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案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引言:《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在1925年夏天写的一首诗,为纪念他在长沙的革命活动而作,这是一首有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感人诗篇,成为了一代人的情感记忆,也成为了教育者传播毛泽东思想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本篇文章即将以《沁园春·长沙》为引子,分析其种种丰富内涵,进而设计高中必修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诗篇背景诗中所提到的沁园,指的是1925年夏天毛泽东在长沙居住的房子,该房屋原名沁芳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如今已经成为陈毅故居里的一部分,备受游客欢迎。

二、诗篇内容《沁园春·长沙》共五十四句,由四十多个平行结构的片断组成,抒发了作者对革命信念、人民疾苦、国家前途、民族与国家命运的无比热爱和坚定追求。

其中,每一句都描绘了长沙的美景和人民的艰辛生活,以及他们对革命的热切期望。

整篇诗歌以沁园为主线,融合了对政治、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回忆和思考,抒发了作者对新生事物的困惑和向往,可谓是一篇感人肺腑、别开生面的诗篇。

三、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文学教育者,我们的目的首先是让学生读好这首诗,然后再让他们了解其中丰富的内涵,最后引导他们通过分析、理解和感悟,深入探讨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在此基础上,教学目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原因,深入理解诗歌形式和风格特点;2.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政治、历史、文化等多重内涵,从而增强他们对科学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理解和感悟;3.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讨论、解释等方式,加深他们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理解和思考,明确自己的思想信仰。

四、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学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毛泽东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创作、发展和意义;2.讲解诗歌形式和意义:详细讲解诗歌的韵律、结构、语言和形式特点,配合诗歌的具体分析,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技巧,加深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3.分析诗歌内涵:对每一句诗歌进行分析,挖掘其中的政治、历史、文化等多重内涵,让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的深刻含义,从而加深他们对社会时代和人民疾苦的认识;4.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启发学生思考现代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加深他们对和谐社会、民族复兴、文化传承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解词的相关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3、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沁园春·雪》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简略讲介作者毛泽东。

2、由“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比较,学习词牌和词标题的常识。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每个词牌都规定了这系列词的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等。

所以,人们写词又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内容填进去。

而词的标题即是与词的内容有关。

3、多形式诵读课文,掌握词的读音、节奏,初步感知内容。

4、简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这首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协会,并创建了湖南省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把贫苦农民发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斗争。

而这引起了当时土豪恶霸的恐慌,湖南反动军阀赵恒锡通缉毛泽东。

毛泽东被迫离开家乡来到长沙,同年秋天去广州接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长沙时,他重游橘子洲,看到绚丽的秋色,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回忆起当年在此求学和革命斗争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5、赏析课文。

(1)上片1)分析品读第一句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语序及这一变序的作用。

参考答案:平常的语序应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这一变序凸现了诗人“独立”于天地间的形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第一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来自于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课,这是学生升入高中后的第一节语文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鉴赏的一些常识和术语。

2学情分析初中对于诗词只需要背诵,不需要鉴赏,所以学生没有诗歌鉴赏的储备。

我要求学生利用早读时间在课前熟背全词,用心感悟诗人的情感,把自己的感悟与同学分享。

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背经典的诗词。

2、掌握诗歌鉴赏的意象、意境,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观点评价。

(二)过程和方法:1、学生自学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2、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启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感动于作者乐观积极的精神。

4重点难点1、诗歌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2、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

5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本节课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反复背诵中体悟诗词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2、在诗歌鉴赏的意象和意境分析上让学生合作探究。

6新设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课前熟背全词,并明确如下背诵要求1、学生个人背诵。

要求背诵正确,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不超过25秒。

2、学习小组背诵。

要求背诵正确,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节奏紧凑,不超过30秒。

3、课上给学生展示背诵的机会7新设计贴近生活,深入浅出。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意象与意境的概念,我把“婚礼”比作一首诗,那么喜糖、盛宴、欢快的音乐、幸福的新郎和新娘等就是意象。

而这些意象所营造的喜庆、幸福的氛围就是意境。

8新设计针对本词的上阕写景的特点,设计了写景诗的常见诗歌鉴赏题型。

题干如下:这首诗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这首诗在写景上运用了什么手法?选取了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戴复古的《淮村兵后》等诗。

9教学过程 9.1第一学时9.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前导学案《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知识链接】一、走近作者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人政治家、革命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哲人、诗人,他在生活的各个时期都有诗作,或抒情或怀古或咏物,展现那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世界。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篇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篇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朗读感受词的慷慨激昂的情感。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景、情的崇高美。

