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资源课后
种质资源利用 PPT
![种质资源利用 PPT](https://img.taocdn.com/s3/m/25eb9ad1dd88d0d233d46a43.png)
教学活动二 种质资源利用
大家好
1
教学单元二 植物新品种的选育 教学活动二 种质资源利用
一 、种质资源的概念、意义及类别
1.种质资源的概念 种子资源(基因资源、遗传资源):指包含一定的遗传物质,表现一 定的优良性状,并能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后代的园艺植物品种改良和 栽培拥有一定利用价值的遗传物质综合。 种质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其表现形式可能是:种、品种、植株、种子、 枝条、细胞、DNA片段。
接在生产上应用。
2.间接利用
对在当地表现不很理想或不能直接应用生产,但具有明显优良性状的种质材料,可
作为育种的原始材料。
3.潜在利用
一些暂时不能直接利用或间接利用的材料,其潜在的基因资源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
究认识、利用。
大家好
13
Bye Bye
大家好
14
(三)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包括人工诱变产生的突变体、远缘杂交的新类型、育种过程中的
中间材料、基因工程材料等。 特点:具有自然界所没有的特征特性 利用价值:
一般经过多代选育才具有利用价值。
大家好
8
教学单元二 植物新品种的选育 教学活动二 种质资源利用
三 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整理、保存利用 (一)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
大家好
11
教学单元二 植物新品种的选育
2.种质资源的保存方式 ➢ 室内保存 ➢ 种植保质资源利用
大家好
12
教学单元二 植物新品种的选育 教学活动二 种质资源利用
(三)种质资源的利用
1.直接利用
对搜集到的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具有开发潜力、可取的经济效益的种质材料,可直
大家好
2
教学单元二 植物新品种的选育 教学活动二 种质资源利用
第三章 种质资源 ppt课件
![第三章 种质资源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77196752ea551810a687d6.png)
ppt课件
13
野生番茄
ppt课件
14
p野pt课件生茄子
15
ppt课件
山 葡 萄
16
ppt课件
野 生 桃
17
野生杏
ppt课件
18
ppt课件
野 生 苹 果
19
ppt课件
野 生 白 菜
20
野 生 柑
ppt课件
21
野 生 黑 芥
ppt课件
22
三、各国种质资源工作概况
(一)美国:拥有种质材料43万 份以上。其中 柑橘2000多份、苹 果900多份。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就是指决定园艺植 物各种性状的基因资源。
ppt课件
4
种质库(基因库):是指以种为 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它由 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
ppt课件
5
ppt课件
6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ppt课件
10
ppt课件
11
* 二、种质资源的类别
1、主栽品种:包括本国育成的和国外 引进的目前大面积栽培的优良品种。是经现 代育种手段育成,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状和较 广泛的适应性。
ppt课件
33
垃圾野生 采集野生
管理野生
进入驯化栽培
ppt课件
34
二、作物进化地理学
作物进化地理学 (evolutionalgeographyofcrops)是植物种质 资源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
ppt课件
35
(一) 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瓦维洛夫的考察队考察搜集了25万余份
资源,进行形态学、解剖学、分类学、细胞
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60e1e44b767f5acfa1c7cdf8.png)
2、印度中心,117物种,15种作物, 包括缅甸。主要起源作物有:水稻、绿
豆、豇豆、甘薯、芝麻、红麻、茄子、
黄瓜、亚洲棉等。 2a . 印度—马来西亚补充区(中 心)。起源作物有:薏苡、香蕉等。
印度起源中心
主要起源作物有水稻、 绿豆、饭豆、豇豆、甘 蔗、芝麻、红麻等。
1、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
征,即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频
率较高,所以起源中心又可称为基
因中心或变异多样化中心(center
of diversity)。
2、作物最初始的起源地称为原生起源
中心(primary origin center),现在一般
称为初生中心,意为当地野生类型被驯化
的区域,一般有4个标志:
第二章 种质资源
1、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种质资源的重要意义;
