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PPT课件

合集下载

清末新政学习教材PPT课件

清末新政学习教材PPT课件

不过,它还是比洋务运动进步:
“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 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 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 下安得富强耶?”
这里提到学习西方的本源,虽然没有具体说明什么样的西政, 但是将重点学习西学政而非西艺,却是明确的。
使大清朝能够继续统治下去。实行笼统排外的守旧政策,
只能招致失败,导致灭亡,经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之
役之后,这已是有目共睹的了;只有进行某些改革,即仿
效列强实行新政,才能使大清朝生存下去,甚至强大起来, 对此,清廷上下也没有分歧了。
• 列强也要求清政府实行某些新政,因为一个顽固 守旧的政府是不利于它们的“以华治华”方针的, 而仿行西方的新政,在本质上就是按照它们的需 要来改造中国,去掉那些不便于它们在华扩张的 制度,建立起适合它们扩张的制度,赫德当时写 的《更新节略》,就是代表列强向清政府提出的 实行新政的建议和要求。梁启超所说新政是由谭 嗣同、毓贤、德国公使、义和团等之血“相注射、 相搀杂成一种不赀之价值而购得之者”,是非常 深刻的。的确,新政是世纪之交的历史合力的产 物。
• 梁启超用他习惯的夸张的笔调,描述了举国谈论 新政的蓬勃而杂沓的景象,并正确地指出这种景 象是各种不同势力付出血的代价之后换来的。在 他列举的16个有名有姓的流血者和成千成万无名 无姓的流血者中,大体有四种不同的力量:一种 是谭嗣同等维新派,在梁启超的概念中,这个维 新派也包括光绪皇帝,他们要求实行比较大的改 革,以使中国比较快地变成一个近代强国;一种 是毓贤等封建顽固派,他们对外国侵略势力不满, 也看不惯侵略者所带来的西方文明,他们想排斥 这一切,从而恢复大清帝国往昔的盛世景象;
新政上谕
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1901年1月29日),清廷 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了一道新政的上谕,这标志着清末 新政的开始,也是清政府对庚子政局回应的结果。

清末新政演示文稿课件

清末新政演示文稿课件

清末新政对当代的借鉴意义与反思
反思
• 防止外来干涉:清末新政时期,列强干涉导致 改革失败。当代应警惕外部势力干涉,确保国 家主权和安全。
• 改革需兼顾各方利益:清末新政在实施过程中 触动了保守势力的利益,引发社会动荡。当代 在改革中应兼顾各方利益,确保改革稳健推进 。
• 强化法治建设:清末新政在法治建设方面存在 不足。当代应加强法治建设,确保各项改革措 施在法治轨道上推进。
新政在历史上的评价与影响
消极影响
• 外来势力干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等手段干涉中国 内政,使新政实施面临困难。
• 改革不彻底:清末新政在改革过程中受到保守势力的 阻挠,许多改革措施未能彻底实施。
• 社会动荡加剧:新政实施过程中,社会矛盾激化,民 变频发,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清末新政与现代改革的比较与启示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清末新政对当代的借鉴意义与反思
01
借鉴意义
• 重视教育科技:清末新政推动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当代也
02
应重视教育科技事业,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清末新政尝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当代
03
应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政治。
清末新政对当代的借鉴意义与反思
• 保持民族自尊与自信:清末新政时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当代应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
政治改革的实际效果与局限性
实际效果
政治改革方面,清末新政推行了宪政改革,制定了宪法性文件,确立了议会制度 ,扩大了公民权利和自由。
局限性
然而,政治改革在实际操作中受到保守势力的阻挠,宪法性文件实施困难,议会 作用受限,公民权利和自由未能得到充分保障。

