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教皇的权威

合集下载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欧洲中世纪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 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一教皇的权威
• 12世纪基督教规定了宗教仪式有七种:洗礼、坚 振礼、忏悔礼、圣餐礼、终敷礼、婚礼、授职礼。 除授职礼外,是普通百姓直至王公大臣必须施行 的。生活在西欧社会各阶层的人,无论是国王, 还是领主,无论是骑士还是普通百姓,必须在这 一宗教的框架内思想与生活。人的一生,从出生 到婚配、一直到死都有专门的宗教仪式,甚至连 日常生活吃饭,都在宗教的控制之下。各种习俗 都打上深刻的宗教烙印。
一 教皇的权威
教皇和教会在宗教领域具有绝对权威
一 教皇的权威
• 生活在中世纪的西欧人,他们的一切(肉 体与心灵)全部被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生 活是苦闷的、是悲哀的、是压抑的,他们 不能有追求,不能有自我,不能有思想。 他们体会不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总之, 生命的一切都是为了上帝,或者说是为了 上帝的代表教皇和教会而活着。罗马教皇 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 那么怎样赎罪,使灵魂得救?罗马天主教会宣扬“因行称义” • “义人”的含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 • “因行称义”的含义:信徒们只有遵守教会制订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 圣礼制度,才能获得灵魂的解脱。 • 灵魂得救的途径: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服从教会、遵守 教规、购买赎罪券(自我惩罚),进入修道院是最佳途径。每个人都 应该过苦行僧的生活,不应该追求物质财富。作为一个生活在西欧的 天主教徒,要经常参加各种宗教仪式和活动,听从教会的各种安排, 还应该把自己的财产捐献给教会,通过这种不断的赎罪,以求得灵魂 得救。 • 教徒是否能得救,关键在于他是否听从教会的安排,遵守教会的各种 规章仪式。 • 在“因行称义”说法中,教会扮演什么角色? • 灵魂能否得救的关键地位。(遵守教会的制度) • “因行称义”这种主张的实质是什么? • 实质:精神独裁。把教徒紧紧束缚在教会的控制之下,听命于教会的 安排和统治。在这一主张下,人们失去了个人自由,教会、教皇的权 威地位得到强化,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岳麓版必修3

学习思考
2.加尔文认为:“得不得救在乎神的拣选,人的意志无法改变。”这一 主张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提示 否定了对教皇的盲从。 3.之所以说宗教改革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其主要理 由是什么? 提示 宗教改革宣扬信仰即可得救,倡导信仰自由,否定教皇和教会的 权威和束缚,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易错提醒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和“信仰得救”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和“信仰得救”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不同教 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 (1)“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 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2)“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 个性。 (3)“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 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4.性质: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5.意义 (1)标志着宗教改革运动在 德国 拉开了序幕。 (2)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与 天主教、东正教 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学习思考
1.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兴起于德意志? 提示 16世纪的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成为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 最严重的地区, 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
12345
解析
答案
2.在一次拉丁语辩论中,路德说:“教会可能犯错误,只有《圣经》是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堂背诵】一、背景:(16世纪,兴起于德国)1)宗教:中世纪天主教会的腐朽与贪婪;2)政治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3)思想:文艺复兴的影响;4)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三、实质: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用人文主义的宗教观反对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四、影响:1)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2)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也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依据。

3)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巩固练习】1.德国宗教改革的最大作用是A.摆脱了罗马教廷宗教束缚 B.德国教徒能够阅读到德文圣经C.完成了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D.建立服务资产阶级的廉俭教会2.“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

”材料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新航路开辟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3.(大连市期末考试)马丁·路德主张一切仪式从简,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种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重大意义在于A.将人们从宗教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B.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C.天主教从此在欧洲退出了社会舞台D.欧洲宗教界从此出现了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三足鼎立的局面4.1555年,一位西方领袖下令:除非另有许可,僧侣必须立刻返回修道院,政府官员将逮捕所有随意游荡的僧侣;修道院不得再向不在职的官员提供献金,教会所有部门必须减少开支;政府禁止一切涉嫌买卖的任命圣职活动。

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罗马教宗受宗教分裂刺激,决心整顿教会B.英国国王对罗马教宗不满,限制教会活动C.法国国王不愿受教会控制,禁止宗教发展D.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要强化教会,清除异端5.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

