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诗人写月的用意 唐诗中月的意象

合集下载

唐诗中诗人写月的用意唐诗中月的意象

唐诗中诗人写月的用意唐诗中月的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唐诗中诗人写月的用意唐诗中月的意象,供大家参考。

唐诗中诗人写月的用意唐诗中月的意象今人陈植锷在《诗歌意象论》中曾指出,“一首诗歌艺术性的高低,取决于语言意象化的程度如何。

”作为诗歌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意象之于诗歌无疑是关键的,而作为意象物质外壳的语言形象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曾指出,“诗人应该选择‘特征’的东西”,也只有“特征”的东西,才能给读者深刻、鲜明的印象,迅速真切地唤起读者的想象、联想。

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

也正因为月具有这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

先秦已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先秦故人曾通过“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分别发出了“劳心悄兮,劳心骚兮,劳心惨兮”之叹,“僧敲月下门”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明月何皎皎》以“明月”演义出一代复一代骚客才子的怨夫思妇之作。

而“披月踌躇”、“揽月自赏”、“望月凝思”、“抚月痴想”……这些从古籍古典中衍生演化出来的词语成语,莫不流淌着中国古人一分难释的生命情怀。

莫不激发古人情爱思恋的浩歌。

“三五明月夜,四五蟾兔缺”(《孟冬寒气至》),月的意象是生命的时间飞逝,是美的烟波,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情爱的寄寓和沐浴。

月在唐朝中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据学者统计。

李白作诗1059篇其中341篇提到月,也就是说,李白每写三首诗,笔触就要融入月的意象。

李白最爱月,李白之死,就是为捉水中之月而死。

“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

”(唐王定保《摭言》),尽管后人考证此说不可信,但李白为伟大的月光诗仙,却是毋庸置疑的,月里更洁,月里更黑,人生有时,月光无极。

唐宋词中“月”的意象分析

唐宋词中“月”的意象分析

唐宋词中“月”的意象分析“月”在中国文学中出现频率呈倍增长,至晚唐北宋达于巅峰。

“月”自从进人人的审美视野,便不断派生、衍播出介蕴不尽的象征喻指。

我们知道,月虽然只是自然界中一个纯客观的物象,但它却逐渐成为华夏之邦人化自然的组成部分,成为诗人某些特定情感的信息载体。

正是由于作者在创作时的处境情怀不同,从而导致了他们作品中“月”这一意象的不同思想内蕴,它们在规定的语境中,展示出了难尽言表的情感流程及其集中鲜明的价值取向。

他们借月来抒怀言志,因而望月思乡,望月怀人,望月感怀几乎成了诗词中的永恒主题。

下面从几个不同侧面归纳分析一下唐宋词中“月”这一意象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一)“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月本无情,人却有意。

月亮的阴晴圆缺,其实只是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但它却映射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在以月破状分离这一意象的词作中,又可细分为两小类:(1) 送别之作中的“月”。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时的那种落没与惆怅的心情是无以言表的,面对即将离去的亲朋好友,只能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时此刻的月亮也带有几分凄切伤感的色调。

诸如“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牛希济《生查子》);“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斜照后,新月上西城”。

(张先《江南柳》);“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

”(周邦彦(风流子))。

以上送别词中的诗句,具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月”的意象都并非“圆月”、“满月”,而是“残月”、“新月”。

对于这一点,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从自然科学角度分析,古人远行,多启程于黎明之前甚至夜半时分,此时月将西斜,月亮表现出来的特征便是残缺的、低垂的、朦胧的,因此,运用“残月”、“陇月”等意象是符合实际的,是真实的客观描写。

二是从词语意义的角度分析。

“残”与“缺”同意,“残月”即“缺月”,“残月”与“新月”都是不团圆的象征,所以,天边显现的一弯缺月.正是竟取了分离。

古典诗词中月意象

古典诗词中月意象

诗词中咏“月”的佳句顺手拈来,细细品味起来,作者眼中的“月”早已不能用一两个词来概括说明了,“月”早已随着诗人那真挚丰富的情感而蕴蓄了多重含义,成了一个立体的情感寄托物:失意人眼中的“冷月”,正气者心中的“日月”,别离者泪中的“残月”,欢娱者笑中的“明月”。

