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必修4《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考点辨析-答案
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常见易混易错知识点分析
![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常见易混易错知识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ae807025c52cc58bd6bee9.png)
哲学选择题中经常会考查到一些易错易混点点,命题人会挖一些小坑,考生如果审题不仔细就会掉进陷阱,下面按单元整理了必修四中常见的易错易混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错误的:1、人人都有世界观,世界观是自觉形成的。
(自发不等于自觉,自觉指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2、世界观是做的,方法论是想的。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不是做的。
方法论是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是想的)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因此,理想信念对人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夸大意识作用)4、正确的世界观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5.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枯萎)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删去辩证)7.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8.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指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9.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之为半截子唯物主义,是指它在自然观上是唯心的,历史观上坚持群众观。
(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历史观上是唯心的)10. 辩证法属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属于唯心主义。
(不一定)11. 唯心主义都主张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客观唯心主义)12. 在本原问题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还存在着二元论这第三个基本派别。
(在本原问题上,只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357f4f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fe.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哲学似乎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但实际上,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在学习和理解生活与哲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容易让我们产生困惑和误解。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这些容易出错和混淆的地方。
一、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是一个基本的哲学原理,但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在理解和应用上出现偏差。
易错点:认为意识可以独立于物质存在,或者意识能够直接决定物质。
例如,有人相信通过纯粹的意念就能改变物质世界,这是错误的。
意识的确具有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是在物质基础上发挥作用的,它不能超越物质的限制。
易混点:分不清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主次关系。
物质的决定作用是根本的、第一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
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强大,也必须以物质为前提。
我们不能过分夸大意识的作用而忽视物质的基础性。
二、运动与静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这是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基本观点。
易错点:把相对静止理解为绝对静止。
比如,有人看到一栋建筑物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变化,就认为它是绝对静止的。
然而,从微观层面和更长远的时间尺度来看,建筑物的材料在发生细微的变化,它只是在我们所观察的特定时间段和特定条件下呈现出相对的静止状态。
易混点:不能正确把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没有绝对的运动就无所谓相对的静止,没有相对的静止也无法体现绝对的运动。
三、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易错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试图创造或消灭规律。
有些人在面对困难时,妄图违背自然规律或社会发展规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易混点:把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同于可以随意改变规律。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我们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来利用规律,但绝不能违背规律。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67f80b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17.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哲学似乎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但实际上,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在学习和理解生活与哲学的过程中,有一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这是哲学的基本派别划分,也是最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之一。
易错点在于,有些同学会简单地认为只要强调精神、思想的作用就是唯心主义,而忽略了其是否认为意识决定物质这一关键判断标准。
例如,当我们说“人要有坚定的信念才能成功”,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唯心主义,因为这里强调的是信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行动的推动作用,而不是认为信念决定了一切物质存在。
易混点在于,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分。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例如,“存在就是被感知”“心外无物”等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比如,“理在事先”“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易错点在于,不能准确理解发展的观点。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
有些同学会把事物的简单变化,如数量的增减、位置的移动等误认为是发展。
易混点是辩证法中的量变与质变。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两者的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但在实际判断中,同学们容易忽视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以及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0a6593ff61fb7360a4c652e.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错)(注意: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错)(注意:哲学来源于实践。
)3.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错)(注意: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4.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错)(注意: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错)(注意: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错)(注意: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错)(注意: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8.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
(错)(注意: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错)(注意: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错)(注意:马克思主义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错)(注意: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错)(注意:实践的观点才是。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整理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a8b3ef058f5f61fb736669c.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误之分)2.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错,它们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注意: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注意: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才能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也有不科学之处,唯心主义也有可取之处)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问题。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标准)3.哲学的基本问题等同于哲学的基本派别。
(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注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是精华)2.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是先导)3.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
(错)4.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注意: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既有辩证法也有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5.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物质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等同于物质)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注意: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绝对精品: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单元
![绝对精品: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49f4478df524ccbff0218412.png)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的来源: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不是凭空产生的。
常见错误说法“哲学是哲学家头脑里自发产生的”。
2.哲学的定义:①本意角度:爱智慧。
注意爱智慧≠智慧本身。
哲学给人以智慧,使人变聪明,而不是等同于智慧本身。
②世界观角度:哲学是系统理论化的世界观。
注意:从主体角度看——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是哲学家,并非人人;从特点角度看——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③方法论角度:哲学是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的统一,而不是仅包含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④具体科学角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常见错误说法:第一种情况颠倒二者的顺序,如哲学是具体的基础,或是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第二种情况乱加定语,如“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直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从性质上来看,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非科学的哲学不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故而,简单的说哲学能促进社会或是人的发展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第三种情况混淆关系,误认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际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此外常见错误说法还有夸大哲学的作用,如哲学=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没有哲学就没有具体的产生或发展等等。
⑤时代精神角度: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注意不是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神,只有正确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