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二必修3学案:第13课_挑战教皇的权威_word版有答案

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二必修3学案:第13课_挑战教皇的权威_word版有答案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1.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原因(1)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2)文艺复兴运动及近代自然科学的推动作用。

(3)罗马教会的精神禁锢和腐败。

(4)教会对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的压榨。

(5)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

2.宗教改革的实质是16世纪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和思想改革运动,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3.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标志:1517年贴出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改革主张:强调“因信称义”。

主张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3)影响:拉开了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1.背景:德国宗教改革运动风靡全欧,许多国家先后接受新教。

2.著作:1536年,加尔文出版《基督教原理》一书。

3.主张(1)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2)提出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先定论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否定对教皇的盲从、否定封建主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

4.意义(1)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

(2)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5.对欧洲宗教改革的评价欧洲宗教改革家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推动了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轻巧识记] 挑战教皇权威[易错提醒]“因行称义”、“因信称义”和“信仰得救”“因行称义”、“因信称义”和“信仰得救”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

(1)“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人教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从37讲 宗教改革与理性之光学案3

【人教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从37讲 宗教改革与理性之光学案3

第37讲宗教改革与理性之光一、挑战教皇的权威——宗教改革1.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思想: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3)导火线: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

2.过程(1)序幕: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①主张:强调因信称义,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②性质:是一场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③影响: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2)发展:加尔文宗教改革。

①背景: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

②著作:《基督教原理》。

③内容: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提出先定论。

④影响:加尔文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加尔文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3.意义:宗教改革家用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推动了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

二、理性之光——启蒙运动1.背景(1)伴随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2)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斗争深入展开。

(3)自然科学的新发展为人类认识社会提供新证据。

2.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

3.内容(1)用理性判断一切事物,尊重科学。

(2)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4.代表人物(1)孟德斯鸠①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②主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③意义: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2)伏尔泰①地位: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②主张: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和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提倡自由、平等,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

③影响: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后人称“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3)卢梭①地位: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②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③主张:阐述“天赋人权”学说,提出“人民主权”的口号。

(4)康德①主张: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提出尊重他人的原则。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三单元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件(共29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三单元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件(共29张PPT)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练习巩固
2.16世纪以前的欧洲,当你问:“你是什么
人?”,得到的回答是“我是某家族的。”;16
世纪后,得到的回答是“我是天主徒”或“我是
新教徒”。18世纪后,得到的回答是“我是某国
中世纪的火刑柱
思想:垄断人们的意识形态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领域 必要性
可能性
经济 政治
最大的封建主 教权高于王权,腐败
文化 禁锢思想
导火线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讨论:15-16C 转型下的欧洲
例2材料1 “14-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 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追求 发财致富的梦想受到教会轻商思想的严重阻碍。
中学西渐
同时传教士又把中国文化(儒家思想)带到欧 洲,为启蒙运动提供支持,形成中学西渐。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三、宗教改革的影响
例4材料1 宗教改革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没收教 会财产出售给贵族和租地农场主,得到土地的人 往往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这部分教会土地 的资本主义化加速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兜售赎罪券
经济:欧洲最大封建主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材料2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 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 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问2:据材料可知,教皇与国 王的权力如何?
卡诺莎之辱
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文化史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文化史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1、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具体体现:森严的教阶、繁琐的仪式;僵化的教规、贪婪 的敲诈
2、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 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二、宗教改革运动
(一)马丁.路德改革(德国) 1、直接原因:
1)罗马教会宣扬因行称义; 2)教皇向教民兜售赎罪券
2、改革内容:
1)主张“因信称义”学说,认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2)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宣称赎罪卷功效微不足道, 只要内心真成悔罪,就能赦免 3)创立反对罗马教皇的新教 《马丁路德教》
真题练习三
(2013广东学业57).欧洲中世纪的绘画作 品中很少留有作者的姓名,但到文艺复兴 时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 留下签名,甚至将自己的形象绘入其中。 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A.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B.对 宗教权威的认同 C.对教会腐败的批判 D.对 现实生活的逃避
真题练习二
(2010广东学业57).文艺复兴时代的薄伽丘在 《十日谈》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国王、 贵族、教士、仆人、贩夫走卒等。其中,他集中 批判了教士,这是因为( )
A.教士是封建时代最底层的职业 B.当时的社会已经普遍不信仰宗教 C.教士的权威受到宗教改革的冲击 D.教士是当时宗教禁欲主义的代表
提高自身社会地位、追求平等;加强资本积 累; 惜时如金
(二)加尔文改革(法国) 1、直接原因:德国宗教改革运动风靡全欧,许多国
家先后接受新教。
2、改革内容:
1)出版《基督教原理》,反对 上帝预定获得永生和成功的人,他的 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否定教皇 内心充满对上帝的信仰,而他的道德行为、 权力,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 宗教生活、日常工作等必定是具备勤奋、友 得救.(称新教百科全书 ); 【问题探究】联系加尔文先定论谈谈你怎样 爱等美德(善功)。 2)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 理解“它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 成先定论 ; 把劳动、放贷生息、聚敛财富说成是教 徒获得上帝恩宠的唯一手段 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 建立不受制罗马教皇的政教 合一的加尔文教; 4)创办日内瓦学院,培养传教士 加尔文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 建神学思想体系的束缚。
材料二: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 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 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后, 人文主义思想活跃。