(2)理解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内容及对育
种工作的指导意义; (3)掌握种质资源的搜集、研究、保存方 法,不同类别种质资源的特点及其在育种上的 利用价值。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种质资源在育种上的重要性
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
有决定性的作用
作物育种成效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所掌握的种质资源的数量和对其性状表 现及遗传规律的研究深度。从世界范围内近 代作物育种的显著成就来看,突破性品种的
育成及育种上大的突破性成就多决定于关键
性优异种质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几十年来的育种实践表明,育种 工作之所以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多取 决于发现和利用了具有关键性基因的 种质资源。
水稻矮化育种工作,关键是导入 了矮脚南特和矮仔占的矮源,也就是
《种质资源》PPT课件
![《种质资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3808e1bcd126fff6050b7f.png)
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对它们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ppt课件
5
杂种优势利用育种中雄性不育的资源;
•抗性育种中的病虫害抗性资源等。
•高赖氨酸玉米Opeque-2,赖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70%。
•水稻的矮化育种与 “ 低脚乌尖 ” 、 “ 矮脚南特 ”等;
•矮源小麦的矮化育种与“ 农林 10 号 ”;
•水稻的野败细胞质;
ppt课件
9
二、种质资源的重要作用
3、为避免品种遗传基础贫乏,必须利用更多的基因资源
少数优良品种的推广,以及育种单位和育种家在育种中 选用遗传基础相同的一些基因资源,从而导致栽培品种的遗 传基础同一化 。造成以下不良后果: ( 1 )抗逆性脆弱。 ( 2 )有利重组的数量受到遗传基础狭窄的限制将使育种工 作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主要起源作物:薏苡、香蕉等。
C. 中亚细亚中心: 包括印度西北部、克什米尔 、阿富汗、
塔吉克和乌兹别克及天山西部。
主要起源作物:普通小麦、密穗小麦、印度原 粒小麦、
草棉等。
ppt课件
16
2、作物起源中心的发展
D. 西部亚洲中心: 包括小亚细亚、外高加索、伊朗和土库曼 高地。起源作物:一粒小麦、二粒小麦、黑麦、葡萄 、石榴、胡 桃、无花果、苜蓿等。
种质资源:是指可为育种利用和遗传研究的各种作物品种 和类型材料。
种质资源的类型:地方品种、改良品种、新育成品种,中间 材料,野生种,近缘植物。
种质资源又称为品种资源、遗传资源、基因资源。 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 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 类型称为种质资源 。
ppt课件
3
章目录 下一节
包括可用于育种、栽培或其它生物学研究的各种植物类型及品种。 * 形式有:植株、种子、器官、组织、 花粉、细胞、DNA 片段。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教案讲稿.jsp.doc1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教案讲稿.jsp.doc1](https://img.taocdn.com/s3/m/e6defa7b7fd5360cba1adb8f.png)
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总学时: 48 总学分: 4 课程类别:选修
任课教师:高焕章李秋杰
单位:园艺园林学院
职称:教授、副教授
授课专业:园林
授课班级: 31001、31002、职31001 2012 ~2013 学年第 1 学期
以下内容请结合课程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选择与修改:
1.实验目的与要求:指教学中要体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和“章、节或实践教学单元
的目标”、实验预期达到的效果等。
2.实验方法和手段:是根据实验教学目的进行教学方式(讲授、演示、实验、实作、
讨论、案例分析、仿真或真实现场实作指导等)、教学辅助手段(教具、模型、图表、实物、现代教学设施设备,以及特殊教学或实践环境等)、师生互动、板书、实验方法、测量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等的设计。
3.实验条件: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名称、型号、规格;实验地点、温度、湿
度、气压等。
4.教学分组:指导教师及学生分组情况说明
5.安全事项: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人身、设备、仪器及产品等安全;操作安全规范说
明;或安全隐患防范措施等。
6.教学条件:教学场地、设施、设备、软件等要求说明;
7.板书设计:它既可在教案的教学过程中显示,也可单独列出。
8.课堂提问:课堂提问一般多设置于教学过程之中,上堂课布置了课外作业或预习,
与本次课有关内容的复习,在教案中可设计课堂提问。
