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检验程序确认和验证

合集下载

202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培训试卷

202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培训试卷

202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培训试卷1、正常情况下,实验室宜在()时间内完成一次完整的内部审核? [单选题] *A、3个月B、6个月C、一年(正确答案)D、两年2、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指标以监控和评估()中的关键环节 [单选题] *A、内部审核B、管理评审C、检验过程D、检验前、检验和检验后过程(正确答案)3、实验室管理层应确保将患者的健康、安全和权利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实验室应建立并实施的过程包括:() *A、患者和实验室用户有途径提供有用信息,以协助实验室选择检验方法和解释检验结果(正确答案)B、向患者和实验室用户提供有关检验过程的公开信息,包括费用(适用时)和预期得到结果的时间(正确答案)C、定期评审实验室提供的检验,以确保这些检验在临床上是适当和必要的(正确答案)D、以应有的谨慎和尊重对待患者、样品或剩余物(正确答案)E、不需要获得知情同意4、实验室应配备具有履行其职责所需的权限和资源的人员,无论其是否还被赋予其他职责。

所履行职责包括:() *A、实施、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正确答案)B、识别与管理体系或执行实验室活动的程序的偏离(正确答案)C、采取措施以预防或最大程度减少这类偏离(正确答案)D、向实验室管理层报告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和改进需求(正确答案)E、确保实验室活动的有效性。

(正确答案)5、实验室管理层应建立并维持目标和方针包括() *A、满足患者和用户的需要和要求(正确答案)B、实验室应有记录证实其人员能力C、致力于良好的专业实践(正确答案)D、提供满足其预期用途的检验(正确答案)E、符合本准则(正确答案)6、实验室应授权人员从事特定的实验室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A、方法选择、开发、修改、确认和验证(正确答案)B、结果审核、发布和报告(正确答案)C、实验室信息系统使用(正确答案)D、应定期评估计划和活动的适宜性E、记录从事实验室活动所必需的设施及环境条件要求7、实验室应备有向用户和患者提供的适当信息,这些信息应包括() *A、实验室地址、工作时间和联络方式(正确答案)B、检验申请和样品采集的程序(正确答案)C、实验室活动的范围和预期可获得结果的时间(正确答案)D、咨询服务的获取(正确答案)E、已知对检验性能或结果解释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正确答案)8、实验室管理层应确保提供适当的实验室建议和解释,并满足患者和用户的需求。

HACCP的七个原理

HACCP的七个原理
要列为显著危害。
22
危害识别及评价的准备
1、危害分析参考数据库
2、参考文献(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厂卫生等) 3、政府公告 4、公司的投诉档案文件 5、科学研究论文
23
如何进行危害分析
由于在以下几方面存在差异,不同企业有不 同的危害:
原料来源 配方 设备和布局 加工方法 加工期限和存储期限 经验/知识/员工的观念
33
常见的关键控制点-2
二 、能将危害消除的点可以确定为关键控制点
1、在蒸煮的过程中,病原体被杀死。 2、金属碎片能通过金属探测器检出,通过从加工线上 剔除污染的产品而消除。
3、寄生虫能通过冷冻杀死。
34
常见的关键控制点-3
三 、能将危害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点可以确定 为关键控制点
1、外来物质通过人工挑虫和自动分选来降低危害。 2、可以通过从认可海区获得的贝类使某些微生物 和化学危害被减少到最低程度。 3、鸡屠宰线上宰杀破肠鸡比例控制
◎婴儿以及小孩
◎老年人
◎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例如HIV阳性患者
◎因学习能力有缺陷而不能理解说明的人
17
制定HACCP计划的预备步骤
绘制和确认生产工艺流程图 HACCP工作小组应深入生产线,详细了
解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在此基础上绘 制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制作完成后需要现场验证流程图。 生产加工流程的输入和输出不能有遗漏
18
HACCP七个原理
19
原理一:进行危害分析 三个过程-分析、评价、配套控制措施
20
显著危害定义
极有可能发生,如不加控制有可能导致消费 者不可接受的健康或安全风险的危害。
21
显著危害与危害的区别
1、风险性:极有可能发生 2、严重性:一旦发生将对消费者造成不可

质检理论题(1)

质检理论题(1)

1.原始记录4.原始记录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检验试样制备过程B.可能影响因素C.仪器设备名称及编号D.试验环境条件错误!正确答案是:A,B,C,D7.原始记录包含下列信息()。

A.报告编号B.生产企业名称C.样品状态D.使用仪器名称和编号E.检验标准错误!正确答案是:A,C,D5.检验原始记录不得随意涂改。

需要更改时,必须由()共同确认更改。

A.记录者本人B.检验报告的批准人C.检验报告的审核人D.检验报告的主检错误!正确答案是:A,B4.更改监督检验原始记录时,应使用划改方式进行更改。

更改处要保留原有的数据、文字,并有()和()。

A.报告审核人印章或签名,审核时间B.当事人印章或签名,授权签字人印章或签名C.授权签字人印章或签名,审核时间D.更改人印章或签名,修改时间错误!正确答案是:B9.以下哪些内容需在原始记录上记录?A.样品编号B.样品状态C.抽样地点D.检验地点E.检验时间F.样品数量错误!正确答案是:A,B,D,E41.伪造检验数据或者伪造检验结论,构成犯罪,依照《产品质量法》应依追究行政责任。

