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麻醉科硬膜外麻醉操作规范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最新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最新麻醉科是医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涉及到各种疼痛和不适觉的处理,包括手术前和手术期间的麻醉,也包括各种疾病的处理。
麻醉科的主要任务是能够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感觉痛苦,同时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正常。
这就需要使用到一些常用的麻醉技术,下面是一些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一、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技术,用于手术期间呼吸道的管理。
具体操作包括:1. 患者处于头倾后位或头后伸位;2. 充分预处理,给予充分的麻醉;3. 用右手示指和中指打开口腔,用左手掌拢住下颌骨,使喉隐窝暴露;4. 用右手抄住气管插管,顺着牙齿和舌根,直到插管尖端触及喉隐窝,然后插入气管;5. 插管插入到一定深度,使用气囊充气,使插管牢固稳定。
二、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常常用于手术期间,旨在使患者处于无意识、无痛苦、无拘束的状态。
具体操作包括:1. 确定病情,评估患者的麻醉需求;2. 患者处于完全禁食状态,采取适当的体位;3. 用适当的麻醉药物进行麻醉,药物的剂量需要经过充分的评估和控制,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身体状况进行调节和计算;4. 全身麻醉过程中需监测各种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5. 在麻醉结束后,需要逐步缓解麻醉,让患者逐渐恢复意识和各项生理指标。
三、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局部麻醉技术,可以用于局部区域的麻醉和疼痛处理。
具体操作包括:1. 确定局部麻醉的位置和范围,选择合适的针头;2. 用消毒液清洁麻醉部位;3. 用适量的局部麻醉药物压注,刺激神经末梢,当出现麻醉效果时,将针头取出。
4. 神经阻滞麻醉后需要满足患者的疼痛要求,同时要注意麻醉后可能出现的神经功能障碍、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
四、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是一种在蛛网膜以下,硬膜外注射麻醉药物,达到局部麻醉和疼痛处理的技术,具体操作包括:1. 患者在手术前2小时禁食水和食物,进入手术室前先行尿排空;2. 穿戴手术衣裤,消毒手术部位;3. 在L2/L3或L3/L4穿刺,找到硬膜外腔;4. 填补硬膜外腔,下行深度较大,注药前需试抽测压,出现血液需要更换穿刺点,并需埋药;5. 硬膜外麻醉后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同时观察麻醉后可能产生的并发症。
医院麻醉科硬膜外阻滞麻醉、骶管阻滞麻醉
医院麻醉科硬膜外阻滞麻醉、骶管阻滞麻醉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硬膜外腔阻滞系指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使部分脊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
麻醉范围呈节段性,安全性大,肌松良好。
采用硬膜外置管连续麻醉,可根据需要随意调节麻醉时间。
【适应证】主要适用于腹部以下的手术,也适用于除开胸以外的胸廓、颈、上肢手术。
近年来,硬膜外阻滞也用于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联合麻醉和与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麻醉;硬膜外腔注药应用于疼痛治疗。
【禁忌证】基本上与脊麻相同。
【操作方法】1.穿刺间隙选择(见下表)手术名称穿刺间隙颈部及上肢手术 C7-T1↑胸部手术(乳房手术等) T2-3↑,T3-4↑,T4-5↑胃、胆道、肝、脾、胰等上腹部手术 T91-0↑肾、输尿管及肠手术 T10-11↑阑尾手术 T11-12↑,T12-L1↑盆腔手术(包括膀胱、直肠、子宫) L2-3↓或L2-3↑阴道、下肢、肛门会阴手术 L2-3↓,L3-4↓2.体位:同脊麻。
3.定位:(1)平髂嵴最高点为腰4棘突或腰4-5间隙。
(2)平两肩胛角为胸7棘突或胸7-8间隙。
(3)颈7棘突较长,可作为骨性标志。
4.消毒:术野消毒按外科常规消毒进行,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上、下4椎体,侧达双侧腋中线,铺手术巾。
5.穿刺前检查硬膜外导管是否完整、通畅,刻度是否准确,并将导管内外用生理盐水冲洗。
