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1、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区位研究,区域研究,全球化研究
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单个企业组织向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展。
3、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规范性分析,实证主义分析,行为主义分析,结构主义分析
二、研究对象
(1)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第四次产业。
(2)经济活动区位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场所)发生,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场所)发生
(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内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经济增长变化、经济分工与合作、经济要素的区际流动等问题。(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的经济活动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名词解释
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2、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称为区位主体。
3、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4、区位因子: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5、社会可进入性:由社会因素(包括语言、文化等)所决定的场所对外交往的便利程度。
6、制度可进入性: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场所对外生产要素和商品交往的方便程度。
7、经济可进入性:场所的对外交往成本高低,它取决于运费、通信费。费用越
低,对外通达性越好,反之则相反。
8、地理可进入性: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距离。
9、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通常用贝塔指数来计算和比较。贝塔指
数为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
10、通达性: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可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
数计算。
二、简答论述
1、区位因子类型
2、试述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土地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影响因素主要是由其自然特性及所处的经济区位决定的。土地的自然特性决定了土地利用的可能性,但并不决定土地利用的可行性。土地利用可行性更多地取决于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一种是作为劳动对象,在这种土地利用形态中,土地的自然特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种是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在这种土地利用形态中,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试述产业环境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构成产业环境的要素很多,包括产业集聚、基础设施业集聚,特别是供货和相关行业的发展水平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①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②“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③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④相关行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境
4、试分析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生产和消费的空间分离标,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消费成本以及交通便利程度都成为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一)运费成本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运费主要由线路运行费和站场费两大部分组成,线路运行费同运输距离相关,一般可以认为是运输距离的线性函数;而站场费则一般同运输距离无关,仅同装卸、站场设施以及管理维护费有关。供给地与消费地的空间距离一般很难改变,除非改变供给地或消费地。但连接供给地与消费地的交通方式可以不同。运输方式不同,运费随之不同。就不同运输方式而言,站场成本一般是固定的。运费根据定价制度而不同,定价制度一般有距离比例定价、区段定价、远距离递减定价,均一定价。尽管由于交通手段以及交通距离不同,运价不同,但就远距离递减定价而言,在其端点配置经济活动则是有利的。
(二)交通便捷程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交通便捷程度主要取决于交通网的完善程度。交通网可以用密度与结构来表示。衡量交通的便捷程度要综合考虑连接度和通达度指标。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的地理可进入性。知识经济时代,交通便利程度,时间节约效率(时间价值指向)成为更加重要的影响因素。高速公路交叉点、大型航空枢纽及其周围区域越来越成为区域发展的重点核心区域。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一、名词解释
区位因子:区位因子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即决定工业空间分布于特定地点的因素。
耕种极限:当地租收入为零及以下时,即使耕作技术可能,经济上也不合理,因而零地租点成为农作物的耕作极限。
地租曲线: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
逆杜能图:离城市越近,投机预期导致对农地的投入少;远离城市的农地,集约度高
原料指数:等于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局地原料量。
等费用线:运输费用相同的点的连线;
临界等费用线:在综合等费用连线中,与低廉劳动力供给地的劳动成本节约额相等的那条综合等费
综合等费用线:为全部费用(包括运输原料和成品费用)相等地点连线
二、简答论述
1、分析杜能农业区位论中的杜能图或农业空间结构形成机构
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连接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有运费率决定,杜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进行计算,得出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以及斜率,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活动以追求地租收入为最大的合理活动,因此,理性市场必然会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
2、根据原料指数如何选择工业区位。
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个。1)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2)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3)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1)原料指数(Mi)>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2)原料指数(Mi)<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3)原料指数(Mi)=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由区位)。
3、韦伯是如何运用运费指向、劳动费指向和集聚指向来选择工业区位的。
首先,考虑运费指向理论。即不考虑运费以外的一域差异,影响工业区位的因子只有运费一个,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韦伯提出了“原料指数”。在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为:(1)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2)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3)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当原料地有多个时,韦伯使用了范力农构架找出生产地的最佳区位,即对于多原料地和市场的区位多边形而言,求解运费最小点即是求解区位多边形。
其次,考虑劳动费指向论,使基本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即考察运费与劳动费合计为最小时的区位。韦伯提出“劳动费指数”和“劳动系数”,劳动费指数只是判断劳动费指向的可能性的大小,而不是决定因素。劳动系数用来表示劳动费的吸引力,劳动系数大,表示远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大,说明劳动费指向性强;劳动系数小,说明则表示运费最小区位的指向强。
最后,考虑集聚指向论,使基本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的基础上,产生第二次偏移。将集聚与分散因子作为考察对象,考察集聚与分散因子对由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或劳动费)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便产生集聚。韦伯提出加工系数,即单位区位重量的加工价值。加工系数大,则产业集聚的可能性大;反之,集聚的可能性就小。
第四章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一、名词解释
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职能(中心地职能)的布局场所。
中心性: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
中心商品:在少数的地点(中心地)生产、供给,而在多数的地点消费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