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的原理》教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原
设计《原电池》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一、设计《原电池》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能根据氧化还原原理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分析和设计典型的原电池,提高实验设计、搜索信息、分析现象、发现本质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快乐和成功喜悦,增强学习的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激发科学探索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事物间普遍联系、辨证统一的哲学观念。
二、对冯岩老师《原电池》一课教学行为的观察与分析本节课冯老师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高二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的发展特点.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它重在探究,重实践.在实验探究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局面.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意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敢于置疑,勤与思考,善于与人合作,回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手段去获取信息,会利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培养集体意识,很好实现化学教学的情感目标.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还算可以,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养成务实求是,勇于创新,积极实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三、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评价本节课用实验探究法探索原电池的原理及形成条件,注重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从身边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
教师能抓住本节的核心知识,通过活动与探究,多媒体微观模拟,讨论分析等手段,课有条不紊,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原电池正负极的确定等知识。
教学重点把握准确,难点引导效果好,知识与能力的要求符合学生实际,较好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原电池的原理》教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原
![《原电池的原理》教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原](https://img.taocdn.com/s3/m/4cb87408998fcc22bdd10d79.png)
《原电池的原理》教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复习巩##电池的构成条件、工作原理,通过进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探究活动和一系列设计制作原电池的活动,更深刻地认识原电池的构造特点和工作原理,更熟练正确地书写电极反应式。
过程与方法:学生动脑设计、动手制作各种原电池,同一实验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协作,不同组间相互竞争,提供展示作品的舞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愉快的活动中更深刻地认识原电池的构造特点和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设计活动中体味到知识的力量,运用知识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造福人类。
[重点]:各种原电池的设计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难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各种原电池的设计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及相关计算[实验用品]:溶液:1mol/L CuSO4溶液、1mol/LZnSO4溶液、1mol/LH2SO4溶液、1mol/LNaOH溶液、1mol/LFeCl3溶液、1mol/LNaCl溶液、酒精电极材料:Fe棒1根、Cu棒1根、C棒2根、Zn片2片、Cu片2片、Mg条两条、Al条1条其它:灵敏电流计、导线两根、夹子两个,250ml烧杯1个、小塑料水槽四只、胶头滴管、洗瓶、塑料盆(废液缸)、抹布、砂纸[教学过程]:【知识回顾】:电化学:指研究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换的装置、过程和效率的科学。
按电化学反应过程及装置分:1. 产生电流的化学反应及装置 (如:原电池等)2. 借助电流而发生反应及装置 (如:电解池)一、原电池1什么是原电池?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学生答】:(1)有两个相连的电极: a导体;b 相连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的;(可以用导线相连,也可以两个电极相接触) c电极材料可以多种多样。
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
哪种是负极?电极本身都参与反应吗?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如石墨)。
哪种是负极?电极本身都参与反应吗?(2)两电极都接触电解质溶液(酸、碱、盐)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3)在电极表面上能发生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一、引言电池是一种常见的能量转换设备,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
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清晰的讲解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原电池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技能目标:能够通过实验操作验证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原电池的组成结构:正极、负极、电解质和外部电路。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化学反应产生电子流动,实现能量转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引发学生对电池的常见应用场景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手机、手电筒等设备都需要电池提供能量。
2. 知识讲解(20分钟)a.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电池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b. 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对电池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模型进行辅助说明。
3. 实验操作(40分钟)a. 实验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原电池实验装置和所需材料。
b. 实验操作:- 步骤一:学生观察实验装置,了解实验所需材料和操作步骤。
- 步骤二:学生按照实验要求操作,组装原电池实验装置。
