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词汇发展史ppt
合集下载
汉语的演变ppt实用课件
![汉语的演变ppt实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ed751b192e45361166f501.png)
参差(cēncī) 倜傥(tìtǎng) 蹉跎(cuōtuó) 依稀(yīxī) 跋扈(báhù) 浩荡(hàodàng)
文言中几种特殊的双音词:
偏义复词
由两个音节构成,只有一个音节表达意
义,另一个音节只起陪衬作用。
体肤 “饿其体肤”孟子《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
耳目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 之观”《笑蕖》
四、词语的替换变化
现实中某类现象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表 达这种现象的词语发生了变化。
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员, 残废——残疾 (妓女 ——小姐?调戏——性 骚扰?)
语言表达:面——脸, 目——眼,口——嘴
从演员到戏子?
演员——以演戏为生的人,古称戏子——堪称如今
最古怪的行当之一。试想一下,医生治不好病,盗贼偷
这项调查是在 500名16-18岁英国 青少年之间进行的评 测,选举出青少年心 目中最崇拜的偶像人 物。
由香港城市大学应 用社会科学系就香港、 深圳初中生最崇拜偶像 调查发现,周杰伦竟赢 过已达芬奇、微软主席 比尔·盖茨与体坛风云 人物贝克汉姆(最新动态、 个人档案)及姚明,蝉联 第1名。
汉语的演变
ZHANGZHOUYIZHONG AMAO
一、词形变化
词语的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 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为 主。 (单音词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简称 “一个字一个词”。两个音节以上的词称 为多音词)
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古汉语中一般用 单音词来表达:
母亲 贫穷 而且
母
《左传·隐公元年》:“爱其母。”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文言中几种特殊的双音词:
偏义复词
由两个音节构成,只有一个音节表达意
义,另一个音节只起陪衬作用。
体肤 “饿其体肤”孟子《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
耳目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 之观”《笑蕖》
四、词语的替换变化
现实中某类现象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表 达这种现象的词语发生了变化。
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员, 残废——残疾 (妓女 ——小姐?调戏——性 骚扰?)
语言表达:面——脸, 目——眼,口——嘴
从演员到戏子?
演员——以演戏为生的人,古称戏子——堪称如今
最古怪的行当之一。试想一下,医生治不好病,盗贼偷
这项调查是在 500名16-18岁英国 青少年之间进行的评 测,选举出青少年心 目中最崇拜的偶像人 物。
由香港城市大学应 用社会科学系就香港、 深圳初中生最崇拜偶像 调查发现,周杰伦竟赢 过已达芬奇、微软主席 比尔·盖茨与体坛风云 人物贝克汉姆(最新动态、 个人档案)及姚明,蝉联 第1名。
汉语的演变
ZHANGZHOUYIZHONG AMAO
一、词形变化
词语的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 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为 主。 (单音词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简称 “一个字一个词”。两个音节以上的词称 为多音词)
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古汉语中一般用 单音词来表达:
母亲 贫穷 而且
母
《左传·隐公元年》:“爱其母。”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汉语史纲要第2版PPT第三编 第一章 构词法的发展
![汉语史纲要第2版PPT第三编 第一章 构词法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9cbdc591a37f111f0855b8d.png)
• 从上古到中古,汉语词汇发展总的趋势是复音化,单音构词法逐渐衰落。 • 第一,转化构词不再是能产的构词方式。中古时期,仍有少量通过转化构词法构成的新
词。 • 第二,音变构词也趋于停滞。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一些上古通过音变构词构成的词,中古以后基本不再使用。 (2)一些上古通过音变构词构成的词,中古以后其破读音渐渐废弃不用。 (3)中古以后通过音变构词创造的新词数量很少。
第三编 汉语词汇史
构词法的发展
第一章
汇报人姓名
第一节 上古汉语的构词
法
一、转化构词
• 转化构词是指在不改变读音的前提下,通过改变词的意义或词性来构成新词。 • 在滋生词 与原始词分化以后,为了将二者区别开来往往会为其中一个词造一个新字。 • 通常所说的 “古 今字”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这种情况。 • 下面按是否改变词性分别举例。
展
一、近代附加构词法的发展
• 近代以后,附加构词法又有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原有词缀的用法有所发展;
• (1)后缀 “儿”的发展。近代以后,后缀 “儿”的使用范围扩大了,可以出现在量 词、动词和形容词后。
• (2)后缀 “子”和 “头”的发展。近代以后,后缀 “子”和 “头”的使用范围也 扩大了, 可以用来表示抽象的概念。
三、重叠构词
(二)部分重叠构词
部分重叠构词是指通过重复一个音节的声母或韵母来构成新词,构成的新词即联绵词。部 分重叠构词可以分为双声、叠韵、双声兼叠韵三种。 (3)双声兼叠韵: 蔽芾、绵蛮、辗转、间关、缱绻、燕婉、睍睆、契阔 (均为形容词)
四、附加构词 附加构词是指由词根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新词,构成的新词即派生词。上古 汉语中派生词的数量不多,主要是名词和形容词。
【思考题】
词。 • 第二,音变构词也趋于停滞。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一些上古通过音变构词构成的词,中古以后基本不再使用。 (2)一些上古通过音变构词构成的词,中古以后其破读音渐渐废弃不用。 (3)中古以后通过音变构词创造的新词数量很少。
第三编 汉语词汇史
构词法的发展
第一章
汇报人姓名
第一节 上古汉语的构词
法
一、转化构词
• 转化构词是指在不改变读音的前提下,通过改变词的意义或词性来构成新词。 • 在滋生词 与原始词分化以后,为了将二者区别开来往往会为其中一个词造一个新字。 • 通常所说的 “古 今字”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这种情况。 • 下面按是否改变词性分别举例。
展
一、近代附加构词法的发展
• 近代以后,附加构词法又有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原有词缀的用法有所发展;
• (1)后缀 “儿”的发展。近代以后,后缀 “儿”的使用范围扩大了,可以出现在量 词、动词和形容词后。
• (2)后缀 “子”和 “头”的发展。近代以后,后缀 “子”和 “头”的使用范围也 扩大了, 可以用来表示抽象的概念。
三、重叠构词
(二)部分重叠构词