材料三:据估计,1521年教廷内部 有2000多个神职可以用金钱买到。教会 内部贿赂成风,教皇的选举与贿赂,争 权夺利结成了不解之缘,几乎所有的教 皇都是靠贿赂当选的。
小结:
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
人文主义思潮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打破天主教 的权威
宗 马丁· 路德 教 改 加尔文 革
体现了人文主 义含义
促进了西欧社会 的进步
1、马丁· 路德的“因信称义”与基督教的“因行称 义”的本质区别是 A、人们得救的途径 B、对教皇权威的否定 C、为人处事的准则 D、“人”与“上帝”的对 立
5、加尔文的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 主要是因为 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D、其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愿望
罗马教会
因行称义
马丁· 路德
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教徒
教皇
上帝
(信仰上帝) 教徒 直接对话、得救
上帝
间接对话、得救
P54 阅读与思考
在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里包含着解放 人的个性的革命主张。它从神学角度论证了宗 教的和现实的人身依附的不合理性。 ——罗竹风《宗教通史简编》
你怎样理解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 路德的主张体现了这一时期蓬勃发展的 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神学束缚、打破天主教会 精神独裁,争取精神自由和反封建的强烈愿 望。

第13课_挑战教皇的权威导学习指导

第13课_挑战教皇的权威导学习指导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学习指导山东成武二中历史组盛昌华 274200【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课标解读】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因信称义”,具体思想主张包括:人的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任何行为;最高权威是《圣经》;基督教会包括一切信徒;基督教徒应各司其职;赎罪券不能赦免罪行,而是通过对《圣经》的理解和对上帝虔诚信仰来免罪。

后来加尔文又进一步解释成先定论。

从两人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是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出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学习方法】1、掌握宗教改革的背景,西欧国家宗教改革中两位伟大人物及主要教派(马丁·路德、加尔文和路德教、加尔文教),宗教改革的意义。

2、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和性质的分析,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通过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

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学会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观点,培养从比较中把握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4、通过学习感受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敢于向世俗特权作斗争、突破陈规的勇气和富于进取的人文主义精神。

5、在思辩学习过程中,要正确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形式,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主干知识梳理】欧洲宗教改革(16~17世纪)1、历史背景:(1)经济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束缚。

(2)政治原因:德意志是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激化了社会矛盾。

(3)思想原因: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4)直接原因:教皇出售“赎罪券”,激起愤慨。

(导火线)2、兴起:首先兴起于德意志地区。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①导火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②开始标志: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学习重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主张。

【学习难点】宗教改革产生的原因。

【知识梳理】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1、背景:(1)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后,各国的思想十分活跃,一些虔诚的天主教徒也受到很大影响。

(2)马丁·路德强调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才能得救,不能靠、和。

他的思想使人获得和,带有鲜明的色彩。

(3)1517年,教皇以修教堂为名向教民兜售,搜刮民财(改革的导火线)。

2、经过: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反对赎罪券,宗教改革的序幕首先在拉开。

3、影响:(1)是反对改革运动。

(2)改革后创立的教登上了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教、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思维拓展】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学说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1、背景:马丁·路德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作用。