《清末新政修改》课件

《清末新政修改》课件
目的: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军队,以应对国内外的威胁
措施: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和装备,聘请外国教官进行训练 影响:编练新军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但也导致了军队内部的分化 和矛盾,为后来的军阀混战埋下了伏笔。
背景:清朝末年,内忧外患,社会动荡 原因:为了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维护封建统治 经过:1901年,清政府开始推行新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结果: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清朝的统治危机
废除科举制度,推行新式教育 设立新式学堂,推广西学 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和文化 改革教育体制,建立现代教育体系
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 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添加ຫໍສະໝຸດ 题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保护民族 资本
改革财政制度,增加财政收入
背景:清末新政时期,为了加强国防力量,提高军队战斗力
历史影响:为辛 亥革命的爆发奠 定了基础,推动 了中国历史的发 展
积极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促进了社会进步 局限性: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改革不彻底 历史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启示:改革需要全面、深入,不能局限于表面和局部
政治改革: 推动中国政 治现代化进
改革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不能放任地方势力
改革需要注重人才培养, 不能忽视教育发展
改革需要注重国际形势, 不能闭关锁国
汇报人:
废除科举制度, 实行新式教育
设立新式学堂, 推广新式教育
改革官制,实行 责任内阁制
改革财政制度, 实行预算制度
改革司法制度, 实行新式司法制

改革军事制度, 实行新式军事制

政治影响:加强 了中央集权,削 弱了地方权力

《清末新政整合》课件

《清末新政整合》课件

强化法治建设
清末新政时期,法治建设滞后, 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当今社会应 强化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推动文化创新
清末新政在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 过于保守,未能激发民族文化的 创新活力。当今社会应积极推动 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
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外交困境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的外交处境十分困难 ,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革命力量的兴起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一些革命力量开始兴起,他 们通过暴力手段推翻清朝政府,试图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主。
02
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教育改革
总结词
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培养新 式人才。
经济改革需与民生相结合
清末新政的经济改革措施未能充分考虑民生福祉 ,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加剧了社会矛盾。
3
文化教育需注重本土化
清末新政的文化教育改革未能充分考虑民族文化 的传承和创新,导致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分析清末新政的局限性
改革派与保守派利益冲突
清末新政时期,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的利益冲突严重,影响了改 革的进程和效果。
对未来的影响
历史遗产
清末新政留下了丰富的历 史遗产,为后来的中国现 代化进程提供了经验和教 训。
对未来的启示
清末新政对未来的发展提 供了重要的启示,包括政 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 改革和创新。
对未来的挑战
清末新政也给未来带来了 挑战,如何在新时代背景 下继续推进现代化进程, 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经济改革是清末新政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推动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详细描述

第3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参考课件

第3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参考课件

二、百日维新
3. 戊戌变法的失败
谭嗣同(1865— 1898),汉族,湖 南浏阳人,是中国 近代资产阶级著名 的政治家、思想家, 维新志士。他主张 中国要强盛,只有 发展民族工商业, 学习西方资产阶级 的政治制度。1898 年变法失败后被杀, 年仅三十三岁,为 世称“戊戌六君子” 之一。
动脑筋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A. 袁世凯的出卖
B. 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 C. 顽固派势力强大 D. 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
3. 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
二、百日维新
1. 光绪帝同意变法 •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 国是”的诏书,宣布“以变法为号令 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 国是,以定众向……。”“明定国是” 诏的颁布,不仅表现了光绪帝变法的 决心,也拉开了震惊中外的“百日维 新”的序幕。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发展
创办报刊 建强学会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结局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封建 势力 进行 阻挠 破坏
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版权所有-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 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万国公报》创办 C.强学会成立
D.戊戌政变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 1927年3月31日),字广 厦,广东南海人,人称 “康南海”,清光绪年间 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 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 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 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 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 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 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 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 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 教会会长。主要著作有 《康子篇》、《新学伪经 考》

8.3.2《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课件 (共22张ppt)

8.3.2《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课件 (共22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1.4.2221.4.2211:28:4211:28:42April 22, 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4月 22日星 期四上 午11时 28分42秒11:28:4221.4.22
四、兴学堂、废科举
❖1898年百日维新时创办
❖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 立的最高学府。
1901年开始,清政府陆续颁布了一些改
革科举和兴办学堂的谕令和章程。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下令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中
统 的
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堂一二年级的课程与课时
在危亡中的祖国。
康有为
康严有复为
一、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 对中国的影响?
结合课本“阅读卡”回答: (1)这些书刊是怎样被传播到中国来的? (2)这一时期西学传播的主力军是谁? (3)西学传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万国公报》是 1868年9月5日在上海 由林乐知等美国传教 士创办的一份刊物
英国人傅兰雅(JohnFryer) 1868在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任编 译。1875年主编第一份科学期 刊《格致汇编》。
科举制度结束
3.科举制废除的意义
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 名的追求,有力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发展步 伐,促进了一个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知 识分子群体的出现,这一措施大大促进了 近代教育的发展。

