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机器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机器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机器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器制造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加工的常见工艺及其特点;2. 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能够阅读并绘制简单的机械图纸;3. 引导学生了解机器制造过程中所用材料的性质及选用原则。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制图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机械加工工艺的能力,能够针对简单零件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3.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参与简单的机器制造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器制造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小组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在实践过程中能够自觉遵守操作规程。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机器制造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机械制图和加工工艺分析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教师能够根据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机器制造基本概念- 介绍机器制造的定义、发展历程及我国机器制造业的现状;- 分析机器制造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机械加工等。

2. 机械制图- 深入讲解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如图纸的组成、视图表示方法、尺寸标注等;- 引导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制图,提高制图效率。

3. 机械加工工艺- 介绍常见的机械加工方法,如车削、铣削、磨削、钻孔等;- 分析各种加工方法的适用范围、加工特点及选用原则;-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机械加工工艺,并能针对简单零件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制定,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将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确保与教材章节相对应。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教材第一章:机器制造基本概念- 教材第二章:机械制图- 教材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用于讲解机器制造基本概念、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及机械加工工艺等理论内容。

机械制造基础上册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上册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上册课程设计课程背景机械制造是机械工程的重要分支,它的发展促进了许多行业的发展。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制造的入门课程,它是学习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加工技术和机床操作技能,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基础上册的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达到以下目标:1.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机械制造技能,提高学生的机械加工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和制造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机械产品。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能力。

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由两部分组成: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其中,理论学习包括机械制造基础理论、机械加工工艺和机械制造常用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践操作包括机械产品设计和制造。

具体内容如下:一、机械制造基础理论1.机械制造基本概念和原理2.机床知识和操作方法3.刀具、夹具和量具的选择和使用4.机械加工工艺和加工精度控制二、机械产品设计和制造1.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机械产品2.选择合适的机床和工具进行制造3.加工过程中实现加工精度控制和质量检测4.完成机械产品组装和调试三、课程设计组成本课程设计由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完成一个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要求能够达到实用和美观的效果。

具体要求如下:1.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第一周进行理论学习,第二周进行实践操作。

2.每个小组需提交一份设备清单和工艺流程图,以及机械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报告。

报告包含产品的功能、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3.每个小组需要在上交设备和报告的同时进行机械产品的展示和演示。

在展示过程中需要对产品的结构、功能、制造和维修等方面进行讲解。

四、评分标准1.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平衡度。

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下册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下册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下册课程设计设计目的《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下册是一本关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学科的教材,主要教授数控技术、自动编程、机床控制电路、数控加工、数控编程、计算机辅助制造等方面的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加深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设计内容一、课程背景在整个课程设计中,我们以“数控车床加工零件”为主线,通过实际操作来熟悉机床型号、操作流程、刀具的选择、编写使用G代码等操作技能。

二、课程目标•熟悉数控车床的结构、性能和操作流程;•掌握常见的数控加工切削刀具的选择与使用;•熟练掌握G代码格式的编写和使用;•能够使用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如AutoCAD)进行绘图和程序设计。

三、教学方式1.理论授课:通过演示和讲解机床、刀具、G代码等方面的内容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2.实践操作:从整体到部分、从简单到复杂地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通过操作快速掌握机床加工的知识。

3.作业设计:通过设计一些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作业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方案1.课程调整:课前通过调查学生的教学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调整。

2.实验教学:通过独立实验或实验辅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时间和资源。

3.实验课设计:通过对实验课的设计进行反复优化调整,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实验教学体验。

五、技术要求1. 实验设备数控车床、计算机、AutoCAD、二次开发软件等。

2. 实验材料锻件、钢件、铝合金零件等。

六、课程评价1.统计学生平均分数,并给出评价等级。

2.反馈学生对此次课程设计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实验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总结本次《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下册课程设计是一次融合了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数控车床加工作业中,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深入消化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通过课程评价的收集和总结,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育目标。

