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第7章宗教与宗教地理
一、地理环境对宗教的影响
(一)宗教起源与地理环境 (二)宗教源地与地理环境 (三)宗教习俗、禁忌、教义 与地理环境 (四)宗教的分布与地理环境
(一)宗教起源与地理环境
• 原始宗教起源于人们对地理环境 事象的恐惧(雷电、风雨、地震 等)和崇拜(山、水、土地等)。
(二)宗教源地与地理环境
(1)约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内地 (2)藏传佛教(喇嘛教)的发展: • 公元7世纪传入西藏——10世纪普遍传 播——15世纪黄教兴起(前教达摩;后教 班禅)
(二)基督教
1、公元1世纪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奉耶酥基督 为救世主。 2、基本教义: 上帝创造并主宰世界,认为人类从始祖起就 犯有原罪,并在罪中受苦,只有信仰上帝及其儿 子耶酥基督才能获救。 圣经:《旧约全书》、《新约全书》
(1)以超自然的神秘形式来歪曲地反映客观世界, 是唯心主义的一种思想体系,都相信和崇拜幻想 的、超自然的神灵,都认为物质世界和人的生死、 命运由神主宰等。(马克思、恩格斯) (2)每种宗教都有与宗教信仰中的上帝和诸神有关 的一套教义和信条,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繁琐的宗 教仪式,通过这些仪式表达其信仰。这样的仪式 往往在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时举行,如生与死、成 年、结婚。很多还按常规方式有规律地出现,如 多数西方国家都有礼拜天(星期日),有的人在 日出日落、晚上睡觉早上起床、用餐时都要祈祷。
• 世界主要宗教几乎都起源于西亚和南亚。西亚和南亚 位于北纬10-40度,属干旱气候和季风气候区。“人只 有靠眼睛才能升到天上,因此理论是从注视天空开始 的”(费尔巴哈),天空是容易使人产生幻想的对象。 上述地区能见度好,是观察天象的理想地区,夜晚, 因温差大所致的凉爽天气,摆脱了白天炎热给人们带 来的烦恼,人们心灵宁静,仰望苍穹,浩瀚星空和皎 洁明月及其有规律的运行和重复,使人浮想联翩,幻 想有一个天堂在星空之间,一个神灵的巨手在控制一 切。 • 这里大多数地区环境恶劣:沙漠、烈日、干旱等严酷 的自然环境也促使人们产生幻想,寻求精神寄托,于 是,上帝、真主等便应运而生。
《人文地理学》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拉枯族祭太阳
三、宗教分类与民族宗教
1、分类
(1)按照起源与演化阶段 原始宗教、古代宗教、 历史宗教和近现代宗教;
(2)按照流传范围 民族宗教、国家宗教和世界宗 教;
(3)崇拜神灵的数量和变化 一神教、二神教和多 神教。
2、三大民族宗教
(1)犹太教 摩西被认为是犹太教的创始人,信奉《圣经》
分布:希腊、塞浦路斯、俄罗斯、东欧(保加 利亚、罗马尼亚、原南斯拉夫、塞尔维亚等。)
新教
▪ 从天主教分裂出来的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
宗的总称。起源于马丁·路德(1483-1546)的宗
教改革。
▪ 新教否认罗马教皇的地位,认为信徒与上帝之间 无需神父中介,不承认“特许状”和“赎罪符”, 反对“圣餐变体论”,不崇拜圣母玛丽亚、反对生 物迷信,赎罪取决于信仰,主张用本国语言读圣 经,不主张苦修,神职人员可以结婚,适应各国 行政、宗教独立的潮流。
(3)罗马帝国之后基督教的分裂
教义
原罪说: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都吃了禁果, 犯了原罪,人一生下来就得续罪,通过信仰 求得上迪恩典而解脱。 天堂地狱说:耶稣训导:1上帝是天父,人们 是兄弟;2金科玉律:欲施诸己者,必施诸 人;3宽恕并爱自己的仇敌;4以善报恶;5 力戒虚伪;6反对把仪式作为宗教要素;7、 世界末日即将来临,8复活与建立天国。世 界末日圣子将再次降临人世,对世人进行审 判赏罚,人之肉身在世界末日复活与灵结合, 接受审判,善者享永福,恶人受永苦。
▪ 教会代表基督,沟通神人,有赦罪权。 分布: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波兰、
美国、拉丁美洲。中国有爱国天主教会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自认正统,使
用与天主教不同历法,主教以下神职人员可以结 婚。崇拜圣母玛丽娅,注重人的善行,不十分强 调赎罪,东罗马帝国国教,16世纪俄罗斯脱离君 士坦丁堡,自称第五牧首区,定为俄罗斯国教, 18世纪后东欧国家也相继独立。。
《人文地理学》20个常考名词解释总结
《人文地理学》常考20个名词解释总结1.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不仅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还关注人类活动如何塑造和改变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学涉及文化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多个分支,旨在全面理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2.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是指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由人类活动所塑造和影响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的综合体。
它不仅包括建筑物、道路、农田等有形文化元素,还涵盖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无形文化特征。
文化景观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
3.文化区:文化区是指具有相似文化特征的地域范围。
这些特征可能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建筑风格等。
文化区的形成往往受到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划分文化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4.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一种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论。
它主张地理环境,特别是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和资源等,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和文化特征具有决定性影响。
