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实验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新版)新人教
态度
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有将机械能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教学难点
机械能守恒的理解。
教学用具
滚摆、单摆、动能与势能互化演示器、斜面、弹簧片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图
情境引入
引言:人造卫星我们已经听说过,你想对它有进一步的了解吗?看书119页科学世界。
3、弹簧门在推开以后能自己关闭。说明这件事怎样利用了能的转化。
4、谈谈你对人造地球卫星的了解。
板
书
设
计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一、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三、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四、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五、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学生看书了解卫星的一些知识
学生回答问题: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判断动能的变化根据质量和速度的变化;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根据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的变化;弹性势能的变化根据形变量的大小的变化。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摆轮能量的变化。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知识,便于学生理解。
使学生初步形成能量转化的意识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实验2:单摆实验。分析摆锤能量的转化。
由上述实验可以得出: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你能举几个类似的例子吗?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是力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机械能的概念、分类和转化。
本节内容是对前面学习的动能、势能的巩固和拓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能量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动能、势能的相关知识,对能量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机械能转化时,容易与能量转化混淆,对一些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进一步理解机械能及其转化的本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的分类和转化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机械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分类。
2.机械能的转化规律。
3.实例分析机械能的转化。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
2.利用实验、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机械能及其转化。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如小车、斜面、弹簧等。
2.收集一些关于机械能转化的生活实例。
3.准备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图片,如跳伞运动员、滚摆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中涉及到哪些物理知识。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机械能及其转化。
2.呈现(10分钟)讲解机械能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机械能是由动能和势能组成的。
接着讲解势能的分类,如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理解并掌握机械能的分类。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内容包括: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动的机械能转化、弹簧振子的机械能转化等。
八年级物理下册 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一、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2、能用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解释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3、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二、教学重点:能量守恒的理解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学难点:能量守恒的理解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滚摆.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动能与速度和质量有关机械能重力势能与被举高度和质量有关势能弹性势能与弹性形变大小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引入课题:11.4机械能及其转化(二)、新课教学: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一个物体的势能和动能之和,就是物体的总的机械能。
机械能=动能+势能合作探究:实验1:滚摆实验出示滚摆,并演示滚摆实验。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
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
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
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实验2:单摆实验(多媒体演示)。
分析单摆实验时,摆球高度的变化比较直观,而判断摆球速度大小的变化比较困难,可以从摆球在最高点前后运动方向不同,分析摆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作为这一难点的突破口。
综述实验1、2,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的条件(1)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必定有动能和势能各自变化,而且一定是此增彼减。
(2)动能的增减变化要以速度的增减来判断。
(3)重力势能的增减变化要以物体离地面高度的增减变化来判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4《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4《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基本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物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机械能的概念,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2. 让孩子们掌握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斜面、球等)。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套件,包括小车、斜面、球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让孩子们了解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机械能。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和势能的定义。
3. 实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讨论:引导孩子们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规律。
5. 练习: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孩子们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实验,课堂氛围良好。
但部分孩子在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上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机械能的转化现象,开展家庭小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如数学、化学等,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能量形式和转化规律。
本节课通过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机械能及其转化的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度,努力提高他们的兴趣和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让孩子们通过有趣动画引入机械能的概念,这个环节非常重要。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4《机械能及转化》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4《机械能及转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4节《机械能及转化》主要介绍了机械能的概念、分类及其相互转化。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机械能知识体系的进一步拓展,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机械能的基本概念,能够分析生活中有关机械能的实例,并理解机械能的转化原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动能、势能的概念,对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机械也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机械能转化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势能的分类及其相互转化。
2.能分析生活中有关机械能的实例,并能运用机械能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分类。
2.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原理。
3.运用机械能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运用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机械能及其转化。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和实验器材,如滚摆、小车等。