9.课外教学设计:如分组对拓展性的问题进行探究;社会调研;小论文写作等。
它
既可在某教案中显示,也可单独开列。
第二章种质资源ppt课件
![第二章种质资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208b69ff00bed5b8f31d6b.png)
2、作物起源中心的发展
A. 中国 — 东部亚洲中心: 包括中国中部和西部山岳及 其毗邻的低地。
主要起源作物:黍、稷、粟、高粱、裸粒无芒大麦、荞 麦、大豆、茶、大麻、苎麻等。
B.印度中心:包括缅甸和阿萨姆(印度东部的 省)。主 要起源作物:水稻、绿豆、饭豆、豇豆、甘 蔗、芝麻等。 2a. 印度 — 马来亚补充区: 包括马来亚群岛,
和类型材料。 种质资源的类型:地方品种、改良品种、新育成品种,中间
材料,野生种,近缘植物。 种质资源又称为品种资源、遗传资源、基因资源。 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 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 物类型称为种质资源 。
章目录 下一节
包括可用于育种、栽培或其它生物学研究的各种植物类型及品种。 * 形式有:植株、种子、器官、组织、 花粉、细胞、DNA 片段。
章目录 上一节 下一节
一、植物的进化
自然界的植物有30-50万种,它们是通过长期生 物进化的产物。
全世界有栽培作物2300种,食用作物占900多种பைடு நூலகம் 经济1000种,饲料绿肥400种。
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变异、遗传、选择 变异——基础 遗传——保证→生物进化 选择——动力 选择:自然选择→自然物种
第二章 种质资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作物起源中心与我国作物的主要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的类别、特点及其利用 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和创新 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自学)
总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节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一、种质资源的概念
种质:是指亲本传给子代遗传物质。 种质资源:是指可为育种利用和遗传研究的各种作物品种
E. 地中海中心: 大量蔬菜作物,包括甜菜、许多古老的牧草 作物都起源于此。小麦、粒用豆类的次生起源地。
种质资源张课件
![种质资源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addad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b.png)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与中国园艺植物 资源
• 研究作物起源中心的意义
为了研究植物的种和变种的形成与环 境的关系,以及品种性状、特性演化过程与 栽培育种的关系,每一植物种都有其起源中 心,也有形成多样性中心,在那里具有丰富 的种质资源, 因此,对它的研究利用,首先 应该了解它的起源和发展。
• 作物进化地理学(evolutional geography of crops)
任务和目的而不同。中国目前有三个不同的 层次: ★国家级资源工作机构 ★省级资源工作机构 ★育种单位级
种质资源张
• 种质资源征集的范围和重点
在植物种质的多样性中心进行 ★ 作物起源中心 ★ 作物栽培中心 ★ 作物遗传育种中心
种质资源张
种质资源考察收集方法
• 准备工作 • 外出考察收集 • 整理和补充
种质资源张
★数量性状的描述评价
(1)级差评价法通常用于容易计数和测量的性状如果 重、果径、叶长、节间长以及比值性状如果形指数、 叶形指数、果心对果实横径的比值等。
(2)参照品种典型评价法有些连续变异的性状,难以 计算或测量或用文字确切描述的,可用示意图,并列 出各类常见典型品种以资参照。
(3)选择归类评价法
★质量性状的描述评价 二型编码法评价桃、杏果皮的有毛和无毛等。三型 编码以“—”、“M”和“+”示隐性、中间类型和显性类 型桃、杏等核果类果树在离核、粘核之间有半粘核类型 等 。有些质量性状在极端类型之间有若干种不同质态, 可划分成不同级次编码,评价时选用最适合的编码。
种质资源张
如葡萄描述符中对葡萄花的性别用五型 编码: ①雄株; ②雄花占优势; ③完全花,雌雄蕊均充分发育; ④雄蕊直立的雌株; ⑤雄蕊反卷的雌株等。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_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_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https://img.taocdn.com/s3/m/e8ece9d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2b.png)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_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园林植物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 of landscape plants )是园林植物材料中能将其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并能表达的()总称。