2、主张:(1)1536年,出版《》一书,主张只有依靠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统治人民的权力。

(2)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论,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先定的,人的意志,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3、意义(1)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对的盲从,也否定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

(2)为发财致富做辩护,在西欧广泛传播,为以后的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思维拓展】加尔文宗教改革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色彩的?三、影响:欧洲宗教改革家用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重点难点解析】1、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如何?背景:(1)政治方面:天主教会在西欧社会垄断了一切(政治统治和精神统治)。

教会的独裁和腐败引起各国人民普遍不满。

(2)经济方面(根本原因):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脱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天主教会和神学。

一轮复习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轮复习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的观点?
天主教:上帝是不与
路德:每个教徒,只
油嘴之人直接交往 的,只有在我们教士 的主持下,才能聆听 到上帝的福音;否则, 就要受到永世惩罚。
要自己面对《圣 经》,真诚忏悔,就 可接与上帝心灵沟 通,无须你们所谓 尊贵的教士,凡信 徒皆为祭司。
如何“称义”?
天主教会主张
路德主张
上天帝主教会
马丁上·帝路德主
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导火线:教皇兜售赎罪券 2、开始标志“:《九十五条论纲》(1517)
马丁·路德 在德国改革
《关于赎罪券的功效》 即《九十五条论纲》
•36条:每一个真诚悔 改的基督徒,即令没 有赎罪券,也同样可 以被赦罪或免罪。
天罪 帝 圣 悔 能主礼得的 罪,教忠到:等,:实上洗,人地通只礼帝生履过有的、来行苦尊恩圣是七修崇餐典有种才上概。、括路路德耶 无 这 外 多德些稣 须 余,:皆就 经 之仪只是可 过 举式要糟中灵烦,虔蹋皆魂琐,诚钱可得的除地财废圣救仪信的除式餐,仰。。
宣称:得救要 张:得救要靠信
因靠善行教功会称和教义士。 仰因和《《信圣圣称经经》》义。
善 功
信 仰
教 借助教会
教依靠自己
徒 仪式繁琐
徒仪式简化
路德认为信仰的权威是什么?
信仰的权威是圣经 每个信徒都有权阅读和解释《圣经》;
用德语翻译《圣经》
教皇或 教士
《圣经》
【重点探究】
通过马丁·路德 的观点,分析宗 教改革时期人文 主义的含义。
消极:宗教迫害和宗教纷争愈演愈烈
1572年“圣巴托罗缪之夜”大屠杀是法国天主教暴徒 对国内新教徒胡格诺派的恐怖暴行,开始于1572年8月 24日,并持续了几个月。由于胡格诺派不妥协的强硬 态度,使该事件成为法国宗教战争的转折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复习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复习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复习与练习1什么叫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概念:在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大背景下,16世纪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强力响应、个别国家君主支持的对封建天主教会展开猛烈冲击并使天主教会发生分裂、涌现出反映资产阶级的基督教新教派的宗教变革运动。

2宗教改革实质:早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它为西欧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3宗教改革背景(原因)政治方面:天主教会在西欧社会垄断了一切(政治统治和精神统治)。

教会的独裁和腐败引起各国人民普遍不满。

经济方面: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脱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天主教会和神学。

根本原因思想方面: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后,人文主义思想也使天主教徒受到很大影响宗教方面:天主教会腐败,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印制大量“赎罪券”向教民兜售,引发宗教改革。

直接原因4德国宗教改革的结果及影响:结果:创立新教会,不受罗马教皇管辖,废除教阶制度,牧师取代神父,仪式从简,建立“廉价教会”。

影响:(1)性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2)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3)出现新教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4)沉重打击天主教会,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5)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显著进步,推动欧洲向近代迈进。

5加尔文宗教改革的结果及影响结果:(1)创立新教加尔文教,使新教会不再受制于罗马教皇,建立民主教会,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2)创办了日内瓦学院,影响遍及欧洲各国;影响:(1)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思形态方面的依据。

(2)加尔文创立了独到的宗教理论,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6结合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神学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7你怎样理解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路德的主张体现了这一时期蓬勃发展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神学束缚、打破天主教会精神独裁,争取精神自由和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开端——马丁.路德
1、背景:
①原因:罗马教廷对欧洲实行封建政治、经济和思想压迫;分裂的德意志地区所受压迫最为严重;
②条件: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③导线: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
2、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世俗王权高于教权;反对赎罪券。