部分重叠构词是指通过重复一个音节的声母或韵母来构成新词,构成的新词即联绵词。部 分重叠构词可以分为双声、叠韵、双声兼叠韵三种。 (3)双声兼叠韵: 蔽芾、绵蛮、辗转、间关、缱绻、燕婉、睍睆、契阔 (均为形容词)
四、附加构词 附加构词是指由词根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新词,构成的新词即派生词。上古 汉语中派生词的数量不多,主要是名词和形容词。
【思考题】
中古汉语词汇专题PPT课件
![中古汉语词汇专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1a8cfe2e3f5727a5e962db.png)
❖ 此外还有:
❖ 逼迫、改观、真正、疲劳、若干、坚强、选 择、恐怖、检阅、通畅、短促、周密等。
❖ 砂糖
❖ 《北史·真腊传》:“饮食多苏酪、砂糖、米 饼。”
❖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砂糖中国本 无之,唐太宗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 何物?’云:‘以甘蔗汁煎。’用其法煎成, 与外国者等。自此中国方有砂糖。”
❖ 营救:抢救。《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传》: “太祖居东汉安世高译《道地经·五种成 败章》:“譬如牛为屠家所杀,馀牛见死牛, 恐自及,跳场惊怖,走入山树间叫唤。”
❖ 防备:预防。《南齐书·张冲传》:“鲁山城 乏粮,军人于矶头捕细鱼供食,密治轻船, 将奔夏口。梁王命偏军断其取路,防备越 逸。”
❖ 伴侣:犹同伴、伙伴。东汉支娄迦譏译《阿阇世王 经》卷下:“譬若如幻,不可得持,所以者何?无 伴侣故。”
❖ 音响:音乐。东汉竺大力共康孟详译《修行本起经》 卷下《出家品》:“吉祥哀乐声,八部真音响,超 越过梵天,今用刍草为?”隋阇那多崛译《佛本行 集经》卷26《向菩提树品中》:“菩萨如是心思惟 已,更出如是美妙音响。”
❖ 可以说,大量新词产生的基本原因,就是中 古时期复音词大量产生的基本原因。
中古复音词产生的基本原因
❖ 中古时期产生大量复音词,其中尤以双音词为最 多,代表了中古时期新词音节形式的主体面貌, 居主导地位。
❖ 一、汉字(单音节词)同音字丰富,双音化可减 少同音歧义现象
❖ 农、浓、侬、脓、哝、秾、齈、繷、醲、燶、癑 等
成语、熟语
❖ 望梅止渴、割席绝交、道边苦李、飞蛾投火、回光 返照、皆大欢喜、开诚布公、出其不意、盲人瞎马、 东床快婿、奋不顾身、后来之秀、清心寡欲、寡不 敌众、深思熟虑、宠辱不惊、抱头鼠窜、听天由命、 土崩瓦解、偷鸡摸狗、酒囊饭袋、体无完肤、信口 开河、源远流长、足不出户、如渴如饥等。
❖ 逼迫、改观、真正、疲劳、若干、坚强、选 择、恐怖、检阅、通畅、短促、周密等。
❖ 砂糖
❖ 《北史·真腊传》:“饮食多苏酪、砂糖、米 饼。”
❖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砂糖中国本 无之,唐太宗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 何物?’云:‘以甘蔗汁煎。’用其法煎成, 与外国者等。自此中国方有砂糖。”
❖ 营救:抢救。《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传》: “太祖居东汉安世高译《道地经·五种成 败章》:“譬如牛为屠家所杀,馀牛见死牛, 恐自及,跳场惊怖,走入山树间叫唤。”
❖ 防备:预防。《南齐书·张冲传》:“鲁山城 乏粮,军人于矶头捕细鱼供食,密治轻船, 将奔夏口。梁王命偏军断其取路,防备越 逸。”
❖ 伴侣:犹同伴、伙伴。东汉支娄迦譏译《阿阇世王 经》卷下:“譬若如幻,不可得持,所以者何?无 伴侣故。”
❖ 音响:音乐。东汉竺大力共康孟详译《修行本起经》 卷下《出家品》:“吉祥哀乐声,八部真音响,超 越过梵天,今用刍草为?”隋阇那多崛译《佛本行 集经》卷26《向菩提树品中》:“菩萨如是心思惟 已,更出如是美妙音响。”
❖ 可以说,大量新词产生的基本原因,就是中 古时期复音词大量产生的基本原因。
中古复音词产生的基本原因
❖ 中古时期产生大量复音词,其中尤以双音词为最 多,代表了中古时期新词音节形式的主体面貌, 居主导地位。
❖ 一、汉字(单音节词)同音字丰富,双音化可减 少同音歧义现象
❖ 农、浓、侬、脓、哝、秾、齈、繷、醲、燶、癑 等
成语、熟语
❖ 望梅止渴、割席绝交、道边苦李、飞蛾投火、回光 返照、皆大欢喜、开诚布公、出其不意、盲人瞎马、 东床快婿、奋不顾身、后来之秀、清心寡欲、寡不 敌众、深思熟虑、宠辱不惊、抱头鼠窜、听天由命、 土崩瓦解、偷鸡摸狗、酒囊饭袋、体无完肤、信口 开河、源远流长、足不出户、如渴如饥等。
汉语史词汇发展史ppt
![汉语史词汇发展史ppt](https://img.taocdn.com/s3/m/f697d10fa6c30c2259019e9e.png)
新词产生的途径
宋 苏洵 《几策· 审势》:“故威与惠者,所 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 老舍 《黑白李》:“ 黑李 是我的好友,因 为常到他家去,所以对 白李 的事儿也略知 一二。” 还有的新词,是直接在原有固定词组的基础 上简缩而来的。 如:海协会 \三产\外企\博导 但是简缩要注意意义的搭配。
新词产生的途径
近代汉语成语的发展
描写人的惊慌心情的: 面部表情:大惊失色 目瞪口呆 面面相觑 举止行动:仓皇失措 手足无措 手忙脚乱 心胆俱裂 心惊胆战 毛骨悚然 骨软筋酥 惶惶不安 大惊小怪 魂不附体 魂飞魄散
近代汉语成语的发展
二、结构上的发展 1、用两个数词做基础构成的成语,是近代 汉语成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 2、用某一个或两个一样的词做基础,构成 多个意义不同的联合式成语,是近代汉语发 展的一个普遍方式. 不X不X
三
2、先秦典籍中已经出现,到汉代凝固成为 成语,广泛流传。 鳏寡孤独,狐死首丘,似是而非,富国强兵, 发号施令,善始善终。 3、汉代才出现的成语: 鸡鸣狗盗,使羊将狼。
三
从形式上看,上古成语有两点需要说明 第一、上古汉语成语以四字为主,但也有不限于四 字的。如: 鹿死不择音,无置锥之地 第二,成语结构一般是固定的,也有一定的灵活性. 博闻强识 , 博闻强志,博闻强记 绝长补短,绝长续短,绝长继短
二
谚语:是一种具有固定结构形式和特定意义内容的 现成的句子.表达了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 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反映他们对自然规律,社会 现实的科学的真理性的认识,所以谚语事实上是社 会全体成员千百年来智慧的浓缩,被称为生活的 ”大百科全书”. 强扭的瓜不甜;狗眼看人低,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 秋雨一场寒;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挂羊头卖狗 肉;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 颜如玉;旁观者清;宰相肚里能撑船;巧妇难为无米 炊
词的发展简史ppt课件
![词的发展简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2ea8d5fab069dc5022016a.png)
-
22
创新的旗帜,首先打破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开拓词的内 容,提高词的意境,开创了一种新的豪放词的风格。苏轼 “以诗为词”,不仅用诗的某些表现手法作词,而且把词 看作和诗具有同样言志的作用,使它具有较以前宽广得多 的社会功能。他特别重视词的文学方面的意义,不把它作 为音律的附庸,不让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受损害,给词的 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2019 18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 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 只有殷勤, 画檐蛛网, 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 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 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 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4、周邦彦时期:婉约词风。周邦彦以高度形式格律