如果按月的蕴含不同而分类,“月”意象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月”的时间意象月有阴晴圆缺,又有规律的循环,因而古人早有以月计时的历法,诗词中用“月”单纯表示季节的也非常多:“二月春风似剪刀”、“毕竟西湖六月中”、“八月秋高风怒号”等等。

但人事的兴衰,朝代的更迭,与那亘古不变依旧东升西落的月相比如白驹过隙,千百年来,有多少人发出时光飞驰、人生苦短的感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唐·张若虚)人间不知流转了多少英雄豪杰、凡人庸才,而“月”仅是相似,其实又何止是相似,而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啊!面对那“年年今夜,月华如练”(宋·范仲淹)的永恒意象,多少人“惯看秋月春风”。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是李白的质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苏轼的探询。

有人问其始,自有人问其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

但前不见其始,后不见其终,那“秦时明月”尚照汉家宫阙,那古时明月,今日依旧朗照九州。

“长沟流月去无声”,物换星移人不同。

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由“白玉盘”意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操问怎么有为,但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无数的人成为“鸡声茅店月”下的匆匆早行人。

(二)月的空间意象月挂中天,月光铺洒大地,或朦胧,或明亮,于是物质上的月又成了占据巨大空间的月,更在文人笔下拥有了文化的内涵。

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简析

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简析

古人因爱月而咏月。

李白说:酒缺月不味,景无月不美。

辛弃疾说:可怜今夕月,恍惚使人愁。

张若虚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中国文人有着“月亮情结”,因而也流传下无数关于月的美妙诗篇。

作者则想以中国的古典诗词为基础,对中国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作一大致的分类。

一、象征团圆和思念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常常是团圆的象征,寄寓着与亲人团聚的心愿与期待。

但诗人们却很少描写月下团聚的快乐,却屡屡引发了诗人的愁思和怅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

作者寄情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表达彼此之间的思念和友谊。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二、象征故园明月暗示着亲人团聚的希望与期待,因此,月意象自然又与家乡联系起来,成为故园的象征。

李煜的《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作者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然泪下,深切思念家园吧。

三、象征宇宙永恒明月,跨越时空,阅尽沧桑兴亡,见证历史。

月意象渗透着哲理的意味。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人间不知流转了多少英雄豪杰、凡人庸才,而“月”是永恒的,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宇宙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

唐诗三百首中意象是月的诗句和意蕴

唐诗三百首中意象是月的诗句和意蕴

唐诗三百首中意象是月的诗句和意蕴1.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你看,李白在孤独寂寞的时候,举起酒杯邀请明月共饮,再加上自己的影子就成了三人,这是多么奇妙的想象呀!就好像你一个人在夜晚,也会跟明月倾诉心事,把它当作自己的伙伴呢。

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杜甫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呀!你想想看,当你离开家乡,在外地看到月亮时,是不是也会觉得故乡的月亮更加明亮、更加亲切呢?这不就跟杜甫一样嘛!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哇塞,当辽阔的大海上升起明月,不管相隔多远的人都能在同一时刻看到这轮月亮呢,是不是超级浪漫!就如同你和你远方的亲友,虽然身处两地,但是望着同一轮月亮,彼此的思念也能通过月亮传递呀。

4.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这古老的明月啊,照过秦朝也照过汉朝,可是那些出征万里的将士们却还没能归来呀!仿佛能看到那冷清的月光洒在古老的边关,让人心里一阵悲凉呢,你说这得多让人感慨呀!5.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把自己的忧愁寄托给明月,让它随风陪伴友人到远方呀!这多像我们把自己的祝福和关心通过某种方式传递给在乎的人,对吧!6.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哈哈,小时候不认识月亮,还把它叫做白玉盘呢,是不是很有趣啊!就像我们小时候也会对很多东西有天真可爱的认识呀。

总之,唐诗三百首里这些关于月的诗句真的是太有韵味了,它们通过月这个意象表达了各种丰富的情感和意蕴,让人沉醉其中啊!。

唐诗宋词中的月意象分析

唐诗宋词中的月意象分析

唐诗宋词中的月意象张云涛 10309038意象在唐诗宋词的创作和发展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月意象作为意象里常用的一种,被诗人们赋予了各种象征意义,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它拓宽了作者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

