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专用性与交易成本节约
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笔记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读书笔记栾天虹该书的基本思路是:以交易为最基本的分析单位,将所有交易还原为合同,根据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三个维度将合同分为不同的属性,分别对应不同的治理方式,通过比较不同治理方式的交易费用,进行比较制度分析。
1、交易成本的分类P33签约前交易成本:草拟合同,谈判和确保合同履行所付出的成本签约后交易成本:不适应成本,交易行为逐渐偏离合作方向,造成双方互不适应;讨价还价成本,双方为纠正事后部合作的现象,需要讨价还价造成的;启动及运转成本,为解决合同纠纷而建立治理结构并保持其运转的成本;保证成本,为了确保合同中各种承诺得以兑现所付出的成本。
事实上,两种成本是相互依存的。
2、合同的各种属性P49如果我们根据TCE最核心的三个概念——有限理性(+,0)、机会主义(+,0))和资产专用性(+,0)——作为基本维度来刻画合同的种类,那么合同可以分为“计划”(0,+,+),它近似对应于完全契约理论、机制设计理论或激励理论;“承诺”(+,0,+);“竞争”(+,+,0);“治理”(+,+,+),对应3、合同的内容P52合同内容包括:k代表购买专用资产的投资量(技术) ;s是否采用安全措施;p 价格。
其中安全措施包括解雇金或罚金的标准;建立并使用专门的治理结构,以解决有关的纠纷,例如可以通过仲裁而不是法庭;依靠贸易规则把一买一卖的单方贸易扩展为互相买卖的双边贸易。
简单的合同内容突出了技术,安全措施(治理结构)和价格三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决定的关系,可以用来分析各种制度。
(1)以通用资产为内容的交易,都落在分之A上,无需建立治理结构(2)涉及专用投资,但没有建立安全措施的交易处于分支B上,P2>P3。
这种合同不稳定,可能回到分支A,或者采用安全措施回到C。
(3)由于采取安全措施防止私人财产遭受侵犯,C。
(4)价格和治理结构两者的相互关系,合同各方不能鱼和熊掌兼得。
(5)通过不同的途径把各种属性不同的交易还原为各种不同的治理结构(即决定着合同关系是否完整的那种组织结构),就形成了交易成本经济学。
浅析资产专用性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公司资产专 用性能否 影响、在何种程 度上影 响其 资本结 科层机 制只有在企业 陷入破产境 地无法偿债 的条件下才能 发 构, 只要资产专 用性与 资本 结构问存在 一定联系 , 改变公司 挥作用 。资产专用性与融资成本的关系如 图 1 能 。 的资本成本 与最 佳资本结构的选择进 而影响财 务风险 , 则在公 图 中,S M A表示 物质 资产 专用性水 平 ,S表示融 资成本 , c D 点。当企业 的物质资产专用性水平在 p点 以下时 , 选用债务 融 资对 于企业而言是有利 的 , 但专用性水 平超过 P点时, 当然应 司进行 资产投资活动前 ,就应先衡量该资产的专用性程度 , 分 表 示债务 融资 , 表示 权益 融资 , E P点表 示融资成 本 的无 差 别
析其将 要带来 的机会和威胁。
一
、
资产专用性的收益与风险
.
当前, 企业 已经 告别 了大批量 同质化产 品的生产时代而进 采用权益融资。这也说明了当物质资产专用性程度较低的投资
入个性化产品时代 , 企业 不仅 需要在产 品生产过程 中进 行专用 项 目应 更 多 采 用 债 务 融 资 方 式 , 物 质 资 产 专 用 性 程 度 较 高 的 而
服 务的程度 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密切相关 。目标市场细分程度越
深, 企业满足客户个 性化需求的可能性就越大 。 是, 但 这种需求
>
K K
> 0
其 中 C(, ) k a 为考虑 资产 专用 性的资本 成本 函数; k为资产
∈[ ,] k越大 ,表 明资产专用性程度越 对 企业 的生产、 销售 以及售后服务 的能力也提 出了更加 专业化 专用性程度 ,并且 k 0 1 , 的要求。专用性投资为企业赢得客户的同时也可 能由于市场波 高; 本结构a /, 为负 资 = kD 债比 E D 例,为所有 者权益比 C( 例。 , k 动导致企业承担较大 的风险 。当专用性资产所 依赖 的环境无法 a 表示负债成本 , k a 表示权益成本 。 ) C (, ) 再提供 其继续运 营的条件时, 资产 的用途就必须发生变 化。专 结合前面 的分析 , 我们可 以给出企业 的融资成本 模型 , 即: 用资产在企 业 中能够 合理的存在并运 营的前提 是企业 的正常 C D k a + C (,) = C (, )E 。k a 经营。但是 , 如果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或清算状态, 这些专用性投 资所形成 的专用性资产将丧失其大部分或全部价值 。
浅析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经济学
、
资本 主义经济制度 的主要框架和 内容
威廉姆森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书 中, 以三大假定为基 础 ,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从节约交 易费用的角度解释 了各种经济组织的性质及其存在边界。 ( 一) 对交易成本经 济学的系统 阐述 威廉姆森认为 “ 经济组织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为 了达到某种 特定 目标而如何签订合 同的问题 ”。交易费用分为两部分 :一是合 同签订之前的交易费用;二是签订合同之后的交易费用 ,包括不适 应费用、讨 价还价费用 、启动及运转费用和保证 费用 。威廉姆森 将交易费用 的产生归结为三个原因: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环 境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复杂性以及资产专用性 ,而区分各种交易的 主要标志是资产专用性 、不确定性及其发生 的频率。其中,资产专 用性是最重要的,也是使交易费用经济学与解释经济组织的其它理 论相 区别的最重要的特点。 ( 二) 契约人 的行为假设 威廉姆 森契 约人的行 为假设修 正了主流 经济学 关于 “ 经济 人”具有强理性或者完全理性 的行为假设。具有 “ 有限理性 ”的 契约人很可能会利用不完全的契约实施机会主义 ,从而带来资源配 置的低效率。如果契约人只有谋私利行为而没有机会主义行为,那 么他就会忠实地履行契约。如果契约人可能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就 会见机行事 以损害其他契约人的 利益 。由于有限理性 ,契约本身是 不完全的;又由于人类的机会主义行为,存在着有意危害的道德风 险,契约必须起到屏蔽机会主义的作用 。正是 由于市场交易存在 以 上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制约,所 以靠市场交易去协调和配置资源 要付 出很大代价( 交易费用) 。在引入 “ 契约人 ”假设 以后,交易双 方如何在有 限的理性能力 范围安排他们的契约 以最有效地 降低交 易费用就成为关注的焦点。威廉姆森不仅运用了交易费用概念 ,而 且把交易费用与他 自己所提出的资产专用性概念有机结合起来 ,解 释和研究公司组织结构的合理I 生和有效『 生问题 。 ( 三) 契约关系的治理问题 威廉姆森将经济组织作为一 个契约问题提出 ,认为企业组织是 种规制结构,而不是一种生产函数。 “ 契约”可以简单地理解为 个合法的双边交易中双方就某些相互义务达成的协议 。在市场 经济活动 中,人们只要进入某种交易 ,就存在一种契约安排 。契约 安排是交易活动中一种重要的协调机制,是市场交易得 以顺利完成 的基本制度 ,它决定了交易过程进行的结构性 、稳定性和可测性, 界定了当事人在交易过程中的可选择范 围,确定了交易当事人之间 的关系并明确了交易者的行为。 由于契约的不完全 性,契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争议是不可避免 的。相当数量的契约行为的争端仍是依赖风俗、习惯等方式 ,通过 自己的力量与关系来解决。一方面是由于法律制度的支付成本,另 方面也是 由于合 同长期化或关系长期化的需要 。因此威廉姆森 重点分析 了关系型契约 ,将契约的执行环节或事后支持看作是一个 核心问题 。
资产专用性条件下的交易成本——"通用-费舍"案例的延伸
性资产投资免受机会主义的侵害, 使交易成本最小化, 让
重要 的专用性资 产所有者 拥有 企业 所有权 ,从 而就可 以 确保企业 契约的效率 。
威廉姆 森在科斯 交易成 本理 论 的基础 上对企 业交 易 方式进行 了进一 步的分析 ,认 为企业 的治 理结构 和资 产
“ 通用 一费舍" 案例的延伸
刘 以 晔
( 上海理 工大学 管理学 院 , 上海 20 9 ) 002
[ 摘
要】 通过对“ 通用 一费舍” 案例进行分析 , 不难发现 由于汽车行业对资产专用性 的要 求并不 高, 资产专用性不是纵
向一体 化 的主 要 动 因 , 资产 专 用性 对 企 业 纵 向一 体 化 的决 定性 影 响 的观 点 , 本 被 否定 了 , 基 这是 由 于汽 车行 业 的属性 决定 的 。
【 稿 日期】 09 1-5 收 20—10
—
2 O一
刘 以晔 : 资产专用性条件下的交易成本— — “ 通用 一费舍” 案例的延伸
资产专用性 理论被 企业 理论 家誉 为科斯 交易成 本经
会 计审核 、 法律顾 问等 , 证交易 的完成 。 保 三是 双方 治理 , 没 有第三方 介入 ,交易双 方通 过签 订长期 交易合 同维持
交 易。四是统一治 理 , 即交易活 动在一个统 一的组织 中按 事先 的计划安排来 完成 。
率是指 在一定 时期 内的交易 次数 ,分 为偶然 和经 常两种
情况; 资产的专用性程度则分为非专用的、 中等专用的和 高度专用的三种。由于不确定性无法量化 , 交易方式的选
择 就往往取 决 于资产专 用性 程度 和交易 频率 。在 这里特 别 要提 出的是资产 专用 性程度 的不 同维度 。在很 多文献 中讨 论资产 专用性 时 ,往 往没 有明确 的指 明资产 专用性 的程度 或者 隐含 的论 点基 础是 高度 资产 专用性 , 是程 但
资产专用性条件下的交易成本_通用_费舍_案例的延伸