- 步骤三: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 步骤四: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4. 实验分析与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电池的优缺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介绍其他类型的电池,如干电池、锂电池等,并与学生探讨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参与教师的评价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包括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操作步骤的准确性等。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

原电池工作原理教案下各中学毛美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能写出电极反应式。
(2)通过实验与分析,初步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
(3)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在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并享受探究带来的快乐,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2)增强联系实际学习化学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1)原电池工作原理、构成条件、电极名称的判断。
(2)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二、[重点与难点]本课时的重难点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盐桥的作用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结合课件模拟法四、[教学用品]烧杯、温度计、锌粒、硫酸铜。
五、[教学过程]1.导入设计:采用“自由女神生病了”的图片展示、提出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新课。
2、展示各种原电池。
3、活动与探究:向盛有40ml 1.0mol/LCuSO溶液的小烧杯中,加入适量锌粒,测4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记录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能量变化的情况。
刚才实验中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问:有没有方法将刚才这个反应中的热能以电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呢?4、知识回顾:5、问题探究:你知道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吗?能不能写出在二个电极上的反应方程式?(学生板演后师总结)(1)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氧化还原反应(2)电极反应负极:锌片:Zn-2e-=Zn2+ (氧化反应)正极:铜片:2H++2e-=H2↑(还原反应)总反应:Zn+2H+=Zn2++H2↑(离子方程式)Zn+H2SO4=ZnSO4+H2↑(化学方程式)问:你能找到原电池的正负极吗?这原电池在工作时的电流流动的方向是怎样的?动画演示原电池工作原理1、原电池工作原理氧化负极正极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阴离子阳离子❖练习:1、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C、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极被还原❖D、原电池工作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2、锌铜原电池产生电流时,阳离子()❖ A 移向Zn 极,阴离子移向Cu 极❖ B 移向Cu 极,阴离子移向Zn 极❖ C 和阴离子都移向Zn极❖ D 和阴离子都移向Cu 极6、实验探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用课件展示原电池形成的条件:①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单质或金属氧化物)作电极。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

Cu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其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进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探究活动,体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熟练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从能量的角度比较深刻地了解化学科学对人类的贡献,体会能量守恒的意义。
学会利用能源与创造新能源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1. 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 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 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 +)如何变化?4. 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 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Zn+2H +=Zn 2++H 2↑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
原电池工作原理教案

原电池工作原理教案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对于学习电化学和应用电池技术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提供一个教案,帮助教师在课堂中教授原电池的相关知识。
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类型,由两个不同金属和一个电解质组成。
其中一个金属被称为负极,另一个金属被称为正极。
电解质是一种能够导电的溶液或固体。
当负极和正极通过电解质连接在一起时,电池就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电路。
在原电池中,负极的金属更容易失去电子,而正极的金属更容易接受电子。
当电池连接到一个外部电路时,负极的金属开始氧化,失去电子,并释放出电子。
这些电子通过外部电路流动到正极的金属上,完成电流的闭合。
在电解质中,离子也开始移动。
正极的金属吸引电解质中的阴离子,而负极的金属吸引电解质中的阳离子。
这种离子的移动导致了电解质中的电荷分离,形成了电位差。
整个过程中,电子的流动产生了电流,而离子的移动产生了电位差。
这两者共同作用,使得电池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二、教案1. 教学目标:- 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掌握原电池的组成和电流的流动方式;- 理解电解质在电池中的作用。
2. 教学准备:- PowerPoint幻灯片;- 原电池实验装置(包括负极金属、正极金属和电解质);- 实验器材(如导线、电流表等);- 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电池,引起学生对电池的兴趣,并提出以下问题:电池是如何工作的?(2) 知识讲解:- 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结构,包括负极金属、正极金属和电解质;- 解释原电池中电子和离子的运动过程;- 说明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
(3) 实验演示:- 展示原电池实验装置,向学生展示如何搭建一个简单的原电池;-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电流的流动和电解质的变化。
(4) 实验操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搭建一个原电池实验装置;- 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电流的流动和电解质的变化;-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并填写实验报告模板。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5篇原电池是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电流的装置,也可以说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原电池工作原理教案

