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下半年高中物理教师资格 面试考题《三种宇宙速度》
高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面试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你如何设计一堂关于“力的作用与反作用”的物理实验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物理概念?第二题题目: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以提高物理课堂的参与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三题题目描述:假设你是即将担任高中物理教师,班级中有三名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小明对物理实验非常感兴趣,但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小华理论知识扎实,但实验操作能力较弱;小王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作为教师,你将如何针对这三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促进他们共同进步?第四题题目: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在课堂中保持积极参与的态度?第五题题目: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你如何处理课堂上学生提问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超出教学大纲范围的问题?第六题题目:请谈谈你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并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第七题题目:请谈谈您对“物理教学中的实验与探究”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说明您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活动。
第八题题目:在《光学》的教学中,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物体的颜色?”请结合物理教学原则,设计一个简短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和吸收原理与物体颜色的关系。
第九题题目:请你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十题题目: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根据以下要求,设计一节高中物理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力学课题:《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掌握其数学表达式,并能应用于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试卷真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四、教学设计 题(本题共 2 小 题,第 12 题 12 分,第 13 题 28 分,共 40 分)
12.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 图 12 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光”一章某节中用酒精灯、肥皂膜做薄膜干涉实验。
图 12 任务: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向学生介绍薄膜干涉实验现象与原理。
(12 分)
2
2 12
13
23
1
2
2
b 碰撞之后,b、c 以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当弹簧压缩量最大时 b、c 达到共同速度,而当弹簧由
压缩状态恢复为原长时 b 与 c 速度发生交换,即 b 的速率为 0,c 的速率为 2 v。 D 项正确。 3
二、计算题
9.【 参 考 答 案 】
金属杆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并受到向左的安培力。
(1)简述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 (4 分)
—8—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研究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的电荷”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求包
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 (24 分)
—9—
2018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的光线平行。 C 项正确。 全发射发生的条件包括:①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等于全反射角。 D
项的条件不满足①。 D 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a 与 b 作用的过程中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 ,根 据 动 量 守 恒 定 律 和 机 械 能 守 恒 定 律 即 可 求
出 a 与 b 碰撞之后 a 的速度 v1,b 的速度 v2,且 v1≤v2。以向右为正,由动量守恒:mv=mv1+mv2①。由于发生的是弹 性碰撞,总动能不变,所以: 1 mv2= 1 mv2+ 1 ·2mv2②。联立①②可得:v =- 1 v,v = 2 v 或 v =v,v =0(舍去)。a 与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一物理:深度理解三个宇宙速度及其应用
(2)在目前天文观测范围内,物质的平均密度为 ρ,如果认为我们宇宙是这样一个均 匀大球体,其密度使得它的逃逸速度大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c,因此任何物体都不能脱离宇
2GM R
,由于宇宙密度使得其逃逸速度大于光速 c,即 v2=c,则 R
3c2 8G
答案: (1) 2.93×103m (2)
3c2
8G
黄金代换
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规律,并且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
律与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我们都知道在地球表面的物体所受重力和地球对该物体的
当发射速度 7.9 km/s<v<11.2 km/s 时,卫星绕地球旋转,其轨道是椭圆。
11.2 km/s 称为第二宇宙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 逃逸速度
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飞到 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的最小 发射速度
v=16.7 km/s
特别注意:三个宇宙速度均为发射速度,与正常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加以区别。
年级 课程标题 编稿老师
高一 学 科
物理
版本
深度理解三个宇宙速度及其应用
吴宾
一校 付秋花 二校
黄楠
通用版 审核 曹文慧
含义
计算及应用
第一宇宙速度 环绕速度
在地球上发射卫星的最小发射速 度,也是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 运动的最大速度
v=
GM= R地
gR地=7.9 km/s
第二宇宙速度 脱离速度
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成为 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或飞到其 他行星上去的最小发射速度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备考白皮书物理参考答案
7.【答案】A。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a qE ,又根据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得出 Q,R 两
点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关系为 ER EQ ,则带电粒子在 R,Q 两点处的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 aR aQ ,
故 D 项错误;由于带电粒子在运动过程中只受电场力作用,只有动能与电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则带电粒 子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故 C 项错误;根据物体做曲线运动的轨迹与速度,合外力的关系可知,带电 粒子在 R 处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为沿电场线向右。假设粒子从 Q 向 P 运动,则电场力做正功,所以电势能减