然而,这一理论也受到了批判,因为它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
5.文化扩散:文化扩散是指文化特征从一个地区传播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
这种扩散可以通过贸易、迁移、文化交流等方式实现。
文化扩散不仅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还推动了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根据扩散方式和速度的不同,文化扩散可分为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等类型。
— 1 —6.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是研究人口分布、人口构成、人口变动及其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口密度、人口迁移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
人口地理学对于制定人口政策、城市规划等具有重要意义。
7.迁移流:迁移流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现象。
它受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就业机会、教育资源、生活环境等。
宗教地理及宗教景观
第4节 宗教景观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形成与文化内涵与地理环境有着 直接关系,反过来宗教一旦形成,又会营造出独特的人文景观,这 些景观与宗教信仰以及宗教氛围具有同一性,成为大地上最具特色、 最具魅力、最具影响的文化表征。主要的宗教景观有基督教堂、伊 斯兰清真寺、佛教寺庙等。
内容摘要
宗教是文化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世界 上许多国家不但信奉宗教,而且创造了灿烂的宗 教文化。宗教不仅影响到这些国家的政治,也建 造了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包括各类宗教建筑、 宗教仪规、宗教节日、宗教禁忌、宗教习俗等。 这些伴随宗教信仰而出现的人文景观大大丰富了 人类文化的内涵,许多甚至成为人类文化的瑰宝, 探讨宗教景观区域性发展特点以及宗教体系的空 间变化过程既是宗教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 本章需要阐述的重点。
二、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
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原始宗教: 1 原始宗教的存在并没有特定的时段,具有这一类型特 征的宗 教可以出现在数千年以前,也可以存在于今天世界上 的某些部落中。 2 原始宗教无需探讨“摇篮”或源地问题,一般认为各地 原始宗教信仰和宗教崇拜大多都是自生的,基本不存在一种 信仰最初在一群人中产生,然后通过思想输出传播到其他人 群中这样的现象。
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
世界宗教分布
世界主要宗教
分
布
基督教 伊斯兰教
欧洲和美洲、亚洲北部、南非、 大洋洲
亚洲、非洲、欧洲、美洲 中东、北非以及西南亚、东南亚
佛教
东南亚和东亚地区
第3节 宗教仪礼、习俗与地理环境
一、宗教风俗、禁忌与地理环境 二、宗教与文化 三、宗教仪式、节日与地理环境 四、宗教圣地与地理景观
在各类宗教中天主教的宗教组织可称是最严密的。 而同样是世界性宗教的佛教却是基本上没有明显的教 区。伊斯兰教更没有传教的教士,信仰的传播多数在 征服区内实现,或通过商贸活动。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地理学?当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2.地理学研究核心:人地关系研究。
3.地理学的性质: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二元论的科学观,是综合的两类科学、相结合的独立科学系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科学”。
4.地理学传统的科学体系:传统地理学是单一层次的,或者说平面的。
一般的说,仅从学科研究的性质特征分为系统地理学、区域地理学、数理地理学三大类。
局限于理论层次。
5.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区域分布、空间差别、形成原因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着重研究地表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6.人文地理学科特性:社会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7.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①人地关系的传统②区域研究的传统③空间分析的传统。
8.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①人文地理学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
a.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
b.区域开发的综合研究c.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②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其应用价值③文化教育功能——为普及人文地理知识服务。
9.如何判断一个问题是否属于人文地理问题?判断原则:一横加一纵,“一横”指人文事物的空间分布。
“一纵”指人文事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不同层次的文化要素之间的纵向关系。
凡是不涉及空间分布和空间过程的问题,均不是人文地理学的问题。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①人文事物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文化区可分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