答案:遗传物质2.()就是以一个物种少量的遗传组成来代表该物种大量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答案:核心种质3.植物新品种保护是为了保护植物新品种权,鼓励品种创新,促进农业、林业的发展而建立的()。
答案:知识产权制度4.完成育种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授权品种享有排他的()。
答案:独占权5.达尔文用()来解释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适应性。
答案:遗传多样性6.遗传多样性本质是生物体内()的改变。
答案:遗传物质7.分子育种是应用()进行的育种方式。
答案:基因工程8.现代育种技术比起传统育种技术的优越性在于能更好地()。
答案:打破生殖隔离界限9.由( )再生导致的嵌合体的分离(破坏、丢失或重排)是最明显的预先存在变异的表现。
答案:不定芽10.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
答案: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培育成完整植株11.分布在江浙沪地带的国兰类型主要为()。
答案:春兰、蕙兰12.我国是兰属植物资源的分布中心,是兰花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国兰包括七个种,据记载共有( )品种。
答案:1000多个13.百合花被片有()枚。
答案:614.新疆百合属于()。
答案:轮叶组15.关于梅花品种的演化,最初是()。
答案:单瓣江梅16.()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野生梅花分布区。
答案:西藏通麦地区17.茶花的正常花期是十月至翌年四月,()作为多季开花的经典原种,已经广泛应用于多季开花茶花育种中。
答案:‘杜鹃红山茶’18.在高继银编著的()中,共介绍国外山茶品种847个,其中美国培育的就有100个,这些杂交种都是从云南山茶大桃红、大玛瑙、大理茶等品种中杂交选育出来的。
答案:《世界名贵茶花》19.花中四君子中()被称为“花中隐士”。
第一章种质资源PPT教案
![第一章种质资源PPT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ed523e80eb6294dc886ce9.png)
物
银杏、水杉 银杉、珙桐
第16页/共46页
花卉育种的宝贵材料
大花黄牡丹
紫斑牡丹
第17页/共46页
毛华菊 金花茶
第18页/共46页
三 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概况
2、我国丰富的种质资源形成原因
1)地形复杂 2)气候多样 3)历史文化悠久
第19页/共46页
历史文化悠 久
中华传统十大名花 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 鹃花、 兰花、山茶、荷花、桂花、水 仙花。
第5页/共46页
三 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概况
1、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 1)种类繁多,丰富多彩
我国是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历史最早、范围最大、种 类最多的国家。原产乔灌木约 8000 种。 我国原产的植物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变异广泛、 类型丰富。如圆柏(偃柏、鹿角柏、金叶柏、龙柏、 球柏、塔柏等),杜鹃(常绿、落叶;平卧杜鹃、 大树杜鹃;高山( 7-8 月)、中山( 4-6 月)、低 山( 2-3 月)等)。
色 生物学特
性 生态习性
第13页/共46页
花团锦簇的山茶花
第14页/共46页
多姿多彩的菊花
中国菊花之美
➢ 古典菊花的“五美 ”
➢ 广泛的生态适应性 ➢ 丰富的变异类型 ➢ 多样的用途
第15页/共46页
中国特有植
中 国 特 有 种 子植 物图谱 数据库 共收录 我国种 子植物 特有72科 ,243属 , 529种。 图谱529幅 。
将草莓从分生组织培养的小植株保存在 4 ℃无光的冰箱中, 3 个月检查一次,发现干燥时加入 1-2 滴新鲜培养液,保存 6 年 后,用这些小植株培养的草莓发育正常。
用上述方法保存的试管苗进行继代培养,可立即恢复生长。但 由于有时需继代培养而花费劳力,同时在细胞继续分裂过程中 难以排除遗传变异的可能,因此,该法适于短期和中期保存。
植物育种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植物育种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8c059d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7.png)
植物育种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第1章作物繁殖方式和品种类型名词解释: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在一定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选育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生物产量(biomass):作物整个生育期间,通过光合作用和生产积累有机物的总量(有机物质90%~95%,矿物质占5%~10%。
经济产量(economic yield):栽培目的所需要的经济价值的那部分产量(子粒、块根、块茎等)。
