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山行》 优秀教案
《山行》教学设计【精选7篇】
《山行》教学设计【精选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山行》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教案7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教案7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7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山行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理解诗的主题,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积累语言二、教学重难点:目标二、三三、教学用时:1课时四、课型:讲读课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儿歌《秋叶飘飘》课文《秋天》让学生谈对秋叶和秋天给人的联想。
(秋叶多彩:美丽愉悦、欢快明朗;草木枯黄摇落:暗淡伤感;硕果累累:丰收喜悦)素有“小杜”之称的唐代诗人杜牧也对秋天情有独钟,让我们随杜牧一起顺着山路而上,走进深秋的山林。
学生齐读诗文。
(二)检查预习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
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
二十六岁中进士。
晚唐一位著名诗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在文学方面,他主张“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
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2、《助学》的预习积累。
(三)学习诗作:一读:识秋物,赏美景解题:山行,你认为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1、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听读时在诗中画出)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霜叶2、这么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霜叶3、作者喜欢枫叶的原因是什么?(用诗中句子回答)霜叶红于二月花4、正是这样的枫林晚景使得作者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作者的什么动作让我们感受到这份惊喜?停车驻足5、让作者停车驻足的是霜叶的红,“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眼里深秋的红叶有什么特点?和二月花相比,让我们感受到红叶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有生命力;让我们从秋天的叶子中感受到的是生机勃勃,甚至比春天的花更觉生命力旺盛,丝毫看不出要走进冬天、走进6、诗人为我们展现出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4《古诗三首 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山行》这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山行》,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感悟、体验、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2. 诗歌内容:诗中描写了诗人行走山间,欣赏深秋山林景色的所见所感。
3.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押韵严格,对仗工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山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山林景色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美好体验,激发学生对《山行》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山行》,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然后学生自主朗读,感受古诗的美。
3. 解读:教师逐句解读《山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山行》中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背诵:学生自主背诵《山行》,教师检查并指导。
6. 拓展: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如《望庐山瀑布》、《饮湖上初晴后雨》等,比较它们的异同,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山行》2. 诗歌背景:唐代诗人杜牧3. 诗歌内容:描写深秋山林景色4.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5.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理解6.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意境,培养审美情趣七、作业设计1. 背诵《山行》并默写。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
(一)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雨字头”。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和要求会认的字。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情感,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一)注意指导“车”、“霜”的发音。
(二)指导“亭”、“停”、“车”、“霜”这四个字的书写,注意前一组字在字形及读音上的联系和变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讲故事,让学生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感受诗人作诗时的情景。
(二)介绍诗人。
二、初读古诗,感受古诗内容。
(一)配乐范读古诗,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味。
(二)学生自由读诗。
(三)学生汇报读诗成果,指名朗读。
三、设置情境学诗,随文识字。
(一)欣赏图片,学习“远上寒山石径斜”。
这是石头铺成的小路,图上画的是深秋季节,深秋时节的高山会是什么样的呢?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山上的树叶有深黄色的,有浅黄色的,有红色的,是五彩斑斓的,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着。
学习“远”。
在哪见过?(〈画〉)在这里也是远近的意思,“远”在书写时要先“元”,再写走之旁。
扩散走之旁的字。
学习径。
在诗中是小路的意思。
学习斜。
在诗中指小路弯弯曲曲。
再读诗句。
(二)在那白云升起的地方,隐隐约约还看得见有着几户人家。
(白云生处有人家)借助想像读诗句。
(三)看书中插图,学习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习亭。
古人看到人站在亭子里的样子,就把它画了下来,这是亭子尖尖的角,下半部分表示人站在亭子里。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就成了现在的这个亭字。
指导书写。
学习停。
通过亭来学习这个字。
学习车。
注意这个生字的笔顺。
组词,指导书写。
学习霜。
温度在0摄氏度一下时地面形成的一层白色晶体,霜叶就是经过霜打的红叶。
“雨字头”与单独书写时发生什么变化?雨字头的字:雪、雷。
山行优秀教案(优秀3篇)
山行优秀教案(优秀3篇)《山行》教学设计篇一1、智能目标: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美的意境。
3、技能目标: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
2、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是位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我们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独有钟情,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回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领会,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幽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这位诗人就是──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课件:岳麓山)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
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
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
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
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
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第1篇】山行杜牧一、教学目标:1、学习《山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古诗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1、导入提问: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揭题:有一位诗人,他也喜欢秋天的景物,他写了一首描写秋天景物的诗《山行》(板书课题:山行),这位诗人就是杜牧。
