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疟疾的防治与监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 2. 临床诊断和假定性治疗 3. 病后随访 4. 来自高疟区人群检测 (二)、传染源的治疗 (三)、预防服药 (四)、疫情报告
4
预防服药 1、集体预防服药
集体预防服药是指在疟疾传播季节、针对高 危人群的一种保护措施,常在下列情况时实施: 严重流行或暴发流行地区,遏制流行的扩散蔓延 及迅速降低发病率;在实现消除疟疾地区,用于 出现输入继发病例的疫点,以防止发生新的流行; 在有大量高疟区人群进入的矿山、大型建筑工地 等,开展集体预防服药以防止暴发流行发生。 2.、 个人预防服药
2. 报告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 疟疾突发疫情时,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 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通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进行网络直报。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接 到疟疾突发疫情信息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 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 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漏报、缓 报。
疟疾的防治与监测
疟疾的防治
2
防治目标 疟疾流行因素复杂。因此,在不同的疟疾流行区,防 治的目标应根据当地的疟区性质、流行程度、自然因素和 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所处的防治阶段而确定。 就全球而言,消灭疟疾是防治的最终目标,但要经历 漫长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 疟疾防治应有明确的阶段目标。 疟疾防治过程大体可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降低发病 率阶段,其目标应是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控制暴发流行, 减轻危害程度;第二阶段为控制流行阶段,其目标应是进 一步降低发病率,逐步控制流行,使年发病率降至并稳定 在低水平,防止暴发流行;第三阶段为消除疟疾阶段,其 目标应是阻断疟疾的传播,因可能还有残存病例和输入病 例,所以要防止继发感染病例发生,使疟疾不再成为当地 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第四阶段为巩固阶段,其目标应是 巩固消除疟疾的成果。
3
一、传染源控制
加强对疟疾传染源的控制与管理,不仅能及时控制患者的临床症 状,早日恢复健康,而且可减少传染源的数量,控制传播,在各类疟 区的防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 一)、传染源的发现
疟疾的传染源是现症病人和带虫者。传染源的及时发现十分重要, 主要通过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临床诊断、疑似疟疾的假定性治疗、 病例追踪随访以及对来自高疟区人群的检测等来实现。
3.社会经济学评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价
9
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 在低度地方性流行区和经防治流行得到 控制或消除地区,当疫情出现波动、而尚 未达到暴发的程度,可视为突发疫情,应 及时采取应急处理,防止酿成暴发或暴发 流行。
10
二、应急处理
1. 处理原则 疟疾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应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快速反应、 科学应对、依法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原则。
1.措施的实施评价 对疟防措施的实施评价,要根据规划中 对措施实施数量、范围、对象和质量要求,选取一些能反映这 些要求是否已达到或达到何种程度的指标进行调查,做出判断 。 同时,还要对疟防组织系统状况和专业防治人员知识技能状况 进行调查了解 。
2.流行病学评价 病原学指标(疫情报告的发病率、带虫发 病率 、居民原虫率) 血清学指标 昆虫学指标
11
3. 现场处置 (1)治疗病人: 对所有发现的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应及时进
行规范的抗疟治疗。 (2)人群服药:在突发疫情地区,如为传播季节,可对当年累计发病率