原电池工作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原电池装置,能够分析和解决与原电池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认识科学的社会价值,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
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子流动、离子移动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电池驱动的玩具车),引发学生对原电池的好奇心。
讲授新课: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巩固练习:提供与原电池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归纳小结:总结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接观察原电池的工作过程。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原电池的微观结构和电流流动过程。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提供与原电池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即时练习。
作业:布置与原电池相关的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实验器材:包括电极、电解液等必要的实验材料。
教学软件:展示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动画或视频。
图书资料:提供与原电池相关的参考书籍或网络资源。
七、结论本节课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讲解和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了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一、引言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对于学生理解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设计一堂关于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教学课程,通过引入实验和互动讨论的方式,匡助学生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组成;2. 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包括化学反应和电子传导过程;3. 了解原电池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常见的原电池(例如干电池)并简要介绍其应用,激发学生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兴趣。
2. 知识讲解:a. 原电池的基本概念:解释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组成。
b. 原电池的结构组成:介绍原电池的常见结构,包括电解质、正极和负极的材料组成。
c.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详细讲解原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传导过程。
3. 实验演示:a. 准备实验装置:展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装置,包括原电池、导线、电灯泡等。
b. 进行实验:将原电池与电灯泡连接,观察电灯泡是否亮起,并解释亮灯的原理。
c. 实验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匡助他们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4. 拓展应用:a. 应用领域:介绍原电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例如电子设备、汽车等。
b. 重要性:讲解原电池在能源转换和储存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可再生能源的意识。
5. 总结与评价:a. 总结: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b. 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者个人思量,让学生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教学资源1. 实验装置:原电池、导线、电灯泡等。
2.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幻灯片等。
五、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
2.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检查学生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程度。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标题: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能量转换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匡助学生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探索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原电池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原电池中正负极材料的特点及其在电池中的作用;- 理解原电池的工作过程,并能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探索能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教学内容:- 原电池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原电池中正负极材料的特点及其在电池中的作用;- 原电池的工作过程和电路图表示。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引起学生对电池的认识和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电池是如何工作的吗?有什么作用?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原电池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分析原电池中正负极材料的特点及其在电池中的作用;- 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展示,匡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工作过程。
步骤三:实验探索(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套实验器材;- 设计实验,探索不同材料作为正负极时电池的工作情况;- 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步骤四:实验总结(15分钟)-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子验中发现的规律和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并进行讨论。
步骤五:知识巩固(15分钟)- 提供一些电池的应用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思量电池的优缺点,并与其他能源转换装置进行对照。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数据的记录;- 评估学生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程度,包括对正负极材料的特点和作用的描述能力;- 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探索能力,包括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和问题解决能力。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一、引言电池是一种常见的能量转换装置,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对于学生理解能量转换和电路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原电池在电路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内容1. 原电池的构造- 外壳:由金属材料制成,起到固定电池内部结构和隔离电池与外界的作用。