威廉姆森认为,上述四种交易方式都有存在的必要 性,但具体的交易究竟选择哪种方式来完成,取决于三个 因素: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性程度。不确定性 是因为交易者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所致;交易频 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交易次数,分为偶然和经常两种 情况;资产的专用性程度则分为非专用的、中等专用的和 高度专用的三种。由于不确定性无法量化,交易方式的选 择就往往取决于资产专用性程度和交易频率。在这里特 别要提出的是资产专用性程度的不同维度。在很多文献 中讨论资产专用性时,往往没有明确的指明资产专用性 的程度或者隐含的论点基础是高度资产专用性,但是程 度不同,相应地对交易成本的影响差别是相当巨大的。如 果在这些概念上产生混淆,那么所得出的结论的可信性 也大打折扣。
失定期补充其资本金。其形式可以是预算拨款,也可以是 优惠税率,还可以是划拨项目。
陈晓东 资产专用性解释纵向一体化
资产专用性与与纵向一体化:
尽管企业纵向一体化有多种原因构成,但是交易费用是企 业实行纵向一体化的主要原因。所以,资产专用性程度的高低 是对于企业是否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有重要影响。 当资产专用性程度为非专用性和中等专用性的时候,资产 专用性就无法成为企业纵向一体化的主要成因; 但是当资产高度专用性的时候,所有相关的交易成本就会 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使资产专用性成为企业纵向一体化的主 要动因成为可能。
用资产专用性理论的相关知识解释企 业纵向一体化并购
姓名:陈晓东 学号:2013603002 专业:2013级企管1
资产专用性(Asset Specificity )的含义:
资产专用性是指用于特定用途后被锁定很难再移作他用性 质的资产,若改作他用则价值会降低,甚至可能变成毫无价值的 资产。
专用性资产:
资产专用性对交易费用的影响:
不同的交易活动,都必须按照与这种交易的特点相应的交 易方式来进行,用复杂的治理机构去解决简单的交易活动,交 易成本就太高了,反之亦然,最优的交易方式应该是交易成本 最小化的方式。资产专用性通过影响人的行为属性影响交易成 本的高低。因为,经济活动中人具有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 由于人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因此信息总是不完备的; 同时投机主义使得人在利益驱动下的损人利己成为可能这两个 行为特征因资产专用性的强弱程度而有不同表现,从而影响到 交易成本的高低和交易方式的选择。因此,在资产高度专用性 条件下,企业一体化的主要因素是资产专用性在理论逻辑上是 成立的,在实际中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 当今越来越多的制造厂商正在通过建立网站向用户直 销而实现前向一体化。 • 例如,美国的家庭用品公司曾经告诫其供应商不要通 过网上直销而与其进行竞争。 • 沃尔玛等传统零售商正在通过商店及网络的多渠道促 销而回击纯粹网上商店的进攻。 •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拥有一个牧羊场,出产的羊毛用于 生产该公司的汽车坐垫;美国某报业大王拥有一片森 林,专为生产新闻纸提供木材汽车公司拥有一个牧羊 场,出产的羊毛用于生产该公司的汽车坐垫;美国某 报业大王拥有一片森林,专为生产新闻纸提供木材。
资产专用性问题
资产专用性问题为何诺基亚、三星等手机厂商都将芯片的制造外包给代工企业富士康,而通用汽车却选择将合作多年的零部件提供商费雪公司收购到集团内部?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企业的纵向一体化。
一种产品或服务是应该从市场中采购,还是在组织内部自行生产,是每一位战略制定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威廉姆森告诉我们,应该选择那种让交易成本最小化的组织形式。
我们在分析某一产品或服务应该在市场中还是组织内部进行生产的时候,需要比较两者在总成本上的优劣势。
这里的“总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性成本”两部分。
在生产成本上,市场治理结构往往优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其优势来自于规模经济。
市场中的供应商可以同时将一种产品提供给多个采购者,通过扩大规模来降低生产成本。
非生产性成本在组织内部主要体现为官僚费用,众所周知,大组织的运营通常伴随着更高的官僚成本。
在市场中,非生产性成本主要体现为合作伙伴的敲竹杠行为。
由于买卖双方的利益在短期内处于对立状态,在签订了交易合同后,双方出于利己的动机往往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以损害合作伙伴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收益。
什么因素影响着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性成本的大小呢?威廉姆森提出,主要因素就是资产专用性。
资产专用性是指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
例如,一家电力公司在某一煤炭基地附近建了一个火力发电厂,从该基地购买煤炭并运至发电厂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输费用。
如果这一煤炭基地附近没有其他的基地,这一发电厂便成了专用性很高的资产,因为它只能从该煤炭基地处购买原材料,若从其他地方购买原材料将产生极高的运输费用。
威廉姆森将专用性资产分为三类:特殊实物资产、特殊地点的资产和特殊的人力资本。
特殊实物资产是指只可由一家或几家买主使用的建筑和机器;特殊地点的资产是指处在相邻位置上的生产连续阶段的资产;特殊的人力资本是指产品的生产需要经过特殊培训的工人来进行。
一方面,随着资产专用性的增加,在市场中进行生产所带来的规模经济的效应会随之减弱。
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起源于本世纪30年代。
从70年代中叶以来,它成为现代经济学发展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学派。
尤其是在年轻一代的经济学家中,从者甚众。
许多早期的经济学家、组织学家和法学家的思想都对交易成本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奈特的“道德危机”理论,康芒斯的制度理论、巴纳德的组织理论和芦埃的契约理论,但促成交易成本经济学产生的最为直接的理论渊源是科斯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1937年)。
(一)交易成本概念的提出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被简化为一个生产函数,企业的职能仅仅是根据这个生产函数把投入品转换成产品或服务。
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对企业为什么会存在,由什么来决定企业的结构和规模边界等问题,都无法作出解释。
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科斯通过引入交易成本概念,正式提出并分析了这两个被新古典经济学所忽视的命题。
科斯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不同但又可以相互替代的交易制度。
市场的交易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而企业的存在将许多原属于市场的交易“内化”了。
在企业内部,行政命令取代了价格机制成为生产活动的协调机制。
例如,在劳动力市场上,工人根据雇主所出工资的高低来决定到哪里受雇,他们的行为受市场劳动力价格的协调。
而一个劳动力一旦被企业所“内化”,也就是说成为企业的雇员,他在企业中的行动就必须服从行政命令。
企业为什么会产生和存在呢?科斯认为,这是因为企业通过“内化”市场交易可以节省交易成本。
如果市场交易成本为零,雇主可以随时到劳动力市场“购买”所需劳力,而不必长期雇佣一个工人。
而事实上,雇主每天到市场上“购买”劳力,必须支付很高的成本,如时间、讨价还价的费用、以及因雇不到合适工人而可能给生产活动带来的损失,等等。
通过把这—市场交易过程内化到企业中,建立起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就可以节省交易成本。
因此,在科斯看来,交易成本的节省是企业产生、存在以及替代市场机制的唯一动力。
如果企业“内化”市场交易就能带来交易成本的节省,那么,企业规模就会无限扩张,直至完全取代市场,使整个经济成为一个大企业。
制度经济学论文:资产专用性、“敲竹杠”与新制度贸易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资产专用性、“敲竹杠”与新制度贸易经济学摘要:新古典自由贸易经济学是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假设前提,其中一个重要的隐含前提是各类资产具有完全通用性,可以自由进入与退出市场或产业。
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资产在国际间的流动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产专用性对国际贸易和投资产生重要影响,它不仅会影响国际贸易的总量和产品构成,而且还会影响一国贸易格局和贸易政策的选择。
如果一国进行了资产专用性投资,就会使其在贸易谈判中陷入进退两难困境,失去讨价还价的力量,并影响其在贸易利益上的分配格局,进而严重影响一国的贸易不公平结构。
从资产专用性角度探讨新制度国际贸易经济学的合理性,由新古典国际贸易经济学走向新制度国际贸易经济学,更加具有现实性。
为了摆脱这种被要挟和被控制的风险,除了企业自身治理结构外,还需要政府实行一定的保护主义政策。
