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豆、玉米产区秋季调研报告
大豆调研报告
![大豆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88f9c9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b.png)
大豆调研报告
《大豆调研报告》
1. 调研目的
本报告的目的是对大豆种植、生产和消费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以及分析大豆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为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2. 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走访大豆种植基地、生产企业和销售市场,以及收集大豆产业的数据和文献资料。
3. 大豆种植情况
通过调研发现,我国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但由于种植成本上升和市场价格波动,部分农民对大豆种植的积极性减低。
同时,大豆种植区域逐渐向北方迁移,各地政府也加大对大豆种植的支持力度。
4. 大豆生产情况
大豆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产量逐年增加,但由于市场需求波动和国际大豆贸易政策的影响,大豆价格波动较大,给生产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压力。
此外,大豆生产中也存在一些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5. 大豆消费情况
大豆是主要的食用油和蛋白质来源,因此消费需求一直稳定增长。
同时,大豆也广泛用于饲料、工业原料等方面,市场需求
潜力广阔。
6. 发展趋势和挑战
大豆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市场价格波动、国际贸易政策影响、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强大豆产业的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拓宽市场渠道,促进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7. 结论和建议
大豆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为了促进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政府支持和产业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信息交流,提高生产者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大豆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某年秋粮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某年秋粮生产形势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1dbb95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f.png)
某年秋粮生产形势分析报告某年秋粮生产形势分析报告近年来,中国的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特别是在秋季,我国秋粮的增产趋势逐渐明显。
在某年秋季,我们对全国秋粮生产情况做了一份调查和分析报告,以下是报告内容:一、总体情况2021年秋粮生产总体表现良好,全国秋粮总产量预计将达到1.2亿吨以上,同比增长4%左右。
其中,大豆、玉米、高粱等作物均表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和产量增长。
二、种植情况1. 种植面积:本年度秋季,我国秋粮种植面积大约为4500万公顷左右,较上年有小幅度的增长。
其中,大豆种植面积增加较多,是秋季种植面积增幅最大的作物。
2. 种植区域:秋粮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黄淮海等区域。
其中,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分别是我国秋季大豆的主产区,黄淮海地区和华北地区则是玉米、高粱等作物的主产区。
3. 种植方式:近年来,秋季种植方式多元化,既有机械化生产方式,又有精细化种植技术。
尤其是玉米、高粱等作物,越来越多地采用了精准农业、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进行管理和监测。
三、产量情况1. 大豆:今年我国大豆总产量较上年有所增长,主要得益于东北地区良好的气候条件和提高生产技术。
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大豆产量同比增长8%左右,达到9300万吨以上。
2. 玉米:今年我国玉米总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左右,主要得益于种植面积增加和精细化管理。
其中,河北、山东、辽宁等地区的玉米产量稳步增加,是今年秋季玉米产量的主要贡献区域。
3. 高粱:此次调查显示,今年我国高粱总产量预计将达到1.2亿吨左右,同比增长4%左右。
高粱的主要种植区域在江苏、安徽、河南、山东等地区,而且在精细生产技术的应用上,比其他秋季作物有更高的水平。
四、面临的问题1. 需要继续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2. 强化对粮食产业的整体规划,增强全链条的实现能力。
3. 要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加大投入力度,帮助其充分发挥生产潜力。
总之,经过对秋季粮食生产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秋季粮食生产总体表现稳健、良好。
东北玉米产量调研报告
![东北玉米产量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6fa52d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8.png)
东北玉米产量调研报告东北玉米产量调研报告一、引言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农业品种。
对东北玉米产量进行调研,有助于了解该地区玉米种植的情况,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对东北玉米产量进行调研,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
二、调研内容1. 种植面积:调研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
其中,黑龙江省的种植面积最大,辽宁省次之,吉林省最小。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农民转而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作物。
2. 单产水平:尽管种植面积下降,但东北地区的玉米单产水平却在逐年提高。
这归功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和新品种的推广。
据调研数据显示,黑龙江省的玉米单产水平最高,达到了每亩1300公斤。
3. 产量变化:虽然种植面积下降,但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整体呈现出略微上升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单产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
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玉米的年产量约为1000万吨。
三、问题分析1. 种植面积下降:种植面积下降主要是由于农民转而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作物,如大豆、玉米等。
这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高玉米的种植收益,同时加强市场导向,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
2. 单产水平提高:种植户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种植管理经验,限制了玉米产量的提高。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技术培训和科研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关的农业技术和指导,帮助农民提高玉米的种植效益。
3. 市场需求: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虽然在上升,但对市场需求的满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政府应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调查和监测,为农民提供合理的市场预测和销售策略,确保玉米销售畅通。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东北玉米产量的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整体呈现略微上升的趋势。