3、影响:揭开宗教改革序幕;路德新教派确立。

二、扩展——加尔文
1、代表作:1536年《基督教原理》
2、主张:①信仰得救,②“先定论”
3、与路德主张比较:①相同点:信仰得救;《圣经》是最高权威;简化宗教仪式;②不同点:主张先定论,鼓舞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更加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三、历史意义
1、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运动,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从更广的社会层面、更深的心灵角度传播了人文主义。

2、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的新教;
3、促进了启蒙运动、民族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学案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学案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前预习案【课程目标】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学习目标】1、记忆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主张。

2、理解宗教改革产生的原因。

【知识梳理】环节要求:1、根据课本内容完成填空;2、将此部分内容用笔在课本中标出;3、记忆此部分内容;4、根据此环节内容简单罗列本课知识结构;5、所有层次同学必须完成。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皇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它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新兴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基督教的统治机构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地位如何?1.在社会生活方面,从国王到农奴,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们从出生到去世,每件事情都受到天主教会的控制和影响。

2.经济上,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

3.政治上,天主教会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下面有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等。

由于当时各国王权软弱,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

二、宗教改革的原因是什么?1.经济上,新航路开辟后,迅速发展。

2.政治上,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的阻碍。

3.阶级上,资产阶级要发展经济,必须要冲破束缚。

4.思想上,运动的推动。

三、宗教改革运动最先发生于哪个国家?为什么?1.宗教改革运动最先发生于。

2.原因:16世纪的德国,国家处于的状态,是天主教世界中受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罗马教廷利用德国的分裂,把它当做重要的搜刮对象,劫走大量的财富,人们称德国为“教皇的奶牛”。

四、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又是如何拉开序幕的?1.导火线:罗马教会宣扬称义。

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以修建教堂为名,印制大量赎罪券向教民兜售。

《挑战教皇的权威》教学设计

《挑战教皇的权威》教学设计

《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材说明:岳麓版必修3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学情分析相对来说,这节课的内容学生不太熟悉,因为涉及到一些基督教的教义以及各个改革者甚为深奥的宗教思想,使讲解的难度加大,学生学习也有一定困难。

课前应注意引导学生简单了解关于基督教的知识,并预习本课内容。

课上讲授时适当介绍一些宗教概念并解释当时的社会背景,使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找些直观的文字资料或图片,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进而全面的贯彻课标要求。

教学内容分析第三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以及发展,而本课的宗教改革实际上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即人文主义影响到宗教领域而产生的一系列变革。

因而,本节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比较重要。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本课知识点主要包括欧洲宗教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马丁﹒路德及德国的宗教改革,加尔文和日内瓦宗教改革及对这些改革家的评价等。

其中马丁﹒路德及德国的宗教改革是本课的重点,这是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不但要让学生掌握马丁﹒路德改革的主要思想,而且要通过分析马丁﹒路德改革思想来深入了解课标要求的“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即指出贯穿宗教改革思想中的人文主义色彩,这也是本课的一大难点。

教学目标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有关内容。

主要应掌握西欧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主要教派及重大历史意义,马丁﹒路德及德国的宗教改革,加尔文及其新教等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宗教改革的产生、主要内容、意义的分析把握,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宗教改革时期主要人物及其思想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加深对宗教改革在历史上作用的认识,尤其通过对主要人物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改革精神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015高考历史(山东)一轮课件:第31课时 挑战教皇的权威与理性之光