浩如烟海的古代唐诗宋词中,有关月意象的诗词可谓数不胜数,它们诠释了我国古代诗人词人在文学创作方面极高的造诣。

以月亮为创作意象,人们表达出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情爱相思、生命哲理等各种各样的感慨和情怀。

这些别具一格的表达大大丰富了诗词创作的内容,成为了一朵不可或缺的文学奇葩。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即用来寄托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关于诗词中的意象,古人以为“意”是内在抽象的心理,“象”是外在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使用意象其实是一种表达艺术化的技巧,甚至可以说是一门学问。

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诗歌创作由此形成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完成对生活艺术再现。

作者对外界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物象,使之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并营造出一个独特的艺术天地,使读者阅读诗歌时能在这个艺术天地里产生内心共鸣,不仅可以还原诗人的所见所感,还能在此基础上渗透、添加自己的感情色彩。

意象通常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有所寄托的物象,如月亮、吴钩、楼台、莲花、水、杨柳、双鲤、庄周梦蝶、金鸡、梨园、文竹等可感知的物象。

它们的出现让所要表达的感情具体化,这一物化增加了诗的张力,加深了审美愉悦,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不仅易于理解,更留给读者无尽的绵延之意。

月意象是作者用月亮作为物象,寄托自己的主观情思,月意象的创作常常采用象征的手法,或诉说思念之情,或抒发美好的团聚、或表达祝福之意、或诠释愁绪,此外月亮还预示了一种高洁的品质,还能感叹时光飞逝……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借助月亮的物象尽情倾吐心声,流露出各种各样美好与厚重的情怀。

“月”在古诗文中的寓意

“月”在古诗文中的寓意

“月”在古诗文中的寓意在众多的自然景观中,较多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的当数“月”。

月在古诗文中的寓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作为自然景观入诗文清风明月,自然美景,古人吟哦不绝,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以飘洒的文笔,描绘了一幅生动迷人的月夜江色图:“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相接。

”这里的“清风”与“白露”交融,“明月”与“江水”辉映,作者浩荡阔的胸怀,在江月一色的秋夜中得到了绝好的净化。

“自古景语皆情语”。

唐王维在《山居秋暝》中诗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山照,清泉石上流。

诗人以独特的感受,天色已瞑,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暇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

写出了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二.喻时光时间,抒迟暮之感《论语·阳货》云:“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大意是说时光一天天过去,岁月不会等待我。

这可能是古人以“日”、“月”喻时光的较早记在。

以后文学作品中常出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习惯语,更是时光悠忽而逝的通俗比喻。

刘宋时作家谢庄有《月赋》一篇,作者在篇末假曹植之口哀婉道“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

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

”展现了一幅月已没,夜已阑,微霜降临大地的深邃画面,触景生情,瞻念前景黯然自伤的心理,面对友人亡故的悲痛现实以及月落岁尽,时不再来的迟暮之感油然而生。

三.喻容貌姣好《诗·陈风·月出》篇三章,以“月出姣兮”作比起兴,以月出东山的美景关合姑娘的容貌姣好。

这是见诸文字的以“月”喻美女的最早记载。

至于“花容月貌”、“闭月羞花之貌”等俗语,则是以后的继承。

由“月”喻女子之貌美,进而引申为男女情事,有其必然关联。

《红楼梦》第五回有一“孽海情天”对联云: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联中的“风月债”即喻男女情事,至于以“债”设喻,是说爱情不免要付出痛苦的代价。

唐诗中带有月意象的诗句

唐诗中带有月意象的诗句

唐诗中带有月意象的诗句0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泊秦淮》杜牧画面朦胧而飘渺。

烟同水,月和沙,都氤氲在一片忽明忽暗的月色中。

在这如梦的夜晚,夜泊秦淮,听曲醉卧,夫复何求。

自然意象“烟”“水”“月”“沙”让秦淮酒家变得分外唯美浪漫。

02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宿山寺》贾岛山顶佛寺,人烟稀少,风景绝佳。

诗人抬头仰望,只见夜空中的流星似穿行在疏密参差的树木之间,月亮、云彩互扯美丽的白裳,亦步亦趋。

“透”和“逆”突出了动势,仿佛星、木、月、云都活了起来。

0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李白海面上的视角永远不会令人失望,天和海都壮阔无际。

如果再加一点浪静,一点风平,月亮就跑下来,成了海中明镜。

云层更是层叠交错,似深邃的楼宇,大气磅礴。

又是一首送别诗,这次的送别也将一眼千年。

0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李商隐水中的明月一定是女子的化形,只见她心酸难掩,竟流下一滴美人泪。