关键词: 资产专用性;新古典经济学;“敲竹杠”;新制度贸易经济学一、问题的提出新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是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基础的,其隐含的假设条件是生产要素在国际间具有充分流动性,最终会出现萨谬尔森—斯托尔珀定理———生产要素等价现象。
也正是由于资本是均质的,也就没有资产专用性问题。
同时,由于资本和劳动是充分流动的,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也就被抽象掉了,要素价格成了生产的唯一成本。
然而,生产要素或资产专用性的存在却使企业不能自由(无成本)地进出某一产业。
在产业组织理论上,大量文献都研究了资产专用性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证明了资产专用性的存在形式及其承诺价值。
所有这些进展都表明,无成本地进出某一产业的经济模型是一种过度简化,应将其视为一种特例,而将有资产专用性的经济模型视为一种扩展或常态。
由于克鲁格曼兴起的新贸易理论也探讨了狭窄的保护带问题,隐含引入了不完全竞争市场模型,再次将产业组织理论上的资产专用性分析方法应用到自由贸易中。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无摩擦的竞争模型和不完全竞争模型似乎不再具有合理性,因为这些模型是建立在零交易成本、完全个人理性和外生的给定制度结构这样一些严格的假定之上的,看不到交易成本或制度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而无法理解经济学家和非经济学家之间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这一问题上的分歧。
资产专用性
谢谢观看
资产专用性
经济学术语
01 定义
03 特征
目录
02 形成 04 价值分析
资产专用性概念的形成及其引入对交易行为的分析是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分析纵向一体问题时 提出的。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书中,威廉姆森用资产专用性来解释交易成本的起源,再由交易成本来研究 合同,从各类合同中发现相应的治理结构,由此考察各种经济制度,再从效率上对这些制度进行比较。
定义
资产专用性是指用于特定用途后被锁定很难再用作其他用性质的资产,若改作他用则价值会降低,甚至可能变 成毫无价值的资产。
修改如下:
“甚至可能变成毫无价值的资产”首先要指出的是,这不是一个指代资产要素的词条,而是对资产要素转移 难易程度进行评价的词条
英文为Asset Specificity,和Asset homogeneity资产通用性相对。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要素品质、要素结 构和特征,即资产具有专用性。因此资产要素在不同行业间的再配置必然涉及一定的费用而产生成本。某行业要 素的资产专用性越强,说明改变旧资产的转换成本越高,于是行业的进入壁垒和垄断程度越高。相反,资产同质 性越强,则变更经营领域的成本越低。
对于专用性资产的价值分析,我们可以引人美国经济学家劳伦斯·克莱因(Lawrence Klein)的“可占用性 准租”的概念,即一项专用性资产在最优使用和次优使用上的价值之差。他认为,在资产具有专用性的条件下, 交易的一方具有利用契约不完全性而去占用另一方准租金的动机。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对于专用性资产进行投资 对交易方会产生事后的机会主义动机,通俗地说是敲竹杠行为。这实际上反映了专用性资产可以为产权主体带来 超额利润这样一个事实。对一个企业而言,一旦专用性资产投资到位,就不能再假定其竞争对手仍然与其处于同 一起跑线上。在这种情况下,该企业实现的经济利润中包含着这种专用性资产带来的超额利润(可占用性准租)。 但是如果这种专用性资产被重新配置于其他用途或者其他地域,那么不仅这种可占用性准租无法实现,就连其投 资成本可能都无法收回。我们来考察一个例子:现有甲企业和乙企业,假定甲企业的A产品是乙企业B产品的重要 原料。
资产专用性理论
一、资产专用性概念的提出“资产专用性”(Asset Specificity)是指“资产在没有价值损失的前提下能够被不同的使用者用于不同投资场合的能力”(Wiliamson,1989),“没有资产专用性概念,交易成本理论就没有说服力”(Williamson,1985)。
在交易成本理论中资产专用性概念经常被用来分析各类问题,但是这个概念本身并没有被系统地加以解释和说明过,以至造成了许多混淆。
本文的目的就在于试图通过归纳、分析和整理,从理论上对资产专用性概念进行梳理和解析,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由此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理论和学说。
最早的资产专用性概念见于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1948年),书中提到:一些企业领导人对自己企业的人和事具备特殊的了解,这种了解是他们所专门拥有、与企业共依存、不可分离的资产,这类企业领导人对企业来说就是一种专用性人才资本。
后来,迈克尔?波兰尼等人的进一步研究指出,那些身怀绝技、经验丰富的工人实际上也是企业不可多得的专门财富,拥有这类专门资产的人将会与企业建立起更加固定的关系。
这也是对资产专用性与合同方式选择关系问题最早的研究。
但是,正式的“资产专用性”概念是(1971年)威廉姆森在分析纵向一体问题时提出的。
1972年科斯提出,现实当中除了那些早已为人们熟悉的标准市场交易外,还存在大量人们不熟悉的交易方式,例如:企业内部交易,特许经营或纵向一体化,合同或契约等非市场化交易。
对于这些大量存在的准市场化交易活动,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它们不是市场经济中的典型交易方式,而是“市场失灵”或“垄断”带来的弊端。
对此科斯虽持否定态度(Coase,1972),但进一步的分析是由威廉姆森提出的。
威氏首先将市场经济中的各种交易方式还原为“合同”或“治理结构”,认为企业的“治理结构”与“资产专用性”密切相关。
为此,他在企业纵向一体化研究中说明了资产专用性与交易成本节约之间的关系,相应建立了他的整个交易成本学说。
资产专用性与交易成本节约
摘要:企业的功能不仅在于节约要素(中间品)交易成本,是要素的“间接定价装置”,还在于节约最终产品交易成本。
信息不对称的产品市场上,企业在交易中“制造”了一个重复博弈机制,这使其更关心长远利益。
它用自身专用性资产——从价值和数量两个维度——来作为其产品是合格品的担保。
专用性资产单位价值越大,数量越多,企业越有谋求长远利益、放弃短期机会主义行为的激励。
市场上理性的买方考虑到这一点,总是认为效益越好、规模越大的企业越有可能提供合格品。
企业是信用的载体,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产品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逆向选择,从而节约最终产品交易成本。
我们的分析补充和完善了企业的交易成本理论。
编辑。
关键词:企业理论;专用性资产;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企业专用性资产(牛德生,2004)是指耐用人力资产或实物资产在多大程度上被锁定而投入特定贸易关系,亦即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可供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
资产的专用性程度较高,拥有专用性资产的一方在退出交易时变得越困难,因为专用性资产在移作他用时通常表现为较低的价值,由此给交易者带来巨大的交易成本。
威廉姆森(1975,1979,1980)把资产专用性分为场地专用性、物质资产专用性、在边干边学中人力资产专用性、专项资产、品牌资本、临时专用性等。
长期以来,资产专用性一直被认为是“市场机会主义”的始作俑者,是导致纵向一体化、形成企业的原因。
沿着这个分析思路,我们将指出,与企业产生前不同,资产专用性在企业产生后开始扮演积极的角色,其锁定效应使企业退出市场要承担退出成本,这使得企业有积极性生产合格品,以逃避市场的惩罚,即最终产品交易中企业的专用性资产起信用担保的作用,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逆向选择,从而节约交易成本。
我们的研究还在于解释说明如下两个问题:企业在最终产品交易中相对于现货市场是如何节约交易成本的?为什么人们更容易相信较大规模的企业?基于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将对企业交易成本理论加以补充和完善。
第二章 交易费用理论
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家》杂志上的经典性论文《企业的性质》 (该文当时并未引起重视,20多年后,当科斯的另一篇重要论文《社 会成本问题》问世后,《企业的性质》一文才引起西方经济学界的 广泛关注。正是《企业的性质》一文,奠定了科斯作为现代西方 产权理论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的地位)。第二阶段,50—60年 代中期,科斯在分析“外部性”问题时,全面分析了产权明晰化 在市场运行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产权的经济功能在于克服外部性, 降低社会成本,从而在制度上保证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芝加哥大 学著名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勒把科斯的产权思想 概括为“科斯定理”,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是1960年发表在《法学 与经济学》杂志上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
2、机会主义与交易费用: ◆经济活动中的人都是有机会主义倾向的自私人,自私自利是
人的行为特征,而有机会就会损人利己则是人的一般倾向。这种 机会主义倾向影响了契约的效率。在签订合约、执行合约过程中 都要发生防范机会主义和机会主义发生导致的费用。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五十九分。