6.穿刺方法:(1)直入法:取一6.5号针穿刺中点作皮丘及浸润麻醉,换9号针开皮并探明方向,左手拇指固定皮肤,右手持18G穿刺针,经皮肤及皮下组织后改双手持针,左手持针身,右手持针柄,缓慢前行,经棘上韧带后进黄韧带,有坚韧感,取出针芯,接2ml针筒(内有生理盐水1ml及小气泡)试探,阻力大,气泡压缩变形,证实针尖位于黄韧带,按需要将穿刺针斜面转向头部或尾部,然后边试阻力边进针,每次进针2mm左右,至针尖阻力消失,或有明显突破感,注入盐水无阻力,证明针尖已达硬膜外腔。
(2)侧入法:穿刺点离中线0.5cm,穿刺针倾斜15度,向中线方向刺入,经皮肤、皮下组织、骶棘肌达黄韧带,其余操作见直入法。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淇县福利医院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目录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范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范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一.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
气管导管三根(根据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器一台。
2.麻醉用药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地西泮,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库溴铵等。
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及氟烷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氯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 麻醉诱导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分放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
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
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
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口腔内,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退出管芯。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完整版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目录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范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范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一.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
气管导管三根(根据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起一台。
2.麻醉用药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依托眯脂,地西泮,力月西,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库溴铵等。
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及氟烷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 麻醉诱导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分放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
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
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
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技术操作规范(麻醉科)(2017年10月修订)目录第一章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常规 (2)第一节蛛网膜下腔阻滞 (2)第二节硬膜外阻滞 (4)第三节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7)第四节气管内插管 (9)第二章有创监测技术操作规范 (15)第一节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范 (15)第二节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范 (17)第一章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常规第一节蛛网膜下腔阻滞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隙,作用于脊神经根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习称脊椎麻醉(spinal anesthesia),简称脊麻或腰麻。
