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教材解读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的整体结构清晰,按照时间顺序和历史时期划分,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为“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和“晚清时期”。

每个单元的内容都按照时间顺序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进行组织,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历史的演进过程。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各个时期的基本史实和重要历史事件;2.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成就;3.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5.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本册教材包括四个单元,共14课。

教学内容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从隋唐时期的繁荣到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再到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和晚清时期的近代化探索。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包括第1课“隋唐统一与创制”和第2课“唐代的制度创新与文化繁荣”,共6课内容;2.第二单元“宋元时期”:包括第3课“宋代的制度变革与科技文化”和第4课“元代的民族融合与统一中国”,共5课内容;3.第三单元“明清时期”:包括第5课“明代的政治演变与社会动荡”和第6课“清代的政治统治与社会变革”,共4课内容;4.第四单元“晚清时期”:包括第7课“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第8课“近代化的起步与发展”,共5课内容。

四、教学方法与建议针对本册教材的特点,建议教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图表教学法:利用历史图表、地图等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3.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课堂辩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4.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和分析方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新教材介绍(共6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新教材介绍(共63张PPT)

(1)历史人物
• 一个人:汉武帝、孔子、秦始皇、张骞、玄奘、 郑和
• 一群人:北京人、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南迁 北方人、秦末农民
• 一村人: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良渚文化、 陶寺文化
• 一族人:汉民族、东夷、西戎、北狄、南蛮 • 多民族人: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宋辽夏金元的、明清 • 一类人: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性。我们更加关注的 是那些最基本、最典 型的历史人物、历史
• 西周分封、张骞通西域、戚继光抗倭、郑和下 西洋
事件和历史现象,即
人们常说的具有典型
意义的“点”。教科
书采取的是“点线结
合,以点带面”的编
排 增
方 加
式 的
少。,总删体减而的言多,。值得关注的变化
:张骞通西域、八王之乱、安史之乱
(二)点线结合,呈现历史面貌
书 给出了比较清晰的历 史发展线索,即通常 所说的“线”,但七 年级教科书并不追求 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 性。我们更加关注的 是那些最基本、最典 型的历史人物、历史 事件和历史现象,即 人们常说的具有典型 意义的“点”。教科 书采取的是“点线结 合,以点带面”的编 排方式。总体而言, 增加的少,删减的多。
七上P43、45秦朝疆域 七上p64南海诸岛 七上p65西域都护管辖范围 七下p52元朝疆域 七下p92清朝疆域 七下p93钓鱼岛和南海诸岛
(二)点线结合,呈现历史面貌
3.点线结合:
贯通解释中国古 代史上各个发展阶段 以至整个古代历史的 整体面貌,这就构成 我们习惯上常所说的 “面”。这样,就能 收到“点线结 合”“以点带面”的 功效。这些线也许并 不十分完整,但它们 能给学生提供基本思 路。
值得关注的变化 :有些线索淡化了,有些线索有所 加强、变得突出

部编七年级历史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部编七年级历史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
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一、整体内容与结构的变化
丰富多彩的插图(上册138幅,下册153幅)
历史地图 想象画 遗址古迹图 文物图
大量插图,与课文的内容叙述相互印证,即活化了教材 内容,也使学生拓展视野、获取更多的信息。
人教版七年级
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一、整体内容与结构的变化
简练清晰的历史地图(上册18幅,下册17幅)
删减:
明朝的书画成就。
人教版七年级
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二、具体内容变化及分析 内容结构调整: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旧教材中明朝的灭亡安排在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一课一带而过,而新教材拓 展内容,将其单独编为一课。完整的呈现明王朝的治乱兴衰。
增加内容:
(1)增加了李自成起义。使明朝的历史有始有终,脉络清晰。 (2)将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放在这节课中。
旧教材往往给出的结论比较多,新教材则更注重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史 衬,提炼观点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史料证实的历史学科基本素养。
人教版七年级
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一、整体内容与结构的变化
1、注重时序,线索清晰。
2、精选史实,降低难度。
3、课程结构,科学实用。 4、更新观念,科学严谨。 5、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6、图文并茂,时空观念。
(3)将旧教材第13课宋词元曲的内容并入本课。概括了词的概念、发展、词 牌、代表人物及各自写作特点。
删减:
(1)新教材删减了关于服饰、饮食、住房、交通工具的相关内容,以及宋元时 期史学、绘画和书法的内容。 (2)将旧教材宋词代表作品的相关内容和图片删减。
人教版七年级
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二、具体内容变化及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读第一单元 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读第一单元 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素养导学】时空观念: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发现地点及年代。