3、不确定性与交易费用 ◆人们为了对付不确定性,只好在自愿和非自愿的基础上签
(2)企业的性质 ●“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内
部是通过企业家的行政指挥配置资源 ,企业外部是通过市场 的价格机制指挥生产(配置资源)。
●企业之所以能够替代市场,是因为能够节约交易费用。 ●企业的边界取决于组成企业所节约的交易费用与企业组织 协调所支出的费用之间的对比关系。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五十九分。
(一)交易费用是对社会财富和稀缺资源的损耗 ◆在科斯之前的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中人们只认识到生产成 本是对人类稀缺资源的损耗,也只看到专业化和劳动分工对生产 成本降低的重要作用,却没有发现由此导致的交易成本的成倍增 长。
[worddoc]资产的“他专用性”和“自专用性”——一个交易成本经济学与企业能力理论整合的视角
资产的“他专用性”和“自专用性”——一个交易成本经济学与企业能力理论整合的视角2010年第5期双月刊总第182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J()URNALoFZHONGNANUNIVERSITYOFECONOMICSANDLAW No.5.2O1OBimonthlySerial№.182资产的”他专用性”和”自专用性”一个交易成本经济学与企业能力理论整合的视角王文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本文将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资产专用性概念进行扩展,把它区分为资产的”他专用性”和”自专用性”,并认为资产专用性理论的资产专用性是一种供应链的依赖性,资产是专用于别人的,即”资产的他专用性”;而企业能力理论的资源异质性是资产对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资产是专用于自己的,即”资产的自专用性”.同一资产同时具有这两种专用性,而这两种专用性的不同组合形式具有不同的经济含义.纵向一体化取决于资产的”他专用性”,但受资产的”自专用性”制约;横向一体化取决于资产的”自专用性”,但受资产的”他专用性”制约.关键词:资产的他专用性;资产的自专用性;交易成本经济学;企业能力理论;资产专用性中图分类号:F0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230(2010)05—0023—05斯密1776年在《国富论》的开篇就指出了分工经济的好处,但他没有意识到分工形成的专用性资产的两面性.马歇尔1890年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了工业社会中分工的两面性:专用性机械代替手工性技巧的劳动的同时,又需要工人掌握专用的生产性技能.这些专用性资产的投资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给资产投资者带来准租金,但另一方面,却使这些投资者承担了行业转换所带来的沉没成本的风险.在现代企业理论中,交易成本经济学强调的是专用性资产所带来的风险问题,而企业能力理论强调的是专用性资产所带来的收益问题①.因此,可以说这两大理论都是围绕资产专用性而展开研究的理论,但是,它们的资产专用性的含义却不相同.资产专用性理论的专用性是一种供应链的依赖性,是专用于别人的,本文称之为”资产的他专用性”;而企业能力理论的专用性是资产对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是专用于自己的,本文称之为”资产的自专用性”.同一资产同时具有这两种专用性,而这两种专用性的不同组合形式具有不同的经济含义. 本文的目的在于区分资产的他专用性和自专用性,从而以资产专用性概念将交易成本经济学和企业能力理论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资产专用性理论,以期提供企业研究的新视角.本文第一部分对资产专用性理论的发展进行回顾,并建立”资产的他专用性”模型;第二部分对企业能力理论进行回顾,并建立”资产的自专用性”模型;第三部分是理论应用,说明资产的”他专用性”和”自专用收稿日期:2010-0602作者简介:王文胜(1968一),男,湖北蕲春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23性”如何共同决定企业的一体化;第四部分指出本文研究的结论和意义.一,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资产专用性及模型(一)资产专用性理论回顾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资产专用性理论是在对科斯的企业存在性命题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威廉姆森1971年的《纵向一体化:市场失灵的思考》作为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处女作,指出内部组织替代市场交易很少是因为与技术依赖性(这是资产专用性的最初表述)有关的技术经济,在静态市场中,产业专用的部件生产能产生垄断剩余(这是专用性准租金的最初表述)②,而持续的,机会主义的双边垄断下的讨价还价最终使某一方的私人净收益为零(这是可占用的专用性准租金和”敲竹杠”的最初表述),从而产生纵向一体化的激励.在1973年的《市场与科层:初步思考》和1974年的《反托拉斯经济学:基于交易成本的思考》两篇文章中,威廉姆森开始完善基于机会主义的交易成本分析方法,并且将小数目交换条件(资产专用性程度高的情况)加入到不确定性,有限理性的分析中,认为这三个因素是机会主义形成的主要原因.威廉姆森1975年出版的《市场与科层:分析和反托拉斯的含意》,基本上是对前期工作的收录和总结,是对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第一次综合.此时的理论特点是对人的行为作出现实的假设(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认为机会主义是交易成本形成的主要原因,而组织是为节省交易成本而产生的.资产专用性概念还未正式提出,并且在分析中并没占据主要位置.克莱茵等1978发表的《纵向一体化,可占用租金与竞争性缔约过程》揭开了将资产专用性作为交易成本经济学核心解释工具的序幕.克莱茵等对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在于将威廉姆森的思想概念化,具体化和案例化,使交易成本经济学具备了可操作性.他们将威廉姆森的小数目交换条件具体化为专用性资产(specificassets),将机会主义行为具体化为对可占用专用性准租金的争夺.他们认为,资产专用性程度越高,产生的町占用准租金就越多(通过机会主义行为取得的可能收益也会随之增加),由共同的或联合的所有权形成的一体化的可能性就越大.威廉姆森1979发表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关系契约治理》一文正式提出资产专用性(assetspeci—ficity)概念,认为:”资产专用性是指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或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它与沉没成本概念有关.”③但他同时放弃了克莱茵等提出的可占用专用性准租金的概念④,取而代之的是”敲竹杠”(hold—up)的概念.他认为,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如果交易涉及的资产专用性程度很高,由于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容易产生”敲竹杠”问题,而公司契约治理比市场契约治理在解决契约冲突上具有协调优势,可以节省交易成本.威廉姆森1985年出版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一书是对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第二次综合,在这部交易成本经济学标志性的着作中,威廉姆森强调”资产专用性对交易成本经济学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威廉姆森在200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更奠定了资产专用性理论在企业理论中的重要地位.(二)”资产的他专用性”模型从以上文献回顾可以看出,作为”小数目交换条件”的替代概念,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资产专用性实质上反映的是交易关系的相互依赖性,因而是一种”他专用性”,即一方的资产是专用于其交易对象的,因此其收益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我们可以将”资产的他专用性”收益函数简化为如下模型:R—R(Min(Al,A2,…,A)).其中,i表示可交易者的数目,即”资产的他专用性”程度;A表示第i个交易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程度;R为专用性资产的所有者收益,与A成反比;Min函数表示当i>1时,专用性资产的所有者只选择与机会主义行为小的交易者进行交易.在交易对象很多,交易对象相互竞争时,A可能很小,但是,随着i的减小,资产所有者被”敲竹杠‟…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当i一1时,单边垄断的交易关系就形成了,交易对方可能将机会主义行为发挥到极致,则有O≤A≤A,相应地,R≥R≥R即当A最小等于0时,R为最大等于R¨表示资产所有者获取了全部专用性准租金;当A最大等于A时,R为最小等于R㈠表示资产所有者丧失了全部准租金,其收益仅24为沉淀成本R.所以,可占用的专用性准租金的最大值为Q—R一R 如果缔约成本为c,则Q—C+R+Rz—R—R,R和Rz表示缔约后资产所有者与交易方分别分配的准租金.由此可见,纵向一体化一方面能将Rz内部化,避免专用性投资的风险,另一方面可节约讨价还价这些非生产性成本C,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因而纵向一体化是解决资产的他专用性问题的有效途径.