经济系数(coefficient of economics)或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的比值。
株型育种:优良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集中在一个植株上,获最高光能利用率,并将光合产物输送到籽粒中,提高产量。
高光效育种:通过提高作物本身光合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的生理指标而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方法。
产量因素收获指数理想株型1.作物育种主要目标性状:高产、稳产、优质、生育期适宜和适应机械化。
2.制定育种目标原则:立足当首,展望未来,富有预见性突出重点,分清主次。
抓住主要矛盾明确具体,性状指标落实面向特定的生态地区和羲培条件3.拟定一种作物的育种目标,并说明理由第2章作物的繁育方式及品种类型1、名词解释: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无融合生殖: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自交不亲和性:雄性不育性:纯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2、简述作物的品种类型极其发育特点3.试述无融合生殖在育种中的使用第3章种质资源1.名词解释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起源中心:凡遗传类型有很大的多样性且比较集中、具有地区特有变种性状和近亲野生(裁培)类型的地区。
初生中心:最初始的起源地(原生起源中心;)次生中心: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地向外扩散到一定范围时,在边缘地点又会因作物本身的自交和自然隔高而形成新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多样化地区。
《种质资源利用》课件
![《种质资源利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9d005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2.png)
目录
• 种质资源概述 • 种质资源的保护与保存 • 种质资源的利用 • 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 • 种质资源研究的发展趋势
01
种质资源概述
种质资源的定义
种质资源定义
种质资源是指具有遗传信息的生 物材料,包括农作物、蔬菜、果 树、林木等植物种质资源和动物 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的遗传信
直接利用
直接将种质资源用于农业生产,如种 植、养殖等。
间接利用
通过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来提高农作 物的产量和品质,如基因编辑、转基 因技术等。
科学研究
利用种质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如基因 组学、分子生物学等。
生态保护
通过保护种质资源来维护生态平衡和 生物多样性。
种质资源利用的案例
杂交水稻
通过利用种质资源,培育出高产、优质、抗 逆性强的杂交水稻品种,为解决全球粮食问 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生物信息学应用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种质资源进行大数据分 析,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
种质资源研究的未来方向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适应性研究
01
研究种质资源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表现,为全球气候变
化背景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基因组学与表型组学的整合研究
02
将基因组学与表型组学相结合,深入研究种质资源的遗传与表
前景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遗 传改良将更加精准、高效,同时 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
05
种质资源研究的发展趋势
种质资源研究的热点问题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实现对种质 资源的精准改良。
基因组学研究
通过对种质资源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挖掘优异 基因,为育种提供基础数据。
《种质资源》PPT课件
![《种质资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e391c552d380eb63946d64.png)
感谢下 载
思考题
1、什么是种质资源?论述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几保护种质资源的迫切性。
2、种质资源保存常采用哪些方法?种质资源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3、简述不同繁殖方式园艺植物的群体特点和育种关系?