中国教育史02-第一节课件: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_38

中国教育史02-第一节课件: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_38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接受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呼吁, 颁谕旨令立即停罢科举。
至此,中国历史上历时1300年之久的科举考试制度最终宣告终结。
科举制度的废除,标志着 “学而优则仕”教育体系的崩溃, 促使学校教育勃兴。
1905年,为保证现代学制切实执行,开始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 教育行政管理体系。
“忠君”和“尊孔”强调维护专制制度和儒家礼教,体现了传统 教育的根本特征。
尚公、尚武、尚实 与德育、体育和智育相对应,强调实学和国家 本位
虽然此教育宗旨的核心是“忠君”,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的思想。
但该宗旨重视德育和体育,培养国民爱国主义,重视知识的应用, 有进步意义。
作为第一个正式宣布的教育宗旨,对以后教育目标的形成产生了 很大影响。
1903年7月,清政府令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以日本学制为 蓝本,重新拟定学堂章程。 新的章程包括二十个文件,统称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 学制”。
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施的现代学制,对教学宗旨、课程设置、学 校管理等作了规定。
首先,培养目标做了不同规格的要求,打破了培养官僚的单一目的。
其次,增设人文学科、外语、体操、手工、自然学科等课程, 打破儒家经典独尊地位。
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称“壬寅学制”,未施 行。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的 学制系统。
壬寅学制由三段七级构成。 由下至上分为三个阶段:初等、中等、高等教育; 横向上分为三类学校: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
中学、师范、高等学堂和大学堂的毕业生,授以贡生、举人 和进士的头衔。 有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也比较重视实业和师范教育,女子 教育排除在外。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9月,签订了《辛丑条 约》,矛盾激化。 为了缓和人民的不满情绪,维持封建统治,1901年1月推行 “新政”。

清末新政ppt演示文稿

清末新政ppt演示文稿
Company Logo
Progress Diagram
经济与军事上

民族经济
Company Logo
以上是我们组对清末新政的概括 与理解,下面请看袁伟时怎么看 清末新政的

Company Logo

Cycle Diagram
督办政务处
袁世凯 李鸿章
刘坤一
筹备新政
张之洞 荣禄

Company Logo
江楚会奏三疏
1901年7月,张之洞和 刘坤一三次联合上奏,提 出了一些变法措施,即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受到了慈禧太后的重视。 他们的建议再加上袁世凯 的意见, 就成为清廷推行“新政” 的这样一个蓝本。
矿务章程

Company Logo
3.废除科举,育才兴国
1903年 9月7日
12月5日
1902年1月 到2月13日
8月15日 到 1904年1月13日
颁布学堂科举 奖励章程
颁布《钦定学堂章程》 命张百熙为 管学大臣 张之洞等拟订的《重订学堂章程


Company Logo
4.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改革官制是清政府“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
裁冗衙 清政府撤 销总理各 国事务衙 门,改设 外务部, “班列六 部之首”

裁吏役
停捐纳
裁河东河 道总督, 其事务改 归河南巡 抚兼办 等
清末新政
搜集资料-郭玉莲,杨芳霞,马菲悦 幻灯片制作-彭江城,尹乃嘉 演讲人-张荣荣 组长-张荣荣
LOGO
清王朝最后的自救-“清末新政”
(1901~1911)
1.历史背景(原因)
2.主要内容(措施) 3.历史评价 4.深远影响

《课清末新政》课件

《课清末新政》课件
引进洋务运动和铁路建设,推动经济发展。
教育改革
创办学堂和推广新学术,培养人才。
政治变革
设立议会和立宪制度的尝试,改革政治体制。
社会改革
废科举,实行公务员选拔考试,改进官员选 拔机制。
新政影响
积极影响
新政在短期内带来积极变化 和发展。
未能避免衰败
新政未能长期改变清朝政治 衰败的趋势。
现代化进程
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启示和 意义。
综合评价
对清末新政中的历史人物和政治事件进行评价,思考其对历史发展趋势和现 实挑战的启示。
结语
总结清末新政在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并探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和前景。
《清末新政》PPT课件
这个PPT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清末新政的历史背景、内容、影响以及对中国近 代化的启示和评价。
概述
深入探讨清朝晚期的政治衰败和社会动荡,并了解清朝政府推出新政的背景、 内容和目的。