金属块的电势能增加 0.2J。由于金属块下滑,电场力做负功,所以电场力应该水平向右,所以金属块带正 电荷。故 D 正确,AB 错误;在金属块滑下的过程中重力做功 1.2J,重力势能减小 1.2J,动能增加了 0.7J, 所以金属块的机械能减少 0.5J,故 C 错误。故选 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9.【参考答案】 ①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原则 ②突出物理学科特点 ③注重物理思想方法教育的原则 ④注重科学探究的原则 ⑤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的原则。 10.【参考答案】 ①突出重点的方法,教学过程要围绕重点知识展开;要善于围绕重点知识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学生思 考;要加强对重点知识巩固练习及应用;在时间的分配上,要保证重点知识的教学时间。 ②突破难点的方法,教学中难点是多种多样的突破难点要有针对性,应根据难点形成的原因,如由于 思维方法的障碍造成的难点,由于缺乏感性知识造成的难点,由于相近相似容易混淆造成的难点等,采取 相应的措施,克服困难,使教学顺利进行。
大于 3f,B 错;同理 D 错;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v v0 ,则下滑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5m/s,上升 2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专业面试》题库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专业面试》题库17 [简答题](江南博哥)高中物理《变压器》参考解析:环节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知道了高压输电线上的电压高达几十万伏,要把那么高的电压变成我们需要的220V的电压就需要用到变压器,现在大家来回顾一下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提问:那变压器电压和匝数有什么关系呢?从而引入本堂课的内容环节二:新课讲授1.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①学生猜想:与原线圈和副线圈匝数差有关②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参考分组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③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教师指导,注意学生实验的安全。
④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论证,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结论,然后尝试用数学表达式进行表示。
2.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结合实验结论讲解电压与匝数间的关系:教师讲解理想变压器的概念,同时明确实际的变压器满负荷工作效率能到达90%,因此在计算实际变压器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时上述公式也适用。
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条件下变压器有升压的作用,什么条件下降压? 学生结合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得到升压变压器的条件是原线圈匝数比副线圈匝数多的时候升压,反之则降压。
3.教师展示图片并介绍几种常见的变压器:街头变压器、变电站的大型变压器和半导体收音机中的小型变压器。
环节三:巩固提高教师提出问题:变压器中电流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教师引导:电压是由输入电压和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决定,那么电流由什么决定呢?【板书设计】略【答辩题目解析】1.在远距离输电中,为什么要用高压输电?【参考答案】因为输电线上的功率损耗正比于电流的平方(焦耳定律Q=I2Rt),所以在远距离输电时就要利用大型电力变压器升高电压以减小电流,使导线减小发热,在同输电功率的情况下,这样高压输电就能减少输电时的电流从而降低因电流产生的热损耗和降低远距离输电的材料成本。
2.教学目标包含哪几个维度?第二个维度你是怎么拟定的?【参考答案】教学目标包含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面试试卷及答案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面试试卷及答案第一批高中物理《三种宇宙速度》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环节一:新课导入先播放一段有关卫星发射的视频,并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发射过程。
在视频播完之后,提出问题,卫星是如何通过火箭发射到太空中去的,需要多大的速度?学生会给出各种答案,此时引导学生思考人造卫星能够围绕地球旋转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圆周运动以及万有引力规律可能会提出万有引力提出向心力的推论。
此时表扬学生的态度,并引出下一个问题,具体的发射速度是多大?环节二:新课讲授(一)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引导学生建立模型,将地球视为球体,人造卫星在围绕地心的圆形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此时要明确指出卫星的轨道高度和地球的半径长度,并且告诉学生,近地卫星的轨道高度相比地球的半径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可以认为是将已知条件带入后,可以算出速度的大小为7.9km/s。
并且给出第一宇宙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就叫做第一宇宙速度。
(二)三种宇宙速度的大小和意义在学生知道第一宇宙速度的定义后,还需要向学生讲清楚第一宇宙速度的意义,即最小的发射速度以及最大的环绕速度。
联系圆周运动以及万有引力公式,可以推导出,在发射时,如果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则万有引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物体做向心运动,最终会落在地球上,无法成功发射。
同时,在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轨道高度越高,也就是距离地球越远时,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越小,所以近地卫星的运行速度是最快的,就是第一宇宙速度。
但是需要指明的是,由于一个最小一个最大,学生很容易理解为发射速度只能为第一宇宙速度。
这时候就要讲清发射时的具体过程。
如果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由于万有引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物体做离心运动,轨道是椭圆形,在离地球较远的位置二次点火,最终会在一个较高的轨道上以小于第一宇宙速度的速度做圆周运动。
要弄清发射速度和环绕速度的区别。
中公讲师解析紧接着介绍第二宇宙速度。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高中物理《物重与物体下落快慢》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问:一张纸和一块硬币谁下落的快?学生猜测硬币,教师将摊平的纸和硬币同时同一高度扔下,发现硬币落地较快。
教师将同一张纸揉成团和硬币再次实验,学生观察到石头和纸几乎同时落地。
与学生以往的认知形成矛盾,进而提问:我们总是觉得比较重的物体下落快,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引入—《自由落体运动》。
环节二:新课讲授1.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牛顿管实验,逐渐抽取管中空气,让纸片、硬币下落,引导学生观察。
(1)不抽去管中空气,将玻璃管倒置,观察下落情况。
(2)抽去管中部分空气,将玻璃管倒置,观察。
(3)抽空管中空气,将玻璃管倒置,观察下落情况。
请学生回答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可能得出,纸片下落慢是由于空气阻力,若没有空气阻力,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
所以,物体若只在重力作用下,下落速度是一样快的。
教师总结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所以导入时我们看到摊平的纸下落较慢,是由于他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重力相比不能忽略,而当将纸揉成团,空气阻力减小,二者几乎同时下落。
2.自由落体运动条件:提问: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结合定义,回忆刚才纸片下落的过程,你认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让学生回忆刚才的实验过程,比较空气中纸片和真空中的纸片下落情况,自主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①仅受重力作用,②从静止下落。
教师介绍:如果空气阻力与重力相比可以忽略,我们也可以把这样的物体从静止下落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