2015高考历史(山东)一轮课件:第31课时 挑战教皇的权威与理性之光
领域,其核心是理性主义。 (3)从批判形式看,启蒙运动彻底抛开了宗教的外衣,提倡 理性思考和判断,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 (4)从思想特点看,启蒙运动不再承认外界的一切权威,主
张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追求民主、自由、平
等,弘扬科学精神,为解放人类宣传理性、真理。
[史料印证]
1.史料一“科学进步”指的是什么? 答案 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欧洲近代自然科学。 2.根据史料三回答启蒙运动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 义的表现是什么? 答案 将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 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上来。
(2)基本主张
①核心是理性,就是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反对教权主义、专制主义和贵族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天 赋人权。 ③反对封建制度,追求民主政治,构建“理性王国”。 (3)影响
①启蒙思想家们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
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 准备。
②法国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揭露,为
④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 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宗 教改革中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 权威。 ⑤实质:文艺复兴更多的是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既是思想领
域内的反封建斗争,更多的是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⑥群众基础不同:文艺复兴是贵族运动;宗教改革是民众运动。 ⑦结果不同:文艺复兴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人们 的探索,促成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宗教改革引发农民战争,确立 教随国定原则,使宗教自由逐渐盛行。
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
律文化的看法。 (3)应用提示:根据图片考查启蒙运动内容、影响,孟德斯

第13课_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_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1、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起了思想解 放作用。
2、天主教会阻碍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根因)
材料1: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 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 币关系蓬勃伐善的趋势背向而驰。 想一想:上述材料反映了一个怎样的背景呢?
材料2:主教的俱乐部油画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 讨”球艺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 运动已经颇为成熟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 是意大利人,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 部,优雅的谈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 及信仰的问题。
1517年马丁·路德针锋相对兜售“赎罪券” , 在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痛斥了 “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 序幕。
为什么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发生?
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发生的原因
1、政治上: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成为受罗马 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素有“教皇的奶牛”之 称。 2、16C天主教会在德意志势力很大,招致各阶层的痛 恨。(社会基础) 3、经济上: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4、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形成与传播。(思想武器) 5、教皇兜售赎罪券以搜刮民财。(导火线)
2、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
材料三:
1527年7月, 路德与曾经当过修 女的Katharina von Bora喜结良缘。 图为其肖像。
③主张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可以娶 妻。
2、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
材料四: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
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 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 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 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九十五条论纲》
请回答 : 路德为什么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序幕
让我们一起聆听……
《九十五条论纲》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 样可以被赦罪或免罪。
第86条 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何不用自己的钱
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贫穷信徒的钱呢? 请回答: 《九十五条论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抨击教会的腐朽、贪婪,反对出售赎罪券
天主教
9/24/2013
让我告诉你……
“原罪”——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命令所犯 的 罪行,传给后世子孙,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源 泉。 “救赎”——上帝派他的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死 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替人类赎了罪。《圣经》主 张“义人必因信得生”,凡是信仰上帝的人都能得救。 想一想: 人为什么需要救赎?应当怎样实现救赎?
结合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分析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
路德主张“因信称义”: 结论:宗教改革时期 靠信仰才能得救而不是靠 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 善功、圣礼、神职人员。 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 这使人获得精神自由和灵 特权,提倡人的个性 魂得救的自主权。 解放,使人从罗马天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 救”“先定论”。这为资 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 产阶级致富做辩论;从神 解脱出来,获得更多 学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 的个人自由。 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教皇的权威
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 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向 民众兜售“赎罪券”以搜括钱 财。
兜售“赎罪券”
经济: 最大的封建主,经济特权
2、教皇的权威
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完全垄断了西欧的文化 和教育。教会控制和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和行 动,任何不符合宗教教义的行为都被认为是 异端,随时会被宗教裁判所送上火刑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生活上,西欧国家的人们从生到死都受到天主教会 的控制和影响。
一、细数教皇的权威
(1)经济上,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大 肆搜刮广大劳动群众。 (2)政治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3)思想文化上,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 位。 (4)社会生活上,西欧国家的人们从生到死都受 到天主教会的控制和影响。
分析:宗教改革最先爆发于德国的原因?
二、挑战教皇的权威
为什么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发生?
1、政治上:德意志是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 地区。 2、经济上: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3、导火线:教皇兜售赎罪券以搜刮民财。
难点 突破 加尔文教主张先定论,人们在出生后就已经注定 是选民或是弃民。但是人们无从知道自己是上帝 的选民还是弃民,加尔文教认为后来成功的人们 就证实是“上帝的选民”。
马丁· 路德小档案
性别:男 国籍:神圣罗马帝国(看上去很美,后来实际上内部 四分五裂) 职业:修道士 学历:文学学士、神学博士 生卒:1483——1546 口头禅:愿主宽恕你,阿门! 社会关系:父亲:汉斯· 路德,农民——矿工——矿工 主——城市议会议员 母亲玛格雷特(不详) 主要经历:1483——1505年上学,专业法律 1505年遁入空门,当修士 1505——1517潜心修道 1517年——1546年,宗教改革,创立路德教