(细节课本P24)②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文化扩散分为扩展扩散与迁移扩散。
扩展扩散又可分为:a.接触扩散:又称传染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人文地理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宗教中也有对工作时间与工作种类的禁忌。有些宗教禁 止在一定时间、地点工作,有些则反对某些形式的经济活 动。这两类工作禁忌都影响到环境的利用途径。
二、宗教与文化
由宗教而产生的文化是多方面的,除在视 觉、听觉上可以感到的文化类型外,观念 与特定崇拜物也会造成一种文化现象。
在各类宗教中,天主教的宗教组织可称是最严 密的。而同样是世界性宗教的佛教却是基本上 没有明显的教区。伊斯兰教更没有传教的教士, 信仰的传播多数在征服区内实现,或通过商贸 活动。
四、主要宗教的分布区
到目前为止,基督教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北 部大部分、南非、澳洲等,是世界上信奉者最多 的宗教。基督教中罗马天主教信奉者又最多。 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以及美 洲,其中信奉者以西南亚与东南亚最多。 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
这些宗教圣地虽然与地理环境并不一定有完全的 对应关系,但自身却形成了特殊的宗教景观,同 时由于这些宗教圣地的存在,既增强了宗教的凝 聚力,也加大了人们对宗教的实体感觉,这一切 又促进了宗教的发展。
第4节 宗教景观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形成与文化内 涵与地理环境有着直接关系,反过来宗教一 旦形成,又会营造出独特的人文景观。这些 景观与宗教信仰以及宗教氛围具有同一性, 成为大地上最具特色、最具魅力、最具影响 的文化表征。 一、宗教塑造的文化景观 二、宗教对地理的间接影响 三、宗教景观的地域差异
依据宗教起源和演化阶段可分为:原始宗教、古代宗 教、历史宗教、近现代宗教;依据流传范围可分为: 民族宗教、国家宗教、世界宗教;依据崇拜神灵的数 量与变化可分为:一神教、二神教、多神教。
在各宗教中属于民族宗教的主要有犹太教、印度教、 道教、神道教、耆那教、锡克教等,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目 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绪 论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 旅游地理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第1章 绪 论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 旅游地理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绪 论第2章 人文地理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 旅游地理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绪 论一、名词解释1.人地相关论[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人地相关论是20世纪20年代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白兰士所倡导的理论。
在人地关系中,白兰士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他认为,除了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因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他的理论被称为“人地相关论”。
法国的人地相关论思想使人地关系理论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
《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
《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性。
3、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简述洪堡创立的人文地理学研究三个原则。
5、简答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理论思想。
6、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7、现代人文地理学主要特征是什么?8、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9、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文化和文化地理学的概念是什么?2、简述文化结构的层次内容?3、论述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4、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5、文化扩散有那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6、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7、对比文化适应和生物适应的异同。
8、列表比较主要人地关系理论名称、代表人物和理论要点。
9、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并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10、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有什么实践意义?11、名词解释:文化景观、文化整合、文化扩散、文化区、文化史层说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着手拟订研究步骤和计划。
2、试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及内容。
3、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获取和搜集地理信息和资料有哪些途径和方法?4、在相关的国外网站上检索1990年以来社会地理学进展的文献,并做一个综合评述。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1、简述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期间、工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的特点。