从以上模型可以看出,资产专用性导致资产所有者受制于人,其缔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分配租金”的过程.在”分配租金”的动机下,资产专用性成为企业的”包袱”而不是财富,因此对专用性资产,企业是”消极的回避者”而不是”积极的创造者”.二,企业能力理论的资产专用性及模型(一)企业能力理论回顾企业能力理论是沿着资源异质性(heterogeneityofresource)的主线发展的.彭罗斯在1959发表的《企业成长论》中把企业看作一个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集合体,认为异质的资源决定了企业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强调资源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企业家才能)能够突破需求的限制,是企业成长的持续动力⑤.她所强调的资源和能力的重要性成为资源基础论和企业能力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这两种理论本文统称为企业能力理论.Wernerfelt提出了企业的资源基础观,以区别传统的企业的生产观,他认为这种视角的转换,可以为企业提供获取市场优势地位的战略选择E.但一直到2O世纪90年代,企业能力理论才开始得到重视并快速发展.20世纪8O年代后期跨国公司的归核化发展引发了对核心能力的研究,Prahalad和Hamel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它不同于物质资产在使用中耗损,而是能够在应用和共享中增长].而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日益激烈的竞争促使了动态能力理论的出现,Teece,Pisano和Shuen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提升和整合,构建和重组内外部资源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口1r.随着新经济的兴起,从智力资本和知识视角研究企业竞争能力的理论开始大量出现,揭示了无形资产在企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性.此外,还有核心能力刚性论,组织能力论以及企业能力周期论等都从不同的视角发展了企业能力理论.企业能力理论虽然流派众多,但它们都认为:”企业整体战略的重要意义首先在于企业拥有的特殊资产,即与知识相关的,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让大家都能感受到的,难以买卖且在企业内各部门可分割的资产.这种特殊的具有上述特征的资产即我们所说的企业资源或能力.”Es?㈣这种知识和能力资源是企业的优势资产,由于存在因果模糊,它是种隐性知识,能形成一种隔离机制,具有不可完全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因而这种优势资产是企业独占的,或者说是企业自己专用的.Zott和Amitt认为,企业专用性(firm—specificity)是企业能力理论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资产专用性相对应的概念,它表示如果专用性程度高的资源被转移到其它企业,将会出现贬值].但本文认为资产的”自专用性”才是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资产专用性相对应的概念⑥.资产的”自专用性”程度的高低,取决于其专用性资产能否被模仿以及被替代的程度.越是难以模仿和替代的优势资产,其专用性程度越高,获取专用性准租金的能力越强,其竞争能力越强.并且,由于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具有“他复制”(即模仿和替代)成本高而”自复制”(企业的内部扩张)成本低的特点,因此,”自专用性”程度高的资产更适合进行横向一体化.(二)”资产的自专用性”模型“资产的自专用性”表达了企业能力理论强调资源异质性的观点.自专用性资产由于不可模仿且不可替代,只能由资产所有者自己使用才能发挥最大价值,其收益源于企业寻求差异化的努力.相应地,我们也可以据此构建一个简化的”资产的自专用性”模型:R—R(S,S,…,S).其中,R表示优势企业的自专用性资产的收益;j表示产业内企业数目,j越大,说明市场竞争越激烈,则R越小;S表示第j个企业的资产对优势企业的专用性资产的替代性,S,越大,说明优势企业的资产的自专用性程度越小,从而R也越小.由此可见,”资产的自专用性”程度与竞争者的数目j和占25优资产的可替代程度s,有关,但在模型中s比j更重要.作为具有优势资源(资产的自专用性程度高)的企业,其资产的”自专用性”准租金往往是不可占用的,原因就在于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优势资源是难以模仿和替代的,并且这种优势资源包括一种动态的维持竞争优势的能力,因此S是由企业”积极创造”的,在模型中永远不会趋近于l.具有高度”自专用性”资产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可转化为横向扩张优势.由于”自专用性”资产的低“自复制”成本,企业可选择扩建或并购两种方式进行横向边界的扩张.如果外部并购具有时间和成本优势,企业就会选择并购同行企业.假设优势企业A并购同行企业B,如果A不并购B,B是很难模仿(他复制)A的优势的,而如果A并购B,A可以提升(通过自复制)B的竞争力,即A企业可以得到差异化租金.”资产的自专用性”程度相对于被并购的企业越高,企业进行横向一体化的收益就越大.从社会福利角度看,这是一种帕累托改进,因而是有效率的.因此,企业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创造租金”:(1)加大资源的差异化,形成难以模仿的优势资源,使S,变小,以维持和扩大市场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地占有专用性准租金;(2)通过寻求产品的差异化,创造需求,使竞争者数目j减少,从而创造垄断租金;(3)进行横向一体化,通过复制优势资源,低成本地整合市场资源,获取差异化租金.从以上模型可以看出,因为s是由企业自己的创新行为决定的,”创造租金”的动机诱发企业的创新活动,以提高优势资产的”自专用性”程度.企业这种追求自身租金最大化的动机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三,资产专用性与企业一体化正确区分资产的”他专用性”和”自专用性”非常有必要,因为一种资产往往既具有”他专用性”,又具有”自专用性”,是这两种专用性的组合体⑦.本文第二部分的分析表明,”资产的他专用性”模型能较好地解释纵向一体化的原因,而”资产的自专用性”模型能较好地解释横向一体化的原因.根据两种专用性程度不同,我们以企业核心资产的以下四种极端组合为例进行一体化分析.本文的观点是:纵向一体化取决于资产的”他专用性”,但受资产的”自专用性”制约;横向一体化取决于资产的”自专用性”,但受资产的”他专用性”制约.(一)”自专用性”程度最高且”他专用性”程度最高我们先分析企业的纵向一体化决策.由于资产的”他专用性”程度很高,因此,纵向一体化可节省大量的交易成本,但是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的知识基础不同,因此,并购企业的资产的”自专用性”程度高并不能给被并购企业提供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支持⑧,并且,行业差距越大,资产的”自专用性”在纵向一体化中所起的作用越小,甚至起负作用.一种可能的情况是,纵向一体化发生了,但并购企业并不干涉被并购企,I的生产,因为并购企业并无被并购企业生产的”自专用性”资产.在此情况下,纵向一体化受制于资产的”自专用性”.我们再分析企业的横向一体化决策.资产的”自专用性”程度高有利于企业横向扩张,但会受到供应链的需求或供给的制约,即受资产的”他专用性”制约.以大量引用的通用公司(GM)1926并购菲舍尔车身公司(FisherBody)为例,从资产的”他专用性”上看,通用和菲舍尔公司是双边垄断的,我们同时假设通用和菲舍尔在各自行业中资产的”自专用性”程度也是最高的.1.横向一体化的前提.由于他专用性程度最高,则菲舍尔定制的模具资产的”自专用性”收益受制于通用公司的需求(他专用性),因此,当菲舍尔不能满足通用公司的需求时,菲舍尔公司可寻求并购同行企业以扩大生产规模;反之,菲舍尔不能进行横向一体化. 2.纵向一体化的前提.通用一体化菲舍尔,但不干涉一体化后的菲舍尔的生产,因为通用并没有生产车身模具的”自专用性”资产.(二)”自专用性”程度最高和”他专用性”程度最低“他专用性”程度最低,说明不适合进行纵向一体化.”自专用性”程度高,说明适合于横向一体化.由于”他专用性”程度低,此时横向一体化并不受制于”他专用性”(因为此时有大量的供给者和需6求者),因而横向一体化对于资产所有者来说是可行的.”自专用性”程度高的资产,其他竞争对手是不能进行低成本模仿和替代的,但是,具有这种资产的所有者却能对其进行低成本的自我复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能低价收购竞争对手,将优势资源复制到被收购企业,从而获取差异化租金.如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和品牌资产具有很高的”自专用性”(主要由于产权保护)和很低的”他专用性”(客户遍布全球),使其很容易收购竞争对手或其产品,如FoxBase,Hotmail等,从而进行资源整合,扩大自己的市场.(三)”自专用性”程度最低和”他专用性”程度最高这种情况在企业能力理论看来,是不能进行横向一体化的;在交易成本经济学看来,此时应该进行纵向一体化.但是从整体上看,此时既不宜横向一体化,又不宜纵向一体化.这种情况类似中国的“山寨”手机市场.深圳的”山寨”机厂家曾经有上千家之多,因而生产”山寨”手机的资产是”自专用性”程度很低的,但是”山寨”机手机芯片解决方案的供货商主要只有联发科公司一家,因而”山寨”机厂商的资产的”他专用性”程度很高.作为”山寨”机厂商来讲,他们既不可能纵向一体化(没有开发芯片的”自专用性”资产)⑨,也没有必要横向一体化(没有差异化租金).(四)”自专用性”程度最低且”他专用性”程度最低这种情况既不宜纵向一体化,又不宜横向一体化.国内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就是这种情况.这些企业自身没有核心资产,即资产的”自专用性”程度很低,并且其产品市场规模很大,但竞争很激烈,即资产的”他专用性”程度很低.