√ ×错误!正确答案是:×5.关于于检验原始记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A.必须准确记录环境温度、湿度B.应准确记录样品的封样状态C.只需准确记录最终数据,中间计算过程可以省略D.保存期限为六年错误!正确答案是:A,B,C2.计量器具21.强制检定应贯彻“经济合理、就地就近”的原则,由()进行检定。

A.使用强检计量器具的单位B.使用强检计量器具的单位自行联系检定单位C.计量检定机构D.政府计量部门指定所属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错误!正确答案是:D7.制造在全国范围内从未生产过的计量器具新产品,必须经过()。

A.样机试验B.定型鉴定C.投产鉴定D.周期检定错误!正确答案是:B10.在下列计量单位名称中,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名称是()。

A.伏特B.克C.坎德拉D.摩尔E.安培错误!正确答案是:A,C,D,E13.不属于强制管理的工作计量器具的是()。

检验方法验证和确认.

检验方法验证和确认.
• 运行确认OQ
– 即为空载试验,在不使用样品的前提下, 确认仪器达到设计的要求。 – 目前许多大型仪器的运行确认都由仪器厂 家完成。(仪器使用者需要做的是记录数 据,并保存。)
e.g. HPLC系统运行确认试验及限度
仪器名称 仪器组件
流量控制阀 泵 流动相比例控制阀 自动进样器 进样体积控制阀
功能
分析方法验证(确认)的原则
• 原则上每个检测项目采用的分析方法,均需要 进行方法验证。 • 方法验证的内容应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结合 所 采用分析方法的特点确定。 • 同一分析方法用于不同的检测项目会有不同的 验证要求。
–例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制剂的鉴别和杂质 定量试验应进行不同要求的方法验证,前者重点要 求验证专属性,而后者重点要求验证专属性、准确 度、定量限等验证项目。
在实验室批准适用 该方法前
注:不是所有的测试项目都必须进行验证或确认,例如干燥失 重、炽灼残渣、密度、重量、各种湿法化学步骤如酸值和简单 的仪器方法pH值。
分析方法验证(确认)的前提条件
• • • • 仪器 人员 可靠的参照品 可靠的材料
– 包括试剂、实验用容器等
• 稳定性
– 确认受试溶液和试剂的稳定,在规定时间内无降解或稳定的
仪器的确认--概述
• 根据检验仪器类型不同,需要确认的指 标不同:
– 计量仪器--安装确认和校正 – 分析仪器--IQ,OQ,PQ,预防性维修和 再确认
仪器的确认--IQ
• 安装确认IQ
验收,登记 安装 制定操作规程、维护规程、清洗规程等 培训 建立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
仪器的确认-- OQ
根据仪器类别和确认的 数据 制定维修计划 根据计划定期进行 运行确认中某些关键项目

产品质量检验程序

产品质量检验程序

产品质量检验程序在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检验是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产品质量检验的程序,包括质量检验的目的、流程、方法和结果评估等方面。

一、质量检验的目的质量检验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产品的合格率和可靠性。

通过检验,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产品制造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同时,质量检验也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二、质量检验的流程质量检验的流程一般包括取样、测试、评估和记录等步骤。

1. 取样:根据检验标准和要求,从生产线上随机选取代表性样品。

2. 测试:对取样的产品进行相关的物理、化学、机械等测试,以评估其质量和性能。

3. 评估:根据测试结果和预设的质量标准,判断产品的合格性,并记录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

4. 记录:将检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和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样品信息、检验结果、检验员等。

三、质量检验的方法产品质量检验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和工具,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1. 外观检验:通过肉眼观察产品的外观,检查是否有瑕疵、变色、变形等表面缺陷。

2. 功能性检验: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进行相应的功能测试,如电器产品的电流、电压测试,机械产品的运转试验等。

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要求,采用其他专业的检验方法,如X射线检测、声波检测、拉力测试等。

四、质量检验结果评估在质量检验中,根据检验结果的合格与否,可以分为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1. 合格品: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可以正常出货或投入市场。

2. 不合格品:不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如修复、重新制造或报废等。

对于不合格品,企业需要追溯其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五、质量检验的重要性质量检验在产品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 保证产品质量:通过检验,可以发现和排除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缺陷和问题,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

2. 提高客户满意度:优质的产品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提高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和满意度。

货物检验的名词解释

货物检验的名词解释

货物检验的名词解释货物检验是指对商品的质量、数量、状况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估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供应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用于确保货物的质量符合预期,并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在国际贸易中,货物检验更是至关重要,有助于确保交易双方的利益得到保障。

下面是针对货物检验常用术语的解释和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1. 货物检验机构(Inspection Body)货物检验机构是指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负责对货物进行检验、验证和认证。

这些机构通常具有相关的专业资质和认证,能够提供可靠和中立的检验结果。

2. 货物检验程序(Inspection Procedure)货物检验程序是指检验机构对货物进行检查的一系列步骤和规定。

这些步骤通常包括预检、抽样、检测、评估等,以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货物检测(Cargo Testing)货物检测是指通过对货物进行实验室分析和测试,来评估货物的质量和性能。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化学分析、物理测量、无损检测等。