2.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机械设备,如电梯、滑梯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与机械能的关系。
提问:什么是机械能?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2.呈现(10分钟)介绍动能、势能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和实验展示它们的特性。
讲解动能、势能的分类及其相互转化原理。
提问:动能、势能如何转化?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的机械能实例,如滚摆、小车等。
每组选择一个实例,阐述其中的机械能转化过程。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转化过程。
2.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3.能够计算物体的机械能。
4.了解机械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机械能的概念及特点。
2.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3.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4.实例分析:刹车时机械能的转化。
三、教学重点1.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2.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四、教学难点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2.能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教材及教辅资料。
2.实验器材:弹簧、小车、刻度尺、计时器等。
3.课件及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机械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应用?2.学生展示想法。
第二步:概念讲解(20分钟)1.介绍机械能的概念及特点。
–机械能是指物体具有的由于位置和运动引起的能量。
–机械能由动能和势能两部分组成。
–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相关。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位置高度相关。
2.分析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举例说明机械能在弹簧振子、滑坡等情况下的转化过程。
第三步:机械能守恒定律(25分钟)1.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2.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举例说明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自由落体、摆动过程中的应用。
第四步:实例分析(30分钟)1.刹车时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利用小车、弹簧和刻度尺等制作刹车装置,观察和测量小车在不同刹车力下的位移和速度变化。
2.学生合作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和分析、结论等。
第五步:总结(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2.强调机械能及其转化的重要性和应用。
3.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
2.预习下节课内容。
八、教学评价1.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2.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一堂关于动物运动的课程,旨在让孩子们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通过观察、体验、互动等方式,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让孩子们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增强身体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动物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动物运动的视频,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视频中看到的动物运动方式。
2. 讲解:展示PPT,介绍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如奔跑、跳跃、游泳等,让孩子们跟随PPT的引导,了解各种运动方式的特征。
3. 实践:让孩子们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用实物模型展示该动物的运动方式,并讲解其特点。
4. 创作:让孩子们用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动物运动方式的画作,并简单描述其特点。
5. 展示:让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在实践环节,孩子们分组合作,展示了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创作环节,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运动画作,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课后,我反思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在实践环节,部分孩子对实物模型的操作不够熟练,下次可以提前进行指导。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2
《机械能及其转变》教课目的:1、理解动能、势能的互相转变。
2、能解说一些相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互相转变的简单物理现象。
3、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和机械能守恒4、经过察看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变过程。
教课要点:理解动能和势能的互相转变;分析能和机械能守恒教课难点:理解动能和势能的互相转变;分析能和机械能守恒教课方法:合作研究教课器具:滚摆、单摆教课过程设计:1、出示目标:(1)理解动能、势能的互相转变。
(2)能解说一些相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互相转变的简单物理现象。
(3)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和机械能守恒(4)经过察看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变过程。
2、引入新课(1)思虑:溜溜球在往下甩动的过程中,溜溜球为何会返回来啊?学生议论沟通(2)依据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a动能的大小与那些要素相关?b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那些要素相关?c弹性势能的大小与那些要素相关?d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的变化?学生思虑、议论沟通:汽车由静止起动渐渐加快的过程中,动能如何变化?汽车行驶中司机封闭油门或踩刹车时,汽车渐渐减速停止的过程中,汽车的动能又如何变化?汽车由坡底爬到坡顶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如何变化?3、师生研究(1)机械能学生看书回答:什么是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机械能。
机械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用符号 J 表示。
)(2)机械能及其转变师生研究: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变<1>出示滚摆实验:思虑: a、滚摆在降落时,动能与重力势能是如何变化的?b、滚摆在上涨时,动能与重力势能是如何变化的?学生议论沟通:说明判断的方法!教师小结:开始开释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
摆轮降落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降落,并且越转越快,其动能愈来愈大。
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
思虑:在势能减小的时候,减小的势能到哪里去了?看看势能变化的时候动能在如何变化的?说明滚摆降落的过程中,势能减小,动能却增大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11.4《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设计
3.教师提出问题:“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它们是如何相互转化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机械能的概念,包括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并通过图示和动画,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5.撰写一篇关于机械能转化的科普短文,要求:内容充实,语言简练,图文并茂,适合向八年级同学普及机械能转化的知识。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三上课前。
注意事项:
1.同学们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查阅相关资料,确保所列举实例、设计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家庭小实验和创意实验的设计要注重安全,避免使用危险物品。
3.在撰写科普短文时,注意运用所学知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阐述机械能转化的过程,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1.学生对动能、势能概念的理解程度,注意引导他们从生活实例中提炼物理规律。
2.学生在数学运算和公式应用方面的能力,适时给予指导和练习,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交流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观点,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学生对能量守恒观念的认识,通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能量观念。
3.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2.讲解动能与速度、质量的关系,以及重力势能与高度、质量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推导相关公式。
初二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1.4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教案:初二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一、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其位置或速度而具有的能量。
2. 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4.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及其关系。
