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瞳孔对光反射特征及其临床应用观察

合集下载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
1.观察瞳孔对光反应
分开上下眼睑,用手电筒光直接照射瞳孔。

正常人当光线照射瞳孔时,瞳孔立即缩小,移去光线后恢复原状。

重危或昏迷病人,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2.观察瞳孔大小
正常瞳孔直径在一般光线下约为3毫米(2-4mm),双侧对称,随光线的强弱而缩小和扩大。

病理情况时,双侧瞳孔扩大,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颠匣类药物中毒;双侧瞳孔缩小,常见于有机磷、吗啡、氯丙嗪等药物中毒;双侧瞳孔大小不等,提示有颅内病变。

瞳孔的大小除了随光线的强弱变化外,还与年龄大小、屈光、生理状态等因素有关。

瞳孔反应分以下数种:对光反应,暗反应,调节集合伴随瞳孔反应,睑反射
一般来说,老年人瞳孔较小,而幼儿至成年人的瞳孔较大,尤其在青春期时瞳孔最大。

近视眼患者的瞳孔大于远视眼患者。

情绪紧张、激动时瞳孔会开大,深呼吸、脑力劳动、睡眠时瞳孔就缩小。

此外当有某些疾病,或使用了某些药物时,瞳孔也会开大或缩小,如颅内血肿、颅脑外伤、大脑炎、煤气中毒、青光眼等,或使用了阿托品、新福林、肾上腺素等药物时,都可使瞳孔开大;脑桥出血、肿瘤、有机磷中毒、虹膜睫状体炎等,或使用了匹罗卡品、吗啡等药物时,都可使瞳孔缩小。

瞳孔是前后房水的通路,一旦闭锁,就会使眼内房水的流通发生障碍,从而造成眼压升高,形成继发性青光眼。

因此瞳孔的开大或缩小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瞳孔评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观察方法,用于评估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反应。

通过评估瞳孔的状态,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以及可能存在的疾病或者损伤情况。

为了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制定了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瞳孔评估评分标准,供临床医生参考。

1. 瞳孔大小评分:- 评分0:瞳孔直径小于1mm;- 评分1:瞳孔直径介于1-2mm之间;- 评分2:瞳孔直径介于2-4mm之间;- 评分3:瞳孔直径大于4mm。

2. 瞳孔形状评分:- 评分0:瞳孔形状不规则;- 评分1:瞳孔形状稍微不规则;- 评分2:瞳孔形状基本正常;- 评分3:瞳孔形状彻底正常。

3. 瞳孔反应评分:- 评分0:瞳孔对光无反应;- 评分1:瞳孔对光的反应迟钝;- 评分2:瞳孔对光的反应正常;- 评分3:瞳孔对光的反应迅速且强烈。

4. 瞳孔对光反射评分:- 评分0:瞳孔对光无反射;- 评分1:瞳孔对光的反射存在但迟钝; - 评分2:瞳孔对光的反射正常;- 评分3:瞳孔对光的反射迅速且强烈。

5. 瞳孔对近视调节评分:- 评分0:瞳孔对近视调节无反应;- 评分1:瞳孔对近视调节存在但迟钝; - 评分2:瞳孔对近视调节正常;- 评分3:瞳孔对近视调节迅速且强烈。

6. 瞳孔对远视调节评分:- 评分0:瞳孔对远视调节无反应;- 评分1:瞳孔对远视调节存在但迟钝; - 评分2:瞳孔对远视调节正常;- 评分3:瞳孔对远视调节迅速且强烈。

7. 瞳孔对近远调节评分:- 评分0:瞳孔对近远调节无反应;- 评分1:瞳孔对近远调节存在但迟钝; - 评分2:瞳孔对近远调节正常;- 评分3:瞳孔对近远调节迅速且强烈。

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瞳孔大小、形状和反应情况,综合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和可能存在的疾病或者损伤情况。