杜牧,唐朝著名诗人,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杜牧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许多诗篇。
有一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诵千古。
这首诗就是《山行》。
2、初读感知(1)“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什么呢?翻开课本到45页,自由朗读《山行》,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学生自由朗读约5分钟)(2)指名朗读,请两位同学朗读。
(3)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3、精读感悟(1)诗中有哪些景物?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晚、霜叶红请同学们欣赏课件,看看图中有没有这些景物。
(2)现在让我们跟随诗人去欣赏这些美景(用一体机出示古诗)①(结合课件)诗人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他首先看到了什么?(寒山、石径)为什么诗人说这座山是“寒山”呢?若学生不能理解,则引导:深秋时节,天气渐凉,山上草木枯黄,阵阵秋风向诗人吹来,诗人会有何种感受?石径就是石头小路。
“远上寒山石径斜”,诗意:山间的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②诗人抬头看,又看到了什么?“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句诗中,有没有你们不理解的词语?请同学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
看图,有白云的地方是什么样子?(虚无缥缈,就先人间仙境)人家又在什么地方?在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第1篇】活动目标:1、了解古代书籍的阅读方式,对古诗诵读活动有兴趣。
2、会有表情地朗诵七言绝句,初步有顺序地摆放诗句。
活动准备:1、大图书一本,《山行》音乐磁带,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幼儿大拇指上画红娃娃(绿娃娃),大号字四份。
活动过程:1、小朋友,这儿有本有趣的书。
我们一起来看!你觉得什么地方有趣呢?教师小结:古时候的书就是封面在下面,封底在上面,看书时从后面一页页往前翻。
2、告诉你们,这本书里还藏了一首古诗呢!我们再来看一遍。
教师翻书并念古诗《山行》。
这首古诗的名字叫什么?是哪一个大诗人写的?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3、你们想来学这首古诗吗?出示大号字《山行》。
小朋友,跟我念。
教师念一句,幼儿念一句。
(第一遍)用好听的声音来念。
(第二遍)我们连起来念,会念的小朋友声音响亮一点。
(第三遍)我们再来一遍。
4、这张纸上还有几幅图画。
你们猜猜看,这些图画里藏的是哪个字宝宝?[屈。
老师。
教案网出处](认识“山、石、白云、车、花”)5、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看颜色标记念。
我是黄娃娃,黄颜色画的字宝宝我来念。
那红颜色的字宝宝谁来念?绿颜色画的字宝宝呢?(四张纸)6、红娃娃、绿娃娃真能干!这儿还有字卡,你们会把这些字卡排成一首古诗吗?那请你来排一排,念一念。
可以去念给后面的老师听。
摆对了,念得好,老师还会奖你一个五角星。
7、念好的小朋友可以将字卡收起来,坐在椅子上,跟着录音机一起唱《山行》这首诗。
(放音乐磁带)附:古诗《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学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点】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4 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山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山行》,理解诗中的字词,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山行》,学生能够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通过描绘诗中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的美,培养对古诗的热爱之情;通过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内容《山行》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山行过程中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山行》,理解诗中的字词,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
2. 教学难点:《山行》中的一些字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比较生僻,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引导;同时,如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也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山行》的朗读音频和展示诗中的画面。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教师播放《山行》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并指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
3. 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山行》,解释生僻的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思。
4. 描绘: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可以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也可以让学生用彩笔进行绘画。
5. 背诵:教师指导学生背诵《山行》,并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山行》的美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山行》2. 作者:杜牧3. 诗的内容:教师将诗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配以相应的画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背诵《山行》。
2.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山行》中的画面。
三年级语文上册《山行》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山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山行》的基本诗词,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诗词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山行》的诗词理解和背诵。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山行》的情境。
2. 学习新课:先让学生朗读诗词,然后逐句讲解,重点讲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小组合作,深入探讨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4. 拓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秋天景观进行描述,可以是用文字、画笔或者口头表达。
5. 总结:总结《山行》的主题和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景观的美好之处。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2. 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难点和重点。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行》中的秋景,或者画出自己心中的秋景。
2.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背诵《山行》,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3.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材:使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
2. 教学PPT:根据教材内容制作教学PPT,辅助教学。
3. 黑板:用于教师书写重点和难点。