2、简答现在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3、论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
4、试述中国人口转变模式及成因。
5、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什么?6、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7、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基本空间形式。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课后习题详解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绪论1.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又称人生地理学。
(1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
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
(2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作用①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②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
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答:(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三大主题:①人地关系的传统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②区域研究的传统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亚历山大.冯.洪堡:德国地理学家,是对古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地理学家之一。
他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通过在美洲的野外考察写成了三十卷的巨著《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晚年著有《宇宙》五卷,尽管他的成就主要在自然地理学方面,但他也注意到人地之间的相互作用,洪堡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的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他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不仅包括地表各自然现象,还包括了人类社会活动。
卡尔.李特尔:李特尔是肩带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也是对近代人文地理学产生重要影响的德国地理学家。
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要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的地理学,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目的,要求人们将其活动及其空间作为一个统一的舞台,因而,要叙述的不仅仅是这个舞台本身,而是其与人的关系。
他应用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研究世界各地区不同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主张从自然条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上去阐明地理学的人文方向,这并不是解释人地关系的正确方法,他在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时带有浓厚的目的论色彩,把对地球和人的所有研究,都看作是上帝意志的层层揭示,这是他学术思想的重大缺陷。
拉采尔:他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
一方面,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他创名的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路线;另一方面,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在其《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著作中,阐释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可以说是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中完整和系统的早期思想。
赫特纳: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的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第九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犹太教
部落保护神:耶和华 创始人:摩西
特征:严奉一神、祭拜高度集中、《圣 经》圣典化 宗教是其民族存在与联系的核心
犹太教十条戒律
1.不得奉他神; 2.不可造偶像; 3.不得妄呼上帝之名; 4.谨守安息日; 5.敬父母; 6.勿杀; 7.勿淫; 8.勿盗; 9.勿作狂言; 10.勿念他人之所有。
伊斯兰教产生 (6—7世纪)
位于阿拉伯半岛
政教合一,随国家势力向外扩散
扩散到阿拉伯国家
7世纪到13世纪 扩散到亚、欧、 非三大洲
第2节 宗教的传播与分布
一、导致宗教传播的因素与宗教主要的 传播形式 二、宗教与国家政治、民族的关系 三、宗教组织 四、主要宗教的分布区
一、导致宗教传播的因素与主要宗教的传播
给政府提供仪式服务,是精神统治的工具 受到政府的保护
(三)民族与宗教
克什米尔问题
巴尔干半岛