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作品内容、感情,建立整体认知。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秋景的把握,感受词的崇高美。

三、德育目标通过对抒情主人公及少年形象的把握,感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青年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以国家振兴为己任的伟大情怀,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诗词内容,学会赏析诗词。

2、感悟词人崇高的理想和开阔的胸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课文1、词是一种具有音乐性的作品,很讲究节奏、韵律,所以,只有诵读出来才能感受词的艺术境界,下面听录音朗读,整体感知此词的艺术境界。

(教师)从朗读中,你们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生)慷慨激昂2、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看看能否读出这种情感?3、学生朗读,边读边思考,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上片:写景下片:忆事三、鉴赏课文(一)赏析词的上片1、词的前三句给我们透露哪些信息?(学生朗读,个别回答,老师总结)交代观景的人物、时间、地点2、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看到了哪些景物?(明确)山、林、水、船、鹰、鱼3、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色彩绚丽、生机勃勃4、面对这样的美景,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毛泽东又想到了什么?明确:毛泽东不仅仅是感慨祖国山河的广阔、壮观,尤为祖国命运担忧,从而有了深沉的思考—国家的命运由谁来主宰,抒发一种忧国忧民之情。

(二)赏析词的下片1、对于“谁主沉浮”的问题,作者在下片是否做出回答?(学生带着问题朗读下片)2、词的下片忆事,作者回忆了哪些事?(PPT展示毛泽东在长沙和同学们的一段经历。

高中语文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引导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沁园春长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初中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诗词鉴赏能力,但对于较为深奥的古典诗词,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在学习《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时,学生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1.对诗歌背景、作者了解不够深入,影响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2.对古典诗词的韵律、对仗等基本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导致对诗歌形式的鉴赏能力有限。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诗词内容、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2.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内涵。
4.小组讨论结束后,进行全班交流,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四)课堂练习
1.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沁园春长沙》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3.重视诵读,培养语感:通过教师示范、学生互评等方式,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培养良好的语感。
4.精讲精练,突破难点:针对教学难点,教师进行详细讲解,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巩固知识。
5.拓展延伸,提高素养: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其他毛泽东诗词,了解近现代历史,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诗词朗诵、角色扮演、创作分享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4.强化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课时计划(备课时间05年9月4日第1周)第1课时(总第1课时)课题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法和手段沁园春长沙一、理解词的上片中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革命壮志;二、感知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

作者对秋景的描写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讲读式诵读式一、由作者导入新课: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而且是杰出的文学家。

其诗词气势磅礴,雄浑瑰丽,富有极高的思想价值、艺术品位和审美魅力。

二、简介回顾词的有关知识:(师生互动:简介-了解)词一片称为一阙或一片。

“沁园春”是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

“长沙”是词的题目,和词的内容有一定的关系。

三、为何以“长沙”为题?(师生互动:自读-简介-了解)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期学习生活、革命活动的中心,他在此先后长达十三年之久。

这首词写于1925年。

这一年的2月,毛泽东在韶山领导农民运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于是他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追怀求学、革命斗争生活,因有此作。

四、检查预习:(师生互动:诵读-纠正)读准字音并解释:百舸怅廖廓峥嵘遏五、播放朗读录音,帮助学生初步领会词的内容和意境。

六、教读词的上阙:(师生互动:读读-问问-答答--讲讲)a) 教师范读前三句--“起句”:(1)、问:作者在这里向我们交代了此游的哪些情况?答:时间:深秋;地点:橘子洲头;游者:独。

(2)、教师点拨:词的语句多倒装。

学生调整语序,说出大意。

3、教读中间七句-- 铺叙(1)、学生默读这七句,并想象作者描绘的图景,以简笔画的形式将其画出来。

(2)、具体分析:从观察角度上看,这几句有何不同?明确:作者写景时,由远及近,自上而下,由分到总,既有空间顺序,又有逻辑顺序,绘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立体图。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 长沙》教案优秀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 长沙》教案优秀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如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给大家分享的6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老而弥坚)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三、研习全文1、前三句的正常语序?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

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奔击行啸翔游鸣走排藏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较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四、结合《沁园春·雪》,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

与学生同背《沁园春·雪》,并出示此词全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篇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篇一第1课时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重难点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酝酿情感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能欣赏诗的人,他决不会感到人生是干枯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板书课题:沁园春长沙]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1、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2、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情境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泛读。