评分越高表示瞳孔状态越正常,评分越低则可能意味着潜在的问题。

这一评估标准有助于医生进行病情判断和治疗决策。

需要注意的是,瞳孔评估评分标准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医生在评估患者瞳孔时还应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解答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解答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
枕骨大孔疝,它的发展比小脑天幕疝更快,主要表现为昏 迷,双侧瞳孔先缩小(交感神经受压迫),以后散大,很 快出现中枢性的呼吸衰竭及循环衰竭。
(3)病人瞳孔“针尖样”改变,眼球固定,光反应消失, 很快陷入深昏迷,四肢瘫痪,常是脑桥出血。
(4)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并出现眼球固定, 病变累及 中脑,或是天幕疝所致。当出现双侧瞳孔散大, 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则表明病情已是晚期。
正常人瞳孔
普通光线下瞳孔直径2-5mm,圆形,边缘整齐,位于眼球 中央,双侧对称。
若直径>5mm为扩大 >6mm为散大 <2mm为缩小
观察瞳孔操作方法
自然光线下:嘱神清患者目视前方(不能配合者应用正确 手法扒开眼皮:拇指、食指将上、下眼睑分开露出眼球) 观察瞳孔是否等大,形状是否等圆
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表示原 发性动眼神经损害或原发性中脑损害。若神志清楚多表示 动眼神经损害,伴有昏迷及对侧肢体瘫痪者,表示中脑损 害。若伴有会聚调节反应迟缓,表示中脑顶盖病变,见于 洞眼神经麻痹、脑干的炎症血管病变引起的中脑被盖综合 征、脑动脉瘤及占位性疾病引起的中脑顶盖综合征。
瞳孔大小的调节
瞳孔大小由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神经纤维(支配瞳孔括 约肌)和颈上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瞳孔散大肌)共同调节。 当副交感神经神经受到损伤瞳孔扩大,交感神经纤维受损 则瞳孔缩小。
1、瞳孔括约肌:环形肌,由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 配。 缩小; 2、瞳孔扩大肌:呈放射状,由交感神经支配。 扩大。
瞳孔扩大肌的神经支配
下丘脑交感中枢 C8-T2前角
颈上交感神经节
直接 加入
睫状神经节 第3、4、5、6颅神经 上睑提肌、眼眶肌、瞳孔开大肌 汗腺及血管 瞳孔扩大

瞳孔观察方法和临床意义

瞳孔观察方法和临床意义

瞳孔大小变化:观 察瞳孔在光线照射 下的大小变化,判 断瞳孔对光的反应
瞳孔反应时间:观 察瞳孔在光线照射 下的反应时间,判 断瞳孔对光的反应
01
03
05
02
04
06
间接观察法:通过 观察瞳孔对光反射 的强弱来判断瞳孔 对光的反应
瞳孔形状变化:观 察瞳孔在光线照射 下的形状变化,判 断瞳孔对光的反应
瞳孔反应程度:观 察瞳孔在光线照射 下的反应程度,判 断瞳孔对光的反应
演讲人
瞳孔观察方法和临床意 义
目录
01. 瞳孔观察方法 02. 瞳孔临床意义
瞳孔观察方法
观察瞳孔大小
自然光线下观察: 在自然光线下, 观察瞳孔的大小
和形状。
瞳孔反应:观察 瞳孔对光线的反 应,如收缩或扩
张。
瞳孔对比:观察 双侧瞳孔的大小 和形状是否对称。
瞳孔变化:观察 瞳孔在短时间内 的变化,如收缩 或扩张的速度。
瞳孔临床意义
诊断疾病
01
瞳孔大小变化:可能与神经 系统疾病、药物中毒、眼部 疾病等有关
03
瞳孔对光反应:可能与眼部 疾病、脑部损伤、药物中毒 等有关
05
瞳孔位置变化:可能与眼部 疾病、脑部肿瘤、脑部损伤 等有关
02
瞳孔形状变化:可能与眼部 疾病、脑部肿瘤、脑部损伤 等有关
04
瞳孔颜色变化:可能与眼部 疾病、脑部肿瘤、脑部损伤 等有关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瞳孔大小和形状可反 映眼部疾病,指导眼
部疾病治疗
瞳孔变化可反映药物 疗效,指导药物剂量
调整和更换药物
谢谢
观察瞳孔形状
01
圆形:正常瞳 孔形状,表示 瞳孔对光反射 正常
02

瞳孔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PPT优质课件

瞳孔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PPT优质课件
1
癫痫为例
2
+ 一、瞳孔检查的内容 + 二、瞳孔调节的解剖生理 + 三、瞳孔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 1、大小异常
+ 2、瞳孔反应异常
+ 四、小结
3
+ 1、观察瞳孔大小、形状、位置、两边是否对 称:
+ 正常:直径3-4mm,规则圆形,双侧等大,位置居 中。儿童稍大,老年人稍小。
+ 瞳孔缩小:<2mm,瞳孔扩大:>5mm
2约肌副交感神经瞳孔开大肌交感神经52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光线光线视网膜视网膜视神经视神经视交叉视交叉视束视束上丘臂上丘臂上丘上丘中脑顶盖前区中脑顶盖前区双侧双侧ew核核动眼神经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瞳孔括约肌传导径路上传导径路上任何一处损任何一处损害均可引起害均可引起瞳孔光反射瞳孔光反射消失和瞳孔消失和瞳孔散大散大63辐辏及调节反射通路74眼交感神经通路81大小改变
+ 2、对光反射:直接、间接。 + 3、调节反射:与辐辏反射一起,将食指定于患
者眼前10-15cm,嘱患者注视远处(如天花板), 然后再注视眼前手指,观察患者瞳孔变化。正常: 双眼球会聚,瞳孔缩小。
4
+ 1、调节瞳孔大小的肌肉
+ 瞳孔括约肌 (副交感神经) + 瞳孔开大肌 (交感神经)
5
+ 2、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 3、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8。
16
17
+ 2)两侧瞳孔扩大(>5mm):焦虑、惊慌、疼痛、 甲亢、近视、药物作用(阿托品、可卡因等)、 肉毒素中毒、深昏迷、双侧视觉通路损害(伴有 光反射消失)、反Horner综合征(颈交感神经刺 激性病变所致)。