巴尔干半岛国家主要指东南欧的阿尔巴尼亚、波黑、 保加利亚、希腊、马其顿、罗马尼亚、土耳其和南斯 拉夫联盟8个国家。这一地区素有“欧洲火药桶”之 称,由于领土争端、民族纠纷、宗教信仰及文化背景 不同等原因,巴尔干地区历史上战乱与冲突不断。直 至二十世纪末,巴尔干地区不稳定因素依然很多:希 腊和土耳其因爱琴海诸岛的归属及塞浦路斯问题关系 紧张;马其顿和希腊因国名问题发生的争执仍未了结; 希腊和阿尔巴尼亚之间因少数民族问题而潜伏危机; 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联盟之间存在着科索沃问题等, 如何处理好上述问题直接关系着整个巴尔干地区的稳 定。
印度教
民族宗教中人数最多的 渊源:吠陀教 婆罗门教
印度教
信仰多神,崇拜种种神化了的自然力和祖 先 种姓制度,种姓世袭
地理宗教知识点总结
地理宗教知识点总结地理和宗教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学科,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地理环境对于宗教信仰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宗教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地理空间。
本文将对地理和宗教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宗教地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宗教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它研究宗教信仰和实践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变化和影响。
它涉及宗教地貌、宗教景观、宗教地名、宗教遗迹等内容,旨在揭示宗教对地理环境的塑造和地理环境对宗教的影响。
宗教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宗教经典、教义、仪式、礼仪、宗教建筑、宗教人口、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等。
研究方法涉及实地调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图制作、统计分析等多种手段。
宗教地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北美的地理学家和文化地理学家开始对宗教地理进行系统研究。
20世纪以来,宗教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文化和宗教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愈发频繁,宗教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二、宗教地理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重点宗教地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宗教地域、宗教生态、宗教区位、宗教景观、宗教遗产、宗教旅游等。
这些内容表明了宗教在地理空间中的存在和影响,并展示了宗教与地理的密切关系。
1. 宗教地域宗教地域是指宗教信仰和实践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范围。
不同宗教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均,有些地区属于一个或多个宗教的传统势力范围,形成了宗教地域。
例如,伊斯兰教在中东地区、东南亚和北非地区的传播范围广泛,形成了伊斯兰教地域;佛教在东亚地区的传播范围广泛,形成了佛教地域。
宗教地域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人口迁移等。
了解宗教地域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揭示宗教与地理互动的机制。
2. 宗教生态宗教生态是指宗教信仰和实践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宗教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地理空间。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
1、人文地理学:研究地表各种人文事象的地域分布、空间组合、人文事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且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宗教地理学:研究不同宗教的区域分布、宗教的源地、教义和环境的关系,以及不同宗教对社会影响的科学。
3、政治地理学:研究地表各种政治事象的地域分布、空间组合,政治地域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且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4、行为地理学: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过程、行为空间、趣味选择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5、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文化活动地域系统的形成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6、文化生态学:研究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7、文化景观(人文景观):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或者: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被称为文化景观8、文化区:是指不同性质的文化现象分布的范围。
或者说,根据各种文化现象的差异所划分的地域单元。
9、形式文化区(均质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和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地域单元。
10、功能文化区(异质文化区):按行政或某种职能划分的文化区被称为功能文化区。
***乡土文化区(感知文化区):是由于宣传或人类活动的原因,群众感到实际存在的文化区。
11、文化决定论: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人类不仅可以利用自然,而且可以按照人类的愿望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该理论与环境决定论的观点相反,过分强调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带有明显的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色彩。