蓝田的美玉难不成也是化形,在暖阳的呵护下,生出了轻烟一般的薄纱。

月色很凉,美玉很暖。

犹如人间的春华秋实,四季悲喜。

如今因了诗人的心境,它们都生出了别样的情愫。

0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杜甫战事阻隔,兄弟离散,这次的白露节气显得尤为清冷。

月亮也不那么好看了,还是故乡的月更美更圆,那里有亲人围炉夜话,有兄弟换盏推杯。

战乱打破了安宁,冲散了幸福,回忆却越来越清晰。

0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孟浩然黑压压的夜,将深邃的旷野压低下去,最终隐匿在树木之后。

清澈的江水中,一轮明月悠然而卧。

它像是深谙旅人的心,不喧闹,不妄动,就那么凝视着诗人,驱散了诗人羁旅中的寂寥。

0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关山月》李白明月从边关升起,照在祁连山脉,映在玉门关卡,洒在将士们的脸上,明暗在云海之间。

霎那间,山川、云海都连接起来,现出一片苍凉壮观的景象。

古来征战不断的边关,不知藏着多少故事?0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诗三百首中月的意蕴

唐诗三百首中月的意蕴

唐诗三百首中月的意蕴
1、月表示怀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2、月表示相思:晓镜但愁去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3、月表示清幽宁静: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4、月表示离别之恨: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李商隐《无题·其二》
5、月表示期盼: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木至》
6、月表示凄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7、月表示高洁:松冈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西州张少府》
8、月表示怀念: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洲韩判官》
9、月表示纯洁: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0、月表示萧条: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柳》。

月在唐诗三百首中的意蕴

月在唐诗三百首中的意蕴

“月”在唐诗三百首中的意蕴
在唐诗三百首中,月的意象具有丰富的意蕴。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表达意蕴:
1. 思乡之情:在许多诗歌中,月亮被用作象征思乡之情的意象。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通过望月,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2. 怀人情感:在许多诗歌中,月亮也被用作怀人的意象。

诗人通过望月,表达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

例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些诗句均借月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写得真切感人,韵味无穷。

3. 清幽宁静:在王维的《竹里馆》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里的月表示清幽宁静,是诗人表达内心世界的安宁和淡泊。

4. 离别之恨:在李商隐的《无题·其二》中,“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这里的月被用作离别之恨的象征,诗人通过月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5. 期盼:在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木至》中,“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这里的月表示期盼,是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6. 时空的永恒:在某些诗歌中,月亮也被用作表达诗人对时空永恒、人类渺远的一种哲学思考的意象。

例如,“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这些诗句所抒写的就是诗人对时空永恒的一种哲学思考。

【总结】月在唐诗中的意蕴非常丰富,可以表达思乡之情、怀人情感、清幽宁静、离别之恨、期盼以及时空的永恒等。

这些意蕴的背后是诗人对生活的深深感悟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古诗文中关于“月”的意象

古诗文中关于“月”的意象

古诗文中“月”的意象古诗文中关于“月”的意象月,是自然界的一道绚丽风景。

古往今来,多愁善感的诗人,不仅用月传递着大千世界的趣味,也用月传递着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

月亮或偶然或必然的变化与诗人亦喜亦悲的感情相辉映,于是,心境各异的诗人随心所欲地把月亮雕镂,并装饰了自己的诗章。

今天,语文网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来谈谈古诗文月的意象。

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唐代大诗人李白同月是最有缘的。

皎洁的月亮在李白的心中是理想的化身,是光明的寄托,是可以相期相伴的友人。

初别蜀地,仗剑漫游,诗人眼中江月的'景象也分外瑰丽美妙: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但现实却让怀才不遇的诗人一腔苦闷,于酣饮之际,他以上天揽月这一飞动健举的形象,高吟出慷慨志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月亮在诗人那里有情有意,月下独酌时,他引明月为知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闻朋友被贬,他托明月寄思念: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人放歌月起舞,诗人徘徊月沧桑。