2.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转化过程,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机械能转化现象。
3. 让学生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机械能的转化过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及其关系,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块从斜面上滑下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滑块在滑下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2. 概念讲解:讲解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滑块从高处滑下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机械能的转化过程,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成果。
7. 板书设计:板书本节课的主要概念和公式,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六、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和动能。
答案: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物体落地时的动能等于其初始势能。
设物体的高度为h,重力加速度为g,则初始势能为mgh,落地时的动能也为mgh。
2.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答案:物体在水平面上的动能为1/2mv^2,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1章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1章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一、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其位置或速度而具有的能量。
2. 动能和势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
3. 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例如物体下落时,势能转化为动能;物体被抬高时,动能转化为势能。
4.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概念,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机械能的转化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机械能的转化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转化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小车、斜面、重物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一个球从高处落下,引出机械能的概念,并提出问题:“球在下落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2. 讲解:讲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并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4. 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机械能转化的知识解决,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机械能及其转化1. 机械能:物体由于其位置或速度而具有的能量。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3.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4. 机械能转化: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5.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求物体落地时的动能和势能。
答案:物体落地时的动能为 mgh,势能为 0。
2.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11.4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
2.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有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2.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理解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单摆、滚摆、弹弓、石块、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问题启发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过山车的视频动画。
教师:游乐场中惊险刺激的过山车,能让你尖叫,但你是否想过在你尖叫的背后,它是怎样运行起来的呢?过山车在高台上只有重力势能,但是到了轨道的底端却有了动能,而重力势能变小了,可见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机械能及其转化。
(二)进展新课1.机械能及其转化:(1)教师介绍机械能的定义,引导学生举例分析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滚摆实验。
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
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让学生观察时注意现象:①滚摆下降时,高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
②滚摆上升时,高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
分析现象:教师根据所展示的实验,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开场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
重力势能是越来越少的,动能越来越多了,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势能向动能转化。
学生自己分析出上升时能量的转化。
(3)单摆实验。
根据单摆的实验,学生总结能量的转化过程。
结合滚摆实验和单摆实验,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4)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
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弹弓把石块弹出时,动能和弹性势能的变化,得出:动能和弹性势能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学生列举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事例。
八年级物理下册 11.4 机械能及其相互转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1.4 机械能及其相互转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能用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间的互相转化。
(2)能解释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初步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3)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做物体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一系列物理实验,学习观察物理实验现象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运用能的转化知识分析有关物理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从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有关动能、势能及其相互转化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
(2)通过机械能及其相互转化的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和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对机械能守恒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满载游客的过山车,从轨道的了高端飞驶而下,时而上下翻腾,时而左摇右摆……【提出问题】你知道过山车的速度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变化吗?你知道过山车为什么能够到时达大回环的最高处吗?过山车运动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且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指出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
(二)讲授新课1.机械能及其转化一个物体即可以有势能,又有动能。
如:飞行中的飞机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跳水运动员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师演示:上抛一小球。
(引导学生观察小球在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高度、速度变化情况,且讨论其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学生五人一组热烈讨论,共六组。
师任选一组来回答。
六组学生代表答:对于同一物体,小球而言,小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其动也在减小,但其上升高度增加,所以势能在增大。
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
(注其余各组同学对该同学所说都予以认可)师给出定义:机械能的概念,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动能、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河南省八年级物理下册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新人教版
机械能及其转化课题机械能及其转化课时安排共()课时课程标准标注课程标准页码学习目标1、通过体验和观察,认识动能和势能间的转化,及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2、用身边的器材或生活中的实例分析能量的转换,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物理道理。
3、通过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知道人类如何利用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教学难点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教学准备滚摆课前作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课堂合作交流二次备课(修改人:)环节一引入新课,复习提问:1、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2、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分别是什么?学生自学课本71页第一段,先按图填空,然后回答问题,给出机械能的概念。