探索八国联军侵华和庚子赔款对清朝内外造成的压力,以及社会困境和民间反叛的情况。
新政内容
经济变革

第三讲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第三讲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癸卯学制”的
封建性
生搬硬套日本的学制,有许多不合中国当时实际的地
方。 如:学制冗长 强迫义务教育 课程设置与教师资源的不相符合等
“癸卯学制”的补充与修正
设女学 1907年,学部颁发《女子小学堂章 程》,开放女子初等教育,但女子初小和高小各 比男子少1年,仍然不平等。由于女校必须由女
中学堂: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 史、地理、算术、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 财、图画、体操。
“癸卯学制”的
“癸卯学制”的特点:形同资产阶级新学制,实有 浓厚的封建性。 近代新学制的特点:仿照西方建立三级学校系统; 规划了义务教育,强调普及性与平等性;培养目 标上确立了德智体协调发展;重视实业教育与师 范教育;将分年课程规划、 班级授课制作为基本 教学组织形式;要求尊重儿童个性,禁止体罚。 封建性: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强调封建伦理道德 教育;读经讲经课比重较大;入学具保;奖励功 名;排除女子教育;封建管理条例等。
爆发。
二、“庚款兴学”与留美高潮
1、“庚子赔款” 2、兴起背景(维护美国在华的长远利益) “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的领袖的方式” 3、 1908年美国决定从1909年起将庚款用于留美教育。
“先赔后退”
4、游美学务处,负责留美学生的考选派遣事宜。(严
格挑选。47,70,63) 5、清华学堂。1911年4月29日。
“壬寅”学制(1
张百熙、张之洞、荣庆 拟定 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 整、正式公布并在全国 范围内实施的学制
《奏定学堂章程》
“癸卯学制”(1904)
“癸卯学制”的学校系统 “癸卯学制”的指导思想 “癸卯学制”的学校培养目标 “癸卯学制”的课程设置
返回

清末新政PPT课件

清末新政PPT课件

.
33
有人称“新政”为为“假 维新”、“伪变法” ,你是 否同意此观点?
.
34
(二)清末新政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 改革运动
• 清末新政的目的及个别民族资产阶级人 物在新政中的地位。
• 新政具体内容上 :军事、经济、政治、 思想文化。
• 新政的结果
.
35
如何认识晚清三次新政的相 同点、区别和联系?
3.清末新政不但不曾整饬腐败问题,反而变 本加厉,腐败问题严重,既增加了“新政” 的难度,又败坏了“新政”的形象
.Leabharlann 32一位外国学者(L.T.怀特)分析:“随着科 举制度的废除,整个社会失去了作为自己特色 的制度。……终止科举制度的行动,斩断了 2000多年来经过许多步骤而加起来的社会整合 制度的要基。这个行动逐渐呈现出来的事与愿 违的后果,远比推行这一改革的士大夫在1905 年所明显预见到的那引起后果来得严重,舵手 在获得一个新的罗盘以前就抛弃了旧的,遂使 社会之船驶入一个盲目漂流的时代。”
.
26
清政府宪政改革的结果:
立宪派内部分化,部分人倾向革命; 汉族官僚离心。
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
.
27
瞿鸿禨
岑春煊
.
28
.
29
袁世凯洹上村渔舟垂钓
.
30
二、如何认识清末新政
.
31
(一)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
1.清政府统治权威的丧失。
2.清政府没有能力驾驭和消化“新政”的有 关成果,无法将这些成果纳入不断推进的改 革轨道中,成为深化改革的一种动力,而成 为清统治者的对立物。
.
22
(四)资产阶级的立宪运动 立宪团体:政闻社和预备立宪公会