出示毛泽东该词手迹,欣赏。

(设计依据:范读用以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及情感把握的分寸;手迹用以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

4、鉴赏,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并写在笔记本上,然后请两名同学读自己的鉴赏记录。

5、评价,同学们互相评价,互相补充完善,教师引导、点拨。

6、老师总结陈述(作为一种意见供学生参考):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远望层层叠叠的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火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竞相行驶。

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

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令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同许多同学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那时,正值青春年少,风采迸发,才华横溢,意气奔放,遒劲有力,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7、再读,把握词的脉络。

沁园春长沙-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唐朝时期的文化背景及相关历史事件。

•熟悉本篇诗歌的词句和意义。

•学习诗歌的格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

•掌握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旨,掌握词句的语感和韵律。

•学会分析古诗歌的格律特点。

•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三、教学难点•分析古诗歌的格律特点。

•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唐代诗人吟咏长沙的诗文,如李白的《长干行》、杜甫的《登岳阳楼》等。

然后,播放一段园林音乐,让学生感受长沙的园林文化氛围,并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导入课文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诗歌《沁园春·长沙》,并依次解释每个字的意义,以增强学生对古代汉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感性理解教师播放《沁园春·长沙》的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氛围和意境,并引导学生就自己所听到的音乐和诗歌朗诵的表情、语气等进行思考和分析。

4. 理性分析教师向学生介绍唐诗的格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并引导学生分析本诗的格律特点,让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表现方式和风格。

5. 诗歌创作通过对《沁园春·长沙》的学习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创作,要求学生在模仿《沁园春·长沙》的诗歌韵律和格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进行表达。

6. 课堂小结教师让学生就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再次强调学习诗歌的意义及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了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相关历史事件,学生掌握了诗歌的格律特点,并学会了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整节课注重情感交流、互动体验,在学生自由创作环节,让学生有更多的创作想法,发挥更好的创作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富有创造性。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时是《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的教学。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本诗歌的背景与内容,领悟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本诗歌的背景与内容,领悟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掌握该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色,并且能够进行初步的文学鉴赏。

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以及对于古典诗歌语言风格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课的内容主要是《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

首先,老师应简要介绍该诗的背景和作者。

随后,老师提问方式探究学生对于长沙的认识和对于水乡文化的感触。

接着老师阅读并讲解每一句诗歌的意义,让学生重点注意诗歌韵律、构思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歌词。

接下来,老师带领学生讨论本诗歌的思想主题、情感和表现手法,以及通过诗歌反映的作者的人生态度。

最后,学生自己朗读、理解和赏析该诗歌,并根据感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估与实践:评估的方式应该是以开放性的调研问卷来进行的,考核思想的质量和严密性,关键性的内容的熟练掌握程度,以及艺术的领悟。

本课的实践应该以实际参观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形式来实施,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先辈的艰苦奋斗和创造。

同时,教育学生通过劳动来感受劳动的最高境界,了解劳动的伟大。

在实践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的观点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共同探索真理,分享感悟,提高思考的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古典诗歌的美妙和深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

同时,在实践中,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和劳动的伟大,从而感受劳动的快乐和价值。

本课的教学方法以讨论和探索为主,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获取知识和体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一、课题《沁园春·长沙》二、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词的基本知识,掌握词的诵读技巧。

2. 让学生通过诵读和分析,体会词中描绘的壮阔秋景,理解作者的壮志豪情和革命精神。

3.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词的诵读技巧,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

分析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理解词中景与情的关系,把握作者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讲授法:讲解词的基本知识、创作背景和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秋天在你们的眼中是什么样子的呢?是金黄的稻田,还是飘落的枫叶?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毛泽东笔下的秋天,看看他眼中的秋天有什么不一样。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2.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毛泽东离开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三)诵读感知1.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

3. 请几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四)整体把握1. 提问: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阕主要写了湘江秋景,下阕主要写了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以及抒发壮志豪情。

2. 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关键词句,如“独立寒秋”“看万山红遍”“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长沙》。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独立查找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运用诗歌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毛泽东伟大的革命情怀,理解其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解放事业的献身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背诵。

2. 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典故的理解。

2. 诗歌意象和表达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节奏。

(2)学生独立查找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教师给予解答。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含义和典故。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如意象、表达手法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分享各自的感悟。

5.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模仿诗歌的语言风格,创作一首以自然景物为主题的短诗。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结构分析。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沁园春·长沙》。