- 正极: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如锌。
- 负极: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如铜。
- 电解液:通常是酸性或碱性溶液,起到导电和媒介的作用。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在原电池中,正极上的锌原子会失去电子,形成锌离子(Zn2+),同时释放出电子。
- 这些自由电子会通过外部电路流动到负极,从而产生电流。
- 在负极上,铜离子(Cu2+)会接受这些电子,还原成铜原子,从而维持电池的正负极电荷平衡。
3. 原电池在电路中的应用- 原电池可以作为电路的电源,为电路提供稳定的电流。
- 原电池可以用于驱动小型电子设备,如手电筒、遥控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入电池的概念,让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使用电池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问题:电池是如何产生电流的?引导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 通过多媒体展示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结合图示和动画,生动形象地介绍电池的内部结构和电流产生过程。
- 强调电池中的正负极和电解液的作用。
3. 实验探究-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一个原电池、导线和灯泡。
- 学生按照教师指导连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灯泡会亮起?请解释原电池在电路中的作用。
4. 讨论与总结-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在电路中的应用。
5. 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其他类型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并进行报告分享。
《原电池原理》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原电池原理》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教材及学生分析:原电池原理的复习是电化学复习的开始,如果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弄清电化学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这为后面的复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有畏难情绪,主要是原电池与电解的学习分别在高二、高三两册课本中学习,知识的遗忘率高。
因本节内容难度较大,不仅仅是旧知的复习,还要使学生通过复习提高综合应用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并增强学习信心。
我校的学生相对基础较好,主要的问题在于不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让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及学会如何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设计思想:复习课更应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故本节课就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及练习为主。
电化学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复习时就应多联系实际,达到深化知识之目的。
因此在本节课所选择的讨论题中,不仅涉及了普通的Cu―Zn原电池,特殊的Al―Mg碱性电池,吸氧腐蚀的问题以及现在大家关注的燃料电池。
由浅入深的对这些原电池工作的分析,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
教学媒体:多媒体与黑板(用电脑投影板书内容及讨论问题,学生在黑板书写电极反应式,并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答题的情况。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原电池的构造与形成条件。
2、理解原电池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学会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原电池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学会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与总反应方程式。
[教学难点]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引入]由网上查阅的有关燃料电池的资料引入复习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六、电化学考点29(1):理解原电池原理。
提问:什么是原电池?(学生齐答)[板书] 1、原电池定义: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讨论1:以下哪些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学生讨论回答]答案:A、C、D、E。
原电池工作原理教案

原电池工作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2. 掌握原电池的组成结构和工作过程;3. 理解原电池的优缺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 原电池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原电池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3. 原电池的优缺点及应用领域。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原电池的概念,通过提问学生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原电池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讲解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组成,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的原理。
(2)原电池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详细介绍原电池的组成结构,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并解释它们在电池中的作用。
然后讲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即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和离子传递。
(3)原电池的优缺点及应用领域分析原电池的优点,如简单、便携、成本低等,并介绍其缺点,如容量有限、不可充电等。
然后讲解原电池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电子设备、汽车、太阳能等。
3. 实例演示通过实际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原电池的工作过程,加深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
4. 深化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原电池的优缺点及应用领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量。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量原电池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应用,鼓励他们提出创新的想法和设计。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原电池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四、教学评价1. 参预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预程度。
2.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程度。