这种情况类似于完全竞争市场,此时企业的边界决定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我们还可以分析更复杂的专用性程度组合情况.如服务外包作为纵向一体化的逆向过程,往往是由于企业拥有可分割的资产,此时企业既拥有”自专用性”程度高的核心资产,如品牌或管理服务,又拥有”自专用性”程度低的一般资产,如服装生产技术.这时,不管其核心资产和一般资产的”他专用性”程度如何,企业都可以将其”自专用性”程度低的资产分立或分包出去.以上研究表明,企业一体化并不独立地由”资产的他专用性”或”资产的自专用性”程度决定,而是由这两种专用性共同决定.四,结论本文通过将交易成本经济学中的资产专用性进行扩展,将其分为资产的”他专用性”和”自专用性”,使当前企业理论的两大重要分支,即交易成本经济学和企业能力理论有了共同的出发点和交流语言.这种整合也拓展了资产专用性的理论应用.自企业能力理论创立以来,演化经济学学者,交易成本经济学学者以及大量的企业能力理论学者对这两种理论进行了比较与综合,研究表明这两种理论具有共同的研究主题一企业的存在性和成长性.在此背景下,寻找这两种理论共同的理论基础就成为一项紧迫且有意义的工作.注释:①本文的企业能力理论包括资源基础论和企业能力理论.张维迎将交易成本经济学划分为以科斯为代表的”间接定价理论”和以威廉姆森为代表的”资产专用性”理论.但一般意义上的交易成本经济学是指威廉姆森的资产专用性理论.本文的交易成本经济学指的就是资产专用性理论.②这实际上是本文意义上的资产的自专用性准租金,说明威廉姆森早期所提出的专用性还不是资产专用性理论成熟时所表达的关系专用性的意思.③在1985年《对契约的评价》一文中,威廉姆森认为:”资产专用性条件与法律文献中经常提到的可靠投资物有关联.这些投资物,其全部的生产性价值只有在某项交易原来各方之间不问断关系的背景之中,才得以实现.换句话说,无法在不损失生产性价值的情况下,把这类资产转用于替代性的用途或转让给其他用户.”从这可以看出,这个定义更强调资产专用性是一种关系专用性.④威廉姆森认为可占用准租金是一个静态量(staticmeasure),而他一贯强调企业和市场的动态适应能力(即采取何种契约治理的决策能力),这与资产专用性引起的适应成本有关.但大多数学者并不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⑤Penrose的”资源”与其后的”资源基础理论”中的”资源”概念有所不同,她区分了资源及其服务.”服务”的含义近似于”能力”.她认为:”资源本身并不是生产过程的‟投入‟,只有资源提供的服务才是生产‟投入‟,资源提供的服务是使用资源的方式一当完全相同的资源用于不同的目的或以不同的方式使用,及与其它不同类型或数量的资源相组合时,它便提供了不同的一种服务或一套服务.”但在其着作中.她有时用资源一词包含资源和资源服务两层意思.⑥”企业专用性”是从企业内部视角来看待专用性的,表示资源对企业的依赖性,因而是企业内部的资产专用性,即是本文意义上(下转第43页)27[33Antweiler,W.,Copeland,B.,Taylor,S.IsFreeTradeGoodFortheEnviron ment?[J].AmericanEconomicReview,2001,91(4):8779O8.ANewTestEJ~.CanadianJournalofEconomics,[5]Copeland,B.,Taylor,S.North—SouthTradeandtheEnvironment[J].Qua 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94,109(3):755—787.[6]Mani,M.,Wheeler,D.InSearchofPollutionHavens?DirtyIndustryinthe WorldEconomy,19601995[C]//Trade,GlobalPolicy,andtheEnvironment.Washington,1999.[7]Managi,S.,Hibiki,A.,Tsurumi,T.DoesTradeOpennessImproveEnviron mentalQuality?[J].Journalof EnvironmentalEconomicsandManagement,2009,58(2):346363.[8]Kellenberg,D.AnEmpiricalInvestigationofthePollutionHavenEffectw ithStrategicEnvironmentandTradePolicy[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2009,78(2):242--255. [9]Copeland,B.,Taylor,S.TradeandtheEnvironment:TheoryandEvidence EM].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03.[1O]张连众,朱坦,李慕菡,张伯伟.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3,(3):3~6.[11]沈利生,唐志.对外贸易对我国污染排放的影响——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厂J].管理世界,2008,(6):21—29.[12]刘林奇.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效应理论与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3):7o一77.[13]庄惠明,赵春明,郑伟腾.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实证~基于规模,技术和结构三种效应的考察[J].经济管理,2009,(5):9—14.[143何洁.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中国各省的二氧化硫工业排放[J].经济学(季刊),2010,9(2):415—446.[15]Chi,W.TheRoleofHumanCapitalinChina‟SEconomicDevelopment: ReviewandNewEvidence[J].ChinaEconomicReview.2008,19(2):421—436.。
企业理论2
名词解释1 交易费用的涵义:流通费用指在流通中所耗费或支出的各项费用,包括纯粹的流通费用、保管费用和运输费用。
纯粹的流通费用又包括:买卖所费时间、簿记费用和货币磨损费用。
要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来进行。
新制度经济学家科斯、阿罗、威廉姆森等也是从这两个方面来界定交易费用的。
2 供应链管理概念: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执行、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通过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
其目标是将客户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正确的状态和正确的价格送到正确的地点,实现总成本最小。
3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集成。
物流是供应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求而进行的对货物、服务及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正向和逆向流动过程,以及为使能有效地、低成本的进行而从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行为。
4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3PL)的定义为:“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他公司提供所有的或某些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
” 5供应链风险:“由供应链内、外部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所导致的造成供应链崩溃或运营障碍的可能性”6新产品的概念:它不是从纯技术角度理解的,产品只要在功能或形态上得到改进,与原有产品产生差异,并为顾客带来新的利益。
7.成本降低概念:是指为不断降低成本而做出的努力,竞争对手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促使每个企业要为提高业绩而不断降低成本,进行不断努力。
8 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含义:指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加以测量的过程,其依据是过去制定的各项绩效标准,其目的是对人力资源的使用状况给以检查,加以控制。
简答1 产生的原因:(一)威廉姆森的分析:姆森主要是从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以及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的。
资产专用性.doc
资产专用性是指,在不牺牲其生产价值的前提下,某项资产能够被重新配置于其他替代用途或是被替代使用者重新调配使用的程度。
这与沉淀成本的概念相关,但是,只有在非完全缔约的背景中,资产专用性的全部衍生后果才逐渐变得明显,而在提出交易成本之前的时期,这些后果却没有被认识到(Williamson.1975,1979a;Klein,Crawford and Alchian,1978)资产的专用性可分为以下六类:(1)场地专用性;它是指一系列站点被相互联系密切地排列着,以节约库存和运输成本;(2)物质资产专用性;如为生产某个零件所必须的专用模具;(3)在边干边学过程中人力资产专用性;(4)专项资产;指为了满足某个特定客户的大量需求而对通用性工厂进行的分立性投资;(5)品牌资本;(6)临时专用性(威廉姆森,1995)。
资产专用性概念最早可见于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1948 ), 马歇尔认为, 一些企业领导人对自己企业的人和事具备特殊的了解,这种了解是他们所专门拥有、与企业共依存、不可分离的资产, 这类企业领导人对企业来说就是一种专用性人才资本。