2. 完成写作任务,提交短诗作品。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包括短诗作品和预习笔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诗歌鉴赏能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以及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023最新-沁园春 长沙优秀教学设计【7篇】

2023最新-沁园春 长沙优秀教学设计【7篇】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牛牛范文为您带来了7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的博大气魄。

2、理解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3、在理解的赏析后进行背诵。

二、教学手段1、老师串讲,师生赏析。

2、课堂朗读。

3、幻灯显示,电脑课件。

三、教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秋天,在一般人的眼中,往往充满了苍凉,充满了感伤,而我们的毛泽东主席在他年青的时候,却曾为秋天唱过一曲昂扬的赞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充满动感,充满力量,充满浓烈色彩的《沁园春·长沙》。

(二)朗读全首词,在朗读前,先打出幻灯片,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容易读错的字。

(二)分析上阙1、第一层(第一句至第三句)[老师串讲]“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1)提问“独立”,“寒秋”,“橘子洲头”,分别点明了什么?[同时,老师在电脑上打出这三句,并在旁标出学生回答的“处境”,“季节”,“地点”](2)这里的词序本来应该是“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提问:为什么作者却写成“独立寒秋”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出因为填词的需要,并说明词有一定的句数,格律要求。

[赏析]:△“独”(1)提问:为什么作者要独自一个人,站在橘子洲头,而不是三五成群,要求学生结合作者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谈谈。

(2)学生谈完,老师总结:明确作者为了逃避军阀耳目,才独自一个人登上橘子洲头。

[同时,以幻灯片打出《沁园春·长沙》创作背景]2、第二层(第四一第十句)[老师串讲]深秋时节,作者独自一个人,站在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向北流去。

(1)提问:此时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同时,老师用电脑打出一幅湘江秋景画](2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切换上述画像,用电脑显示“湘江秋景图”一表,在“景物栏上打上景物名称。

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沁园春长沙》

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沁园春长沙》

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沁园春长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全文;(2)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2)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学会运用诗词创作技巧,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毛泽东伟大的革命情怀,培养爱国情操;(2)领悟诗中“沁园春”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内容的掌握与理解;(2)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分析;(3)诗歌创作技巧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诗中深层次意象和意境的理解;(2)毛泽东伟大革命情怀的感悟;(3)诗歌创作实践的指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毛泽东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简介《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文世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大意;(2)让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3)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欣赏:(1)让学生感受诗中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2)指导学生朗读技巧,体会诗文的韵律美;(3)引导学生领悟诗中的哲理美。

5. 诗歌创作实践:(1)让学生尝试仿写诗词,运用学到的创作技巧;(2)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3)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作业布置1. 背诵《沁园春长沙》;3. 进行诗歌创作实践,创作一首以“春天”为主题的诗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6篇)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6篇)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6篇)《沁园春长沙》的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第三,了解词语结构及相关知识,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教学时间:1课时。

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毛泽东,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二十世纪的中国又出现了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词人——毛泽东。

他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现在,就让咱们充满激情地追寻着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板书课题)2、简介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二、诵读鉴赏1、诵读欣赏①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

②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

"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

"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人们对于高中语文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作为必修教材的《沁园春·长沙》则成为了我们语文教师重点关注的一本课文。

如何在教学中将其进行生动的传达与体现,呈现其较高的教育价值呢?下文就将介绍《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

一、教材分析1. 教材适用性:本节课程主要适用于高一年级,必修一的语文课程教学。

2. 教材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长沙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文化等相关知识。

(2)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语言表达、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长沙这座城市的热爱、敬畏和自豪感。

3. 教材内容:本节课程将通过介绍《沁园春·长沙》这一诗歌作品的诗意和城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长沙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具体来说,教学内容将以如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究《沁园春·长沙》诗歌的创作背景;感悟《沁园春·长沙》诗歌中留存的长沙文化印记;分析《沁园春·长沙》这一诗歌作品对长沙文化底蕴的阐释和展示。

二、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制作PPT,介绍长沙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等相关知识。

(2)收集长沙的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并在课堂上进行呈现和播放。

(3)为课程设置互动环节,例如讨论和思考性问题等。

2. 教学步骤(1)课前导入呈现长沙的风景、文化、历史等相关页面,激发学生对长沙这座城市的兴趣;展示并朗读《沁园春·长沙》的一部分,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深入探究《沁园春·长沙》介绍《沁园春长沙》的文学背景,阐述诗人的创作脉络和意境;展示《沁园春·长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情感和审美价值。