通过学生自学,让他们明白的,有些物体会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且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将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有必要,便于研究能量问题。
课中作业1、看图填空飞行中的飞机具有能和能。
离开跳板的跳水运动员具有能和能.2、请回答:什么是机械能? 找出三者的等量关系环节二实验中观察什么?1、相同质量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所以,通过观察速度的变化,判断动能的变化.2、相同质量的物体,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所以,通过观察高度的变化,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3、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所以,通过观察弹性形变的变化,判断弹性势能的变化.一、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换实验一课本71页“想想做做”1、器材:滚摆2、操作:上下滚动(表演者边表演边说明做了什么)演示滚摆实验请学生观察滚摆的运动,思考滚摆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并填空。
通过学生讨论填空加深理解.观察分析高度和转动速度的变化,由此分析能量的变化。
这个实验可视性好,通过高度和转动速度可以看到动能实验二课本71页“想想做做”1、器材:单摆2、操作:左右摆动通过实验演示,学生观察、思考,完成以下能量的转化思路分析以上生活实例及实验,学生进行小结1结论:动能、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二、动能和弹性势能间的转换观看视频:小车运动和蹦床运动每幅图中谁具有什么形式的能?这些能量是如何转化的?以上实验说明哪些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引导并纠错。
初二物理下册第11章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211114385
初二物理下册第11章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211114385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艺1.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能经过实验或实例,看法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能解释与机械能转化有关的现象。
3.经过实例看法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方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二〕进程与方法1.经过观察和实验,看法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进程。
2.经过入手设计实验,勇于探求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物理道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水能和风能的应用,知道人类如何应用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处置实践效果。
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念剖析力学效果的看法。
2.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络,有将机械能运用于生活的看法。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由〝机械能及其转化〞〝水能和风能的应用〞两局部构成,教学的重点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为了可以从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念将动能和势能联络起来,可以让先生剖析、讨论生活现象,如荡秋千、跳蹦蹦床、拍皮球等进程中物体高度、速度的变化,进而讨论动能和势能的变化状况,引出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
三、教学战略本节要求先生不只要知道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要了解转化进程中听从的规律。
教学中,以浸透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思想为前提,增强实验,并应用动画、视频激起先生的学习兴味,使先生可以从影响物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要素的角度判别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
四、教学资源预备多媒体课件、单摆、滚摆、弹簧、小球等。
五、教学进程被举高的粉笔再引导先生剖析粉笔头下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增加,动能添加〕指出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实验动身,新课教学〔30分钟〕一、机械能及其转化给出机械能的概念,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动能、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物体具有的机械能等于动能、势能两种能量之和。
之所以把动能、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是由于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滚摆和单摆是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罕见实例。
八年级物理下册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 新学期 新成绩 新目标 新方向 ——————————《机械能及其转化》本节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要了解转化过程中遵从的规律。
教学中,以渗透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思想为前提,加强实验,并利用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从影响物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
1、理解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
2、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3、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和机械能守恒4、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解析能和机械能守恒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动能,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如何转化;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多媒体课件、单摆、滚摆、弹簧、小球等。
1、 复习:动能和势能及其与什么因素有关2、引入新课(1)思考:溜溜球在往下甩动的过程中,溜溜球为什么会返回来啊?学生讨论交流(2)根据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a 动能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b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c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d 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的变化?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汽车由静止起动逐渐加速的过程中,动能如何变化?汽车行驶中司机关闭油门或踩刹车时,汽车逐渐减速停止的过程中,汽车的动能又如何变化?汽车由坡底爬到坡顶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如何变化?3、师生探究(1)机械能学生看书回答:什么是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机械能。
机械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用符号J 表示。
)(2)机械能及其转化师生探究: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1>出示滚摆实验:思考:a 、滚摆在下降时,动能与重力势能是如何变化的?b、滚摆在上升时,动能与重力势能是如何变化的?学生讨论交流:说明判断的方法!教师小结: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四节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第四节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能用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3)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有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具有爱国意识。
●教具:滚摆、铁锁、细绳、溜溜球、铁架台、钢球、细线、带弹簧的斜面。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一、我们在初二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关于能量的转化,请回答,电灯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风力发电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水利发动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电动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学生讨论回答二、情景:操作乒乓球,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切入主题动手动脑搞探究:1.老师提问:为什么乒乓球在松手后能够不停的上下运动呢?这需要学生自己探究:实验1:滚摆实验: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
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2.学生实验先将滚摆置于最高点,然后释放摆轮。
分析: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
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
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
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三、加强巩固1.单摆实验: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蹦蹦床分析: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