【适应证】下腹部、腰部、盆腔、下肢、肛门及会阴部位的手术。
【禁忌证】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或脊神经根病变、脑膜炎等。
2.感染,如脓毒血症、穿刺部位感染等。
3.脊柱疾病,如脊椎严重畸形、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等。
4.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5.不能合作的小儿、精神病病人。
6.合并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外伤失血、腹内高压者等为相对禁忌证。
【操作方法】1.体位侧卧位为最常用体位;坐位一般用于鞍麻;俯卧位较少用,偶尔用于俯卧位腰椎手术。
2.穿刺部位成人应在腰2以下的腰椎间隙,儿童在腰3以下的腰椎间隙。
3.穿刺方法(1)皮肤消毒后铺消毒洞巾。
确定穿刺点,并于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做完善的局部浸润麻醉。
(2)正中穿刺法。
将腰麻针经穿刺点与皮肤垂直刺入,沿穿刺针轴心方向将针推进。
依次穿过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到蛛网膜下隙,取出针芯有脑脊液流出。
(3)旁正中穿刺法。
穿刺针自距中线1.5cm近尾侧处剌入,然后穿刺针对准中线稍向头侧推进。
穿刺针只穿过部分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及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隙。
(4)穿刺成功后,固定针体,回吸有脑脊液回流,再将蛛网膜下腔阻滞药注入。
【常用药物】1.0.75%布比卡因,剂量8~12mg,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病情加0.9%生理盐水或脑脊液以调节药物浓度和容量。
硬膜外麻醉操作最佳规程11
硬膜外麻醉操作最佳规程陈博言李润林江都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对于符合硬膜外麻醉适应症的患者,我们麻醉科医生总希望麻醉效果最好,患者感到最舒适,而麻醉并发症最少。
影响硬膜外麻醉效果的主要因素为穿刺点的选择、局麻药的容积和剂量、病人的体位、药液的种类、药液的重力作用、注药的速率以及置管的方向和方式。
在临床上也可观察到一些影响如:穿刺路径、穿刺针头斜面方向以及穿刺次数的多少。
另外,适时适量的静脉辅助用药则可让患者感到更舒适。
如何使硬膜外麻醉操作步骤达到最优化的程度,我们可试图从以下开始:一、开放静脉输液通道,作好急救准备。
二、体位硬膜外麻醉的常用体位是侧卧位。
孕妇硬膜外麻醉一律取左侧卧位,因其妊辰子宫在不同程度向右旋。
麻醉试验剂量在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后仍保持侧卧位时注入的,应考虑药液的重力影响;若是身体一侧部位的手术,摆麻醉体位时,手术侧可在下方,如阑尾切除术的麻醉体位可取右侧卧位。
高位硬膜外麻醉应取左侧卧位,因为大多数麻醉医生持针穿刺时,左侧卧位比右侧卧位要相对顺手。
还可在手术开始前通过调整体位来达到阻滞平面。
如若为左(或右)侧手术,则将体位调至左(或右)斜位;或阻滞平面低(或高)于手术部位,可视情况追加局麻药后将体位调至头低脚高(或头高脚低)位。
这同样是利用了局麻药的重力作用。
三、穿刺点的选择以手术部位的中心为依据,根据脊神经解剖特点和体表分布规律,选择相适应的脊椎间隙进行穿刺。
四、无菌术硬膜外隙严防感染,硬膜外麻醉严格执行无菌原则。
例如,医生的有菌部位和有菌物品不越过麻醉台上方;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半径至少15cm;消毒钳头端应高于尾端,防止消毒液回流;还要常规铺无菌洞巾等。
五、穿刺路径硬膜外麻醉按穿刺路径分为正中法、侧入法和正中旁法。
正中法对韧带的损伤相对大一些,故应尽量采用后两种方法。
穿刺前可估计患者适合何种穿刺路径,尽量减少因更换穿刺路径及穿刺点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六、穿刺针头斜面方向这一因素常常被忽视,但它对麻醉后腰痛确有一定影响。
最新麻醉科硬膜外麻醉操作规范
连续硬膜外麻醉操作规范适应症:1、常用于腹部、腰部、盆腔及下肢的手术。
2、颈部、上肢及胸壁的手术也可在硬膜外腔阻滞下完成。
3、术后镇痛。
禁忌症:1、不能合作者。
2、穿刺部位有感染者。
3、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者。
4、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颅内压升高者。
5、严重低血容量及休克者。
麻醉操作前准备:1、详细了解病人情况,包括手术方式、麻醉选择适应度、手术及麻醉文书的签署情况等,还需向病人询问包括药物过敏史、禁食时间、身体不适情况、有无不良麻醉史等以及对其进行气道的评估。
对于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及时寻求帮助。
2、开放一条及以上快速的静脉通道。