环节三:巩固提高说一说生活中为什么会有重的物体先落地的感觉?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作业:查阅伽利略斜塔实验【答辩题目解析】1.重力加速度为什么随纬度升高而增大,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参考答案】对于第一个问题,地球上的物体不仅要受到地球的吸引,还要随着地球自传做圆周运动,所以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和重力,在赤道上的物体,轨道半径最大,所需要的向心力也最大,重力最小,所以,重力加速度最小,在极点上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向心力为零,所以重力最大,重力加速度也最大。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面试物理试题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面试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背景: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电磁学中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此定律描述了当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会产生电动势的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在理论物理中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中也极为常见。
题目内容:假设你是一位高中的物理老师,请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你的教学活动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活动目标•预备知识•教学材料•活动步骤•活动评价第二题题目描述: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你注意到在课堂上,一些学生对物理实验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另一些学生则对此较为冷淡。
请问你将如何设计实验课程,以激发所有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第三题题目解析: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大,学科难度增加,学习兴趣易受挫。
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往往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尤为重要。
第四题题目:在教授高中物理课程时,遇到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理解困难,你将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第五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第六题题目: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第七题题目:作为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遇到学生因预习不足而对某个物理概念理解模糊的情况,你会如何处理?第八题题目背景:假设你是一名高中物理老师,现在有一名学生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时遇到了困难,他无法理解为什么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他认为如果两个力大小相等,那么这两个物体会保持静止。
请你设计一个教学方案来帮助这名学生理解这个概念。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核心内容。
•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高级中学)
2018 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高级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满分为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高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描述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 所示。
在振幅较小的情况下,通过该实验能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图1A.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振幅、摆长均无关B.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与振幅和摆长有关C.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振幅均无关,与摆长有关D.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振幅均无关,与摆长的二分之一次方成正比,因此周期只与摆长有关,与摆球的质量、振幅均无关,A、B 两项错误。
题【答案】C。
解析:单摆的周期T=2π√lg目的问题是通过该实验能初步得出的结论,D 项是一个定量关系,通过该实验无法得出,D 项错误。
故本题选C。
2.如图2甲所示,在力传感器下端悬挂一钩码。
某同学手持该传感器,从站立状态下蹲,再从下蹲状态起立回到站立状态,此过程中手和上身保持相对静止。
下蹲过程传感器受到的拉力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2 乙,则起立过程传感器受到的拉力随时间变化情况可能是()。
【答案】C。
解析:在起立过程中,该同学先向上加速运动,后向上减速运动。
因此加速度先向上,后向下。
可以判断加速度a 向上时,处于超重状态,拉力大于重力,即拉力大于F0;加速度a 向下时,处于失重状态,拉力小于重力,即拉力小于F0。
故本题选C 。
3.登上火星是人类的梦想。
若将地球和火星公转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忽略行星自转影响。
根据表1,火星和地球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表1A .火星的公转周期较小B .火星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较小C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较大D .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较大 【答案】B 。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力的认识1、力的符号:F2、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力的产生:(1)需要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二者没有严格界限,施力物体也可能变成受力物体,这两个物体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2)两物体间必须产生作用效果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可能产生力,例如:磁力注意: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由快变慢/由慢变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5、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6、力的估测:两个鸡蛋的力大约重为1N.7、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注意: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8、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和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注意事项:1)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2)校零。
3)使用前,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检查弹簧和指针是否与外壳或刻度板有摩擦。
4)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
9、力的分类:重力、摩擦力、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牛顿第二定律1.表述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F合=ma(单位:N或者kg/s 2).2.说明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
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逝。