化被称为“集大成”的词人,他的词精于词法,在词的写 作技巧上有所提高,开了长调咏物的风气。周邦彦精于音 律,在词律方面起了规范作用,使词的语言风格趋向典雅、 含蓄,受到文坛词人的推崇。
2019 10
南宋:词发展的又一高峰
1、婉约女词人李清照:如《声声慢》(寻
2019 17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 的基本思想内容。 在艺术成就方面,他继承苏轼的革新精 神,突出发扬了豪放的风格,扩大了词体的内 涵,使其丰富多彩,把词推向更高的阶段。在 词的创作手法上,他不仅运用古近体诗的句法 作词,又吸收了散文、骈文、民间口语入词, 辛词代表了文人词的最高成就。词是慷慨、豪 迈,抒写抑郁不平之气。有时也存在用典过多, 不免使人晦涩难懂的缺点。和他唱和的作家有 陈亮、韩元吉、刘过等,就是与他的风格迥异 的姜夔也写过仿效稼轩体的词。
汉语词汇的演变(1).ppt
![汉语词汇的演变(1).ppt](https://img.taocdn.com/s3/m/420bc8de3169a4517623a34f.png)
②颜色不少变颜色 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 秋天 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 秋季。 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春秋 古义:年岁、年龄。今 义:春天和秋天。
4. 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
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 “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 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 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路之时感情色彩变化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
汉语词汇的演变
汉语词汇的演变
词义的变化
1. 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
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 “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 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 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如:“卑鄙”原指地 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 “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 的帮凶,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 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 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 可怜:这里是可爱之意, 褒义词,今意是令人怜悯之意,多含贬义。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约束 古义:盟约。今义:限制。 ②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举 古义:攻
克。今义:抬起。 ③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 ④吾羞,不忍为之下 羞 古义:羞愧、感到耻辱。今义:
害羞、不好意思。
5. 词义强化: 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
4. 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
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 “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 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 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路之时感情色彩变化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
汉语词汇的演变
汉语词汇的演变
词义的变化
1. 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
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 “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 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 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如:“卑鄙”原指地 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 “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 的帮凶,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 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 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 可怜:这里是可爱之意, 褒义词,今意是令人怜悯之意,多含贬义。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约束 古义:盟约。今义:限制。 ②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举 古义:攻
克。今义:抬起。 ③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 ④吾羞,不忍为之下 羞 古义:羞愧、感到耻辱。今义:
害羞、不好意思。
5. 词义强化: 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
词汇发展及规范课程(PPT 59张)
![词汇发展及规范课程(PPT 59张)](https://img.taocdn.com/s3/m/99da47e94028915f814dc209.png)
3.要注意字音字形。 罄竹难书—磐竹难书 礼尚往来—礼上往来 滥竽充数—滥芋充数 一暴pù十寒 刚愎bì 自用 怙恶不悛quān 乳臭xiù未干 人心叵pǒ测 舐shì 犊之情
关于商业广告套用成语的问题—— “咳”不容缓 “骑”乐无穷 “鳖”来无恙 默默无“蚊” 一“网”情深 “琴”有独钟 随心所“浴” 终生无“汗” “烧”胜一筹 以“帽”取人 好“色”之涂 “快治”人口、 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二)外来词的规范 恰当地运用外来词,能起
到一些积极作用,或有助于准
确地表达事物,或有助于语言 表达的生动性。