(3)感悟《沁园春·长沙》中的文化印记通过对《沁园春·长沙》中所留存的长沙文化印记的解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长沙文化底蕴的深度理解。

《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一. 教学目标1.了解毛泽东的生平、理论和文学成就。

2.掌握《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情感、语言和艺术特点。

3.会欣赏、鉴赏、评价和喜爱《沁园春•长沙》这首优秀的文艺作品。

二. 教材分析《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一首诗,写于1925年秋,在离开湖南后的上海所作。

这首诗是毛泽东做了湖南临时省政府主席之后,以湖南为背景,以描写湖南古代英雄、名胜古迹为载体,表达自己的革命理想和爱国情感的一首诗。

三. 教学过程第一课前置知识导入1.让学生就湖南的历史、文化、特产和名胜古迹了解一些相关背景知识。

2.给学生一些“三湘四水”的名句,如“岳阳楼,群山四绝,钟灵毓秀……”,让学生感受湖南的奇山异水,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3.给学生一些《长江之歌》、《黄河之歌》等诗歌,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第二课课文导读1.听录音,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语音、旋律和语气,了解诗歌的情感、语言和特点。

2.带领学生了解《沁园春长沙》的结构、内容、风格和体裁。

3.戏曲和音乐的韵律统计和对比,让学生对《沁园春长沙》的音乐和节奏有更深的理解。

第三课文本分析1.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研究诗歌的言外之意。

2.运用修辞手法解读诗歌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3.分析诗歌的意蕴,理解毛泽东的人生经历和革命理想。

第四课鉴赏评价1.引导学生分析《沁园春长沙》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2.让学生欣赏《沁园春长沙》的其他版本,了解到不同版本的艺术表现和氛围气氛。

3.让学生自由发言和评论《沁园春长沙》,交流感受和体验,展示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水平。

第五课复习总结1.梳理自己的思路和认识,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

2.展示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自由陈述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想。

3.对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提高。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写的一首诗,写的是长沙的春天景色。

该诗的语言简洁明了,表现出作者深切的感受和强烈的思想情感。

本文旨在设计一份《沁园春·长沙》的教案,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一、教学目标1.了解毛泽东的写作背景与社会背景。

2.读懂《沁园春·长沙》的文本。

3.掌握描写技巧和表达方式。

4.了解诗歌的内在含义和价值。

二、教学准备1.课堂配备投影仪及ppt2.课件中包括诗歌原文3.黑板和彩色粉笔4.处置学生作业的本子5.高一生活汇总册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毛泽东的背景,告诉他们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

然后展示一些相关图片,并让学生看看毛泽东的诗歌《沁园春·长沙》。

通过展示图片和学生的讨论,学生对毛泽东和他的诗歌稍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教学过程(40分钟)(1) 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诗歌原文。

(2) 教师让学生阅读诗歌原文,用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解释。

(3) 教师分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例如比喻、夸张等等。

(4) 教师为学生提供技巧,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诗歌原文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分析句子,并识别出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5) 教师为学生提供写作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教授写作规则,例如如何使用修辞、如何使用抒情语言等。

(6) 教师讲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例如,教师可以解释诗歌中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思想。

(7) 教师为学生提供写诗技巧和表达技巧。

作业教师布置以下作业:1.给出各式各样的沁园春长沙写作情境,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写作,写一篇相关的小作文,如在海边、在森林等等。

2.要求学生为诗歌《沁园春长沙》的某个句子或一句话写一篇200字的议论文。

四、教学收尾(1)教师对课上的内容做一个总结,强调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人教版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三篇

人教版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三篇

人教版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三篇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动日益高涨。

*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

这年深秋,*去广州主持农*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下面整理了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②感受*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重点及难点: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②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授课方法:语言品读法,点拨法,比较法。

一、导入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

曹操登上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

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

那么,*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的词《沁园春长沙》。

(板书:题目、作者)二、写作背景*是中国人民的伟大,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动日益高涨。

*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去广州主持农*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三、关于词的知识。

1、定义: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

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

2、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知识讲解编稿:董海娜责编:王娜课前导入古今有才华、有抱负之士,对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对祖国的壮丽河山,常常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发壮志难酬之憾。

范仲淹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显出对百姓的忧虑。

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以显英雄气概。

这样的名篇佳作,不胜枚举。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更以境界的开阔,气势的恢弘令吟赏者叹为观止。