作业:列举校园中3-5中你认为是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的植物,并说明它们的
在育种上的可贵之处。
参考书
1、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会编,中国作物遗传资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4
5.5 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品种类型与育种特点 5.5.1园艺植物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 自花授粉粉:天然异交率达5%~50% **无性繁殖
5.5.2不同繁殖方式园艺植物的群体特点与育种的关系 **自花授粉植物 杂交育种:采用连续单株选择法 一代杂种育种 选择育种 **异花授粉植物 一代杂种育种 杂交育种和选择育种:采用混合选择法、改良混合选择 法、母系选择法等。 **常异花授粉植物: 杂交育种、选择育种和一代杂种育种 **无性繁殖植物: 芽变选种、杂交育种、体细胞杂交技术
5.2.2 种质圃保存 是将种质材料迁出自然生长地,集中改种在植 物园、资源圃等地保存。
5.2.3 种子保存 绝大多数种子可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保存。
(0-5℃,空气相对湿度32%-37%,可贮藏10年;-10— -15℃,空气 相对湿度32%-50%,可保存30-50年。)
种质资源其它保存方式
**离体保存:实在适宜条件下,用离体的分生组 织、花粉、休眠枝条等保存种质资源。
梨 原产我国的有14种。
常见栽培的种有白梨、砂梨、秋子梨。
梨
苹果 原产中国的有20余种。 栽培种尚有沙果、海棠果、西府海棠。 现在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基本上从国外引 进。
花生种质资源-教案.doc
![花生种质资源-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bea33157960590c69fc3767c.png)
《花生种子生产技术》教案(2)连续开花型第一次分枝上从第一节位开始着生花枝,仅在第一次分枝的梢端才: 能有营的种质材料按小区种植,设抗病对照和感病对照。
田间栽培管理措施应尽量利于诱发叶部病害,不使用任何杀菌剂,以创造病害发生的良好条件。
%1人工病圃鉴定在花生播种前,准备大量花生叶部病害发病重的秸秆,切碎后均匀施人田间,耕翻到地下,人工制造发病条件或用田间人工接种的方法诱导发病。
人工接种需要制备一定浓度的抱子悬浮液。
制备方法可用室内人工培养,也可人工收集。
人工收集法是将田间前茬发病重的植株或温室内种植植株的地上部收集起来(在抱子大量产生期),用自来水冲洗,将含有大量抱子的洗液过滤,获得病原菌抱子,可立即制成一定浓度的抱子悬浮液,以备田间接种使用,也可将抱子干燥,在冰箱中储藏。
花生叶斑病病原菌抱子干燥后可在冰箱中保存很长时间,而锈病只能存放几周。
将待鉴定种质材料田间播种,并同时播种抗病对照和感病对照。
对需要田间人工诱发的病圃,在花生始花期前,制备好抱子悬浮液,用农用喷雾器叶面喷洒接种。
接种后立即大水灌溉、创造田间局部高温条件,以利病原菌侵染发病。
%1室内鉴定这是利用花生离体叶片,室内接种病原菌,鉴定抗病性的一种方法。
取田间或盆栽待鉴定种质材料,将叶片带茎切下,用自来水冲洗后,按顺序插入盛有消毒沙的发芽盘中,并设感病对照。
用Hoagland营养液浇灌保湿,盘子用透明塑料薄膜覆盖好。
接种前将盘子置于25°C, 12h光照条件下放置24h,然后以IX 105个/ml抱子悬浮液人工叶面喷洒接种。
这种方法抱子悬浮液用量很少。
抱子悬浮液可用微型气旋式抱子收集器在发病植株上收集制备。
接种后将盘子重新盖好,30d后观察发病情况。
(2)鉴定标准一般人工接种后3周开始调查发病情况,以后每隔10d或15d调查记载1次。
花生叶斑病和锈病发病程度的观察记载有5级标准(国内)和9级标准(国外)。
%1国内5级标准:0级:无病症,表现高度抗病或免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学包括哪些内容?请举例说明。
(一)观赏植物资源调查与监测观赏植物资源学的工作基础,制订某地区观赏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规划和保护措施的基本依据(二)观赏植物资源搜集与保存搜集与保存内容:种子、苗木、枝条、花粉或组织和细胞。
保存的方式:就地保存、种质圃保存、种子保存、离体保存、基因文库保存等。
(三)观赏植物资源引种与驯化简单引种、驯化引种(四)观赏植物资源鉴定与评价品种鉴定:利用直观的形态学、孢粉学、细胞学方法到微观领域的生化指纹图谱。
资源评价: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其资源的自然现状和利用现状的综合分析,对区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和现状进行科学的评判。
(五)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创新手段:基因聚合法、大群类型优选法、分子或同工酶标记等。
目的:育成遗传组成清楚、含有独特优异种质新基因的种质资源材料。
(六)观赏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深入研究观赏植物资源的种群增长规律和更新能力,制定合理的科学的保护性采挖利用制度和宏观调控政策。
2、从我国观赏植物资源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得到哪些启示?(1)我国作为园林之母,说明我国种质资源非常丰富,但是过去我国种植资源发展起步较晚,而我国资源大量的被其他国家所利用,应该加强我国种质资源的保护。