12、文化适应:是人类为了有效获取食物和改善生活条件而逐步创造的工具、技术以及组织形式等。
13、工业区:是以一个或几个大中型工业企业为骨干,由若干大中小型企业组成的工业企业群体。
14、工业地区:是由两个以上的工业枢纽,聚集在几千到几万平方公里的城市群。
15、工业枢纽:由若干工业区和众多的工业点所组成的工业地域单元。
2020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
5简述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合与分的趋势。
6在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人与地的焦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7文化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
8文化本土化的表现形式和局限性。
9论述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10全球化时代的区域文化创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二、主要参考书
1.赵荣,王恩涌等编著.人文地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考试内容
(一)学科概况及理论进展
内容:
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3、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4、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
5、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6、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二)人文地理学研究主题
内容:
1.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2.文化扩散有那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3.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4.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并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2.陈慧琳主编.人文地理学(第三版).科学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四)人口人种和民族
内容:
1、分析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即人口迁移)的成因,思考人口变动对一个地方未来发展的影响。
2、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成因,论证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
3、民族对地理景观有什么影响。
(五)农业起源和发展
内容:
1结合农业发展的阶段,探讨农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并分析四大文明古国出现的必要条件。
人文地理学 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精]
四、影响世界性宗教传播的因素
1、 与宗教教义的关系
2、与宗教组织的关系
3、与政治的关系
五、主要宗教的分布区
1、伊斯兰教 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国家,中非、北非、 中亚、西亚、东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等。
2 、到目前为止,基督教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北部 大部分、南非、大洋洲等地。基督教中罗马天主教信 奉者又最多。
教会代表基督,沟通神人,有赦罪权。 分布: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波兰、
美国、拉丁美洲。中国有爱国天主教会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自认正统,使
用与天主教不同历法,主教以下神职人员可以结 婚。崇拜圣母玛丽娅,注重人的善行,不十分强 调赎罪,东罗马帝国国教,16世纪俄罗斯脱离君 士坦丁堡,自称第五牧首区,定为俄罗斯国教, 18世纪后东欧国家也相继独立。。
如在低纬湿热地区,绝大多数定居或半定居从 事农业的民族,在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中有细致的 仪式,通过各种象征性的仪式表达人们对农业的需 求,对丰收的祈望。
1、伊斯兰教主要经典《古兰经》有许多清规戒律, 其中有不吃不洁之物、自死的禽兽牲畜血液等条 文,与西亚天气炎热,食物易变质腐烂有关。
2、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禁食牛肉,与南亚地区气候 条件和人口激增有关。公元前2000年,印度人是吃 牛肉的,后来人口多了,连续干旱使大量人畜死亡, 灾后恢复和维持正常农业生产,保持一定量的役畜 是必要的,于是佛教和耆那教先提出禁食牛肉,印 度教为争取教徒也在教义中增加这一条文。
二、宗教与文化
由宗教而产生的文化是多方面的,除在视觉、 听觉上可以感受到的文化类型外,观念与特定崇拜 物也会造成一种文化现象。
宗教胜地是宗教文化的重要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元前十一世古以色列王大卫建立以色列王国,公元前十世纪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在 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建造了第一座犹太教圣殿——所罗门圣殿,公元前586年,巴比 伦人攻占耶路撒冷,圣殿付之一炬。以后重建、扩建,又于公元70年和135年毁于 罗马人之手。绝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地区,流散在欧洲各地,后来,在圣殿断 垣残壁的遗址上修建起围墙,视为犹太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据说罗马人占领耶路撒冷 时,犹太人常聚在这里哭泣, 此墙因名哭墙。