给病人行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监测并并作为基础值记录在麻醉单上。
给麻醉机连接螺纹管并检查能否正常使用,确保吸引器和气道通气设备到位。
3、准备药物包括(不限于):阿托品(0.1mg/ml)、麻黄素(5mg/ml)或甲氧明(0.5mg/ml)、2%利多卡因(5ml)和生理盐水(10ml)各两支、0.75%罗哌卡因15ml(乳腺手术为0.25%罗哌卡因15ml)。
麻醉药物应有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玻璃安培药液用砂轮锯瓶口后应用消毒液涂抹锯口。
麻醉操作:1、打开麻醉穿刺包和加强型硬膜外导管。
2、病人摆左侧卧位,定L2/3椎间隙位置(乳腺手术为T4/5)。
3、以免洗手消毒液行卫生手消毒后再戴无菌手套。
4、以麻醉穿刺包内独立的方盘装消毒液,应避免消毒液接触穿刺物品。
5、消毒范围应是上至肩胛下角,下至尾锥(胸段上至后发际线,下至肋弓下缘),两侧至腋后线,消毒次数应大于3次。
消毒后铺无菌孔巾。
6、消毒后用注射器接过滤器抽吸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分别放置穿刺盘不同格内。
7、使用1%利多卡因行穿刺点局部麻醉,麻醉前应用纱布将孔巾孔内皮肤的消毒抹除。
8、穿刺方法可选用直入入法和旁正中入路法。
到达棘间韧带后每次进针幅度应小于0.5cm。
判断到达硬膜外间隙的方法可用阻力消失法或悬滴法,避免往硬膜外腔推注空气。
硬膜外阻滞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硬膜外阻滞麻醉技术操作规范将局麻药注射到硬膜外隙(硬膜外腔),使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受到阻滞的麻醉方法,又称为硬膜外麻醉。
有单次和连续法两种,一般用连续法。
【适应证】1、常用于腹部、腰部、盆腔及下肢的手术;2、颈部、上肢及胸壁的手术也可在硬膜外腔阻滞下完成;3、术后镇痛。
【禁忌证】1、不能合作者;2、穿刺部位感染;3、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者;4、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颅内压升高者;5、严重低血容量及休克者。
【操作方法】1、病人体位常取侧卧位2、正中穿刺法(直入法)在选定穿刺椎间隙行局部浸润麻醉后,以导针穿透皮肤及棘上韧带。
将硬膜外针沿导针孔刺入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然后缓慢推进。
当针尖穿过黄韧带时,有阻力突然消失或出现负压现象,表示针尖已进入硬膜外间隙。
经注射器回抽无脑脊液流出,注气无阻力,证明穿刺成功。
3、旁正中穿刺法以选定椎间隙旁开1.5cm进针。
局麻后以导针穿透皮肤,穿刺针沿导针孔向中线与皮肤夹角75°推进。
穿过棘间韧带及黄韧带时,阻力突然消失或出现负压现象,回吸无脑脊液流出,注气无阻力,证明硬膜外穿刺成功。
4、置管置管前检查导管是否通畅,是否有裂痕或残缺。
经穿刺针将导管插入硬膜外腔,导管穿过针口≥5cm时,一手顶住导管,另一手将穿刺针退出。
导管在硬膜外腔的长度为3-4cm为宜。
5、骶管阻滞穿刺方法⑴经骶骨孔穿刺注入局麻药阻滞骶神经的方法称骶管阻滞。
适用于肛门、直肠、会阴部的手术;⑵病人取仰卧位或侧卧位。
先以手指触及尾骨顶端,在尾骨上方3-4cm处有一凹陷点,即为骶骨孔。
该点的两旁为骶角,与左右髂后上嵴形成等边三角形;⑶在骶骨孔行局部浸润后,将穿刺针成75°角刺入,当穿破覆盖于骶骨孔的骶骨韧带时有明显的落空感,再将穿刺针改为20°-30°角向前推进,即可进入骶管;⑷注射器回吸无血液或脑脊液、注气无阻力后,将局麻药注入。
【常用药物】常用局麻药药物浓度(%)一次最大剂量(mg)潜伏期(min)利多卡应1-2 4005-15布比卡因0.25-0.75 15010-20罗哌卡因0.5-0.75 1505-15【注药方法】1、实验剂量:应常规注入实验剂量,一般为2%-5%利多卡因2-5ml。
硬膜外麻醉操作最佳规程
硬膜外麻醉操作最佳规程陈博言李润林江都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对于符合硬膜外麻醉适应症的患者,我们麻醉科医生总希望麻醉效果最好,患者感到最舒适,而麻醉并发症最少。
影响硬膜外麻醉效果的主要因素为穿刺点的选择、局麻药的容积和剂量、病人的体位、药液的种类、药液的重力作用、注药的速率以及置管的方向和方式。
在临床上也可观察到一些影响如:穿刺路径、穿刺针头斜面方向以及穿刺次数的多少。
另外,适时适量的静脉辅助用药则可让患者感到更舒适。
如何使硬膜外麻醉操作步骤达到最优化的程度,我们可试图从以下开始:一、开放静脉输液通道,作好急救准备。
二、体位硬膜外麻醉的常用体位是侧卧位。
孕妇硬膜外麻醉一律取左侧卧位,因其妊辰子宫在不同程度向右旋。
麻醉试验剂量在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后仍保持侧卧位时注入的,应考虑药液的重力影响;若是身体一侧部位的手术,摆麻醉体位时,手术侧可在下方,如阑尾切除术的麻醉体位可取右侧卧位。
高位硬膜外麻醉应取左侧卧位,因为大多数麻醉医生持针穿刺时,左侧卧位比右侧卧位要相对顺手。
还可在手术开始前通过调整体位来达到阻滞平面。
如若为左(或右)侧手术,则将体位调至左(或右)斜位;或阻滞平面低(或高)于手术部位,可视情况追加局麻药后将体位调至头低脚高(或头高脚低)位。
这同样是利用了局麻药的重力作用。
三、穿刺点的选择以手术部位的中心为依据,根据脊神经解剖特点和体表分布规律,选择相适应的脊椎间隙进行穿刺。
四、无菌术硬膜外隙严防感染,硬膜外麻醉严格执行无菌原则。