《清末新政整合》课件

《清末新政整合》课件
详细描述
清政府试图通过改革官制、整顿吏治等手段,加强中央集权,同时 推动君主立宪制,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总结词
推行地方自治,扩大参政议政
政治改革
详细描述
清政府推行地方自治,扩大士绅 等阶层的参政议政权,试图通过 社会力量的参与,缓解社会矛盾
,稳定统治秩序。
总结词
改革司法制度,建立近代法律体系
详细描述
清政府试图通过改革司法制度,建 立独立的司法机构和近代法律体系 ,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司法 公正性和效率。
政治改革
总结词
整顿军队,提高国防实力
详细描述
清政府通过整顿军队、加强军事训练和装备更新等手段,提高国防实力,以应 对国内外安全威胁。
经济改革
总结词
发展实业,振兴民族经济
详细描述
清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和发展实业,包括设立商部、制定奖励工商实业的 法令、建立各级商会和农会等,以振兴民族经济。
03 清末新政的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改革
经济改革
清末新政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改革,尝试建 立现代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促 进了地方自治的发展。
新政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包括振 兴实业、修筑铁路、发展邮政和电信等, 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文化教育
社会改革
新政改革了教育体制,建立了新式学堂, 推广了现代教育,并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 流和融合。
经济改革
总结词
改革币制,统一金融市场
详细描述
清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统一金融市场,建立中央银行等金融机构,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和提高金融市场稳定性。
文化教育改革
总结词
废除科举制度,建立新式学堂
详细描述
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大力兴办新式学堂,推广 现代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现代化人才。

《清末新政》ppt课件.ppt

《清末新政》ppt课件.ppt

《钦定宪法大纲》关于皇帝的权力
第三条: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 决议,而未奉召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第四条: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解散之时, 即令国民重行选举新议员,,其被解散之旧员,即与齐民 无异。 第十一条:发命令及使发命令之权。惟已定之法律,非经 议院协赞奏经钦定时,不以命令更改废止。法律为君上实 行司法权之用,命令为君上实行行政权之用,两权分立, 故不以命令改废法律。
1898年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结束 1899年,义和团“灭洋”运动致使社会秩序失控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再遭浩劫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两半社会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 目 侵华后清政府威信骤降 的

革命势力



清末新政

1901—1பைடு நூலகம்11年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 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 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 当议更张。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
全 方
奖励实业——推动经济工业化 位 推
革新教育——推动文化多元化
动 中
清末新政

修订刑律——推动制度民主化 近

编练新军——推动军事现代化 化 ,
加 革新旧俗——社会生活现代化 速

《钦定宪法大纲》 预备立宪
命 爆

“皇族内阁”1911年
“责任内阁”成员名单
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宗室) 协理大臣大学士徐世昌(汉) 大学士那桐(满) 外务大臣梁敦彦(汉) 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宗室) 度支大臣加贝勒衔镇国公载泽(宗室) 学务大臣唐景崇(汉) 陆军大臣荫昌(满) 海军大臣加郡王衔贝勒载洵(宗室) 司法大臣绍昌(宗室) 农工商大臣加贝勒衔贝子溥伦(宗室) 邮传大臣盛宣怀(汉) 理藩大臣寿耆(宗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三、改革教育行政
1905年12月清政府批准成立学部,将原来的国子 监并入,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行政机构。设尚书 和左右侍郎,首任学部尚书是荣庆,下设5司12 科,即总务、专门、普通、实业、会计。1909年 始设视学。
1906年在各省建立提学使司,在府、厅、州县设 立劝学所专管各地方教育事务。从而形成了从中 央到地方的统一的教育行政系统。
“癸卯学制”的
封建性 生搬硬套日本的学制,有许多不合中国当时实际的地
方。 如:学制冗长
强迫义务教育 课程设置与教师资源的不相符合等
“癸卯学制”的补充与修正
设女学 1907年,学部颁发《女子小学堂章
程》,开放女子初等教育,但女子初小和高小各 比男子少1年,仍然不平等。由于女校必须由女 教师任教,于是同时又颁发了《女子师范学堂章 程》。女校不仅单独设立,而且管理是高度的封 闭式,男性只能担任外勤工作人员,年龄须在50 岁以上,在校外选址办公,非确有必要不得入校 。
“壬寅”学制(1902)
《钦定学堂章程》
张百熙
“癸卯学制”(1904)
张百熙、张之洞、荣庆 拟定
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 整、正式公布并在全国 范围内实施的学制
《奏定学堂章程》
“癸卯学制”(1904)
“癸卯学制”的学校系统 “癸卯学制”的指导思想 “癸卯学制”的学校培养目标 “癸卯学制”的课程设置 “癸卯学制”的特点 “癸卯学制”的意义 “癸卯学制”的历史局限 “癸卯学制”的补充与修正
不仅有中央派遣的,也有地方政府及教育机构派 遣的。直隶总督、湖广总督、北洋大臣、两江总 督和浙江省也分别派遣了6名、20名、6名、30名 和4名留学生到日本学习军事。浙江求是书院 、 南洋公学和天津学堂 。(学习军事 )
“癸卯学制”的
癸卯学制的颁布,为新教育体系的建立提供了 制度依据。新式学堂不断涌现,旧式的官学和 书院普遍改为新式学堂,私塾也开始进行改良, 对旧教书先生进行国文、算术、体操等科目的 培训,使其能开设简易小学应开设的课程。到 1909年,全国已有各省小学已有5万多所,学 生超过百万人;中学460所,学生4万多人。高 等学堂127所,师范学堂514所,各种实业学堂 254所。可见,学制的颁行,使各级各类学校获 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近代新学制的特点:仿照西方建立三级学校系统; 规划了义务教育,强调普及性与平等性;培养目 标上确立了德智体协调发展;重视实业教育与师 范教育;将分年课程规划、 班级授课制作为基本 教学组织形式;要求尊重儿童个性,禁止体罚。
封建性: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强调封建伦理道德 教育;读经讲经课比重较大;入学具保;奖励功 名;排除女子教育;封建管理条例岁
7岁
三段七级