瞳孔的对光反射实训报告

瞳孔的对光反射实训报告

1. 了解瞳孔对光反射的生理机制。

2. 掌握瞳孔对光反射的检查方法与技巧。

3. 通过实训,提高对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初步判断能力。

二、实验原理瞳孔对光反射是指当光线照射到眼睛时,瞳孔会自动缩小,以减少进入眼睛的光线量。

这一生理现象主要由视网膜、视神经、脑干和眼肌等结构共同参与完成。

当光线刺激视网膜时,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递至脑干,再由脑干传递至眼肌,使瞳孔括约肌收缩,导致瞳孔缩小。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2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在18-25岁之间。

2. 实验器材:瞳孔对光反射检查仪、手电筒、计时器。

3. 实验步骤:1. 受试者取坐位,保持头部端正,双眼平视前方。

2. 操作者手持手电筒,从受试者左侧缓慢照射至右侧,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

3. 记录受试者对光反射的时间,并计算平均值。

4. 重复上述步骤,分别检查受试者的双眼。

四、实验结果1. 20名受试者中,19人对光反射正常,1人出现对光反射迟缓。

2. 正常受试者的对光反射时间平均为0.3秒。

3. 对光反射迟缓的受试者,对光反射时间为0.5秒。

五、实验分析1. 本实验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试者的瞳孔对光反射正常,符合生理现象。

2. 对光反射迟缓的受试者可能存在神经系统疾病,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1. 瞳孔对光反射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光反射异常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2. 本实验结果表明,瞳孔对光反射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受试者保持头部端正,双眼平视前方。

2. 操作者应掌握正确的照射方法,避免对受试者造成不适。

3. 注意观察受试者的瞳孔变化,准确记录对光反射时间。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验证了瞳孔对光反射的生理机制。

2. 瞳孔对光反射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操作者应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提高诊断准确性。

八、实验建议1. 增加实验样本量,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 进一步研究瞳孔对光反射与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瞳孔评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技术,用于评估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反应。

通过观察瞳孔的变化,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和瞳孔对光的反应情况。

本文将介绍瞳孔评估的评分标准,以便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准确评估瞳孔状况。

评估项目:1. 瞳孔直径:使用瞳孔测量仪或直接观察,记录瞳孔的直径大小。

正常成人瞳孔直径范围为2-6毫米。

2. 瞳孔形状:观察瞳孔的形状,记录其是否呈圆形或略呈椭圆形。

正常瞳孔形状应为圆形。

3. 瞳孔对光的反应:使用手电筒或专用的瞳孔反射仪,照射光源于患者眼睛,观察瞳孔的反应。

评估瞳孔对光的反应分为以下几个方面:a. 对光的直接反应:光照射到一只眼睛时,观察同侧瞳孔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瞳孔应迅速收缩。

b. 对光的间接反应:光照射到一只眼睛时,观察对侧瞳孔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对侧瞳孔应呈现轻度收缩。

c. 对光的迟缓反应:光照射停止后,观察瞳孔的恢复情况。

正常情况下,瞳孔应迅速扩张到初始大小。

d. 瞳孔反射的对称性:比较两只眼睛的瞳孔反射,观察是否对称。

正常情况下,两只眼睛的瞳孔反射应对称一致。

评分标准:根据瞳孔的直径、形状和对光的反应,给予相应的评分。

评分标准如下:1. 瞳孔直径评分:a. 直径小于2毫米:0分b. 直径在2-6毫米之间:1分c. 直径大于6毫米:0分2. 瞳孔形状评分:a. 圆形:1分b. 略呈椭圆形:0.5分c. 不规则形状:0分3. 瞳孔对光的反应评分:a. 对光的直接反应:- 迅速收缩:1分- 缓慢收缩:0.5分- 无反应:0分b. 对光的间接反应:- 轻度收缩:1分- 无反应:0分c. 对光的迟缓反应:- 迅速扩张:1分- 缓慢扩张:0.5分- 无反应:0分d. 瞳孔反射的对称性:- 对称一致:1分- 不对称:0分总分计算:根据上述评分标准,将各项评分相加,得出总分。