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不滥用外来词。滥用外来词有 损语言的纯洁,能用汉语固有的语素 组成词并把意思表达得准确、清楚的, 就不用外来词。如用“连衣裙”不用 “布拉吉”,用“水泥”不用“士敏 土”,用“小提琴”不用“梵哑铃”, 用“联合收割机”不用“康拜因”, 等等。
“之乎者也”之类,在现代汉语 书面语中因为颇有修辞效果,使用频 率不低。例如: 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 于人的可谓少矣 ! (陶铸《松树的风 格》)
恰当地运用古语词,可以使语言 简洁、凝炼、匀称。例如: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 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选用了几个文言词,每个分句四 个音节,节奏匀称和谐,内容丰富, 语言简洁、凝炼。
二、词汇的规范化
(一)方言词的规范 绝大多数方言词并未被吸收到 普通话里来,但为了表达的需要, 我们有时也要使用它们。
方言词如果不是非用不可,最好 还是不用,因为用了不好懂。例如: 梳、刷、镜、文件架,全港最平。 (《深圳特区报》1984.9.28) 这里的“平”,是广州方言词, 意即“便宜”。这是一则商业广告, 并没有使用方言“平”的表达需要, 消费者听了反而感到莫名其妙。
汉语史课件11
![汉语史课件11](https://img.taocdn.com/s3/m/853bd73c7e21af45b307a8d4.png)
日本人有时用古代汉语中的现成词语去翻译 西方的新概念,这些词语形式上为古代汉语所 固有,意义上有的有继承关系,有的很不相同。
3、日语借词
日本人除用汉字构词来翻译西洋作品外, 自己还创造了一些新词,这些也用汉字构成, 后来借入中国。跟“来自西洋,路经日本”的 日译词不同,这些词是真正的日本产物,数量 有几百个之多。
清朝统治者对外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中西 交通几乎陷于停顿、到了雍正时候,“大开洋 禁,西南洋诸国咸来互市”,中西交通重新开 始繁荣起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 巨变。
帝国主义的大炮和军舰吓坏了清朝统治者,也
使一部分人认识到老一套不行了。他们强调办理洋务,
向西方派遣留学生,开设学堂,创办制造局。
近代汉语同义词的发展
在近代汉语词汇发展的基础上,近代同义词 也有了巨大的发展。首先,上古和中古产生的 同义词,有许多近代仍然广泛应用,成为近代 汉语同义词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近代汉语词汇的口语方言词
大量口语方言成分涌入文学语言,是近代 汉语词汇发展的特点之一。
它们经过文学作品的传播,和相应的普通 词语并存。这些词在发展中显示了不同的生命 力。有的生命力强,逐渐融化于普通词汇之中 一直流传到现在,有的现代普通话已不用了, 但在方言里保存着;有的现代形式上存在,意 义发生了变化;有的则在发展中逐渐消亡了。 这类词往往可以写成不同的书面形式,当时不 难听懂,后人看起来却不免增加困难。
这些词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 一是借用日译词和日语借词 二是印欧语借词 三是自造新词或旧词新用
一、日译词和日语借词
1、日译词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量翻译了西方的
文化科学书籍,其中绝大多数是日本人用汉字
构造新词进行意译的。后来中国人把这些词连
3、日语借词
日本人除用汉字构词来翻译西洋作品外, 自己还创造了一些新词,这些也用汉字构成, 后来借入中国。跟“来自西洋,路经日本”的 日译词不同,这些词是真正的日本产物,数量 有几百个之多。
清朝统治者对外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中西 交通几乎陷于停顿、到了雍正时候,“大开洋 禁,西南洋诸国咸来互市”,中西交通重新开 始繁荣起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 巨变。
帝国主义的大炮和军舰吓坏了清朝统治者,也
使一部分人认识到老一套不行了。他们强调办理洋务,
向西方派遣留学生,开设学堂,创办制造局。
近代汉语同义词的发展
在近代汉语词汇发展的基础上,近代同义词 也有了巨大的发展。首先,上古和中古产生的 同义词,有许多近代仍然广泛应用,成为近代 汉语同义词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近代汉语词汇的口语方言词
大量口语方言成分涌入文学语言,是近代 汉语词汇发展的特点之一。
它们经过文学作品的传播,和相应的普通 词语并存。这些词在发展中显示了不同的生命 力。有的生命力强,逐渐融化于普通词汇之中 一直流传到现在,有的现代普通话已不用了, 但在方言里保存着;有的现代形式上存在,意 义发生了变化;有的则在发展中逐渐消亡了。 这类词往往可以写成不同的书面形式,当时不 难听懂,后人看起来却不免增加困难。
这些词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 一是借用日译词和日语借词 二是印欧语借词 三是自造新词或旧词新用
一、日译词和日语借词
1、日译词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量翻译了西方的
文化科学书籍,其中绝大多数是日本人用汉字
构造新词进行意译的。后来中国人把这些词连
中国汉字的发展历程PPT课件
![中国汉字的发展历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30f2f1ff00bed5b8f31dd3.png)
第17页/共22页
第18页/共22页
8印刷字体
• 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尤其是书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渐向适于印刷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横平竖直、 方方正正的印刷字体—宋体。其发端于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宋朝,定型于明朝,故日本人称其为"明朝体 "。由于宋体字适于印刷刻版,又适合人们在阅读时的视觉要求,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体。
一 甲骨文
• 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古文广义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内 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这里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 骨文与金文;其中,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第1页/共22页
• 甲骨文字:为商朝后期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内容 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 则,形声字只占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满朱砂,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 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 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甲骨文因多为刀刻在龟甲兽骨上,故其文字 带有坚硬的笔法。这种如刀刻的笔法,亦有被运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上。
第19页/共22页
九 电脑字体