史料实证:通过化石了解早期人类的体貌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历史解释:知道北京人群体生活的原因,了解火的使用和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识构建】一、元谋人填写元谋人的相关信息。

【思维导引】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二、北京人1.通过“周口店丰富的北京人遗存”能了解北京人哪些信息?(1)居住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距今时间: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

(3)体貌特征: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能直立行走。

(4)生产生活: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狩猎、采集);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已学会使用火并长时间保存火种。

2.如何理解“北京人挽救了爪哇人”(北京人发现的意义)?(1)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3)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三、山顶洞人1.时间、地点: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2.外貌: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生产生活: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渔猎为生,会缝制衣服;交换生活用品;有爱美意识;过着集体生活。

【史料研习】(考古界)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会提到北京人的。

周口店丰富的北京人遗存,为“从猿到人”的学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世界考古学界认为“北京人挽救了爪哇人”。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时空观念】游学活动是学校开展社会实践的方式之一。

某学校组织七年级学生前往房山周口店探寻北京人的历史遗迹,完成了一次寻访中华史迹的文化体悟之旅。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重要基础知识点整理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重要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1课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代表—元谋人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产活动:能够制造工具和知道使用火。

4.发现的意义(重点):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5.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质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4.生产和生活:会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

)使用天然火,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过群居生活。

火的使用(1)用途: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

(2)意义: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5.北京人发现的意义(重点):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2.距今约3万年3.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4.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5.有了审美观念6.已会人工取火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

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新教材介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新教材介绍

下册(共22课,3个单元。其中正课21节,活动课1节)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 2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6 第3课 盛唐气象 ................................................................ 11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9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23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 28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33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 37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 41 第10 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 47 第11 课 元朝的统治 ........................................................... 51 第12 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 54 第13 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59 第14 课 明朝的统治 ........................................................... 66 第15 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 70 第16 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 76 第17 课 明朝的灭亡 ........................................................... 84 第18 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88 第19 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 94 第20 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 99 第21 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 105 第22 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11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标题: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第一部分:课本概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是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旨在帮助初中七年级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该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涵盖了从远古社会到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历史。

本文将逐单元对这本教材进行详细介绍。

第二部分:单元1 人类起源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学习人类起源和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教材通过概述人类的起源、演化和石器时代的生活,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

学生将进一步了解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并对早期人类社会的生活条件有更深入的认识。

第三部分:单元2 文明的起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学生将学习到古代文明的特征以及文明起源的背景和影响。

教材涵盖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印度河流域和古埃及等地的古代文明。

通过对这些古代文明的介绍,学生将对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人类历史的多样性有更全面的认识。

第四部分:单元3 奴隶社会这一单元主要探讨了奴隶社会的兴起和发展。

学生将学习到奴隶社会的产生原因、经济结构和社会层级。

教材通过对古代埃及和古代希腊社会的描述,帮助学生理解奴隶社会的特征和影响。

第五部分:单元4 封建社会本单元涵盖了封建社会的兴起和发展。

学生将学习到封建社会的特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封建农业经济的组织形式。

教材通过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度及其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六部分:单元5 构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秦朝和汉朝时期的中国历史。

学生将学习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和汉朝的兴起。

教材通过对这两个历史时期的详细描述,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政治制度和对文化的影响。

第七部分:单元6 南北朝时期本单元讲述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学生将学习到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

教材通过对南北朝时期各朝代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2024版新教材)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2024版新教材)
前221年
咸阳
嬴政(秦始皇帝)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朝形势图
状元成才路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
至高无上,大权独揽
(2)中央:
丞相(行政)
太尉(军事)
御史大夫(监察)
(3)地方:
郡县制
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地方:郡县制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状元成才路
行 政
大权独揽 任免官员
御史大夫
太尉
皇帝
丞相
军事
监察





中央具体政务
基层具体事务
郡守、郡尉、监御史
县令/长
监察
军事
行政
地方具体政务
诸卿
地方官制
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皇权独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皇帝至上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位世袭
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皇帝制度的确立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文化上:统一文字
小篆
(1)目的:(2)意义:
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轨、修路开渠
修筑长城
秦朝建立的时间是 ( ) A.公元前260年 B.公元前356年
C.公元前230年 D.公元前221年
D
下列各项属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