F=ma是一个矢量方程,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凡与正方向相同的力或加速度均取正值,反之取负值,一般常取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物体在一个平面内运动的问题时,可将物体所受各力正交分解,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形式。
3.六个性质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同体性:F合、m、a对应于同一物体。
矢量性: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物体加速度方向由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决定。
牛顿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F=ma中,等号不仅表示左右两边数值相等,也表示方向一致,即物体加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外力方向相同。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面试物理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面试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请谈谈您对高中物理教育的理解,以及如何针对教师资格考试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备考?第二题题目:请简述牛顿第二定律,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答案及解析:第三题题目:请谈谈你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有什么看法和你将如何实施?第四题情境:在物理实验“摩擦力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中,你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你将发现学生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悬挂块的重量来改变作用力,而使用尺子测量块的滑动速度、静止摩擦力和运动摩擦力。
问题:比较上述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学生特点,提出你认为更合适的实验方案。
你的方案中应考虑如何设置实验控制变量,并推导实验公式。
第五题答题思路:1.首先判断是影响到了教学进度,还是将日常课堂中应该解决的问题转移到了课外,如果属于前者,要分析原因和解决办法。
2.判断原因。
课堂任务没完成是因为时间安排不合理还是具体问题和情况跟预期不一样,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办法。
3.解决办法。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时间分配,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确定最优质的教学模式。
第六题请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举例说明。
第七题题目:请简述牛顿第二定律,并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一原理。
第八题标题:开放性问题:谈谈你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的看法。
问题内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请你谈谈你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看法,并说明在教学中你将如何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
第九题情境:某高一学生在课堂上对“摩擦力”的概念感到迷惑,提出“摩擦力究竟是一种力,还是仅仅是一种物体之间的阻力?”的疑问。
请结合高中物理知识,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向他解释摩擦力的本质。
评分标准:•答题是否清晰、深入浅出地解释摩擦力•能否正确解释摩擦力与阻力的关系•是否结合实际例子进行阐释•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流利第十题题目:在物理学中,牛顿第二定律F=ma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定律。
高中物理教师招聘面试答辩真题及解析15套
高中物理教师招聘面试答辩真题及解析15套高中物理教师招聘面试答辩真题及解析15套目录:高中物理教师招聘面试《万有引力定律》答辩真题及解析.高中物理教师招聘面试《三种宇宙速度》答辩题及解析.高中物理教师招聘面试《分子间的作用力》答辩题及解析.高中物理教师招聘面试《加速度》答辩真题及解析.高中物理教师招聘面试《向心加速度》答辩真题及解析.高中物理教师招聘面试《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答辩真题及解析.高中物理教师招聘面试《弹力》答辩真题及解析.高中物理教师招聘面试《机械能守恒定律》答辩真题及解析.高中物理教师招聘面试《滑动摩擦力》答辩真题及解析.高中物理教师招聘面试《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答辩题及解析.高中物理教师招聘面试《电容器的电容》答辩题及解析.高中物理教师招聘面试《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力》答辩题及解析.高中物理教师招聘面试《线速度》答辩真题及解析.高中物理教师招聘面试《自由落体运动》答辩题及解析.高中物理教师招聘面试《重力势能》答辩真题及解析.内容:百度:星宿人才网搜索:高中物理教师招聘面试答辩真题及解析高中物理教师招聘面试《弹力》答辩真题及解析一、什么是性质力,什么是效果力,这节课涉及到的几个名词,弹力,压力,支持力等属于哪一类。
【参考答案】性质力是按力的本身的性质定义的力。
性质力只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力、磁力、分子力等比如“弹力”它就是性质力,它的定义是从“弹性形变”“恢复原状”“产生力”定义的,它既是弹力产生的过程,也是弹力的性质。
效果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定义的,例如,对平面有压的效果所以这个力才叫“压力”。
同理,支持力也是效果力。
除重力外,其它的性质力概念都比较宽,一般都包含几种常见的效果力,而效果力中可以是某个性质力承担,比如向心力,但没有一个效果力可以说它包含某个性质力。
二、如何让学生理解胡克定律中,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量有关,而不是与弹簧长度有关。
【参考答案】首先在弹力的定义讲解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此时他们已经能够感受到物体产生弹性形变时才产生弹力,当橡皮条等物体位于原长时,是不会对手产生弹力作用的。
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历年面试真题汇总
(演示实验:让一片羽毛与小钢球同时自由下落,可看到什么现象?)学生:钢球落得快。教师讲解: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经验,似乎很容易得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的结论,这也是公元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那这个观点到底正确与否呢?我们下来继续来看这样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用一个长约1米,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的玻璃管(牛顿管),把形状和质量不同的小金属片、小羽毛等,放在玻璃管里。
题目:《导线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内容
3.基本要求:
(1)讲课过程要有板书设计。
(2)试讲过程中要有设问环节。
(3) 10 分钟内完成试讲。
高中物理《元电荷》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复习电荷守恒定律的知识: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叫做电荷守恒定律。提问:电荷量有大有小,最小的电荷量是多少?引入本节新课。
(1)打开开关,管里有空气,把玻璃管倒立过来,现象如何?学生:这些物体下落的快慢不同。
(2)把管里的空气几乎全部抽出(先让学生用抽气机把管里的空气几乎全部抽出),现象如何?学生:下落的快慢接近相同。
老师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出:可见导致物体下落有快有慢的原因是空气有阻力。根据实验现象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电荷量
教师根据学生初中知识提问:什么是电荷量?单位是多少?学生根据之前所学能够得到: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单位是库伦,简称库,用C表示。
2.元电荷
教师播放密立根油滴实验视频,同时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两个问题:(1)最小的电荷量是什么?(2)最小的电荷量具体数值是多少?根据实验视频,学生能够得到迄今为止,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用e表示。现在公认的元电荷的值为e=1.60217733×10-19C,在我们的计算中可取e=1.60×10-19C。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图1所示为中学物理教学常用的一个演示实验示意图。