• 随看文化事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在西方文字体的影响下,又出现了黑体、美术字体等多种新的字体, 如海报(POP)体、综艺体、勘亭流等,及更多的宋体之变形,如仿宋、扁宋等。并将各类汉字电脑化, 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第20页/共22页
谢谢!
第21页/共22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1页/共22页
第12页/共22页
5楷书
•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之字属之。包含了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 章草之简捷等。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楷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 之感;文字因个人书写的方式、性格之异,而有不同风格的同一字体。
第18页/共22页
8印刷字体
• 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尤其是书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渐向适于印刷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横平竖直、 方方正正的印刷字体—宋体。其发端于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宋朝,定型于明朝,故日本人称其为"明朝体 "。由于宋体字适于印刷刻版,又适合人们在阅读时的视觉要求,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体。
一 甲骨文
• 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古文广义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内 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这里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 骨文与金文;其中,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第1页/共22页
• 甲骨文字:为商朝后期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内容 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 则,形声字只占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满朱砂,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 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 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甲骨文因多为刀刻在龟甲兽骨上,故其文字 带有坚硬的笔法。这种如刀刻的笔法,亦有被运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上。
第19页/共22页
九 电脑字体
• 随看文化事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在西方文字体的影响下,又出现了黑体、美术字体等多种新的字体, 如海报(POP)体、综艺体、勘亭流等,及更多的宋体之变形,如仿宋、扁宋等。并将各类汉字电脑化, 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第20页/共22页
谢谢!
第21页/共22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1页/共22页
第12页/共22页
5楷书
•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之字属之。包含了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 章草之简捷等。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楷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 之感;文字因个人书写的方式、性格之异,而有不同风格的同一字体。
中国文字发展史(PPT42页)全
![中国文字发展史(PPT42页)全](https://img.taocdn.com/s3/m/199ae85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6.png)
特点
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 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代表人物
夏朝伯益
影响
始摆脱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
大篆
大篆
石鼓文
大篆
小篆
起源
战国时期,在语言文字方面,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这虽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但对思想交流带来了不便。
发展
宋体字便于书写和刻写,字体美观端庄,适应了印刷出版业的行业操作要求,成为宋代文化造极的见证者。
特点
横平竖直,横细竖粗,起落笔有棱有角,字形方正,笔画硬挺。
代表人物
秦桧
影响
改变楷体印刷困难,加强书籍的印刷和文化的传播,宋体字不但有中国书法的魅力,还具有雕版印刷及木版刀刻的韵味,是对传统书法的继承和发展。
隶书
草书
起源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在魏晋之际最为盛行
发展
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 后发展出章草、今草、狂草.
特点
草书,就是写得草率、快速的字体,其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气势贯通、错综变化、虚实相生是草书的特点。
代表人物
崔瑗、张旭、王羲之
毛笔的发明
隶书
毛笔的书写形式把篆书的图画性进行了方正平直化的变革,使图画性质的汉字转向抽象化,并初步形成了构成汉字基本要素的点、横、撇、捺、竖、提、钩、折的笔划特点及方块字形的外形特征。
秦隶与汉隶
汉隶《张迁碑》
秦隶
仍存小篆的形体,起笔重而露锋顿笔,收笔出锋。结体偏方,字体厚重。
取横势,突出横画,横平竖直,具有波、磔(zhe)之美。
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 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代表人物
夏朝伯益
影响
始摆脱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
大篆
大篆
石鼓文
大篆
小篆
起源
战国时期,在语言文字方面,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这虽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但对思想交流带来了不便。
发展
宋体字便于书写和刻写,字体美观端庄,适应了印刷出版业的行业操作要求,成为宋代文化造极的见证者。
特点
横平竖直,横细竖粗,起落笔有棱有角,字形方正,笔画硬挺。
代表人物
秦桧
影响
改变楷体印刷困难,加强书籍的印刷和文化的传播,宋体字不但有中国书法的魅力,还具有雕版印刷及木版刀刻的韵味,是对传统书法的继承和发展。
隶书
草书
起源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在魏晋之际最为盛行
发展
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 后发展出章草、今草、狂草.