但是,任何哲学都是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此外还要注意真正的哲学≠马哲,在不同的时代,真正的哲学是不同的,而在当下,马哲就是真正的哲学,所以说“真正的哲学就是马哲”说法错误,说“马哲是真正的哲学”说法正确。
政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政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d2a4cc48762caaedd33d4e0.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误之分)2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错,它们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把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4方法论决定世界观(错,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也有不科学之处;唯心主义也有可取之处,但唯心主义从本质看是错误的)2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问题。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标准)4哲学的基本问题等同于哲学的基本派别。
(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2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是才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物质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等同于物质)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3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
(规律发生作用有条件的)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
(意识的源泉在于物质,其内容归根结底来自于客观事物。
)2正确的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是人脑想象的结果。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根源于客观事物。
)3物质和意识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单独存在。
)4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个人的认识能力有限,人类的能力无限)5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指导人们的实践取得成功。
(不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它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必修4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必修4易错易混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89c8a4d7e21af45b207a804.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1.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人们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结果。
2.认识与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
3.一切智慧都源于对哲学的学习。
4.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或科学之母。
5.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哲学能够提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6.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或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科学统一。
7.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综合科学。
8.生活源于哲学。
9.正常的人都具有哲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10.人人都有智慧。
11.哲学是关于人与外界的关系的学问。
12.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13.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14.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15.没有哲学就没有具体科学。
1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要认真学习哲学。
1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18.哲学对实践有积极的作用,任何哲学都是时代变革的先导。
19.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20.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21.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22.规律是可以改造、消灭和创新的。
23.人们可以改变和认识规律。
24.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5.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是服从规律。
26.错误意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7.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8.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29.意识的内容来自于人脑,意识根源于人脑。
30.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
31.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32.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33.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34.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觉地利用和创造规律。
35.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同时产生的。
36.客观实在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37.意识是与物质同时产生的。
38.意识一旦产生就成为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39.意识是生物特有的能力。
40.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41.一切观念都是对现象的模仿。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练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15523b8e9951e79b8927b6.png)
/7《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哲学概论】1、哲学就是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并不是所有的世界观都能上升为哲学,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与错误的哲学之分,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有些哲学是错误的甚至是反动的)3、哲学决定生活。
(生活决定哲学,哲学反作用于生活)4、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5、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和追问。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思考)6、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才能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7、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
(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8、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9、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10、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哲学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而非物质基础)11、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12、哲学具有反复性。
(哲学具有反思性)13、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14、只有哲学才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学习哲学可以使人聪明,但使人聪明的学问除了哲学还有具体科学)15、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
(哲学不一定是由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构成的。
错误的世界观经过系统化和理论化也构成哲学,只不过这种哲学是错误的哲学)1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片面。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17、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950397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1e.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在学习《生活与哲学》的过程中,同学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容易混淆和出错的知识点。
下面就为大家汇总一些常见的易错易混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但要注意,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2、不能认为意识能够直接创造物质。
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活动,作用于客观物质世界,才能引起物质形态的改变。
易错点:认为意识可以独立于物质存在,或者意识能够超越物质的限制直接改变世界。
二、运动和静止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易错点:把静止绝对化,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或者只看到运动,忽视相对静止的存在。
三、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但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脱离规律的主观能动性是错误的。
易混点: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规律的客观性对立起来,或者片面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实践和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但要注意,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易错点:认为认识的来源只有实践,忽视间接经验的作用;将认识的反复性理解为认识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五、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具有客观性。
2、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确定的。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条件的变化,真理也会发展。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934a95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e.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政治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中的重点之一。
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易错易混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部分内容。
一、生活与哲学的关系生活与哲学是相辅相成的,生活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则是生活的指导。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哲学,而哲学也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生活。
然而,有些同学容易将生活与哲学割裂开来,只注重其中的一个方面,这样不利于全面理解和掌握该部分内容。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是哲学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区分各种哲学派别的根本问题。
然而,有些同学容易将其与哲学的基本问题混淆,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实不然。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它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回答。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然而,有些同学容易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混淆,认为它们是一样的,其实不然。