用不同数量的小球(可选用豆粒、玻璃球、钢球等),分别从不同高度连续倒在秤盘上,观察指针的摆动情况。
该实验通常用于帮助学生理解的物理知识是()。
A.气体的压强B.机械能守恒C.动量守恒D.功能原理【答案】A。
解析:本实验是用小球做气体分子的模型,演示气体压强产生的机理。
不同高度落下的小球模拟具有不同平均动能的气体分子;不同数量的小球模拟不同密集程度的气体分子。
实验说明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
2.有些球类比赛在开赛前用猜硬币正反面的方法来决定谁先开球。
如图2所示,若裁判员以 5.00 m/s 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硬币,不考虑空气阻力,则该硬币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约为( )。
A.1.27 mB.1.35 mC. 1.40 mD.1.54 m【答案】A 。
解析:硬币向上抛出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g ≈9.8 2/s m 。
根据位移公式, 最大高度m gv h 27.122≈=o 3.图3所示是某种安检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可以检测是否携带金属物品通过安检门。
门框绕有线圈,闭合电键后,当金属物体通过线圈时,电路中电流发生变化,而非金属物体靠近时 则对电路中的电流没有影响。
其工作原理是( )。
A.电磁感应现象B.磁场对电流有力作用C.闭合电路欧姆定律D.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答案】B 。
解析:当金属物靠近探测器的线圈时,金属物体会产生涡流,而金属中的涡流产生的磁场又引起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影响线圈中的电流,从而使电流表示数发生变化。
启东市2018届高考物理复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三个宇宙速度课后练习(5)
三个宇宙速度课后练习(5)1.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飞行.在刘伯明、景海鹏的配合下,翟志刚顺利完成了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9月27日19时24分,“神舟”七号飞行到31圈时,成功释放了伴飞小卫星,通过伴飞小卫星可以拍摄“神舟”七号的运行情况.若在无牵连情况下伴飞小卫星与“神舟”七号保持相对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伴飞小卫星与“神舟”七号飞船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相同B.伴飞小卫星绕地球沿圆轨道运动的速度比第一宇宙速度大C.霍志刚在太空行走时的加速度和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相等D.霍志刚在太空行走时不受地球的万有引力作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2.以下关于宇宙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宇宙速度是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运行时的最大速度B.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运行时的最小速度C.人造地球卫星运行时的速度一定小于第二宇宙速度D.地球上的物体无论具有多大的速度都不可能脱离太阳的束缚3.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速率( )A.一定等于7.9 km/sB.等于或小于7.9 km/sC.一定大于7.9 km/sD.介于7.9 km/s~11.2 km/s之间4.近地卫星线速度为7.9km/s,已知月球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81,地球半径是月球半径的3.8倍,则在月球上发射“近月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A.1.0 km/s B. 1.7 km/s C.2.0 km/s D.1.5 km/s5.列关于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步卫星运行速度等于7.9 km/sB.同步卫星在赤道上空,离地面高度一定,相对地面静止C.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D.第一宇宙速度与卫星的质量有关6.假设有一载人宇宙飞船在距地面高度为4200km 的赤道上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半径约为6400km,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为36000km,宇宙飞船和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同向运动,每当二者相距最近时,宇宙飞船就向同步卫星发射信号,然后再由同步卫星将信号发送到地面接收站,某时刻二者相距最远,从此刻开始,在一昼夜的时间内,接收站共接收到信号的次数为()A.4次 B.6次 C.7次 D.8次7.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是人造卫星绕地飞行的最小速度B它是人造卫星在近地圆形轨道上的运行速度C它是能使卫星进入近地圆形轨道的最小发射速度D它是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在近地点的速度8.地球赤道上的观测站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1,线速度为v1;绕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为a2,线速度为v2;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为a3,线速度为v3;第一宇宙速度为v.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a1=a2<a3 B.a1<a3<a2 C.v1<v2<v3 D.v1<v2=v9.月球与地球质量之比约为1∶80.有研究者认为月球和地球可视为一个由两质点构成的双星系统,它们都围绕月地连线上某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据此观点,可知月球与地球绕O 点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之比约为( )A.1∶6400 B.1∶80C.80∶1 D.6400∶110.下列关于同步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同步,但高度和速度可以选择,高度增大,速度减小B.它的周期、高度、速度的大小都是一定的C.我国发射的同步通讯卫星定点在北京上空D.不同的同步卫星所受的向心力相同参考答案:1.答案: A2.答案: AC解析:3.答案: B解析: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其速率是指运行时的速度的大小.卫星绕地球表面运行时其速率为7.9 km/s,即第一宇宙速度.当轨道半径变大时,其运行速率变小.4.答案: B解析:5.答案: BC解析:6.答案: C解析:7.答案: BC解析:8.答案: BD解析:9.答案: C10.答案: B解析: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距离地球的高度约为36000 km,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即23时56分4秒,卫星在轨道上的绕行速度约为3.1公里/秒,其运行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布设3颗通讯卫星,即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讯。
高一物理宇宙速度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物理宇宙速度试题答案及解析1.关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速度B.它是人造地球卫星在同步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速度C.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运行速度D.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答案】AD【解析】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绕地球运动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A、D正确。
【考点】考查了宇宙速度2.以下关于宇宙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时的最大速度B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运行时的最小速度C人造地球卫星运行时的速度一定小于第二宇宙速度D地球上的物体无论具有多大的速度都不可能脱离太阳的束缚【答案】C【解析】人造卫星在圆轨道上运行时,运行速度为:,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小,故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在圆轨道上运行的最大速度,故A、B错误;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人造地球卫星运行时的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而第二宇宙速度为11.2km/s,故人造地球卫星运行时的速度一定小于第二宇宙速度,选项C 正确;第三宇宙速度为v=16.7km/s是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的速度,选项D 错误。