在10%以上的乡、村,可根据情况以乡、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采用 成人每月顿服哌喹0.6 g(基质);或每7~10天顿服氯喹0.3g (基质)方 法开展人群服药。 (3) 媒介控制:在媒介按蚊密度有异常升高时应实施媒介控制措施。 可根据不同情况,以乡、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采用拟除虫菊酯类杀 虫剂对人、畜房进行喷洒或浸泡/喷洒蚊帐灭蚊。 (4)流行病学调查:对每个疟疾病例(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采用核查疫情报表、发热病人血检登记 表、抗疟药处方以及居民调查、个案调查、居民或小学生带虫率调查 等方法确定突发疫情的范围、强度和疟原虫虫种;进行媒介按蚊调查, 了解传播媒介蚊种、密度等。 (5)发热病人血检:对所有发热病人进行登记和血检疟原虫,及时发现 病例。 (6)开展健康教育: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开展疟疾预防和控制知识的宣传 教育,提高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接受防治措施的依从性。
(一)、环境防制
(二)、化学防制
(三)、生物防制
6
1. 调查 2. 材料制作 3. 培训 4. 传播方式 5. 政策与协调
三 健康教育
7
四、防治工作组织实施
(一) 制订防治规划 1. 疟区分层,确定目标 2. 制定策略、措施 3. 确定实施方案和评价体系 4. 修订与审批
(二)组织管理 1. 防治工作的领导 2. 专业防治机构的职责 3. 基层卫生组织的作用 4. 动员广大群众参与 5. 搞好部门协作 6. 建立区域联防
非疟区无免疫力的人群进入疟区时,应于传 播季节定期服用抗疟药物,以预防感染。特别是 出国到高疟区人员,更应注意加强个人预防。采 用的抗疟药物及方案同集体预防服药,或选用其 它具有抑制性治疗作用的药物。连续服药的时间 最长不超过半年。
5
二、 传播媒介防制
传播媒介防制是控制疟疾的一个重要手段。 媒介防制应以媒介生态学为基础,从实际情况出 发,紧密地与社会经济发展和除害灭病相结合, 以经济、安全和对环境无害为原则。针对不同蚊 媒发育的不同阶段,因地、因时、因蚊种制宜, 采用环境、药物、生物等综合防制措施,降低媒 介种群数量与寿命,以达到控制流行、阻断疟疾 传播的目标。
8
五、效果评价
在开展疟疾防治过程中,应定期进行防治效果评价了解各 措施的实施情况及其效果、有关流行因素的变动情况、防治工 作中在组织方面及技术措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并据此 修订防治规划和技术方案。通过计划、评价,再计划、再评价, 使方案不断完善,推动防治工作不断前进。因此,防治效果评 价是整个疟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防 治效果评价应包括防治措施的实施评价、流行病学评价、社会 经济学评价和综合评价。
4
预防服药 1、集体预防服药
集体预防服药是指在疟疾传播季节、针对高 危人群的一种保护措施,常在下列情况时实施: 严重流行或暴发流行地区,遏制流行的扩散蔓延 及迅速降低发病率;在实现消除疟疾地区,用于 出现输入继发病例的疫点,以防止发生新的流行; 在有大量高疟区人群进入的矿山、大型建筑工地 等,开展集体预防服药以防止暴发流行发生。 2.、 个人预防服药
2. 报告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 疟疾突发疫情时,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 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通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进行网络直报。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接 到疟疾突发疫情信息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 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 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漏报、缓 报。
疟疾的防治与监测
疟疾的防治
2
防治目标 疟疾流行因素复杂。因此,在不同的疟疾流行区,防 治的目标应根据当地的疟区性质、流行程度、自然因素和 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所处的防治阶段而确定。 就全球而言,消灭疟疾是防治的最终目标,但要经历 漫长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 疟疾防治应有明确的阶段目标。 疟疾防治过程大体可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降低发病 率阶段,其目标应是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控制暴发流行, 减轻危害程度;第二阶段为控制流行阶段,其目标应是进 一步降低发病率,逐步控制流行,使年发病率降至并稳定 在低水平,防止暴发流行;第三阶段为消除疟疾阶段,其 目标应是阻断疟疾的传播,因可能还有残存病例和输入病 例,所以要防止继发感染病例发生,使疟疾不再成为当地 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第四阶段为巩固阶段,其目标应是 巩固消除疟疾的成果。