3. 创新思维评价:评估学生在拓展应用环节中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投影仪和幻灯片;2. 实验器材:原电池、导线、灯泡等;3. 教材和参考书籍。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演示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小组讨论和拓展应用的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一、引言电池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电源,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对于学习电化学和应用电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匡助学生全面理解电池的构成和工作过程,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1 掌握原电池的定义和基本构成;1.2 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3 了解原电池的分类及其应用领域。
2. 能力目标:2.1 能够描述原电池的工作过程;2.2 能够设计并进行简单的原电池实验;2.3 能够分析原电池的优缺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原电池的定义和基本构成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组成。
正极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负极通常由金属离子溶液或者金属材料制成,电解质则是连接正负极并充当离子传递介质的物质。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化学反应。
在原电池中,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负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这些反应导致正极失去电子,负极获得电子,形成电流流动的闭合回路。
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子流动通过外部电路,从而产生电能。
3. 原电池的分类及应用领域原电池按照电解质的类型可分为酸性电池、碱性电池和盐桥电池等。
根据正极和负极的材料不同,还可分为干电池和湿电池等。
原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交通工具、通信系统等领域。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实验演示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教学过程2.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电池,引起学生对电池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2 知识讲授2.2.1 讲解原电池的定义和基本构成,引导学生了解电池的组成部份。
2.2.2 介绍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池中的化学反应过程。
2.2.3 分类和应用领域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电池的特点和用途。
2.3 实验演示2.3.1 设计一个简单的原电池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标题: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一、引言原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电源,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对学生理解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讲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匡助学生深入了解电池的构造和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原电池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掌握原电池的符号表示法和电池的正负极;- 理解原电池中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过程。
2. 能力目标:- 能够描述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能够使用符号表示法表示原电池;-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验证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内容1. 原电池的基本构造- 介绍原电池的基本构造,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 讲解原电池中所使用的常见电解质,如硫酸铜、硫酸锌等。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解释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过程,如锌离子的氧化和铜离子的还原;- 说明原电池中的电子流动方向和离子流动方向;- 引导学生理解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3. 原电池的符号表示法- 介绍原电池的符号表示法,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的符号表示;- 演示如何使用符号表示法表示原电池。
4. 实验验证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设计实验,通过连接原电池与灯泡进行观察,验证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引人注意的实例或者图片,激发学生对电池的兴趣,引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多媒体展示,详细讲解原电池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3. 符号表示法演示(10分钟)- 展示使用符号表示法表示原电池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摹仿练习。
4. 实验操作(30分钟)- 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5. 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讨论电子流动和离子流动的方向。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一、引言本教学设计旨在向学生介绍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是如何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了解原电池的构成、工作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原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原电池的符号表示法和电池电势的计算方法;- 理解原电池的应用领域。
2. 能力目标:- 能够解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能够使用符号表示法和计算方法计算电池电势;- 能够分析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1. 原电池的构成- 正极和负极的材料选择;- 电解质的选择;- 电池外壳和导线的作用。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化学反应过程;- 电子的流动方向;- 电荷的分离过程。
3. 原电池的符号表示法和电势计算方法- 标准电极电势的定义;- 电池电势的计算方法。
4. 原电池的应用领域- 原电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原电池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原电池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电池的基本概念,了解电池的作用和种类。
2. 知识讲解(25分钟)- 介绍原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工作过程。
3. 符号表示法和电势计算(20分钟)- 解释原电池的符号表示法,教授电池电势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计算过程。