通过检测,可以确定货物是否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的要求。

4. 货物抽样(Sampling)货物抽样是指从一个批次或一批货物中选取部分样品进行测试和检验。

抽样的目的在于通过部分样品来推断整体批次或整批货物的质量和性能。

抽样的方法和过程需要遵循相关的国际标准和规定。

5. 货物质量评估(Cargo Quality Assessment)货物质量评估是对货物的质量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估。

评估的标准通常与货物的种类和用途有关,包括外观、尺寸、重量、含水量、化学成分等方面。

评估结果可以用于确定货物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

6. 货物数量评估(Cargo Quantity Assessment)货物数量评估是对货物的数量进行检查和评估。

评估的方法通常包括计数、称重、容量测量等。

评估结果可以用于确定货物的实际数量,以及与合同约定的货物数量是否相符。

7. 货物状况评估(Cargo Condition Assessment)货物状况评估是对货物的完整性和状况进行评估。

第七章 确认与验证试题

第七章 确认与验证试题

确认与验证试题
部门: 姓名: 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确认:
验证:
工艺验证:
再验证: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50分)
1、企业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或验证工作,以证明
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来确定。

2、企业的、、和应当经过确认,应当采用经过验证的、和进行生产、操作和检验,并保持状态。

3、工艺验证(PV)应当证明一个生产工艺按照能够
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

4、首次确认或验证后,应当根据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情况进行或。

5、应当根据确认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

6、设备清洁验证应选择的产品,在条件下进行。

7、回顾性验证至少需要批,一般批以上的历史数据来支持验证。

8、工艺验证中所生产的产品批量应与的产品批量相同。

通常,工艺验证要求进行连续成功批次的生产。

9、当发生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变更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应通过风险评估确定以及确定。

10、清洁方法应当经过验证,证实其,以有效防止。

三、简答题:
1、前验证发起的时机是什么?
2、工艺再验证的目的是什么?
3、清洁验证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食品安全验证程序

食品安全验证程序

食品安全验证程序
是指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验和验证,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的措施。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食品安全验证程序的步骤:
1. 确定验证目标:明确要验证的食品安全措施,如检查供应商的合规性、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或残留物。

2. 设计验证计划:制定验证计划,包括验证的时间、地点、检测方法和样本数量等。

3. 收集验证数据:执行验证计划,收集必要的验证数据,如样品分析结果、供应商合规证书等。

4. 分析和评估数据: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比对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判断食品安全性。

5. 制定改进措施:根据分析和评估的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改进措施以提高食品安全性。

6. 实施改进措施:如果发现不符合安全标准或法规要求,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如更换供应商、改善生产工艺等。

7. 监控和复核:定期监控和复核验证措施的有效性,确保措施的长期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这些步骤,食品安全验证程序可以帮助食品生产者和供应商确保他们的产品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保证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和可靠性的信任。

第 1 页共 1 页。

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班考试试题答案(第1套答案)

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班考试试题答案(第1套答案)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班考试试题答案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班考试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c )1. 顾客满意指的是a)没有顾客抱怨b)要求顾客填写意见表c)顾客对自己的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d)a+b(c )2. 2000版ISO9001标准名称中不用质量保证,意味着a)不要求质量保证b)与ISO9004标准的要求一致了c)其含义除了要求产品质量保证还要增强顾客满意d)以上全不是(c )3. 顾客的要求就是a)书面定单b)电话要货c)任何方式提出的包括产品功能和交付的要求d)a+b(b )4. 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内所使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a)管理的系统方法b)过程方法c)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d)系统论(d )5. 术语“设计和开发”可包括的设计和开发a)产品b)过程c)体系d)a+b+c(b )6.一次审核的结束是指a)末次会议结束b)分发了经批准的审核报告之时c)对不符合项纠正措施进行验证后d)监督检查之后(c )7. 认证中的初次审核是指a)现场审核前的初访b)预审核c)组织提出申请后的首次正式审核d)以上全不是(a )8. 下列哪种文件应在现场审核前通知受审核方a)审核计划b)检查表c)审核工作文件和表式d)a+b+c(c )9. “CNAT”是指下面哪一个机构的英文缩写a)国际审核员和培训认证协会b)国际认可论坛c)中国认证人员与培训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d)国际认证联盟(d )10.“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是指a)审核结论b)审核发现c)审核方案d)审核证据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现场审核的首、末次会议必须由审核组长主持。

(×)2.“审核准则”就是指GB/T19001标准。

(√) 3. 审核员在发现不符合项线索时可扩大抽样。

(×) 4. 审核范围就是受审方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确认与验证管理程序-范本模板

确认与验证管理程序-范本模板

确认与验证管理程序一、目的:建立确认与验证管理程序,是规范确认与验证管理的全过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保健食品的确认与验证管理。