机械制造基础的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的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和关键技术;2. 使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及特点;3. 帮助学生理解机械加工中常见的误差类型及影响因素;4. 引导学生掌握机械制造中质量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CAM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与加工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并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3. 提高学生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运用测量工具进行误差检测的能力;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树立质量意识;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4. 培养学生遵守工艺纪律,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机械制造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制造概述: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分类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1章 机械制造概述2. 机械加工工艺:讲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工艺过程、工艺参数选择及工艺路线设计;- 教材章节:第2章 机械加工工艺3. 机械制造材料:分析常用机械制造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3章 机械制造材料4. 机械加工误差及质量控制:探讨机械加工中常见的误差类型、产生原因及质量控制措施;- 教材章节:第4章 机械加工误差及质量控制5. CAD/CAM技术:介绍CAD/CAM软件的基本功能、应用领域及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实例;- 教材章节:第5章 CAD/CAM技术6. 机械制造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质量控制及生产管理;- 教材章节:第6章 机械制造实例分析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安排进行,共计18个课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是工程技术学科之一,旨在利用机械制造设备生产机械产品的工艺、设备、工艺设计及加工能力的技术知识。

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课程的设计包括对技术基础知识、机械工程基础教学内容及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

一、技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工艺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造设备、机械加工工艺及工程图纸等。

特别是要突出机械加工工艺,更发挥其作为一门技术和科学的价值,以制作各种机械部件为目的。

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和详细的机械工艺基础知识,让应用性的机械加工工艺和技术变得更清晰方便。

二、机械工程基础教学内容:机械工程是一门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机械制造、机械系统设计与动力控制等。

此外,还包括一些自动化技术等与机械工程相关的科技学科。

针对机械制造技术所需的机械工程学科,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涵盖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刀具技术及热处理、机械自动化等方面。

三、实践教学内容:在理论上学习到的各种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做一些有实践意义的实验,运用到机械工艺和机械设计中去,做到初步实习,加强技术的理解能力,参加实训课,实现能力提升。

另外,以实践教学内容中所学到的知识作为技术培训的基础,定期做一些机械加工实验,为进一步学习积累必要的经验和技能。

四、实训教学:根据实践教学内容,制定一些实训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熟练掌握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加工工艺及相关的机械设计、机械自动化等实践操作技能。

另外,通过设计相关的机械制造项目,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机械制造技术的理解,并走进实际的环境中,通过实践去学习技术。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技能,了解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具备基本的机械加工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技能;2.机械加工的工艺流程;3.机械加工中使用的工具和设备;4.机械加工中常用的材料;5.机械加工中的常见错误及其纠正方法;6.机械加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项;7.机械加工中的环保意识。

二、课程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技能;2.了解机械加工的工艺流程;3.熟悉机械加工中使用的工具和设备;4.了解机械加工中常用的材料;5.掌握机械加工中的常见错误及其纠正方法;6.掌握机械加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项;7.培养机械加工的环保意识。

2. 教学内容本课程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2.1 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技能1.机械切削原理;2.机床主要部件及其作用;3.刀具和夹具的选择和使用;4.测量和检验技能。

2.2 机械加工的工艺流程1.零件图纸的认识和解读;2.工艺规程的编制;3.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制定。

2.3 机械加工中使用的工具和设备1.主要机床的结构和使用;2.常用工具和设备的使用。

2.4 机械加工中常用的材料1.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和选用;2.常用非金属材料的性能和选用。

2.5 机械加工中的常见错误及其纠正方法1.机床零件的磨损和故障的判断和排除;2.刀具损伤和磨损的判断和更换;3.加工误差的判断和调整。

2.6 机械加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班组管理和人员安全教育;2.机床和设备的安全操作;3.环境安全保护。

2.7 机械加工中的环保意识1.加强机械加工中的环境保护意识;2.学习节能减排技术。

3. 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2.实验操作;3.课堂互动;4.实践练习。

4. 课程评价本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成绩评价和学生反馈评价。

成绩评价将以考试和平时成绩为主要依据,学生反馈评价将以问卷调查和意见反馈为主要依据,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对零件(中等复杂程度,生产纲领: 10万件/每年 ) 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二)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 (三)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 选择加工方案,制订工艺路线; 2. 选择定位基准; 3. 选择各工序所用的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等); 4. 确定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和公差; 5. 确定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四、学时分配建议
本课程设计3周时间集中安排,对各步工作不作统一规定
,建议指导教师可按以下进度进行辅导:
课程设计内容
时间
熟悉课题、查阅资料
2天
零件分析,画零件图
1天
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4天
填写工艺文件
1天
夹具设计,画夹具装配图
3天
编写设计说明书
2天
答辩、修改
2天
合计
21天(3周)
五、其它说明
■ 1、每个小组分别设计一套工艺加工方案,再将设计 出来的两个方案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和完善,形成一个 相对理想的方案。
■ 同一大组(4~5人)一起设计出一个理想的工艺路线 方案。
■ 2、每大组针对不同工序设计出设计出两个夹具。