例如,医生的有菌部位和有菌物品不越过麻醉台上方;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半径至少15cm;消毒钳头端应高于尾端,防止消毒液回流;还要常规铺无菌洞巾等。
五、穿刺路径硬膜外麻醉按穿刺路径分为正中法、侧入法和正中旁法。
正中法对韧带的损伤相对大一些,故应尽量采用后两种方法。
穿刺前可估计患者适合何种穿刺路径,尽量减少因更换穿刺路径及穿刺点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六、穿刺针头斜面方向这一因素常常被忽视,但它对麻醉后腰痛确有一定影响。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最新)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一、临床麻醉工作程序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是提高麻醉医疗质量,确保病人安全的重要保证。
麻醉医生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执行工作程序,与手术医师既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又有密切的互相配合,遇有病情变化或意外情况时要全力以赴,共同协作,使手术病人顺利度过手术关。
1、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麻醉医师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必要时向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
2、麻醉前准备是直接关系到病人手术麻醉的安全,其准备工作包括麻醉前访视、麻醉前谈话和签字及麻醉前病人的准备①麻醉前访视:掌握病情和体检,审查化验等检查结果,进行 ASA 分级,对病情进行评估,预测麻醉和手术的危险程度.麻醉医师手术前一日访视病人,阅读病历,检查病人,拟定麻醉前用药,麻醉选择。
手术前讨论决定麻醉方案,麻醉方案包括麻醉方法,用药途径、监测项目、管理措施以及对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处理作出估计。
②麻醉前谈话和签字: 为完善管理措施,必须实行麻醉前谈话,将麻醉全过程及其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向病人或家属交代清楚,并办理麻醉协议书签字手续, 谈话由责任麻醉医师施行,也一并签字,作为病案必备项目。
③麻醉前病人的准备:术前禁食 6 小时,婴幼儿禁食 4 小时,入手术室前先行排尿,并给术前用药,胃肠道手术放置胃管等。
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 2mg/kg、东莨菪硷 0。
006mg/kg 或阿托品 0.01mg/kg,剧痛病人术前可给哌替啶 1mg/kg,心血管手术病人术前给吗啡0.2mg/kg,均在术前 30min 肌注。
麻醉前用药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作适当增减:①病情差、年老、体弱、休克、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液质者应减量;②年轻、体壮、激动、甲亢病人,应酌情增加剂量;③呼吸功能欠佳,颅内压增高等禁用麻醉性镇痛药:④小儿全麻前,抗胆碱药剂量应稍大;⑤心动过速、甲亢、高热、暑天,不用阿托品,以用东莨菪碱为宜。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淇县福利医院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目录一、全身麻醉操作规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一.全身麻醉操作规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
气管导管三根(根据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器一台。
2.麻醉用药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地西泮,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库溴铵等。
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及氟烷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氯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 麻醉诱导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分放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
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
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
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口腔,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退出管芯。