别是节日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重要的关系。
1、基督教礼仪分崇拜礼仪和圣事礼仪,最普通的崇拜礼
仪是每星期天的主日崇拜,大规模的是“复活节”和 “圣诞 节”;圣事礼仪简称“圣事”、“圣礼”。 天主教和东正教有七件圣事: (1)洗礼 成为基督教信徒的庄严仪式;
(2)圣餐 《圣经·新约》说:耶稣在最后的晚餐时, 拿起饼和葡萄酒祝祷后分给门徒说:“这是我的身体 和血,是为众人免罪而流出的”。天主教和东正教认 为领“圣餐”就是领受耶稣的圣体和圣血,也就分享 了救世主的生命;
1、伊斯兰教主要经典《古兰经》有许多清规戒律, 其中有不吃不洁之物、自死的禽兽牲畜血液等条 文,与西亚天气炎热,食物易变质腐烂有关。
2、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禁食牛肉,与南亚地区气候
条件和人口激增有关。公元前2000年,印度人是吃 牛肉的,后来人口多了,连续干旱使大量人畜死亡, 灾后恢复和维持正常农业生产,保持一定量的役畜 是必要的,于是佛教和耆那教先提出禁食牛肉,印 度教为争取教徒也在教义中增加这一条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世界三大宗教
1、佛教
(1)分支 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藏传佛教 (2)兴起与衰落 (3)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教义上的区别
无我
佛 教 的 世 界 观
无常
缘起论
因果 相续
无造 物主
释迦牟尼佛传
1、乘象入胎
2园 、蓝毗尼花园分娩
3、释尊诞生
4、仙人占相
5、释尊成婚
6、出游四门
9、菩提树下成佛
7、夜半出城
第三节
宗教仪礼、习俗与地理环境
一、宗教风俗、禁忌与地理环境
二、宗教与文化 三、宗教仪式、节日与地理环境 四、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一、宗教风俗、禁忌与地理环境
地域性的环境差异对宗教信仰以及宗教风俗有很 大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宗教信仰的影响在原始宗教与 民间崇拜中尤其突出,通常在处于部族阶段的人们中, 宗教几乎完全表现为一种生态仪式,成为人与大自然 之间的媒介。 如在低纬湿热地区,绝大多数定居或半定居从 事农业的民族,在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中有细致的 仪式,通过各种象征性的仪式表达人们对农业的需 求,对丰收的祈望。
(1)天主教 欧洲主要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 牙等中南欧国家和南美洲地区。 (2)新教 欧洲的北部国家如丹麦、瑞典、挪威、冰 岛和芬兰、英国以及德国和荷兰的部分地区。
(3)东正教 在欧洲主要有俄罗斯、罗马尼亚、保 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和马其顿。 3、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如缅甸、柬埔寨、 老挝、斯里兰卡、泰国、朝鲜、日本、越南、中国。
二、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
三、宗教分类与民族宗教 四、世界三大宗教
一、宗教的定义及其在文化中的作用
1、宗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最大的特点是相信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超自 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这个力量主宰着自然 和社会。 2、一些人对宗教的认识 (1)詹•乔•弗雷泽认为宗教是人们向一种高于人的 权力的妥协。 (2)赫•斯宾塞认为宗教是人们对超人类力量的信 仰。 (3)布雷德雷强调宗教是人生对善的追求。 (4)迈克塔格特宣称宗教是人追求与宇宙和谐的一 种感情。
四、影响世界性宗教传播的因素
1、 与宗教教义的关系 2、与宗教组织的关系
3、与政治的关系
五、主要宗教的分布区
1、伊斯兰教 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国家,中非、北非、 中亚、西亚、东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等。
2 、到目前为止,基督教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北部 大部分、南非、大洋洲等地。基督教中罗马天主教信 奉者又最多。
(3)坚振礼 教徒经过洗礼后,到一定时期举行 坚定信念的礼仪;
(4)告解 包括表示忏悔、告罪、补赎三部分; (5)授圣职礼:为神职人员晋升举行的仪式; (6)婚配礼:教徒在教堂按教会规定的仪式, 在神父主持下进行的结婚仪式; (7)终傅:教徒生命垂危时,由神父用经过 “祝圣”含有香液的橄榄油,敷擦身体一些器 官,并朗诵祈祷经文,帮助其忍受临终痛苦, 赦免罪过,安心见上帝。
(5)恩格斯认为一切宗教不过是支配着人们 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反映。 3、宗教既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作用
有组织的宗教对于人类社会既有极大的反面作用 也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宗教在改革社会弊病、解除 贫困、团结人民,在促进艺术、教育和医疗的进步上 具有巨大的力量。但宗教也阻碍了科学的发展,怂恿 迫害异见者,支持殖民主义和剥削以及反对妇女解放。
印度教堂
(4)儒教
以孔子为崇拜对象。现在的三孔指孔府、
孔庙和孔林。
(5)神道教
是由日本民族原始宗教发展而来的,最初以 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为主要内容,后吸收儒教的伦 理道德观念和佛教的某些教义,逐步形成完 整的体系。
拓展: 日本人一般在出生30至100天内,都会被父母带 领参拜神社,在3、5、7岁的11月15日所谓三五七节 要参拜神社,升学、结婚要到神社祈求神佑。但平时 求签,祈求交通安全等到佛寺,葬礼也要佛教和尚主 持。每个神社门前有一个叫做“鸟居”的日本牌坊, 正殿门楣上挂一铃铛,悬一粗绳,参拜者先要拉动粗 绳,再大声鼓掌以惊动神灵,然后双手合一默默祈祷。 一般不用下跪,但进入殿内须脱鞋。因日本大学升学 竞争相当激烈,每年高考时,都有大批学生到神社祈 祷.