总分范围为0-5分,分数越高表示瞳孔功能越正常。

解读评分结果:根据总分,可以初步判断瞳孔的功能状态:- 总分为5分:瞳孔功能正常。

瞳孔的观察

瞳孔的观察

二、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1000~2000ml。24小时尿量大于2500ml称为多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少于17ml/h称为少尿。24小时量少于100ml则称为无尿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 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脑脊液由脑室中的脉络丛产生,与血浆和淋巴液的性质相似,略 脑脊液的产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脑脊液产生的速率为0.3ml/min,日分泌量在400-500ml。侧脑室内的脉络丛组织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
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 [临床意义] 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一、 瞳孔的观察
正确掌握观察瞳孔的方法 正常成人瞳孔成圆形,直径2-5mm,双侧对称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其传入途径是:光刺激由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两侧视束到达顶盖 前区的双侧艾-魏核,发出的冲动沿两侧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传至 两侧瞳孔括约肌,引起瞳孔对光反射。观察时要用聚光集中的电筒,对准 两眼中间照射,对比观察两侧瞳孔大小、形状及对光反射,在将光源分别 移向双侧瞳孔中央,观察瞳孔的直接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注意对光反射 是否灵敏,并准确记录。 二、颅脑损伤时的瞳孔变化 1、伤后一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应消失是颅内血肿的表现,如果伤后病人 神志清醒,而一侧瞳孔散大,可能为动眼神经损伤。 2、伤后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意识障碍,提示脑受压或脑疝。 3、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伴深昏迷,则提示临终状态。 4、双侧瞳孔缩小,光反应迟钝,则可能是桥脑损害、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可能是大量应用镇静药所致。 5、双侧瞳孔时大时小、变化不定,对光反应差,常为脑干损伤的特征。 6、眼球震颤为小脑或脑干损伤。

瞳孔对光放射实验报告(3篇)

瞳孔对光放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瞳孔对光反射的基本原理,观察并记录瞳孔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探究瞳孔大小与光线强度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瞳孔是眼球中的重要结构,其大小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的光照条件。

在强光环境下,瞳孔会缩小,减少进入眼球的光线量,以保护视网膜;而在弱光环境下,瞳孔会扩大,增加进入眼球的光线量,以便更好地观察周围环境。

这种现象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自愿参与实验的健康成人。

2. 实验器材:手电筒、瞳孔测量尺、瞳孔反射记录表、遮光布、背景光源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参与实验的受试者分为两组,每组10人。

2. 实验步骤:- 准备工作:在实验前,向受试者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 测量基础数据:在自然光线下,使用瞳孔测量尺测量受试者的瞳孔直径,并记录数据。

- 强光照射:使用手电筒从侧面照射受试者的眼睛,观察并记录瞳孔的变化。

- 弱光照射:使用遮光布遮住实验环境中的光源,观察并记录瞳孔的变化。

- 重复实验:每个受试者在强光和弱光条件下各进行三次实验,取平均值。

3.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光照条件下瞳孔直径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1. 强光照射条件下:受试者的瞳孔直径明显减小,平均缩小约0.5mm。

2. 弱光照射条件下:受试者的瞳孔直径明显增大,平均扩大约0.8mm。

1. 瞳孔对光反射的生理机制:瞳孔对光反射是通过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的协同作用实现的。

在强光条件下,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在弱光条件下,瞳孔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

2. 瞳孔大小与光线强度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瞳孔大小与光线强度呈负相关。

即光线越强,瞳孔越小;光线越弱,瞳孔越大。

3. 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误差:- 受试者个体差异:不同受试者的瞳孔大小和调节能力存在差异,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存在一定误差。

- 实验操作误差: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因操作不当导致瞳孔大小测量误差。

意识及瞳孔的观察

意识及瞳孔的观察
神经病变患者如何观察瞳孔及意识
瞳孔的观察方法
临床上多采用聚光的手电筒,先对准双眼中间照射,对比观察双侧瞳孔的大小、形状是否等大等圆,再将光源分别移向左右瞳孔中央,观察瞳孔的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是否灵敏。反复观察瞳孔是否有变化,对危重患者应每15~30分钟观察1次,并做好详细纪录。
观察瞳孔应注意的问题:①正常人瞳孔直径为2~5 mm,圆形,边缘整齐,位于眼球中央,双侧对称,若直径>5 mm为扩大,>6 mm为散大,<2 mm为缩小。②观察瞳孔应注意患者机体条件和外界因素的影响。相对来说,成人瞳孔较大,儿童和老年人瞳孔较小,女性的大于男性;近视者瞳孔较大,远视者较小;兴奋时瞳孔较大,嗜睡时瞳孔较小;吸气时较大,呼气时较小;白天光亮时较小,黑暗时则较大。
③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表示原发性动眼神经损害或原发性中脑损害。若神志清楚多表示动眼神经损害,伴有昏迷及对侧肢体瘫痪者,表示中脑损害。若伴会聚调节反应迟缓,表示中脑顶盖病变,见于动眼神经麻痹、脑干的炎症血管病变引起的中脑被盖综合征、脑动脉瘤及占位性疾病引起的中脑顶盖综合征。
④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或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常伴有视力障碍,表示原发性视神经损害,见于原发性视神经炎,多颅神经炎。⑤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伴有意识障碍者,表示颞叶沟回疝。脑干移位使大脑后动脉压迫动眼神经引起同侧瞳孔散大,见于各种特异性脑炎、脑膜炎和脑血管病及占位性病变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的严重后果。
意识障碍分类
神经病学上分为:以觉醒程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神志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1.觉醒状态:正常为觉醒和睡眠;发生障碍表现为嗜睡、昏睡和昏迷;
2.意识内容:发生障碍表现为意识模糊和谵妄,精神情感异常等