得出:动能和弹性势能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事例很多。
首先分析课本图15.5—2,加深学生对动能、势能转化的认识,再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动,势能转化的实例,老师和学生共同分析。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教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教学(人教版)
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教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教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章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3. 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掌握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原理;3. 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及其计算;2. 教学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物理实验器材(如小车、斜面、滑轮等);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组提升重物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 概念讲解:介绍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如质量、速度、高度等。
3. 例题讲解:以一个具体例子讲解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如小球从高处落下撞击地面反弹的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例题自主完成一些类似的练习题,巩固对动能、势能转化的理解。
5. 机械能守恒定律: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并通过实验演示验证机械能守恒。
6.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跳伞运动员落地前的速度等。
六、板书设计1. 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原理;3.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3.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计算跳伞运动员落地前的速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机械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难点与重点”部分。
这一部分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及其计算,教学重点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课程标准》(2012版)的总目标中要求:“在参与观察、实验、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程内容中的第二学段对本知识的要求是“能分析动能和势的相互转化,并初步体会机械能守恒”2.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第4小节,,本课时主要研究机械能及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教材首先给出机械能的定义,同上节课紧密联系又延伸,后通过“想想议议”中滚摆和小球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相互转化,认识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对机械能是守恒的有准确的认识,最好后介绍水能和风能的利用,把自然界中机械能应用引入课堂,充分体现物理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精神,真正实现“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社会走向物理”。
3.学情分析学生刚学了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能确认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并了解了决定这些能量大小的因素。
也就是说学生为本节课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但教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对某种能量的变化的理解并不是很到位的,这恰恰是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对有些物理现象需用多个物理知识分析或解释,如“滚摆、单摆最终会停下来”,我们引导学生关注的重点是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问题,但现象中所涉及到的机械能守恒与损失问题,既不能回避,又不能过多纠缠,否则会喧宾夺主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目标1.会说出什么是机械能;2.结合事例能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分析机械能守恒;3.会说出水能和风能的应用物理能力:1.通过对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分析和发现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
2.培养学生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任务:通过学生读记、相互提问说出什么是机械能2.分析空中飞行的飞机、运动员在蹦床上能的转化,认识机械能守恒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机械能?什么是机械能守恒?水能和风能的应用有哪些?注意事项:结合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分析能量的转化活动二1、空中飞行的飞机具有什么能?2、被压缩的弹簧具有什么能?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结合上节课中动能和重力势能定义及大小,说出能量是如何相互转(完成目标一)化的。
环节二新课学习小球摆动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滚摆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转化的?(完成目标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并熟悉机械能的定义,并强调能量的相互转化。
注意事项:通过前面的探索体验,学生都很有兴趣并能基本说出实例中的机械能,规范语言的物理化。
活动二举例说出水能和风能的应用(完成目标二、目标三)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生活、自然界中的机械能,体会学习物理的快乐,真正把物理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善于动脑思考的习惯环节三巩固训练活动三1、阅读“科学世界”,分析人造地球卫星沿轨道运行时的能量转化。
2、分析过山车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让学生认真完成从审题到最后形成完整结论,分析推理严谨,语言规范准确。
环节四小结1、机械能中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分析机械能转化的思维模式是:质量、高度、形状三因素发生了变化,则它们所对应的某种形式的能在量上就发生了增减,根据这个量的增减来确定能的转化方向。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然后再与同伴讨论、交流自己的结果.,五、课堂练习1.李白曾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描述庐山瀑布的壮观。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飞流直下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____________。
2.小军玩弹弓,当弹弓把纸团射出时,______能转化为____能。
3.滚摆在上升过程中,能转化为能.4.下列现象属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A.爆竹腾空而起 B.水从高处落下C.从地面上弹起的皮球 D.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的汽车5.下列过程中,属于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A.拉开的弓,放手后把箭射出去 B.小铁球在空中下落C.运动的小球滚上光滑的斜面 D.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足球6 下列过程中,属于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A.雪撬从山坡上滑下 B.玩具弹簧枪将“子弹”水平射出C.雨滴从屋檐落向地面 D.斜向上射出的炮弹在上升过程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重在思维能力的训练,而非操作能力的训练。
2、用能的转化观念来分析物理现象,学生初学,显然不是很适应。
3、本节课必须在学生非常熟悉影响机械能大小的诸多因素的背景下,方能顺利地展开教学,显然有的学生对前一节课的知识是存在欠账的。
4、学生对弹性势能与动能、重力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稍显困难。
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用具】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一、什么是力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二、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1.确定受力物体;2.找出作用点;3.找出受力方向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5.标出数值和单位;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五、力的相互作用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
这说明了什么?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车子会“受伤”,说明车子受到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
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师生共同列举:跑步、划船、游泳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让学生回想气球游戏,找一位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气球会飞出去的原因。
教师总结。
同时说明火箭发射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板书设计7.1 力一、力的概念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单位:牛顿,简称牛(N)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五、力的相互作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