2. 种植面积持续下降,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提高玉米的种植收益。
3. 单产水平逐年提高,但仍需加大对农业技术的培训和指导。
4. 市场需求有待满足,需要加强市场调查和预测,提供合理的销售策略。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建议:1.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高玉米的种植收益,鼓励农民继续种植玉米。
黑龙江玉米市场研究报告
![黑龙江玉米市场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dd4ed27a58da0116d1749fd.png)
黑龙江玉米市场研究报告□黑龙江省粮食信息和技术中心省内行情:本月我省玉米现货行情偏强运行。
由于省内玉米价格持续拉涨,基层农户挺价惜售心理较重,加上我省临储玉米定向拍卖成交情况较为理想,且最高溢价超过200元/吨,对现货价格存在利好提振。
同时,受前期收购成本较高支撑,贸易商低价走货情绪并不积极,市场供应偏紧,加工企业厂门到货量偏少,整体收购量有限,而随着双节临近,囤粮建库需求仍然强烈,为刺激上量持续试探性上调收购价格。
据监测,截至12月31日,中粮生化能源(龙江)有限公司玉米进厂价2486元/吨,较上月上涨96元/吨;依安鹏程生化有限公司玉米收购价2538元/吨,较上月上涨196元/吨;大庆市博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玉米收购价2525元/吨,较上月上涨135元/吨;佳木斯富锦象屿金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玉米进厂价2470元/吨,较上月上涨120元/吨;绥化青冈龙凤玉米开发有限公司玉米收购价格为2448元/吨,较上月上涨135元/吨;肇东成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玉米收购价2518元/吨,较上月上涨120元/吨。
国内行情:本月国内玉米价格跌宕起伏,但整体仍维持上行。
虽然吉林、黑龙江定向玉米开始销售,向市场释放了利空信号,但成交量和溢价较高,继续为东北地区玉米价格提供了利好,农户惜售情绪再起。
同时,受连盘玉米价格上涨支撑,主体对后市依旧保持看涨预期,随着元旦、春节备货高峰期的到来,以及疫情卷土重来或导致物流受阻的预期较强,贸易商及各深加工企业囤粮建库意愿提升,提振玉米价格持续上涨。
此外,由于东北玉米价格上涨明显,加上后半月华北地区受雾霾及大范围雨雪天气轮番上阵影响,玉米市场购销阶段性受阻,企业上量不佳,收购价格逐渐上调。
据了解,截至12月31日,吉林地区玉米进厂价2460-2570元/吨,较上月上涨60-90元/吨;内蒙古地区玉米进厂价2610-2630元/吨,较上月上周190元/吨;辽宁地区玉米进厂价2630元/吨,较上月上涨180-320元/吨;河北地区玉米进厂价2580-2640元/吨,较上月上涨80元/吨;山东地区玉米进厂价2550-2700元/吨,较上月上涨20-70元/吨;河南地区玉米进厂价2490-2600元/吨,较上月上涨40元/吨。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及粮食生产问题与措施分析报告:粮食产量连续9年全国第一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及粮食生产问题与措施分析报告:粮食产量连续9年全国第一](https://img.taocdn.com/s3/m/094ed2fbcc7931b764ce1524.png)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及粮食生产问题与措施分析:粮食产量连续9年全国第一一、概况黑龙江省有肥力充足的黑土层,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生产出的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还能够向其它省份输送。
黑龙江省已成为全国粮食总产量和商品量双第一的唯一省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是我国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战略储备基地,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在稳定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黑龙江省的土地总面积为47.3万 k㎡,占全国土地总面积4.9%。
农用地面积3950.2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83.5%。
农用耕地占农用地面积的30% 以上。
2018年黑龙江省种植业增加值为2238亿元,2019年种植业增加为2355亿元,同比增加5.2%。
2014-2019年黑龙江省种植业增加值及增速资料来源:地方公报、整理 2019 年黑龙江省粮食作物实际播种面积14338千公顷,同比增加0.9%。
是全国土地播种面积最高的省份。
2014-2019年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增速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整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黑龙江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5281.07公斤/公顷,2019年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233公斤/公顷,同比下降0.9%。
2014-2019年黑龙江省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走势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整理二、粮食产量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已连续9年位列全国第一,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是7503万吨,排名第二的河南省和第三的山东省2019 年的粮食总产量分别是6695万吨和5357万吨,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明显高于排名第二和第三的省份,是名副其实产粮第一大省。
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粮食产业发展态势及市场盈利预测报告》数据显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黑龙江粮食产量7506.8万吨,2019年黑龙江粮食产量为7503.01万吨,同比下降0.1%。
2012-2019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及增速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整理 2019年黑龙江省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分别为3940万吨、2664万吨、781万吨,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98.4%。
玉米调研实践报告(通用3篇)
![玉米调研实践报告(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b8935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6.png)
玉米调研实践报告(通用3篇)玉米zeamays l.是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又名宝谷、宝米棒、玉米、珍珠米等,原产于中南美洲,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广泛分布于美国、中国、巴西等国家。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玉米调研实践报告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一、调研背景近几年我国玉米市场一直通过临储拍卖来调节,随着临储拍卖接近尾声,即将进入后临储时代的玉米市场会面对更加市场化的价格波动。
从今年春节后,玉米价格领先于其他商品开始上涨,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更是实现同步上涨,5月份开始的临储拍卖成交率始终接近100%,拍卖溢价也是节节高升。
面对下一玉米年度的市场,国产玉米的产量将成为驱动价格的主要因素。
然而8月末以来三场台风席卷东北玉米主产区,而东北玉米的产量占我国玉米产量近5成水平,台风无疑会给玉米产量蒙上一层阴影。
因此我们在台风过后,又恰逢新作上市前,来到东北玉米产区,对本季玉米产量进行深度调研,力求探索今年东北玉米的产量变化。
二、调研小结1)、辽西地区属于十年九旱的玉米产区。
上年东北产区雨水较多,该地区产量属异常好的水平。
今年回归旱情状态,产量较上年出现3成左右的下降,但较往年平均水平变化不大。
2)、吉林大部地区玉米今年生长较好,若并无台风影响,将就是丰产年份。
但美莎克台风对吉林四平、松原一线主产区影响很大,枯死面积应当就是东北地区最轻微的。
预计对后期产量产生很大影响。
3)、黑龙江绥化、齐齐哈尔地区今年春天播种时间较晚,造成目前玉米生长滞后15-20天左右。
因此部分生长较好的地区,由于玉米棒较重,倒伏明显,反而是生长不好的玉米棒小的地块倒伏并不明显。
4)、整体看看东北地区玉米受到台风影响很大,加之部分地区玉米生长落后,东北减产幅度在20%左右。
黑龙江地区面积减幅导致的减产本预计通过整体单产的提升去填补,但台风的不幸影响造成了更深的减产。