迈克尔·波兰尼在其研究“个人知识”的名著中就讲到经验丰富的工人身怀绝技,但外人要透彻地了解或猜测出他有这种技术却很苦难(波兰尼,1962年,第52-53页)。
雅各布·马尔沙克也同意认识到:”有些工人、教师和管理人员具有那种超群绝伦的、无可替代的能力:有些工人和港口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一样。
这类独特的或不拘一格的产品,的确被经济学教科书忽略掉了”(马尔沙克,1968年,第14页)阿尔奇安也曾承认:“老板和雇员的关系问题,甚至企业为什么存在的问题,都只有靠资产专用性才能说明,否则就没有公认的道理来说明企业何以存在”威廉姆森的贡献在于推进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1)资产用途形式的多样性,人力资产的用途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2)资产的专用性不仅引发复杂的事前动态反应,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触发复杂的事后治理结构的反应;(3)对所有的经济组织进行了研究,因此,各种形式的经济组织都可成为交易费用理论研究的素材。
资产专用性理论
一、资产专用性概念的提出“资产专用性”(Asset Specificity)是指“资产在没有价值损失的前提下能够被不同的使用者用于不同投资场合的能力”(Wiliamson,1989),“没有资产专用性概念,交易成本理论就没有说服力”(Williamson,1985)。
在交易成本理论中资产专用性概念经常被用来分析各类问题,但是这个概念本身并没有被系统地加以解释和说明过,以至造成了许多混淆。
本文的目的就在于试图通过归纳、分析和整理,从理论上对资产专用性概念进行梳理和解析,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由此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理论和学说。
最早的资产专用性概念见于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1948年),书中提到:一些企业领导人对自己企业的人和事具备特殊的了解,这种了解是他们所专门拥有、与企业共依存、不可分离的资产,这类企业领导人对企业来说就是一种专用性人才资本。
后来,迈克尔?波兰尼等人的进一步研究指出,那些身怀绝技、经验丰富的工人实际上也是企业不可多得的专门财富,拥有这类专门资产的人将会与企业建立起更加固定的关系。
这也是对资产专用性与合同方式选择关系问题最早的研究。
但是,正式的“资产专用性”概念是(1971年)威廉姆森在分析纵向一体问题时提出的。
1972年科斯提出,现实当中除了那些早已为人们熟悉的标准市场交易外,还存在大量人们不熟悉的交易方式,例如:企业内部交易,特许经营或纵向一体化,合同或契约等非市场化交易。
对于这些大量存在的准市场化交易活动,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它们不是市场经济中的典型交易方式,而是“市场失灵”或“垄断”带来的弊端。
对此科斯虽持否定态度(Coase,1972),但进一步的分析是由威廉姆森提出的。
威氏首先将市场经济中的各种交易方式还原为“合同”或“治理结构”,认为企业的“治理结构”与“资产专用性”密切相关。
为此,他在企业纵向一体化研究中说明了资产专用性与交易成本节约之间的关系,相应建立了他的整个交易成本学说。
什么是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的特征
什么是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的特征交易成本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很难进行明确的界定与列举,不同的交易往往就涉及不同种类的交易成本。
那么你对交易成本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交易成本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交易成本的分类总体而言,简单的分类可将交易成本区分为以下几项(Williamson, 1975):搜寻成本:商品信息与交易对象信息的搜集。
信息成本:取得交易对象信息与和交易对象进行信息交换所需的成本。
议价成本:针对契约、价格、品质讨价还价的成本。
决策成本:进行相关决策与签订契约所需的内部成本。
监督交易进行的成本:监督交易对象是否依照契约内容进行交易的成本,例如追踪产品、监督、验货等。
违约成本:违约时所需付出的事后成本。
1985年威廉森(Williamson)进一步将交易成本加以整理区分为事前与事后两大类。
事前的交易成本:签约、谈判、保障契约等成本。
事后的交易成本:契约不能适应所导致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指两方调整适应不良的谈判成本;建构及营运的成本;为解决双方的纠纷与争执而必须设置的相关成本;约束成本:为取信于对方所需之成本。
Dahlman(1979)则将交易活动的内容加以类别化处理,认为交易成本包含:搜寻信息的成本、协商与决策成本、契约成本、监督成本、执行成本与转换成本,简言之,所谓交易成本就是指当交易行为发生时,所随同产生的信息搜寻、条件谈判与交易实施等的各项成本。
交易成本的发生原因1.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指交易进行参与的人,因为身心、智能、情绪等限制,在追求效益极大化时所产生的限制约束。
2.投机主义(Opportunism):指参与交易进行的各方,为寻求自我利益而采取的欺诈手法,同时增加彼此不信任与怀疑,因而导致交易过程监督成本的增加而降低经济效率。
3.资产专用性( Asset specificity):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它与沉入成本概念有关。
长期契约的选择:交易还是关系?——基于资产专用性的二维分析框架
作者: 王雅娟[1,2];范剑飞[3]
作者机构: [1]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杭州310018;[2]浙江工商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杭州310018;[3]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杭州310018
出版物刊名: 黑龙江社会科学
页码: 69-7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 长期契约;交易成本;交易资产专用性;关系资产专用性
摘要:企业间通过订立长期或短期契约展开合作,可以达到节省交易成本的目的。
然而,在企业实践领域,企业间订立长期契约除了源于交易资产专用性因素外,还存在非交易资产专用性因素,即关系资产专用性因素。
关系资产专用性因素既有利于形成组织间的信任关系,促进持续性的、互惠性的企业社交行为,也有利于规避机会主义损失,从而保证长期契约的履行,是未来企业间长期契约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专用性与交易成本节约摘要:企业的功能不仅在于节约要素(中间品)交易成本,是要素的“间接定价装置”,还在于节约最终产品交易成本。
信息不对称的产品市场上,企业在交易中“制造”了一个重复博弈机制,这使其更关心长远利益。
它用自身专用性资产——从价值和数量两个维度——来作为其产品是合格品的担保。
专用性资产单位价值越大,数量越多,企业越有谋求长远利益、放弃短期机会主义行为的激励。
市场上理性的买方考虑到这一点,总是认为效益越好、规模越大的企业越有可能提供合格品。
企业是信用的载体,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产品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逆向选择,从而节约最终产品交易成本。
我们的分析补充和完善了企业的交易成本理论。
关键词:企业理论;专用性资产;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企业专用性资产(牛德生,2004)是指耐用人力资产或实物资产在多大程度上被锁定而投入特定贸易关系,亦即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可供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
资产的专用性程度较高,拥有专用性资产的一方在退出交易时变得越困难,因为专用性资产在移作他用时通常表现为较低的价值,由此给交易者带来巨大的交易成本。
威廉姆森(1975,1979,1980)把资产专用性分为场地专用性、物质资产专用性、在边干边学中人力资产专用性、专项资产、品牌资本、临时专用性等。
长期以来,资产专用性一直被认为是“市场机会主义”的始作俑者,是导致纵向一体化、形成企业的原因。
沿着这个分析思路,我们将指出,与企业产生前不同,资产专用性在企业产生后开始扮演积极的角色,其锁定效应使企业退出市场要承担退出成本,这使得企业有积极性生产合格品,以逃避市场的惩罚,即最终产品交易中企业的专用性资产起信用担保的作用,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逆向选择,从而节约交易成本。
我们的研究还在于解释说明如下两个问题:企业在最终产品交易中相对于现货市场是如何节约交易成本的?为什么人们更容易相信较大规模的企业?基于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将对企业交易成本理论加以补充和完善。
一、企业交易成本理论述评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
到目前为止,企业的契约理论被认为是企业理论中影响力很大而且广泛的一支。
这一支理论的共旨是(张维迎,1995a),企业是“一系列合约的联结”(nexus of contracts)(文字的和口头的,明确的和隐含的)。
它的产生以科斯(Coase)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为标志。
该文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开始受到重视。