4. 教学视频:使用网络上的教学视频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5. 教学软件:使用如汉字读音检测软件等教学软件辅助教学。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山行》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山行》这首诗的意境描绘、情感表达和韵律美。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诗歌的奥秘。如果对诗歌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山行》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有着不同的层次。有的孩子能够很快地把握住诗句的意境,而有的则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这让我意识到,在教授古诗时,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山行》相关的诗句,分享自己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的集体朗读。通过朗读,体验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对诗句的理解和朗读的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山行》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本诗,使学生能够:感受并理解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掌握并运用诗歌中的丰富词汇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诗的特点,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分析诗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对自然景观的探究兴趣,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符合新教材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果我是诗人,我会如何描绘山行”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意、分析诗句并尝试创作自己的诗句。
山行优秀教案(优秀9篇)
山行优秀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山行优秀教案(优秀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有人说:“秋风扫落叶,何等凄凉萧条!”但是,在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山行》。
2、板书:山行杜牧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1、自由朗读2、请学生读,互相评价3、齐读4、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齐读。
(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读诗句,悟诗情。
5、根据学法,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或课前收集的资料,学习古诗。
6、小组汇报交流。
(1)简介诗人杜牧;(2)了解题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
(3)字词解释:A、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B、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á,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C、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D、红于:比……更红。
(4)学生根据小组讨论说说诗句意思。
(大致了解即可)(5)教师点拨:A、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
(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三年级上语文第14课《山行》优秀教案
《山行(shān xínɡ)》教学设计一、教学(jiāo xué)目标1.知识(zhī shi)与技能:背诵课文,默写(mòxiě)课文。
2.过程(guòchéng)与方法: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三、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书写纸。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
1.齐读诗题。
2.配乐(pèi yuè)范读。
(二)初读古诗(gǔshī),读通读顺。
1.自由(zìyóu)读诗。
要求(yāoqiú):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zhǐmíng)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继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nèiróng):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chū lái)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xué sheng)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xúnshì)指导。
2.全班反馈(fǎnkuì),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继指导:(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继操作。
4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行》这首古诗,理解诗中的基本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山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古诗背景介绍:介绍《山行》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
2. 诗歌解析:详细解析《山行》中的每一个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3.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行》。
4. 诗歌欣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山行》,如诗歌的韵律、意境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行》,理解诗中的基本意思。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山行》的相关背景资料和插图。
2. 学具:学生自备《山行》的文本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山行》中景色的图画,引发学生对《山行》的好奇心。
2. 古诗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山行》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
3. 诗歌解析:详细解析《山行》中的每一个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4.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行》。
5. 诗歌欣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山行》,如诗歌的韵律、意境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强调《山行》的艺术价值。
板书设计1. 《山行》2. 作者:杜甫3. 背景:唐代4. 主要内容:描绘山中的景色和行走的感受5. 韵律:五言绝句6. 意境:宁静、深远作业设计1. 朗读与背诵:要求学生课后朗读并背诵《山行》。
2. 诗歌解析: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山行》中的每一个词句。
3. 诗歌欣赏:要求学生写一段关于《山行》的欣赏文字。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行》,是否能够理解诗中的基本意思。
《山行》教案设计(精选9篇)
《山行》教案设计(精选9篇)杜牧古诗《山行》教案篇一设计思路: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山行》描写了诗人行走在深秋时节的山中看到的美景。
教学时将多媒体课件与古诗巧妙融合,使课堂充满灵动的气韵和优美的意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读中品情,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独特体验,关注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默写诗句。
3、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欣赏图画,导入新课1、同学们,一年有四季,分别是哪四个季节呢?(学生回答)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景,比方说: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枫叶、冬天的梅花。
(展示PPT图片)因为有了春、夏、秋、冬的不同美景,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2、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屏幕上的动画,猜一猜这是哪个季节呢?这幅优美的画描绘的是哪首诗?(学生回答)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听一听(播放动画)。
大家都猜得很准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秋天的经典之作——《山行》。
3、理解题目,了解诗人。