即2~3人设计一套夹具。
பைடு நூலகம் 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机械制造 技术基础”及有关课程内容,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 题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制定 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工艺问题的能力,以及 设计机床夹具的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应熟悉有关标准和设计资料, 学会使用有关手册和数据库。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 计是作为未来从事机械制造技术工作的一次基本训练。
设计的题目和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及常用机械加工方法。

2. 学生能够了解机械加工中材料、刀具、机床的性能及其选用原则。

3. 学生能够理解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表面质量等关键技术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典型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并进行简单的工艺设计。

2. 学生能够运用CAD/CAM软件进行零件造型、编制加工程序,具备初步的数字化制造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制造专业,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注重团队合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积极投身于技术创新,具备可持续发展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未来从事机械制造及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制造技术基本概念:介绍机械制造的定义、分类、工艺过程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2. 常用机械加工方法:分析车削、铣削、磨削、钻孔、镗孔、刨削等加工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3. 机械加工材料、刀具与机床:讲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应用;介绍各类刀具的结构、性能及选用原则;阐述机床的类型、性能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4. 机械制造精度与表面质量:探讨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等关键技术指标,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5. 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学习典型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掌握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进行简单的工艺设计。

6. 数字化制造技术:了解CAD/CAM软件的基本功能,学习零件造型、编制加工程序,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数字化制造能力。

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整体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整体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整体设计一、课程性质与定位1.课程性质:《机械制造基础》是高职院校机械类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选材选工艺的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从事机械制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先修课程是《机械制图》、《金工实训》,后续课程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加工工艺》、《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顶岗实习》等。

2.课程专业定位: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材料、成型工艺基础和机械加工基础三大部分的内容。

主要介绍工程材料的组织、性能和选用原则;零件毛坯的成型方法以及机械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工程材料、铸造、锻压、焊接、切削加工、其他成型加工方法等内容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质、毛坯成型工艺和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工艺基础。

3.课程思政定位: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育人作用,融合专业知识和育人元素,实现“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的有机统一。

将制造学科的最新成果引入到课堂之中,使用诸如“大国重器”、“大国工匠”之类的素材丰富、完善课件,分析诸如“大国重器”使用到的专业知识,增强学生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通过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后面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在典型机械零件的材料选用、典型机械零件热处理工艺选用、典型机械零件毛坯的选择、典型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的选择等课程主要内容方面,选取企业实际的产品零件案例,实施项目化教学,将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作为主线融入课程教学各个环节,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学习,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具有认识常用的工程材料、正确选材、合理的安排热处理工艺和妥善安排工艺方案的能力,掌握冷热加工的基本方法,熟悉机械加工的各种常见的操作方法。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实验操作的效果评估和总结
实验目的:验证机 械制造基础课程的 理论知识在实际操 作中的应用
实验方法:按照课 程设计的要求进行 实践操作,记录实 验数据
实验结果:分析实 验数据,评估实验 操作的效果
总结:总结实验操 作的经验和教训, 提出改进建议
课程设计的成果和 评价
设计成果的展示和交流
成果展示:展示设计成果,包括图纸、模型、实物等 交流方式:通过报告、讨论、演示等方式进行交流 评价标准:根据设计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美观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交流反馈:听取他人意见,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
评价标准和方法
设计成果的质量:包括设 计图纸、计算书、实物模 型等
设计过程的表现:包括团 队合作、沟通能力、解决 问题的能力等
设计成果的创新性:包括 创新点、创新程度、创新 效果等
设计成果的可行性:包括 制造成本、生产效率、市 场前景等
设计成果的实用性:包括 实际应用效果、用户反馈 等
设计成果的环保性:包括 材料选择、能源消耗、废 弃物处理等
问题:操作失误 解决方案:仔细阅读操作手册,按照规范操作 解决方案:仔细阅读操作手册,按照规范操作
问题:数据误差 解决方案: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少误差 解决方案: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少误差
问题:实验结果不符合预期 解决方案:分析原因,调整实验参数,重新实 验 解决方案:分析原因,调整实验参数,重新实验
机械系统的装配与调试
装配过程: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零件装配,确保精度和稳定性 调试方法:通过调整参数和测试性能,确保机械系统正常运行 常见问题:装配错误、调试困难等 解决方案:根据问题进行针对性调整和优化,提高装配和调试效率
机械制造工艺流程
设计阶段:包括产品设计、 工艺设计、工装设计等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流程和工艺。