目前枯死的区域遭遇幼苗、腐烂、容易收、播种成本提升等问题,或将对产量存有存有进一步影响。
玉米产量报告调研
![玉米产量报告调研](https://img.taocdn.com/s3/m/da611bc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d.png)
玉米产量报告调研《玉米产量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市场需求。
为了了解我国玉米产量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次玉米产量调研。
二、调研目的1.了解我国各地玉米的种植情况和产量水平。
2.分析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
3.为进一步制定促进玉米产量增长的策略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1.实地走访:我们走访了四个主要的玉米种植省份,通过与农民和农业专家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播种技术、种植面积和预期产量。
2.数据收集与分析:我们收集了近五年的国家农业统计数据和相关研究报告,对玉米产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四、调研结果1.玉米种植情况:调研显示,玉米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中以东北地区的辽宁、黑龙江和吉林省最为集中。
2.产量水平:调研显示,我国玉米的平均产量逐年增长,但不同地区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相对较高,平均超过6000公斤/公顷,而一些中西部省份的玉米产量仍然较低。
五、影响因素分析1.地理气候条件: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气候较为湿润的东北地区利于玉米生长,而干旱地区的玉米产量较低。
2.播种技术:种植技术的不同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
种植密度、施肥方法和农药使用等都会对产量产生直接影响。
3.市场需求和价格:玉米价格的波动对农民的种植行为产生一定影响,高价格会刺激农民增加种植面积和投入,从而提高产量。
六、调研结论1.我国玉米产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但东北地区仍是玉米产量的主要贡献者。
2.地理气候条件、种植技术和市场需求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
要推动玉米产量的增长,需要进一步探索适应不同地区的种植技术和改进种植方法。
3.加强市场监测和价格预警机制,稳定玉米价格,对农民提供更好的种植动力。
七、策略建议1.加大科研力度,推广适应不同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良种玉米,提高玉米的适应性和产量。
2.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
秋季粮食生产情况汇报材料(三篇)
![秋季粮食生产情况汇报材料(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2b305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9.png)
秋季粮食生产情况汇报材料根据最新的数据,我将向您汇报秋季粮食生产情况。
首先,我将介绍我国秋季粮食生产总体情况。
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今年我国秋季粮食生产呈现出总体稳定、略有增长的态势。
根据初步统计,今年秋粮总产量预计达到X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X%。
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和支持政策的实施。
接下来,我将介绍各地区秋季粮食生产情况。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之一,其秋季粮食产量一直是全国最高的。
今年,东北地区秋粮总产量较去年有所增长,主要受益于气象条件的改善和农民种植面积的增加。
其中,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个省份分别生产了XX、XX和XX吨的秋粮。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地区之一。
经过多年的努力,华北地区的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今年,华北地区秋粮总产量达到XX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X%。
其中,河北省生产了XX吨,山西省生产了XX吨。
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优越。
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季粮食总产量达到XX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X%。
其中,江苏省生产了XX吨,湖南省生产了XX吨。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之一,其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今年,西南地区秋季粮食总产量达到XX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X%。
其中,四川省生产了XX 吨,云南省生产了XX吨。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是我国粮食产量较低的地区,主要受限于干旱和缺水问题。
不过,西北地区的农民通过合理的灌溉和农业技术改良,粮食产量逐渐有所增长。
今年,西北地区秋季粮食总产量达到XX 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X%。
其中,陕西省生产了XX吨,甘肃省生产了XX吨。
以上是我国各地区秋季粮食生产情况的概况。
总体而言,今年我国秋季粮食生产取得了一定的增长,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有一定的出口潜力。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粮食生产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如气候变化、土地资源有限等问题。
东北秋收实习报告
![东北秋收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b84b51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1.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东北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其秋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东北粮食主产区的秋收情况,提升自身农业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10月参加了东北秋收实习活动。
此次实习历时两周,主要在黑龙江省五常市、吉林省农安县和辽宁省铁岭县进行。
二、实习内容1. 农业生产现状调研实习期间,我们深入田间地头,对当地农业生产现状进行了调研。
通过实地观察、与农民交流等方式,了解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作物种植面积、农业机械化水平、良种良法推广情况等。
2. 秋收作业实践在实习期间,我们参与了水稻、大豆等作物的收割工作。
通过亲身操作收割机、播种机等农业机械,掌握了农业生产的全过程。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
3. 农业科技应用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当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了解了现代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例如,吉林省农安县小城子乡光明村试种的耐盐碱品种东生118效果超出预期,为我国北方盐碱地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4. 农业政策了解实习期间,我们了解了我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政策,如粮食补贴、农业保险等。
这些政策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实习体会1. 现代农业科技助力农业生产通过此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现代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良种、良法、良机的融合,使得我国东北粮食主产区产量稳步提升,粮食品质不断提高。
同时,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2. 农民群众勤劳智慧在实习过程中,我看到了东北农民群众勤劳、朴实的身影。