院 5年
分 科 大 学 堂3-4年
高 等 学 堂 3年
中 学 堂 5年 高 等 小 学 堂4年
初等小学堂5年 蒙养院4年
高 等 段
三 级
中等段 一级
初等段 三级
“癸卯学制”的
张之洞在《奏定学堂章程》中强调, “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 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 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 以西学沦其智识,练其艺能” 。
初等小学堂: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 历史、地理、格致、体操。
高等小学堂: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 中国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操。
中学堂: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 史、地理、算术、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 财、图画、体操。
“癸卯学制”的
“癸卯学制”的特点:形同资产阶级新学制,实有浓 厚的封建性。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建立学制 废除科举制度 改革教育行政体制 厘订教育宗旨 留学教育的勃兴
一、“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
1902年,清朝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 “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 代学制。但壬寅学制颁布后未实施,
次年(按阳历为1904年)又颁布了一个新学制—— 《奏定学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
返回
四、厘订教育宗旨
《奏定学堂章程》“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 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 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其智识, 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以仰付 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这是中国 近代最早规定的教育宗旨。
1906年学部颁布了“忠君” 、“尊孔”、 “尚 公”、 “尚实”、 “尚武”的教育宗旨。五条 之核心为“忠君” 。
“癸卯学制”中的
初等小学堂:“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 理爱国家之根基,并强调儿童身体,令其发育”。
高等小学堂:“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 识,强壮国民之气体”。
中学堂:“施较深之普通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 从事于各项事业,进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 有根柢”。
“癸卯学制”中的
蒙养院:游戏、歌谣、谈话、手技等
颁布《变通初等小学堂章程》 视实际情况,完 全科可删课程,简易科可缩短年限。
1909年实行中学文实分科。
返回
二、废除科举制度
1905年清政府下令:“自丙午(1906)科为始, 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标志着自隋朝起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完全停 止。
1905年(张\袁)奏折:“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 侥幸得第之心,以分其砥砺实修之志。民间更相 率观望,私立学校者绝少,又断非公家财力所能 普及,学堂绝无大兴之望” 。 “科举不停,学 校不广,士心既莫能坚定,民智复无由大开,求 其进化日新难矣。故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 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停科举始。”
“尚公”、 “尚实”、 “尚 武”
针对中国之弊端:“私、弱、虚” 尚公:爱国如家、视人如己 尚实:学以致用,培养可农可工可商之才,下
益民生、上裨国计。 尚武:养成守纪律、养威重、刚健耐苦的体格。 与《奏定学堂章程》立学宗旨一样,典型的中
体西用。
五、留学教育的勃兴
一、留日高潮的兴起。
1896年驻日公使裕庚因缺日语翻译,便从国内 选派了13人到日本学习(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 主要学习日语、外交知识及西学知识,这是中国 最早官派性质的留日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