【考点】三个宇宙速度。
3.已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地球同步卫星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
有关同步卫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卫星的发射速度处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B.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赤道上物体的加速度C.卫星运行时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为4π2mR/T2D.卫星距地心的距离为【答案】AD【解析】通过第一宇宙速度发射的卫星绕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越大发射速度越大,当达到第二宇宙速度时,卫星将脱离地球的吸引变成太阳的卫星,故选项A正确;由于同步卫星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角速度相同,由可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故选项B错误;由可知选项C错误;由可知卫星距离地心的距离为,故选项D正确.【考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宇宙速度的理解.4.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11.2km/sB.它是近地圆形轨道上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速度C.它是使卫星进入近地圆形轨道的最大速度D.它是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在近地点的速度【答案】B【解析】第一宇宙速度是换绕地球的最大速度,发射的最小速度,大小为7.9km/s,选项A错B 对;它是使卫星进入近地圆形轨道的最小发射速度,选项C错误;同理选项D错误;故选B【考点】考查第一宇宙速度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第一宇宙速度是换绕地球的最大速度,发射的最小速度5.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的速度就叫做第一宇宙速度。
高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面试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你谈谈对“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这一观点的理解,并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体现这一观点。
第二题题目:在教授“牛顿第三定律”时,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请详细描述实验步骤,并解释该实验如何体现牛顿第三定律。
第三题题目:请你结合物理学科特点,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四题题目:请您解释一下“光电效应”现象,并说明爱因斯坦如何解释这一现象,以及它对现代物理学的重要性。
第五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谈谈如何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题题目:请解释什么是简谐振动,并且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被视为简谐振动的例子。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简谐振动的概念理解有困难,您将如何帮助他们理解这一概念?第七题题目:请结合物理学科特点,谈谈如何在高中学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举例说明。
第八题题目:请解释什么是简谐振动,并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简谐振动的应用实例。
假如在课堂上你需要演示简谐振动,请描述你会如何操作来展示这一物理现象,并解释背后的物理原理。
第九题题目:请描述一次您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提问,但您不确定答案的情况。
您是如何处理的?请详细说明您的处理过程和最终结果。
第十题题目:请解释牛顿第三定律,并提供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该定律的应用。
同时,请阐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一原理。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你设计一堂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课堂教学教案。
第二题题目背景:假设你是一位即将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高中物理教师候选人。
你被要求设计一堂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课程,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能通过实验观察到电磁感应现象。
你的任务是设计一份详细的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估方式等关键要素。
【配套K12】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物理总复习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三个宇宙速
三个宇宙速度课后练习(3)1.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B.它等于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圆形轨道上的运行速度C.它是能使卫星在近地轨道运动的最小发射速度D.它是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时的近地点速度2.关于地球同步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B.它的周期、高度、速度大小都是一定的C.我国发射的同步通讯卫星可以定点在北京上空D.我国发射的同步通讯卫星必须定点在赤道上空3.月球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81,月球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3.8,人造地球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即近地圆轨道绕行速度)为7.9km/s。
“嫦娥”月球探测器进入月球的近月轨道绕月飞行,在月球表面附近运行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km/s;距月球表面越远的圆轨道上绕月飞行的探测器的速度越________。
(填“大”或“小”。
)4.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其大小为( ) A.7.9km/s B.11.2km/sC.16.7km/s D.24.4km/s5.第一宇宙速度v1、第二宇宙速度v2和第三宇宙速度v3的大小关系为( )A.v1<v2<v3 B.v2<v1<v3 C.v3<v2<v1 D.v3<v1<v26.目前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的同步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向心力大小相同 B.周期相同C.向心加速度相同 D.离地心的距离相同7. 2008年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取得圆满成功。