4. 应用领域讨论(20分钟)- 分组讨论原电池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领域,并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
5. 拓展活动(15分钟)- 给学生分发一份原电池应用调查表,要求学生调查并记录身边使用原电池的设备或场景,并分析其原电池的作用和优势。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总结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或白板2. 图示和实例3. 笔记本和笔4. 原电池应用调查表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和讨论的质量。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一、引言本教学设计旨在向学生介绍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是如何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学习到原电池的构造、化学反应以及电流的产生过程,从而加深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习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了解原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 掌握原电池中电流的产生机制。
2. 能力目标:- 能够描述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能够解释原电池中化学反应的原理;- 能够分析原电池中电流的产生过程。
三、教学内容1. 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介绍- 原电池的组成部分:阳极、阴极、电解质;-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化学反应导致电子流动,产生电流。
2. 原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 以锌-铜原电池为例,介绍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解释锌离子的氧化和铜离子的还原过程。
3. 原电池中电流的产生机制- 介绍原电池中的电子流动过程;- 解释原电池中电流的产生原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原电池的概念,与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电池种类;- 提出问题:电池是如何产生电流的?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图示和实物示范让学生了解原电池的组成部分;- 讲解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过程,以锌-铜原电池为例,解释其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3. 实验演示(20分钟)- 进行锌-铜原电池的实验演示,展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帮助他们理解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和电流产生过程。
4. 深化理解(15分钟)- 结合实验演示,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加深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是如何导致电流产生的?5. 拓展应用(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讨论原电池的优缺点以及可替代能源的可能性。
6. 总结归纳(10分钟)- 总结原电池的构造、化学反应和电流产生过程;- 强调原电池在能源转换中的重要性。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一、引言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源装置,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对于我们理解电池的使用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详细讲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全面了解电池的构造和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掌握原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电解质及其作用;- 理解原电池的电化学反应过程。
2. 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电池的工作过程。
三、教学内容1. 原电池的构造和组成- 电池的基本构造:正极、负极、电解质及外壳;- 正极材料:以铜为例,讲解铜离子的生成和流动过程;- 负极材料:以锌为例,讲解锌离子的生成和流动过程;- 电解质:以硫酸为例,讲解硫酸分解产生氢氧根离子的过程。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池的闭路工作原理:电子的流动和离子的流动;- 电池的开路电势和闭路电势;- 电池的电化学反应过程:以铜锌电池为例,讲解正极和负极的反应过程;- 电池的电动势和电动势的计算公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引导学生回顾电池的定义和用途,激发学生对电池的兴趣。
2. 知识讲解- 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详细介绍原电池的构造和组成,包括正极、负极、电解质及外壳的作用和材料选择原理。
3. 实验操作- 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学生配备铜片、锌片、硫酸溶液和电线等实验器材;-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组装铜锌电池,并接通电路;-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匡助学生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解释电池的闭路工作原理和电化学反应过程。
5. 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思量电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手电筒、遥控器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电池在不同设备中的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六、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观察现象和结论等。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一、引言原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化学装置,它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对于学生理解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匡助学生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原电池的定义和基本组成;- 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理解原电池在电路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描述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能够分析原电池在电路中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1. 原电池的定义和基本组成- 定义: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 基本组成:原电池由两个电极和电解质组成,其中一个电极其正极,另一个电极其负极,电解质则连接两个电极。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化学反应: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是电池能够产生电能的基础。
在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中的离子在两个电极之间传递。
- 电子流动: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正极释放出电子,电子通过外部电路流向负极,形成电流。