他们不畏艰辛,辛勤劳作,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农民群众的智慧也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不断探索创新,为农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
3. 农业政策助力发展我国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粮食补贴、农业保险等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农民负担,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4. 环保意识逐渐增强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我国东北粮食主产区在农业生产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调研报告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721972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7.png)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调研报告背景种植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大豆和玉米是两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方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效益和社会经济发展。
本文旨在调研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情况,分析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在沿江农场选择了多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农户进行深入调研,了解他们的种植模式、经验和问题。
调研结果与分析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具有以下优势: - 资源互补:大豆和玉米的生长周期不同,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劳动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病虫害防控:大豆和玉米作为轮作作物,可以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降低防治成本。
- 增加经济效益:大豆和玉米的带状种植可提高单产,增加农民收入。
然而,调研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 管理不当:一些农户缺乏种植管理经验,导致作物产量不稳定。
- 市场风险:大豆和玉米价格波动较大,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
- 技术支持不足:部分农户对新型种植技术了解不足,导致生产效率不高。
建议为了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培训:组织农民学习新型种植技术,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2. 建立合作社:促进农户之间的合作,集中采购、销售,降低成本,增加销售渠道。
3. 政府支持:加大政府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扶持力度,提供补贴和政策支持。
结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一种有效的种植模式,能够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但也需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培训和政策支持是推广该种植模式的关键。
希望本报告对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有所裨益。
以上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调研报告的全部内容,谢谢阅读!。
秋收调研报告
![秋收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733c84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08.png)
秋收调研报告秋收调研报告一、概述根据公司要求,我于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进行了秋收调研。
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农作物的产量情况,收获技术的使用情况以及相关的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我对调研的整理和总结。
二、秋收产量情况在此次调研中,我考察了农田面积、种植方式以及作物产量。
结果显示,今年的秋收产量相较去年有所增加。
主要的秋季作物包括水稻、小麦和玉米,其中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表现最佳。
较高的产量得益于良好的种植技术和天气条件,同时也得益于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
三、收获技术的使用情况在调研中,我发现农民采用了一些新的收获技术来提高收获效益和减少劳动力成本。
例如,使用收割机进行收割过程,减少了人力投入且提高了收割的效率。
此外,一些地方还尝试使用无人机进行农田巡查,以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病虫害情况。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四、问题和挑战然而,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虽然一些农民在新技术的使用上表现积极,但还有一部分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导致了效益无法最大化。
其次,由于气候的不稳定和自然灾害的发生,一些地区的秋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由于物流成本的增加。
对于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五、解决措施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应用新技术。
2.加强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例如通过提供贷款和补贴,鼓励农民更多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3.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培养出更多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4.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例如与农业合作社或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效益。
5.加强农民的合作与交流,通过成立农业协会或组织农民培训班等活动,促进农民之间的互相学习和经验分享。
玉米种植实地调研报告
![玉米种植实地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00c985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4.png)
玉米种植实地调研报告今年我单位开展了一次玉米种植实地调研,旨在了解当前玉米种植业的情况,并为提升种植效益提供参考。
调研采取了走访问卷、现场观察、采集数据等多种方式,详细了解了相关问题。
以下是我们实地调研的内容:1. 产区选择:我们选择了玉米主产区进行调研,包括各地农户的种植基地和玉米种植试验场。
2. 土地利用情况: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玉米种植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较为充分。
农户通常采取轮作模式,与其他农作物(如大豆、小麦等)轮流种植。
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种植技术: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户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采用了科学种植技术,如灌溉、施肥、定植密度控制等。
与传统种植相比,这些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4. 病虫害防治:采访的农户普遍表示,玉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许多农户采取了农药喷洒、防虫网覆盖等防治措施。
然而,个别农户对农药的使用不够科学,存在一定的农残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指导。
5. 品种选择: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农户在品种选择上多数依赖经验和市场畅销程度,缺乏科学的评估和比较。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新品种的推广和培训,提高品种选择的科学性和效率。