相看两不厌,月亮与太白。

最雄浑苍茫的月当属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跨越时空,千里相共。

边塞诗的创作离不开明月与(边)关的塑造。

但只有盛唐时期的诗人,才赋予了边塞诗更为博大阔远、浑融丰腴的意境,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

王昌龄一着笔,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

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便已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赋予万里边关悠久的历史感。

月作为一种意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

月在此,成了跨越时空的见证人。

最伤感的月非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莫属。

三春花开,中秋月圆,这些本来都是人间美景,可在李煜这位亡国词人的眼里,这些美景就全然不同。

月亮在古诗中的意象

月亮在古诗中的意象

月亮在古诗中的意象1、月是美的象征《诗经·陈风·月出》最早以明月来喻佳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这里的“佼人”就是美人的意思。

而在韦庄《菩萨蛮》这首著名的唐词当中,更是以“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以月喻人,而且是容貌娇艳的女子。

诗词当中用月亮来比喻美丽的女子,不光是凡间的,还有神仙女子。

宋玉的《神女赋》中“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就是用明月来形容神女之美。

苏轼的《宿望湖楼再和》写出名句“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同样是抒写女子之美,月就是人们心中的美女之神。

2、月是故园、团圆的象征苏东坡有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古人们很早就在月亮的圆缺和人的离别团聚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月圆之日常常被人们看作是家人团聚之时,那么明月就被披上了团圆的象征外衣。

李煜曾《虞美人》写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就是在对月亮的吟咏当中注入了故园之思,深切地表达出了和故乡和亲人团圆的愿望。

而在杜甫的笔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同样表达了对故乡、亲人团聚的盼望。

天上只有一个月亮,而人虽在异乡,但是自己和家人是共看一轮明月,这就将人的思乡之感与故乡的面貌融为一体,这就是月的团圆象征意义所在。

在羁旅之人的眼中,天上遥不可及的月亮就是自己那日夜想念的家,在孤独的夜晚,月之故园就是寄托的最好凭证。

3、月是永恒的象征人生短暂而月亮永恒,这也是诗词中最富有哲理意义的思考。

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不仅使他被世人所牢记,也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哲学道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月在诗人眼中是永恒的,与人的生命短暂形成了带有诗意的对照,这种对照让人们看清了自己,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是人生却早已不同。

李白在《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是如此这般的体验。

苏轼也有相似体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是在感叹时光短暂的同时,寄寓了美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

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

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月亮是一种天文现象,但很多诗人把情怀都给了它,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1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古诗中的“月”含着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抒发思乡怀远之情。

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

“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表现美好的、纯洁无暇的感情。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里的“月”代表的是爱心的传递。

比如李白的《玉阶怨》把月亮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心灵的'纯洁。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

三、对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

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

在古诗中,月是有情绪的,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的诗句表现了哀愁的心绪。

唐诗中有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凄清孤苦,还有孟浩然“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笔法空灵,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

四、展示广阔情怀。

古人借月状景,抒写辽阔,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及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些咏月的佳句,充满了诗情画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妇孺能诵。

月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

月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

月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月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象征符号,被广泛运用于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

在古诗中,月常常被用来表达情感、寄托思念、描绘景象等,具有多种象征意义。

1. 常被用来象征美丽、清秀、高洁的形象,如“皓月清辉”、“明月照前溪”等。

2. 月亮也被用来表达离别和思念,如“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3. 月亮还可以象征着寂静、幽深和孤独,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 在诗歌中,月亮也经常被用来描绘美好的自然景象,如“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总的来说,月亮在古诗中具有多种象征意义,但都与美丽、思念、孤独、幽深、清丽的形象相关。

通过月亮的描绘,诗人们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感、营造氛围,使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月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月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象征符号,被广泛运用于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

在古诗中,月常常被用来表达情感、寄托思念、描绘景象等,具有多种象征意义。

1. 常被用来象征美丽、清秀、高洁的形象,如“皓月清辉”、“明月照前溪”等。

2. 月亮也被用来表达离别和思念,如“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3. 月亮还可以象征着寂静、幽深和孤独,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 在诗歌中,月亮也经常被用来描绘美好的自然景象,如“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总的来说,月亮在古诗中具有多种象征意义,但都与美丽、思念、孤独、幽深、清丽的形象相关。