三、责任者:验证中心对本规程负责.四、正文:1、建立验证中心并规定其职责范围,阐明应有哪些部门参加,各自的职责、权限、工作内容等。

2、验证的范围:厂房设施确认、净化空调系统验证、水系统验证、公用工程验证、设备确认、产品工艺验证、清洁方法验证、灭菌验证、检验方法验证等。

3、验证的方式及方法。

明确选定的验证方式,然后说明选择这些验证的条件,给出验证的适用范围。

常用的验证方式有:(1)前验证:指一项工艺、一个过程、一个系统、一个设备或一种材料在正式投入使用前按照设定验证方案进行的验证。

前验证强调的是前期行为,描述的是一切从零开始的验证,目的是杜绝先天性缺陷。

也是实现新厂房、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等移交使用部门的必要条件。

(2)同步验证:指在某项工艺运行的同时进行的验证,并从工艺运行的过程中获取数据,以证明该工艺达到预定的要求。

同步验证始于工艺运行的开始,止于工艺运行的结束,在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失败就会带来产品的损失.(3)回顾性验证:指以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旨在证实正式生产工艺条件适应性的验证。

有些老产品在多年或一段时间的生产中,工艺条件稳定、积累的数据资料比较丰富,其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等一直未发生改变,数据可靠,些时可对这些数据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处理,进行趋势分析,做出回顾性的总结报告。

(4)再验证:指经过验证合格后并投入使用一个阶段后进行的再次验证,旨在证实已验证的状态没有发生飘移。

4、起草验证管理文件和验证项目文件等,批准后执行.5、应对验证文件进行管理,其管理内容和方式须以书面文件方式描述,批准后执行.6、验证周期:企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涵盖GMP全部要求的验证.可以分期分批进行,也可以集中进行.必要时随时进行.生产一定周期后应进行再验证。

并制定再验证周期.7、验证记录是对验证过程所实现内容的描述,内容包括:验证项目、时间、地点、检验结果、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取样人、检验人、复核人等。

检验程序确认和验证

检验程序确认和验证

检验程序确认和验证(2)测量区间定义• measuring interval•又称工作区间 working interval•在规定条件下,由具有一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测量仪器或系统能测出的一组同类量的量值(VIM)。

–注1:在某些领域,也称“测量范围”。

–注2:测量区间下限不应与“检出限”相混淆。

线性、线性范围定义•线性:linearity•指待测标本中能直接按比例关系给出分析物浓度结果的能力。

注1:线性代表整个测量系统的反应。

注2:一个测量系统的线性由不同已知浓度的分析物测定得到。

•线性范围:linear range•指测量系统所能覆盖的可接受线性范围,非线性误差小于设定标准。

分析测量范围定义analytical measurement range 患者标本未经任何处理(稀释、浓缩或其他预处理),由测量系统直接测得的可靠结果范围,在此范围内,一系列不同标本分析物测量值与实际浓度呈线性关系。

临床可报告范围定义clinical reportable range是定量检测项目向临床能报告检测范围,患者标本可经稀释、浓缩或其他预处理。

区别线性评价-CLSI文件•EP6-A,Evaluation of the Linearity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Procedures,2003•EP10-A3,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Quantitative Clinical Laboratory Measurement Procedures,2006EP6-A方案和要求1.设备熟悉阶段–检验人员应熟悉检测系统的操作、正确的质控和校准、恰当的标本制备。

2.线性评估实验–实验室验证厂商声明:5~7个浓度*重复2次。

–厂商建立新方法:9~11个浓度*重复2~4次。

–实验室改良已建立的方法:7~9个浓度*重复2~3次。

–时间:最好一天内完成。

EP6-A方案和要求•样品准备:可接受的基质1.病人混合标本:1份标本的分析物浓度应接近可报告范围上限,另1份标本的分析物浓度应接近检出限。

(完整版)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完整版)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目的:建立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规范验证操作。

适用范围:所有检验方法的验证。

责任者: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程序:1、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的起草及审批,检测仪器的确认.适用性验证(包括准确度试验、精密度测定.线性范围试验、专属性试验等)和结果评价及批准四个欠的方面。

它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下图表示。

2、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步骤首先是制定验证方案,然后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确认,最关键的一步是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最后是检验方法评价及批准。

2.1验证方案的制定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通常由质量验证小组提出。

根据产品的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即为质量标准草案。

根据质量标准草案确定检查和试验范围,对检验方法拟定具体操作步骤,最后经有关标题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共7页第1页制定人颁发部门GMP办公室编号: SOP--F—004分发部门质量验证小组、质量保证部新订√替代审核人批准人生效日期年月日人员审批方可实施。

2.2大型精密仪器的确认分析测试中所用的检测仪器一般可分为三类(1)普通仪器:崩解仪,折光仪、分析天平、酸度计、溶点测定仪、电导仪等:(2)较精密仪器:旋光仪、永停滴定仪、费休氏水分测定仪、自动滴定仪、药物溶出度仪、可共7页第2页见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3)大型精密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等。

为了保证分析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每台检测仪器在投入正式使用之前都应进行确认。

检测仪器的确认是检验方法验证的基础,应在其它验证试验开始之前首先完成。

检测仪器确认工作内容应根据仪器类型。

技术性能而定,通常包括:安装确认、校正、适用性预试验和再确认。

2.2.1安装确认同工艺验证中机械设备一样,仪器安装确认的土要内容包括如下各点:(1)要登记仪器名称.型号。

认证通用基础问答题汇总一

认证通用基础问答题汇总一

认证通用基础问答题汇总二1、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认证的作用有哪些?1、对组织来说,认证是一种客观、专业、科学的评价活动,可以借助认证推动组织提高管理水平,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

2、第三方认证作为市场经济调整社会经济秩序的最终方法,可以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有效运行。