6. 政策支持: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当前政府对玉米种植业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
除了一些传统的补贴政策外,政府还提出了新的产业扶持政策,如培育龙头企业、推动农业机械化等。
这将有助于提升玉米种植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实地调研我们对玉米种植业的现状有了深入了解。
从土地利用、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品种选择到政策支持等方面,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同时也看到了一些改进和提升的机会。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相信玉米种植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我们将根据调研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为玉米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关于大豆种植调查的实践报告
![关于大豆种植调查的实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0226c0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11.png)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今年的暑假我们有幸参加这个关于我省大豆情况调查的社会实践。
经过半个多月的时间,我们走访了阿城、宾县以及哈尔滨周围的多个村庄、几百家农户,以及村委会、镇政府,还有各类以大豆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如九三油脂集团,中农百益饲料加工厂等。
以访谈、填问卷等方式把所走访区域的大豆种植情况根本了解了一些,虽然所得到的数据和信息有很大的片面性和缺陷,但是也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和高蛋白作物,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作为大豆原产国,栽培大豆历史悠久。
我省更是大豆的主产区。
大豆不仅在我国食物生产和消费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也为我国出口创汇做出了重大奉献。
但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农业资本对国内大豆市场的争夺越演越烈。
通过以下两表我们可以可以看到,国外与国内对大豆的需求都在逐年增加,国外的产量都有明显增加,而国内的产量却不容乐观。
世界大豆主产国产量情况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单位:万吨〕世界大豆主产国需求情况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单位:万吨〕在大豆市场产业链上,跨国粮商不仅从加工环节加以控制,而且已经深入到种植、贸易、流通等各个领域。
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大批倒闭、停产和半停产。
现有的97家大型大豆加工企业中,有64家具有外资背景,控制了我国85%的大豆加工总量,而我国还是不掌握定价权的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2021年国家出台东北地区大豆每吨3700元的保护价收购政策,而进口大豆跌至每吨3000元以下,且大量进入国内,而且进口的大豆根本都是转基因大豆。
我们可以看一下美国近几年对华的大豆周度累计出口量表,我们不难看出国内大豆的进口量是如此的巨大,而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可是国内的大豆市场却是那么的不容乐观,不仅价格上不去,就连产量也跟不上需求的增加,很大程度的依赖国外市场。
注:数据来源于美国农业部可以这样说,转基因大豆对我国的非转基因大豆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如此开展,我国的大豆产业很可能陷入贸易危机,大豆的供应完全依赖于国外,国内大豆种植将萎缩。
大豆调研报告
![大豆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254647427284b73f2425083.png)
南京国家食物安全问题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针对油脂加工能力过剩、内资比重偏低、原料对外依存度过高等严重问题,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关于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保国内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
“大豆在我国食物安全中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
由于我国的耕地面积比较有限,难以实现大豆的自产自足,未来还将大量依赖进口,此次出台这方面的指导意见与国际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以及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大背景不无关系。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用途广,不仅是重要的蛋白食品和食用油脂原料,而且是饲养业重要的蛋白饲料来源,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
大豆加工业与种植养殖业、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等紧密关联,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
《意见》指出,我国大豆加工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首先,压榨能力严重过剩。
由于产能扩张过快,全行业开工率逐年降低,2000年超过90%,2007年降至44.2%,其中2000吨/日以上加工厂开工率仅为52%左右,1000吨/日以下的小型加工厂半数以上处于倒闭、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其次,内资企业压榨能力和实际压榨量不断萎缩。
2007年,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产能为4920万吨,占全国的63.9%,比2000年的90.3%下降了26.4个百分点;实际大豆压榨量1768万吨,占全国的52.0%,比2000年的91.0%下降39.0个百分点。
同期,外资企业压榨量从9.0%快速提高到48.0%。
再次,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
自1996年起,我国由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2007年,大豆进口量高达3082万吨,比2000年的1042万吨增加1.95倍,年均增长16.7%。
大豆进口量占2007年世界贸易量的40.9%,比2000年提高22.0个百分点。
大豆进口依存度从2000年的48.1%,增至2007年的78.7%。
与此同时,外资在美国和南美的大豆收购、储存和运输上拥有完整链条,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加工业布局,使其可以高效、低成本的进入油脂加工市场,并且在国际大豆贸易中具有优势定价权。
大豆玉米调研报告
![大豆玉米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59de67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c.png)
大豆玉米调研报告大豆玉米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与背景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大豆和玉米的生产情况、产业链发展趋势以及市场需求,为相关企业制定发展策略和决策提供参考。
大豆和玉米作为常见的农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种植情况和市场需求对农业经济产生着重要影响。
二、调研方法与范围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调研范围主要包括大豆和玉米的种植情况、产量、市场需求以及产业链发展的相关企业。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大豆生产情况和市场需求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大豆种植面积逐年下降,主要原因是大豆价格的波动和生产成本的上升。
然而,大豆的市场需求仍然稳定增长,主要用于榨油、饲料和大豆制品加工等方面。
目前,我国大豆的进口量巨大,尤其是来自美国的进口量占比最大。
2. 玉米生产情况和市场需求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种植面积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调研数据显示,我国玉米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北部地区。