2023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说课稿5篇

2023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说课稿5篇

2023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说课稿5篇中国历史是华夏大地各个民族组成,中华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

中华文明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至于现代社会,绵延五千年不断延续发展,是世界上最古老影响的文明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3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说课稿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2023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说教材《明朝君权的加强》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第一课,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本课主要介绍了明朝的建立、明朝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及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明朝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结构和国家形态的转型时期,它创立的制度,背景是元朝留下的未经整合的杂乱体制,以及遥想中的唐宋法度。

明朝初年,就是分封制重新抬头,专制皇权进一步膨胀,统治严酷,视士大夫若奴仆,专制中央集权高度强化。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掌握好这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学习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这一课在明清史占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3、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八股取士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七年级的学生们好动、好奇,喜欢有趣的历史故事,理性思维还未完全具备;因此,学习和理解一些事物应从直观形象入手,这样才能更易于他们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套【含板书及教学后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套【含板书及教学后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套
课题:第1 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课题: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课题:第3 课远古的传说
课题:第4 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课题:第5 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题: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题: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题:第8课百家争鸣
课题:第9课秦统一中国
课题:第10 课秦末农民起义
课题:第11 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题: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题:第13课东汉的兴亡
课题: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题: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题:第16课三国鼎立
课题: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题: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题: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题: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21张(2024版新教材)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21张(2024版新教材)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 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主问题1、2、3,并识记。 第二步组员:互学讨论————“学法指导”设计 小组长主持,组员互相讨论,达成共识
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 • 声音洪亮,语言流畅 • 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进行评价。
主问题1、2、3设计意图 经历自学、互学、展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并识记基础知识。
学上叫地层。
而生物的坚硬部分如骨骼以及贝壳等,也伴随泥 沙慢慢变为地层且像岩石一样坚硬;生物的那些 柔软部分,如叶子等,也会在地层中留下印迹。 这种伴随地层而形成的留有原生物印迹的石头,
就叫作化石;
(2)化石形成后,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样的 变化,它都几乎不会改变。所以,化石成了记录 地球历史的特别文字。依据这些特别文字,人们
用打制石器。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
所处时代: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时代)
世界地位: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 口店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
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1)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2)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 什么作用?
(1)生物死亡以后,埋在泥 沙里,伴随时间的推移,动、 植物尸体就会随着泥沙的沉积 慢慢被埋在地层深处。在极少 数特殊的环境下,那里压力相 当大,温度十分高,沉积的泥 沙慢慢变成了一层岩石,地质


山顶洞穴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 兽虫蛇。”
材料二: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 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
• (有1过)什在么材样料的过一生所群活述居才的生可险活以恶更。环好境地下生,存北下京去人?只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读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读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大概念·引领】
【概念综述】
史前时期即有正式历史记载之前中国境内人类的发展史,这时期时间的跨度最大,从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1世纪。

随着夏朝建立,史前时期宣告结束,中国进入文明时代。

【大单元·建构】
【大事件·概览】
早期人类原始农耕生活远古传说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过着定
居生活,他们会制造精美陶器
和磨制石器,原始农业、畜牧
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并发展
炎黄传说以及尧、舜、禹的故
事均有一定真实性,我们可通
过考古发现来印证并提取传
说中的真实历史信息
- 1 -。

2024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

2024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

2024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课时任务了解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等古人类活动,知道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

初步认识考古发掘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

必背重点古人类项目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距今年代约170万年约110万—80万年约100万—50万年约70万—20万年约3万年发现地点云南元谋湖北郧阳陕西蓝田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生产生活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是否会制作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群居生活;已经会使用火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过集体生活;有爱美意识(遗址)地位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相关图片“目前已知”“之一”不可丢掉结论考古发掘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获得北京人等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该通过考古发掘图片解读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迹有北京人、山顶洞人、蓝田人、元谋人等,其分布较为广泛,多集中于大河附近、平原地带,体现我国境内古人类起源的多元性特征。

教材问题解答【P6想一想】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P7——8课后活动】名称类型生活年代脑容量制作工具用火状况北京人直立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平均1088毫升打制石器已经会使用火山顶洞人晚期智人距今约3万年1300—1500毫升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知道人工取火2.理由:(1)砍砸器:是旧石器时代的一种形体较大、形状不固定的工具,器身厚重,有钝厚曲折的刃口,可起到砍劈、锤砸和挖掘等多种作用,因而可以用于砍树、做木棒、挖植物块根、砸坚果等工作。