2. 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

3. 培养学生了解机械加工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概述: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流程及发展趋势。

2. 金属材料:金属的性能、常用金属材料及选用原则。

3. 机械加工方法:铸造、锻造、焊接、切削、磨削、抛光等。

4. 机械加工工艺: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工艺方案的制定。

5. 机械制造中的质量控制:质量概念、质量控制方法、不合格品的处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金属材料的性能及选用、机械加工方法及其适用范围、机械加工工艺、质量控制方法。

2. 教学难点:金属材料的性能指标、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确定、质量控制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金属材料的性能及选用、机械加工方法及其适用范围、机械加工工艺、质量控制方法。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产中的机械制造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利用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制造过程,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机械制造概述、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能。

2. 第二课时:金属材料的选用原则、机械加工方法。

3. 第三课时:机械加工工艺、质量控制方法。

4. 第四课时:案例分析、实践操作。

5. 第五课时:课程总结、考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检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规范性。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基础教材,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提高课堂效果。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1. 引言机械制造是工程领域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制造相关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设计说明书旨在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进行详细说明,包括课程设计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便于教师和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明确目标、合理布局和有效实施。

2. 课程设计目标本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设计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基础理论和技能的掌握;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包括机床操作和零件加工;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5.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

3. 课程设计内容3.1 理论学习本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包括以下理论学习内容:•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加工原理与技术•机械设备与工装设计•数控技术与应用3.2 实践操作本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实践操作内容:•机床操作实习•零件加工实验•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践本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机械制造的基础理论知识;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机床操作和零件加工,掌握实践技能;3.课程设计:通过设计机械制造相关的课程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讨论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本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

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2.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3.课程设计评价:评价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学习表现与参与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参与度。

6. 课程设计进度安排模块学时安排理论学习模块15学时实践操作模块20学时课程设计与评价10学时7. 参考教材与资源•教材:《机械制造基础》作者:XX•实验指导书:《机床操作与零件加工实验指导》作者:XX•数控教程:《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教程》作者:XX8. 总结通过本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制造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基础

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基础

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基础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和常用设备,理解各种加工方法的原理及其适用范围。

2. 使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掌握影响加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3. 引导学生认识金属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了解其性能特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基本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熟练使用机械制造相关设备,进行简单的零件加工。

3.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制造专业,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激发创新精神,提高环保意识。

本课程针对初中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明确,便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估和调整。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制造概述: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常用设备及其发展趋势。

- 教材章节:第1章 机械制造概述2. 金属切削加工:讲解车削、铣削、磨削等金属切削加工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 教材章节:第2章 金属切削加工3. 特种加工:介绍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等特种加工技术及其适用范围。

- 教材章节:第3章 特种加工4. 零件加工质量:分析影响零件加工质量的因素,阐述提高加工质量的措施。

- 教材章节:第4章 零件加工质量5.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讲解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应用。

- 教材章节:第5章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6. 机械制造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 教材章节:第6章 机械制造实践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顺序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831003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831003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831003一、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的基本知识,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的感性认识,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1. 零件分析:根据给定的零件图,分析其结构、材料、精度要求等,确定加工方法。