玉米的市场需求主要用于食品加工、饲料和淀粉等行业。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关注,玉米加工业发展迅猛。
3. 大豆玉米产业链发展情况调研数据显示,大豆和玉米的产业链发展较为完善,涵盖了种植、收获、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大豆和玉米的收获和加工主要集中在农民合作社和专业农业企业。
目前,我国大豆和玉米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并不断提升加工能力和技术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
四、调研结论与建议1. 发展高效农业技术鉴于大豆和玉米的种植面积下降趋势,建议推广和应用高效农业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民种植的信心和动力。
2. 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鉴于大豆和玉米市场需求稳定增长的特点,建议相关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3. 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鉴于大豆和玉米产业链发展较为完善的特点,建议相关企业加强合作,提高产业链内各环节的协同效应,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和加工体系,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玉米大豆生产与单产提升技术 考察工作报告
![玉米大豆生产与单产提升技术 考察工作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839e5c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9.png)
玉米大豆生产与单产提升技术考察工作报告玉米和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之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的玉米和大豆生产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本次考察旨在了解玉米大豆生产现状,并探讨提升生产效益的相关技术。
一、玉米生产现状在考察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我国的玉米产量虽然居世界首位,但单产水平较低。
主要原因包括:1.品种选择不合理:一些地区尚未采用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良玉米品种,导致产量低下。
2.种植管理不当:包括肥料施用不足或过量,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和科学,种植密度不合理等。
为提升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以下是一些建议和参考内容:1.科学选种:应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选择良好适应的玉米品种。
重点推广抗病虫害、抗逆性好、高产稳产的新品种。
2.合理施肥: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土壤测试,科学施肥。
确保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的供应,同时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
3.合理密植:在合理施肥的同时,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调整种植密度。
合理密植可以提高玉米产量,但密植过密可能导致病虫害的增加。
4.病虫害防治:注重定期巡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包括合理选药和防治时机的把握。
5.科学灌溉:合理利用灌溉技术,确保玉米生长期间的水分供应。
避免过度灌溉或干旱状况,提高玉米的生长水平。
二、大豆生产现状在考察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我国的大豆产量虽然位居世界前列,但单产水平相对较低。
主要原因包括:1.品种质量有限:一些地区尚未采用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高产优质大豆品种,导致产量低下。
2.种植技术不高:大豆的耕作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够科学合理,影响了产量和品质。
为提升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以下是一些建议和参考内容:1.科学选种:应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好、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
重点推广抗病虫害、抗逆性好的新品种。
2.土壤肥力管理:通过合理施肥和有机改良,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关于北大荒粮食的调研报告
![关于北大荒粮食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6e3e96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58.png)
关于北大荒粮食的调研报告北大荒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农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北大荒的粮食生产情况,我进行了一次调研。
本报告将对北大荒的粮食生产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北大荒的位置是十分得天独厚的。
北大荒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土壤肥沃。
这些优势为北大荒的粮食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其次,北大荒具有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
北大荒自1954年建起来以来,聚集了大批的优秀农业人才。
这些农业专家和农民一道,共同推动了北大荒的粮食生产发展。
他们通过引入现代化农业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了北大荒的粮食产量和质量。
再次,北大荒的粮食生产享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重视粮食生产,注重投入粮食生产的资金和科研力量,为北大荒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粮食生产的政策,促进北大荒的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此外,北大荒在粮食生产中积极引入现代化农业技术。
比如,北大荒在机械化作业、精细化种植、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些先进的农业技术不仅提高了北大荒的粮食产量和质量,还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
最后,北大荒的粮食生产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比如,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北大荒的粮食产量受到一定的制约。
此外,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也可能对北大荒的粮食生产造成影响。
此外,农业人才流失也是北大荒面临的一个问题。
为了进一步发展北大荒的粮食生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大对北大荒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金和科研力量。
其次,加强土地保护和管理,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再次,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引进更多的先进农业技术。
总之,北大荒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
通过进一步加大对北大荒的支持,我们相信北大荒的粮食生产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
黑龙江庄稼现状分析报告
![黑龙江庄稼现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808cf6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3.png)
黑龙江庄稼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黑龙江省庄稼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了解该地区农作物种植业的发展状况。
2. 农作物种植结构黑龙江省的农作物种植主要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等。