7)调节道观深度,放置牙垫,退出喉镜导管套囊充气,接麻醉机。
腰麻-硬脊膜外联合阻滞操作规范
腰麻-硬脊膜外联合阻滞操作规范
1、病人体位同腰麻
2、穿刺点 L2-3或L3-4。
3、穿刺方法
无菌操作要求同腰麻或硬膜外阻滞。
硬膜外穿刺成功后,以硬膜外穿刺针为引导,于其针内插入25G腰穿针,穿过硬膜外穿刺针口,刺破蛛网膜,退出针芯,见脑脊液自针内流出。
随机注入腰麻用局麻药2-3ml,退出腰穿针,经硬膜外穿刺针置入硬膜外导管(通过针口3cm),退出硬膜外穿刺针,穿刺点覆盖消毒纱布,固定导管。
帮助病人翻身仰卧后,测腰麻阻滞平面。
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局麻药3-5ml,5分钟后无阻滞平面过高征象,即可开始手术。
术中根据需要,经硬膜外导管注入适量局麻药,维持麻醉。
4、由于轻或重比重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后,尚需要一段时间进行硬膜外操作,势必使肢体一侧阻滞显著另一侧较之差而影响整个阻滞效果。
故多主张联合阻滞时的腰麻用等比重局麻药。
麻醉科技术操作技巧规范标准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技术操作规范(麻醉科)(2017年10月修订)目录第一章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常规 (2)第一节蛛网膜下腔阻滞 (2)第二节硬膜外阻滞 (4)第三节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7)第四节气管内插管 (9)第二章有创监测技术操作规范 (15)第一节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范 (15)第二节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范 (17)第一章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常规第一节蛛网膜下腔阻滞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隙,作用于脊神经根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习称脊椎麻醉(spinal anesthesia),简称脊麻或腰麻。
【适应证】下腹部、腰部、盆腔、下肢、肛门及会阴部位的手术。
【禁忌证】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或脊神经根病变、脑膜炎等。
2.感染,如脓毒血症、穿刺部位感染等。
3.脊柱疾病,如脊椎严重畸形、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等。
4.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5.不能合作的小儿、精神病病人。
6.合并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外伤失血、腹内高压者等为相对禁忌证。
【操作方法】1.体位侧卧位为最常用体位;坐位一般用于鞍麻;俯卧位较少用,偶尔用于俯卧位腰椎手术。
2.穿刺部位成人应在腰2以下的腰椎间隙,儿童在腰3以下的腰椎间隙。
3.穿刺方法(1)皮肤消毒后铺消毒洞巾。
确定穿刺点,并于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做完善的局部浸润麻醉。
(2)正中穿刺法。
将腰麻针经穿刺点与皮肤垂直刺入,沿穿刺针轴心方向将针推进。
依次穿过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到蛛网膜下隙,取出针芯有脑脊液流出。
(3)旁正中穿刺法。
穿刺针自距中线1.5cm近尾侧处剌入,然后穿刺针对准中线稍向头侧推进。
穿刺针只穿过部分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及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隙。
(4)穿刺成功后,固定针体,回吸有脑脊液回流,再将蛛网膜下腔阻滞药注入。
【常用药物】1.0.75%布比卡因,剂量8~12mg,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病情加0.9%生理盐水或脑脊液以调节药物浓度和容量。
硬膜外麻醉操作规范
硬膜外麻醉操作规范
1、硬膜外穿刺针:常用17G的Tuohy Weiss穿刺针。
2、患者体位:可用坐位或侧卧位穿刺,具体事项参见脊麻。
3、穿刺入路:无论采用正中或旁正中穿刺,穿刺针均应由中西进入硬膜外间隙,以便减少刺伤硬膜外静脉、脊髓动脉或脊神经的危险性。
穿刺点定位、皮肤消毒及铺巾均与脊麻相同。
a 腰段硬膜外麻醉:用25G长注射针做浸润麻醉。
用15G针破皮后硬膜外穿刺针稍向头侧进针,穿过脊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抵达黄韧带可有韧性感。
b 胸段硬膜外麻醉:胸段硬膜外穿刺与腰段相同,但进针方向更需向头侧倾斜。
c 置入导管:缓慢将导管置入硬膜外间隙5cm以内。
保留导管退出穿刺针保持硬膜外间隙中的导管深度为4-5cm.
d 试验量:可以经穿刺针护硬膜外导管给予,试验量包括2%的利多卡因3ml和1﹕200000肾上腺素。