(2)我们应当吸取国外经验,来加强我国种质资源的利用和管理(3)应当对野外的种质资源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开发利用。
(4)政府应当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研究对策:(一)继续加强海南特有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本底调查(二)深入了解海南特有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生物学特性(三)大力推进海南特有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引种栽培和驯化研究1.观赏植物起源中心:2.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及特点:3.观赏植物的遗传学起源途径有哪些?杂交起源、基因突变、倍性变化、嫁接杂种、综合性起源4.观赏植物演化的途径和方向有哪些?演化途径:(一)野生观赏植物到栽培观赏植物的演化:垃圾场野生、管理野生(二)栽培观赏植物的演化:花瓣瓣性演化、花色演化、花径演化演化方向:花色、花型、花径、花期、株形、枝姿、叶色5.观赏植物传播的途径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6.我国观赏植物资源分布及特点:特点:7.花瓣瓣性演化:A.积累起源的重瓣花B.营养器官突变起源C.花萼瓣化D.雄蕊、雌蕊起源的重瓣花E.台阁F.重复起源的重瓣花G.花序起源1.哪类形态特征对观赏植物的分类非常有用?宏观的形态学特征:根、茎、叶、花、果。
微观的形态学特征:表皮细胞特征、子房形态、花粉形态、染色体特征。
2.什么是观赏植物的二元分类法?特点如何?基本原理:将同一种或同一变种起源的品种,不论是一个种的变种或一个种的染色体加倍所成的多倍体,均列为一个品种系统。
再按性状的相对重要性,依次分列各级分类标准。
主要特点:(1)品种演化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而以品种演化为主。
(2)品种分类的前提性标准是种源组成。
(3)花形、花色常为主要分类标准,叶色、枝姿等常作为分类条件。
随着对观赏植物微观结构研究的逐步深入,辅助分类条件也可逐步增加。
(4)分类中使用的性状大多是便于观察的定性型性状(如花色)和便于测量的定量型性状(如花瓣数)。
3.什么是品种?观赏植物品种名称的书写规范如何?品种:为某一或某些专门目的而选择的,具有一致、稳定和明显区别的性状,而且经采用适当的方式繁殖后,这些性状仍能保持下来的一些植物的集合体,是栽培植物的主要分类类级。
品种名称的构成和书写规范:(1)栽培植物品种的名称是由它所隶属的属或更低分类单位的正确名称加上品种加词共同构成;(2)品种加词中每一个词的首字母必须大写,品种的地位由一个单引号(‘…’)将品种加词括起来表示,而双引号(“…”)和缩写“cv.”、“var.”不能用于品种名称中表示加词;(3)为了区分种名(属名和种加词)、品种群名称和品种加词,种名按照惯例采用斜体,品种加词则采用正体。
因此,品种加词至少应该与属的名称相伴随。
4.依据生活型、观赏特点、生态习性分别可将观赏植物分为几类?1.观赏植物资源调查有何意义?掌握区域观赏植物资源基本情况,是制定区域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计划的第一手资料,促进有计划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观赏植物资源、选育新品种和发展优良品种的规模化种植,从而提高花农的经济收入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2.观赏植物调查研究的主要有哪些内容?3.观赏植物野外调查应注意哪些事项?确定方位的方法有哪些?注意事项:1)人身安全2)资源与环境保护3)方位确定方法(1)北极星: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永远指向正北方。
(2)月亮:圆月时,晚7时位于东方,午夜后在南方;上弦月,晚7时位于南方,午夜1时在西方;下弦月,晚1时位于东方。
(3)太阳:在东北地区,夏天上午10时在东偏南,下午1时左右在正南,下午3时以后在西南。
(4)地衣:在树干上,南面较少,北面较多。
(5)孤立木:一般多枝的一方为南,少枝的一方为北。
(6)蚂蚁窝:向南的一面坡较缓,北面较陡。
(7)桦树皮:南面比较光洁;北面比较粗糙,有疙瘩或裂纹。
(8)年轮:木质部生长快的(年轮稀疏的)为南,木质部生长缓慢的(年轮紧密的)为北。
4.如何撰写观赏植物的调查报告?对调查工作的全面总结,内容包括:①工作任务、调查组织与调查过程的简述;②调查地区自然地理条件概述;③调查地区社会经济条件概述和观赏植物资源调查的各种数据、标本、样品及各种成果图件;④分析评价调查地区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科学可行的意见或建议。
5.野外调查的方法有哪些?6.如何做好观赏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采集和压制标本应注意的问题(1)总原则:典型性、代表性、完整性。
(2)一份完整的标本应包括:观赏部分和地下部分(草本);繁殖器官和营养器官(所有);雌株和雄株。
(3)特征应尽量齐全:基部叶和上部叶(若两者形状不同);新叶和老叶(两者毛被情况不同) 。
(4)保留草本植物丛生的特征:压制标本时不要把它们分得太散。
(5)每种植物至少采集3份以上标本;每张标本应详细记录易改变或消失的特征(花色、气味、毛茸等)。
1.种质资源搜集的对象和原则各是什么?对象:植物的苗木、枝条、芽体、种子、花粉,甚至组织和细胞。
原则:(1)明确目的要求,确定搜集任务,充分调研,有计划、有步骤进行。