瞳孔观察的临床意义

瞳孔观察的临床意义

瞳孔大小形态及其反应的改变,除见于眼科本身的疾病(如虹膜炎等)外,尚可反应全身性疾病,尤其是对神经科、脑外科和内科疾病的诊断、鉴别和护理治疗等方面也很有价值[1]。

所以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对瞳孔的生理、病理变化应该掌握.1 瞳孔的形态正常瞳孔,呈圆形,对光反应灵敏,其正常成人瞳孔直径2~4 mm,两眼对称,通常差异不超过0。

25 mm.但如果相差不超过0。

5 mm,而瞳孔反应及药物试验都无异常,也可以认为是正常的差异。

影响正常瞳孔大小的因素为年龄、屈光状态、光线强度及其适应情况等。

幼儿和老年人瞳孔较小,儿童较大。

近视眼瞳孔较大,远视眼瞳孔较小.在阳光下瞳孔缩小,在暗处瞳孔扩大.正常睡眠时瞳孔显著缩小,可用于鉴别真睡或收其他原因引起的知觉丧失,但吗啡中毒性小瞳孔属例外[2]。

异常瞳孔,多属病态,往往是眼病的一种病症,常可由瞳孔形态推断出某些眼病.例如:(1)梨形瞳孔:为虹膜前黏连引起,多伴有黏连性角膜白斑;(2)花瓣状瞳孔:为就虹膜炎或眼外伤后虹膜后层与晶体黏连,用扩瞳剂后最为明显,在瞳孔缘或晶体前面可能还有灰白色陈旧性渗出机化物;(3)D形瞳孔:为外伤后虹膜根部离断,相应的瞳孔缘无固定牵引力所致;(4)长圆形瞳孔:原发性闭角青光眼发作时瞳孔散大,呈长圆形,对光反应消失;(5)钥匙状瞳孔:见于虹膜手术切除后,或先天性虹膜缺损;(6)瞳孔较大:瞳孔缘有细小的缺凹,为瞳孔括约肌破裂的症状。

2 病态性扩瞳与缩瞳病态性扩瞳或缩瞳,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它不仅是某些眼病的指示性特征,并且能够反映某些全身性疾病的诊断[3]。

2.1 病态性瞳孔扩大正常瞳孔直径不大于4 mm,瞳孔直径超过5 mm以上多属于病态。

病态性瞳孔又可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种,前者为支配缩瞳肌的神经发生病变,后者为扩瞳肌兴奋所致。

2。

1。

1 麻痹性扩瞳其原因有药物、眼病和支配缩瞳肌的传出神经径路或中枢发生障碍。

(1)药物麻痹性扩瞳,系副交感神经传导阻滞引起,临床上常见的为用阿托品、后马托品或东莨菪碱等药物滴眼;(2)眼病引起的瞳孔扩大,常见于青光眼、眼挫伤、重症视神经病、眼底广泛的视网膜病变等,多有严重视力障碍,诊断比较容易;(3)神经麻痹性瞳孔扩大,首先除外药物麻痹性扩瞳,后者必有用药史,停药后观察3~7日瞳孔复原,则提示为药物性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变可在核至眼球间的任何部位,需根据临床表现的特征作仔细分析。

瞳孔观察要点

瞳孔观察要点

瞳孔的观察要点
瞳孔观察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瞳孔的形状及大小:正常情况下,瞳孔呈圆形,边缘整齐。

瞳孔的大小会根据光线照射和情绪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光线较暗的环境下瞳孔会扩大,光线较亮的环境下瞳孔会缩小。

如果瞳孔出现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大小变化异常等情况,可能提示有眼部疾病或神经系统异常。

2. 瞳孔的颜色:正常情况下,瞳孔颜色为深棕色。

如果瞳孔颜色发生变化,如变成黄棕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可能提示有眼部的病变或神经系统异常。

3. 瞳孔的对光反应:正常情况下,当光线照射瞳孔时,瞳孔会缩小。

如果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可能提示有眼部疾病或神经系统异常。

4. 虹膜的纹理:虹膜表面有许多细小的纹理,正常情况下这些纹理非常清晰。

如果虹膜表面的纹理变得模糊或消失,可能提示有眼部疾病或神经系统异常。

瞳孔观察的意义完整版

瞳孔观察的意义完整版

瞳孔观察的意义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瞳孔观察的意义1、瞳孔的观察是疾病观察的一项重要内容,瞳孔的变化是许多疾病,尤其是颅内疾病、药物中毒、昏迷等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对疾病预防,诊断,预后意义重大。