已知地球的质量M1约为5.97×1024kg、其半径R1约为6.37×103km;月球的质量M2约为7.36×1022kg,其半径R2约为1.74×103km,人造地球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7.9 km/s,那么由此估算:月球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相对月面的最大环绕速度)最接近于下列数值()A.1.7 km/s B.3.7 km/s C.5.7 km/s D.9.7 km/s 8.土星的卫星很多,现已发现达数十颗,下表是有关土卫五和土卫六两颗卫星的一些参数,则两颗卫星相比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土卫五的公转速度 B.土星对土卫六的万有引力小C.土卫六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小 D.大土卫五的公转周期大9.当今的科技发展迅猛,我们设想,如果地球是个理想的球体,沿地球的南北方向修一条平直的闭合高速公路,假设一辆性能很好的汽车在这条高速公路上可以一直加速下去,并且忽略空气对汽车的作用,那么这辆汽车的最终速度()10.在19世纪末,科学家认识到人类要实现飞出大气层进入太空,就要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首要条件是必须具有足够大的速度,也就是说要进入绕地球飞行的轨道成为人造卫星,最小速度为7.9km/s,此速度称为()A.第一宇宙速度 B.第二宇宙速度 C.脱离速度 D.逃逸速度参考答案:1.答案: A解析:2.答案: ABD解析:3.答案: 1.71 小4.答案: A解析:由“第一宇宙知识”可知,v=7.9km/s,故选A.5.答案: A解析:由v1=7.9km/s v2=11.2km/s v3=16.7km/s 可知v1<v2<v3,故选A.6.答案: BD7.答案: A解析:卫星在星体表面运行,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得第一宇宙速度:v=,则地球第一宇宙速度:v1=,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2=。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高中物理-试讲及答辩-考题解析(第四批)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高中物理-试讲及答辩-考题解析高中物理《电容》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济南市高新区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电容2.内容:3.基本要求:(1)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2)要有适当板书;(3)有与生活联系的实例;答辩题目1.电容的定义公式是C=Q/U,这是哪种定义方法,在高中物理中还有类似的定义公式吗?如果有,请举出实例。
2.本课的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破难点的?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复习电容器充放电的过程:电容器充电:两极板分别连电源的正负极,电极板带等量异种电荷;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充电电流,电路稳定后,电路中不再有电流;充电过程中,电容器储存电能,两极板带上电荷。
电容器的放电:用导线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极板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中和。
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放电电流。
放电后,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提出电容器储存电荷多少的表示方法,引出——电容。
环节二:新课教学1.电容:学生发现充电后电容器的两极板间有电势差,老师说明这个电势差跟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有关。
同时提出前人做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与两极板的电势差的比值就是一个定值,我们就将这个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它反映的是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强弱,用字母C来进行表示。
讲解:水的深度就好比是电容器的电压,当高度相同的时候,装的水越多说明容量越大。
学生同理得到,不同的电容器,当我们在两极板加上相同的电压,所带电荷量越多的,就说明本领越大。
同时指出刚刚学生回答中的小问题:必须要保证两个电容器电压相等的情况下,才能说电荷量越多,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就越强。
环节三:巩固提高1.由C=Q/U可知.电容器的电容与它的带电量、两板间电压有关。
错误。
电容器的电容由本身因素决定。
与Q和U无关。
2.由Q=CU可知,当U增大时,Q可以无限增大。
错误。
电容器有一个击穿电压,当电压超过这一电压时,电容器会被击穿,所以带电量不会无限增大。
2018版江苏省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讲解:必修二 第十六讲 人造地球卫星 宇宙速度 含答案 精品
第十六讲 人造地球卫星 宇宙速度1. 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模型可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它所需的向心力由 提供.2. 根据公式G Mm r 2=m v 2r =m ω2r =m 4π2r T2=ma 可知,同一轨道上的卫星具有相同大小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加速度,人造地球卫星运动的轨道半径r 越大,它运动的线速度v ,角速度ω ,周期T ,加速度a .3. 宇宙速度(1) 第一宇宙速度:v = km/s.(2) 第二宇宙速度:v = km/s.(3) 第三宇宙速度:v = km/s.4. 牛顿经典理论的适用范围是 ,在微观、高速的范围内不能适用.1. 所有人造地球卫星受到地球的引力都作为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人造卫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又因为引力是指向地心的,所以所有卫星轨道平面必定通过地心.2. 对三个宇宙速度的理解(1) 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由G Mm R =m v 2R可得v =GM R ,或者由mg =m v 2R 可得v =gR ,R 为地球半径.(2) 第一宇宙速度又叫环绕速度,是发射卫星进入最低轨道所必须具有的最小地面发射速度,是卫星进入轨道正常运转的最大轨道速度.(3) 第二宇宙速度又叫脱离速度,是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所需的最小的地面发射速度.(4) 第三宇宙速度又叫逃逸速度,是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所需的最小的地面发射速度.3. 地球同步卫星卫星运动与地球自转同步,它有“五定”的特点,即定周期(24h)、定轨道(轨道平面一定在赤道平面内)、定高度(在地表36 000km 上空)、定速率(都具有相同的运行速率)和定位置(即定点在赤道上方某一处相对于地面静止).4. 在求解卫星问题中常用的一个替换关系:由G Mm R 2=mg 可得GM =gR 2(黄金代换式).【例1】 (2018届镇江学业水平模拟)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人们称11.2km/s 为第一宇宙速度,也叫脱离速度B. 它是人造地球卫星沿圆轨道绕地球飞行的最大的环绕速度C. 它是人造地球卫星沿圆轨道绕地球飞行的最小的环绕速度D. 它是将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的最大发射速度笔记:【例2】 (2018届南通学业水平模拟)2018年8月1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被送入500km 高的运行轨道上,现已投入使用.“墨子号”卫星在轨道上的运行速度( )A. 等于11.2km/sB. 等于7.9km/sC. 小于7.9km/sD. 大于7.9km/s笔记:【例3】 (2018届连云港学业水平模拟)2018年12月22日,中国首颗碳卫星被成功发射到太空中,它将会在距地面700公里的轨道上,每16天对地球进行一次全面体检.而且还可为研究PM2.5等大气污染成因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其发射速度( )A. 等于7.9km/sB. 大于7.9km/s 且小于11.2km/sC. 大于16.7km/sD. 大于11.2km/s 且小于16.7km/s笔记:【例4】 (2018届连云港学业水平模拟)若地球半径为6 400km ,神舟十一号飞船轨道高度约393km ,与神舟十一号飞船的运行速度最接近的是( )A. 3.4×118km/hB. 2.8×118km/hC. 2.2×118km/hD. 1.6×118km/h【例5】 (2018届南通一中模拟)2018年9月27日16时41分00 秒,我国航天员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如果轨道舱按半径为r 的圆形轨道运行,万有引力常量为G ,地球质量为M ,那么运行速度为( )A. GM rB. GM r 2C. GM r 3D. GM r笔记:【例6】 (2018届无锡学业水平模拟)如果不进行轨道维持,航天器的轨道高度就会逐渐降低,则航天器在较低轨道做圆周运动与在较高轨道做圆周运动比较( )A. 航天器的周期缩短B. 航天器的角速度减小C. 航天器的线速度减小D. 航天器的向心加速度减小笔记:1.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天琴计划”需要从地面发射三颗卫星,若发射时要先将卫星送入绕地球的椭圆轨道. 则卫星发射速度( )A. 等于第一宇宙速度B. 等于第二宇宙速度C. 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D. 介于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之间2.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2018年10月25日,我国再次成功将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绕地球的椭圆轨道. 