2. 工艺规划:根据零件的结构和精度要求,规划合理的加工工艺路线,包括加工顺序、刀具选择、切削参数等。

3. 设备选择:根据加工工艺路线,选择合适的机床和辅助设备,并进行设备调整和试切削。

4. 加工实施:按照规划的工艺路线和设备调整,进行实际加工,记录加工过程和数据,分析加工质量。

5. 总结报告:整理加工过程中的数据和问题,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

三、设计要求1. 确保零件加工精度符合要求,保证产品质量。

2. 合理规划加工工艺路线,减少加工时间和成本。

3. 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切削参数,保证加工效率。

4. 注重安全操作,遵守机床操作规程。

5. 注重环保和卫生,保持工作场所整洁。

四、设计步骤1. 准备阶段:收集相关资料和图纸,了解机械制造基础的基本知识。

2. 零件分析:根据图纸,分析零件的结构、材料、精度要求等。

3. 工艺规划:根据零件的结构和精度要求,制定初步的加工工艺路线。

4. 设备选择和调整:根据加工工艺路线,选择合适的机床和辅助设备,并进行设备调整和试切削。

5. 实际加工:按照规划的工艺路线和设备调整,进行实际加工。

6. 数据记录和分析:记录加工过程中的数据和问题,对加工质量进行分析和总结。

7. 总结和报告: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

五、参考资料1.《机械制造基础》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

2. 相关机床操作手册及切削参数表。

3. 课程设计指导书及相关资料。

六、注意事项1. 确保人身安全,遵守机床操作规程。

2. 注意环保和卫生,保持工作场所整洁。

3. 注重数据记录和分析的准确性,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1. 引言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流程、常见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机械零件的加工与装配技术。

2. 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悉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流程;•掌握常见机械加工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理解机械零件加工与装配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教学内容3.1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机械制造的定义和分类•机械制造的发展历史•机械制造中常用材料及其特性•机械制造中常用加工工艺及其特点3.2 常见工具与设备•常用手动工具:锤子、扳手、螺丝刀等•常用机械设备:钻床、铣床、车床等•常用测量工具:卡尺、游标卡尺、百分表等3.3 机械零件加工与装配技术•零件加工的基本流程和方法•零件加工中常见的切削加工和非切削加工•零件装配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4. 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4.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PPT演示等形式,介绍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4.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使用常见工具和设备进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3 小组讨论安排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5. 教材与参考资料5.1 教材•《机械制造基础教程》•《机械制造工艺学》5.2 参考资料•《机械制造技术手册》•《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6. 教学评价与考核方法6.1 教学评价方法•学生实验报告的评价•学生小组讨论的评价•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评价6.2 考核方法•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50%•小组讨论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个人综合能力评价占总成绩的20%7. 实施计划本课程设计将分为以下阶段进行实施:1.第一周:介绍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和流程;2.第二周:讲解常见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3.第三周:进行实践操作,学生亲自操作常见工具和设备;4.第四周:介绍机械零件加工与装配技术;5.第五周: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完成零件加工和装配任务;6.第六周:总结和复习,进行教学评价。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主题: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理解;2. 培养学生的机械制造技术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课程内容:1. 机械制造原理- 机械制造的定义和分类- 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流程- 机械制造的工艺参数和标准2. 工程图学- 工程图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工程图的绘制方法和规范- 工程图的解读和应用3. 机械加工工艺- 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机械加工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 常见的机械加工方法和设备4. 机械装配技术- 机械装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机械装配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 机械装配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5. 机械制造材料- 机械制造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机械制造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机械制造材料的加工和表面处理6. 机械制造工艺设备- 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及其原理和应用- 机械制造工艺设备的选择和布置- 机械制造工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课程设计方法:1. 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通过讲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2. 实践操作和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制造技术的实践操作和实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巧。

3. 小组项目设计:指导学生组成小组,开展机械制造相关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大家的互动和思考。

课程设计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参与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操作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 小组项目设计和报告:评估学生的创新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期末考试或综合评价:对学生在整个课程中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进行考核。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机械制造技术是我国工业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提升工业竞争力、加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故针对此,机械制造技术在职教育培训已成为目前行业内人才培养的主流途径。

因此,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本文将从设计目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进行探讨。

二、课程设计目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理论和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1. 理论知识的讲解在课程设计中,首先要确保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理论知识。

包括但不限于:机械工程图、机械工艺、加工工艺、工具、刀具、测量、机床、自动化设备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 实践操作的培训在理论知识讲解后,学生需要进行实践操作培训。

教师将针对理论知识所涉及内容,设计一些实际情景模拟操作,给予学生一定的机会进行实际操作与实践操作。

3.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将针对学生所遇到的操作问题进行解疑答惑,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设计实施1. 设计课程大纲课程大纲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具体包括了设计课程的内容、安排、目标、考核方式等。

大纲可由教师根据课程需求制定,为学生提供了明确地学习目标和方向。

2. 实验室建设在课程设计实施中,实验室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实验室的建设可以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操作场景,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授课在该课程中,教师需要讲授机械制造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机械制造技术相关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