3、认证还可以提高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效率。

4、认证活动还可以起到维护公共利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2、产品认证制度和产品认证方案的概念是什么?如何理解?(类比管理体系认证制度和管理体系认证方案)GB/T27067-2006 中“产品认证制度""定义为:实施第三方产品合格评定的规则、程序和对实施第三方产品合格评定的管理。

“规则‘就是规矩和法度,“程序”就是为进行某项活动而规定的途径,“管理”是指挥、控制和协调某个或若干个过程或活动。

产品认证制度中就包括了第三方产品认证的规则、程序和管理活动的内容。

GB/T27067-2006 中“产品认证方案”定义为:与适用相同的规定要求、具体规则与程序的特定产品相关的产品认证制度。

“规定要求”是明示的需求和期望,如在法律法规、标准和合同中明示的需求和期望。

产品认证制度是宏观的、通用的产品认证规则、程序和管理要求;而产品认证方案是产品认证制度的具体表现,适用于有相同规定要求的、已经明确的产品类别的产品认证规则、程序和管理要求,即具体针对某类别的产品认证制度。

"3、依据ISO/EC17067 ,典型的产品认证方案的建立主要有哪7 7 种方式?请简要描述。

(1)方案1a。

本认证方案基于检测,即对产品样品的符合性进行评定。

对产品整体的抽样可以具有显著的统计学特性,也可以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特性。

(2)方案1b。

本认证方案基于检测所有产品,对产品的符合性进行评定。

以整个该产品为基数进行抽样。

对样品所代表的每个产品颁发符合性证书。

(3)方案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认和验证程序范文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认和验证程序范文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认和验证程序范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和验证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以____字来介绍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和验证程序范文。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认和验证程序范文(二)1. 管理体系的确认程序(1)确定管理体系相关要求:根据国家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等相关要求,确定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范围和职责。

(2)编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编制相关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包括食品安全管理手册、操作规程等。

(3)组织人员培训: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培训,确保员工对食品安全管理要求的理解和掌握。

(4)落实管理体系要求: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落实到各个环节,包括原料采购、加工制造、存储运输等。

(5)内部审核:进行内部审核,检查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是否有效运行。

(6)纠偏措施:对内部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纠偏,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7)管理体系的确认:组织外部审核,由第三方认证机构对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并颁发相关的认证证书。

2. 管理体系的验证程序(1)制定验证计划:根据管理体系的要求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验证计划,明确验证的目标和范围。

(2)收集验证数据:根据验证计划,收集相关数据,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监测数据、检验数据、食品安全事故数据等。

(3)数据分析和评估: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管理体系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满足相关食品安全要求。

(4)风险评估: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5)验证报告:根据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结果,编制验证报告,陈述验证的结论和建议。

(6)持续改进:根据验证报告的结果,对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以上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认和验证程序的范文,供参考使用。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认和验证程序范文(三)1. 管理体系的确认程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程序是确保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运行的关键环节。

通过确定管理体系相关要求、编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组织人员培训、落实管理体系要求、进行内部审核、纠偏措施和管理体系的确认,可以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能够符合相关要求并有效运行。

第7章 仿真模型的校核、验证与确认

第7章  仿真模型的校核、验证与确认
①校核—正确地建立了仿真模型吗? ②验证—建立了正确的仿真模型吗? ③确认—仿真模型可以使用吗?
7. 1 VV&A概述
VV&A的基本概念 仿真模型的校核、验证与确认三者之间的 联系: 第一,校核侧重于对建模过程的检验,为模型系 统的验收提供依据; 第二,验证侧重于对仿真结果的检验,为模型系 统的有效性评估提供依据; 第三,确认则是建立在校核与验证的基础上,指 的是由权威机构来确定仿真模型对某一特定应用 对象是否可以被接受的过程。
7. 1 VV&A概述
VV&A的基本概念 模型测试(Model Testing)。是指对仿真模 型中是否存在错误进行判断的过程。通常 是借助于给定的某些数据和案例来判断模 型输出的结果是否与实际系统(原型)相吻合 。 仿真精度(Simulation Accuracy)。是指仿 真模型能够达到的性能指标与所规定或期 望的参考值之间的误差。
7. 2 VV&A的过程、技术与方法
VV&A的技术与方法 2.正式方法 正式方法主要基于对正确性的较为正式的 数学证明。 常用的正式方法:归纳、推理、逻辑演绎、 谓词运算、谓词变换和正确性证明等。
7. 2 VV&A的过程、技术与方法
VV&A的技术与方法 3.静态方法 静态方法广泛应用于评估静态模型设计和 源代码的情况。 常用的静态方法:语法分析、语义分析、结 构分析、因果图、控制分析和数据流分析 等。
Hale Waihona Puke . 2 VV&A的过程、技术与方法
VV&A的过程 3.数据的校核与验证 数据校核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对仿真应用而 言,所选择的数据确实是最合适的,数据 验证则主要是为了保证数据确实能够比较 精确地反映真实系统某些方面的特性。 主要内容应包括:①元数据的精度校核;②各 阶段数据转化方式的校核;③概念模型、编 码模型和集成模型的输入数据校核及输出 数据验证;④输出数据的有效性校核等。