其中,粮食作物是主要类型,如水稻、小麦和玉米等。
油料作物主要有大豆、葵花籽等。
经济作物主要有烟草、甜菜和红薯等。
蔬菜则包括黄瓜、西红柿和冬瓜等多种品种。
3. 产出情况黑龙江省农作物产出水平较高。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该省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50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0%以上,其中水稻产量为1000万吨,小麦产量为3000万吨,玉米产量为1000万吨。
油料作物方面,大豆产量约在300万吨左右。
4. 主要问题和挑战尽管黑龙江省的庄稼产出较高,但仍面临一些主要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和水质污染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其次,农业生产方式需要进一步升级和改进。
传统的种植模式过于单一,缺乏多样化的农作物种植和轮作,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和作物产量下降。
此外,农业产业链条还较为薄弱,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5. 对策和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推行绿色农业,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倡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保护土壤和水质的健康。
- 推广农业耕作方式的创新。
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科学耕作方法,开展多样化的农作物种植和轮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 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建设农产品加工厂和冷链设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增加农民收入。
- 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
培训农民的农业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提高其农业生产和经营能力,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6. 结论黑龙江省庄稼的现状较好,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推行绿色农业、创新耕作方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提高农民素质,可以进一步提高黑龙江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粮食秋收调研报告
![粮食秋收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cf1864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b.png)
粮食秋收调研报告根据我对粮食秋收进行的调研和分析,以下是我的报告:一、粮食产量情况经过实地走访和数据统计,我发现今年的粮食产量较去年有所增加。
这主要得益于农民在农田管理、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方面的不断提升。
此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也有所增加,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根据统计数据,今年的粮食总产量同比增长了10%左右,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粮食品质情况在粮食品质方面,经过抽样检测和实验室分析,我发现今年的粮食品质相对较好。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收获的粮食普遍具有良好的外观和色泽,没有明显的病虫害和霉变。
第二,粮食的储存性能较好,不易变质和变味。
第三,粮食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较高,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要求。
三、粮食价格情况粮食价格是农民关心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我发现今年粮食价格整体稳定。
国家对粮食价格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此外,全国粮食生产总量的增加也使得市场供应充足,有助于稳定粮食价格。
四、粮食市场需求情况粮食市场需求是影响粮食产销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市场调查和消费者需求分析,我发现国内粮食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人们对粮食质量和品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此外,农村地区的粮食需求也有所增加,促进了粮食的销售。
五、粮食灾害情况粮食生产过程中的灾害是农民和政府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我发现今年的粮食灾害情况相对较少。
气候适宜、病虫害防控措施得力等因素都有助于减少粮食生产中的灾害损失。
然而,仍需要加强灾后补救和防范工作,确保粮食安全和供应。
六、粮食收储政策情况通过了解政府的粮食收储政策,我发现今年的政策相对较为稳定。
政府将继续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农民的收购价格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此外,政府还将继续进行粮食收储工作,保障国家粮食储备和粮食安全。
总结:综合以上调研结果,今年的粮食秋收整体较为理想。
粮食产量增加、品质良好、价格稳定、市场需求增长等因素都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玉米大豆实习报告范文
![玉米大豆实习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1d3a24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0f.png)
玉米大豆实习报告范文一、实习背景及目的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玉米和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提高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探索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玉米大豆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了解玉米大豆的生长习性、掌握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参加了培训班,学习了玉米大豆的生长发育、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的优势和注意事项。
2. 实习过程(1)播种与育苗实习的第一步是播种与育苗。
我们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选择了适宜的品种。
在播种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确定播种密度、深度和行距。
同时,我们还掌握了育苗移栽技术,为后续生产奠定了基础。
(2)田间管理实习过程中,我们负责观察玉米大豆的生长情况,并开展田间管理。
主要包括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我们学会了根据土壤湿度和作物长势适时浇水,合理施用肥料,以及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防治病虫害。
(3)收获与加工在玉米大豆成熟期,我们参与了收获和加工工作。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确定收获时间,以及如何进行脱粒、晾晒和储存。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玉米大豆秸秆的处理方法,如粉碎还田、制作饲料等。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1. 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玉米大豆的生长发育、种植技术、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还学会了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的应用,以及收获和加工技术。
2. 实习体会(1)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本次实习使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论知识为我们提供了指导,使我们在农业生产中能够得心应手。