特点
草书,就是写得草率、快速的字体,其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气势贯通、错综变化、虚实相生是草书的特点。
代表人物
崔瑗、张旭、王羲之
毛笔的发明
隶书
毛笔的书写形式把篆书的图画性进行了方正平直化的变革,使图画性质的汉字转向抽象化,并初步形成了构成汉字基本要素的点、横、撇、捺、竖、提、钩、折的笔划特点及方块字形的外形特征。
秦隶与汉隶
汉隶《张迁碑》
秦隶
仍存小篆的形体,起笔重而露锋顿笔,收笔出锋。结体偏方,字体厚重。
取横势,突出横画,横平竖直,具有波、磔(zhe)之美。
汉语史·词汇史·基本词汇专题46页PPT
![汉语史·词汇史·基本词汇专题46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2fea76a7b84ae45c3a358cc3.png)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汉语史·词汇史·基本词汇专题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名,ຫໍສະໝຸດ 于我若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汉语史·词汇史·基本词汇专题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名,ຫໍສະໝຸດ 于我若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35463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fe.png)
• 港
• hòng马融《长笛赋》:“庨窌 l iáo 巧老,港洞坑
谷。”李善注:“庨窌巧老,深空之貌。港洞,
相通也。”
• gǎng《玉篇·水部》:“港,水派也。”《梁书·王
僧辩传》:“景帅船舰并集北寺,又分入港中,
登岸治道。”后指停泊船只旳河湾或海湾。宋杨
万里《舟中买双鳜鱼》:“小港阻风泊乌舫,舫
前渔艇晨收网。”
• 蹭蹬,失道,走错路。
• 狼抗,狂妄自大。
• 潋滟,水势浩大,水波荡漾。
• 落漠,马虎,粗疏。
非双声叠韵
• 钴䥈 、钴鉧,熨斗。
• 狼狈,处境窘迫艰难。
• 丘八,兵。析形字
• 支吾、支梧,应付,对付。
• 附加式合成词,我们将在语法部分对词头词尾作
专门旳讨论,这里从略。
2.2.2重言词
上古汉语重言词
王梵志《经纪须平直》:“经纪须平直,心中莫侧斜。些
些微薄利,可可恰恰苦他家。”
白居易《不准拟》:“篮舆腾腾 悠闲 一老夫,褐裘乌帽白髭
须。”
杜荀鹤《赠休祥和》:“弟子自知心了了,吾师应为醉腾腾
昏沉。”
重言名词动词
• 《北史·南阳王绰传》:“绰弟兄皆呼父为兄兄,
嫡母为家家,乳母为姊姊,妇为妹妹。”
• 《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阿师
• 犹豫,余母双声,拿不定主意。《颜氏家训·书证》:
“《尸子》曰‘五尺犬为犹’,《说文》云‘陇西谓犬
子为犹’,吾觉得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
又来迎候,此乃豫之所觉得未定也。故谓不决曰犹豫。
或以《尔雅》曰,犹如麂,善登木。犹,兽名也。既闻
人声,乃豫缘木,如此上下,故称犹豫。”是望文生义。
• 《左传·文公十八年》“谓之饕餮”,服虔、贾逵、杜
• hòng马融《长笛赋》:“庨窌 l iáo 巧老,港洞坑
谷。”李善注:“庨窌巧老,深空之貌。港洞,
相通也。”
• gǎng《玉篇·水部》:“港,水派也。”《梁书·王
僧辩传》:“景帅船舰并集北寺,又分入港中,
登岸治道。”后指停泊船只旳河湾或海湾。宋杨
万里《舟中买双鳜鱼》:“小港阻风泊乌舫,舫
前渔艇晨收网。”
• 蹭蹬,失道,走错路。
• 狼抗,狂妄自大。
• 潋滟,水势浩大,水波荡漾。
• 落漠,马虎,粗疏。
非双声叠韵
• 钴䥈 、钴鉧,熨斗。
• 狼狈,处境窘迫艰难。
• 丘八,兵。析形字
• 支吾、支梧,应付,对付。
• 附加式合成词,我们将在语法部分对词头词尾作
专门旳讨论,这里从略。
2.2.2重言词
上古汉语重言词
王梵志《经纪须平直》:“经纪须平直,心中莫侧斜。些
些微薄利,可可恰恰苦他家。”
白居易《不准拟》:“篮舆腾腾 悠闲 一老夫,褐裘乌帽白髭
须。”
杜荀鹤《赠休祥和》:“弟子自知心了了,吾师应为醉腾腾
昏沉。”
重言名词动词
• 《北史·南阳王绰传》:“绰弟兄皆呼父为兄兄,
嫡母为家家,乳母为姊姊,妇为妹妹。”
• 《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阿师
• 犹豫,余母双声,拿不定主意。《颜氏家训·书证》:
“《尸子》曰‘五尺犬为犹’,《说文》云‘陇西谓犬
子为犹’,吾觉得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
又来迎候,此乃豫之所觉得未定也。故谓不决曰犹豫。
或以《尔雅》曰,犹如麂,善登木。犹,兽名也。既闻
人声,乃豫缘木,如此上下,故称犹豫。”是望文生义。