通过月亮的描绘,诗人们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感、营造氛围,使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古诗中月的意象赏析

古诗中月的意象赏析

古诗中月的意象赏析古诗中月的意象赏析在古诗中,月亮通常是一种怎样的意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一、以“残月”写忧愁古人常以残月来衬托内心的痛楚与忧愁。

“残”本身就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残月这一意象则更加重了这份感伤与悲愁。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文天祥《酹江月》这是作者被囚禁之后,想想过去,面对当时的处境而产生的`壮志未酬的伤感与悲愁。

而这伤感与悲愁的宣泄,所借助的就是那“残月”,读来,使人深受感染。

借残月言愁的诗词很多,下面再举几例:1、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曹组《青玉案》2、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晚霞。

——仲殊《南柯子·忆旧》3、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牛希济《生查子》4、惆怅小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韦庄《荷叶杯》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二、以“明月”写忧愁古人常用明月来营造清丽、冷寂的氛围,用明月与亲人相离、恋人相隔等心境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烘托相别之意,感伤之情。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词人为倾吐对恋人的思念之情,营造了一种凄冷静寂的氛围。

作者心中那因思念而引发的感伤,也借助月亮这一意象,比较委婉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借助明月写忧愁的词句也很多,下面再举几例:1、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2、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温庭筠《菩萨蛮》3、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苏轼《永遇乐》4、谁共我,醉明月?——辛弃疾《贺新郎》5、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三、以“淡月”写忧愁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谢逸《千秋岁》词人借助淡月这一意象,来写人们散去后莫名的惆怅,可谓形单影只,淡月相共,伤感无限!借助淡月来咏愁的词句还有:1、春啼细雨,笼愁淡月。

——卢祖皋《安清都·初春》2、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陈亮《水龙吟·春恨》四、借“新月”写忧愁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古诗词中月意象的含义

古诗词中月意象的含义

古诗词中月意象的含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

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

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

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

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所积累。

否则,就容易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错误。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

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人陈植锷在《诗歌意象论》中曾指出,“一首诗歌艺术性的高低,取决于语言意象化的程度如何。

”作为诗歌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意象之于诗歌无疑是关键的,而作为意象物质外壳的语言形象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曾指出,“诗人应该选择‘特征’的东西”,也只有“特征”的东西,才能给读者深刻、鲜明的印象,迅速真切地唤起读者的想象、联想。

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

也正因为月具有这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

先秦已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先秦故人曾通过“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分别发出了“劳心悄兮,劳心骚兮,劳心惨兮”之叹,“僧敲月下门”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明月何皎皎》以“明月”演义出一代复一代骚客才子的怨夫思妇之作。

而“披月踌躇”、“揽月自赏”、“望月凝思”、“抚月痴想”……这些从古籍古典中衍生演化出来的词语成语,莫不流淌着中国古人一分难释的生命情怀。

莫不激发古人情爱思恋的浩歌。

“三五明月夜,四五蟾兔缺”(《孟冬寒气至》),月的意象是生命的时间飞逝,是美的烟波,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情爱的寄寓和沐浴。

月在唐朝中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据学者统计。

李白作诗1059篇其中341篇提到月,也就是说,李白每写三首诗,笔触就要融入月的意象。

李白最爱月,李白之死,就是为捉水中之月而死。

“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

”(唐?王定保《摭言》),尽管后人考证此说不可信,但李白为伟大的月光诗仙,却是毋庸置疑的,月里更洁,月里更黑,人生有时,月光无极。

李白、杜甫、王昌龄、李商隐、孟浩然……常是一卷在手,餐风饮月,月下窗前,精心细品,或惑之,或寄之,或怀之,或思之,或忆之,沐一身月辉,纳一空月光,旨趣益远,抒胸中浊气、释天地愁绪,法自然天趣,得万物之灵。