师:谁能说说“山行”是什么意思?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诗人?4、资料展示:诗人简介。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课文简介《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诗中以游赏山间寻找良友为主题,渲染了山水的秀丽与幽深,表现了自然风光对人类情感的熏陶和启示,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山行的意义,领会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及情感体验;2.学会体会自然风光对人类情感的熏陶和启示;3.感受诗歌之美,初步开展诗歌创作、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并掌握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表现手法及情感体验;2.理解诗的意义,领会诗歌的审美价值。
难点:1.了解到古诗的构思意义和表现艺术;2.深入挖掘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进一步领会自然风光对人类情感的熏陶和启示。
四、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风景,并询问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了解。
学习(25分钟)1.阅读诗歌,带领学生领会杜牧的山水观念、良友之类以及山行所表现的什么情感;2.学生个人表演读诗,感受诗歌之美;3.学生分小组讨论举手作答,集体总结。
创作(20分钟)根据自身的观察和体验,写一篇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文。
总结(5分钟)小组展示,相互审阅,并进行总结。
五、教学后记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在读诗的基础上,了解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同时也初步启发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渗透,让学生成为情感体验与创作的主体。
Markdown文本:#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一、课文简介《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诗中以游赏山间寻找良友为主题,渲染了山水的秀丽与幽深,表现了自然风光对人类情感的熏陶和启示,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
##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山行的意义,领会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及情感体验;2. 学会体会自然风光对人类情感的熏陶和启示;3. 感受诗歌之美,初步开展诗歌创作、鉴赏能力。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山行》(第二课时)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山行》(第二课时)1. 教材分析1.1 《山行》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人杜牧通过对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爽朗的意境。
1.2 本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古诗的字词理解和韵律把握也是教学中需要关注的内容。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能力目标2.1.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1.2 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如“远上”“寒山”“石径”“坐”等的含义。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2.1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2.2 借助多媒体资源和想象,理解诗歌的意境。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3.1 体会诗人对秋天山林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3.1.1 理解诗中的字词,如“远上”描绘出山路的绵长,“寒山”点明了深秋季节山的清冷,“石径”突出了小路是石头铺成的等。
例如在“远上寒山石径斜”这句诗中,要让学生明白“斜”字在这里读“xiá”,它形象地写出了石径的蜿蜒曲折。
3.1.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通过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在朗读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诗句中的平仄和押韵,如“家”(jiā)和“花”(huā)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2 教学难点3.2.1 体会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诗歌中的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等景物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难以在脑海中构建出这样的画面。
3.2.2 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不是直接表述的,而是通过对山林景色的描绘含蓄地表达出来的,学生需要深入体会才能理解。
4. 教学方法4.1 朗读法4.1.1 教师范读。
部编版《山行》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4 古诗三首山行《山行》说课稿汉中市陕飞一小皇甫莉一、说教材:杜牧的《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赏析诗画艺术,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巧妙构思构图,体现古诗意境。
2.激发学生参与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更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想象绘画能力,体现诗情画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古诗配画,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1.话激趣,营造气氛。
2.握方法,主动学习。
3.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香山枫叶的录像)师:你们欣赏完有什么感受?用学过的词语来形容枫林的美。
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让诗人看到了——(生:作一首非常有诗意的诗。
)师: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诗人,他在上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山行。
你们想读一读吗?引导学生自读。
3.读完古诗把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第二步: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组词认读。
3.课件出示生字果树一棵,测试认读情况。
第三步、指导学法。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诗词,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古诗比较好?(自由说)2、出示学习指导:①读一读:读准诗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义字。
②动一动: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③想一想: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画出这些景物。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山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山的自然风景,感受山的神奇之处;
2.读懂并背诵古诗《山行》;
3.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语感。
二、教学重点
1.学习古诗《山行》;
2.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3.背诵诗歌。
三、教学难点
1.意境的理解;
2.语感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5分钟)
通过图片和诗句展示山的自然风景,引导学生感受山的神奇之处。
2. 诗歌欣赏(10分钟)
指导学生朗读《山行》诗歌,并通过引导询问,了解大自然中的山的特点,以及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诗歌鉴赏(20分钟)
通过诗歌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山行》诗歌,并从中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音韵之美。
分析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并询问学生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如“远眺”、“壮观”、“神奇”、“秀丽”、“岩石”,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4. 诗歌背诵(20分钟)
指导学生跟读并背诵《山行》诗歌,并通过反复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