二、挑战教皇的权威
2、概况
(1)序幕: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德国) ①为什么宗教改革最先出现在德国? ②马丁· 路德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③分析因信称义和因行称义的区别。 ④用关键词概述马丁· 路德改革的影响。 序幕、性质、三足鼎立 (2)扩展:加尔文的宗教改革(瑞士) ①加尔文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②加尔文的主张有哪些? ③概括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影响。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欧洲的宗教改革
■细数教皇的权威 ■挑战教皇的权威 ■绽放人性的光芒
加尔文
关于宗教
世界上三大宗教指的是什么?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基督教的演变
一世纪诞生 1054年第一次分裂
天主教(以罗马教 廷为中心)
东正教(以君士坦 丁堡为中心)
路德派 新 教 加尔文派 英国国教派
16世纪第二次分裂
天主教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原罪、救赎 原罪——(Original sin)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 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人类 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命令、偷吃禁果所犯的罪 行,传给后世子孙,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根源。 救赎——人类因有原罪而无法自救,上帝(天主)差 遣他的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上 帝面前替人类赎了罪。凡是信仰上帝、跟随耶稣的人 都能得救,死后获得永生。
二、挑战教皇的权威
1、原因
经济方面:天主教会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方面:教会的独裁和腐败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不 满 思想方面: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结合教材P52第1自然段和下列材料分析:宗教 改革运动兴起的原因有那些?
材料一: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是 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 展的趋势背向而驰。 材料二 教会的欺诈和无耻的掠夺,负担最终落到 了广大劳动群众身上,… …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 满情绪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教会的统 治, … …世俗君主和贵族则觊觎教会的财产,也 站到了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里来了。在这种形势 下只要有人振臂高呼,即会掀起反对天主教会的 斗争浪潮。
为了证实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人们都积极工作, 努力证实自己是选民的身份。“先定论”提出上 帝并不反对财富,而且还以财富的多少来划分选 民和弃民,这不是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找到合理 性了吗?这就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我奋斗,我成功!
二、挑战教皇的权威
3、影响
性质: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 志,并迅速席卷欧洲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上 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作用:①它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 精神独裁。 ②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 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④促进新兴的民族国家的发展。
《兜售赎罪券》
经济上: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大肆搜刮广大劳动 群众。
一、细数教皇的权威
材料二 “卡诺莎之辱”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 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 籍。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 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 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德 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受尽 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教皇才出来 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 吻。
三、绽放人性的光芒
(1)宗教信仰自由
问题:结合马丁路德 和加尔文的思想,分 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 文主义含义。
(2)反对罗马天主 教会的特权。 (3)精神上的自由 和灵魂得救的自主 权。
欧洲的宗教改革
1、原因
(1)经济:天主教会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教会的独裁和腐败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不满。 (3)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概况
二、挑战教皇的权威
阅读教材P52第3段和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国在天主教世界是受罗马天主教会榨取最 重的地区,也是劳动人民最受剥削的地区,因而是 灾难最为深重的地区。 材料二 15 世纪末和16 世纪初,德国经济有了显著 的发展。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但个别工业部门 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因素,出现了分散型 甚至少数集中型的手工工场。
【课程标准】知道马丁· 路德等人的主 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 的含义。 【重点】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 【难点】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宗教改革 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一、细数教皇的权威
根据下面四则材料,请同学们归纳中世纪天主教在 欧洲的特权地位。
材料一
中世纪西欧天主 教会是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 它拥有大量地产,是大大小 小的封建剥削者中最大的一 个。
政治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一、细数教皇的权威
材料三 中世纪的欧洲, 教会控制和禁锢着人 的思想和行动,任何 不符合宗教教义的行 为都被认为是叛逆和 异端,随时会被宗教 裁判所送上火刑架。
中世纪的火刑柱
思想文化上: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
一、细数教皇的权威
材料四 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 都是天主教徒。因此每个人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 会发生密切关系,天主教会对广大群众施行了严 密的精神统治。
(1)马丁·路德的改革
(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3、影响 (1)性质 (2)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