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层次分析法全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次分析案例应用

背景资料:

某企业在扩大企业自主权后,委托某专业咨询机构分析如何合理利用企业利润。负责该项目的咨询工程师从Bl:进一步调动职工劳动积极性、B2:提高企业技术水平、B3:改善职工物质与文化生活三个方面设计问卷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法得出可供选择的方案有:P1:发奖金;P2:扩建集体福利事业;P3:办职工业余技校;P4:建图书馆、俱乐部;P5:引进新设备。

企业决策层按照调查结果,采用两两对比法,依据企业实际情况给出以下评价:1.B2比B1明显重要;2.B3比B1稍微重要;3.B2比B3稍微重要;基于B1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目标下的评价

7.P1比P5强烈重要;8.P2比P3稍微重要;9.P2比P4既同样重要又稍微重要;10.P2比P5明显重要;

5、若已知B2、B3目标下的评价结果,作为咨询工程师,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给出方案的优先顺序?

6、简述咨询机构运用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有哪些?

第一问:暗地卷烟(基础知识不多说);

第二问: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②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③单准则下层次排序和单准则下一致性检验;④总排序和总排序下一致性检验。

A—B

第一步:单准则下的①权重向量和②最大特征值计算,并进行③一致性检验一、权重向量的求解

二、最大特征值的求解

定义:给定某一矩阵A,寻找一个常数λ和非零向量ω,使得A·ω=λ·ω

即A·ω=

=λ·

A-B A·ω=

=

下一步依据高中向量运算公式

即:A=λD B=λE C=λF =λ·=

故:λ=1/3*(A/B+B/E+C/D)

综上得λmax =1/3*(0.3182/0.1047+1.9354/0.6370+0.7847/0.2583)=3.0385B1-P 的计算过程不重复,λmax =5.0792

1

1/5

1/3A —B

51331/3

1

0.1047

ωA —0.6370

0.2583

11/51/351331/3

1

0.10470.63700.2583

0.1047

0.6370

0.2583

A B C

D E F

λD λE λF

二、单准则下的一致性检验

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一致性检验的含义:

由矩阵A-B通过和法或者根法求解得到权重向量ω,整个计算过程没有对矩阵做质变,只是简单的归一化形变。所以,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权重向量ω)是(矩阵A-B)在无权重干预情况下的归一化评分,且这个评分按照线性代数理论:特征值之和等于对角线元素之和,记为3ω(这个想要了解为什么的可以私聊我)。

其次我们要深刻的认识一下新向量(A·ω),它完全区别于(矩阵A-B)或(权重向量ω),可以解释为:新向量(A·ω)表示A矩阵在权重干预后的科学评价结果,这个结果相对(矩阵A-B)或(权重向量ω)已经更加接近于真实的评价结果。在没有求解λ

max

之前这是两个独立的评价结果。至此我们就得出A矩阵的两种得分,即3ω和(A·ω)。

现在假设我们在构造判断矩阵时,思维标准是一致的,那么可以认为3ω和(A·ω)这两个评分无限接近,则3ω≈(A·ω)。结合A·ω=λ·ω,可以得出λ≈3且λ≥3。上述条件满足的时候,我们判定A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那么λ与3是怎样接近为最满意?根据上诉λ≈3且λ≥3,我们令CI=λ

max

-n表示两者的偏差数值,偏差越小说明一致性越高。为了评价这个偏差数值的满意程度,必须引入相对

指标的概念,我们根据1000次随机判断矩阵算出λ

max

,求得平均一致性指标λ,计算平均偏差数值,带入公式CI’=λ-n记为RI’,CI’/RI’=CR’的比值称为一致性比例,即CR’

=(λ

max

-n)/(λ-n)。我们认为10%的相对偏差表示可以接受,故CR’<0.1可作为一致性检验的标准。

但是还要注意的是,层析分析法中的矩阵秩应满足n

min

≥1,为满足这个要求,我们将分母同时除以(n-1)作为约束条件。最终公式为

CR=((λ

max

-n)/(n-1))/RI(常数)

对于矩阵A-B,已求得λ

max

=3.0385,查表得RI=0.58,求得CR=0.0332

对于矩阵B1-P,已求得λ

max

=5.0792,查表得RI=1.12,求得CR=0.0177

所以,A-B层次和B1-P层次单独排序的CR均<0.1,符合满意一致性要求。

第二步:各单准则结合下的总排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上述我们分别求得了A-B,B1-P,B2-P,B3-P的特征向量

ωA=(0.10470.63700.2583)T

ωB1=(0.49560.23190.08480.13740.0503)T

ωB2=(00.05530.56500.11750.2622)T

ωB1=(0.37500.37500.12500.12500)T

这里我们要明确三点:

①四个特征向量可以看做为四个归一化评分;

②如果某个准则元素对上一层元素无支配关系,则记为0分,不可不记;

③总排序无非还是下一层次对上一层次的单准则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转化图示为:

第一步:模型建立

第二步:构造判断矩阵A—B

B1—P B2—P B3—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