- 电势差: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势差是原电池产生电能的驱动力,也称为电动势。
3. 原电池在电路中的应用- 串联和并联:多个原电池可以通过串联和并联的方式组成电池组,以满足不同电路的需求。
- 电池的极性:原电池的正负极性决定了其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正极连接负极形成闭合电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引起学生对电池的兴趣,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电池的应用场景或者相关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 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原电池的定义和基本组成,引导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基本概念。
3. 实验演示-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可以使用铜片和锌片作为电极,将它们浸泡在酸性溶液中,观察电池产生的电流温和泡等现象。
4.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提出相关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量电子流动的过程、电势差的作用等问题。
原电池工作原理教案

原电池工作原理教案一、引言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家庭用电、移动通信、电动车辆等。
本教案旨在介绍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了解电池的基本原理和构造,以及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池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3. 理解电池的构造和组成;4. 了解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 电池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1 电池的定义: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1.2 电池的作用:为电子设备提供稳定的电能供应。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1 化学反应:原电池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2 电子流动:化学反应产生的电子在电池中形成电流;2.3 电势差:电子在电池内部由高电势区流向低电势区,形成电势差。
3. 电池的构造和组成3.1 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正极、负极、电解质和外壳;3.2 正极和负极的材料选择:正极常使用氧化物,负极常使用金属;3.3 电解质的作用:促进电子和离子的传递;3.4 外壳的作用:保护电池内部结构,防止泄漏。
4. 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4.1 家庭用电:电池为家庭电器提供便携式电源;4.2 移动通信:电池为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提供电能;4.3 电动车辆:电池为电动车提供动力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电池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构造;2.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电池,观察电流的流动;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电池的作用和重要性;2. 知识讲解:讲解电池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构造;3.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电池,观察电流的流动;4. 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讨论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并总结课堂内容;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电池的原理》教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工作原理,通过进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探究活动和一系列设计制作原电池的活动,更深刻地认识原电池的构造特点和工作原理,更熟练正确地书写电极反应式。
过程与方法:学生动脑设计、动手制作各种原电池,同一实验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协作,不同组间相互竞争,提供展示作品的舞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愉快的活动中更深刻地认识原电池的构造特点和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设计活动中体味到知识的力量,运用知识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造福人类。
[重点]:各种原电池的设计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难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各种原电池的设计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及相关计算[实验用品]:溶液:1mol/L CuSO溶液、1mol/LZnSQ溶液、Imol/LMSQ溶液、1mol/LNaOH 溶液、1mol/LFeCl3溶液、1mol/LNaCl溶液、酒精电极材料:Fe棒1根、Cu棒1根、C棒2根、Zn片2片、Cu片2片、Mg条两条、Al条1 条其它:灵敏电流计、导线两根、夹子两个,250ml烧杯1个、小塑料水槽四只、胶头滴管、洗瓶、塑料盆(废液缸)、抹布、砂纸[教学过程]:【知识回顾】电化学:指研究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换的装置、过程和效率的科学。
按电化学反应过程及装置分:J 1.产生电流的化学反应及装置(如:原电池等)2.借助电流而发生反应及装置(如:电解池)一、原电池1什么是原电池?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学生答】:(1)有两个相连的电极: a 导体;b相连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的;(可以用导线相连,也可以两个电极相接触)c 电极材料可以多种多样。
「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
哪种是负极?电极本身都参与反应吗?-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如石墨)。
哪种是负极?电极本身都参与反应吗?(2)两电极都接触电解质溶液(酸、碱、盐)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3)在电极表面上能发生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必定是放热反应)3、简单原电池的正负极和电子流向如何判断?负极(-):是活泼金属,本身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是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进电子,本身不反应,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注意:要用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活泼性,还原性依次减弱。
...................... °【总结】: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电极材料确定.一般活泼的金属作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2>根据电流或电子流的方向确定.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而电子流由负极流向正极.[学生活动]一位同学朗读病例:格林太太是 的时候,就会露出两颗很精致的牙齿:一颗是黄金白 钢的一一这是一次车祸留下的。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自从车祸以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痛、 夜间失眠、整天心情烦躁,医生绞尽了脑汁,格林太太的病情仍未好转[师问]你知道其中的奥妙?<3>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移动的方向确定 .在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 向 , 阴离子移向< 4>根据现象判断:溶解的一极为负极,增重或有气泡放出的一极为正极• <5>根据电流计的指针的偏向判断。
