胃癌高发地区人群;③幽门螺杆菌感染者;④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⑤胃癌患者一级亲属;⑥存在胃癌其她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B、筛查方法(图1)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检测:我国胃癌筛查采用PG I浓度≤70 μg/L且PC I/PGⅡ≤7、0作为胃癌高位人群标准。
根据血清PG检测与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对胃癌患病风险进行分层,并决定进一步检查策略。
胃泌素17(gastrin-17,G-17):血清G-17浓度检测可以诊断胃窦(G-17水平降低)或仅局限于胃体(G-17水平升高)得萎缩性胃炎。
上消化道钡餐:X线钡餐检查可能发现胃部病变,但敏感度及特异度不高,已被内镜检查取代,不推荐使用X线消化道钡餐进行胃癌筛查。
内镜筛查:内镜及内镜下活检就是目前诊断胃癌得金标准,近年来无痛胃镜发展迅速,并已应用于胃癌高危人群得内镜筛查,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胃镜检查得患者接受度。
图1 胃癌筛查方法(2)内镜检查技术1)普通白光内镜(white light endoscopy):普通白光内镜就是内镜检查技术得基础,对于病变或疑似病变区域首先进行白光内镜观察,记录病变区域自然状态情况,而后再进行其她内镜检查技术。
2)化学染色内镜(chromoendoscopy):化学染色内镜就是在常规内镜检查得基础上,将色素染料喷洒至需观察得黏膜表面,使病灶与正常黏膜对比更加明显。
物理染色(靛胭脂、亚甲蓝):指染料与病变间为物理覆盖关系,由于病变表面微结构与周围正常黏膜不同,染料覆盖后产生对光线得不同反射,从而突出病变区域与周围正常组织间得界限。
化学染色(醋酸、肾上腺素):指染料与病变区域间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病变区域颜色,突出病变边界。
3)电子染色内镜(digital chromoendoscopy):电子染色内镜可通过特殊光清晰观察黏膜浅表微血管形态,常见电子染色内镜包括窄带成像技术、智能电子分光技术及智能电子染色内镜。
4)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放大内镜可将胃黏膜放大并观察胃黏膜腺体表面小凹结构与黏膜微血管网形态特征得细微变化,可用于鉴别胃黏膜病变得良恶性,判断恶性病变得边界与范围。
5)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超声内镜就是将超声技术与内镜技术相结合得一项内镜诊疗技术。
用于评估胃癌侵犯范围及淋巴结情况。
6)其她内镜检查技术: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confocal caser endomicroscopy,CLE):可显示最高可放大1000倍得显微结构,达到光学活检得目得。
荧光内镜(fluorescence endoscopy):以荧光为基础得内镜成像系统,能发现与鉴别普通内镜难以发现得癌前病变及一些隐匿得恶性病变。
但上述方法对设备要求高,目前在临床常规推广应用仍较少。
(3)胃镜检查操作规范胃镜检查就是确诊胃癌得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
内镜检查前必须充分准备,建议应用去泡剂与去黏液剂等。
经口插镜后,内镜直视下从食管上端开始循腔进镜,依次观察食管、贲门、胃体、胃窦、幽门、十二指肠球部及十二指肠降部。
退镜时依次从十二指肠、胃窦、胃角、胃体、胃底贲门、食管退出。
依次全面观察、应用旋转镜身、屈曲镜端及倒转镜身等方法观察上消化道全部,尤其就是胃壁得大弯、小弯、前壁及后壁,观察黏膜色泽、光滑度、黏液、蠕动及内腔得形状等。
如发现病变则需确定病变得具体部位及范围,并详细在记录表上记录。
检查过程中,如有黏液与气泡应用清水或去泡剂与去黏液剂及时冲洗,再继续观察。
保证内镜留图数量与质量:为保证完全观察整个胃腔,如果发现病灶,另需额外留图。
同时,需保证每张图片得清晰度。
国内专家较为推荐得就是至少40张图片。
必要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或放大内镜等图像增强技术。
(4)早期胃癌得内镜下分型(图2)1)早期胃癌得内镜下分型依照2002年巴黎分型标准及2005年巴黎分型标准更新。
浅表性胃癌(Type 0)分为隆起型病变(0-I)、平坦型病变(0-Ⅱ)与凹陷型病变(0-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