(2)农业生产劳动的艰辛实习过程中,我亲身体验了农业生产劳动的艰辛。
在田间地头,我们顶着烈日、冒着风雨,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这使我更加珍惜粮食,认识到农业生产的来之不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大豆、玉米产区秋季调研报告考察计划10月14日(星期日)在哈尔滨集合,10月21日在哈尔滨结束。
第一天:哈尔滨——鹤岗,考察地区宾县、佳木斯、新华农场、鹤岗。
第二天:鹤岗——富锦,考察地区包括宝泉岭管局、共青农场、军川农场、绥滨农场、名山农场等农场。
第三天:富锦——友谊红兴隆,考察地区富锦油厂、建三江管局粮食局及下属农场、红兴隆管局及下属农场。
第四天:友谊红兴隆——密山,考察地区红兴隆管局、852农场、桦南、勃利。
第五天:密山——牡丹江,考察地区密山、852农场、853农场、鸡西。
第六天:牡丹江——哈尔滨,考察地区牡丹江、海林、尚志、阿城。
1考察总结一、种植面积由于我们此次考察东北线即黑龙江东部地区,所了解的情况与春季考察大致相同,即种植面积总体增加,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种植收益比较,水稻最优,玉米次之,大豆收益最差,而今年5月之后虽有国家补贴政策倾斜,但由于政策出台时间较晚,大部分地区已经种植,或已经采购生产资料,因此影响相对有限;其次是售粮便利性,16年和17年国家采取政策引导农户改种大豆之后,未能有效刺激国产大豆消费,使得农户大豆销售相对困难,而玉米则持续处于补库周期,玉米购销相对畅通;最后是轮作考虑,此次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农垦和部分地区如集贤县,在16年响应国家政策调整,改种大豆已逾2年,需要轮作种回玉米。
二、单产情况考察过程中了解到,今年东线地区单产总体提升,虽然在今年5-6月出现旱情,但由于东线更多位于三江平原腹地,各地河流分布较多,水源相对丰富。
且随后的5月下旬各地迎来降雨,有效缓解旱情影响,春旱影响相对受限。
与此同时,各地呈现分化的情况,以考察路线划分,密山回程到哈尔滨段单产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在于更多处于山区丘陵地区,受春旱影响相对较大;哈尔滨周边如本次考察途径的宾县持平略增,春旱对玉米出苗产生一定影响,但后期雨水充沛,单产总体变动不大;而两者中间即佳木斯到密山段单产提升幅度较大。
如宝泉岭某粮食加工企业负责人反映周边地区玉米单产能达到13.5吨,而去年12.5吨/公顷,增产幅度在8%左右;名山农场下属一个合作社则反映该合作社今年玉米平均单产能达到13到15吨(潮粮),去年为12吨左右,增产幅度在8%-25%;集贤县保安村农户反映当地玉米单产从去年的11吨提升到今年的13吨左右,增幅接近20%;友谊县农户反映当地玉米单产12到15吨左右,较去年增加2万吨左右,增幅超过15%。
三、种植成本在考察过程中了解到,今年种植成本各分项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但呈现区域分化的特征,农垦土地租金相对较为稳定,农垦及其周边地区地租上涨并不明显,更多源于生产资料如种子、化肥和柴油价格上涨;而地方则更多源于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在上一年度玉米价格上涨带动种植收益增加的情况下,各地地租价格上涨幅度显著高于生产资料。
以集贤县农业局提供的数据为例,当地土地承包费用大幅提升,从去年的300元/亩大幅上涨至567元/亩,涨幅接近90%;种子成本大豆从33元/亩提高到40元/亩,玉米从43元提高到67元/亩,增幅在30%以上;人工及机械费用分别从119元和137元提高至133元和157元/亩,增幅接近10%,农药与化肥成本增幅相对分化,综合下来,当地大豆和玉米种植成本较2017年增幅均超过50%。
四、收获与销售进度由于今年考察较往年要晚一到两周,途径东线地区多已经开始收获,农垦地域今年提倡“黑土地过冬”即在上冻之前翻地,还有一些种植早熟品种的区域,集中在佳木斯到密山段,玉米收获接近完成,且多采用机械收获玉米籽粒,大多已经销售给贸易企业和烘干塔。
而哈尔滨周边,农户多收获玉米棒,收获后视价格择机出售,还有部分上自家玉米篓子,待水分下降后甚至年后出售。
在密山之后区域,农户多种植晚熟品种(单产相对更高),目前已经开始收获,但尚未开始销售,当地烘干塔也尚未启动收购,其预计当地农户售粮时间集中在11月到12月的1个月时间内。
截至目前,黑龙江东部地区玉米收购价呈现“高开低走再回升”的态势,玉米上市之初,贸易商基于看涨预期,收购价多在1300元/吨(潮粮,折合0.65元/斤),随后由于南北方港口现货价格走弱,带动产区价格持续回落至1200元/吨(部分地区下跌至0.58-0.59元/斤),考察进行的当周,由于产区与港口收购价倒挂,贸易商和烘干塔发运到北方港口多不赚钱,导致北方港口集港量不足,南北方港口现货价格带动产区收购价有所回升。
众所周知,目前临储拍卖尚未结束,而新粮即将集中上市,因此我们走访过程中也重点了解了各类企业的玉米新旧作库存情况,第一天走访的宾县某小型贸易商仍有少量2018年4月份收购的2017年玉米库存;第二天走访的宝泉岭某粮食加工企业,目前拍卖有5万吨临储玉米尚未发运,新玉米已经收购10万吨左右,目前仅发运1000吨左右;第三天走访的富锦市某大型深加工兼粮贸企业目前以代发临储拍卖粮为主,已经收购新作玉米50万吨,目前尚未发运;第四天走访的友谊某烘干塔目前收购潮粮9000吨,收购和烘干接近完成,目前价格合不上,计划等待港口收购价达到1900元/吨(容重720)左右出售;第五天走访的密山市某代储企业今年累计拍卖成交20余万吨,目前尚有2万吨临储成交玉米库存待发运。
此外,我们考察过程中还了解到,随着临储去库存的推进,前期为临储代收代储的库容释放出来,导致仓储租金下降较多,使得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可以利用自有或外租仓库做大贸易量,如考察第二天走访的宝泉岭某粮食加工企业目前已经收购新粮10万吨,其中有8万吨存放在外租库中;第三天走访的富锦市某企业今年计划收购量较去年提高100%至200万吨;第四天走访的集贤县某种粮大户兼烘干塔老板计划将玉米收购量从去年的1万吨扩大至2万吨。
五、下一年度种植意向旱田作物中,以目前玉米和大豆收购价计算,玉米种植收益显著高于大豆,多数地区即使大豆补贴200元/亩,玉米补贴100元/亩,种植收益亦偏向玉米,集贤县农业局主管干部甚至测算出,只有大豆补贴高于300元,农户才会选择种植大豆。
但明年最大的政策不确定性可能在水稻,玉米临储改革以来,玉米种植收益总体下滑,水稻受临储收购价支撑,种植收益显著高于大豆和玉米,黑龙江各地旱改水较为普遍,但这导致河流下游水位下降,带来生态问题,再加上临储库存庞大,出现类似于玉米的问题,目前业内改革水稻临储收购政策的呼声较高。
在贸易战的大背景下,国家有可能出台政策,调减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大豆甚至玉米种植面积。
2市场思考遵循我们前期报告的逻辑,目前玉米市场呈现“远月升水近月,近月升水现货”的格局,表明市场看涨玉米远期价格,这主要是基于未来供需缺口的预期。
在这种格局之下,做多主要集中在市场补库阶段,而做空主要有两个方向,其一是预期供需格局的改变,对应远期升水格局的改变,这需要看到供应大幅增加或需求大幅萎缩,目前暂无法证明;其二是阶段性供应宽松,现货价格上涨不及预期,主要发生在补库之后有新增供应的时段,在二元供应格局之下,新增供应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新作上市,二是临储抛储。
而目前新作即将集中上市,而临储巨量成交后之后有大量尚未出库,转做新作年度库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关注中下游补库来化解新作上市压力的问题。
具体到玉米1901合约上来看,建议重点关注两个方面,其一是新粮还是陈粮定价的问题,虽然1901对应新作上市时段,但由于截至目前为止,大商所玉米注册仓单59980张,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且多为前期合约交割转抛而来,为陈粮甚至是临储拍卖粮注册而成,根据大商所的规定,玉米注册仓单需要在每年3月全部注销重新注册,这意味着交割压力主要集中在1901合约上。
其二是现货价格能否如期上涨的问题,目前C1901对现货价格升水,意味着市场预期在新作上市压力释放之后,现货价格能如过往两年一样出现上涨。
众所周知,2016年新作上市后的现货价格上涨主要源于运输物流问题,2017年上涨主要源于中下游企业的主动补库过程。
经过临储去库存所带来的北粮南运之后,虽然国家有限制超载政策,但预计出现运输物流问题的可能性不大。
那么,更多取决于中下游的补库意愿,从此次调研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央储轮入今年较往年提前,价格也高于市场价格,但收购数量相对受限;贸易商和烘干塔基于转型需要,及其社会库容充足仓储费用下降,再加上去年新作上市后价格上涨预期,有做多贸易量计划;而华北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自10月以来持续飙升,目前华北-东北玉米价差已经处于往年同期最高水平,东北与华北玉米已经顺价,可以流入华北地区,但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一般没有做原料库存。
但南方港口库存大幅高于去年同期,表明下游饲料企业多已经备有库存,详见图15;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生产利润高企,且去年入市较晚,后期高价抢粮,今年多参拍临储玉米提前做多原料库存,详见图16。
对于上周以来的南北方港口现货价格,根据我们此次考察了解的情况,认为其更多源于产区贸易商和烘干塔的成本支撑,即新作玉米收购烘干后的成本在1600左右,加上运费低于北方港口收购价,导致北方港口集港量下降。
但玉米新作集中上市压力尚未到来,后期需要关注中下游需求和贸易企业是否进入新一轮补库周期,即现货价格低点是否已经出现。
我们倾向于认为四季度现货价格上涨空间或有限,近月基差回归或更多依赖期价下跌来实现。
来源:华泰期货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