四、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它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对世界和事物的看法。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静止不变的,要用孤立和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然而,有些同学容易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混淆,认为它们是一样的,其实不然。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其特点在于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然而,有些同学容易将其与历史唯物主义混淆,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其实不然。
综上所述,生活与哲学中的易错易混知识点较多,需要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认真梳理和理解。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应对高考和其他哲学相关的考试。
在生活中运用哲学思维,也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1976a15a6c30c2259019ea4.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注意: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注意:应为“客观实在”)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3.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
(对)4.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好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注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是办好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5.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
(对)6.意识是大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注意: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源泉是客观存在。
)7.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注意:意识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8.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注意: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9.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注意: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10.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注意: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
)11.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注意:人的意识不能够直接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12.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注意: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13.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
(注意: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14.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注意: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5.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164d1db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f.png)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哲学的智慧无处不在。
然而,在学习和理解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时,常常会遇到一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容易让人产生困惑和误解。
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这些易错易混点,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生活与哲学的知识。
一、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易错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
实际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理解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但意识不是被动地反映物质,而是能够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易混点:把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混淆。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角度来界定的。
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易错点: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忽视了间接经验的重要性。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他人的经验、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对我们的认识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易混点:把认识的根本任务和认识的目的混淆。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而认识的目的则是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
三、真理的客观性与相对性易错点:认为真理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
真理具有客观性,它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但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具有相对性。
随着条件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真理会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易混点:把真理的客观性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混淆。
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的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指的是在真理的判断标准上人人平等,即对同一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四、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易错点:认为联系是普遍的,就可以随意建立联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随意建立联系。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ed2ec7c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18.png)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篇: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的来源: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不是凭空产生的。
常见错误说法“哲学是哲学家头脑里自发产生的”。
2.哲学的定义:①本意角度:爱智慧。
注意爱智慧≠智慧本身。
哲学给人以智慧,使人变聪明,而不是等同于智慧本身。
②世界观角度:哲学是系统理论化的世界观。
注意:从主体角度看——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是哲学家,并非人人;从特点角度看——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③方法论角度:哲学是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的统一,而不是仅包含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④具体科学角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常见错误说法:第一种情况颠倒二者的顺序,如哲学是具体的基础,或是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第二种情况乱加定语,如“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直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从性质上来看,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非科学的哲学不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故而,简单的说哲学能促进社会或是人的发展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第三种情况混淆关系,误认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际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此外常见错误说法还有夸大哲学的作用,如哲学=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没有哲学就没有具体的产生或发展等等。
⑤时代精神角度: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注意不是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神,只有正确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1ebb2a7960590c69ec376e5.png)
4、区分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
(1)整体与部分——强调的范围、数量。如:一个班集体和班里的某某同学 (2)共性与个性——强调的性质,归类。如:学生和班里某某同学 典例:对中央的宏观调控,一些部门和地方从“一哄而上”到“一哄而下”,不问 青红皂白地简单压缩规模。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没有深刻理解政策的内涵。从 哲学上看,是因为( B ) ①没有正确把握好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②没有正确把握好整体和 部分的关系 ③正确的主观因素的积累程度影响主观能动性的效果 ④事物发展是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5、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优化的原则: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 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典例:国家教学系统化论坛在上海召开。会议指出,教学要素是教学系统的要 素,离开了系统理论就不能把握教学要素的整体性。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运作 存在着多种联系,运用系统理论可以揭示教学系统的整体特征、等级层次、结构、 功能、环境与要素的联系。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优化密切相关,但要素的优化 必须服从于系统整体的优化。这说明( D ) ①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想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的统一整体②系统的基本特征 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③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着眼于事物 的整体性④教学系统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2、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等)作为唯一的实在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作为世界的本原 典例: ①我的灵明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②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③存在即被感知 ④气者,理之依也 ⑤上帝创造一切 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上述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④⑥ ) 上述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①②③ ) 上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⑤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辨析哲学概论部分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注意: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注意: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注意: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注意: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
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注意: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6、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注意: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7、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和追问。
(注意: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思考)8、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注意: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才能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9、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