CCAA认证通用基础——合格评定

CCAA认证通用基础——合格评定

CCAA认证通用基础——合格评定1. 合格评定概述1) 合格评定活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校准、供方合格申明2)合格评定对象:产品、服务、管理体系、人员、过程、机构、其他3)合格评定依据和性质依据来自按规定要求所形成的准则,是"明示的需求或期望"。

规定要求可以来自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规范性文件。

强制与自愿合格评定活动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属于技术法规的范畴,如CCC。

我国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都是强制性要求,以技术法规作为依据的合格评定都是强制性合格评定活动。

自愿性/推荐性标准的合格评定属于自愿性质的。

4)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作用合格评定建立信任,支持贸易合格评定在消费者、制造商和监督者之间建立信任,从而保证产品、服务符合承诺的要求。

合格评定与生产、生活合格评定可以从源头上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安全,规范市场行为,指导消费、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合格评定有助于确保供方提供符合承诺的产品和服务或相关的管理体系1.合格评定面向市场主体引导提质升级,增加市场有效供给2.面向政府部门支撑行政监管,提高市场监管效能3.面向社会各方推动诚信减少,营造市场良好环境4.面向国际市场促进规则对接,提升市场开放程度。

5)合格评定的应用认证活动、检测活动、检验活动、核查活动、认可活动、其他活动6)合格评定的原则非歧视原则、遵守国际标准、统一、透明度、协调一致、有限干预7)我国合格评定机制统一管理,共同实施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年度工作会议制度8)我国合格评定发展现状和要求缺乏认证驱动,企业对高水平质量管理标准的应用缺乏积极性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体系尚待完善,对产业和社会支持能力有限行业性重复评价项目过多,增加制度性交易成本采信机制不健全,缺乏政策配套支持体系架构不合理,难以满足中高端质量需求国际话语权不强,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能力有待提高2. 合格评定与NQI1)NQI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NQI,National Quality Infrastructure,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是指一个国家建立和执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所需的质量体制框架统称,包括法规体系、管理体系、技术体系等。

2021年9月CCAA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知识试卷及答案

2021年9月CCAA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知识试卷及答案

2021年9月CCAA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知识试卷及答案2 00 9年9月CCAA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笔试试卷(审核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对霉变的玉米原料进行销毁,这是( ) (A)纠正 (B)让步 (C)报废(D)纠正措施、2.以下不属于审核员的职责是( )。

(A)实施审核(B)确定不合格项。

(C)针对不符合项制定纠正措施 (D)以上全部3.以下属于第二方审核的是( )(A)集团公司内一个分公司审核另一分公司 (B)认证机构代表某集团公司对其供方的审核 (C)集团公司对其下属分公司审核(D)认证机构代表政府主管部门对其行业内组织的评优审核4.陶瓷卫生沽具的包装工序没有作业指导书,针对此情况应当()(A)出具不符合(B)认为不存在不符合 (C)出具观察项’(D)不能确认是否存不符合,继续追踪 5.下列不属于生产工艺技术的是()(A)生产工艺 (B)工艺流程 (C)设备选型 (D)原料来源二、判断题1.QMs应覆盖组织的所有部门。

( ) 2.认证范围由受审核方决定。

( )3.再认证审核应考虑管理体系在认证周期内的绩效,包括调阅以前的监督审核报告。

( ) 4.有季节性生产的企业,现场审核应安排在正常生产时进行。

( ) 5.审核员应去现场验证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

( )6.受审核方在不符合报告上签字是为了确认不符合事实。

( ) 7.现场审核中,审核组应当定期讨论以交换信息,需要时可量新分配审核组成员的工作。

( ) 8.审核中所收集到的所有信息都可作为审核证据。

( ) 9.企业组织机构的本质就是分工合作的关系。

( ) 。

10.企业目标为企业决策指明了方向,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企业实际绩效的标准。

()11.未次会议的结束标志着一次审核活动的结束。

( ) 12.监督审核时不必进行文审。

( )13.管理体系的认证过程不包括审核过程。

( )14.根据IS019001标准,对第三方认证审核而言,审核组的审核结论即为是否推荐认证。

过程检验控制程序

过程检验控制程序

过程检验控制程序过程检验控制程序(Process Validation Control Procedure)是指通过一系列可重复的操作,来验证并确认制造过程能够按照既定的规范进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过程检验控制程序的主要步骤和要点。

1.制定过程检验计划制定过程检验计划的目的是明确制造过程中需要检验的关键环节和检验方法,以确保产品可以符合质量要求。

检验计划应该根据产品要求和制造过程的特点来制定,包括需要测试的项目、测试方法、测试频率、检验人员及其培训要求等内容。

2.制定检验标准在制定过程检验标准时,应参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公司内部标准和客户要求等,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检验标准应包括产品的外观质量、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尺寸精度、功能性能等项目,并明确每个项目的可接受标准和测试方法。

3.制定检验流程制定检验流程的目的是明确每个环节的操作方法和要求,确保检验过程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检验流程应包括样品的采集、实验室测试、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等环节,并详细说明每个环节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4.建立检验记录和报告在执行过程检验过程中,应及时记录检验数据和结果,并生成相应的检验报告。

检验记录和报告应包括样品编号、检验时间、检验人员、测试项目、测试结果和评定结论等内容,并有专门的存档和管理措施,以备后续的质量追溯和证明。

5.进行过程能力分析过程能力分析是对制造过程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手段,旨在评估制造过程是否具备稳定性和能够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常用的过程能力指标有过程能力指数(Cp)、过程能力指数(Cpk)和过程能力比(CR)等。