4. 学生操作实验通过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一、设计要求1.1 设计背景机械制造技术是现代制造工程中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理解,并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1.2 设计目标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应该能够: - 熟悉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工艺、机械零件加工等内容; - 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基本操作技能,如钻孔、车削、铣削等; - 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简单的机械零件,并进行装配和调试。

1.3 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1. 理论学习部分: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的教学; 2. 实践操作部分:基于所学理论知识,完成机械零件的设计、制造和装配。

二、理论学习部分2.1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2.1.1 机械工艺•机械工艺定义•机械工艺的分类和基本流程•机械工艺参数的选择和优化2.1.2 机械零件加工•机械零件加工的基本概念•常用的机械零件加工工艺•机械零件加工用机床和工具的选用2.2 理论学习课程安排根据学习进度和教学安排,将上述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进行系统讲解,理论学习部分按以下顺序进行: 1. 机械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机械工艺的基本流程和参数选择 3. 机械零件加工的基本概念和工艺分类 4. 机械零件加工用机床和工具的选择三、实践操作部分3.1 设计任务学生需要完成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的设计、制造和装配任务。

具体要求如下: - 零件设计:根据给定的零件要求,学生需要使用 CAD 软件进行零件的三维建模,并编写相应的零件加工工艺流程; - 零件加工:根据零件加工工艺流程,学生需要使用适当的机床和工具进行零件的加工; - 零件装配:学生需要将加工好的零件进行装配,并进行调试。

3.2 实践操作课程安排根据学习进度和教学安排,将实践操作部分按以下顺序进行: 1. 学生接触到 CAD 软件并学习基本的建模操作; 2. 学生设计并建模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 3. 学生学习并编写零件加工工艺流程; 4. 学生使用机床和工具进行零件加工; 5. 学生进行零件装配和调试。

2023年电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方案

2023年电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方案

—、课程概况《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中央电大数控技术专业(专科)的一门统设必修课。

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72, 4学分, 开设一学期。

先修课程为数学、机械制图, 后续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数控机床、数控工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工程常用材料的性能、用途, 冷热加工和热解决基本知识;具有机械零件几何精度和互相配合的知识;掌握金属切削原理和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了解机械加工的方法和常用机床的基本知识。

■课程重要内容金属材料及热解决的基本知识、金属材料的热加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及检测、金属切削机床及刀具、机械加工工艺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教学特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一门系统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课程所涉及的学科广泛, 并且目前高校中还没有将这样多课程整合在一起的成型课程可供借鉴, 具体表现为:(1)学科内容的整合创新。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涉及的材料、公差测量、热解决、刀具与切削加工、工艺的多学科内容。

需要将各个相关学科的内容重新整合、贯通, 对学生的能力规定比较高, 存在原定的教学难度。

(2)各个学科内容互相独立有互相联系, 因此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保证学生达成教学规定、具有相应的能力, 需要认真、准时完毕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内容体系及教学规定教学内容:介绍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 涉及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大分类以及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这部分内容是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为后面的学习内容打下基础。

具体涉及以下内容:1.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教学内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强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和蠕变强度铁碳合金相图·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含碳量对铁碳含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合金相图的应用教学规定·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各状态的组织结构。

·掌握金属的强度、硬度、韧性, 并可以判断出金属的机械性能的优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成绩课程设计说明书系别机电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机电一体化课程名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学号姓名张森指导教师题目名称 CA6140车床拨叉设计时间 2011年3-6月2011 年 5 月日目录一、序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工序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设计心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序言一、序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基础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实践性教学环节。

这次课程程设计是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血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教。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1.零件的作用本次设计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变速齿轮拨叉,用于双联变换齿轮的啮合,输出不同的转速,已达到变速的目的。

该拨叉应用在CA6140车船的变速箱变速机构中机构中。

拨叉头以φ22mm孔套在变速叉轴上,并用销钉经8mm孔与变速叉轴联结,拨叉脚则夹在双联变换齿轮的槽中。

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就通过拨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动,拨叉脚拨动双联变换齿轮在花键轴上滑动以改换转速,从而改变车床的主轴转度。

该拨叉在改换转速时要承受弯曲应力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韧性,以适应拨叉的工作条件。