2、观察瞳孔要注意两侧瞳孔的形状、对称性、边缘、大小及对光反应。

1)瞳孔的形状、大小和对称正常瞳孔呈圆形,位置居中,边缘整齐,两侧等大等圆。

瞳孔的形状改变常可因眼科疾病引起。

如:瞳孔呈椭圆形伴散大,常见于青光眼等;瞳孔呈不规则形状,常见于虹膜粘连。

在自然光线下,正常瞳孔直径为2~5mm,调节反射两侧相等。

病理情况下,瞳孔的大小可出现改变:①缩小:瞳孔缩小指d<2mm,如果d<1mm称为针尖样瞳孔。

单侧瞳孔缩小提示同侧小脑幕裂孔疝早期;双侧瞳孔缩小,常见于有机磷农药、氯丙嗪、吗啡等中毒;②变大:瞳孔散大:d>5mm。

一侧瞳孔扩大、固定,常提示同侧颅内病变(如颅内血肿、脑肿瘤等)所致的小脑幕裂孔疝的发生;双侧瞳孔散大,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颠茄类药物中毒及濒死状态。

2)对光反射正常瞳孔对光反射灵敏,并于光亮处瞳孔收缩,昏暗处瞳孔扩大。

当瞳孔大小不随光线刺激而变化时,称瞳孔对光消失,常见于危重和昏迷患者。

3、几种疾病的瞳孔改变1)小脑幕切迹疝:初期,由于患侧动眼神经受刺激→患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随着病情进展,患侧动眼神经麻痹→患侧瞳孔逐渐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并伴眼睑下垂,眼球外斜。

脑疝进行性恶化→对侧动眼神经因脑干移位也受到推挤(或因脑干缺血致动眼神经核功能丧失)→相继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

2)大脑颞叶沟回疝:先在小脑幕切迹处压迫动眼神经周围干→瞳孔先缩小,光反射迟钝→进一步发展→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

3)中脑肿瘤压迫动眼神经:一侧瞳孔散大,眼睑下垂,外斜视,复视,调节反射消失,眼球不能向上,向内运动,向下运动也受限,眼球稍向外突。

瞳孔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瞳孔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 2、贾建平,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 3、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8。
精品文档
感谢您的聆听!
精品文档
颈上交感 神经节
三级神经元
部无汗(汗腺分泌障碍)。见于: 甲状腺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瘤、 肺尖肿瘤、咽后部肿瘤、颈肋外伤
等。
效应器
瞳孔开大肌 汗腺 血管
周围性霍 纳综合征
表现与经典霍纳综合征相似, 但无出汗障碍。见于:颈内动
脉瘤、眶上裂、眶内病变。
睑板肌、眼眶肌
精品文档
临床罕见。
三、瞳孔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瞳孔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刘贤岳 中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硕士研究生 2016-6-24
精品文档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癫痫为例
精品文档
OUTLINE
+ 一、瞳孔检查的内容 + 二、瞳孔调节的解剖生理 + 三、瞳孔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 1、大小异常
+ 2、瞳孔反应异常
+ 四、小结
精品文档
一、瞳孔检查的内容
+ 1、观察瞳孔大小、形状、位置、两边是否对 称:
表现:瞳孔缩小,睑下垂不明显, 无眼球凹陷,偏身无汗。见于: 丘脑下部、脑干、上颈髓的肿瘤、 炎症、血管病变、外伤等。
+睫交①状感脊中H髓枢orn二e级r神经综元合完征全性(霍霍纳瘫典板综痪肌型)瘫表合、痪现上):征睑、瞳)下眼孔垂球缩及下小眼陷(裂(瞳变眼孔眶小开肌大(瘫肌睑 纳综合征 痪)、颜面潮红(血管扩张)、面
+ 其他表现:颅高压、意识障碍、生命体征改变。
精品文档
三、瞳孔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瞳孔间接对光反射的检查方法

瞳孔间接对光反射的检查方法

瞳孔间接对光反射的检查方法1. 了解瞳孔的神奇作用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瞳孔的事儿。

这小家伙不只是你眼睛中的一个黑点,它还有大用处呢!简单来说,瞳孔就是你眼睛的“窗户”,它能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保证你看东西不至于像在黑暗中摸索。

这就好比是你房间的窗帘,光线太强时,它会自动拉上,光线不足时,它又会“自动拉开”。

当你走进一个亮堂的房间,瞳孔就像是马上被点亮的灯泡,立刻收缩,以保护你的视网膜不被过度刺激;而当你走进一个黑漆漆的地方,它则迅速放大,好让你在黑暗中也能看得清楚。

2. 什么是间接对光反射?说到间接对光反射,那可是个相当有趣的东西。

别被名字吓着了,其实它就是通过瞳孔的反应来测试眼睛健康的一种方法。

具体来说,医生会把手电筒对着你的一只眼睛,然后看另一只眼睛的反应。

如果你的一只眼睛看到光亮后,另一只眼睛也会自动收缩,这就是间接对光反射。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魔术?实际上,这种反射动作是由你的脑部神经来控制的,帮忙保持双眼协调工作,保证你能在各种光线下都看得清楚。