通过过程能力分析,可以确定制造过程的容量以及需要改进的问题,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6.建立纠正和预防措施当发现过程检验结果不合格时,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如调整工艺参数、更换设备等,以消除不合格因素,保证产品质量。

同时,还应进行原因分析,确定问题根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程序确认和验证(2)测量区间定义•measuring interval•又称工作区间working interval•在规定条件下,由具有一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测量仪器或系统能测出的一组同类量的量值(VIM)。

–注1:在某些领域,也称“测量围”。

–注2:测量区间下限不应与“检出限”相混淆。

线性、线性围定义•线性:linearity•指待测标本中能直接按比例关系给出分析物浓度结果的能力。

注1:线性代表整个测量系统的反应。

注2:一个测量系统的线性由不同已知浓度的分析物测定得到。

•线性围:linear range•指测量系统所能覆盖的可接受线性围,非线性误差小于设定标准。

分析测量围定义analytical measurement range 患者标本未经任何处理(稀释、浓缩或其他预处理),由测量系统直接测得的可靠结果围,在此围,一系列不同标本分析物测量值与实际浓度呈线性关系。

临床可报告围定义clinical reportable range是定量检测项目向临床能报告检测围,患者标本可经稀释、浓缩或其他预处理。

区别线性评价-CLSI文件•EP6-A,Evaluation of the Linearity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Procedures,2003•EP10-A3,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Quantitative Clinical Laboratory Measurement Procedures,2006 EP6-A方案和要求1.设备熟悉阶段–检验人员应熟悉检测系统的操作、正确的质控和校准、恰当的标本制备。

2.线性评估实验–实验室验证厂商声明:5~7个浓度*重复2次。

–厂商建立新方法:9~11个浓度*重复2~4次。

–实验室改良已建立的方法:7~9个浓度*重复2~3次。

–时间:最好一天完成。

EP6-A方案和要求•样品准备:可接受的基质1.病人混合标本:1份标本的分析物浓度应接近可报告围上限,另1份标本的分析物浓度应接近检出限。

2.用推荐稀释液稀释病人混合标本:标本中分析物浓度应为高浓度,稀释液应按厂商推荐。

3.病人混合标本添加分析物:若没有干扰的话,含分析物的添加物无需高纯物质。

4.病人混合标本用低浓度经处理的材料稀释或经处理的混合材料稀释。

5.商品质控品/校准品/线性材料。

6.病人混合标本用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稀释。

7.不稀释或过度稀释的商品质控品。

8.水溶液。

EP6-A方案和要求•实验要求–测量顺序:应随机。

如存在明显携带污染或漂移,选择对后续标本影响最小的顺序进行。

–分析围:应接近或等于最低和最高厂商声明的性能围。

EP6-A方案和要求•样品制备:足量混合血清。

–X1:低值混合血清。

–X2:3份X1+1份X5。

–X3:2份X1+2份X5。

–X4:1份X1+3份X5。

–X5:高值混合血清。

–更多水平:X4+X1 、X3+X2 、X2+X3 、X1+X4。

EP6-A方案和要求•数据处理和分析:1.初步数据检查–有无极端明显差异或错误;–X-Y图上有无离群值;–每组数据有无漂移或趋势性变化。

2.离群值检查–单个测定结果明显偏离其他检查结果; –单个离群值可删除,不用增加数据; –提示存在非线性或系统误差。

3.确定分析测量围 –作一元一次(直线)、二次(抛物线)或三次(S 形)多项回归分析。

阶别 回归方程 自由度 一次 Y=b0+b1X 2 二次 Y=b0+b1X+b2X2 3 三次 Y=b0+b1X+b2X2+b3X3 4–一元一次:直线,是判断某种方法是否为线性的最适方程。

–一元二次:抛物线,有增加趋势或减少趋势。

–一元三次:S 形,呈非线性,b2和b3做t 检验证明非线性。

4.非线性程度:计算线性偏差(DL )。

–用户定义线性程度要求或非线性允许误差围,取决于偏移目标或测量误差。

5.考虑随机误差–是否因随机变异导致非线性,用方差来估计,即S r 。

线性评价:Westgard混合物 记录 均值1 2 3X1(0%) 6 6 6 6X2(25%) 138 138 138 138 X3(50%) 278 277 279 278 X4(75%) 410 411 411 411 X5(100%)545 546 543 545混合物 均值(Y) 理论值(X) 偏倚 误差% X1 6 0(X3均值×0) +6 N/A X2 138 139(X3均值×0.5) -1 -0.7% X3 278 278(X3均值) 0 0 X4 411 417(X3均值×1.5) -6 -1.4% X5 545 556(X3均值×2.0) -11 -2.0%验证:临床可报告围• 实验方法:尚无公认方法。