(注意: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10、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注意:不是相互决定,只能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能是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也不是相互体现,方法论体现世界观)11、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注意:哲学的发展是对旧观点的扬弃)1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13、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注意: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14、只有哲学才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注意:学习哲学可以使人聪明,但使人聪明的学问除了哲学还有具体科学)15、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
(注意:哲学不一定是由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构成的。
错误的世界观经过系统化和理论化也构成哲学,只不过这种哲学是错误的哲学)1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注意:片面。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17、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注意: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既有辩证法也有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18、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群众路线。
(注意: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19、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注意: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0、哲学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
(注意:哲学通过人民的社会实践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
)21、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注意: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注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23、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注意: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24、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注意: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5、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注意: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2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注意: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27、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唯物论部分1、唯物主义是世界观,辩证法是方法论。
(注意: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从不同角度对世界的认识,也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2、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注意:“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3、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注意: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4、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注意: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5、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注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
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
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6、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
(注意: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7、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注意:“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8、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注意: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在形式上,这种反映不同于照相、照镜子等机械过程,具有能动性,所以,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9、、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
(注意: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而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10、所有正确意识都是相同的。
(注意: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
)11、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注意:唯物主义中的很多分支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
)1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
(注意:“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13、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注意: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14、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注意:任何规律就其内容和作用而言,都是客观的。
)15、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注意: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就不能按规律办事;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才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或关键)16、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注意: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具体地把握规律。
)17、规律有好坏之分。
(注意: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好坏,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18、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
(注意: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正误之别,其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19、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
(注意:实事求是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否取得成功还要看各种主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20、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注意: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21、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注意:规律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关键是看人们如何利用规律)22、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
(注意:这不是规律,这是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23、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注意:这里讲的是规则,规则不同于规律)24、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
(注意: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辩证法部分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注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有条件的,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注意: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注意: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4、原因和结果可以任意转化。
(老教材内容)(注意:转化是有条件的,原因与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5、只要是先行后续关系就一定是因果联系。
(老教材内容)(注意:因果关系不仅具有先行后续的特点,而且具有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6、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条件是无条件的。
(注意: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7、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无条件的。
(该说法正确)8、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注意:“一定意义上”才是)9、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注意:只有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10、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注意:只有前进行上升性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1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注意: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2、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想。
(注意: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13、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
(注意:前对后错。
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只有前进性的量变引起质变才是发展)14、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注意:前两句对后一句错。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15、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注意: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16、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每一步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
(注意: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17、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注意: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8、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注意: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
)19、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关系。
(注意:二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0、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注意: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2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注意: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2、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注意:说反了,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23、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
(注意:前对后错)24、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
(注意: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样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两个方面)2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注意: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