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山脉的变化”、“沙洲的形成”、“溶洞里的钟乳石”、“人类改变地表”四课。探究影响地表形状改变的诸多因素。本单元将引领学生对山脉、沙洲的形成与变化,对鹅卵石、钟乳石的形成等进行分析、想象,认识地表变化是各种力量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不断进行、永不停息的复杂过程。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风化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掌握知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实验,启发归纳。直观演示,质疑引导。

教学准备:酒精灯、玻璃、试管夹、喷壶、苏打、烧杯、曲别针。课时安排:7课时

13、山脉的变化

备课时间:3月24日

授课时间:4月11日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风化作用及地表岩石不断破碎的原因。

2、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岩石破碎的假设;从而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3、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地表岩石的变化。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风化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教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掌握知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实验,启发归纳。

学法:讨论交流。独立思考,汇报交流。

教学准备:酒精灯、试管夹、玻璃、一杯冷水和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观看视频资料,感受“幼年山脉”和“老年山脉”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小组讨论后回答:

(1)幼年山脉和老年山脉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2)想象“老年山脉”在形成初期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老年山脉”会变成现在的样子?

2、推测:山脉的变化受到哪些自然力量的作用?

3、交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假设。

4、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模拟实验研究一种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

2、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认识风化作用。

第二课时

三、拓展延伸

1、看图,认识蘑菇石。

2、推测蘑菇石形成的原因。

3、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推测并写出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讲风化作用时,有个学生讲到:大街上建筑物上的磁砖,时间长了会掉下来。这也是风化作用。我让全班给这个学生鼓掌。这次掌声很及时。保护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其他学生的观察的积极性。

不足之处:对蘑菇石的成因不能猜测准确。

改进措施:多做模拟实验。

14、沙洲的形成

备课时间:4月6日

授课时间:4月15日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水和风对土壤、沙有搬运作用以及对石子的搬运和磨圆作用。

2、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沙尘暴的成因。

3、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冲刷、搬运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体验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陆地变迁的壮观过程,形成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法:直观展示,组织活动,加强概念的梳理,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知识,避免死记硬背。利用生活实例或具体情景,充分运用直观手段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和分析。

学法:讨论交流。独立思考,汇报交流。观察理解,实验感知,观察思考,分析探究。

教学用具:喷壶、沙土、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盘和视频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沙洲图片

二、探究沙洲的形成

1、提出问题: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观察示意图,猜想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思考: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石块有什么不同?沙洲的形成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3、汇报自己的猜想。

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沙洲形成的模拟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5、比较喷水前后的“景观”。

6、讨论:如果注入更多水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现象?

7、小结沙洲的形成。

8、拓展:试着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自然界洪水的冲刷和搬运现象。想象一下,连续一周的大暴雨,会使地表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第二课时

三、探究鹅卵石的形成

1、欣赏鹅卵石

2、学生猜想,提出假设:鹅卵石原来的形状是什么样子?它们上怎样形成的?

3、汇报自己的猜想结果。

4、教师出示实验材料。

5、学生分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设计模拟实验。

6、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7、分组开展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做好实验记录。

8、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9、观察打磨机,概括鹅卵石的形成。

10、拓展:

(1)风的搬运作用;

(2)冰川的冲刷和搬运作用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我让学生把自己的做实验后的小砖块交给我,收集起来,也让全年级的学生观察。

不足之处:过了四五天,有的学生告诉我,他的砖砖块烂了,这可是我没有想到的。

改进措施:收集学生实验的成果要及时,即使砖块不烂,也可能会丢失。

15、溶洞里的钟乳石

备课时间:4月8日

授课时间:4月19日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钟乳石的有关图像提出关于钟乳石的各种假设。

2、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3、能用文字的语言赞美钟乳石构成的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景象。

4、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5、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钟乳石、石笋以及石柱的成因。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关于钟乳石形成原因的猜想和模拟实验等探究活动,初步认识流水的侵蚀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掌握知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实验,启发归纳。直观演示,质疑引导。

学法:独立思考,汇报交流。观察理解,实验感知,观察思考,分析探究。

教学准备:石灰石、稀盐酸、滴管、盘子、尽可能丰富的钟乳石图片、视频资料。烧杯、玻璃瓶、碟子、曲别针、线绳、苏打晶体、蒸馏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