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军事家,是党和国家的杰出缔造者。

同时他还是一位在文学书法领域有很深造诣的人,他一生酷爱古诗词。

他的一生,无论是在临窗伏案时,还是在戎马倥偬之间都不断地默诵吟哦,写诗作词。

他不仅鉴赏古诗词,而且也挥笔创作多首诗词,并自成一家。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学习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

2.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和欣赏,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知识汇总1.关于词词:①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②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

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③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

如“长沙”、“游泳”等④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

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⑤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

⑥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⑦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常见词牌前两句的字数①忆江南(3、5)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②忆秦娥(3、7)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③念奴娇(4、3)大江东去,浪淘尽。

④沁园春(4、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⑤清平乐(4、5)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⑥永遇乐(4、8)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⑦水调歌头(5、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⑧西江月(6、6)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⑨蝶恋花(7、4)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

⑩浣溪沙(7、7)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同一词牌,它的总体字数是一样的,句数有时略有不同。

2.沁园春词牌的来历: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族窦宪所夺后有人便作诗咏其事,沁园春由此得名。

世传唐朝的吕洞宾作了《沁园春》一词。

3.词的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

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内容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

4.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

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5.掌握下列加红字的读音。

百舸(gě) 寥廓(kuò) 峥嵘(zhēng róng)方遒(qiú) 遏(è)6.理解下列词语在词中的意思【漫江】满江【舸】泛指船只【怅】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寥廓】宇宙的广阔【沉浮】盛衰【侣】同学【峥嵘】不平凡不寻常【稠】多【意气】意气奔放【挥斥】奔放【遒】强劲有力【指点】评论【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粪土】视……如粪土【击水】游泳【遏】阻止内容分析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是如何构思的?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描写今日独游,观橘子洲头秋景,联想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样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问题。

下阕用“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过渡,承上启下,回忆起与战友们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的不平凡岁月,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2.诗人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绪?词的下片转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上片通过寒江、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霜天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乐观态度和壮志豪情。

下片写了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表现了“同学少年”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

3.在这首写秋景的词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怀?在多数古典诗词中,“秋”总是与“悲”“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

如“悲哉秋之为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而这首词写的虽是寒秋景物,诗人的情感却是豪迈昂扬的。

在诗人笔下,秋虽然给人“寒”的感觉,但却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泽东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叹,为“寒秋”景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

这值得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借鉴、学习。

4.《沁园春·长沙》是如何借景抒情的?本文的“景”,由“看”领出。

诗人看到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水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天上“鹰击长空”,水底“鱼翔浅底”,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则从眼前的山、林、水、船、鹰、鱼,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面对如此壮丽的山河和生机勃勃、奋发自强的大自然,作者情不自禁:“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过询问大自然盛衰荣枯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博大胸怀和革命者的凌云壮志。

从而实现了由“景”到“情”的飞跃,达到借景抒情的目的。

5.这首词的语言极富表现力,具体表现在哪里?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

如“万”字摹出了群山叠嶂之态,“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

考点解析(2011 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3分)答:(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5分)答:参考答案:(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

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解析:词的上阕写日间情景,偶尔放晴,却薄暮昏暝。

词的下阕写夜间情景,更深人去,酒已都醒。

上、下阕以暗移的时间为经线自然衔接,将词境渐次推进。

(2)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解析: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

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成果检测基础知识1.从文学常识角度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朝人写的新乐府,属于古体诗。

B.现代诗就是近体诗或今体诗。

C.现代人用旧诗体来反映现代生活、思想感情的诗,称之为现代诗。

D.古代人写的一切诗都是古诗。

2.选出字形无误的一项()A.上阙激扬典押飞驾B.廖廓荆棘漂泊炫耀C.火钵凄苦淩侮忸怩D.苍茫挥斥石壁截断3.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B.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4.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像是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

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5.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6.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

“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阅读理解阅读毛泽东的另一首诗《水调歌头游泳》,完成下面各题。

水调歌头·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斩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万里”和“极目”两句表现了诗人宏伟的气魄和开阔的胸怀。

B.“不管”和“胜似”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进一步表现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抒发了迎击风浪,急流勇进的革命精神。

C.“子在川上曰”的“子”即指诗人自己,他在感叹:“多么美好的滚滚长江啊!逝去的光阴像这流水一样啊!”D.下阕结尾联想神女,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赞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光辉情景。

2.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