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拨叉脚两端面、叉轴孔mm(H7)和锁销孔φ8mm,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应重点予以保证。

图1-1 拨叉零件图2.零件的技术要求CA6140车床拨叉技术要求表1-1加工表面尺寸及偏差mm 公差及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Raμm形位公差/mm拨叉脚上端面IT18 3.2 拨叉脚下端面IT18 3.2拨叉脚大内表面φIT12 6.3拨叉脚小内表面φIT12 3.2拨叉脚端面IT12 6.3拨叉头两端面50 IT12 3.2拨叉头φ40φ22mm孔φIT7 1.6φ8mm销孔IT7 1.6螺纹孔M8铸造圆角R5该拨叉形状特殊、结构简单,属典型的叉杆类零件。

为实现变速的功能,其叉轴孔与变速叉轴有配合要求,因此加工精度要求较高。

叉脚两端面在工作中需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其耐磨性,该表面要求高频淬火处理,硬度为48~58HRC;为保证拨叉调速时叉脚受力均匀,要求叉脚两端面对叉轴孔的垂直度要求为0.05mm,其自身的平面度为0.08mm。

为保证拨叉在叉轴上有准确的位置,调速位准确,拨叉采用锁销定位。

锁销孔的尺寸为φ8mm。

综上所述,该拨叉件的各项技术要求制定较合理,符合该零件在变速箱中的功用。

3.零件的工艺分析CA6140车床共有两处加工表面,其间有一定位置要求。

分述如下:①以φ22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25H7mm的孔,以及φ40mm的圆柱两端面,其中主要加工表面为φ22H7mm通孔。

②以φ73mm和φ55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73H12的孔,φ55H12的孔,以及φ73H12的两个端面。

主要是φ73H12和φ55H12的孔。

③以M8螺纹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M8的螺纹孔。

主要加工表面为M22×1.5螺纹孔。

这两组加工表面之间有着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1)Φ40孔端面与φ22H7孔垂直度公差为0.05mm.。

(2)Φ55H12的孔与φ22H7的孔垂直度公差为0.07mm。

由上面分析可知,加工时应先加工一组表面,再以这组加工后表面为基准加工另外一组。

5④以圆柱销孔φ8H7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4.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零件的年产纲领可按下式计算11N Qm b (+a%)(+%)N ——零件的生产纲领(件/年)Q ——产品的年产量(台、辆/年)M ——每台(辆)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件/台、辆) a%——备品率,一般取2%~4% b%——废品率,一般取0.3%~0.7%N=8500台/年1件/台(1+3%)(1+0.5%)=8799件/年拨叉重量为1.0Kg ,查表1-2知,拨叉属轻型零件;由表1-3知,该拨叉的生产类型为 大批生产。

表1-2 不同机械产品的零件质量型别表1-3机械加工零件生产类型的划分表2-3机械加工零件生产类型的划分三、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1. 选择毛坯该零件材料为HT200。

该拨叉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拨叉的强度和冲击韧度,获得纤维组织,毛坯选用铸件。

该拨叉的轮廓尺寸不大,且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为提高生产率和铸件精度,宜采用金属模机器造型。

毛坯的拔模斜度为5度。

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和公差①铸件基本尺寸 机械加工前的毛坯铸件的尺寸,包括必要的机械加工余量。

求最大轮廓尺寸 根据零件图计算轮廓尺寸,长80mm ,宽73mm ,高50mm ,故最大轮廓尺寸为80mm 。

此零件的加工方法为金属型铸造,根据表2-1可以确定毛坯的加工余量等级为F,因此可通过表2-2确定铸件机加工余量(RMA )对所有加工表面取同一个数值,由表2-8(4)查最大轮廓尺寸为80mm 、机械加工余量等级为F 级,得RMA 数值为1mm ,查表2-3可得到毛坯的公差等级为CT8。

Φ8的销孔和M10的螺纹孔由于孔太小,铸成实心。

Φ40的圆柱面不需要机加工。

②确定毛坯尺寸,如图2-1和表2-4所示。

表2-1毛坯铸件典型的机械加工余量等级表2-2 要求的铸件机械加工余量(RMA ) /mm表2-3 大批量生产的毛坯铸件的公差等级通过以上各表个以下三个表达式可得出拨叉毛坯尺寸如表2-4。