(2)道教
起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以中国古代社会的鬼
神崇拜为基础,以神仙可求论诱使人们用方术修持追
求长生不死、登仙享乐为主体内容,以道家、阴阳五
行家、儒家学说为神学理论,带有浓厚万物有灵论和 泛神论性质的宗教。
(3)印度教
印度最重要的宗教,是民族宗教中人数最多的
宗教。印度教有三大主神:婆罗贺摩(梵天,创造之 神)、 毗瑟孥(遍入天,保护之神)、湿婆(大自在 天,毁灭之神)。
(三)领土竞争
当宗教势力与政治势力合为一体时,往往会以 领土扩张的形式,将宗教信仰带到新的领地。
(四)宗教在空间的相互影响
1. 和平共处 2. 竞争 3. 排斥
基督教传播
世界上主要宗教发源地及传播路线图
二、宗教与国家政治、民族的关系
政治组织和政治势力是影响文化现象空间变化 的一个重要因素,政治势力的扩张与衰退往往决定 着文化地理界限的进退,在各类文化现象之中,宗 教对于政治的依附程度更高,受政治影响造成的空 间变化特征也更明显。
3、伊斯兰教
(1)分支 逊尼派和什叶派
(2)产生和发展 穆罕默德的使命是“传警报”、 “报喜信”和“慈惠众生”,不断凭借政治和军事力 量扩大影响范围。 (3)传播 通过商业和政治逐渐向外传播。
麦加城中心的 这座大清真寺 (又称禁寺)是 穆斯林最神圣的 地方,总面积1 6万平方米,可 容30万穆斯林 同时做礼拜。
三、宗教分类与民族宗教
1、分类
(1)按照起源与演化阶段 原始宗教、古代宗 教、历史宗教和近现代宗教;
(2)按照流传范围 界宗教;
民族宗教、国家宗教和世 一神教、二神教
(3)崇拜神灵的数量和变化 和多神教。
2、三大民族宗教
(1)犹太教 摩西被认为是犹太教的创始人,信奉《圣 经》(旧约),以部落神雅赫威(Yahven)为 惟一的神。《圣经》包括《律法书》、《先知 书》和《圣录》三部分,节日众多,以逾越节
麦加大清真寺夜景
第2节
宗教的传播与分布
一、导致传播的因素与宗教的主要传播方式
二、宗教与国家政治、民族的关系
三、宗教组织
四、主要宗教的分布区
一、导致传播的因素与宗教主要的传播方式
(一)移民
当某种宗教信仰者从一地迁向另一地,必然 将他们的信仰带到新的地方。
(二)传播
分为交流和转教、有组织的传教两种形式。
《人文地理学》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班级:2013级旅游管理班 学号:201376020129 制作: 孟 佩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一 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
二 宗教的传播与分布 三 宗教仪礼、习俗与地理环境 四 宗教景观
第一节
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
一、宗教的定义及其在文化中的作用
二、宗教与文化
由宗教而产生的文化是多方面的,除在视觉、 听觉上可以感受到的文化类型外,观念与特定崇拜 物也会造成一种文化现象。
宗教胜地是宗教文化的重要代表。
三、宗教仪式、节日与地理环境
宗教仪式是规范化、程式化、制度化和戒律化的
宗教行为,是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宗教
礼仪、宗教节日等。在一些宗教中,各类礼仪、特
8、六年苦行
2、基督教
(1)分支 天主教(罗马公教)、新教(耶稣教)和 东正教。 (2)产生与发展 耶酥的诞生、传教及遇害;社会背景; (3)罗马帝国之后基督教的分裂
教义
原罪说:
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都吃了禁果,犯了原罪,人一生 下来就得续罪,通过信仰求得上迪恩典而解脱。
天堂地狱说:
耶稣训导:1上帝是天父,人们是兄弟;2金科玉律:欲 施诸己者,必施诸人;3宽恕并爱自己的仇敌;4以善报恶; 5力戒虚伪;6反对把仪式作为宗教要素;7、世界末日即将 来临,8复活与建立天国。世界末日圣子将再次降临人世, 对世人进行审判赏罚,人之肉身在世界末日复活与灵结合, 接受审判,善者享永福,恶人受永苦。
基督教诞生不久就分为两派: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