该卫星发射速度v 大小的范围是( )A. v<7.9km/sB. 7.9km/s<v<11.2km/sC. 11.2km/s<v<16.7km/sD. v>16.7km/s3.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如图所示,在地面上发射一个飞行器,进入近地圆轨道Ⅰ并绕地球运行,其发射速度v 应满足( )A. v <7.9km/sB. v =7.9km/sC. v =11.2km/sD. v >11.2km/s4.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围绕下面报道,某班同学展开了热烈讨论.“引力波”姗姗来迟“寻拼图”百年梦圆2018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第一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这是物理学界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在牛顿引力理论中是没有引力波的,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认为引力波与电磁波类似,以光速传播并携带能量.历经100年的探索,人类终于发现了引力波,找到了实验验证广义相对论的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此次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产生于两个黑洞的合并.据估计,两个黑洞的质量分别相当于36个和29个太阳质量. 合并后的总质量为62个太阳质量,有相当于3个太阳质量的巨大能量以引力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天琴计划”是我国本土探测引力波的重大工程. 目前正在推进中.该计划将发射三颗轨道高度都约为10万公里的地球卫星,对一个双白矮星系统产生的引力波进行探测.甲说:“引力波的发现说明牛顿引力理论是错误的,应该把它从高中教材中删除. ”乙说:“爱因斯坦真伟大!他的理论肯定都是正确的,我很崇拜他. ”丙说:“如果引力波真的存在,应当还会有更多的实验来证实. ”丁说:“这件事说明任何假说、理论是否正确,最终都要由实验和观测来检验. ”其中说法正确的同学是( )A. 甲、丙B. 甲、丁C. 乙、丙D. 丙、丁5.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在地面上发射飞行器,如果发射速度大于7.9km/s,而小于11.2km/s,则它将( )A. 绕地球做圆周运动B. 绕地球做椭圆运动C. 挣脱地球的束缚绕太阳运动D. 挣脱太阳的束缚飞离太阳系1. (2018届连云港学业水平模拟)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人分别站在赤道和纬度为45°的地面上随地球一起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甲、乙在上述过程中具有相同的物理量是( )A. 线速度B. 周期C. 向心力D. 向心加速度2. (2018届盐城学业水平模拟)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形成的组合体在393km高度绕地球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有( )A. 周期B. 线速度C. 万有引力D. 向心加速度3. (2018届盐城学业水平模拟)在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中,景海鹏处于失重状态的是( )A. 飞船加速离开地面B. 组合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C. 返回时,返回舱在大气层中匀速行驶D. 着陆前,返回舱减速靠近地面4. (2018届扬州学业水平模拟)关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天宫二号的运行速度一定大于7.9km/sB. 天宫二号的运行速度一定大于7.9km/s且小于11.2km/sC. 天宫二号运行时,其处于失重状态D. 天宫二号运行时,其处于平衡状态5. (2018届南通学业水平模拟)我国将于2020年建成完整的北斗三号导航系统,该系统由5颗地球同步卫星和30颗其他卫星组成. 则地球同步卫星( )A. 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为椭圆B. 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C. 可静止在南通上空D. 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三种宇宙速度》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环节一:新课导入
先播放一段有关卫星发射的视频,并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发射过程。
在视频播完之后,提出问题,卫星是如何通过火箭发射到太空中去的,需要多大的速度?
学生会给出各种答案,此时引导学生思考人造卫星能够围绕地球旋转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圆周运动以及万有引力规律可能会提出万有引力提出向心力的推论。
此时表扬学生的态度,并引出下一个问题,具体的发射速度是多大?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引导学生建立模型,将地球视为球体,人造卫星在围绕地心的圆形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此时要明确指出卫星的轨道高度和地球的半径长度,并且告诉学生,近地卫星的轨道高度相比地球的半径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可以认为是
将已知条件带入后,可以算出速度的大小为7.9km/s。
并且给出第一宇宙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就叫做第一宇宙速度。
(二)三种宇宙速度的大小和意义
在学生知道第一宇宙速度的定义后,还需要向学生讲清楚第一宇宙速度的意义,即最小的发射速度以及最大的环绕速度。
联系圆周运动以及万有引力公式,可以推导出,在发射时,如果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则万有引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物体做向心运动,最终会落在地球上,无法成功发射。
同时,在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轨道高度越高,也就是距离地球越远时,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越小,所以近地卫星的运行速度是最快的,就是第一宇宙速度。
但是需要指明的是,由于一个最小一个最大,学生很容易理解为发射速度只能为第一宇宙速度。
这时候就要讲清发射时的具体过程。
如果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由于万有引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物体做离心运动,轨道是椭圆形,在离地球较远的位置二次点火,最终会在一个较高的轨道上以小于第一宇宙速度的速度做圆周运动。
要弄清发射速度和环绕速度的区别。
中公讲师解析
紧接着介绍第二宇宙速度。
在发射速度逐渐变大的过程中,环绕轨道的椭圆形的长轴会越来越长,最终轨道脱离地球而环绕太阳。
从地球上发射并环绕太阳的最小速度被称为第二宇宙速度,大小是11.2km/s。
随着发射速度继续变大,环绕太阳的轨道也会越变越大,大到一定程度之后,物体最终会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之外,永远离开太阳系。
这个速度的最小值被称为第三宇宙速度,这个速度的大小是16.7km/s。
环节三:巩固练习
一颗卫星发射到距离地表600km的轨道上围绕地球圆周运动,试计算卫星的运行速度,并与第一宇宙速度进行比较。
环节四:小结作业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你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答案】
在开始上课时,我会先播放一段有关卫星发射的视频,并让同学们仔细观察。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在推导第一宇宙速度时,我会引导学生想象卫星环绕地球运动的物理模型,让学生们想象宇宙航行的样子,激发学生们对浩瀚宇宙的向往。
最后我又让学生自主计算其他星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让学生们体验自主探索的乐趣,提升学生们对物理学系的兴趣。
2.你认为学生在学习这堂课的时候难点在哪里,如何克服?
【参考答案】
第一,是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学生在没有认清物理模型时比较难以想出具体的推导方法,认为使用火箭发射卫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中间涉及了很多没有学过的知识,推导时手足无措。
这种时候就应该先向学生讲清楚物理模型,让学生知道讨论的是卫星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而不是发射时的复杂过程。
第二,是对三种宇宙速度的理解。
由于学生还没有在头脑中建立宇宙的形象,所以对脱离地球或者脱离太阳一类的概念理解不是很到位。
可以在课前或课下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实的体会一下太阳系的样子,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对三种宇宙速度的记忆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