3. 怎么进行这种检查?好了,话说回来,咱们来看看如何进行这种神奇的检查。

首先,你得坐得舒舒服服的,医生会让你坐在一个舒适的椅子上,接着,医生会拿起一个小手电筒,准备在你的眼睛前来回晃动。

别紧张,这就像是医生要给你做个小小的光线舞蹈表演一样。

医生会先对着一只眼睛照射光线,然后观察另一只眼睛的反应。

如果你看到手电筒的光线,那么另一只眼睛也会跟着做出反应。

这个时候,你的瞳孔就会像做运动一样,收缩和扩张。

如果你瞳孔反应正常,就意味着你的神经系统运转良好。

但如果有任何异常,比如瞳孔不对称或者没有反应,医生可能会需要进一步检查,看看是不是有什么潜在的问题。

这就像是在做眼睛的“体检”,确保一切正常。

4. 为啥要做这个检查?你可能会问,为什么需要做这种检查?其实,间接对光反射检查能帮医生发现很多眼睛和神经系统的问题。

比如,如果你的瞳孔反应迟钝或者不对称,可能是因为你有一些神经方面的问题,像脑部损伤、青光眼、或者其他眼科疾病。

瞳孔对光反射的临床意义

瞳孔对光反射的临床意义

瞳孔对光反射的临床意义首先,瞳孔对光反射可以帮助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

人体的瞳孔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同时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控。

在正常情况下,当强光照射到眼睛时,瞳孔会迅速收缩,以限制过多的光线进入眼球,并保护视网膜免受损伤。

而在弱光环境下,瞳孔会扩张,以增加进光量,提高视力。

因此,当患者的瞳孔对光反射异常时,可能意味着神经系统的异常,如病毒感染、脑损伤或脑卒中等。

医生可以通过检查瞳孔对光的反应,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损伤的范围。

其次,瞳孔对光反射也可以用于判断眼部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例如,当病人患有青光眼时,由于眼压增高,可能会导致病人的瞳孔固定性扩大。

这时,医生可以通过观察瞳孔对光反射,来了解病人眼部的情况,并帮助制定治疗方案。

另外,瞳孔对光反射也可以用于检查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视网膜病变。

研究发现,瞳孔对光反射的改变和视网膜病变之间存在相关性,通过定期检查瞳孔对光反射,医生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这些病变。

此外,瞳孔对光反射还用于评估药物的副作用。

许多药物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瞳孔对光的反射。

例如,镇静剂、抗抑郁药和麻醉药等药物可以抑制瞳孔对光的反射,导致瞳孔扩张或固定性缩小。

这些改变可以用于判断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和副作用的程度。

另外,一些毒品滥用,如安非他命和吗啡,也可以引起瞳孔对光反射的改变,这些改变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患者的药物滥用情况。

总之,瞳孔对光反射对于临床医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评估神经系统和眼部疾病的功能和损伤程度,并且可以用于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和滥用情况。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瞳孔对光的反应,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瞳孔对光反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对于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有着积极的作用。

瞳孔判断偏瘫的标准

瞳孔判断偏瘫的标准

瞳孔判断偏瘫:关键指标与临床意义一、正常瞳孔的基准特征在健康人体的生理状态下,瞳孔呈现出规整的圆形轮廓。

其双侧大小完全一致,如同经过精密测量般对称,直径通常稳定在2 至5 毫米的区间内。

瞳孔对光线的反应极为精妙且迅速,这是维持正常视觉功能与保护眼睛内部结构的重要生理机制。

当外界光线强度陡然增强时,瞳孔能够在瞬间收缩,仿佛是一道精密的光闸迅速关闭,以此严格控制进入眼内的光线总量,避免过强光线对视网膜造成损伤。

而当光线逐渐变弱,环境趋于昏暗时,瞳孔则会自然而流畅地扩张,恰似缓缓打开的光门,确保有足够的光线能够抵达视网膜,使视觉系统能够清晰地感知周围环境。

这种对光反射的过程不仅迅速,而且双侧同步协调,无论是直接对光反射(即光线照射一侧瞳孔时该瞳孔的收缩反应)还是间接对光反射(光线照射一侧瞳孔时另一侧瞳孔的同步收缩),都表现出高度的灵敏性与一致性,是判断瞳孔功能正常与否的核心依据之一。

二、偏瘫相关病变时瞳孔的异常表征(一)瞳孔大小的异常变动1.一侧瞳孔显著扩张1.倘若偏瘫患者出现一侧瞳孔异常增大,其直径超出5 毫米的正常范围,并且对光反射变得极为迟缓甚至彻底丧失,这往往是同侧颅内发生严重病变的强烈警示信号。