4、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什么?【学生回忆后,教师投影】以 Cu_Zn 原电池为例: 明确以下几点:①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氧化还原反应分在正(还原)、负(氧化)两极进行,负极上失去 的电子流入正极,从而产生电流。
② 正负两极上进出电子总数相等,根据电子守恒原理可进行许多有关电极反应的计算。
③ 原电池反应跟直接反应差别:反应速率加快;一般只有一个电极直接参加反应。
④ 利用原电池原理 可制作各种电池,如干电池、铅蓄电池、银锌电池、锂电池、氢氧燃料 电池……。
【练习】:1•判断下列哪些装置构成了原电池?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若是,请指出正负 极名称,并写出电极反应式① ④ ⑥述原电池的装置进行 ::还能形成原电池吗? — 改装,如右 下面我们用实验探究一下:学生完成课本 Ha SC P12活动与探究。
【小结】:【小结桥:在U 型管中装满用饱和KCl溶液和琼胶作成的冻胶。
作练习:】:1判断下面是否为原电池?是,1使Cl -向锌盐方向移动,K+向铜 2盐方向移动,使Znf 3盐和Cu 盐溶液一2•直保持电1中性D 从而使属子不断从与zn 用导线连结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不易腐蚀 :将极流向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D 比 如果把铜盐浸入C 的盐溶液里,有金属这种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 请写出电极反应式和为原电反应式mary Cell ) A 反应剧烈。
将铜浸入E 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 析出。
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 D C A B (B ) D A B C 3.如图装置,电流表G 发生偏转,同时 B 、C 应是下列各组中的哪一组( A 是锌,B 是铜, A 是铜,B 是锌, A 是铁,B 是银, A 是Ag, B 是铁,A 、 A 、B 、C 为稀"SQ C 为稀硫酸 C 为AgNQ 容液 C 为AgNQ 容液 C )D B A C (D ) B A D C极逐渐变粗,B 极逐渐变细,C 为电 ) 解质溶液,则位漂亮、开朗、乐观的妇女。
当她开怀大笑这是她富有的标志;另一颗是不锈 <$> N② UCZu5、原电池的设计:2+请结合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将氧化还原反应:Fe + Cu 2+ = Cu + Fe 设计成一个原电池画出装置图。
1、电解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电极材料: 负极_____________ 。
3、电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练习】:设计一:Zn+HSO=ZnSG+H T可设计成铜、锌原电池,那么能否根据Zn+cU+=Zn2++Cu 也设计一个铜、锌原电池呢?画出装置图。
所选用电解质溶液_______________该原电池的负极_____ ,负极反应 ______________正极____ ,正极反应 ______________设计二:现有试剂:CuSQ溶液、ZnSO溶液、H2SQ溶液、NaOH容液、FeCb溶液、NaCI溶液、酒精除Zn+2H=Zn2++H2 T、Zn+cU+=Zn2++Cu两反应外,若保持电极材料不变,通过改变电解质溶液,你能再设计一个铜•锌原电池吗?画出装置图。
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用的电解质溶液为______________相应的半反应: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设计三:现有电极材料:Fe棒、Cu棒、C棒、Zn片、Cu片根据Zn+cU+=Zn2++Cu已经设计出了铜、锌原电池,若保持总反应不变,通过改变电极材料你能设计出别的原电池吗?画出装置图。
负极_____ 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 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_选用的电解质溶液________________【变形设计】原电池要形成闭合回路,往往是将两电极插入同一池内;原电池的两极是否一定要插入同一池内?【学生答后师投影】:Cu[观察思考]请大家注意观察右图原电池,完成相应填空。
右图原电池中: :负极_____ 负极反应__________ ___正极_____ 正极反应__________ ___总反应______________ [学生体验活动]现在请大家根据这个构造图,制作该盐桥电池,检测出电流。
[学生展示作品]电流计发生偏转即可。
[设计活动四]:请用镁、铝作电极,设计一个原电池;画出装置图。
所用电解质溶液____________负极_____ 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 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设计五:现有试剂:CuSQ溶液、ZnSQ溶液、H2SQ溶液、NaQH容液、FeCh溶液、NaCI溶液、酒精。
请用镁、铝作电极,再设计一个与上题不同的原电池;画出装置图。
所用电解质溶液____________负极—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 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以上两种镁、铝原电池中,你对原电池负极的判断有什么认识?6.依探究实验2的原理,按:Cu+2AgNO====Cu(NO2+2Ag的反应设计一个能持续产生电流的原电池装置,画出装置图。
7.为获得较长时间持续产生的稳定电流,如何将必修2中由“ Zn-稀HSQ-Cu”组成的原电池进行简单改装?【小结】一.原电池: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二. 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1.有两块金属(或非金属)导体作电极;2.两个电极相连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并形成闭合电路;3.有可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三. 加入盐桥后由两个半电池组成的原电池工作原理:1.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如:活泼金属)作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正极,并在正极得到电子;2.原电池在放电时,负极上的电子经过导线流向正极,而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从正极上得到电子,两极之间再通过盐桥及池内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定向运动形成的内电路构成有稳定电流的闭合回路。
【练习】1.如图所示,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小心的向烧杯中央滴入CuSQ4§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B.保持平衡状态;C.铁圈向下倾斜;D.银圈向下倾斜;2.试将下列两个氧化还原反应分别设计成两个原电池(1)Zn + 2AgNQ3=Zn(NQ)2+2Ag(2)2Fe3++Fe=3Fe+【反思】:原电池一定要有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吗?【板书设计】:一。
原电池1概念:2.构成条件。
3原电池的原理。
4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5.原电池的设计【教学反馈】:本节课学生动脑设计、动手制作各种原电池,同一实验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协作,不同组间相互竞争,提供展示作品的舞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愉快的活动中更深刻地认识原电池的构造特点和工作原理。
同时让学生在设计活动中体味到知识的力量,运用知识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造福人类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