单侧作机加工 R=F+RMA+CT/2圆柱形或双侧作机加工 R=F+2RMA+CT/2内腔作机加工R=F-2RMA-CT/2表2-4拨叉毛坯尺寸公差及加工余量/mm项目B面C面,D面E面φφφφ40 φ8 M10公差等级CT8 8 8 8 8 8 - -加工面基本尺寸50 20 60 55 73 22 - - -铸件尺寸公差1.4 1.2 1.4 1.4 1.6 1.2 - - -机械加工余量等级F F F F F F - - -RMA 1 1 1 1 1 1 - - - 毛坯基本尺寸51.7 22.6 61.7 52.3 70.2 19.4 - - -7图2-1③铸件质量根据零件的成品质量1Kg,估算为=2.6Kg。

④绘制毛坯图,如图2-2所示。

9图2-2四、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1.定位基准的选择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

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回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是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①粗基准的选择。

对于零件而言,尽可能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而对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的工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

根据这个基准选择原则,现选取φ22021.00+孔的不加工外轮廓表面作为粗基准,利用一组共两块V 形块支承,限制5个自由度。

φ40的一个端面作主要定位面,达到完全定位,然后进行加工。

②精基准的选择。

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选用φ22021.00+的孔和一个端面作为精基准。

2.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本零件的加工加工面有内圆、内孔、端面、销孔,螺纹孔等,材料为HT200。

以及公差等级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参考相关资料,其加工法选择如下。

①φ22021.00 的孔根据GB1800-79规定其公差等级为IT7,表面粗糙度为Ra1.6μm ,需进行钻扩拉。

②φ40圆柱的两个端面,50mm ,未标注公差尺寸,公差等级IT7,表面粗糙度Ra3.2μm ,需进行粗洗半精洗洗。

③φ55的拨叉脚小内表面,公差等级IT9,表面粗糙度Ra3.2μm ,需进行粗镗半精镗。

④φ7拨叉脚大内表面,公差等级IT12,表面粗糙度Ra6.3μm ,需进行粗镗。

⑤φ8mm 销孔,公差等级IT7,表面粗糙度Ra1.6μm ,需进行钻粗铰。

⑥拨叉脚左端面25mm ,未标注公差尺寸,公差等级IT7,表面粗糙度Ra3.2μm ,需进行粗洗半精洗洗。

⑦拨叉脚右端面,公差等级IT7,表面粗糙度Ra3.2μm 需进行粗洗半精洗洗。

⑧拨叉脚端面,公差等级IT7,表面粗糙度Ra6.3μm 需进行粗洗洗。

⑨螺纹孔M8,公差等级IT8,表面粗糙度Ra3.2μm ,需进行钻铰,丝锥攻内螺纹。

3. 制定工艺路线工序一 对铸件进行退火处理。

工序二 初检,检查毛坯是否存在缺陷。

工序三 以φ40外圆为粗基准,粗铣、半精洗和精铣φ22孔上端面,并且保证上端面与φ22孔的轴线垂直度为0.05mm 。

工序四 以φ22孔上端面为精基准,钻、扩、铰、精铰φ22孔,孔的精度达到IT7。

工序五 以φ22孔为精基准,粗铣、精铣φ73孔上下表面,保证端面相对孔的垂直度误差不超过0.07mm 。

工序六 以φ22孔为精基准,粗铣、精铣φ55孔上下表面,保证端面相对孔的垂直度误差不超过0.07mm 。

工序七 以φ22孔为精基准,粗铣φ73孔,保证空的精度达到IT12。

工序八 以φ22孔为精基准,粗铣半精铣φ55孔,保证空的精度达到IT12。

工序九以拨叉头端面孔为精基准,钻φ8孔(装配时钻铰锥孔)。

工序十以拨叉头两端面为精基准,钻φ6孔,攻M8螺纹。

工序十一把产品切开。

工序十二对拨叉脚进行热处理——拨叉脚两端面局部淬火。

工序十三对切断的拨叉脚进行磨削。

工序十四钳工去毛刺。

工序十五清洗工序十六终检,按零件图样要求全面检查。

五、工序设计1.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⑴选择机床根据不同的工序选择机床①工序二、三、五、十二、十三是粗铣和精铣。

各工序工步不多,大批量批生产,故选用立式铣床就能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