例如,当颅内因血管破裂形成血肿,或者由于颅内压力分布严重失衡引发脑疝等危急病症时,紧邻病变区域的动眼神经极易遭受压迫。

动眼神经犹如瞳孔的“指挥官”,一旦受损,其对瞳孔收缩的调控功能即刻瓦解,导致瞳孔失去约束而肆意扩张。

以小脑幕切迹疝这一典型病症为例,当一侧大脑半球因诸如大面积脑出血或严重脑梗死等病变,致使颅内压力急剧升高且不均衡分布时,部分脑组织会像汹涌的潮水般向压力相对较低的区域强行移位,在这一过程中,动眼神经首当其冲受到挤压。

通常在发病初期,患侧瞳孔会出现短暂的收缩,这是神经受刺激的一种应急反应,但随后便会迅速扩张,这种从收缩到扩张的急剧变化过程犹如病情恶化的“冲锋号”,预示着患者的病情正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需要医护人员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两眼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正常分析与讨论

两眼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正常分析与讨论

两眼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正常分析与讨论临床工作中经常要做一些基础检查,以便对病人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从今开始,业余温习医学基础知识时,将一些收集整理成文,并上传博客与同行博友同学共论。

力求达到图文并茂,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一、角膜反射被检查者向内上方注视,医师用细棉签毛由角膜外缘轻触病人的角膜。

正常时,被检者眼睑迅速闭合,称为直接角膜反射。

其反射弧位于桥脑,传入纤维为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之分支鼻睫神经,传出神经为面神经颧支。

刺激一侧角膜?对侧出现眼睑闭合反应为间接角膜反射。

反射弧:三叉神经眼支?脑桥?面神经核?眼轮匝肌作出反应使眼睑闭合直接与间接角膜反射皆消失?见于患者同侧三叉神经病变(传入障碍)。

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患侧面神经瘫痪(传出障碍)。

角膜反射完全消失:见于深昏迷病人。

二、对光反射对光反射,是检查瞳孔功能活动的测验,分直接对光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

直接对光反射,通常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其动态反应。

正常人,当眼受到光线刺激后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迅速复原。

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

检查间接对光反射时,应以一手挡住光线以免对检查眼受照射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传导通路为视网膜--视神经--视束--中脑顶--盖前区--Edingger-Westphal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瞳孔扩约肌。

了解了瞳孔对光反射的通路就很容易解释神经损伤时的表现。

例如,一侧视神经受损时,传入信息中断,光照患侧瞳孔,两侧瞳孔均不缩小;但光照健侧瞳孔,则两眼对光反射均存在(此即患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又如。

一侧动眼神经受损时,由于传出信息中断,无论光照哪一侧瞳孔,患侧对光反射都消失(患侧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消失),但健侧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正常瞳孔的大小与年龄、生理状态、屈光、外界环境等因素有关。

1岁以内的婴儿瞳孔最大,其次为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以后随着生长发育,瞳孔会逐渐变小。

瞳孔观察的方法和临床意义(全文)

瞳孔观察的方法和临床意义(全文)

瞳孔观察的方法和临床意义(全文)自然光线下:嘱神志清楚患者目视前方,对不能配合的患者,观察者可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将患者上下眼睑分开,观察患者瞳孔是否等大,形状是否等圆。

直接对光反射:嘱患者目视前方,观察者一手持手电筒从外向内移动照射,观察瞳孔受到光线刺激后的反应(灵敏、迟钝、消失)。

移开电筒后观察瞳孔是否迅速复原。

间接对光反射:嘱患者双眼睁开,两眼之间用手遮挡,用手电筒从外向内照射一侧瞳孔,同时观察另一侧瞳孔的对光反射。

瞳孔变化是临床护理的一项重要观察指标,有助于昏迷、惊厥、休克、中毒等患者的病情判断。

尤其是对颅脑病变的患者,可以判断颅内病变的部位。

动态、及时、有效的观察瞳孔变化,不仅可以发现疾病的先兆,抓住最佳救治时机,而且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01观察瞳孔的方法自然光线下:嘱神志清楚患者目视前方,对不能配合的患者,观察者可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将患者上下眼睑分开,观察患者瞳孔是否等大,形状是否等圆。

直接对光反射:嘱患者目视前方,观察者一手持手电筒从外向内移动照射,观察瞳孔受到光线刺激后的反应(灵敏、迟钝、消失)。

移开电筒后观察瞳孔是否迅速复原。

间接对光反射:嘱患者双眼睁开,两眼之间用手遮挡,用手电筒从外向内照射一侧瞳孔,同时观察另一侧瞳孔的对光反射。

02、引起瞳孔改变的原因脑缺血缺氧广泛性的严重颅脑损伤脑疝中脑病变脑桥损坏原发性的延髓、颈髓病变03、观察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定位,根据瞳孔变化可初步确定病变部位。

双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消失,伴视力完全丧失,神志清楚,表示双侧视神经受损,见于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等。

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伴有昏迷,表示中脑动眼神经核受损,小脑扁桃体疝,见于颅内压增高症及临终前。

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若神志清楚多表示动眼神经损害,伴有昏迷以及对侧肢体瘫痪者,表示中脑损害。

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或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常伴有视力障碍,表示原发性视神经损害,见于原发性视神经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