5.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问答方式,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课铺垫。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古诗《山行》为主要内容,通过诗歌分析和背诵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音韵之美,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观察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紧密,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年级语文《山行》的设计教案5篇
三年级语文《山行》的设计教案5篇三年级语文《山行》的设计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二揭题学习《山行》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完成课后的习题三年级语文《山行》的设计教案2【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
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1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
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谁能把《赠刘景文》这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这首诗描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色?(秋季)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山行》 优秀教案
《山行》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激发兴趣。
1.你喜欢读古诗,背古诗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诗一般的境界。
四季皆入诗,四季皆入画,你能从你了解的古诗中找出描写四季的诗来背一背吗?(师根据学生背诵情况及时鼓励,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2.(多媒体出示:连绵的群山,满山火红的枫叶)同学们,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句。
3.(屏幕画面出示一首正楷的《山行》,把学生带入了如梦如诗的境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山行》,从诗中去领略一番秋天山林的美景。
4.释题:在山上行走。
5.简介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初读诗歌,落实读通。
1.教师范读。
2.指名读,结合读指导读准节奏,读准字音。
3.说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板书到黑板上。
(1)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2)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3)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4)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5)“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
生:生出,存在。
(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6)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
(7)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8)红于:比……更红。
——与“红如”区别。
4.结合画面,讨论交流疑难字词。
三、尝试学习,读诗明意。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自由朗读,读到郎朗上口为止。
2.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3.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
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二)师生合作,学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行》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发兴趣。
1.你喜欢读古诗,背古诗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诗一般的境界。
四季皆入诗,四季皆入画,你能从你了解的古诗中找出描写四季的诗来背一背吗?(师根据学生背诵情况及时鼓励,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
2.(多媒体出示:连绵的群山,满山火红的枫叶)同学们,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句。
3.(屏幕画面出示一首正楷的《山行》,把学生带入了如梦如诗的境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山行》,从诗中去领略一番秋天山林的美景。
4.释题:在山上行走。
5.简介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初读诗歌,落实读通。
1.教师范读。
2.指名读,结合读指导读准节奏,读准字音。
3.说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板书到黑板上。
(1)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2)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3)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4)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5)“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
生:生出,存在。
(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
(6)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
(7)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8)红于:比……更红。
——与“红如”区别。
4.结合画面,讨论交流疑难字词。
三、尝试学习,读诗明意。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读到郎朗上口为止。
2.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3.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
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二)师生合作,学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山”:用学生“介绍”法。
)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注意调整说话顺序。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
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
(三)小组交流,学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
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
(四)独立学习,理解三、四句。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
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五)感情朗读,学会背诵。
1.想象着诗歌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指名朗读。
3.听录音朗诵后再次练习美读古诗,体会情感。
4.现在你就是诗人,请你来到画面前高声吟诵。
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让学生通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
2.引导想象: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3.播放课件,感受枫林的绚丽。
指导读好后两行。
五、诵读诗句,体验美感。
1.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你知道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吗?那用心读读好吗?
2.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让学生再来读读看,获取体验。
3.学生汇报,归纳方法:
(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
(2)划分节奏、读出节奏感。
4.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六、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1.出示古诗:(让学生读读这两首和秋天有关的古诗,简单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望春潮。
睛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宵。
临平泊舟(元)黄庚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色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2.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