• 实验结果与分析–计算回收率:回收率=(实测值/预期值)*100% –按厂商说明书要求判断结果。

举例(最高)稀释倍数 实测值 预期值 回收率 1:10 6688.9 6688.9 100.0 1:20 7193.8 6688.9 104.9 1:100 7509.3 6688.9 112.3 1:200 7560.8 6688.9 113.0 可报告围上限:20*6688.9=133778举例(最低)稀释倍数 实测值 预期值 回收率 1:10 92.5 85.70 107.9 1:40 23.6 21.42 110.2 1:50 19.6 17.14 114.4 1:100 11.3 8.57 131.9 1:200 6.75 4.29 157.3 可报告围下限:85.70/5=17.14测量系统的灵敏度定义• sensitivity of a measuring system • 简称灵敏度 sensitivity•测量系统的示值变化除以相应被测量的量值变化所得的商。

•注1:测量系统的灵敏度可能与被测量的量值有关。

•注2:所考虑的被测量值的变化必须大于测量系统的分辨力。

检出限定义detection limit,limit of detection•在给定测量程序获得的测得值,其声称的物质成分不存在的误判概率为β,声称物质成分存在的误判概率为α。

•注1: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推荐α和β的默认值为0.05。

•注2:有时使用缩写词LOD。

•注3:不要用术语“灵敏度”表示“检出限”定量检测限定义 limit of quantitation,LoQ 在规定可接受精密度和正确度条件下,能定量测出标本中分析物的最小量。

也称为确定低限、检测围的低限。

空白限定义limit of blank,LoB•在规定可能条件下,空白标本被观察到的最大检测结果。

•注:①LoB不是实际检测到的浓度,是在实际浓度处的阳性信号,同样,LoB是在规定可能条件下,含有分析物等于LoD水平样品的预期最低值。

②是检测下限、最小可检测浓度。

概率分布曲线检出限评价-CLSI文件•EP17-A,Protocols for Determinationof Limits of Detection and Limits ofQuantitation,2004确认:EP17-A方案和要求•检测限(LoD)确认方案–对某一检验项目,用空白标本和非常低浓度系列标本进行多次重复检测,得到各自结果。

–空白标本的检测结果:用于确定某个响应量的临界点,高于该临界点的值被认为含有分析物,即为阳性结果。

–该临界点结合低浓度标本的标准差:用于确定可能的超过预期最高空白值的分析物浓度。

EP17-A方案和要求–空白限(LoB):•在规定水平Ⅰ类错误和Ⅱ类错误。

α=β=5%•空白限(LoB)方法:–空白值呈正态分布,空白限:LoB=μB+1.645σBμB:空白检测均值;σB:空白检测标准差。

–空白值呈非正态分布,空白限:估计95%位数:P X=N B(95/100)+0.5,LoB=Pct B100-α如:ρ=95,N B=60,P X=57.5,LoB=(X57+X58)/2检出限(LoD)方法:–一种为实际标本等于LoB;–一种为实际标本浓度检测结果估计5%位点等于LoB。

LoD=μB+1.645σB+1.645σsμs:低浓度标本检测均值;σs:低浓度标本检测标准差。

空白限&检出限•实验标本–来源:天然标本。

•空白标本:应为去除组分的标本,如抗体沉淀、酶降解、活性炭吸附。

•低浓度标本:配成有分析物标本,最好一组几个不同个体标本。

–数量:最好对5个以上标本。

–测定次数:标本数量越多,重复测定次数越多,估计的LoD越小,结果越可靠。

•LoB测定步骤:–建议至少60次测定,对1个或数个空白标本进行重复检测(NB)。

•LoD测定步骤–建议至少60次测定,对多个低浓度标本进行重复检测,浓度围从LoB到4×LoB之间,至少4~6个标本。

举例LoD=LoB+1.645σs=0.01+1.645*0.011=0.03•LoQ测定步骤:–建议测定3~5个浓度标本,每个至少测定8次,共40个结果。

–计算标准差和差值均值,总误差=偏移+2*s。

若小于规定目标,则LoQ=LoD。

–LoB≤LoD≤LoQ。

举例WBC:允许误差围为±15%。

验证:EP17-A方案和要求•LoB、LoD测定步骤:–使用厂商提供的LoB值(1份空白样品重复测定20次)和LoD值,不同天不同样品测定数据不少于20个;如有必要应验证LoB。

•LoQ测定步骤:–建议测定3~5个浓度标本,每个至少测定5次,至少25个结果。

–每个标本的测定结果与总允许误差目标进行比较,符合要求即可。

定量结果报告图示•定量结果的报告:–结果≤LoB:报告为不能检出。

–LoB<结果<LoD:报告为检出分析物,但浓度<LoQ。

–LoD≤结果<LoQ:报告为检出分析物,但浓度<LoQ;或报告结果,并告知有高不确定度的可能。

–结果≥LoQ:可直接报告结果。

定性检验•定义:–是仅给出阳性或阴性实验结果的试验。

真正定性是基于唯一医学判定值;某些定性检验源于二分类定量或顺序等级。

•分类:筛查试验(具有高敏感性以确保检出真阳性结果);诊断试验、确认试验(具有高特异性以确保检出真阴性结果)。

48定性检验评价-CLSI文件•EP12-A2,Protocols for Evaluation ofQualitative Test Performance,2008确认:EP12-A2方案和要求•实验熟练阶段:–人员应熟悉和经培训,能正确掌握标本处理和保存、试剂处理和保存、实验操作、结果解释和质控操作。

•测定质控物:–若使用厂商提供质控物时,应按厂商要求做质控。

使用时应注意基质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