循着科斯的分析思路,企业的契约理论沿着两条路径不断发展和深化(靳涛,2003):一是循着科斯(1937)-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5,1979,1980)、克莱因(Klein,1978)-张五常(Cheung,1983)-格罗斯曼和哈特(Grossman and Hart,1986)、哈特和穆尔(Hart and Moore,1990)-瑞奥登(Riordan,1990)、道(Dow,1993)-卡普兰和斯托姆博格(Kaplan and Stromberg,1998)的路子,以交易费用分析基础上的企业与市场关系、纵向一体化和不完全合约为分析框架的契约理论;另一条研究路线是科斯(1937)-阿尔钦和德姆赛茨(Alchianand Dem-setz,1972)-詹森和麦克林(Jensen and Meckling,1976,1979)-埃斯瓦瑞和克特威(Eswaran and Kotwal,1989)-史雷福和维斯尼(shleifer and Vishny,1997)-瑞金(Rajan,1997)、赞格勒斯(Zangales,2000)等以企业团队理论、代理理论和治理理论为分析线索的契约理论分析框架。
鉴于本文是对第一条路线的深化和补充,以下我们仅对第一条研究路线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在《企业的性质》一文里,科斯认为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相互替代的手段。
在市场上,资源的配置是由非人格化的价格来调节的,而在企业内,资源的配置是借助于权威来完成的。
这两种配置方式都存在成本,分别表现为市场价格的成本(交易成本)和企业内官僚组织的成本(管理成本)。
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权威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能降低交易成本。
企业的边界取决于两种成本的比较。
威廉姆森(1975,1979,1980)、克莱因(1978)等进一步研究认为,环境的不确定性及与少数交易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专用性投资,是导致市场失灵的环境因素,再加上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人为因素,使人们在拟定、履行和强制执行市场契约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其中关系专用性投资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变量,因为正是专用性投资的存在才使得交易特征发生根本性转变——从事前的市场竞价交易转变为事后的少数人之间的持久而连续交易,而且关系专用性投资也是机会主义行为的最大来源。
交易参与者的专用性投资所引致的资产专用性使退出交易变得困难,存在一定的退出成本,从而导致将专用性资产的准租金攫为己有的机会主义行为。
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在一定意义上使合约双方相关的专用性投资不能达到最优,并且使合约的谈判和执行变得困难,因而造成现货市场交易的高成本。
这时,市场交易的参与者们用“一体化”组织,即企业替换传统的现货市场,通过一系列长期契约的缔结,用权威来监督和限制“机会主义”行为,可以节约交易成本。
张五常(1983)认为企业与市场的不同只是一个程度的问题,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契约安排。
他认为企业的出现是私有要素的所有者按合约将要素使用权转让给代理者以获取收入;在此合约中,要素所有者必须遵守某些外来的指挥,而不再靠频频计较他也参与其间的多种活动的市场价格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由于对要素(中间品)投入进行估价的定价方式要比对产出物直接定价困难得多,其成本要大得多,利用合约把生产必需的私有要素集中到企业的框架下配置生产,然后按合约内容分配所得能够大量地节约成本。
在张五常的世界里,企业并非为取代“市场”而设立,而仅仅是要素市场取代商品市场,或者说是“一种合约取代另一种合约”。
继张五常之后,格罗斯曼和哈特(1986)、哈特和穆尔(1990)建立了一个所有权结构模型。
他们认为,当由于明晰所有的特殊权力的成本过高而使合约不能完全时,所有权即具有重要意义。
当两个参与者进入一种交易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财产被用来创造收入——而要在合约中列示所有关于财产的特殊权力又费用颇高时,最合适的做法也许是其中一方将所有的剩余权力都购买过去。
剩余权力对购买方来说是一种收益,对另一方却是一种损失,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激励机制的扭曲。
因此,一种有效率的剩余权力的配置必须是购买者激励上所获得的收益能够充分弥补售出者激励上的损失。
经过充分的论证分析,他们得出结论:投资行动最重要的一方更应该取得对剩余权力的所有权。
瑞奥登(1990)和道(1993)对纵向一体化选择中的信息问题和激励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建立了一个研究一体化过程中所选择的组织形式与成本函数和管理者激励效用的关系研究框架。
他们认为纵向一体化虽然能够传递更好的成本信息并产生更有效的定量决策,但却不自觉地损坏了管理者降低生产成本的积极性。
卡普兰和斯托姆博格(1998)在前人的基础上研究认为,所有者所拥有的也许不是“剩余控制权”,而是“明晰控制权”,而企业经营者才会控制剩余控制权。
不过,这个问题要根据不同的企业性质而定。
他们还认为,剩余控制权在企业中的分配不会像以前文献中所说的那样“要么是全部,要么为零”,可能只是一部分。
总的来看,关于企业剩余控制权的研究仍是目前该条研究线路所注重的核心问题。
以上研究者们的目光一直注意在外部交易为什么需要内部化,即为什么要把现货市场的交易形式转化为企业交易形式的问题,而忽略了企业成立以后,企业的产品在现货市场上交易的问题。
我们认为,企业在终产品交易中“制造”了一个重复博弈机制,这使企业更关心长远利益。
它用自身专用性资产——从价值和数量两个维度——来作为其产品是合格品的担保。
专用性资产单位价值越大,数量越多,企业越有谋求长远利益、放弃短期机会主义行为的激励。
市场上理性的买方考虑到这一点,总是认为效益越好、规模越大的企业越有可能提供合格品。
以往的研究者把企业作为整体,其产品投放到现货市场所节约的信息成本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这是企业交易成本理论的一个缺憾,我们试图加以弥补。
二、企业是信用的载体——企业交易成本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我们把现货市场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与以往的研究者们不同,我们认为企业产生的动因不仅是为了节约要素市场中要素的交易费用,而且还为了节约产品市场中终产品的交易费用。
后者曾一度被交易成本理论的研究者们所忽略。
现货市场上,如果在交易中包含一种关系的专用性投资,由于专用性投资退出交易的困难及成本,则事先的竞争将被事后买方独家垄断所取代,从而导致将专用性资产的准租金攫为己有的机会主义行为。
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在一定意义上使合约双方相关的专用性投资不能达到最优,并且使合约的谈判和执行变得困难,因而造成现货市场交易的高成本。
这时,市场交易的参与者们用“一体化”组织,即企业替换传统的现货市场,通过一系列长期契约的缔结,用权威来监督和限制“机会主义”行为,这样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是有利可图的。
这时企业被理解为市场中专用性资本形成的团队生产,目的是为了避免现货市场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交易成本。
事实上,机会主义并不会因企业的成立而消逝。
随着企业的产生,市场机会主义行为转化为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
企业机会主义行为来源于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在产品市场上,企业往往对自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更了解,而买方(或消费者)则是相关信息较缺乏的一方,即产品市场交易中广泛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
由于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一般而言总是正相关的,所以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市场交易中,理性的企业总有以次充好的激励。
企业在实施以次充好机会主义行为中获取好处的同时,它必须面对产品受到市场抵制而退出市场的可能性。
如果没有专用性资产,企业就可以变卖自己的全部资产而变换投资方向,这样它就可以既享受到机会主义的好处,又不受到市场的惩罚;买方(或消费者)预期到产品市场上会由于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泛滥而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只会愿意出低价甚至拒绝购买该产品,产品市场会出现逆向选择而萎缩直至消逝。
现实中我们并没有普遍地看到产品市场的萎缩,而是往往看到它正处于进一步繁荣之中。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与现货市场不同,当上述那些专用性资产联结成企业专用性资产以后,它就在企业与市场的交易中开始扮演积极的角色,成了企业机会主义的制约因素,起着产品为合格品的担保作用。
企业不但制造了产品,还“制造”了一个重复博弈机制。
在一个经济中,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个人专属的人力专用性资本也易于转移,而企业作为组织的生命可看成是无限的,企业专属的专用性资产要移做他用相对要困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