3
一、传染源控制
加强对疟疾传染源的控制与管理,不仅能及时控制患者的临床症 状,早日恢复健康,而且可减少传染源的数量,控制传播,在各类疟 区的防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 一)、传染源的发现
疟疾的传染源是现症病人和带虫者。传染源的及时发现十分重要, 主要通过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临床诊断、疑似疟疾的假定性治疗、 病例追踪随访以及对来自高疟区人群的检测等来实现。
3.社会经济学评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价
9
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 在低度地方性流行区和经防治流行得到 控制或消除地区,当疫情出现波动、而尚 未达到暴发的程度,可视为突发疫情,应 及时采取应急处理,防止酿成暴发或暴发 流行。
10
二、应急处理
1. 处理原则 疟疾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应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快速反应、 科学应对、依法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原则。
1.措施的实施评价 对疟防措施的实施评价,要根据规划中 对措施实施数量、范围、对象和质量要求,选取一些能反映这 些要求是否已达到或达到何种程度的指标进行调查,做出判断 。 同时,还要对疟防组织系统状况和专业防治人员知识技能状况 进行调查了解 。
2.流行病学评价 病原学指标(疫情报告的发病率、带虫发 病率 、居民原虫率) 血清学指标 昆虫学指标
11
3. 现场处置 (1)治疗病人: 对所有发现的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应及时进
行规范的抗疟治疗。 (2)人群服药:在突发疫情地区,如为传播季节,可对当年累计发病率
在10%以上的乡、村,可根据情况以乡、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采用 成人每月顿服哌喹0.6 g(基质);或每7~10天顿服氯喹0.3g (基质)方 法开展人群服药。 (3) 媒介控制:在媒介按蚊密度有异常升高时应实施媒介控制措施。 可根据不同情况,以乡、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采用拟除虫菊酯类杀 虫剂对人、畜房进行喷洒或浸泡/喷洒蚊帐灭蚊。 (4)流行病学调查:对每个疟疾病例(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采用核查疫情报表、发热病人血检登记 表、抗疟药处方以及居民调查、个案调查、居民或小学生带虫率调查 等方法确定突发疫情的范围、强度和疟原虫虫种;进行媒介按蚊调查, 了解传播媒介蚊种、密度等。 (5)发热病人血检:对所有发热病人进行登记和血检疟原虫,及时发现 病例。 (6)开展健康教育: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开展疟疾预防和控制知识的宣传 教育,提高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接受防治措施的依从性。
(一)、环境防制
(二)、化学防制
(三)、生物防制
6
1. 调查 2. 材料制作 3. 培训 4. 传播方式 5. 政策与协调
三 健康教育
7
四、防治工作组织实施
(一) 制订防治规划 1. 疟区分层,确定目标 2. 制定策略、措施 3. 确定实施方案和评价体系 4. 修订与审批
(二)组织管理 1. 防治工作的领导 2. 专业防治机构的职责 3. 基层卫生组织的作用 4. 动员广大群众参与 5. 搞好部门协作 6. 建立区域联防
非疟区无免疫力的人群进入疟区时,应于传 播季节定期服用抗疟药物,以预防感染。特别是 出国到高疟区人员,更应注意加强个人预防。采 用的抗疟药物及方案同集体预防服药,或选用其 它具有抑制性治疗作用的药物。连续服药的时间 最长不超过半年。
5
二、 传播媒介防制
传播媒介防制是控制疟疾的一个重要手段。 媒介防制应以媒介生态学为基础,从实际情况出 发,紧密地与社会经济发展和除害灭病相结合, 以经济、安全和对环境无害为原则。针对不同蚊 媒发育的不同阶段,因地、因时、因蚊种制宜, 采用环境、药物、生物等综合防制措施,降低媒 介种群数量与寿命,以达到控制流行、阻断疟疾 传播的目标。
8
五、效果评价
在开展疟疾防治过程中,应定期进行防治效果评价了解各 措施的实施情况及其效果、有关流行因素的变动情况、防治工 作中在组织方面及技术措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并据此 修订防治规划和技术方案。通过计划、评价,再计划、再评价, 使方案不断完善,推动防治工作不断前进。因此,防治效果评 价是整个疟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防 治效果评价应包括防治措施的实施评价、流行病学评价、社会 经济学评价和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