• 《左传·文公十八年》“谓之饕餮”,服虔、贾逵、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固定结构的增加
汉语中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一般包括成语,惯用语, 谚语,歇后语以及专门用语,它们的发展不象普通词那么“动 荡”,相对来说要缓慢的多。
一,成语的发展
(一)上古汉语成语的发展
商代的卜辞我们没有看到四字格的成语,到了春秋战国以及汉 朝成语逐渐多起来。从来源上看,可以分为两类。
还有的新词,是直接在原有固定词组的基础上简缩而来的。 如:海协会 \三产\外企\博导
但是简缩要注意意义的搭配。
新词产生的途径
7、通过吸收外来词和方言词而产生的新词 A、外来词的吸收 汉语史上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吸收外来词的事件
新词产生的途径
a、从西域借词(主要在中古) 如:骆驼、猩猩、琥珀、琉璃、苜蓿、葡萄、石榴、胭脂、八哥、
三
(三)近代汉语成语的发展 凤姐道:“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
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 坐山观虎斗,借刀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了油瓶不 扶,都是全挂子的武艺。《红楼梦》16
近代汉语成语的发展
一、内容上的发展 有关人的成语就有几百个: 1.描写人的外貌神态的: 豹头环眼 齿白唇红 呆头呆脑 方面大耳 骨瘦如柴 虎背熊腰 花容月貌 尖嘴猴腮 器宇轩昂 蛇眉鼠目 神头鬼面 童颜鹤发 獐头鼠目
三
2、先秦典籍中已经出现,到汉代凝固成为成语,广泛流传。 鳏寡孤独,狐死首丘,似是而非,富国强兵,发号施令,善始善
终。 3、汉代才出现的成语: 鸡鸣狗盗,使羊将狼。
三
从形式上看,上古成语有两点需要说明 第一、上古汉语成语以四字为主,但也有不限于四字的。如: 鹿死不择音,无置锥之地 第二,成语结构一般是固定的,也有一定的灵活性. 博闻强识 , 博闻强志,博闻强记 绝长补短,绝长续短,绝长继短
旧词的消亡
(二)事物名称的改变引起旧词的消亡 眼睛/眼——目 鞋——履 观看/观赏——观 兴趣——兴 害怕——惧 睡觉——寝 医生——医工 首长——长官 演员——戏子 保姆——老妈子 邮递员——邮差 职业介绍所——荐人馆
近代汉语成语的发展
6.斥责人的恶行的 卑鄙无耻 狗仗人势 过河拆桥 狼心狗肺 蛇蝎心肠 贪赃枉法
好吃懒做
近代汉语成语的发展
描写人的惊慌心情的: 面部表情:大惊失色 目瞪口呆 面面相觑 举止行动:仓皇失措 手足无措 手忙脚乱 心胆俱裂 心惊胆战 毛骨悚然 骨软筋酥 惶惶不安 大惊小怪 魂不附体 魂飞魄散
第三章 汉语词汇的演变
新要素的产生 旧要素的消亡和复生 造词法和构词法的发展 词义的演变
第一节 新要素的产生
新要素包括:新词、新词素、新的固定结构(成语、谚语、歇 后语等)。
一、新词产生的途径: 1、同源词
同源词—1
崖 — 山边 涯 — 水边
读
共
意
音
同
义
:
始
:
两
祖
两
两
:
两
相
词
相
近
根
关
【同 源 词】
四、习用套语
指社会上人们习惯使用的现成话。 过去:久闻大名 久仰久仰 有失远迎 恕不奉陪 不敢当 现代:你好 对不起 请进 哪里哪里 可不是 别提了 说实在的
back
第二节 旧要素的消亡和复生
一、旧词的消亡 (一)旧事物的消亡引起旧词的消亡 巡抚 乡试 丫鬟 书童 姨太太 童养媳 宪兵 租界 保长 奴隶 恐龙 皇帝
出于同一语源,后来分化成 意义相关而不完全相同的一组词。
返回本章目录
同源词-2
1.声近:这组词的读音必须相通。
声母
双声--声纽相同。 对转--声母的发音部位相同。
叠韵--属同一韵部。
韵母 对转--韵母的主要元音相同,
韵尾有对应关系。
2.义通:这组词的意义相同、相近、相关。
3.古证:有古代训诂资料或字形为证据。
近代汉语成语的发展
二、结构上的发展 1、用两个数词做基础构成的成语,是近代汉语成语发展的一个
重要方式. 2、用某一个或两个一样的词做基础,构成多个意义不同的联合
式成语,是近代汉语发展的一个普遍方式. 不X不X
目前运用成语泛滥成灾
广告词 默默无蚊的奉献 随寓而安 衣衣不舍 骑逢对手 好色之涂 制冷鲜锋 咳不容缓
萨其马
新词产生的途径
d 、来自西方的借词
(1)从西方语言直接借来的外来词可分几类: 第一类是参照本国同类事物,并在同类事物的名称前加上“番”、
“西”、“洋”。
新词产生的途径
第二类是纯音译的词。 英吉利,法兰西,欧罗巴,葛朗玛,德律风,赛因斯,德谟克拉
西 的确凉,可口可乐,可可,咖啡,苏打,马达,模特,逻辑,
过时的挂历 哈吧狗落水 狐狸吵架 机关枪打飞机 乌鸦落在猪身上 坐飞机搽粉
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语的名称是在唐代.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 现象,却远在先秦时就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 未为迟也”