(2)刮削器:是从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至新石器时代的工具,在中国南、北广大区域,呈现出一种广布性。

(3)尖状器:是由石片或石块沿着两边或一边加工的具有尖刃的工具。

部编(统编)人教版初中上册历史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部编(统编)人教版初中上册历史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部编(统编)人教版初中上册历史教材分析
及重难点
教材背景
本教材是以中国历史为主线的初中历史教材,采用了中国历史研究院和北大等知名专家的编写与评审。

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认知,提高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分析
本教材内容结构清晰,知识点覆盖面广。

文本配图并用,读者易于接受和理解,但内容深度偏浅,难以引导学生深刻掌握历史知识。

重难点
1. 祖先的迁徙:此部分内容考察地理和历史知识,学生需掌握大陆分裂演变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以及不同民族的演变和融合。

2.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此部分内容较为繁琐复杂,但极其重要,学生需要掌握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并对比分析各制度之间的区别。

3. 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此部分内容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各时代的文化发展和演变,以及各种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总结
虽然本教材存在内容深度不足的问题,但仍是一本优秀的历史教材。

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使用课外辅助教材,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说课稿(精选5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说课稿(精选5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说课稿(精选5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特点和作用《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部编版初级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二课内容。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单元讲述了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况。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

因此,是我国封建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时候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文化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就是这时候形成。

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具体到本课,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以及李隆基统治前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将唐朝的发展推向顶峰。

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说,学好《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掌握开元盛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影视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唐太宗虚心纳谏。

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②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3教学重点: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依据」唐朝是我国历少有的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此同时,以文字叙
述与历史地图呈现相结合 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这 些历史进程的空间背景, 了解我国历代疆域变化, 形成初步的的时空观。
上第册1课(中共国2早1课期人,类4的个代单表元—。—北其京中人正....课.....2..0. .......................................................... 6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8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23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27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31 第8课 百家争鸣 .....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 42 第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 47 第11 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51 第12 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 54 第13 课 东汉的兴亡 ........................................................... 58 第14 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62 第15 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 第16 课 三国鼎立 ............................................................... 74 第17 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78 第18 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82 第19 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86 第20 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 90 第21 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96
出的成就,并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
济、文化的交往。
一、立足时序,建立时空观念
按时序编排,即按照
从古至今的顺序,叙述历 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呈现 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传 授最基础的历史知识;在 总体打通的前提下,分阶 段设置单元,概述每个历 史发展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与此同时,以文字叙
述与历史地图呈现相结合 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这 些历史进程的空间背景, 了解我国历代疆域变化, 形成初步的的时空观。
一、立足时序,建立时空观念
按时序编排,即按照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从古至今的顺序,叙述历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呈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传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中国历史七年级教科书 简要介绍
CONT
立足时序,建立时空观念 点线结合,呈现历史面貌 图文并茂,培养学科感情 精心谋划,构建教学平台
完善配套,丰富教学资源
一、立足时序,建立时空观念
按时序编排,即按照
从古至今的顺序,叙述历 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呈现 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传 授最基础的历史知识;在 总体打通的前提下,分阶 段设置单元,概述每个历 史发展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这 实行残暴统治,最终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西
些历史进程的空间背景, 汉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
了解我国历代疆域变化, 和社会稳定。在汉武帝统治时,大一统的局面得到
形成初步的的时空观。
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东汉统治后期,政治动荡,
中国社会危机严重。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
授最基础的历史知识;在
总体打通的前提下,分阶
段设置单元,概述每个历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史发展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与此同时,以文字叙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
述与历史地图呈现相结合 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然而,秦朝统治者
下第 第册1 2课 课(隋 从共朝“2的贞2课统观一之,与治3灭”个亡到单“..元..开...。.元....盛其....世.中...”...正.........课..........2....1......节..........,..........活...62 动课1节)
第3课 盛唐气象 ................................................................ 11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9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23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 28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33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 37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 41 第10 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 47 第11 课 元朝的统治 ........................................................... 51 第12 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 54 第13 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59 第14 课 明朝的统治 ........................................................... 66 第15 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 70 第16 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 76 第17 课 明朝的灭亡 ........................................................... 84 第18 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88 第19 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 94 第20 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 99 第21 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 105 第22 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