e 注入局麻药:局麻药应每3-5min注入3-5ml,直到达到全量。
硬膜外麻醉操作规程
硬膜外麻醉操作规程一、术前准备1.患者的术前准备:患者应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查看患者的病历、药物过敏及手术相关检查。
并告知患者麻醉的过程、注意事项以及可能的风险。
提前给予镇静剂和抗酸剂。
2.设备准备:检查麻醉设备是否完好。
准备必要的药物、针头、注射器、输液器、监测设备等。
3.术区准备:对术区进行无菌处理,准备好硬膜外穿刺所需要的器械。
二、术中操作1.体位选择:选择合适的体位,常见的为侧卧位和坐位。
侧卧位时可使用腊窗或侧卧架进行支撑。
坐位时可使用低头位或者高头位。
2.皮肤消毒:在穿刺点处进行局部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局麻:在穿刺点附近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疼痛感。
4.硬膜外间隙穿刺:消毒好手套后,握紧针头,通过指导针或穿刺针进行硬膜外间隙穿刺,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避免损伤脊髓和神经根。
5.注药:穿刺成功后,通过穿刺针插入的硬膜外间隙进行要麻醉药物的注入,常用的麻醉药物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6.检测效果: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麻醉效果,包括局部麻醉作用是否达到预期、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等。
7.麻醉维持和调节: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手术的需要,适时调整和维持患者的麻醉深度。
三、术后管理1.监测: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术后监测,包括心电监测、血压监测、呼吸监测等。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麻醉恢复:当患者麻醉开始退去时,需要给予相应的恢复治疗,包括给予氧气、辅助通气等,确保患者安全恢复。
3.术后镇痛:术后给予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
以上是硬膜外麻醉操作规程的一些基本内容,具体操作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执行。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硬膜外麻醉的手法
硬膜外麻醉的手法:硬膜外麻醉即硬脊膜外神经阻滞麻醉。
操作方法如下:(1)侧卧位,两手抱住膝关节,下颌紧贴前胸,成屈曲状。
(2)按手术要求在第10胸椎至第4腰椎刺突之间,选择好脊椎间隙,先作局部麻醉,用勺状穿刺针头穿刺。
穿刺方法有二:①与脊柱成垂直方向刺入硬膜外腔,称直入穿刺法;②从脊椎旁斜行刺入,称侧入穿刺法。
(3)穿刺时主要根据阻力的改变来判断所经过的层次。
当遇到黄韧带时阻力增大,有坚韧感,这时抽出针芯,接上带有小量空气(或生理盐水)的针筒,小心地继续进针,穿破黄韧带时有“脱空感”,利用硬脊膜外腔的负压将针筒内的空气吸入腔内,并观察针筒头部的液平面变化,若随着负压的变化而波动,则说明已进入硬脊膜外腔。
如无负压等现象,则继续进针,若发现脑脊液,即说明已穿过硬膜外腔,进入了蛛网膜下腔,穿刺即告失败而应放弃。
(4)确已证明在硬膜外腔,则分次注入麻醉药。
常用麻醉药有2%利多卡因(又称赛罗卡因)或2%地卡因,内加0.1%肾上腺素0.1~0.2mL。
利多卡因一般成人单次用量不能超过500mg,地卡因单次用量不超过60mg。
对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可按手术要求陆续分次给药。
麻醉的全过程应密切注意掌握病人的反应及麻醉平面的变化。
(5)如需作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先取与勺状针头大小相应的输尿管导管一根,预先测试是否通畅,并测好长短尺寸。
将勺状针头的斜面向上(或向下,按手术要求而定),输尿管导管从针腔内插入硬脊膜外腔后,边拔出针头,边缓慢将导管向硬脊膜外腔推进,导管留在硬膜外腔内3~5cm即可,不要过长。
在拔勺状针头时切勿将导管带出腔外,从导管内试注少量麻醉药约2mL,如无阻力,局部不隆起,亦无液体外溢,即证明导管仍在外腔内。
最后将留在体外的导管用胶布平直固定在背部,防止脱出和折曲成角,保证导管通畅及术中给药。
硬膜外麻醉的并发症全脊髓麻醉的预防诊断和处理原则问题答案[医疗泉州市]杨晓初浙江新昌中医院麻醉科312500临床中可遇到一些手术后并发症,医生和患者往往误认为是麻醉并发症,其实不然,通过认真仔细地检查,发现很多与麻醉本身并无直接关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续硬膜外麻醉操作规范
适应症:
1、常用于腹部、腰部、盆腔及下肢的手术。
2、颈部、上肢及胸壁的手术也可在硬膜外腔阻滞下完成。
3、术后镇痛。
禁忌症:
1、不能合作者。
2、穿刺部位有感染者。
3、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者。
4、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颅内压升高者。
5、严重低血容量及休克者。
麻醉操作前准备:
1、详细了解病人情况,包括手术方式、麻醉选择适应度、手术及麻醉文书的签署情况等,还需向病人询问包括药物过敏史、禁食时间、身体不适情况、有无不良麻醉史等以及对其进行气道的评估。
对于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及时寻求帮助。
2、开放一条及以上快速的静脉通道。
给病人行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监测并并作为基础值记录在麻醉单上。
给麻醉机连接螺纹管并检查能否正常使用,确保吸引器和气道通气设备到位。
3、准备药物包括(不限于):阿托品(0.1mg/ml)、麻黄素(5mg/ml)或甲氧明(0.5mg/ml)、2%利多卡因(5ml)和生理盐水(10ml)各两支、0.75%罗哌卡因15ml(乳腺手术为0.25%罗哌卡因15ml)。
麻醉药物应有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玻璃安培药液用砂轮锯瓶口后应用消毒液涂抹锯口。
麻醉操作:
1、打开麻醉穿刺包和加强型硬膜外导管。
2、病人摆左侧卧位,定L2/3椎间隙位置(乳腺手术为T4/5)。
3、以免洗手消毒液行卫生手消毒后再戴无菌手套。
4、以麻醉穿刺包内独立的方盘装消毒液,应避免消毒液接触穿刺物品。
5、消毒范围应是上至肩胛下角,下至尾锥(胸段上至后发际线,下至肋弓下缘),两侧至腋后线,消毒次数应大于3次。
消毒后铺无菌孔巾。
6、消毒后用注射器接过滤器抽吸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分别放置穿刺盘不同格内。
7、使用1%利多卡因行穿刺点局部麻醉,麻醉前应用纱布将孔巾孔内皮肤的消毒抹除。
8、穿刺方法可选用直入入法和旁正中入路法。
到达棘间韧带后每次进针幅度应小于0.5cm。
判断到达硬膜外间隙的方法可用阻力消失法或悬滴法,避免往硬膜外腔推注空气。
穿刺三次未成功或穿刺时间超过15分钟应停止操作,可请求帮助或改变麻醉方法。
9、置入硬膜外导管,针拔出后调整导管在硬膜外腔的长度为3~5cm,连接接头和药液过滤器后可用注射器注入小量盐水如无阻力并且回抽无血和脑脊液即可固定导管,并注入1~2%利多卡因3ml(含1:20万肾上腺素)作为实验量。
10、如需使用硬膜外行术后镇痛的病人应使用红色弹力胶布固定导管。
11、取平卧位,予病人面罩或鼻导管吸氧。
测试病人无局麻药中毒和全脊麻症状后可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75%罗哌卡因5~10ml,之后可根据麻醉平面和病人的耐受情况追加,首次总量可达到150~200mg(乳腺手术首次总量为0.25%罗哌卡因10~15ml)。
术中可根据情况于40~60分钟给予首次总量1/2~1/3的追加量,直至手术结束。
12、剖宫产手术的术后镇痛应首选硬膜外镇痛,其次为静脉镇痛。
无论何种配方如有放置硬膜外导管,首剂均为吗啡2mg,稀释成5ml,于术毕前30分钟硬膜外注入。
如无硬膜外导管,首剂为静脉注射地佐辛5mg。
硬膜外镇痛的维持药物配方为:地佐辛15mg+0.125%左旋布比卡因100ml;静脉镇痛维持药物配方为:地佐辛20mg+凯纷200mg+生理盐水配成100ml。
麻醉中的管理:
1、麻醉阻滞不全:如剖宫产手术出现麻醉阻滞不全,可在胎儿取出前给予病人静脉注射0.5μg/kg的瑞芬太尼或面罩吸入6%七氟醚。
胎儿取出后可静脉给予舒芬太尼5μg或地佐辛5mg。
2、低血压的处理:阻滞前经静脉给予液体500~1000ml可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发生低血压并伴有心动过缓可静注麻黄素5~10mg,如合并心率增快可给予甲氧明0.5~2mg。
剖宫产的病人可在麻醉穿刺后取左侧15度体位。
3、呼吸困难:在保证氧供时给予病人安慰,必要时给予呼吸支持。
4、恶心呕吐:将病人头侧一边,避免误吸。
可给予提升血压和静脉注射阿托品抗迷走神经兴奋。
5、寒颤:可静脉给予25~50mg曲马多。
6、 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
20.8.28.2.202010:2310:23:58Aug-2010:23
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
二〇二〇年八月二日2020年8月2日星期日
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10:238.2.202010:238.2.202010:2310:23:588.2.202010:238.2.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8.2.20208.2.202010:2310:2310:23:5810:23:58
5、三军可夺帅也。
Sunday, August 2, 2020August 20Sunday, August 2, 20208/2/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10时23分10时23分2-Aug-208.2.2020
7、人生就是学校。
20.8.220.8.220.8.2。
2020年
8月2日星期日二〇二〇年八月二日 8、你让爱生命吗,那么不要浪费时间。
10:2310:23:588.2.2020Sunday, August 2, 2020
亲爱的用户: 烟雨江南,画屏如展。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
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