(2)想方设法搜集,范围由近及远,先当地,后向外引种,优先珍稀濒危。
(3)全面细致周到,认真登记核对,不重复不遗漏,分门别类存放样本。
(4)按规定检疫,保证样本生活力正常。
2.种质资源引种的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何种情况?各有何特点?引种的方法:简单引种—不需驯化,但需创造一定的条件,且植物本身会发生一定变异。
植物在其遗传性适应范围之内的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限制,是植物基因型在地区适应性方面的反应规范。
驯化引种—除了那些植物在原产地已具备了适应新环境的遗传性外,不能用移植、扦插等无性繁殖方法来驯化植物;只有播种的实生苗在新环境条件的影响下才能成功地驯化,用地理上和生态上远缘杂交的种子引种更容易驯化成功。
(1)逐步驯化法(将所要引种的植物,依据一定的路线分阶段地逐步移到所要引种的地区。
因驯化时间较长,故一般较少采用。
)(2)进行实生苗多世代选择(在引种地区连续播种,选出抗性强的植株进行扩大繁殖。
当引种地与原产地间的气候条件差别不大,多采用此法。
)3.在引种时如何处理综合环境的气候相似性与主导因子的限制性作用?在世界广大范围内,不可能有气候条件完全相似的两个地区,引种时既要承认气候对引种植物的重要影响,又要考虑植物本身可以改造的一面。
不能认为,凡与原产地气候有差别的地方就不能引种。
引种的生态学研究,既要注意各种生态因子对植物的综合作用,也要看到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或是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在综合生态因子中总是有某一生态因子起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如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生物因子等。
4.如何进行引种驯化的试验研究?怎样才算引种成功?(1)引种驯化试验研究:1 )试引观察含义:将初引进的材料先在小面积进行试种观察,初步鉴定其对本地区生态条件的适应性和生产上的利用价值。
常规方法:多年生、个体大的观赏树木,每种种植3~5株。
快速方法:采用高接法,将引入品种高接在当地代表性种类品种的成年树树冠上,促进其提前开花结果。
2 )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将试引观察中表现优良的品种再进行比较试验,以筛选出最优品种。
区域试验:以确定引种植物的适宜栽培地区和范围。
3 )栽培性试验含义:经过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后,将其中表现适应性好而经济性状优异的品种,进入较大面积的栽培性试验,进一步了解其生长习性,从而划定其最适宜、适宜和不适宜的发展区域,并制订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组织推广。
(2)引种成功的标准:生物学观点:从种子开始到获得种子,或以营养器官繁殖获得后代。
经济学观点:植物引入新地区后,通过栽培技木的改进,能获得经济效益,满足人们需要,虽然由于其在引种地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不能产生可育的种子。
5.植物检疫范围和检疫对象是什么?范围:我国进出境植物检疫范围主要是:①植物、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②装载植物、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装载容器、包装物;③来自疫区的运输工具;④进境供拆船用的废旧船舶。
我国国内植物检疫范围主要是:①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②列入全国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应该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③可能受疫情污染的包装材料、运载工具、场地、仓库等。
对象:国家法律、法规、规章中规定不得传播的病、虫、杂草,以及在贸易合同及检疫协定中规定的病、虫、杂草。
1.常见植物观赏性评价方法有哪些?百分制法、层次分析法、美观度评价法、比较评判法、模糊数学法、灰色关联度分析2.植物抗逆性包括哪些类型?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A. 避逆性:指观赏植物通过调整自身的生育周期,使整个生育过程不与逆境相遇,避开逆境的干扰与危害,而在相对适宜的环境中完成其生活史。
B. 御逆性:指观赏植物处在逆境中时,其生理过程不受或少受逆境的影响。
即在逆境中植物体仍保持原有的生理活动。
C. 耐逆性:指逆境中观赏植物的各种生理过程发生相应变化(御胁变性、胁变可逆性和胁变修复)。
3.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鉴定方法?4.植物抗逆性、抗病虫能力评价的方法有哪些?一般有哪些调查指标?(1)植物抗逆性:自然逆境评价、人工模拟逆境评价、间接评价指标:避逆性、御逆性、耐逆性(2)抗病虫能力:抗病性【直接评价(包括田间评价、室内评价)、间接评价】抗虫性【田间自然评价法、增加危害压法、网室评价法】指标:病(普遍率、严重度、病情指数)虫(虫口密度调查、被害程度调查)5.什么是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的来源有哪些?含义:通常指狭义的遗传多样性,即种内的遗传多样性,指种内个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