由此,月与诗人构成了千载佳话,万世景观,同时也造就了唐诗的盖世名声,在唐代,诗的显赫地位实在离不开月的激扬、推动和烘托。

首先,月在一定程度上孕育和生成了唐诗。

唐诗的题目有一大批沐浴在月光的滤洗和浸润中,如《入朝洛堤步月》、《江亭夜月送别》、《关山月》、《望月怀远》、《古朗月行》、《拜新月》、《把酒问月》……难以尽数,可以说,是月给了唐诗以丰富意蕴,给诗人以美妙的灵感,创造了唐诗的艺术题材和艺术生命,给唐诗提供了博大阔远的艺术空间和宇宙意识。

若无月意象的沾溉,就没有上述诗题,也使诗人们失去了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的审美空间,会使诗坛上失去最美丽的仙葩,丧失一大批不朽的诗作。

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静夜思》、《把酒问月》、张继《枫桥夜泊》等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名作也就无缘产生了。

其次,从诗的内容上说,月成为唐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月在唐诗意境的追求历程中,实现了“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

月在唐诗意境的构造上广泛而多样。

唐诗中的月意象在以下两个方面有广泛的体现:
一、月的时间意象。

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展开,因而月光还是生命的,是时间的。

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

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

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不仅李煜,杜牧《润州二首(其一)》也说: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无论是南朝士人旷达,还是东晋名宿的风流,可是在历史舞台上都不过匆匆过客而已。

诗人由月想到古人,由古人折射现实。

丰富的想象,把时隔数百载的人事勾连起来,使历史与现实,今人与古人,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情事,在时空上浑然一体。

既然月光又是生命的,因而月光通过生命意识又与时间意识相连结。

李白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醉意中探索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哲理,从而发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

张若虚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发问中引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感伤。

江月无情,流水无情,在“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无可奈何中,诗人们只好浩然长叹。

封建专制的社会在本质上是压制禁锢人才的,自己的壮志豪情聪明才干也无可奈何地消融在历史的月光流逝中:“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冥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他们的生命与逸志常常也在“月光如水”的流逝中被淹没被虚抛浪掷了。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旧时月”引起了诗人对历史的浩叹和追思,在这里,月再一次通向把千古亘远,深邃浩淼的宇宙意识。

二、月的情爱意象。

月是情绪的,“月上柳梢”的缠绕,“晓风残月”的悲凉,“月照高楼”的孤寂,情到深处,月便自然与情爱相连了。

尽管“人生无物比多情”、“无物似情浓”,但是,月仍然是一种表达情与爱的最佳寄寓和祝愿:谢庄“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孟郊“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古别怨》),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深挚的情与爱,化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凄美祝愿。

月爱的禅意、爱的见证。

无论是狂羁洒脱的李太白,情意绵绵的李义山,还是忧患郁抑的少陵野劳,都拒绝不了月光的见证,在月光的温抚下,还原出人的本真。

一时骚客的失落,才子的多情,诗圣的千虑,都一一呈示在纤尘不染的月光下……倾听爱情的下落和心音。

在爱情的情感世界里,唐人的情怀、渴念,甚为壮阔、更为空灵,情爱也甚是挚热、浓烈。

“待月西厢下”的痴心迫切,“落月满屋梁”的空虚落寞,“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的痴恋情深。

月光皓照下的浩茫天穹,还是相思的成因和巨大空间。

分别之后,“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月光引起的情思萦绕着爱的惆怅和迷惘。

“阶下清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端居》);月明之夜,风雨之夕,情人“各在天一涯”,而且“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时,该又凭添几重愁苦!于是凄迷广浩的月下便成下无尽的相思之时空:“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月所造就的相思意绪,李商隐就是一千次一万次,也道不完,“欲说还休”。

当然,时间的月水也许会消磨和冲淡爱情“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暇《江楼感旧》)。

那个相偎相依的月下倩影,哪里再可寻回?即若唤回,恐也不是彼时情怀了。

好梦已去,往事如烟,空留丝丝缕缕的旧踪袅袅飘开在爱情失落的天际。

若如此,在伊人已逝的情人眼里,只余下“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的苍凉萧瑟的景观。

爱情在凄迷的月色、催人肠断的铃声的烘托下,更为凄婉欲绝。

“伊人何在,烟水茫茫”,“情以何堪”,只好徒作“长恨绵绵无绝期”的黯然神伤。

此时此刻,月光温抚下的天际中,所飘荡的只是悲怆千古的爱情挽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