三、专门用语
是指被固定了的专门指称某种事物和意义的词组。 古代:尚书 御史 枢密院 宣抚使 可汗 道台 现代:南京晓庄学院 新街口百货商场 南京大学 简缩
B、方言词的吸收 一些方言词通过较大范围的推广后进入汉语共同语——普通话。 如:老公 埋汰 尴尬 搞 瓷实 大虫 当间儿 地瓜 晓得 掂量 抖搂 大大咧咧 死气白赖
地瓜
大虫
新词产生的途径
方言群体在某一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影响力决定它对普通话词汇 的影响力。
北京方言词汇 盖帽 跌份儿、腕儿 粤方言词汇 的士 作秀 派对 克力架 按揭 爆棚 大排挡 炒鱿鱼 发烧友 搞笑 写真 得主 镭射
新词产生的途径
歹: 关汉卿《窦娥冤》三折:“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新词产生的途径
李文蔚《燕青博鱼》一折:“哥,您兄弟不是歹人。” 《红楼梦》五十七回:“他们这里人多嘴杂,说好话的人少,
说歹话的人多。”
新词产生的途径
蘑菇
新词产生的途径
(2)满语借词 阿马、阿哥、格格 贝勒、额娘、福晋
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 本已。” 《史记·卫康叔世家》:“必求 殷 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所以 兴,所以亡,而务爱民。”
新词产生的途径
宋 苏洵 《几策·审势》:“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 势也。”
老舍 《黑白李》:“ 黑李 是我的好友,因为常到他家去,所以 对 白李 的事儿也略知一二。”
三 条 件 缺 一 不 可
返回本章目录
新词产生途径
2、新事物的出现促成新词的产 生
新词产生的途径
3、概念增加了名称 思考:既然概念早已存在,有的已经有了新的名称,为什么还
会出现新词呢?
新词产生的途径
4、概念换了名称 A、有些词是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逐渐被替换的。 B、有些名称的换用是因为对概念的认识更加准确,规范。
幽默,浪漫,沙发,鸦片,海洛因。 爱死不难读(Esperanto)
可口可乐
可可
咖啡
马达
模特
浪漫
沙发
鸦片
海洛因
新词产生的途径
第三类是半音译的词。 冰激淋,高尔夫球,汉堡包,肯德鸡,比萨饼,萨克斯管,爱克
斯光,道林纸。
冰激淋
高尔夫斯管
新词产生的途径
玻璃、菠菜、茉莉、西瓜
丝绸之路
八哥
新词产生的途径
菠菜
新词产生的途径
茉莉
新词产生的途径
新词产生途径
b、借自佛教的汉语词汇 (1)有关佛教的音译词
比丘、比丘尼、刹那、阿 弥陀、袈裟、涅槃、舍利、夜 叉
比丘
新词产生途径
袈裟
新词产生途径
舍利
新词产生途径
夜叉
新词产生途径
广告中的成语
“凯奇通信,一网打尽”。(凯奇通信设备广告) 中意空调的广告“中意空调,终生无‘汗’的选择”。 “触‘幕’惊‘新’”。(大洋字幕机广告) “鲜”为人知(味精广告) 一“键”钟情(某网吧广告语) 爱不“湿”手(某洗衣机广告语)
成语
我最亲密无间的爸爸:你好!
最近身体是否健壮如牛,工作是否蒸蒸日上。我现在正
两汉:逐客令,千里马,鸿门宴,胯下辱 ,一家言 唐宋:闭门羹,杀风景,连理枝,乌纱帽,破天荒 明清:敲门砖,苦肉计,紧箍咒,狐狸精,镜中花
二
谚语:是一种具有固定结构形式和特定意义内容的现成的句子.表 达了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反映他们 对自然规律,社会现实的科学的真理性的认识,所以谚语事实上是 社会全体成员千百年来智慧的浓缩,被称为生活的
近代汉语成语的发展
2.描写人的举止行为的: 半推半就 暴跳如雷 彬彬有礼 捶胸顿足 打躬作揖 动手动脚 挤眉弄眼 偷鸡摸狗 手疾眼快 嬉皮笑脸 3.描写人的思想情绪的: 愁眉苦脸 垂头丧气 大惊失色 得意忘形 魂飞魄散 忍气吞声 神思恍惚 心花怒放 心如刀割
近代汉语成语的发展
4.描写人言谈谈吐的: 插科打诨 出口伤人 唇枪舌剑 大呼小叫 喋喋不休 款款而谈 伶牙俐齿 贪嘴贱舌 信口开河 5.表扬人的优点的 聪明伶俐 大公无私 刚正不阿 光明磊落 品学兼优 铁面无私 心直口快 足智多谋
三
(二)中古成语的发展 一、来自上古典籍 《诗经》明哲保身,一日三秋《易经》自强不息 《尚书》克勤克俭,生灵涂炭。先秦诸子:后生可畏,以人废言,青出于蓝。
《战国策》亡羊补牢,《史记》明目张胆。《汉书》人面兽心。“夷狄之 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 二、来自中古作品和人民口语 老当益壮,别有天地,虎踞龙盘 三、来自佛家作品 不二法门 ,天花乱坠,五体投地,叶落归根,一尘不染,回光返照
新词产生的途径
C、有的是出于避讳
箸→筷子
新词产生的途径
D、有的是由于观念和情感的变化 E、还有的是由于社会心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